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第1张

作用如下:演示地球自转偏向力、演示昼夜更替、测定地方时和区时、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量算地表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计算区域面积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虽然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扩展资料:

地球仪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

(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

(4)示意性地球仪,球体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

(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

(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

(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二、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发放审图号;国家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参考资料:

-地球仪

地球仪是使用地图投影创建的,地图显示的区域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越来越多的失真。地球仪是地球的唯一代表,它不会扭曲大特征(陆地、水体等)的形状或大小。

在地球的周长是相当接近40亿米。许多地球仪的周长为一米,因此它们是地球模型,比例为 1:40 百万。在英制单位中,许多地球仪的直径为一 英尺(约 30 厘米),周长为 314 英尺(约 96 厘米),比例为 1:42 万。地球仪也有许多其他尺寸。

一些地球仪具有显示地形或水深测量的表面纹理。在这些地方,高地和低谷被故意夸大了,否则它们几乎看不到。

例如,一家制造商生产了一个直径为 64 厘米(25 英寸)(相当于 200 厘米周长,或大约 1:20 万的比例)的三维凸起浮雕地球仪,显示最高山峰超过 25 厘米(1 英寸)。 ) 高,比珠穆朗玛峰的正确比例高出约 57 倍。

大多数现代地球仪还印有纬线和子午线,因此人们可以知道特定位置的大致坐标。地球仪还可以显示国家的边界及其名称。

许多地球仪上都标有一个天体特征:称为analemma的图表,它显示了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

地球仪通常在顶部显示北方,但许多地球仪允许旋转轴,以便可以方便地查看南部。此功能还允许从不同方向探索地球,以帮助抵消由传统地图呈现引起的北上偏差。

历史

地球的球形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天文学确立的,最早的地球仪出现在那个时期。已知最早的例子是公元前 2 世纪中叶,由位于西里西亚(今土耳其的Çukurova)的马鲁斯板条箱(Crates of Mallus)建造的。

古代或中世纪的地球仪都没有幸存下来。幸存的天球体的一个例子是希腊化雕塑的一部分,称为法尔内塞阿特拉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的公元 2 世纪罗马复制品中幸存下来。

描绘整个旧世界的早期地球仪是在伊斯兰世界建造的。根据大卫伍德沃德,一个这样的例子是引入到地球仪北京由波斯天文学家,札马剌丁,在1267

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由Martin Behaim(1459-1537 年)在画家 Georg Glockendon 的帮助下于 1492 年制作的。Behaim 是德国的制图师、航海家和商人。在德国纽伦堡工作时,他称他的地球仪为“纽伦堡地球仪”。

它现在被称为Erdapfel。在建造地球之前,Behaim 已经广泛旅行。他从 1480 年起在里斯本逗留,发展商业利益并与探险家和科学家打交道。他于 1490 年返回纽伦堡后开始建造他的地球仪。

另一个早期的地球仪,亨特-莱诺克斯地球仪,约。1510,被认为是短语Hic Sunt Dracones或“这里是龙”的来源。2012 年发现了一个由鸵鸟蛋的两半制成的类似葡萄柚大小的地球仪,据信可以追溯到 1504 年。它可能是展示新大陆的最古老地球仪。

为华盛顿地图协会杂志Portolan分析地球的Stefaan Missine说,它是“几十年来欧洲重要收藏的一部分”。一年中,他咨询了很多专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Missine亨特-莱诺克斯地球是一个铜铸造 的蛋球。

  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天仪最早由埃拉托色尼于公元前255年发明。 葡萄牙国旗上画有浑仪。自马努埃一世起浑天仪成为该国之象征。

   西方的浑天仪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

  

  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著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应该说是被张衡改进过。 [编辑本段]韩国对浑天仪历史的歪曲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落下闳(阆中人)发明的‘浑天仪’怎么‘跑’到韩币上去了呢?”日前,一位韩国游客在阆中旅游,在他持有的一张1万元韩币上,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天仪”赫然纸上,阆中外事办主任蒲仕川对此十分不解。于是,蒲拨通了记者电话。记者在这张韩币上看到,韩币背面的浑天仪图案十分清晰,但未加任何说明。

  阆中市文联主席彭莉,彭说:“韩国在一万韩元的钞票上,赫然印上了我国的浑天仪,是不妥当的,早在2005年,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遗;此后更传出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的呼声;此番又将举世闻名的中国‘浑天仪’请到了自家纸币上,剽窃我国传统文化的野心真的是‘跃然纸上’。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缺陷,若我们将‘浑天仪’及早给予申遗保护,也不至于韩国人‘胆大妄为’了。”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李文明告诉记者,对于中韩的文化之争由来以久,韩国人似乎总想从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抢去点什么,但是,历史岂容更改?作为后人又如何抢得去?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了,这一回,中国的浑天仪又被印上了韩国新版纸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

