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器”即“圭、璧、琮、璜、璋、琥”六类,是中国古代礼制玉器的核心,《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为“六器”。此外又有“六瑞”之名,与“六器”含义并不一致。
也是上引《周礼》一书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是为“六瑞”,其实只涉及圭、璧两种礼玉。“六器”即“圭、璧、琮、璜、璋、琥”六类,是中国古代礼制玉器的核心,同时也是古玉收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
1、圭
一种下端平直,上端尖锐或平整的长方形玉片,上端是平头的,与石斧之形相近,称“平首圭”;上端尖锐呈三角形的,与戈的顶端相似,叫“尖首圭”。平首圭形状源于石斧,这是显而易见的;尖首圭源于戈,也是从兵器演变来的。它们作为礼器,一方面是天子和大臣身分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朝会典礼时的必带之物。
2、璧
一种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也有不是正圆形而呈扁圆形的。与璧同一类型的还有“瑗”与“环”,三者形状相同,区别仅在中间孔的大小,孔大的叫“瑗”,孔小的是“璧”,孔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环”。
作为礼器的玉,在《周礼》中只列有苍璧、谷壁与蒲璧。苍璧为青色的素璧。谷璧即为谷纹璧,蒲璧则为蒲纹璧。谷纹形如“の”,到战国时期发展为“,”,其形状更像发芽的种子,所以它应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形成近乎六角形的纹样。蒲纹从古人“席地而坐”的蒲席而来,也是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璧虽是古代的主要礼器之一,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能作装饰之用,或佩饰在身,或悬挂在墙。在古代,因为璧是圆的,有和平的含义,所以它还是一种和平的象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里,沛公刘邦逃走,张良以璧送之,就是报平安的意思。
3、琮
这是一种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有的器形高大,有的比较矮小。《周礼》注云:“琮之言宗也,八寸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其来源考古界说法不一,有说是从车钍头而来,有说从烟筒而来,也有说源于手镯,或用作仪仗。
琮除了作为礼地的礼器,还有象征地母女阴的涵义。从《周礼》中可知,璧、圭等礼器为王、公、伯、侯、子、男所有,他们都为男性,而琮则为宗后、诸侯夫人等女性的瑞玉。同时,璧礼天,天属阳;琮礼地,地属阴;可知凡是男性、阳性的,用璧、圭,女性、阴性的,用琮。据此可以推断琮是象征女阴性器的一种器形。
4、璜
一种弧形的玉器。一般都认为“半璧曰璜”,其实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只是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璜虽为弧形,也呈现多种风貌,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璜,就有扇形、半环形、半月形、拱桥形等。
璜的用途,一是前引《周礼》中所说的,“以玄璜礼北方”,即用来祭祀北方之神玄武。玄武是一种龟蛇相缠之形的神,璜的形状似也是将其高度抽象化后的结果。璜的更广泛的用途是作佩饰之用,这从古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到证明,而这种用途的璜已从礼仪玉演变成装饰玉了。一般说来,大型璜作礼仪玉,中小型璜为佩饰玉。
5、璋
把圭的上端斜着削去一道斜边,剩下的便是璋的形状,所以《说文解字》称:“半圭为璋”,郑玄说:“半圭曰璋”。
璋的用途有以下几种:一、祭祀南方之神(赤璋——;二、天子巡守,祭祀山川(大璋、九寸中璋、边璋);三、诸侯聘女(大璋);四、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牙璋、七寸中璋);也许中璋的形制本就有二:九寸的“天子以巡守”,七寸的“以起军旅”。
也许璋的形制本就不那么严格,因为根据《周礼》记载,“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大璋起码应是九寸,九寸大璋用以诸侯聘女,七寸谷圭用以天子聘女,可知九寸大璋还不如七寸谷圭等级高。
6、琥
一种刻有虎纹或雕成伏虎形的玉器。中国古代视虎为百兽之王,对它的印象最深,因而用玉石雕琢成虎形,或在器物上雕琢虎纹,是极常见的现象。
琥除祭西方之神外,还有发兵之用。《说文解字》:“琥,发兵瑞玉,为虎文。”那志良先生认为“这是不对的,‘琥’不能做发兵之用,发兵之用的是‘虎符”’。
其实“虎符”的使用到汉代才开始普遍,而它正是从“琥”演进而来的:“琥”只是单个的,“虎符”则一分为二,需验证是否相合无间,才能有效,后者显然更周密合理。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在“虎符”之前“琥”作为发兵瑞玉的作用。白虎在古代作为西方七宿之总称,本就有“主兵”之说。
“六器”(璧、琮、圭、琥、璋、璜六种玉器)。汉代“六器”之用,最盛行的是玉壁,其次是玉璜和玉圭,而玉琥、玉璋和玉琮似消失或改作他用。如在汉墓中发现的两件玉琮,一加配器座后改作器皿用,一改作玉衣上的生殖器套用。“葬玉”器,以往曾见有玉唅和缀玉覆面器等,其中玉唅至此期,不仅品种突然增多,且数量可观,有以蝉为本摹作的所谓“唅蝉”尤为突出,在当时的主要贵族中多有发现。其他新出现的藏玉品种,有可能由此前的缀玉覆面器发展演变而来的玉衣(以等级的高低有金缕、银缕和铜缕之分)、玉握(以猪形)及包括玉眼盖一对、玉鼻塞—对、玉耳塞一对和玉口唅、玉肛门塞、玉生殖器套或玉阴道塞各一件等共同组成的所谓的“玉九窍器”,以其作“玉入九窍,以防尸之不朽”用。
玉制人神物,除前述作佩饰用的玉舞人和玉翁仲外,尚见有凭几而坐的玉人,着拖地长裙式玉仕女,玉东王公和玉西王母及玉仙人等。神异动物中,此
前已见的龙、凤、螭等仍大量出现,新出现的尚有综合各种珍禽异兽而作的玉辟邪和“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写实动物中较战国时又有增加和出现,见者有玉鸭、玉蝉、玉鱼、玉虎、玉鹰、玉牛、玉马、玉熊及玉犀、玉鸠鸟等。此外,以往已出现的玉带钩、玉具剑饰物、玉兽面形铺首等仍有出现。唯一不同的是其含义和造型纹图等均有新的变化,并构成此期的新风格。
