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钻石品牌:1。周大福;2通灵;3中国黄金;4六福珠宝;5扎卡利;6周生生;7谢瑞麟;8钻石鸟;9老凤祥;10蒂芙尼。钻戒是戴在手指上的钻石首饰。钻石是最坚硬的宝石。古罗马人一直认为它代表着生命和永恒。到了15世纪的欧洲,钻戒被公认为婚姻坚贞不渝的象征,形成了以钻戒作为结婚信物的传统。
环的原点
野蛮理论
据说是古代抢婚推演的结果。当时男人抢其他部落的女人,给她戴上脚镣。经过多年的演变,枷锁变成了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男人给女人戴上戒指,表示她已经被我拥有。
崇拜理论
戒指源于古代对太阳的崇拜。在古代,戒指由玉制成,象征着太阳神的太阳轮。它像太阳神一样,给人以温暖,庇护着人类的幸福与和平,也象征着美德与永恒,真理与信仰。婚礼上,新郎戴着金戒指,象征着火红的太阳;新娘戴着一枚象征明月的银戒指。
禁忌
环被称为“环”的其他名称。史书上称之为“约指”、“挖(左边应为“弓”)环”、“手迹”、“代指”。起初,戒指是宫廷中嫔妃用来避免嫉妒的特殊标志。怀孕或其他情况无法接近国王时,总会在左手戴上金戒指,禁止皇帝的“皇家幸福”。通常,你会在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后来戒指流传到民间,去掉了它的本义,认为它很美,它保留了很久的风气。明代杜琼的“三余画”:“今天,世界上使用黄金和白银作为戒指,它被放在一个女人的手指之间,称为戒指。”从字面上来说,“戒”字意味着禁止。所以当时的女戒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警示和小心,起到禁止的作用。
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夹饼、北京酥糖、六必居酱菜、北京织毯、北京雕漆、景泰蓝、北京玉器、内画壶、北京葡萄酒、北京白凤龙、安宫牛黄丸、虎骨酒、京绣、桃补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大磨盘柿、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核桃。
密云金丝小枣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密云金丝小枣
摘要:简介密云金丝小枣小枣各地都有,惟独北京密云县田各庄所产的金丝小枣最佳,畅销国内外市场。其特点是皮薄、肉厚、核小、含糖多、无虫蛀等,且越小越名贵。是著名果脯金丝蜜枣的原料。把小枣掰开,轻轻一拉,从金**的枣肉内可拉出无数道金丝,故名密云金丝小枣。 枣也称为大枣、红枣、中国枣,属于鼠李科,是由野生酸枣演化而来。据考证,中国栽培枣始于七千年前,到二千年前的汉代,枣的栽培已遍及中国南北各地。[1] 果实形态 密云金丝小枣密云金丝小枣色泽殷红,果实小,果皮薄,果汁较多,味道[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次
北京酸菜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北京酸菜
摘要:制作工艺 酸菜的加工因气候、地域、原料品种的不同有差异,但均以多叶蔬菜作为原来加工。方法分类二类即一类直接使用蔬菜盐渍后发酵;第二类用蔬菜进行短时间蒸北京酸菜 煮,经快速冷却后自然发酵或盐渍发酵;或者二者方法结合。 直接用蔬菜盐渍发酵,发酵周期比较长,耐储存。此类加工工艺多以工厂化生产,也适应蔬菜生产高峰期的农户。 蒸煮发酵即将蔬菜置于滚烫热水中少许时间,经快速冷却后发酵。 直接发酵(不加入食盐)。此类方法不耐储存,适应[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次
桃补花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桃补花
摘要:简介桃补花是北京有名的工艺品。多为窗帘、台布、床单、餐巾、钢琴罩等等,图案简朴、色彩雅淡,清秀洁净,是大宗出口商品。[1][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次
北京白凤龙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北京白凤龙
摘要:北京白凤龙是北京地区的特色产品。[1][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次
北京玉器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北京玉器
摘要:历史北京玉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历代繁衍,逐渐形成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玉器艺术。玉质地坚硬、晶莹细腻、色彩绚丽。常见的玉器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红玛瑙、缠枝玛瑙、水晶、紫晶、绿松石、芙蓉石等。 北京玉器 北京玉器兴于元代,祖师为邱处机。当时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世称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到了明清两代,是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不断有南方玉作巧匠来北京落[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次
北京织毯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北京织毯
摘要:简介 北京织毯 北京织毯分地毯、壁毯两大类。北京地毯选毛精、织结牢、剪法平齐、柔软舒适、色彩宁静、图案古雅。图案有两大类:京式、敦煌、采枝、素凸 。京式地毯一般是"八宝","博古"以及龙凤等图案,北京还可以购买到内蒙、新疆、江浙等地毯产地的优质产品。 北京手工织毯制作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宫毯。北京织毯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北京宫毯则以传统图案[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次
北京秋梨膏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北京秋梨膏
摘要:简介秋梨膏是北京传统特产,传说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是宫廷的一种药品,一直到清朝才由御医传出宫来的。小时候我不爱喝水,总上火,喝点秋梨膏水,后来就发现我总要喝水,家里老人总说这是药,不能多喝。 可见,秋梨膏的味道是很好的,放凉开水调开,喝起来甜丝丝的,有淡淡的梨香味儿,小孩子肯定是很喜欢的。确实,秋梨膏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因为秋梨本身就有润肺、止咳、去渴、清心的作用,和其他食材一同制成秋梨膏更是对上火、烦躁、咳嗽,燥热病症有好的疗效。过去在信远斋,恩济堂等老字号都有秘制的秋[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次
北京鸭梨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2-02 00:24
标签: 北京鸭梨
摘要:简介该品种树势健壮,树皮暗灰褐色,一年生枝黄褐色,多年生枝红褐色,北京鸭梨成枝率低。叶片广卵圆形,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广圆形,果实倒卵圆形,近梗处有鸭头状突起,果面绿**,近梗处有锈斑。肉质极细酥脆,清香多汁,味甜微酸,丰产性好。结果早。贮藏后有香气。果实口味稍淡。 据说当年有个叫潘尊的,他是一个中医,常在山中采药,有天他在采药的时候发现一只鸭子,但是一般的鸭子是不应该出现在这种深山里的,他很好奇地走过去看,结果发现了“山梨”。但是当时这个还没这个名字啦,他把这个奇怪的东西带[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次
凉拌粉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1:00
标签: 凉拌粉
摘要:概述凉拌粉凉拌粉是在南昌米粉的基础上加工制作而成的。南昌米粉历史悠久,主要制作原料是优质晚米,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与其他地方所产的米粉不同,对粉的韧性要求特别高,未煮的生粉[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42次
糖耳朵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5
标签: 糖耳朵
摘要:概述糖耳朵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210次
北京桃补花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5
标签:
摘要: 北京桃补花是北京有名的工艺品。多为窗帘、台布、床单、餐巾、钢琴罩等等,图案简朴、色彩雅淡,清秀洁净,是大宗出口商品。[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4次
