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玉玦”和“玉环”做为孔子人生中的两大转折期。“玉玦”前,其才能被鲁定公赏识,升至代国相。季孙斯虽心向善,却生私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通过公伯寮送给孔子“玉玦”, 谎称是鲁定公之意,孔子由此走上颠沛流离之路,开始其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正是因为该时期,他到各国传授学业,专心研究,为处世之道提供了借鉴的经验,造就了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又因季孙斯的“玉环”使孔子结束周游生涯,也体现出季孙斯知错就改的诚意,虽然有些晚,但仍做出了让人佩服的决定。
季孙斯以“玉玦”劝奉孔子离乡而去。季孙斯以“玉环”礼迎孔子回鲁,救鲁国于水火之中。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古时候相恋之人互送玉有为定情之物的意思,读物思人,而玉有无暇和尊贵的象征,也曾用于感情的递送 佳品。
玉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因此赠人以玉,不仅标志着对人的无限尊重和厚爱,也代表增与者本人的身份与修养。
来泰和通灵宝玉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