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的详尽介绍

雨花石的详尽介绍,第1张

分类: 社会/文化

问题描述:

雨花石形成的原因,主要产地等等

解析:

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早就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和研究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地质学家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指出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晚新生代重要地层之一,它是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j除河的沉积物,属于河流沉积相。

为了说明问题,我把几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直接引录如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李立文认为:南京附近古砾石层主要形成于距今1000万到300万年的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早更新统砾石层有下蜀土覆盖,中新统砾石层位于玄武岩之下,上新统砾石层夹于上下玄武岩之间。所以说,南京附近古砾石层,是多层、多时代的沉积,各个砾石层的岩性特征有所不同。

南京大学地质系康育义副教授认为:南京古砾石层分布很广,是长江中下游沿岸特殊的产物。远至湖北宜昌,近到镇江等地都有它。以南京为例,雨花台砾石层却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几套砂砾石层的混名。最早的一套形成于新第三纪的中新世(大约在1000万年以前),它分布于江宁和江浦县,叫洞玄观砂砾层或浦镇砂砾层;第二套广泛分布在六合县境内,叫六合砂砾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期(大约500万年前后)。第三套分布在六合的黄冈、马集一带,叫黄冈砂砾层(大约400万年前的上新世)。最后一套才是真正的雨花台砂砾层,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上新世末)。由于河道不断变迁,这四套古砾石层时而相互重叠,但更多的各自分开,独辟蹊径。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工程师李铁民认为: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之所以品种丰富,与砾石的补给源有关。补给源远,渗合作用大,含量即贫;补给源近,渗合作用小,含量即丰。雨花台的上源地区,是宁芜火山岩盆地及六合、盱眙火山地区,有含原生玛瑙的火山岩产出,并被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滁河剥蚀搬运沉积于雨花台、六合、江浦等地第四纪砂砾层中,南京地区砂砾层富含玛瑙,其近源补给是第一重要因素。

从以上三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中,使我们明白了雨花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形成年代及其特征,以及砾石的来源。

从砾石的来源看,由于存在近源的补给源,砾石的磨损程度相对减小,因此,有些砾石,并未完全磨圆,呈现出不规则的有棱角的几何形状。反过来说,这些具有几何形状砾石的存在,更证明雨花石中确实有不少“土著居民”。

1991年3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南京雨花石来源有新说》的报道称:省地矿局科技人员提出,雨花石已有1000多万年历史,而长江贯通才200至300万年,从而否定了“搬运说”,肯定了“近源说”。我以为,如果这一论点能够成立的话,只能否定“远源说”,而不能否定“搬运说”。既然承认雨花石大多数是被磨圆的卵石,就必然存在“搬运”过程;即使近源的也存在“搬运”。再说,长江“贯通”才200到300万年,那么,没有“贯通”以前,上游的水是怎样入海的呢存在不存在比长江更早水系呢退一步说,即使长江“贯通”于200到300万年,那么“雨花台砾石层”最晚也是形成于1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正好与长江“贯通”的地质年代相吻合。因此否定“远源说”论据不足。这一学术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认为流水不可能把千里外的石头搬运到南京附近沉积下来。

回答是肯定的。自然力的巨大威力,往往是人们难于理解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引用几个实例。

1956年9月24日,龙卷风卷走了上海浦东江边上一个三四层楼高、重十一万公斤的储油桶,抛落在120米远的地方;还把一座三层教室大楼吹塌、一座钢筋水泥大楼削去一角。象这样大的风力,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均有记录,把房屋、大树、牲畜和人,卷入空中,抛向他处。用“飞砂走石”一词,远不能形容其威力。这是风力搬运石头。

再看冰雪。秘鲁境内的瓦斯卡兰峰,海拔6768米,1970年5月31日发生地震,冰帽从悬崖下落到冰川盆,顿时腾起冰雪粒的蘑菇云,同时向外溢出巨量冰雪流,挟带着悬崖上的碎石、泥土,激起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泥石流,总量三千万立方米。它沿着河谷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疯狂地往下冲,产生了气浪和石雨,把重达三吨的岩石抛到六百米以外。它还翻越一百米高的分水岭,席卷了岭下的容加依城,造成两万多人死亡。这是冰雪流造成泥石流搬运石头的威力。

冰川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加拿大劳伦高地,在200万年前,覆盖2000米厚的冰层,它流动时,推走了前缘地面的土壤、石子,一直带到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表土层,被冰川推移,沉积在康涅狄州沿海地区,形成了长岛。第四纪冰川时,巨大的冰川刨削着地层,大量的白垩、小石块和砂子被带到岛附近,逐渐堆积,形成高耸地面的自主丘陵。这是冰川的威力,可称为“移山填海”了!