老北京糊塌子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4
标签: 老北京糊塌子
摘要: 糊塌子是北京的一种地方小吃,也是家庭餐桌上的一个主食品种,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老幼皆宜。市场上虽有制售,但经营网点不多,不易买到。目前正当西葫芦上市季节,也是家庭自制糊塌子的大好时机。如您想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1次
麻酱烧饼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4
标签: 麻酱烧饼
摘要:原料:麻酱烧饼碱面、芝麻酱、面粉、花椒盐、花生油、芝麻仁。掌故说明:北京特色风味小吃。麻酱烧饼色泽金黄,表皮焦脆,质地柔软,香味浓郁。麻酱烧饼北京人统称烧饼,是大众化的小吃品种。饼色金黄外[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次
天福号酱肘子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3
标签: 天福号酱肘子
摘要:天福号酱肘子 “天福号酱肘子”是北京特色风味名食。它从200年前创业至今盛名不减,令人称奇。清代乾隆年间,山东人刘德山在北京城里西单牌楼开张了一家“天福号肉铺”,专门制售各色山东风味肉食,生意一直很红火[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次
肉末烧饼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2
标签: 肉末烧饼
摘要:肉末烧饼肉末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宫廷小吃品种。 烧饼的制法:肉末烧饼与一般烧饼的做法不一样。它是将发面和好后对上一点碱水,加一些白糖揉匀,揪成小坯子,将坯子用手掌在案板上压成圆片,拿在一只手上,另用[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3次
奶油炸糕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0
标签: 奶油炸糕
摘要:简介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7次
北京金糕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50
标签: 北京金糕
摘要:北京金糕金糕就是山楂糕,制做金糕始于清代中叶,是北京传统风味食品。当年慈禧太后爱吃这一口,专门派人出宫买山楂糕。慈禧太后吃过泰兴号的山楂糕后觉得味道不错,只是山楂糕这名字不雅,赐其名为金糕。当时北京[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3次
焦圈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8
标签: 焦圈
摘要:美食简介美食焦圈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0次
北京蜂糕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8
标签: 北京蜂糕
摘要:北京蜂糕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7次
扒黑猪脸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6
标签: 扒黑猪脸
摘要:扒黑猪脸几年前,第一道申请国家专利的名菜———“扒猪脸”叫响了京城。 如今,朝阳区金三元酒家的这一专利产品又增添了新内容———扒野猪脸。 吃“扒猪脸”图的是,香味纯正、口感舒适、营养均衡。而以[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4次
炒疙瘩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3
标签: 炒疙瘩
摘要:发展历史炒疙瘩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有家叫广福馆的面食铺,由于本小利微,饭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气。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饴烙面,卖了一天,临到关门时还剩下了五、六斤。经营馆子的穆姓母女俩正发愁,忽然[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6次
爱窝窝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2
标签: 爱窝窝
摘要:历史老北京的“爱窝窝”专卖摊贩爱窝窝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5次
甜糯玉米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1
标签: 甜糯玉米
摘要: 基本资料 甜糯玉米 京科糯2000粮、经、饲、果兼用型糯玉米新品种“京科糯2000” 品种的加工特性 该品种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出的新一代白糯玉米品种。其品质优、产量高,可适应粮[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1次
鹅掌门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41
标签: 鹅掌门
摘要:鹅掌门正宗的四川“鹅掌门”入驻京城了。就在西单新一带商城。“鹅掌门”酸辣汤锅,采用几十种中药材精心调制而成,鹅掌香糯、酸汤香浓,鹅掌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具有开胃健肝、美颜养容的功效;密制的各[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7次
烤鱼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39
标签: 烤鱼
摘要:菜系及功效鲁菜 烤鱼工艺暗炉烤烤鱼的制作材料主料:鲤鱼800克,猪肉(肥瘦)100克调料:植物油80克,酱油35克,大葱10克,姜5克,味精1克,料酒10克烤鱼的特色鲜嫩,味醇。烤鱼的做法 1将鱼洗净,控净[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3次
宣武咸鸭蛋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38
标签: 宣武咸鸭蛋
摘要: 宣武咸鸭蛋咸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果”。咸鸭蛋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该产品的特点是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它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次
炒麻豆腐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37
标签: 炒麻豆腐
摘要: 原料 炒麻豆腐 正宗的麻豆腐应该有四种必备的原料——雪里蕻、羊尾油、黄豆酱、青韭。 做法 炒麻豆腐,加一些雪里蕻是为了让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会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次
戴月轩毛笔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35
标签: 戴月轩毛笔
摘要:戴月轩毛笔80多年以前,制笔工匠戴月轩在北京琉璃厂东口的一家笔店做工。他技艺高超,经他整修出的笔特别好。书写者使用起来与同样的湖笔相比有迥然不同之处。后来,他便在毛笔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出售。时长日久,[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0次
玉器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33
标签: 玉器
摘要:简介云龙玉饰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次
雕漆
特产创建者:我要特产百科创建时间:11-20 10:32
标签: 雕漆
摘要:溯源与发展剔红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记载,发源于唐代的四川、云南一带,但是我们今天还没有见到过唐代的雕漆作品。宋代是雕漆工艺的发展时期。剔红和剔犀都已经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精致的剔红传世品[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次
从网站复制过来,没做什么整理,详细的你可以到网站去看看
提供参考资料给你,自己去看了
http://wwwwoytccom/category-view-8-1html
有问题可以留言QQ:1019223993
玉有辐射吗?能治病么?
