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装加首饰(还有鞋子,要原创,长公主的)

清朝服装加首饰(还有鞋子,要原创,长公主的),第1张

  男子袍褂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女子旗装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

  编辑本段服饰形式

  帽饰

  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鞋饰

  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

  佩饰

  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女式旗鞋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满族妇女高底鞋。满族妇女皆天足,旧俗喜穿木制高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前平后圆、上细下宽,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故名。底高达三四寸,后京师旗妇有七八寸者。木底四周包裹白布。鞋面,富家多以缎为质,贫者布为之,皆彩绣花卉图案,素而无花者,最为禁忌,以其近凶服。贵族妇女常在鞋面上饰以珠宝翠玉,或于鞋头加缀缨络。少女至十三四岁始用。民国以后,已不多见。

  马褂

  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坎肩

  坎肩并不是满族原有的服装,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来的。坎肩分为对襟、捻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种。妇女穿的坎肩还要绣花锒边。坎肩有棉有夹,或丝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

  大拉翅

  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发式。盛行于光绪、宣统年间。其式,顶发梳成圆髻,脑后发呈燕尾式。另以黑缎、绒或纱制成“不”字形皂板,曰“头板”,其底部以铁丝制成扣碗状,谓之“头座”,扣于头顶发髻上,并用发缠绕,使之固定。这种“高如牌楼”之固定装饰,用时套在头上。通常于头板正中戴彩色大绢花,称“头正”或“端正花”,并加饰珠、翠、玉簪、步摇和鲜花,或于右侧缀一彩色长丝穗。这种发式因头板如两翅张开而得名。

  靰鞡

  多为农村下层满族人民冬季穿用的一种皮革制作的鞋。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跑冰。它是很有特点的满族服饰之一,一直在东北农村穿用。

  编辑本段色彩与图案

  满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满族服饰一般在衣袖上绣的花最多。 满族入关以后,服饰图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特别是满族入关以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窝龙带也是满族传统服饰,亦称马甲,实为无袖的马褂。有领,衣长及腹,多为两侧开衩,在领、襟等边缘处饰以各色花纹。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和棉、皮、夹、纱之分。内蒙古的满族男子多喜琵琶襟式坎肩。其式是将衣襟缝成弧形,即襟从领口至右肩处贴胸而下,但不到底,而又左转至肚脐处,以致下襟缺一小截,其式是为上下马方便之故。女式坎肩多为对襟式,对襟下端多为如意头式,衣缘多镶以艳丽花边。清代该服饰窄小,多穿于旗袍内,清末以来尚宽大,多套于旗袍外。因其美观实用,至今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仍有年长者穿著。 乌拉是满族传统的防寒靴鞋之一。以猪、牛、鹿等兽皮缝制而成。形状为前尖后圆,鞋帮贯以六个鞋耳,鞋口近脚处垫以衬布,并用一细皮带联结靴耳。鞋较宽大,穿用时须在鞋中充垫“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由于乌拉质柔量轻,行动自如,既可防寒,又利于军事征战及狩猎生活,故得以沿用下来,至今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一些偏僻山村还可见到。服饰文化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为常。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为有清一代的时装。辛亥革命后,旗袍的样式由肥变瘦,并有长、短袖之分。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 努而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袍”。满族贵族入关统治全国后,清太宗皇太极认为清朝帝王应当维持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尤其是维持统治者的民族标志的服饰制度,以此作为固国之本。于是便著手制定和完善清朝的衣冠制,并三令五申,不许亲王大臣学汉人穿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等。要求在宫廷里的侍女奴仆都著满族服装,汉人成年男子衣著发式必须遵从满族的习惯,只有在死后入敛殡葬时方可用汉人衣冠。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我是在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里看到这个东西的,我猜想可能就是那种达官贵人戴在大拇指上很大的玉戒指,可是平时看清宫时不是叫"扳指"吗,难道我们都错了

解析:

扳指

扳指,又称搬指或班指,是古代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射箭所用的工具。

清以前扳指多以象牙骨头制成,呈**,年久变为浅褐色,以有眼的为贵。

清干以后扳指实用性逐渐丧失,以装饰性为主,做工越来越精益求精,质料非常讲究,出现了玉石、翡翠、玛瑙、珊瑚、茶晶、墨晶、水晶、金、银、铜、铁、瓷等品种。其中以翡翠为最珍贵。当然这些扳指质脆,根本不能用于挽弓了。但由于清代满族尚骑射习性的影响,男子喜以扳指为饰,用各种美玉材料制作,有的雕饰龙马纹、花草纹、山水、人物、诗词等纹饰和图案,镂刻细腻。

