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器制作中的掐丝工艺是怎样的,如何应用?

金器制作中的掐丝工艺是怎样的,如何应用?,第1张

掐丝是金器制作的基本技法之一,其做法是将锤打成极薄的金片,剪成细条,慢慢扭搓成丝,可以单股,也可以多股。另外还有拔丝,是通过拔丝板的锥形细孔,将金料挤压而入,从下面的小孔将丝抽出,较粗的丝也可直接锤打而成。

陕西、山西北部交界一带发现的西周时金耳环,通常称“珥”,共26件,形制相似,均是月牙形金片,一端呈螺旋形,另一端为伸出的金丝,或穿有一绿松石。

还有一种是圆圈形,发现于辽宁省朝阳魏营子西周墓,它是用金丝绕成两圈。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鲁柴登西周末期墓葬发现的金锁链则由多股金丝编成,金丝细如毫发。

紫铜!=精炼铜=无氧铜,一般可近似认为是纯铜

紫铜材质参考:http://wwwuvncn/product/list_act_detail_c_210304jhtml

参考资料:

要制作精美的景泰蓝,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型制作(制胎):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二、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三、点蓝:焊好丝的胎体经酸洗、平活、整丝后便可上釉了。所谓点蓝就是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经过800度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熔烧,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这样就使器皿披上了华丽典雅、五彩缤纷的漂亮外衣。

四、磨光: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五、镀金: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首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镀好金的景泰蓝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托,更显出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美的姿色。

第三步的胶水叫固沙胶,实际全称是强力固沙胶,取其能“强有力”地固定沙粒,长期保护画面不掉沙的寓意,其性能也的确能达到这一目的,最早是由南京研发生产的。早期的画都要铺一层树脂,那时画还有一个名字叫“景铂晶画”。

因为铺完树脂后,画面像镜面一样,亮晶晶,光滑滑的,晶莹剔透。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好这一步的,常常画面报废。不铺这层树脂又怕沙子会掉,所以那时多用一些水性胶来固定。但遇见梅雨或夏季返潮时,画面就会出霉点,这就是水性胶的缺点。

彩沙是松散的,本身没有黏性,必须要靠一种胶水来固定住,这种胶水不能太黏,也不能干的太快,不然不好操作。我们这种手工,用来沾沙子的,引入的是装修市场里常用的“水性胶水”。

型号上,比如可以用“108、801、901”等,也有网友发帖说用“白乳胶”调沙,在这里我们说,最好不要用白乳胶,一个是兑水后容易出现絮状物,另外这个胶做的画容易发黄。

第一步:沾丝胶。

你看到的那种沾金色丝的胶水,是用沾丝胶,可以用装修上的沾木板的胶水;可以用做水晶钻的那种透明粘接胶等,都行,款式挺多的。

第二步胶水:调沙胶。

第二步,要用到调沙胶,字面上理解,就是调和沙子上色的一种胶,是一种水性透明胶水,这种胶,可以用装修上的调白灰的那种水性胶。一般要兑水使用。景宝蓝出的调沙胶水,要按1份胶2份水的比例兑好,和沙子掺和,填到画面上。

这一步的胶,用水性的,是方便勾兑,另外也是方便修改,等画面做好了,即使胶水干了,你滴上点水,仍然可以挖出沙子,重新修补,直到满意为止。

调沙:

1、先洗沙:

彩色沙,在染制时会有一些沉淀,加水后,有时会出现泡沫状絮状物,其实这是彩沙的细粉没化开的缘故,就像我们做玉米面糊糊时,加了水就成一团团的,差不多的样子。

这时,我们只要加入几滴“防浮水”关注本号订货时随货可免费赠送,就会散开了。洗两遍后,基本就没有杂质了。彩沙要多泡一会水,充分浸湿后,后面上色也好流动。

2、兑胶:

调沙胶要兑水用,太稠了,沙子不好流平。一定要兑水,比例是1:2或1:3,即胶水原液1份,兑等比例的2-3份水,这个比例大概就行了,不需要特别精确。

有些朋友可能会想,这步兑水兑多了,胶会不会不黏?成品画的沙子是不是就沾不牢固了呢?

其实,这一步的胶水,只是暂时固定沙子的,只要干了后,沙子不散、不掉就行了,这个胶水毕竟是水性的,全靠它是不行的,牢固度不够,后面必须要刷固沙胶才行。这一步就是能好上色,整平沙子的,达到这一目的就可以了。

3、上沙:

沙子按比例兑好后,混合液体(1份胶+2份水的这个混合液),和沙子上色时,有没有比例?这个也是有很多新人朋友问过的。

比例没有固定的,如果非要有个大概比例,那就按沙1份:混合液3份,大致这样,多一点水就好流动。很多新手做不平画面,沙子总是高一块低一块,一堆堆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沙子太干了,不好整平。

银点瓷底板会比较好。银点瓷底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稳定性,能够均匀传递热量,不易变形和破裂,避免了珐琅掐丝的不均匀和变形现象。同时,银点瓷底板细腻平滑,不易留下气泡或凹凸不平的印记,提高了珐琅掐丝的美观度和质量。

掐丝珐琅画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史上,景泰蓝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景泰蓝工艺起源于元朝,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以金、银、铜为胎,因其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得名——景泰蓝。其工艺繁琐、制作流程考究,通过十几道重复手工步骤才可制作出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指尖艺术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一直觉得景泰蓝并不美,古老的颜色,普通陶瓷瓶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跟着景泰蓝工作坊的人走访景泰蓝的生产过程,才逐渐的为之折服,深深的喜欢上这种工艺品。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的,是由北京市崇文区申报的,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在非遗名录中的序号是393号,编号是ⅷ—43。

  这个遗产是一种制造工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换句话说,他并不属于某个人。前面列出“国家”两字已经说明----这种文化遗产,它属于国家。

2012年1月14日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被授予传统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国家将这个基地列出来进行保护,以便代代相传。但是没有明确的传承人这一说,因为他本身就是民间工艺,谁有有权利规定这个工艺属于谁呢?

     所有学习用传统、正确的工艺来制造景泰蓝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传承人,当然也可能包括上面所说的杜姓了,但是前提是他按照传统的工艺制造景泰蓝。

“掐丝珐琅画”突破了传统景泰蓝只能在各种立体器型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限制,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原始的复杂工艺进行简化,留下拓图、掐丝、点蓝三步,并将掐丝珐琅与平面绘画两大艺术融汇贯通。让这一传统工艺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不可以。

掐丝固沙胶主要由环氧树脂、填充剂、溶剂等组成,具有较高的粘附力和耐水性,能够很好地固定沙子和石子等颗粒物质。而白乳胶则是一种以聚氨酯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适用于多种材料的黏接。尽管白乳胶具有一定的粘附力和防水性,但其黏附力和防水性都不如掐丝固沙胶强,不能很好地固定沙子和石子等颗粒物质,因此不可以用白乳胶加水。

掐丝固沙胶和白乳胶是两种不同的胶水,并且它们的成分和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用白乳胶加水来代替掐丝固沙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4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