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
2、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风俗通》)。由此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这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是吻合的。
3、“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还使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望子成龙的期盼,这种观念甚至远传东邻。在日本,每逢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人家须悬挂漂亮的鲤鱼旗;商肆店铺开张之日,特意将蓄养鲤鱼的鱼缸放在门前以求“利市”、“大吉”;而旧历新年迎财神时,一对“元宝鱼”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因知鲤鱼在人们心目中还有财神爷的意义。
4、至于民间吉祥纹图中的鲤鱼,则无所不在,窗花剪纸、建筑雕塑、织品花绣和器皿描绘,到处可见鲤鱼的形象:“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娃娃抱鱼”、“富贵有余”等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他如用于佩饰的鱼袋,用于墓葬的玉鲤,用于宴饮的木鲤,用于赠礼的锦鲤等等,不胜枚举。
大鱼在中国的文化里寓意和象征基本是好的,比如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还可以象征鱼跃龙门。大鱼还象征着书信和幸福,古人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的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鱼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吉祥的含义
在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因此人们以此寄托他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并象征着美好前途和幸运。
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在中国传统中寓意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
鱼离不开水的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鱼水之欢的情感,它寄托了爱情幸福、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因鱼谐音“余”,故古人爱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如鲤鱼的“鲤”与“利”谐音,渔翁钓得鲤鱼就成了“渔翁得利”;鱼与莲相伴,就是“年年有鱼”。鲤鱼在龙门前跃起,预示鲤鱼跳过龙门,将化为龙,表示登科进士;金鱼在池塘中游动,便寓意“金玉满堂”。 补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鱼形玉器出现,但大量出现还是在商、西周、春秋、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时期,尤以宋之后为盛,一般以圆雕、佩饰形式出现。宋以前的玉鱼可见的很少,多数藏家仅能从历史文献中可知其各时期的特征:新石器时代的玉鱼一般都比较小,雕琢简单,朴拙简练;夏商周三代在雕琢上较前期更婉转流利,具有更强的动感;而汉代的玉鱼则比例更合适,纹饰更细腻,雕琢更精巧。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