在琢玉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当属由数千件不同形式玉片组成的玉衣;由多种纹图同饰一器的玉座屏;可能由蓝田玉制成的重达10公斤的大型玉铺首和吕后生前用过的“皇后之玺”玉印等。它们的发现,有的可作重要的历史资料,有的标志着琢玉史的重大进步,更多的则表示当时艺术上所取得的新成就。
玉璋是古代用来祭祀的一种玉器。玉璋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出土的地域范围在各种礼制性玉器中是最广泛的,据记载是天子巡狩时用来祭祀山川用的器物。
《周礼,考工记》中有“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的记载。《周礼·考工记》又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说明玉璋还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
玉牙璋简介
玉牙璋,新石器时代陕西石峁文化,长274厘米,最宽57厘米,最厚07厘米。玉已受沁为黑褐色,通体光素,首端刃部内弧,锋利。近刃部打磨内凹。柄部两侧各出一小齿牙,柄端一孔,单面钻。
牙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其可能来源于生产工具,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仪性兵器的象征。
1、玉制工具 ; 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 3、佩饰玉器(饰玉); 4、丧葬玉器(葬玉); 5、实用和玩赏玉器。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某种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如璧,即作为礼玉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玉器,后又作它类玉器;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少数较为稳定,大多数随时代变化而演变。
『礼玉』
礼玉是古代用于宗教祭祀及国家大典上的玉器。按《周礼》记载,礼玉有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种。
①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时,认为这种器物能同祖先神灵相通。除用作祭祀外,还可用作装饰、祥瑞、敛葬等。玉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为代表。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精美。汉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细,汉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
② 玉琮
玉琮为一种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是出于天园地方的上古宇宙观,做成方琮来祭祀地神,是礼地之器。此外,亦被用于祥瑞、敛葬等。玉琮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其中有的还刻有兽棉纹饰,是玉琮的辉煌时期。汉朝以后,玉琮均为内圆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纹饰,用途已变为装饰和丧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现,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
③ 玉圭
玉圭是一种上端为三角形或直平,身为长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还用以区别等级和作符节等职能。战国时玉圭和玉璋最为盛行,其后由宋直至明清,历代均有制作。
④ 玉璋
玉璋是一种扁平长方器物,一端斜刃,形状半边圭。玉璋始见于龙山文化,盛行于商周。璋与圭一样曾为礼朝区分等级的器物,春秋以后趋于少见。
⑤ 玉璜
玉璜是一种弧形的玉器。汉制称“半壁玉璜”,但常见出土的玉璜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两端有小孔,往往出于墓主领下,可能用于佩带,故有“佩璜”之称。
⑥ 玉琥
玉琥是刻有虎纹或形似虎纹的玉器,殷商至汉代常见。
『葬玉』
葬玉是专用于随葬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敛葬,能够保护尸体。葬玉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玉塞等。
① 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玉押”,即用金属丝线将玉片穿掇而成的尸罩,相传可保存尸身不腐,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② 玉琀
玉琀又称“含玉”,是含于死者口内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蝉、玉蚕、玉鱼、玉管等,春秋战国时玉琀有玉猪、玉狗、玉牛、玉鱼等,大约任何较小的玉件多可充当口含。汉代以后大量使用玉蝉做琀,明初墓葬中还见有以小璧充作玉琀的。
③ 玉握
又称“握玉”,是握于死者手中的葬玉。汉代常见的玉握是猪形即“玉豚”,其他如璜形玉器有时亦作玉握使用。
④ 九窍玉塞
是指填塞死者的九窍玉塞,包括双耳、双眼、双鼻孔、一口、前阴、后阴等,目的是为了保护尸体,以防精气外逸。
『佩玉』
佩玉是指佩戴于人身的各种玉器,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大多有可穿线的孔洞。佩玉的种类较多,如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有的成组佩带,有的单独悬挂。
① 玉玦
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② 玉镯
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③ 玉龙
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
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④ 玉剑饰
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