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第1张

妇好墓玉器的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艺术传统,而且依据现实生活又有所创新,如玉龙继承了红山文化的玉龙,仍属蛇身龙系统而又有变化,头更大,角、目、口、齿更突出,身施菱形鳞纹,昂首张口,身躯卷曲,似欲腾空,形体趋于完善。

玉凤是新创形式,高冠勾喙,短翅长尾,飘逸洒脱,与玉龙形成对照。玉龙、玉凤和龙凤相叠等玉雕的产生可能与巫术有关。

玉象、玉虎等动物玉雕来自生活,用夸张概括的象征性手法准确地体现了动物的个性,如象的温顺,虎的凶猛等。

尤其是妇好墓还发现了红山文化的玉钩形器及石家河文化的玉凤,这说明收藏古玉已经是古人的一种文化生活。妇好是个爱玉的人,在她的墓中有500多件佩玉。

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中原玉器在继承辽河及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琢玉技艺的基础上,汲取了以夏代二里头玉器为代表的精华。

可以说,殷商的制玉业对于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后世的雕刻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青铜制作工具在琢玉领域的不断运用和完善,使方兴未艾的青铜制造业和传统的制玉业得到了互补,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玉器业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并逐渐走向成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带来了文明社会玉器业的第一次发展高峰,从而开创了我国玉文化的一代新风,呈现出一派灿烂的景象。

《说文解字》称:“石之美者谓之玉”,中国古代玉器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以及佩饰等等场景。玉器凭借着它质体润泽、美观大方,在历史中久享盛名,同时玉器被赋予“瑕不掩瑜”“气如长虹”等多种品格,成为道德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玉器一开始是装饰品。而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小型的玉制饰品逐渐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并且大型玉器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当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以及原始的宗教观念,慢慢地渗入到玉制品中,中国玉文化礼制时代正式到来。

总体来说,在中国历史上,玉器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巅峰阶段。

第一巅峰阶段:商朝时期

由于受到等级观念束缚,西周时期的玉器数量虽然多,但是种类却非常少,在发展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礼崩乐坏的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玉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礼记》曾借孔子之口将玉比作君子之德,玉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更一步的提高。

《论语·阳货》曾言:“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而到了商朝时期,玉器到达了历史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巅峰阶段,商代的玉器集前朝的雕琢、技艺于一体,阴阳线刻,浅浮雕、圆雕等手法,都运用的自然娴熟,配合巧妙,纹饰纤细而清晰,形体规整而匀称。

尤其是商代后期,玉器数量众多,纹饰繁复,线条流畅,艺术水平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之高。妇好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出土的玉器,便是商代玉器的杰出代表。

妇好墓共出土了1900多件玉器,从雕刻分类看,主要有偏平体玉雕和立体圆雕两大类。偏平体玉雕一般为两面对刻相同或相似的纹饰,对称均衡,和谐完美,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表现。

立体圆雕作品多呈圆柱体或立方体,有琮、簋和人物、动物造型。琮、簋(gui,三声)显得端庄稳重,鸟兽形状奇特,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趣。

第二巅峰阶段:汉朝时期

汉朝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执政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玉器也成为了涵盖社会道德的重要物质载体。

随着制玉工具和制作技术的进步,汉代高浮雕和圆雕制品明显增多,镂空器物亦屡见不鲜。纹饰丰富多彩,有谷纹、蒲纹、涡纹、云纹等几何纹图案,也有龙纹、风纹、饕餮纹、螭虎纹等动物纹。

最具汉玉风格的便是玉仙人奔马和玉辟邪等圆雕作品,它们造型新颖,雕琢技术出神入化,神韵毕现、惟妙惟肖,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极具特色。它们不但继承了商周以来的圆雕作品传统,而且吸收了楚文化浪漫主义的风格,将汉玉雄浑豪放的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正如古话所说:“玉不琢,不成器,”玉被雕琢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它被灌注了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象征,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正如玉从礼器,逐渐演变为了装饰品以及生活常用器具,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巅峰阶段:清朝乾隆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随着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政府打通了和田玉通往内地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材料源泉的问题。并且清朝的乾隆皇帝,十分喜欢玉器。在乾隆执政时期,玉器达到了其演变史上的第三个发展巅峰。