  中国浑天仪上韩币 韩国人很自豪

  记者获悉,韩国银行于1月22日正式发行新版万元和千元的韩元纸币。在新版万元纸币上,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天仪赫然纸上,这在韩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国人如何应对这一文化侵袭?新华社1月23日电:韩国央行总裁李成太在发行仪式上致贺词说,新币提高了安全性、缩小了纸币大小,还采用了科学、艺术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在文化方面提升了自豪感。

  新华社在消息中称: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均为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韩国拥有所谓独创的浑天表,韩国媒体表示,将浑天仪印在货币上,可能使人误解为浑天仪是能代表韩国的科学成果。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文重亮(音)说:“浑天仪最早源于中国,因此不能出现在韩国货币上。”韩国网民也在银行网站留言,要求“更换设计图案并停止发行”。业内人士则认为银行方面在选择新版纸币图案时忽视了货币特有的科学性和历史内涵,这种做法显然不妥。

  面对外界质疑,韩国银行前发行局局长金斗经解释说:“浑天表的箱体型设计与货币图案显得格格不入,因此,我们退而求其次,选择浑天仪作为货币图案。”

  韩国银行还发表声明称“纸币图案中所用的浑天仪是浑天表的一部分,浑天仪虽由中国最先制造,但有多种形态,认为纸币上的浑天仪是中国制造的浑天仪是没有道理的。浑天表中的浑天仪中间有一个地球仪,这种设计是韩国独创的。”

  韩国报章批评,韩国银行只考虑图案设计,忽略了纸币图样应具有的科学及历史意义。韩国历史学家指出,韩国银行把中国发明的天文观测仪浑天仪印在韩国货币上并不恰当,可能会使人误以为浑天仪是韩国的科学成果。

  对于科学家的批评,韩国《朝鲜日报》分析,引起这次事件的另一主因,是银行的货币图案咨询委员会中没有科学及历史专家。

  浑天仪是中国的 发明者是阆中人

  日前,记者在阆中古城中的“落下闳故居”了解到,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象是一个演示性和仪器,在一大球上刻画或镶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和“浑天说”。“浑仪”和“浑象”是“浑天说”这一宇宙理论的物理模型。因而浑仪和浑象常统称为浑天仪。或称浑天仪、浑天象。

  西汉末杨雄(公元前58-18年)在《法言·重黎》篇里写道:“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即浑天仪,包括了浑仪和浑象。科学史界已普遍认同:西汉的落下闳(今阆中人)是提出“浑天说”的最早的代表人物。浑天说是中国古代三大宇宙理论之一。落下闳是“浑天说”最早和代表人物,张衡是“浑天说”的发扬光大者。落下闳研制的浑天仪和浑象,在中国用了二千多年,他的创新是开拓性的。

  关于落下闳

  落下闳(约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世界古代杰出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明晓天文,隐居民间。武帝元封六年被征召长安制造新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创制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有文字记载的新历《太初历》。他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定为从孟春正月为岁首,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后人尊他为“春节老人”;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体系之中;改革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创制的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比较精密完整的观测仪器。他的浑天说是世界最早以地球为中心的先进宇宙结构理论。为历法计算所需,他还发明了应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进分数的“通其率”算法。其学说与成就对中国后代天文学家如张衡、僧一行、阆中的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及周群祖孙等影响颇大。

  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的地球仪。3地貌地球仪是球面光滑的表示自然面貌的地球仪。4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不平的。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视频地球仪是采用先进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和数码语音技术开发而成的新一代智能演示学习和装饰展示工具。只需用MPR识读器在视频地球仪上轻轻点读,即可在地球仪上LED显示屏上全屏播放当地详细的音视频资讯,包括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国疆域、版图、历史、政治、人口、语言、文化、城市、风俗习惯等海量地理百科知识,同时还具备交互游戏功能。视频地球仪适用于教学观摩演示、办公装饰、展览展示等各种场合,营造出时尚、新派的文化气息。朝的传教士会同一些朝廷官员制作了此件地球仪,球面的图像、刻度及相关的文字叙述等大体沿用利玛窦的绘制方法。这件仪器的制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圆说”理论在中国得到巩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山羊堡市区。根据游玩游戏《模拟山羊3》中可知,其中黄金地球仪是游戏中一款巨大并且是黄金制成的物品,位于山羊堡市区,可在市区高楼中找到。《模拟山羊3》是一款动作游戏,整体氛围为恶搞、鬼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792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2023-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