地球曾经经历过多次大冰期,第四次冰期是最近的一次,持续100多万年,形成全球性的大冰期。我国的长江流域也不例外,冰川把被风化剥蚀的砾岩冻结成冰块,形成“冰役”,载着石头,沿长江滚滚而下,到入海处的下游沉积下来。古长江的入海处,在今镇江附近,离南京很近。所以说,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是风力、水力、冰力等自然力的综合作用,搬运沉积而成的。

真的雨花石有什么特点:

1 色状: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就像琥珀,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自然的形状和颜色,现在能见较多的形状是条纹状,颜色以黄红绿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物的形状在雨花石里面,那么这将是一个价格极高,极为贵重的佳品,很难得的。

2 形状:石头大家都见过,石头不可能有规则的形状,雨花石一般以非规则的椭圆型为主,厚度不一,总之一句话,自然的一定就是非规则的。

3 硬度:雨花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所以硬度极高,石头嘛,鸡蛋肯定碰不了的,呵呵。

4 重量:石头肯定是比较重的,拿在手上掂量掂量一般就能感觉出来。

假的雨花石的特点:

1 以人造玻璃和树脂假制:玻璃材质的东西容易碎,形状比较规则(比如球状),图案也比较规则,没有什么自然的痕迹。树脂假制的就更能分辨了,一般市场销售此类假冒的雨花石都是圆形透明薄片,里面有些图案,质地较软。包装是一张塑料袋。

2 以鹅卵石充当雨花石:这类假冒市场上常见,因为鹅卵石具有雨花石大多的特点,分辨此类区别主要是看色状,鹅卵石里面没有形状,一般是一团暗红或暗黑,所以鹅卵石不具有观赏价值,它只能当作石料用,比如铺设公园里的小径,现在大多数的地区都能见到的。

雨花石是个美丽的,希望喜爱雨花石的朋友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一眼识别真假。

另外,现在一般市场销售的雨花石礼品盒,这里面的石头大多是经过打磨抛光的,打磨是因为雨花石没有规则的形状,需要打磨之后能有个比较合适的形状,以适应人们的审美和便于装盒。抛光使雨花石的表面变的圆滑有光泽,并且不需要置于水中保存。

雨花石一般是指尺幅在10厘米以下有观赏价值的卵石,其主要品种是玛瑙。在中国众多的玉石宝藏中,雨花石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和其它玉石相比,雨花石具有天趣的独特之美,不经过任何雕师,贵在自然。雨花石具有色彩丰富的图案,蕴含着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关于雨花石的形成,据说是南朝梁代高僧云光法师在雨花台讲经,说到微妙之处,感动神灵,花落如雨,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雨花石。专家认为,雨花石的形成与地质、矿产、古生物等有关,是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

欣赏雨花石与美学、文学、哲学、历史、绘画等有密切的联系。知识面越宽广,联想越丰富,越能在这部天书中发现庐山真面目。雨花石的精品是藏石家梦寐以求的瑰宝,从古至今,人们石、赏石、藏石,形成了独特的雨花石文化。

据说,苏东坡喜爱赏石和《怪石供》一书开创了宋代以来的赏石之风,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出产于南京的“天赐国宝”雨花石晶莹如玉,图像天成,引起了文人雅士的瞩目。文人们赏石写石,并出现了雨花石交易,掀起了第一次雨花石文化热。民国时期,雨花石的收藏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有关雨花石的总结性的论著,标志着这一时期雨花石文化形态的成熟和完善。诗人赵恺写到:不是雨,不是花,你是有形的音乐,无形的诗歌,流动的绘画,静止的戏剧……