当时不仅乾隆皇帝喜欢玉器,就连乾隆年间的达官贵人,也都十分爱好收藏玉器,以至于全国都掀起了收藏玉器狂热浪潮。在此期间,普通的玉器成为了每家每户随处可见的物品,玉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从宣扬玉文化的角度来说,乾隆皇帝可谓是功不可没。

清朝玉器集历代玉器之大成,它将传统的阴刻、阴线、浮雕、镂雕等技艺发挥得尽善尽美,线如直尺,圆如满月,委角圆滑光润,镂雕玲珑剔透,细部加工一丝不苟,给人一种和谐圆满的享受。

玉器上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神话故事以及表现吉祥如意、长寿富贵的图案和文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那些追求绘画效果的山水、花卉、人物故事图案,以其巧妙的构思,达到了一种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

清代仿古玉器登峰造极,同时,俏色玉技艺也达到顶峰,光彩夺目的清朝玉器为中国玉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玉温和柔润而有光泽,像仁者的德性;细致精密而坚实,像智者的德性;有棱角但不伤害人,像义者的德性;佩玉悬垂下坠,像君子谦恭好礼。敲打玉,发出清澈激扬的声音,韵调悠长,最后戛然而止,始终如一,就像君子对待音乐的态度。

玉的瑕疵和美好互不掩饰,就像君子忠实的品行。玉晶莹通明,光彩四溢,就像君子发自内心的纯洁。

《礼记》中有记载道:“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表明了只有天子用了这种大型的玉礼器才是真正的天子。

玉在古代还代表阶层等级制度,《礼记·礼器疏》就有详细的记载:“子得天之物谓之瑞”。意思是说,只有天子才可以得到,虽然其他人也可以得到,但必须服从天子。“天子与之玉,亦谓为瑞也”。从这一句也可以看出,在古代,瑞玉能彰显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玉器历经七千多年的曲折发展,从简单的装饰品发展为古代宗教祭祀和礼仪用品,又发展为标志高尚道德品质的佩饰,最后上升为内容丰富的艺术欣赏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

特别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人们把玉的自然特性加以道德化,使它在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扮演了特殊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了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这是在全世界文化史上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未曾有过的文化现象,玉器的演变发展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商代玉器文献作者曲田

商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第二个高峰时期。如果说各地新石器时代玉器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商代玉器已成燎原之势,与灿烂的青铜艺术、甲骨文字交相辉映,照亮了中国文明的进程。

商族长期居住在黄河下游地区。传说有?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燕子)卵而生契。契是商族始祖。此时商族以玄鸟为图腾。《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赞颂的就是这一传说故事。契曾协助大禹治洪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教化,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以此为姓。契传十四世至汤,势力强大,建立了早期的商国家。《诗・商颂・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商代西方的氐族、羌族亦臣服于商,可见商势力的强大。其时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商都一再迁徙,至盘庚时期,商迁都段(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亦称殷商,昔日繁华殷都的废墟,历史学家称为殷墟。小屯殷墟在今日河南安阳市西北约三公里,在洹水南岸,《史记》载曰“洹水南殷墟”。殷是商后期的都城,自盘庚迁殷直至商朝灭亡,共270余年,商都一直设在这里。

商迁殷后,社会比较安稳,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武丁时期,国力强盛,曾北伐鬼方,西南伐荆楚,都取得胜利。商迁殷后,从农业劳动力中分离出来的专业手工业奴隶队伍不断扩大,技术进步很快,特别是青铜铸造和玉器雕琢得到了快速发展。

商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是相吻合的。有学者将商代玉器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二里头文化四期;中期以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玉器为代表,玉器品种及数量均较少,但已具有商代玉器的基本特征;商代玉器的高峰时期在商代晚期,即盘庚迁殷后的270余年间,玉器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品种之繁,工艺之精,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玉器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统得到继承

商代文明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夏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商代早中期屡次迁都,东西播迁,南北移动,而且不断征服邻族,每到一地,都学习当地先进的文化,因而商代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商代玉器的千纹万彩,千姿百态,也是在吸收早期玉器菁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玉文化在商代不仅得到继承,而且发扬光大。

