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的地理环境

梧州的地理环境,第1张

梧州市水资源丰富,兼有航运、灌溉、发电的作用。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其中市区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60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梧州市河网密布,年平均径流量为2133亿立方米,西江可通航千吨级船舶。全市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多,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为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9982万千瓦,可开发量7403万千瓦。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内江和外江河床式厂房共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42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 早在新石器时代,梧州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古籍称“仓吾”,为越族分支﹚,是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后发展为壮、侗等民族。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中原汉族人南下从漓江、贺江进入梧州,与越人杂居。汉元始二年﹙2年﹚,梧州人口14万人,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开埠通商时,人口为4万人。民国时期,人口年均增长率21‰。1949年近10万人。2010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为32630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639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7%。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362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6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4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02万人。 梧州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开通有前往南宁、重庆、珠海、贵阳等的航班。

截止至2012年,梧州西江机场正在拟建中,有望在2012年底开工,建在梧州桥头岭,新机场按照4D飞行区来设计,可以降落波音767、空中客车A300等双发中程宽体客机,新机场有望成为欧洲飞广州的备降机场。 铁路线

洛湛铁路、南广高铁、柳肇铁路(规划)

火车站

梧州站、梧州南站

2014年4月18日,南广铁路广西段开通运营,南宁至梧州的运行时间将由5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28分。南广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中西部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南广铁路广西段开通初期,将安排开行“D”字头动车组列车3对。 国道:207国道、321国道、324国道

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G80广昆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广梧高速公路、岑罗高速公路、贵梧高速公路(在建)、岑水高速公路(在建)、柳梧高速公路(在建)、梧州环城高速(在建)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梧州工业农业获得较好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总量分别在自治区排名第四;增幅排名分别在自治区的第四位和第三位。梧州培育并初步形成以轻工业、林业、食品、医药、机械船舶、六堡茶、工业园区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2013年,梧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4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6:66:224。 梧州市有耕地面积98万公顷,有粮食作物品种80个,经济作物品种32个,蔬菜品种236个,饲养禽畜品种30个,主要农副产品有粮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六堡茶、西瓜、茶叶、松脂、竹、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药材等,苍梧县、岑溪市分别是全国十大产脂县之一,藤县是全国无籽西瓜生产和出口基地;梧州各县(市)盛产猪、牛、鸡、鸭,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黄鸡驰名,蒙山县则是广西有名的猪花外销基地。

2013年,梧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18亿元,比2012年增长516%。其中,农业产值959亿元,增长414%;林业产值279亿元,增长1423%;畜牧业产值496亿元,增长22%;渔业产值804亿元,增长59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7亿元,增长103%。 梧州工业历史悠久,在西汉时期,便是岭南地区陶瓷业的一个重要产地。宋元两代,梧州出现铸铁、铸铜业。梧州元丰监铸钱作坊是北宋后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年铸铜钱19万缗(每缗为1000文),产量居江南第三位。宋代,梧州还被称为广西的手工业城。

201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轻工企业有52家,共实现总产值385亿元,增加值423亿元,均比2009年增长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广西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1家;1~5亿元的企业有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中扩永威实业(梧州)有限公司、岑溪市侨润日化有限公司4家。

2013年,梧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804亿元,比2012年增长2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55亿元,增长27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2979亿元,增长207%;重工业总产值14476亿元,增长289%。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15亿元,增长202%。 唐、宋时期,梧州的饮食业开始兴旺。至明朝,已有茶楼酒馆10多家。同时,梧州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商,逐步发展成为西江流域商品集散地。广东大批商人沿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进入梧州从事贸易。梧州逐渐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的商城,出现“市相交易类全关”的繁荣景象。城内有11个坊市,年贸易额银44万两,仅商业税收就达银1万多两。

2013年,梧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113亿元和29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202%;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33亿元和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57%。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31亿元,比2012年增长59%。

  古代货币之一,用黄金铸成,价值高。

  实际上,金矿的主要成分当然是以泥沙为主,因为古代货币尾矿的SiO2含量最高。但是不同的金矿还有各自不同的组成:金矿分为氧化矿、原生矿、混合矿、沙金、伴生金。现在以一些常见的金矿为例说明:

  1、矿物名称: 黑稀金矿 Euxenite

  化 学 组 成: Y(Nb,Ti)2O6 ,中国东北所产黑稀金矿的主要成分如下:CaO 135%,Fe2O3 110%,∑Ce2O3 065%,∑Y2O3 2083%,ThO2 240%,TiO2 2316%,SiO2 225%,UO2 670%, Nb2O5 2674%, Ta2O5 372%,UO3 526%,H2O 441%;

  晶体形态

  斜方双锥晶类;晶体常为板状、板柱状;常见的单形有平行双面b、a、c,斜方柱、e、h,斜方双锥r;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 正交晶系,Pcan;

  晶 胞 参 数: a0=553-570 Å,b0=1450-1473 Å,c0=516-518 Å;

  粉 晶 数 据: 299(1) 295(04) 366(04)

  2、黝铜矿

  作为区内金矿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以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为基础,以宏观地质特征为主要依据,可将川西地区金矿划分为 类: 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蛇绿混杂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浅变质碎屑岩系(砂岩,板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中浅变质碎屑岩系(绿片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砂岩)中的地下水和/或变质热液型金矿; 产于混合岩中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产于花岗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产于次火山岩系(玢岩,斑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浅变质碎屑岩 次火山岩系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火山岩系中的海底火山喷流型金矿[ ]