科学仪器测试:玉石具有特殊的“光电效应”,在略施加压力、切削以及在精加工的打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电磁场”,并放射出一种能被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波,进而诱发人体内细胞水分子的强烈共振,使之起轻微 ,改善微循环系统,从而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和新陈代谢提升,活化细胞组织,调节经络气血的精确运转,增强快速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而经常佩戴玉器却能治好病”当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戴玉人首先在心理上就有一种愉悦的心态,有的专家也说了,一个好的心态有的时候也是治病的关键哦。呵呵。佩戴玉器既能起到美丽装饰,它还有促进身心的作用。
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将玉石用于医疗保健。如《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有106种玉石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病方法。 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过处理的石头有的才有辐射,而且要放一段时间才可以卖,那时侯辐射已经很少了,对人的身体是造成不到危害的。
一般的玉石有放射性吗
珠宝玉石按材质划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中的珍珠、珊瑚、琥珀等均为珠宝。无机质为矿物、岩石,但不是所有的矿物岩石都能用来制作首饰,只有200多种可以作为珠宝玉石材料,目前可以认定,这200多种玉石中没有一种是有放射性危害的。不过,在自然界已知的3000多种矿物中,有一些确实是有放射性元素,比如,少量特殊的萤石、长石、霞石、正长石、钾长石、锆石等。此外,酸性岩浆里经常会出现放射性物质。另外,有一些矿物的放射性对人体有危害,如铜铀云母、烧绿石等。不过它们的危害已为人们所知,这些矿物是绝对不会被用来做珠宝材料的。至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翡翠等传统的宝石均无放射性。
翡翠对人体有辐射吗 宝玉石有放射性吗
这个问题不仅使你困惑,也使不少喜欢宝玉石首饰的朋友感到不安。做为珠宝玉石鉴定师我也对此问题十分关注。90年代初就有不少消费者向我提出此问题,我为此访问了有关放射性方面的专家,在专业杂志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之后,我仍然留意这方面的报道,并保持与有关专家的联系,到目前为止,此问题的回答仍是否定的。珠宝玉石包括了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中的珍珠、珊瑚、瑰拍等均为珠宝。众所周知,珍珠粉具有消炎、镇静、养颜等作用,已被制成胶囊受到人们青睐,珍珠首饰倍受欢迎。无机质为矿物、岩石,但不是所有的矿物岩石都能用来制作首饰的,只有二百多种可以做为宝玉石材料,没有一种是有放射性危害的。这你尽管放心吧。不过对以下几点我们需要了解:!在自然界已知的三千多种矿物中,有极少部分确有放射性并对人体有害,如铜铀云母、烧绿石等。这些矿物是绝对不会被用来做宝玉石材料的。在二百多种宝玉石材料中,可能含有微量稀土元素的错的量极少,所产生的辐射量也远低于健康容许的标准。至手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翡翠、玉石等均无放射性。及经过优化处理的托帕石、铿辉石等宝石翡翠,在辐射改色过程中,通过高能粒子流的冲击,使宝石翡翠晶体结构中产生“晶格缺陷”,如色心,从而产生夺目的色彩。激发色心的过程并不会在宝石翡翠结构中产生或滞留放射性物质,因而从原理上说,辐射改色的宝石翡翠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危害。
玉有无放射性物质?长期戴玉好吗?
有极少数的宝石品种有辐射,一般的宝石和玉石都不会有辐射的!而且即便有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真正有辐射的,是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奇石”!此外,一些化石也是有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辐射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
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玉的养生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倘佩带玉手镯长期的良性 ,不仅能被动除视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气,养精神。
专家认为:
[白玉] 有镇静,安神之功。
[青玉] 避邪恶,使人精力旺盛。
[岫巖玉] 对男性阳痿患者很有效,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翡翠] 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病痛,能帮助人克服抑郁。
[独玉] 润心肺,清胃火,明目养颜。
[玛瑙] 清热明目。
[老玉] 解毒,清黄水,解鼠疮,滋阴乌须,治痰迷惊,疳疮。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健身球、 器、手杖、玉梳,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会使你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所以戴玉手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反而有益
水晶和玉石 有没有辐射
水晶和玉石多少都有些辐射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经常佩戴和使用玉器(如玉镯、项链、戒指、玉席、玉枕等),由于摩擦皮肤与穴位等作用,对经络血脉皮肤等有多种好处,起到防病治病效果,故将玉器作为护身符,是非常有益的。玉乃稀世之宝,玉石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镍、钴、锰、镁、钙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散发的启动波和人体细胞的启动波是同一种波动状态,人体细胞随着从玉石散发出的波动产生共鸣和共振,使人体细胞组织更具活力,并促进血液循坏、增强新陈代谢、及进排除体内废物。其中占40%的镁元素是形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镁元素也存在人体细胞中。玉能使生活饮用水和自然水变成活性水,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玉对人体的医疗健身作用很早就补人类所发现。我国著名的中医药钜著《神农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过著述。