1关于“戒指”的诗句有哪些

1、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

2、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隋。丁六娘《十索诗》

3、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艳花句引落,灭烛屏风关。常理《妾薄命》

4、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刘禹锡《马嵬行》

5、龙香小柄琵琶弯,切玉玲珑约指环。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之四十六》

1、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

释义:即便有一天,此人已逝去,戒指仍在,此情就在,信物捧在手心,感慨万千。

2、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隋。丁六娘《十索诗》

释义:

3、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艳花句引落,灭烛屏风关。常理《妾薄命》

释义:

4、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刘禹锡《马嵬行》

释义:

5、龙香小柄琵琶弯,切玉玲珑约指环。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之四十六》

释义

2描写戒指的诗句

此别音容今何在, 此心生年不教改。

无名指环多情碧 ,冥霜幽雪苍茫白。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

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宋文彦博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隋丁六娘《十索诗》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三国繁钦《定情诗》

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

作 者 苏籀

朝 代 宋朝

百世繁华堕劫灰,凄凉断簪并擘钗。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

野人辛勤务稼穑,两手龟拆辟草莱。

未知此环竟安用,但讶光采尤奇瑰。

王孙捉麈不辨玉,手面膏拭无纤埃。

柔荑纤纤擢绀袖,五云书势高崔嵬。

金拨收声饫犀箸,冰遏红牙诚妙哉。

指环不肯贫家售,东邻女贫人道丑。

巧梳堕马长扫眉,五色紝针工组绣。

古人制器知为谁,今时岂乏春风手。

春葱银甲深藏袖,偕老赋诗须我友。

3关于杜鹃花的古诗句

1《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杜鹃花》[ 宋 ] 易士达

轻剪梢头薄薄罗,子规湔血恨难磨。

园林莫道香飞尽,嫩绿枝头不用多。

3《杜鹃花》[ 宋 ] 杨巽斋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4《杜鹃花》[ 宋 ] 舒岳祥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

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

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

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图。

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

此花开时此鸟至,青枫苦竹为其家。

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

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5《杜鹃花》[ 唐 ]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杜鹃花》[ 宋 ] 李时可

杜鹃踯躅正开时,自是山家一段奇。

莫据眼前看易厌,帝城只卖担头枝。

扩展资料:

杜鹃花(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明代,对杜鹃花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如志凉《水昌二芳记》,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如1563年《大理府记》中,记载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大理的崇圣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种杜鹃,并育成五色复瓣品种,《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层,色淡”。

清代,已经有了杜鹃花的盆景造型,朱国桢《涌幢小品》记有“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鸟鸣时开,有两种,其一先敷叶后著花(先叶后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后敷叶(先花后叶)色淡,人多结缚力盘盂翔凤之状”之名。而且,对杜鹃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经验,记载也多,如《花镜》《广群芳谱》《滇南新语》《盆玩偶录》等。嘉庆年间(1796-1820)《苏灵录》将杜鹃花盆栽列为“十八学士”第六位。道光年间(1821-1850)《桐桥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鹃、山茶、山鹃”的记载,说明此时中国内已引入国外杜鹃栽培了。

参考资料:

杜鹃——搜狗百科

4关于银戒指的诗句

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宫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后来,戒指传到民间,去其本义,以为美观,久之便留成风气明代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

与戒指相关的诗句有: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

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宋文彦博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隋丁六娘《十索诗》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三国繁钦《定情诗》

5描写“戒指”的诗句有哪些

1 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妾薄命》(唐·常理)

2 无名指环多情碧 ,冥霜幽雪苍茫白。——《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3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宋·苏籀)

4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十索诗》(隋·丁六娘)

5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1 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妾薄命》(唐·常理)

意思:被放纵着、宠爱着的小妾,受这对金戒指所痴迷。

2 无名指环多情碧 ,冥霜幽雪苍茫白。——《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意思:无名指带着的玉指环多么的清透碧绿,幽静的深秋季节,幽深的白雪,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

3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宋·苏籀)

意思:美丽容貌的美丽女子如同清丽脱俗一样,她从耕种的田中挖出来了一枚戒指。

4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十索诗》(隋·丁六娘)

意思:希望能有纤细娇小的手指,能从如意郎君处索要到梦寐以求的玉指环。

5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与李章武赠答诗》(全唐诗)

意思:用手不停的把玩着玉指环,思念着能交到在记忆里很久不见的故友。

6关于杜鹃花的诗句

山枇杷 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碧磵驿晓思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7描写指环的诗句

如下,望采纳: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定情诗汉·繁钦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与李章武赠答诗唐·王氏妇

龙香小柄琵琶弯,切玉玲珑约指环。——鸳鸯湖棹歌之四十六清·朱彝尊

闲弄玉指环,轻冰扼红牙。——秦王卷衣宋·文同

约指轻弡,熏香小像,都悔还伊。——柳梢青清·朱彝尊

注: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360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