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是东汉的科学巨匠,他发明了哪些东西呢?

张衡是东汉的科学巨匠,他发明了哪些东西呢?,第1张

张衡不仅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巨匠,而且他还是一个天文学家,曾经发明出了浑天仪、地动仪等众多仪器,被大家称之为“木圣”。

浑天仪地动仪

浑天仪是一种观测仪器,它的出现让我国的天文学发展向前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这种仪器可用于观测白天、夜晚天体的赤道坐标,同时也可以通过浑天仪测定黄道经纬度和地平坐标。

地动仪,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提前预测地震方位以及地震时间的仪器。地动仪上一共有八个方位,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和西北。每个方位上都有一个口含龙珠的龙头,龙头下方有一只蟾蜍。预测到地震将会发生时,对应龙头口中所含的龙珠就会掉进蟾蜍的口中。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第一次知道地动仪是小学时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的。当时就觉得地动仪这种仪器既美观又实用。而它的发明者张衡,因为在天文学上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所以联合国天文组织应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也被命名为了张衡星。

张衡的文学天赋

张衡不仅在科学上很有天赋,在文学上的天赋也从小就被展露了出来,他出生于一个钟鸣鼎食的士族之家,祖父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无数功劳,留下了百万家财。

张衡遗传了祖父的聪慧,被大家称之为神童,而且在他的身上也没有发生“伤仲永”的事件。他特别的勤奋好学,做出的文章经常能够赢得别人的交口称赞。

汉朝时期,官员的选拔制度是“举孝廉”,张衡在汉和帝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但他却始终没有接受。他觉得汉朝的王公贵族们,生活作风都太过奢侈了,于是仿照班固的《两都赋》,作出了《二京赋》,用以讽刺朝中大臣们骄奢*逸的生活。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爱科学,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张衡创制浑天仪成功,是在公元117年(汉安帝元初四年),那时他是40岁。为了制造这架仪器,张衡费了不少力气和时间。他经过艰苦的研究和观察,才设计出一个图案来。他还先用竹劈削成薄薄的篾片,在篾片上刻了度数,然后该编的编,该圈的圈,再用针线把篾片穿钉了起来,制成一个模型,作为试验。经过多次试验和修改,然后用铜铸成正式仪器。

公元100年,有一个原来当“黄门侍郎”叫鲍德的,调到南阳郡去当太守。他因为仰慕张衡的才华,又因为张衡是南阳郡人,多方设法邀请张衡回到南阳郡去帮助他办理郡政。这时,张衡一方面因为在京师已经住了五六年,生活上发生困难;另一方面因为鲍德在地方官中是一个比较有品德有学问的人,并且张衡也有回到家乡看看的愿望,因而答应了鲍德的要求,做了鲍德的助理———主簿官。当时张衡是二十三岁。

张衡,字平子,出生在南阳郡西鄂县,他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他的家族在当地是大姓,他的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张堪不仅有能力,还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最先攻入成都的,但他面对珍宝却没有动分毫吗,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好的家风会影响几代人,张衡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自然也是个不错的少年郎,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文章也写得很棒,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

在东汉都城洛阳,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还有缘遇到了后来著名的学者崔瑗,并且成了此生挚友。

他虽然有一身才华,但却不自负,只是不喜欢跟俗气的人交朋友而已,生性淡薄,随心所欲。

到了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接受,因为他觉得那些人的生活太过奢华,铺张浪费,于是他仿照班固的《两都赋》,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赋》,用来讽谏朝廷。

公元132年,他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被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经过多次试验,确实成功了,准确率非常高,但是关于地动仪,说法也有很多。现在更是被移出了课本,还有专家质疑它。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各个国家的地震专家对地动仪提出质疑,他们还用精密计算方式否定了“直立杆原理”,这个研究成果还被国际地震学的专家承认了。

美国的地震学家更是用言语贬低了我们的地动仪,说它连测方向都是不准确的,这一度引起了舆论。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我们自己拆台了,我国的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义就曾说过,房梁上挂一块肉都比张衡的那个模型强!

这话说的是挺重的,所以地动仪也在 历史 课本上消失了,但有时候,用现在的眼光看 历史 ,难免有些不公正的。

张衡的发明毕竟是为了整个国家人民的安全,并不是什么个人主义,他的行为还是伟大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关于张衡的地动仪被移出课本,还有专家的评论,大家怎么看呢?

文中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张衡少年时代天资聪明,刻苦好学,读过许多经卷典籍。但是他并不满足,从17岁开始,他离开家乡,曾到汉朝故都长安游览名胜古迹,考察世态人情,又到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太学,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18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