《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中记载,玉具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滋毛发、滋养五脏、柔筋强骨、止渴、润心肺、助声喉、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根据玉对人体的保健功能,运用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研制的玉枕、玉鞋、玉手球、玉项链、玉座垫、靠背和通过ISO9002国际体系认证的保键玉石床垫,补公认是举世公享、造福人类、具有“世界意义”的发明创造。它的保健机理是:任何一种物质所能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都是相等的,人体能发射和吸收的红外电磁波的波长一般在8-10μm,波峰在94μm处。光谱测量分析表明:岫巖玉的特殊分子结构使其发射人体能很好吸收的红外线电磁波。波长刚好在8-10μm的范围内,波峰在99μm处。这种作用通常叫做共振吸收,或叫做偏匹配吸收。这种叫磁波能产生极好的生物作用,即改善循环,剌激再生,酶活性提高,生理功能恢复,加强细胞吞噬功能和抗体的生成。自古以来,人们对对美丽的玉石,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民间百姓,都非常珍视,认为玉石是阴阳二气的精纯,对人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人养玉,玉养人”其实是民间的一个常识。玉石是一种蓄“气”最充沛的物质,千百年来,皇室贵族除了佩戴宝玉之外,还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后,口中还都要含玉璧,或者穿着玉衣,藉以保护遗体。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玄真者,玉之别名也。服之令人身飞轻举,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极。"又载:"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由此足见,玉石自古即以入药,它对于疗疾和保健具有极好的作用。现代科学分析,许多玉石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铬、铁等,如果经常佩戴使用玉石饰品,能使这些有益的元素通过皮肤的浸润,进入人体,从而平衡阴阳气血的协调,促进身体健康。从药物学来讲,长期佩戴宝玉石,可以保持人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不同的宝玉石有不同的作用。据矿物医学研究证明,有些宝玉石能产生高强度的光电效应,其衍射力能释放出足以影响人体生物电,调节新陈代谢的巨大能量。宝玉石特殊的光电效应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作用。有些宝玉石经过仔细切削打磨后具备聚焦蓄能的功能,白天吸光,夜晚放光。若光点对准某个穴位时,能 经络,疏通脏腑,便会产生更为奇特的疗效。嘴含玉石,借助唾液与溶菌能生津止渴,除胃热,平烦懑之气,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宝玉石对菌类还有抑制作用,故可治疗人体的面部斑痕及过敏等症。现代医药科学认为,玉石还具有奇妙的矿物物理作用。如金刚石所以能"避恶驱毒气",是>>
问大家个问题:和田玉有辐射吗
和田玉是原本是对于产地在新疆和田那边的玉石类东西的总称。后来又成为透闪石比率超过98%的所有玉石的总称,不管是不是产自和田。
玉石其实本身就是个总称,中国人说的玉,狭义上就是单指翡翠,广义上则指包括翡翠、石英、水晶、鸡血石、方解石、青金石、玛瑙等,甚至珊瑚、大理石都算玉。所以玉石是个统称,不能通过名称来判定是否有辐射。
和田玉根据产地,目前主要是俄罗斯(俗称俄料)和青海(俗称青海料),和田本地因为资源枯竭,产量反而不多,也不一定就比别处好。和田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从化学成分来看,这是完全没有辐射的,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矿产都有“伴生”现象,也就是这种矿里面掺点其他的矿,难以分解出来。这些难以分解的东西往往才是辐射的来源。但是这个辐射的大小就完全没法确定了,同一个矿洞出来的原石还有可能一块有辐射一块没辐射呢。。。
所以如果真的喜欢又不想被辐射,保险的办法还是去用盖革计数器测试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辐射。
玉是一种中华文化圈独有的文化现象,对玉有很多中国人独有的崇拜和寄托,并且有“玉保平安”的护主说法。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做个盖革测试的好,毕竟谁都不想被护主的东西给害了,对吧?
天然玉石有辐射吗?
请不要误导别人,所有的玉石 大理石 花岗石 等等石材都有微量辐射 多少不同而已,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是,说实话,讲石材辐射危害人体的卖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意的。事实上,虽然石材含有辐射,但是,生活中有那么多辐射性更强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视,电线等等东西。相比之下,石材的辐射影响就小很多。所以,不用特别在意。怀孕的话,我觉著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意义重要。 另外,2000块钱的天然玉石,那么这个玉石的真假就值得考虑了。估计是别的石材拿来假冒的。你可以测试下硬度,手感和吸附性。
如何辨别玉石有没有放射性
有些外形类似玉石的矿石是有放射性的,这个没办法从外观分辨,你可以找一下当地的专业环境监测机构来测一下。
如何辨别玉石有没有放射性
有些外形类似玉石的矿石是有放射性的,这个没办法从外观分辨,你可以找一下当地的专业环境监测机构来测一下。
这是真玉石吗?有没有放射物? 100分
是真玉!需要经过专门的仪器检测,才能知道有没有放射线!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
真正的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Nephrite),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65,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Jadeite),为钠铝硅酸盐,硬度 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中国古人认为玉是光荣和幸福的化身,刚毅和仁慈的象征。一些外国学者也把玉作为中国的“国石”。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传说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的时候,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以后,许多帝玉的“传国玺”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经使用墨玉牙璋来传达国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开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后,许诺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虽然最后被识破只是一个阴谋,但也可见当时宝玉的价值。
古人为什么把玉看得那么珍贵呢?
