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第1张

玉米的传入和推广

玉米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

玉米原产美洲。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玉米怎样传入中国,西方的学者有不同的推测。有人以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传到中亚细亚而入中国西北部,或者从麦加传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从西北部或西南部向东传播到各省。这种推测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引用的较早的中国文献,一般限于明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艺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实际上我国各省府县志中保存着丰富的有关玉米的记载。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让我们把各省最早的文献记载,按照年代先后来观察一下:广西1531年,河南1544年,江苏1559年,甘肃1560年,云南1563年,浙江1573年,福建1577年,广东1579年,山东1590年,陕西1597年,河北1622年,湖北1669年,山西1672年,江西1673年,辽宁1682年,湖南1684年,四川1686年,台湾1717年,贵州1718年。上述年代次序,并不能代表实际引种的先后,因为方志和其他文献记载,常有漏载和晚载的。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广西的记载早于甘肃或云南三十年左右,早于陕西六十多年,早于四川一个半世纪以上,早于贵州差不多两个世纪,另外,江苏也早于甘肃和云南,浙江、福建、广东都早于陕西,四川、贵州二十来年以至一个世纪以上,这就很难想象玉米先由陆路传到我国西南部或西北部,然后再向东传播的。另一方面,葡萄牙人于1496年就到爪哇,1516年就来到中国,同时中国人那时侨居南洋群岛的已不少,玉米由海路先传入我国沿海和近海各省是很可能的。

玉米和甘薯都是源出美洲,传入我国后一二百年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它们在传播过程中有一种显然不同的现象。关于甘薯的传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而关于玉米的就没有。甘薯一开始就吸引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的特别注意,大力鼓吹,在他的《农政全书》里详细地论述了栽培甘薯的方法;而对于玉米,仅仅在高粱条下附注说:“盖亦从他方得种”,一点也没有谈到栽培方法和它的重要性。方志中关于玉米的记载虽然多,一般都很简单,大都只是提到了物产中有玉米,或者记叙了一些玉米的异名、性状等,关于推广情况及其重要性的记述也只有少数几条。总之,玉米没有受到知识分子对甘薯那样的重视。尽管如此,玉米却在默默无闻中早就传入中国,比甘薯早了半个世纪,而且玉米在明末已推广到十二省,而甘薯只有四省。

这个现象反映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试种和扩大生产。勤劳而敏慧的农民大众,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种适合于旱田和山地的高产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例如安徽《霍山县志》(乾隆41年,1776年)说:“四十年前,人们只在菜圃里偶然种一二株,给儿童吃,现在已经延山蔓谷,西南二百里内都靠它做全年的粮食了。”又如河北《遵化县志》(光绪12年,1886年)记载嘉庆年间(1796—1820年)有人从山西带了几粒玉米种子来到遵化,开始也只是种在菜园里,可到了光绪年间(1875—1908年)就成为全县普遍栽培的大田作物了。可见发展的迅速。我国本来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农业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所以引种以后能够结合作物特性和当地条件,很快地掌握并提高栽培技术,并且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的许多品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食用方法。玉米的迅速发展,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以后。现在全国各省区都有栽培,产量远远超过谷子,往往仅次于小麦,而居粮食作物的第三位。

玉米是一种我们现在常吃的食物,其口味鲜美,老少皆宜,而且可以作为主食煮着吃,也可以当菜炒着吃,算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作物。而这种从海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经历饥荒的年份曾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了很多饥民,解决了填饱肚子的问题,也间接地维持了当地的稳定。说它是一种功勋作物也不为过。那么这样一种原产地为南美洲的作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又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呢?

在我国有关玉米的历史,都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 出现的,这个足以证明玉米的出现只会在这一年之后。那么这个样子就比较好判断了,1492年在中国是大明王朝明孝宗弘治五年的时候。而哥伦布在航海之前,其身上有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书信 ,希望开展两国间的贸易之类的事情。但是经过了南美洲的哥伦布发现了玉米,并在滞后携带了相当数量的玉米种子随之远航。

玉米流传到中国的时间和途径目前有几种说法,第一个就是哥伦布带到欧洲以后,经过推广种植,通过欧洲到中国成熟的贸易体系,由欧洲传到印度,再由印度到了缅甸最后落户中国西南地区。那个时候这种记录的时间点比较精确,资料源自明嘉靖年河南省的《襄城县志》中,当时的玉米名字叫“玉麦”。 

