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手镯含银量是百分之999.9是千足银还是万足银

银手镯含银量是百分之999.9是千足银还是万足银,第1张

9999%是万足银。国家已经规定了包括黄金,不允许用(千足)与(万足)的称号,只允许Ag9999和Ag999。Ag999 (千足银)指银含量为999%;Ag9999(万足银)指银含量9999%

扩展资料:

1、925银

是指含银925%的银,在国际标准上被公认为纯银标准。100%的银较软,制作时不能成型,不便做成银饰,而且比较容易“氧化”,俗称“变色”。

2、素银

925银外镀外镀白铑(行业上称白金),能够最大可能的延缓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的特性。行业上把没有外镀白金的925银称为“素银”,素银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氧化。一般市面上出售的925银有很大比例的产品为了降底成本,都是素银。

3、泰银

泰国特产,标准也是925的银含量。外表缺乏光亮度,追求一种“古”“旧”的“古银”效果。比起925银外镀白金的银饰,由于大众基础不够广泛,相对925银来讲,价格要较底一些。

4、藏银

一般不含银的成分,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30%银加上70%的铜,但即便是这样传统工艺的“藏银”,市场上也已见不到了,大多以完全白铜替代。

参考资料:

_银饰

_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银制品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银制品,银制品的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很多人不仅仅喜欢摆弄银制品,对于银首饰更是爱不释手,那么大家可能会注意到银制品上会出现足银的字样。什么是足银?足银代表纯度多少的银?

在国际标准上,足银是指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银。一般加工成手镯,吊坠,长命锁之类的银饰,足银饰通常有几种标志,一种是S99,一种为S990,S是英文单词silver(银)的首字母,代表银。含量有999,990和925之分。

S表示银,是英文单词银的缩写,足银s990指的是银含量不小于百分之九十九的银饰品,S990银的银含量非常高,也就是S990银是高纯度的银制品,因此,人们又将s990纯银称为足银,有的标记为s99,也有的标记为s990,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990银制品就是s990制成的,并根据足银s990银饰品中银含量,打上相应的规格标识。

怎样鉴别足银?

1、看标示:

按照规定银首饰的含银量一定要准确标明,消费者购买时应验看首饰上是否有关于纯度的标示S925,Ag925(时尚类多见),或S990,Ag990(传统手镯童锁)。如果没有标示,基本可以断定是普通金属。

2、看颜色:

银首饰多为微微带黄的银白色,有润色。

3、看价格:

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的价格大概是每克5块多,这还没加采购成本,工艺费用等等,如果价格低的离谱,肯定是纯度不够或是假货。

4、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1053克/立方厘米,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

5、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低,用手轻折银饰,易弯不易断的说明成色高。或者用大头针划不起眼的地方,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 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大概判定为白银饰品。这个方法千古以来为人们广泛使用,经常古装**里看到爱财如命的人收到银元先用牙咬一咬,其实就是在检测硬度。

6、用酸试:

银遇任何酸都会变色,甚至溶解。如果在银首饰的内侧滴上一滴浓盐酸,会立即生成白色苔藓状的氯化银沉淀。而其它贵金属则无此现象。

7、听声韵:

标准银首饰落地后声音沉闷,无弹力。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

银饰品中的9999只是噱头,市面上纯度最高的是999,是纯银。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银饰品主要有“925”、“990”以及“999”三种,纯度最高的是“999”,叫千足银,含银量为999%,但很容易氧化变黑,需要小心佩戴。

其次的纯度是“990”,叫足银,含银量为90%。“999”和“990”因含银量高,比较软,所以适合做素银首饰。

市面上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925”银,也叫国际标准银,是国际上认定为纯银的最低标准。“925”银添加了75%的铜合金成分,硬度增大,更适合做花型首饰。

扩展资料:

银饰品纯度越高,银色越洁白,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果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

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其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人民网-真假银首饰怎分辨?

很多金属划墙壁都会有灰线或者黑线的,例如:钥匙、钱币等,当然也包括银饰品。

只能说鉴定是银,或者银质比较好,含银量比较高的办法有如下几方面,确切到含银量是否一定能达到999,仅凭肉眼和平时的经验积累是无法完全确认的,一是看颜色,洁白有润感的则为较好银,若有其他色泽的感觉则是含有其他金属的,如含铅,就有发青灰色,含铜色没有润感,二是看质地,一般足银比较软,轻掰会变形,弹性较差,或者使用大头针之类在不起眼的地方轻划,有划痕但又不是很深的那种一般银质比较好,三是听声音,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很圆润的感觉,银质就比较好。当然了,如果你同时有925 999两件饰品的话,放在一起一比较,差别就会很明显的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719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6
下一篇2023-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