首先,玉的模样好看,色彩丰富。古书《说文》记载,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颜色有草绿、葱绿、墨绿、灰白、乳白色,色调深沉柔和,形成一种特有的温润光滑的色彩。中国人喜欢一种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黄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还有白色中杂有绿色的条带的玉——“雪里苔藓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认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镯、玉簪、指环、烟嘴等装饰品。
第三,玉的韧性强,受得住铁锤击打,这一特性连金刚石也无法与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这一优点可以雕成形态各异的动物、花草、楼阁、宝塔等精致的工艺品和装饰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袭击了南加利福尼亚,桑塔巴巴拉的一个小工艺品店里收藏的中国工艺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钱的玉制品虽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层,但一件也没有损坏。很显然,玉非常坚韧。
清末慈禧太后贪婪玉石一生。据说,有一名进贡者奉献一枚大金刚石头饰,她没有接受,反而欢迎送给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绿玉制品。她有一只宝贵的戒指,形状像一只小黄瓜,是用高品质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镯,几个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环和三寸长的玉制指甲套,吃饭喝水用精雕细刻的玉盘、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后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芸特雷附近的海底开采出来的,重5吨,被命名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发现一块重达28吨的软玉石。1978年在缅甸地区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玉石,重达90吨。但早在1960年,在我国辽宁省岫岩县采掘出一块特大玉石,体积为1068m3,重达26776吨,比国外三大玉石总重量还多20405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
现代玉雕分为南派、北派。南派以扬州为代表,特点是细腻形象。 北派以北京为代表,特点是粗犷、气势。
玉石之美与钻石和彩色宝石有明显的差异,钻石之美在于它的坚硬、清澈、明亮,彩色宝石之美在于它的艳丽多姿,而玉石之美在于它的细腻、温润、含蓄幽雅。
另类解释:未经雕琢的玉。《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国出产有丰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湾、海南岛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玛瑙等,都是较著名的制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鉴定:
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中凝聚着丰富的知识。如清末吴大徵所著的《古玉图考》、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触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软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宋代就出现过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朝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
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来判断的。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王与石的区别之一就是玉入手细腻,温润坚结,半透明状,光泽如脂肪;而石则粗糙干涩,缺乏光泽,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如压、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难度越大,玉石的品质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采用刻划硬度法。我国常见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间,高于铜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说,玉石均能在铜上刻划出痕迹,也能被玻璃刻划出痕迹。
人们常通过宝玉石的硬度来区别宝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宝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翡翠宝石,但欧珀宝石比较例外,其摩氏硬度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为6-75之间,如和田玉、南阳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间,如绿松石、岫玉(部分蛇纹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于4的矿物质,一般不再称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划硬度之外,还有一种硬度标准叫抗压硬度,或者压入硬度,即绝对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击力的能力,在玉石行业中也叫韧性。自然界中抗压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刚,标记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压硬度为9度,翡翠、红宝、蓝宝为8度,钻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等。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压硬度为1000,翡翠则为500,岫玉为250,而玛瑙仅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韧性,是由于其晶体分布有如毛毯一样编织而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实践中,玉匠通常通过观察碴口来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锤击断,观察断口,与韧性强的相对而言为玻璃性。韧性强的玉石,不易打出断口,即使有断口,断口也参差不齐;而玻璃性的玉石断口处,通过断面光亮,叫“亮碴”,类似贝壳形状。介于韧性与玻璃性之间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为粒状、平行束状、针状等等。通过这种观察,还可以观察到玉石有无解理特征,如有解理或裂纹,在敲打时,玉石会沿解理或裂纹的方向断开。
因此可以看出,韧性极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非常强,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于其摩氏硬度的宝玉石当中,和田玉在雕刻过程中,阴刻线绝不会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质地细密,温润而泽。当然,韧性硬度同样受到玉石杂质的影响,通过测定韧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杂质情况。——这是对决定一块玉石的用途的比较大的因素,例如制作玉山子、器皿对玉石的杂志要求就不十分严格,但做首饰配件,则要求玉石纯净、均匀。
玉的硬度是鉴定玉石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宝玉石的光泽同样是鉴定宝玉石真伪、档次高低的基本标准。
一般来说,宝玉石的光泽在光亮度上可简单分类为“灿光”、“灼光”、“闪光”和“弱光”几种。灿光是最强的光亮度,人必须把眼睛眯起来,例如磨好的钻石全反射面就具有这样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辉,硬度高的宝石抛光之后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闪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为强闪光与弱闪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强闪光,硬度低的玉石为弱闪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抛光之后,则具有弱光的光亮强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泽也是宝玉石的鉴定特征之一。它也分为四类:半金属光泽,折射率在26-3之间,如针铁矿;金刚光泽,折射率在19-26之间,如金刚石;玻璃光泽折射率在13-19之间,如翡翠;油脂光泽,似动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种特定的宝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质是很难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这些各种条件下均做到与其一致,因此,通过这些标准的鉴定,便能确认一块宝玉石的身份与初步价值。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等方面的差异和区别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形、半圆形和U形等,U形是现代机器加工的重要特征。雕刻的线条槽口和表面皮亮,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口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则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冰清玉洁话玉缘
在我国,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在封建社会,玉玺成为权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词,历史赋予了它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周礼·大宗伯》记载:周朝时期,人们将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将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国。《说文解字》说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正而不杂,辞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专其终,诎然东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回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传统观念。
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相始终。1949年,新中国国徽的设计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提供的以玉璧为主体图案,配以齿轮和麦穗的设计稿。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于玉器的崇尚和喜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为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国文物学会推出“中国历代名玉”复原品10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红山文化,一直延续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时期,包括玉琮、玉龙、玉猪龙、玉璜、玉璧、玉辟邪、双螭耳环、出戟螭龙瓶、四足方鼎及玉玺等。每件玉器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玉质精美,工艺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与世人见面。
古代称“礼物”为什么?
薄礼
古代把“礼物”叫做什么
贺礼
古代人送礼叫做什么礼
送礼古代叫随
随:谓依例送份(礼钱或礼品)
《红楼梦》第二二:值才第便自捐资二十两先送衣服玩物 王夫 、 凤姐 、 黛玉 等诸皆随
古代放礼物的东西叫什么
古称圆形有盖者为盒,方型有盖者为匣,方型无盖者为篮,圆形无盖者为筐!
古代把“礼物”叫做什么?“礼物”一词是什么朝代出现?