还有一种说法是玉米是经过古时的西域经过新疆地区传入我国的,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地方记录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嘉靖三十九年甘肃的《平凉府志》一文,对“番麦、西天麦”的讲解和定义, “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还是明朝嘉靖年间,这次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了玉米的外观,特征的记录,是最早的一次。

还有一种呢就是最典型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这个种子是哥伦布经过东南亚地区的时候,经过当地人民的传播,由福建广东沿海走水路传播进我国的。但是目前看来这个说法无法得到相关的记录佐证,但是就传播途径的便利性来看,水路无疑是最快最方便的。但是具体时间不可考,根据哥伦布船队会过得时间来分析,从水路传播再快也要在几年以后,也就是说,这个玉米的传播时间,也还是在明朝。

根据目前三种传播时间和传播途径综合来看,玉米大概率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传播进入中国的。但是是否早于嘉靖年间就不清楚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东西传播进入中国,拯救了不少的饥民,还是要感谢哥伦布船员的。

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那是外国人给中国皇帝的贡品,所以称它为“御麦”。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玉米,称它为“印第安种子”,后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那是外国人给中国皇帝的贡品,所以称它为“御麦”。因为它来自西方,当时人们称它为“西番麦”,后改称为玉米。

扩展资料

1、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一般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732%、钙0022% 、磷21%、 铁00016% , 还含有胡萝卜素、 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谷固醇 、卵磷脂 、维生素E、赖氨酸等。最新研究指出,玉米中含有一种杭癌因子—谷胱甘肽。

2、玉米的微量元素也很丰富(表 43—3)据测定玉米籽粒中含维生素A 90672mg/kg 维生素B1 0.934mg/kg,维生素B2 0272mg/kg,维生素E5.073mg/kg,胡萝卜素 1.3—2mg/kg,核黄素3.7—63mg/kg。据北京农业大学测定(表43—4) 玉米的有机物质消化率较高。

中新网 -五谷为何无玉米:发源地不在中国

玉米于十六世纪初中期传入我国沿海,后转播内地。

1、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2、玉米传入中国己经有400多年,在我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广引进品种,结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品种。

1950年以前,中国仅进行了极少的杂交种选育研究,没有在生产上应用。实际上,玉米杂交能增产的理论研究在美国早在1909年就己经开始。

历史没有记载具体时间,大概是15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的。

有人以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传到中亚细亚而入中国西北部,或者从麦加传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从西北部或西南部向东传播到各省。这种推测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引用的较早的中国文献,一般限于明。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艺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实际上我国各省府县志中保存着丰富的有关玉米的记载。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扩展资料:

玉米的地方叫玉麦、棒子、包谷,还有玉高梁、包芦、珍珠米、六谷米等不同叫法。由于玉米曾为宋徽宗皇亲尝过,又博得了“御麦”的美称。玉米的祖籍并不在我国。一般认为,玉米的原产地在南美洲。

人们熟知的秘鲁,在印第安语中就有“玉米之仓”的说法。考古学家们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遗迹中,发现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秘鲁的海岸附近至今还保存有古城遗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筑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子粒和果穗图案。分析这些遗迹,考古学家们推测,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远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开始广泛种植玉米了。

玉米是明朝进入中国的。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明代时期,我国历史文献才有对被称为“玉蜀藜”的玉米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的时候是1531年,而这一年份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所以有很多专家学者推测玉米是经过哥伦布之手,才有机会传到世界各国的,当然也包括中国。而且不到两百年,玉米已经在我国二十几个省份中有广泛地种植了。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黄素等高营养物质,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玉米还有美容瘦身的作用,与大豆、小麦相比,玉米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因而玉米制品越来越受到健身以及减肥人士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也比老玉米高很多。

-玉米

明朝。

明代时期,我国历史文献才有对被称为“玉蜀藜”的玉米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的时候是1531年,而这一年份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所以有很多专家学者推测玉米是经过哥伦布之手,才有机会传到世界各国的,当然也包括中国。而且不到两百年,玉米已经在我国二十几个省份中有广泛地种植了。

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玉米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扩展资料:

玉米发源地

有一种说法: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则是玉米文明。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发源地,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历史也已有3500年。

考古学家已经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间玉米文化的遗迹,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猎活动日渐稀少的同时,逐渐开始采摘野果并过渡到人工种植玉米的过程。

根据各省

和府

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

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

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

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

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以后,记载玉米的

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29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