商代的玉琮、玉璧、玉璜,直接源于南方的良渚文化;商代的玉龙是东北红山文化的规范化和神秘化;商代的各种动物玉雕是新石器时代肖生玉队伍的扩大,有的与石家河文化玉器有密切的联系;商代的玉璋是夏代玉璋的直接承袭。商代的玉柄形饰与夏代玉柄形饰有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商代牙璧是龙山文化牙璧的简化形式。商代玉器周边的齿牙装饰由夏代玉器扉牙装饰衍化而来,只是齿饰更多,齿牙变粗。商代兽面纹装饰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商代的双勾线装饰技法与良渚文化的阴线装饰也有某些递进关系。

二、新品大量涌现

商代玉器在继承传统造型与装饰的基础上,新品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玉器品种。这些新品玉器有带柄的背脊出齿牙及饰菱形花纹的斜刃大玉刀;有各种动物形的雕刻玉刀,它们应是商代雕刻用具;有粗厚笨拙但可使用的玉梳;有形神俏美的玉凤、玉虎、玉鹦鹉、玉鹗等动物玉雕;龙形玉璜、鱼形玉璜、三分之一环形玉璜,以及玉鞣,也是商代玉器的独创;形体较大的新品有模仿青铜器的玉簋、玉盘等;工艺精美的玉器,有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圆雕作品。由此可见,商代新出现的玉器,不仅有可供实用的刀,也有大量佩饰,还有用于祭祀的器皿玉器,品类很多。

三、和田玉成为王室玉主流

商代以前的玉器材料,主要为就地、就近获得的玉料。但在新石器时代的大量玉器中,品质最好的和田玉料已被认识利用,陕西和新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和田玉玉斧,但数量极少,而且多用从河床拣拾的籽料琢磨。夏代玉料亦以陕西、河南地产玉为主。

商代玉料,特别是王室用玉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可知,商代王室礼仪玉器多选用和田玉。矿物学家曾对妇好墓出土的约三百件玉器加以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系透闪岩软玉,少数属硅质板岩和大理岩。从工艺角度看,以青玉居多,白玉极少,青白玉、黄玉、糖玉更少,这几种品质极佳的玉都产于新疆。

值得指出的是,妇好墓出土的玉羊、玉燕及怪鸟,用和田玉中的极品玉――羊脂白玉琢制,表明和田玉正逐渐与王权政治联系在一起,因燕、怪鸟是商族崇拜的图腾,羊是商代向神献牲的家畜。商代的巫、神、权、族正与玉融为一体,使玉逐渐走上政治化、礼仪化、宗教化的轨道。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和文化符号,其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以下是玉的演变过程的概述:

史前时期:早期的玉器主要是石器时代的石器工艺品,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和装饰品。这些早期的玉器主要是简单的凿刻工艺,像形状较规则的玉石器都是通过磨制制成的。

商周时期:商朝时期,玉器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象征,玉器的材质和工艺也得到了更高的关注和发展。周朝时期,玉器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种类、形状和造型也更加多样化,如玉璧、玉琮、玉杯等。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黄金时代,玉器工艺逐渐达到了顶峰,玉器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显著增长。这个时期玉器的工艺特点是以雕刻为主,玉器的雕工非常精湛,玉瑗、玉佩、玉龙等成为时代代表。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玉器的工艺水平逐渐下降,玉器的制作变得更加粗糙。但是随着汉武帝的南巡,汉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流,南方的玉器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玉器的种类和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时期,玉器工艺有了明显的复兴,玉器的种类和造型又逐渐丰富起来,如玉观音、玉佛、玉瓶等。明清时期,玉器工艺更加精湛,玉器的种类和数量也进一步增加。

现代时期:近代以来,玉器工艺有了很大的变化,玉器的种类和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雕刻技艺更加精湛,镶嵌工艺更加复杂等。同时,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玉器的生产和制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综上所述,玉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从最初的简单磨制,到后来的雕刻和镶嵌技艺,玉器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特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妇好墓中的大量玉器,说明玉器在商代贵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商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从玉器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石器时代某些文化的先进因素,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了商文化的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2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