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如何鉴别 有什么区别

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如何鉴别 有什么区别,第1张

1、淡水珍珠是无核的,所有的成分都由珍珠质组成,因此若以淡水珍珠制成珍珠粉,不存在其它物质混杂。

2、而海水珍珠是有核的,其核一般由猪蹄蚌的贝壳磨成,珍珠质仅覆盖于表面。 因此海水珍珠外围的珍珠质较薄,若以海水珠全部磨粉,则其中只有少量的珍珍珠珠质,大部分是贝壳粉,所以药用或美容效果不好,但如果海水珍珠要加工成100%的珍珠粉,必须先去掉内核,成本很高,也不易加工。

无核珍珠是将蚌的细胞膜,由内向外人工移殖而成,有核珍珠一般为海水珍珠。两者在形状、大小、珍珠层厚度、光泽上都有区别。

有核珍珠由于里面有一个珠核,珠核大部分为圆形,也有半圆形,珍珠形状比较规则,珠子也更大,长成正圆形的概率较大。而无核的淡水珍珠,由于没有中心的珠核,形状千奇百怪,长成正圆的珠子很少,大的珍珠更加罕见。同样大小的有核珍珠的珍珠层,比无核珍珠要薄。

有核珍珠最小不会低于其珠核的直径,一般来说大小从6mm到15mm不等,无核珍珠的大小从1mm到12mm不等。有核珍珠的珍珠质密度比无核珍珠更大,所以有核珍珠光泽更好。

一直以为买珍珠就看色泽,大小等,但是听说这个珍珠还是有核和无核之分的,那么珍珠是买有核的好还是无核的好?

珍珠有核和无核的区别

1、形状

有核珍珠是海水的,是人工在海水中培养出来的品种,一般是以正圆形居多,更加圆润饱满。无核珍珠是淡水的,是人工在淡水区域培育出的类型,其形状丰富多样化,正圆形的很少,常见的有椭圆、扁圆、异型等。

2、大小

从大小上来看,有核珍珠一般从6mm-15mm不等,密度要比无核珍珠的大。而无核珍珠的颗粒大小难以控制,小至1mm大至12mm的都有,比较稀有。

3、光泽

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有核珍珠以金属光泽居多,光泽度比无核的更好;而无核珍珠的表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光泽,看起来给人一种温暖润滑的感觉,整体质量比有核珍珠更重。

4、效果

无核珍珠里面含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远不及有核珍珠,有核珍珠里的有机物更为全面,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但不论是有核还是无核珍珠,都是好珍珠,也都是人工培育的,品质没有太大差别,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就行。

珍珠有核好还是无核好

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是各有各的优势,这主要看购买者更看中珍珠的哪一个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从消费观念来讲,珍珠是一种损耗品,珍珠的佩带时效,不是以有核或无核来区分的,一条无核的珠链虽然不会掉皮,但一旦光泽消退到一定的程度也将会失去实际的佩带价值。在正确保养的情况下,一条好的有核珠项链实际配带时效绝不会低于同品质的无核珍珠项链的。

珍珠会氧化吗

珍珠是含有机质的碳酸钙,每颗珍珠含90%以上的碳酸钙和4%左右的水分,化学稳定性差,珍珠暴露空气中时间久了,珍珠层受到氧化,就会由白变黄。

珍珠会变色吗

珍珠会变色。不要长时间的放在密封的首饰盒内,即使是冬天也隔一段时间拿出来戴戴,让它透透气,长时间的存放反而容易使珍珠变黄,比较干燥的时候,可以放一杯清水在旁边,让她吸收一下水汽,但避免水直接冲洗或者浸泡,这样对珍珠光泽也是不好的。

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的区别有形状、大小、光泽、元素、生长环境和厚薄等。

一、形状

有核珍珠是海水的,是人工在海水中培养出来的品种,一般是以正圆形居多,更加圆润饱满。无核珍珠是淡水的,是人工在淡水区域培育出的类型,其形状丰富多样化,正圆形的很少,常见的有椭圆、扁圆、异型等。

二、大小

从大小上来看,有核珍珠一般从6mm—15mm不等,密度要比无核珍珠的大。而无核珍珠的颗粒大小难以控制,小至1mm大至12mm的都有,比较稀有。

三、光泽

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有核珍珠以金属光泽居多,光泽度比无核的更好;而无核珍珠的表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光泽,看起来给人一种温暖润滑的感觉,整体质量比有核珍珠更重。

四、元素

无核珍珠里面含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远不及有核珍珠,有核珍珠里的有机物更为全面。但不论是有核还是无核珍珠,都是好珍珠,也都是人工培育的,品质没有太大差别,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就行。

五、生长环境

有核珍珠是海水养殖的珍珠,它的养殖场一般都建在海边。无核珍珠是淡水养殖的珍珠,更是人工养殖的珍珠。

六、厚薄

有核珍珠的珍珠壁是薄的,同大小的有核珍珠与无核珍珠相比,无核珍珠的珍珠壁要比有核珍珠厚一些。

如下:

碳酸钙是最主要的珍珠成分,是构成珍珠的主体,占珍珠总重量的925%。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会溶于酸。因为很多女士的化妆品、香水等成分中都会含有酸性物质,所以珍珠是不能和这些含酸性物质的化妆品接触的,会对珍珠产生损害,侵蚀珍珠的表面。

珍珠成分还有氨基酸,珍珠内有多达18种的氨基酸资源,氨基酸是构成珍珠成分中蛋白质的主要物质。氨基酸会和碱发生反应,而我们平时接触的自来水或洗护用品中是含有碱性物质的,所以不能戴着珍珠饰品去接触这些物品,碱性物质是珍珠失去光泽的罪魁祸首。

珍珠的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镁,占91%以上,其次为氧化硅、磷酸钙、Al2O3及Fe2O3等。

珍珠中的有机物含有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17种氨基酸。 另外,还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牛磺酸、丰富的维生素、肽类。

形成原理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而后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

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

中国的珍珠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珍珠价格也相应大众化。中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珍珠古国,据《尚书·禹贡》载:“淮夷宾珠”,说明中国采珠历史早在4000年前的夏禹时代就已开始了,淮河就产淡水珍珠,当时还将珍珠定为贡品。

《格致镜原·装台记》中记载了周文王用珍珠装饰发髻的史实。因此,一般认为我国珍珠饰用始于东周。

自秦汉以后珍珠饰用日渐普遍。珍珠已成为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已开始接受献珠,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的皇族诸侯也广泛使用珍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维纳斯的诞生”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珍珠形成的神话故事:维纳斯女神随着一扇徐徐张开的巨贝慢慢浮出海面,身上流下无数水滴,水滴顷刻变成粒粒洁白的珍珠,栩栩如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5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