古时候 叫做
贽(ZHI)
礼物应该是近代才出现的
送礼在古代叫什么
送礼在古代叫随分。
随分:谓依例送一份(礼钱或礼品)。
《红楼梦》第二二回:“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日,便自己捐资二十两。次日,先送过衣服玩物去, 王夫人 、 凤姐 、 黛玉 等诸人皆有随分的。”
古代男子成人礼的礼物是什么
青楼
古代朋友远行送什么礼物
行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成人叫及笄,行笄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冠礼从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至于礼物,古代可能就是长辈送文房四宝,平辈男子送纸扇佩剑,女子送丝帕香囊之类的吧。富贵人家送个金银珠宝什么的。猜测而已。
不过我感觉最有可能就是一些家传的东西,成年了就可以传给了。想来像玉佩手镯戒指之类的是比较多的吧。
礼物的定义是什么啊?
礼物就是在节日里朋友跟朋友之间或亲人和亲人之间互相送的东西。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心意。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而是别人急需却又一时无法获得的。
礼物不一定是实质物品,它可以是一个行为或是一件事。礼物的最终目的是送礼物的人希望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被送礼物的人。
1形容首饰的古诗词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全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孔雀东南飞》节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陌上桑》节选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长恨歌》节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关于首饰的古诗
韦应物
1 咏玉 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2 咏水晶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铄愁成水。
3 咏珊瑚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4 咏琉璃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唐—卢郊
寒溪九首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硅,明月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唐—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李白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在古诗词中有没有关于戒指的诗句
戒指异名“指环”,史书中称“约指”、“抠(左边应为“弓”)环”、‘手记”、“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宫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有了身孕或其它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时则用银指环,套在右手。后来,戒指传到民间,去其本义,以为美观,久之便留成风气。明代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
与戒指相关的诗句有: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
哀筝两行雁,约指一勾银。——宋。文彦博
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隋。丁六娘《十索诗》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三国。繁钦《定情诗》
4描写首饰的句子有哪些
1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长恨歌 唐 白居易
2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咏玉》唐 韦应物
3 既哀黄鸟兴,还复白圭诗。——《咏玉》朱湾
4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永遇乐·落日熔金》南宋李清照
5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孔雀东南飞》乐府诗集
6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陌上桑》乐府诗集
7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长恨歌》唐 白居易
8 将翱将翔, 佩玉琼琚。——《诗经》
9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洛神赋》三国 曹植
10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
11 娇小恣所爱,误人金指环。——《妾薄命》常理
12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与李章武赠答诗》王氏妇
13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苏籀
14 闲弄玉指环,轻冰扼红牙。——《秦王卷衣》 文同
15 龙香小柄琵琶弯,切玉玲珑约指环。——《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六》朱彝尊
5古诗词中描写饰品挂件的语句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琵琶行》下面是参考原文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乐府·结客少年场行 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
6描写“女子佩戴首饰”的诗句有哪些
1、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唐朝 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2、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和乐天春词 》[ 唐 ] 刘禹锡
释义: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南北朝 ] 佚名
释义: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4、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西汉 罗敷陌上桑》,
释义: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长恨歌》
5、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唐朝 白居易《长恨歌》
释义: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珍贵头饰一根根。
6、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
释义: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
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点绛唇》宋 李清照
释义: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8、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李白《玉阶怨》
释义: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9、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妻
释义: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7诗经名句中形容玉的诗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诗经·卫风·淇奥》)
这是《诗经》的名篇“淇奥”的诗句,“匪”在这里作“斐”解释,即有文才的人。诗句解释为:那文采焕发的君子,如切磋、琢磨后的玉器一般俊美;那文采焕发的君子,耳垂上悬着晶莹的玉坠,鹿皮帽子上的缀玉如同星光闪烁;那文采焕发的君子,精神如同金锡,品格如同圭璧。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傩。(《诗经·卫风·竹竿》)
这是《诗经》“竹竿”中的诗句,傩,举止优雅,行有节度。诗句解释为:淇水在右边奔流,泉源在左边流淌,美人巧笑时露出洁白如玉的牙齿,身上挂着配玉显得是那样的婀娜多姿。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经·卫风·终南》
8描述珠宝的古诗词
珍珠:
男子对女子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后抑郁而终。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3、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4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没有人再能为玄宗解开这只小小的香囊了,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环谁人能解得开呢?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续汉书》中说: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渊海角信音稀,梦回海辽北,魂断玉关西。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述说金兵攻陷汴京后,词人与自己的爱人分离之痛。十四年间兴亡满眼,再无处追忆旧时明月,这首词因为有国破家亡的背景而显得格外沉痛,词中的分钗在生离死别的大动乱里,也就不是一段仅仅陷于儿女情长的忧思了。
而在历代关于分钗寄情的诗词里,最让人伤怀的还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手镯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现在,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
7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
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将颈上的通灵宝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袭人劝宝玉“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给同林姑娘拌嘴的。”一句话又让黛玉伤心不已,顾不得病抢过玉来,用剪子将自己给宝玉结的穗子剪成好几段。书中有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一对痴情的人何苦来这样相互折磨,其实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这玉玦上,宝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8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多情的古人留下许多与结相关的诗词: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结同心”;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里的“结心肠”都表现了对爱情海枯石烂,誓不变心的决心。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终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那么这一怀难舍的情愫,却从何而来呢?不由得让人猜测林逋当年是否因为同心结未成,以至苦了自己一生,或许也苦了两个人的一生?
9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10裙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这种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创制,并在当时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鸟被捕杀殆尽,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奢华的贵妇毕竟是少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身处于千丈红尘与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树,仍旧没逃得过夜夜绵长的思念,又有谁能躲得过?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诗,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炽烈,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诗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
女子给男子
一,内衣。古代女子,贴身必着肚兜或抹胸,上绣各式吉祥图案,少女若以此物定情,少男必时时贴身穿着,其中寓意,自不待言。如果你有钱,自然可以赠送高档的内衣,如三言两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珍珠衫便是一件珍贵的定情内衣。
二,头发。古人云:身体发肤,父母所授,不可轻易毁弃。但一旦遇着情郎,自然女大不由娘,管他什么规矩,拿起剪子一铰,一束青丝赠潘安。可想而知,这一束头发,将惹出多少情思!