雨花石的形成,大概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万年前的地质年代,它的故乡在我国南京。经考证,雨花石事实上是由于古长江流域经南京六合一带含原生玛瑙的基性火岩,经千万年流水搬迁运动、磨砺而成的玛瑙砾石。

由于其不假斧凿、自然天成,且饱含三山五岳、天地花草、飞禽走兽之灵气,因而倍显珍贵,受到世界各地收藏者喜爱。1995年的金陵艺术品拍卖会上,曾有一组(4枚)含春、夏、秋、冬图案的雨花石,以5万元成交。近年来,雨花石的身价正因返朴归真潮流的带动,而身价渐涨。不过,只有质、色、形、纹都很优秀的雨花石才算精品,寻找这样的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雨花石

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她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仪征市。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冠雨、美丽迷人。

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仪征市境内,其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0%,为全国最大的雨花石产地。所产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美丽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古风复起,雨花石倍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成为馈赠亲友、欣赏、收藏的珍贵礼品。

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花。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其主要特征是“ 六美”:质美、形美、纹美、色美、呈象美、意境美。在赏玩、收藏雨花石时,可根据其呈像分为人 物、动物、风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 六美”程度可分为绝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级,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赏之可意安体泰。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喜爱。历代名人及文人骚客爱石甚多,周恩来总理曾经收藏雨花石,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1991年10月来仪征市月塘乡时,观赏了雨花石,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曾赏玩雨花石,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运动员将雨花石作为中国的象征永久存在汉城。如今中国及国外赏玩、收藏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它已成为馈赠来宾、亲友的高档礼品,雨花石风光无限。

鉴于雨花石如此之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拍摄了专题纪录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摄完毕后译成了10种外语,用于我国各驻外使馆对外文化宣传及海外有关电视台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热。

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她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仪征市。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冠雨、美丽迷人。

相传1400年前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的高僧,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坠地化为五彩石子:讲经处即雨花台,五彩石即雨花石。1955年,在南京北阴阳营,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含在死者口中和置于陪葬陶罐中的76枚雨花石,可以说,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前就赏玩或珍视雨花石了。

雨花石以晶莹玉润的质地美、钟灵毓秀的形态美、瑰丽璀灿的色彩美、莫测变幻的纹理美、匪夷所思的呈像美以及神韵天成的意境美,奠定了其在观赏石中独特的地位与价值,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是在距今约43亿年至300万年之间,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风流了。

雨花石生成艰难,收藏亦非易事。它不仅是财力、眼力、毅力和缘份的结合,收藏过程本身,也是对藏石人综合的考验。人有多深,石有多深;石品反映人品,人品决定石品。只有人石合一,才是藏石者最高的境界!就收藏的艰辛而言,恐怕也只有藏石人自己方能体味了。

雨花石得一常品易,得一珍品难,得一精品、绝品,更是难上加难!“一吨黄砂四两石,百吨石中无一珍”,由此可见一斑。

南京雨花台名满天下,世人多以为雨花石产于雨花台,其实是不确的。雨花台以前曾产过雨花石;但雨花石现在的主产地,其实主要在毗邻南京的六合、仪征(隶属扬州)一带,其品质,尤以六合的八百、横梁和仪征的月塘、青山为佳。而南京,由于其特有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石文化底蕴,目前依然是国内乃至国际最大最主要的雨花石集散地和活动中心,比较知名的雨花石交流中心有:清凉山奇石市场,雨花石雨花石博物馆、夫子庙文化市场、中山陵文化市场等。

作为雨花石的故乡,南京、六合、扬州,喜爱和收藏雨花石的人更是越来越多。自然形成的雨花石,不同于人工制作的工艺品,由于资源的有限和其纯天然的魅力,其收藏的潜力和投资的价值也在迅猛地提升,愿“石中皇后”雨花石这朵奇葩越开越艳。

