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多少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多少,第1张

2021年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我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_表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209%。

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和调查失业率稳定,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202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 GDP)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数据,有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等表现形态。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

其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各经济体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国的外贸需求下降,全球贸易量出现萎缩。在全球需求疲软、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

从1981年到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526%,其中出口增长年均增速为154%,进口年均增速为1512%。中国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80年我国出口贸易居世界排名第26位,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200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115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出口59337,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2%。

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及时出台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细化落实政策,为企业减负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实现回稳向好目标,进出口降幅收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5年下降09%,降幅较2015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贸易顺差34万亿元,下降88%。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37万亿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下降77%;进口16万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51073亿美元,下降139%。

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下同)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

201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升向好态势,进入相对强劲复苏轨道,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稳中求胜,全球市场信心增强,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复苏。2018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一,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6495亿美元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8564亿美元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84705亿美元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30100亿美元

200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39032亿元

200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49089亿美元

201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2位:67983亿元美元

201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2位:7821758亿元美元

二,实际上,GDP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于1934年提出的。在此之前,还没有GDP的概念。随后,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GDP被正式确认为一国经济总量的统计工具,它也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天,GDP的概念已经经历了80多年。它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落,美国的崛起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历史经验证明,大国的繁荣不是永久的,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例外。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当时还没有GDP的概念。从那时起,美国在各个领域开始全面超越英国。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国确立为超级大国,特别是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

三,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信息,200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美国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时,全球经济为3362万亿美元,美国占304%,接近三分之一。在同一时期,我国正在经历一段快速的经济增长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据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

首先出口增长乏力。在出口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原有的速度,继续增长成为课题。如果增长得不到保证,经济积累的很多问题就会爆发。因此,我们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率。在金融危机前的经济结构中,出口这匹马跑在前面,中国经济的马车被拉在后面。这是全球化黄金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最根本的特征。

其次政府在推动经济远离虚拟现实方面面临两难境地。中央政府需要维护金融稳定,防止房价大幅波动,这使得大量热钱在看清“牌”的情况下,不愿从虚拟经济中撤出。新兴产业往往是高风险产业,其发展依赖于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因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愿意让地方经济从虚走向实。

然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中国媒体普遍缺乏国际影响力,尤其是财经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都会伴随着一到两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财经媒体(报纸)。然而,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这不仅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有关,也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关。

再者是金融紧缩与实体经济转型之间的时滞。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部门往往是一个快速变量,能够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方向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部门往往是一个慢变量,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出反应,导致虚拟经济的变化与实体经济的反应之间存在“时滞”。从长远来看,确实需要引导资源“摆脱虚拟现实”;但短期来看,实体部门和虚拟部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组合。

      CPI的涨与跌,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两方面。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GDP的变化对股市具有一定影响,但对股市的影响程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CPI对股市的影响

      CPI的涨与跌,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两方面。简单来说,CPI上涨过快,央行会要采取加息来平抑CPI上涨所带来的货币贬值,而加息将会对资金的流动I生起到相当大的抑制作用,而且由于股市的合理市赢率(PE)是参考银行一年期预期年化利率来决定的,且与预期年化利率水平成反比,即预期年化利率水平越高,PE就越低,对应平均股价就越低,所以CPI的上涨过快,将会影响资金流动性,并降低股市股价估值水平。同时,CPI上涨,将加大居民消费成本,从而打击居民消费和投资信心,促使投资者将资金从股市撤离,放进银行,进而拖累股指下滑。所以,简单来说,如果CPI上涨过快,有可能引发央行加息,对股市构成利空。

      PPI对股市的影响

      PPI即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亦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PPI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

      PPI上涨是CPI上涨的先行指标。也就是说,PPI上涨最终会传导并加速CPI上涨。PPI上涨,将加大企业采购成本,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有效转嫁给消费者的前提下,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都将是很常见的。对上市公司而言,利润减少,业绩明显下降,对股东回报也减少。一方面,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下降,股价重心自然会下移;另一方面,投资回报预期降低,就会弱化投资者信心,股市人气就会涣散,从而压制大盘和股价表现。

      GDP对股市的影响

      GDP的变化对股市具有一定影响,但对股市的影响程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种情况: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在持续、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它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券市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总体水平也会持续上升,从而带来股息红利的增加和投资风险的降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形成良好的预期,提高对证券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对股票投资的需求,这就有利于股票价格的上升。

      第二种情况:高通货膨胀下的GDP高速增长。当宏观经济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下的高速度经济增长时,由于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就会导致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会导致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从而造成证券市场行情的下跌。

      第三种情况: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发生GDP在失衡状态下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就要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措施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如此做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证券市场也会对此做出良好的反应,出现平稳上升的行情。

      第四种情况: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现负增长,而在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且向正增长转变的时候,表明恶化的经济形势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的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反之,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现正增长,而在正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且向负增长转变的时候,表明经济形势逐步恶化,证券市场也会逐步地趋于冷淡。

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结构;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和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GDP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

GDP统计的是有市场交换行为、能体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活动,不能反映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也不能覆盖一些不易统计或难以计算价值的经济活动。

2、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一些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效率低下,有些甚至刚竣工就成了产能过剩项目,这些项目虽然计入GDP,但却属于无效投资,不会带来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的增加。

3、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结构。

如果单看GDP,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的GDP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达329%,而美国只占18%,欧洲30多个国家加起来也只有249%。然而当时中国的GDP中绝大部分是农业,而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工业化水平及军事实力。

1860年,英国的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

4、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

全球GDP总量已超过70万亿美元,而英国慈善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85人,掌握着全球将近一半的财富,相当于底层35亿人财产相加的总和。

“GDP只能大致反映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多大’,不能反映蛋糕‘怎么分’、人们‘吃得好不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说。

5、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砍伐树木时,GDP在增加;排放废气时,GDP也在增加——GDP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

人民网-不要简单以GDP论英雄(特别报道·全面认识GDP①)

以下是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GDP排名和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广东省 17478万亿美元

2江苏省 15319万亿美元

3山东省 14204万亿美元

4浙江省 12381万亿美元

5河南省 8617亿美元

6四川省 8233亿美元

7湖北省 7911亿美元

8河北省 7676亿美元

9湖南省 7649亿美元

10上海市 7568亿美元

11安徽省 7198亿美元

12北京市 6987亿美元

13辽宁省 6677亿美元

14陕西省 6269亿美元

15福建省 6163亿美元

16重庆市 5876亿美元

17天津市 5725亿美元

18江西省 5194亿美元

19云南省 5101亿美元

20广西壮族自治区 4624亿美元

21黑龙江省 4553亿美元

22吉林省 4108亿美元

23山西省 4033亿美元

24贵州省 3973亿美元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964亿美元

26内蒙古自治区 3955亿美元

27甘肃省 3216亿美元

28海南省 2366亿美元

29宁夏回族自治区 1163亿美元

30青海省 942亿美元

31西藏自治区 398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GDP数据是一年的统计数据,而且不同省份的GDP统计标准和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排名和数据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39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