  很明显,金矿的成分是根据不同地带而有所差异的。

金子的解释有:1、黄金的通称。 宋王明清 《摭青杂说》:“某往年在此,曾失去一包金子。”《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觉袋里有些重,便把手抽开,望桌子上只一抖,正抖出那包金子和书来。”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金子做了骨髓,也还是站不直,在这里看见铁证了。” 2、借指金**的果实。 唐崔湜《唐都尉山池》诗:“金子悬湘柚,珠房折海榴。”

货币

分类1、矿物名称: 黑稀金矿 Euxenite

2、黝铜矿

金子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货币

分类 1、矿物名称: 黑稀金矿 Euxenite

2、黝铜矿

金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展开 编辑本段货币

  古代货币之一,用黄金铸成,价值高。 实际上,金矿的主要成分当然是以泥沙为主,因为古代货币尾矿的SiO2含量最高。

编辑本段分类

  但是不同的金矿还有各自不同的组成:金矿分为氧化矿、原生矿、混合矿、沙金、伴生金。现在以一些常见的金矿为例说明:

1、矿物名称: 黑稀金矿 Euxenite

  化 学 组 成: Y(Nb,Ti)2O6 ,中国东北所产黑稀金矿的主要成分如下:CaO 135%,Fe2O3 110%,∑Ce2O3 065%,∑Y2O3 2083%,ThO2 240%,TiO2 2316%,SiO2 225%,UO2 670%, Nb2O5 2674%, Ta2O5 372%,UO3 526%,H2O 441%; 晶体形态 斜方双锥晶类;晶体常为板状、板柱状;常见的单形有平行双面b、a、c,斜方柱、e、h,斜方双锥r;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 正交晶系,Pcan; 晶 胞 参 数: a0=553-570 Å,b0=1450-1473 Å,c0=516-518 Å; 粉 晶 数 据: 299(1) 295(04) 366(04)

2、黝铜矿

  作为区内金矿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以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为基础,以宏观地质特征为主要依据,可将川西地区金矿划分为 类: 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蛇绿混杂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浅变质碎屑岩系(砂岩,板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中浅变质碎屑岩系(绿片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砂岩)中的地下水和/或变质热液型金矿; 产于混合岩中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产于花岗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产于次火山岩系(玢岩,斑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浅变质碎屑岩 次火山岩系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 产于火山岩系中的海底火山喷流型金矿[ ] 很明显,金矿的成分是根据不同地带而有所差异的。

编辑本段金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在空气中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不溶于单一的盐酸、硝酸、硫酸等强酸 金 中,只溶于盐酸与硝酸的混合酸(即王水)生成氯金酸H[AuCl4];在常温下有氧存在时金可溶于含有氰化钾或氰化钠的溶液,形成稳定的络合物M[Au(CN)2] ;金也可溶于含量有硫脲的溶液中;还溶于通有氯气的酸性溶液中。金不与碱溶液作用,但在熔融状态时可与过氧化钠生成NaAuO2 。金的化合价有-1、-2、+1、+2、+3、+5、+7等,氧化物有三氧化二金Au2O3,氯化物有三氯化金AuCl3 。在酸性介质中,氯金酸H[AuCl4]或络合物M[Au(CN)2]可被金属锌(锌粉或锌丝)、亚硫酸钠、水合肼等还原为单质的金粉,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 金的电离势高,难以失去外层电子成正离子,也不易接受电子成阴离子,其化学性质稳定,与其他元素的亲和力微弱,因此,在自然界多呈单质即自然金状态存在。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约1亿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约为1000亿分之1(000001PPm),由于几亿年至几十亿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矿床,一般工业价值的金矿中金的品位在2-3克/吨,富矿有5-50克/吨,特富矿50-500克/吨,还有块金,单块最小的十几克,最大的几十公斤,罕见的大块金几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头,俗称狗头金,印度科学家曾发现过二块近25吨的狗头金;贫矿在01-1克/吨,在目前的选冶技术水平05克/吨以上就有工业开采价值。 自然界纯金极少,常含银、铜、铁、钯、铋、铂、镍、碲、硒、锇等伴生元素,自然金中含银15%以上者称银金矿、含铜20%以上者称铜金矿、含钯5-11%者称钯金矿、含铋4%以上者称铋金矿。 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易与亲硫的银、铜等元素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1150×10-12)比一般岩石高3个数量级,金经常与亲铁的铂族元素形成金属互化物。 金还具有亲铜性,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着亲铜和亲铁元素之间的边缘位置,与铜、银属于同一副族,但在还原地质环境下,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相邻元素相似,表现了更强的亲铁性,铜、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金在地球中元素丰度为08×10-6,地核为26×10-6,地幔为0005×10-6,地壳为0004×10-6。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只有铁的1/1千万,银的1/21。 据科学家的测量和估算,地球的黄金总储量大约有48亿吨,而分布在地核内的约有47亿吨,地幔8600万吨,而分布到地壳的只有不到1亿吨。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金的这种分布是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此,大体上能代表早期残存地壳组成的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丰度值高于地壳各类岩石,可能成为金矿床的最早的“矿源层”。 综上所述,金在地壳中丰度值本来就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性质,要形成工业矿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矿、富矿,金则要富集几千、几万倍,甚至更高,可见其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通过多种来源,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165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