三,香料。龙涎香是首选,其他有独特芬芳的香料也不失为定情嘉品。试想,一旦你的情郎身上散发某种独特的香气,不是向其他女子暗示此人已经有所归属了吗?这和动物们四处撒尿或以气味占领辖地,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韩寿偷香的佳话,就是少女送他龙涎香给送出来的。
四,对半之物。将成双成对的物件或搭配成对的物件拆开,各执一半,以表盟约,其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合同,一式二份,以后哪怕沧海桑田,只要两边的信物对得上,就可以再续前缘。古代少女有将胭脂盒拆开,以盖子送情郎的,有将镜子拆开,以一半赠情郎的。如果现在小女生要学习参照的话,建议将剪刀拆开,各人得一般,或者买一杆称,把秤砣喂情郎,让他铁了心爱你。
不同大了
明是以 汉族 的传统服装为主
而
清则以 满族 的服装为主汉人因为要穿自己的服装,还发生过嘉定三屠
汉族
完整的一套衣冠部件有:首服、体衣、足衣、配饰
一,首服
首服,亦称元服。元本指头。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汉民族的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足见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冠巾对应着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后,士人冠而庶人巾。衣冠齐整才是完整的仪容,古人重之。
不过,冠巾文化几乎是男子的特权。在男尊女卑的几千年中,女子除了命妇的凤冠、翟冠外,便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很多年后,在历史已经屏弃了性别局限的时代,我们开始汉服复兴,倒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反而应该欣喜地看到:首服文化也弥补了男式汉服相对样式单调的缺憾。
男子首服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
冠最流行的时期在先秦两汉,相对巾的普及早一些。冠历来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着士人的尊严。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左传 哀公十五年》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至死捍卫君子不免冠的尊严:“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庶民或“卑贱执事者”却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巾最早不过是随便裹发的一块布,不能出现在正式场合,最初,上层士大夫不过燕居时偶尔戴巾,后逐渐通用,到汉末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为雅尚。因为巾与平民关系密切,故天生带着一丝闲适,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幞头后,巾帽文化愈加兴旺,到宋明则达到顶峰。所以,于汉唐时向前来留学的日本,巾帽文化鲜有流传,相反,于明代师习华夏的朝鲜,巾帽则大行其道,发展成为现代韩服中重要的元素。
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冠起着官阶职别的区分作用,名称常来源于其寓意,如法冠也叫獬豸冠;巾帽则搭配常服(当然,不能排除幞头类与公服的搭配,九品官服常作为庶人的婚服),多与时尚关系密切,往往一种巾帽会蕴含着一段逸事佳话,如,东坡巾、程子巾,大众津津乐道的同时亦效尤纷纷。
在戴法上,冠冕类和后来的巾帽不同之处在于重视固定头发,一般需要通过笄直接固定在发髻上,另外还要在下巴处结璎,这样就很牢固不易散落了;而巾帽类的戴法则随意多了,一块或软或硬的布、纱,通过各种不同的包扎或折叠方式,缚罩在头上就是了。
二,体衣
《释名 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按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
上衣下裳制 (衣裳类)
上下连裳制 (深衣类)
上下通裁制 (通裁类)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知道这样的思考有没有道理。
(二)上下连裳制:
上下连裳的服制也称为“深衣制”。为了恪守上下分开的服装制式,特地分开裁然后再连成一体。深衣之名,唐孔颖达著《五经正义》中释义为:“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起源于先秦,虽然是一件长衣,但华夏先民在裁剪时是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再缝成一体,以表示对传统法度观念的尊承。
《礼记》的《玉藻》、《深衣》二篇对深衣制有很多记载,内容所谓“应规、矩、绳、权、衡”之类,重点在于“明礼”,而对形制和尺度则说得不清楚。《礼记 深衣》中的定制:“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深衣制的衣服按衣襟样式分为直裾、曲裾,有随着时节的冷暖变更有单复薄厚之分,如襌衣、襜褕、复袍;根据生活方式的适应,样式也有变化,如质孙服、辫线袄子,以及衍生出的曳撒等;
深衣在三千年的衣冠史中一直延续到衣冠断绝。深衣首先是礼服,尤其是女子礼服。《续汉书 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深衣承袭了华夏衣冠制式的古意,同时又方便美观,有很强的普适性,于今亦然。可为常服也可为礼服,作为礼服的正规性仅次于衣裳制礼服;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论男女文武,都可着之。衣冠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所以,有汉服先行者提出:复兴汉服当重视深衣,实为良言。
(三)上下通裁制:
由于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行动不便,汉服男子的制式从衣裳发展到深衣,而分开裁剪再拼接还是觉得麻烦,于是又发展成了上下通裁的长衫。在东汉,已开始有了上下通裁的长上衣,叫做“长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长度方面当时还没有定制。
是大胆开放的隋唐新风开始了汉服第三种制式的风尚。至宋明,上下通裁的袍衫、褙子等风行一度。
三,足衣
足衣亦即袜履。赤足同样是失礼的行为,谢罪时常常“免冠跣足”。
(一)履。
《释名 释衣服》有云:“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说文》云:“履,足所依也。”
履有许多异称,除了有地缘人群各自习惯称法的原因外,履制的不同当是主要的。
《字书》说:“草曰扉,麻曰屦(jǜ),皮曰履,黄帝臣于则造。”《仪礼 士冠礼》云:“夏用葛,冬皮屦可也。” 《诗 魏风 葛屦》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方言》又立一说:“丝作者谓之履,麻作者谓之扉。”
由此看来,古代鞋的质料,履有麻、皮革、丝帛作之者,屦有麻、葛、皮革作之者,扉有草、麻作之者。大凡说去,履的制工精,而屦、扉粗些。
履还有单底、复底之分。
单底的鞋称履。复底的鞋有“舃(xi4)”和“屐”。舃乃履下有木底者,木底与履底大小相同,实心。“屐”则以木为之,或以帛为面,有的以漆画之,下有两木齿。《续汉书·五行志》:“延熹中,京师长者皆著木屐。妇女初嫁,作漆画屐,五色采作丝。”
据《搜神记》载,男鞋方头,女鞋圆头。但后来男女往往通用。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的贵妇人的鞋和出土的四双青丝鞋来看,女鞋的前头有两个昂起的小尖角。
(二)韈。
也作袜,以布帛作成,也有以皮革制作者。袜一般高尺余,上端有两带,以缚系于足胫。
秦汉时有进门脱鞋的习惯。在屋中,多穿袜行于席上,不仅平时燕居如此,上殿朝会亦然。着鞋上殿,以为殊荣,汉时唯萧何、梁冀、曹操等膺此殊礼。
四,饰件
佩饰是以其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一进入等级制度分明的文明社会,分等级、定尊卑,则成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存等差。”如韘,天子、诸侯用象骨,士则用棘。又如充耳,天子用玉瑱,诸侯以石。当今则不必拘泥这些。
古时常见的佩饰有玉、珠、刀、帨等。不过,如服装分男女一样,佩饰上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
(一)女子饰件:
头面: 笄,簪,钗,步摇,梳篦,花钿,胜,玉梅/雪柳,闹蛾,花冠/凤冠,假髻
耳饰: 簪珥,耳玦,耳珰,耳环,耳坠
项饰: 串饰,项链,项圈,缨络,项锁,霞帔
臂饰: 镯,钏,戒指,护甲
佩饰:
妆容: 大致可分为“红妆”和“白妆”两类。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妆容,如花黄,花钿等.
