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载福建寿山石艾叶绿堪称第一。
辨别它们参考古代书籍如下:
书籍上对艾叶绿颜色的描述,大概就这几种了:
高兆《观石录》:“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
毛奇龄《后观石录》:“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又:“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
郑杰《闽中录》:“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
龚纶《寿山石谱》:“黝如老艾叶,质涩,间有水痕,冻而透明者颇罕,微似粤产之广绿石。”
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皆佳品……其通明纯洁者称‘艾叶冻’、‘艾叶晶’。”
方宗珪在《寿山石全书》中:“(艾绿)质凝腻,色如老艾之叶。或色淡拖白者,别称‘艾背绿’……
又:
艾叶绿石坑肌理,其色青翠,嫩绿,似初生的艾篱叶子之色故名。其色泽青翠可爱,肌理间分布有青绿色的花纹,在无花纹处石色呈淡黄绿色,和白中隐隐含淡绿的色泽,半透明,有的部分绿色侬而蚴黯,由于年代及磨捺的原因,艾叶绿印石的包浆都较厚,有的因而成姜黄的颜色, 石质却反而幼细, 刻刀过处腻而不滑。如石产于山坑之表面, 则绿色浓而干,折光视之于石的表皮可看出有一粒粒的细小的闪光颗粒,当是土化了的石英质。(摘自蔡国声论)……
一丶绿中透黄,黄中透绿。一块石中,常同时具有黄绿、青绿、月白之色。艾绿颜色分三个层次:艾叶绿(绿中带黄),'碧如春草,如艾叶初生”,大家可以看看春天刚长出的艾叶嫩芽哪种绿色,又嫩又黄;艾背绿,绿中偏白;黝绿,青绿,深绿色,较纯。在水中土中埋久了,偶尔也有变色的。
二、鲜嫩丶嫩绿,嫩的似流油,似轻轻一折就断的感觉。可以说是艾叶绿最主要的特征。三、通灵,光彩亮丽。他的光比芙蓉石丶月尾绿更亮、更透丶更灵。可以说是石中精灵,石中之肉芝。所以艾叶绿绝非有人说的是月尾绿。月尾绿是蜡状光泽,而艾绿是晶体光泽。四艾绿中常有白块(艾叶小花)或白点,但不是沙点。有的一面石头表面有水痕,即水流的痕迹,或如水波的痕迹。有的含银色金属点。但也有很纯的,很冻的,没有这些特征。五、很凝,易受刀,易起包浆。用刻刀试之,如切年糕,非常有粘性,所以为印石雕刻之佳品。六、艾叶绿的表皮,独石经常有**、褐色、有的像腊肉状。大部分没皮,但表面看上去呈一粒一粒的小晶体状,大概是埋在土中久了土化了的小晶体(蔡国声语)
又
灯光下,艾叶花纹葱翠,带蓝色莹光,如雨后的萱草,洁净、鲜嫩,黄中透绿,绿中透黄;纹理清晰、澄澈,莹光内敛。外朴内华。冻石状,半透,平光下呈黛绿色在强透光下观其肌体,色泽嫩绿,晶莹剔透,胜似美玉手感爽利,不涩、不坚、不燥,具备了上等寿山石“细、洁、润、腻、湿、凝”的六德要素。
旧艾叶绿印石,经几百年变化,表面转暗沉,远看像黑石头,近看似墨玉。
又
寿山水坑艾叶绿,艾绿因之得名艾绿的缺点是随时间推移而颜色变深,尤其是明代以后产的大块纯晶体,但晶体质地不变,深绿庄重,沁人心肺虽然是几百年的产物,也不是一般印石可比,是绝佳品类想当初,文彭提倡冻石篆印,而南宋就已经问世的稀有的艾绿,即水坑”绿水晶”以其纯冻的身份,论纯净(无罗卜花,红格)论冻化,论颜色,论稀有都堪称第一……(《古印趣谈》张千弘……)
寿山石好。
1、历史悠久。寿山石产自福建寿山乡,是中国的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据记载乾隆皇帝有各种印玺上千方,却尤其喜爱寿山石,形容寿山石“似玉非玉真宝也”,历史文化更加悠久。
2、功能多。寿山石质地温润细腻,颜色丰富多彩,有观赏、收藏投资等多种功能。
有的老挝石与寿山石比起来的确很像,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实际上老挝石形成的条件及组成与寿山石很相似,漂亮程度也不低于寿山石。可以说,“老挝石”就是老挝的寿山石。老挝石与寿山石还是略有差别的,老挝石没有寿山石的“油性”大,这个需要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才知道。
老挝石之所以价格比寿山石低,一是没有寿山石名气大,二是没有寿山石先入为主,三是寿山石资源已经基本枯竭。
在这种情况下,老挝石成了替代品。但老挝石储藏量也不是很大,估计会在未来几年枯竭,所以,老挝石价格涨幅也比较快,升值空间也很大,很有收藏价值。
老挝石田黄
老挝石印章
寿山田黄石
寿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寿山石雕刻最早申报地区是福建省福州市,也是福州市是雕刻石雕最好的城市,根据百度地图查询福州石雕城有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樟林村樟林路的樟林石雕城、福州市晋安区埠兴路的樟林石雕城三期集雅阁。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静安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也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