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故事?

古代有哪些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故事?,第1张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柳公权

——黄庭坚

——王羲之

我们已经迈入2017年,农历春节就不远了!你是否还在愁春联怎么写写什么内容春联书法怎么临摹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赵孟頫春联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赵孟頫春联书法1

 赵孟頫春联书法2

 赵孟頫春联书法3

 赵孟頫春联书法4

 赵孟颒书法简介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2]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諡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楷书发笔法

方笔肇自隶法,六朝碑刻以方笔居多,迨至唐代的楷书,继承了北碑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以方笔为主要特点的楷法。所谓方笔即发笔时有棱角,是书写楷书的主要方法,方笔运用得好能给人以一种雄强、劲迈、爽利、沉峭的美感。方笔的起笔,可用逆势切入法,亦称点法起笔。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凡字每落笔,皆从点起,点定则四面势全,笔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其法即落笔之前,承上笔势,先于极低空中作一逆入动作,或笔锋轻触纸面,尖锋逆入,然后作一斜直落点写横画时,或斜横落点,写竖画时,如刀入状,切入作点时,其势在重,但落点宜轻,近代书家高二适先生在《题曹娥碑》时指出:“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的确是他的心得之言。这种笔法,在书法中又称为“筑锋下笔”,筑,捣也,捣土使坚实也。就象建筑工人筑土地一样,筑锋直下,喻其势如高峰之坠石,有撞入之意。逆势切入后,锋尖在上,笔肚在下,已成偏侧之势,此时急需调锋,使其笔锋由偏转中这是书写小楷发笔最关键的地方,调锋时,可用腕法微微带动笔锋作一至两个提按和衄挫相复合的螺旋形的调锋动作,迅速将笔锋揉入画中。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执笔落纸,如人之立地,脚跟既定,伸腰舒背,骨力自然强健,稍一转动,四面皆应。不善用笔者,非坐卧于纸上,即蹲伏纸上矣。欲除此弊,无它谬巧,只如思翁所谓,落笔时先提得笔起耳。”书写小楷时,这种调锋动作是微乎其微,在极短的一瞬间完成的,有时完全是凭手腕中的一种感觉。要练习这种调锋动作,当先从大楷入手,开始时动作是很被动和着意的,但久而久之,自然就会熟练起来,点后即能迅速将锋提起,如蜻蜓点水,一粘即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样的动作。

最后还要谈谈发笔中的补救之法,赵宧光在《寒山帚谈》说:“作字者落笔失所,勿因失而改辙,腕中自有可得所处,可以振救。”意思是说,发笔时由于调锋不当或落笔失误而导致点画浮薄缺陷时,当及时补救,不宜写完后再去添描修补,补救之法有二:一是临时振救之法,即“往有不到之处,以复补之”,及时将笔锋回复到落笔处再行运笔,通过往复的动作,临时振救,则墨由中溢位,形态自然饱满,二是下笔补救之时法,即落有不惬意处,但思下数笔如何补救,不必再临时改辙,救护得好,更觉别有机趣,当然最好能起笔处顺入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补救之法,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总之,发笔是用笔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此一关键之处,又在于调锋,。不论何种发笔,都贵用逆,或虚逆,或实逆,逆入的动作要轻快,逆入的轨迹要承上笔势。发笔时,动作要干净明利,既不可犹豫不决,笔机凝滞,又不可忽遽剽急,怯弱浮露。以上三种发笔法,在书写小楷时可以参插运用,时方时圆,时藏时露,方能极尽变化之美,但当以一种笔调为主,才能保持整幅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李斯、欧阳询等等。

1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2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4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5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参考资料-欧阳询

-李斯

-苏东坡

-王羲之

-颜真卿

中国古代有许多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等,每一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物。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一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路旁看见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

于是他伫立在碑前,反复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扩展资料

1、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创立“柳体”。

唐穆宗荒*,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2、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为人痴癫,在皇帝面前也不掩饰。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讨论书法,召米芾进宫书写一张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砚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这方宝砚,写完之后,捧着砚跪在皇帝面前,说这方砚经他污染后,不能再给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砚赐给他。

徽宗答应了他的请求。米芾高兴地抱着砚,手足舞蹈地跳了起来,然后跑出宫中,弄得满身是墨。徽宗对蔡京说: “癫名不虚传也。”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创立“颜体”。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1]龙寿

[2]书礼

[3]神思

[4]道德

[5]善福

[6]博学 云游 如意 神采

[7]师竹 善思 求知 大智

[8]知音 雅兴 乐天 逸情

[9]归真 懿德 雄风 无我

[10]慎独 清风 至美 妙悟

[11]翰逸神飞 书理藏真

[12]文以载道 博古通今

[13]学书养志 含英咀华

[14]推陈出新 文贵天成

[15]乐行书道 出神人化

[16]爱我中华 从善如流

[17]天下为公 神在我笔

[18]浩然正气 兼济天下

[19]上善若水 道德为师

[20]书为心画 开拓进取

[21]见贤思齐 锦绣前程

[22]风华正茂 龙马精神

[23]集思广益 海纳百川

[24]得道多助 敬业修德

[25]温故知新 老当益壮

[26]学海无涯 开卷有益

[27]厚积薄发 金色年华

[28]业精于勤 博闻强识

[29]良师益友 学贵心悟

[30]行成于思 学以致用

[31]勤能补拙 夜雨书声

[32]天道酬勤 时不我待

[33]教学相长 事在人为

[34]任重道远 修身养性

[35]自强不息 云山风度

[36]实事求是 承前启后

[37]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38]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

[39]心师造化 听涛观海

[40]室雅人和 师法自然

[41]清泉洗心 高瞻远瞩

[42]兰风松骨 剑胆琴心

[43]朴诚为美 无欲则刚

[44]物华天宝 源远流长

[45]山清水秀 安居乐业

[46]妙趣天成 和谐社会

[47]以人为本 日新月异

[48]国色天香 万事如意

[49]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50]国泰民安 美意延年

[51]华堂集瑞 福寿双全

[52]金玉良缘 百年好合

[53]永结同心 比翼齐飞

[54]精气神 志当存高远

[55]天行健 功到自然成

[56]真善美 仁者得其寿

[57]思无邪 学不可以已

[58]金石寿 家和万事兴

[59]虚心竹 有容德乃大

[60]学有恒 三思而后行

[61]知无涯 得意诗书味

[62]志于道 百善孝为先

[63]诚则明 君子重言行

[64]和为贵 大事不糊涂

[65]君子成人之美

[66]学然后知不足

[66]吉人自有天相

[67]有志不在年高

[68]集古今之大观

[69]养心莫善于诚

[69]江山如此多娇

[70]天才源于勤奋

[71]作品示例

[74]附录:锦言集英

赵孟頫一生勤奋,书碑之多,唐有李北海,元有赵孟頫,碑文有《玄妙观重修三门 记》、《张总管墓志》、《湖州妙严寺记》、《寿春堂记》、《龙兴寺胆巴碑》、《仇锷墓碑铭》等。

赵孟頫小楷师法王献之《洛神赋》、王羲之《黄庭经》,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又曾属其珍藏,其“屡尝细观”,曾临《洛神赋》凡数百本,故深得其风致。

他流传下来的著作有《汉汲黯传》、《过秦论》、《心经》、《道德经》、《黄庭经》、《阴符经》、《金刚经》等。倪瓒说道:“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赵孟頫(zhào mèng 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孟頫所著,有《尚书注》,有《琴原》、《乐原》,得律吕不传之妙。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我很喜欢他的《鹊华秋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87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