(二)男子饰件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男性通常喜欢一些具有进攻性,危险性的装饰品。比如容刀、觽韘、佩剑;而笏头带(玉带),带钩,钩络带,绶(大绶、前绶、后绶)等则是与男式服装的特有装饰;另外也包括一些中性的饰件,如充耳,容臭,玉佩。
汉服的场合穿着分类
汉服复兴并非等于一味地以古服制取代先今,而是在特定的场合拥有一个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符号,因此,随着着装场合的变迁,汉服的现代分类也可以在参考历史的基础上适加调整。
中国是礼乐文明,现代人疏远了“礼”的理解,实际,礼并非繁缛的多此一举,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周礼将礼划分为五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五礼”。
吉礼是祭礼,“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祭礼将列位于五礼之首;凶礼是丧葬之礼。对于亡者治丧以及对天灾人祸的哀吊都属于此;军礼是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战事之礼,包括田猎、校阅、献俘、出师等;宾礼是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之礼;嘉礼则是亲和万民的喜庆之礼,包括冠笄、婚嫁、飨燕和亲朋之间的庆贺活动等。
“五礼”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与各种礼仪相匹配地,发展了各种不同场合的冠服制度。祭祀有祭服,朝会有朝服,婚嫁有吉服,从戎有军服,服丧有凶服等。穿著时不可造次。
古代: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
汉服的场合着装
古代: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释道服
华夏自古乃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国很早就把“布帛可衣”列为生民之本。《风俗通义 愆礼》云:“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白虎通 衣裳》云:“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故此,我们看到,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一系列人类通行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义。《周礼 地官 大司徒》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认为“同衣服”的风尚才可安定万民;在强调“名正言顺”的华夏传统中,历代帝王问鼎天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正朔、易服色”;满清入主汉室江山,也是从衣冠入手的,衣冠的断绝才彻底瓦解了屠刀都没能砍断的汉人最后的坚守……
衣冠于华夏,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我们回首遥望,虽然不至于像某个关于新疆库车记录片里,一些当地的维吾尔人看到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上的古龟兹祖先,茫然地说:那是异教徒(因为他们信佛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但确实也迷失了许多记忆;当今又是一个迫切需要特色的时代,历经苦难的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时候,也很懂得需要自己的“民族特色”来向世界展示。于是,我们在破碎的记忆中匆匆翻检一番,又带着许多迎合西方强势文化思维的成分——于是,旗袍、“唐装”被我们骄傲地视作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却很少有人去想,这些最多只有三百年的、严重变异的符号为何能够淹没几千年渊源和积淀?
要待何时,华夏才能够不只是一个苍白的名称?要待何时,我们才能够明白,我们的祖先给了我们一个多么深远美丽的名字。
衣冠断代已六个甲子,如今又燃起了星星之火。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时代大任义不容辞,然而,恐有损五千年沉甸甸的使命,衣冠体系,总不敢妄下定义。不过,看着很多网友,尤其是新入门的朋友抱怨没有完整的学习资料时,实在汗颜。于是,我们诚惶诚恐地翻故纸堆,整理归纳。虽下了力气,但一己之见的障目之弊依然在所难免,所以,还望诸位同仁及时指点,在交流中整合智慧及资源,将不胜感激……
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兼有盘领,直领),褒衣大袖(亦有窄衣小袖),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腋下结缨系带),线条流畅,飘逸潇洒(这两点是与同为华夏文化体系的日韩衣冠区分的鲜明特征)。
本汉服知识体系分类法:因为一开始就本着一种整合的、归纳的思维方式,所以并未采用当前服装界普遍流行的“朝代式”分类法;同时,也借鉴了生命科学中关于进化论的分析法,力争用一种演化史观来看待问题。
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坎肩(马甲)。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满族人的发式是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式”,
这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辫发垂肩,留脑后发”有一定承袭关系。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即将头发夹于头顶,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以高髻为尚。再将后面余发 成一个“燕尾”式的长编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加之穿高底旗鞋,走起路来分外端庄、文雅。
清代中期以来,满洲贵族妇女盛行顶戴“大拉翅”(旗头)。它是由“两把头”的发式发展而来的。
够详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