雨花石的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雨花石是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雨花台产出的雨花石。雨花石又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玛瑙为主,石质细腻,颜色艳丽,磨圆度高,晶莹可爱;粗石质地较粗,以石英或变质岩为主,价值较低。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思绪入石。雨 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仪征。雨花石以"花" 为名,花而雨,美丽迷人。 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仪征市境内,其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0%,为全国最大的雨花石产地。所产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备,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美丽的雨花石被人们欣赏、收藏已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古风复起,雨花石倍受国内外人士青睐,成为馈赠亲友、欣赏、收藏的珍贵礼品。 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花。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其主要特征是" 六美":质美、形美、弦美、色美、呈象美、意境美。在赏玩、收藏雨花石时,可根据其呈像分为人 物、动物、风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 六美"程度可分为绝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级,观之令人旷神怡,赏之可意安体泰。古往今来,备受人们喜爱。历代名人及文人骚客爱石甚多,周恩来总理曾经收藏雨花石,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91年10月来仪征市月塘乡时,观赏了雨花石,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也曾赏玩雨花石,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运动员将雨花石作为中国的象征永久存在汉城。如今中国及国外赏玩、收藏雨花石越来越多,它已成为馈赠来宾、亲友的高档礼品,雨花石风光无限。 鉴于雨花石如此之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拍摄了专题纪录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摄完毕后译成了10种外语,用于我国各驻外使馆对外文化宣传及海外有关电视台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热。

雨花石为我国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种奇石中,堪称石中皇后的佼佼者。提到雨花石,先声夺人的是一则关于雨花石的神话:传说古时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观,雨花观中有一位雨花真人。雨花真人端庄睿智、深藏若虚,他经年静坐而绝少宣道,仿佛自己就是一部玄秘古奥的经书。一天,雨花真人开坛讲经。微言大义、悬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众多百姓乃至感动了上苍诸神,欢悦之中诸神命令降下一场五彩天雨来。五彩天雨比肩接踵杂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米芾山水长卷。泠泠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一粒粒变成了玛瑙般的雨花石。

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花。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其主要特征为“六美”:质美、形美、弦美、色美、呈象美、意境美。在赏玩、收藏雨花石时,可根据其呈像分为人物、动物、风景、花木、文字、抽象石等。按照“ 六美”程度可分为绝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级,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赏之可意安体泰。

由于雨花石种类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以玛瑙砾石为例,它来源于原生玛瑙。一般认为,原生玛瑙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形成的。这种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在砾石层中的雨花玛瑙石。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它的圈状花纹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带色离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扩散。原生玛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雨花石及其艳丽秀美。

真的雨花石有什么特点: 1 色状: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就像琥珀,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自然的形状和颜色,现在能见较多的形状是条纹状,颜色以黄红绿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物的形状在雨花石里面,那么这将是一个价格极高,极为贵重的佳品,很难得的。 2 形状:石头大家都见过,石头不可能有规则的形状,雨花石一般以非规则的椭圆型为主,厚度不一,总之一句话,自然的一定就是非规则的。 3 硬度:雨花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所以硬度极高,石头嘛,鸡蛋肯定碰不了的,呵呵。 4 重量:石头肯定是比较重的,拿在手上掂量掂量一般就能感觉出来。 假的雨花石的特点: 1 以人造玻璃和树脂假制:玻璃材质的东西容易碎,形状比较规则(比如球状),图案也比较规则,没有什么自然的痕迹。树脂假制的就更能分辨了,一般市场销售此类假冒的雨花石都是圆形透明薄片,里面有些图案,质地较软。包装是一张塑料袋。 2 以鹅卵石充当雨花石:这类假冒市场上常见,因为鹅卵石具有雨花石大多的特点,分辨此类区别主要是看色状,鹅卵石里面没有形状,一般是一团暗红或暗黑,所以鹅卵石不具有观赏价值,它只能当作石料用,比如铺设公园里的小径,现在大多数的地区都能见到的。 雨花石是个美丽的,希望喜爱雨花石的朋友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一眼识别真假。 另外,现在一般市场销售的雨花石礼品盒,这里面的石头大多是经过打磨抛光的,打磨是因为雨花石没有规则的形状,需要打磨之后能有个比较合适的形状,以适应人们的审美和便于装盒。抛光使雨花石的表面变的圆滑有光泽,并且不需要置于水中保存。

声明 这是转的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8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