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什么要实行文学改良?

胡适为什么要实行文学改良?,第1张

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一曰,须言之有物

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

(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咸”者,亦情感之一也。)

(二)思想 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贵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绝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

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禾农)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

二曰,不摹仿古人

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试更以韵文言之:“击壤”之歌,“五子之歌”,一时期也;三百篇之“诗”,一时期也;屈原、荀卿之骚赋,又一时期也;苏、李以下,至于魏、晋,又一时期也;江左之诗流为排比,至唐而律诗大成,此又一时期也;老杜、香山之“写实”体诸诗(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乐府),又一时期也;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以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一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一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浒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三都”、“两京”之赋富矣,然以视唐诗、宋词,则糟粕耳。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之赋,——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古不能工也。

既明文学进化之理,然后可言吾所谓“不摹仿古人”之说。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见“国会开幕词”,有云:“于铄国会,遵晦时休。”此在今日而欲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证也。更观今之“文学大家”,文则下规姚、曾,上师韩、欧,更上则取法秦、汉、魏、晋,以为六朝以下无文学可言,此皆百步与五十步之别而已,而皆为文学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过为博物院中添儿许“逼真赝鼎”而已,文学云乎哉!昨见陈伯严先生一诗云:

“涛园钞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

万灵噤不下,此老仰弥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骚。”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诗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岁秃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钞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弥高”之叹。若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自己的诗,则决不致如此失败矣。

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链生三人而已。)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浒”,“石头记”,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其他学这个、学那个之诗古文家,皆无文学之价值也。今之有志文学者,宜知所从事矣。

三曰,须讲文法

今之作文作诗者,每不讲求文法之结构。其例至繁,不便举之,尤以作骈文律诗者为尤甚。夫不讲文法,是谓“不通”。此理至明,无待详论。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观,其取别号则曰“寒灰”,“无生”,“死灰”;其作为诗文,则对落日而思暮年,对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速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此亡国之哀音也。老年人为之犹不可,况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养成一种暮气,不思奋发有为,服劳报国,但知发牢骚之音,感喟之文;作者将以促其寿年,读者将亦短其志气。此吾所谓无病之呻吟也。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病国危时,岂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Fichte),作玛志尼(Mazzini),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也。其不能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而徒为妇人醇酒丧气失意之诗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言烂调,“蹉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憎厌。其流弊所至,遂令国中生出许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实非之诗文。今试举吾友胡先(马肃)先生一词以证之:

“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么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

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仅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么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如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 吾所谓务去烂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烂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者也。

六曰,不用典

吾所主张八事之中,惟此一条最受朋友攻击,盖以此条最易误会也。吾友江亢虎君来书曰:

“所谓典者,亦有广狭二义。(饣豆)(饣丁)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若并成语故事而屏之,则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用字简而涵义多。此断非用典不为功。不用典不特不可作诗,并不可写信,且不可演说。来函满纸‘旧雨’、‘虚怀’、‘治头治脚’、‘舍本逐末’、‘洪水猛兽’、‘发聋振聩’、‘负弩先驱’、‘心悦诚服’、‘词坛’、‘退避三舍’、‘无病呻吟’、‘滔天’、‘利器’、‘铁证’……皆典也。试尽抉而去之,代以俚语俚字,将成何说话?其用字之繁简,犹其细焉。恐一易他词,虽加倍蓰而涵义仍终不能如是恰到好处,奈何?……”

此论极中肯要。今依江君之言,分典为广狭二义,分论之如下:

(一)广义之典非吾所谓典也。广义之典约有五种:

(甲)古人所设譬喻,其取譬之事物,含有普通意义,不以时代而失其效用者,今人亦可用之。如古人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今人虽不读书者,亦知用“自相矛盾”之喻,然不可谓为用典也。上文所举例中之“治头治脚”、“洪水猛兽”、“发聋振聩”,……皆此类也。盖设譬取喻,贵能切当,若能切当,固无古今之别也。若“负弩先驱”、“退避三舍”之类,在今日已非通行之事物,在文人相与之间,或可用之,然终以不用为上。如言“退避”,千里亦可,百里亦可,不必定用“三舍”之典也。

(乙)成语 成语者,合字成辞,别为意义。其习见之句,通行已久,不妨用之。然今日若能另铸“成语”,亦无不可也。“利器”、“虚怀”、“舍本逐末”,……皆属此类。此非“典”也,乃日用之字耳。

(丙)引史事 引史事与今所论议之事相比较,不可谓为用典也。如老杜诗云,“未闻殷周衰,中自诛褒妲”,此非用典也。近人诗云,“所以曹孟德,犹以汉相终”,此亦非用典也。

(丁)引古人作比 此亦非用典也。杜诗云,“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此乃以古人比今人,非用典也。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此亦非用典也。

(戊)引古人之语 此亦非用典也。吾尝有句云,“我闻古人言,艰难惟一死。”又云,“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语未必是。”此乃引语,非用典也。

以上五种为广义之典,其实非吾所谓典也。若此者可用可不用。

(二)狭义之典,吾所主张不用者也。吾所谓用“典”者,谓文人词客不能自己铸词造句以写眼前之景,胸中之意,故借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陈言以代之,以图含混过去,是谓“用典”。上所述广义之典,除戊条外,皆为取譬比方之辞。但以彼喻此,而非以彼代此也。狭义之用典,则全为以典代言,自己不能直言之,故用典以言之耳。此吾所谓用典与非用典之别也。狭义之典亦有工拙之别,其工者偶一用之,未为不可,其拙者则当痛绝之。

(子)用典之工者 此江君所谓用字简而涵义多者也。客中无书不能多举其例,但杂举一二,以实吾言:

(1)东坡所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先以诗寄之,有句云,“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此用蔺相如返璧之典,何其工切也!

(2)东坡又有“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诗云:“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此虽工已近于纤巧矣。

(3)吾十年前尝有“读‘十字军英雄记’”一诗云:“岂有■人羊叔子?焉知微服赵主父?十字军真儿戏耳,独此两人可千古。”以两典包尽全书,当时颇沾沾自喜,其实此种诗,尽可不作也。

(4)江亢虎代华侨诔陈英士文有“未悬太白,先坏长城。世无(钅且)■,乃戕赵卿”四句,余极喜之。所用赵宣子一典,甚工切也。

(5)王国维咏史诗,有“狼虎在堂室,徙戎复何补?神州遂陆沉,百年委榛莽。寄语桓元子,莫罪王夷甫。”此亦可谓使事之工者矣。

上述诸例,皆以典代言,其妙处,终在不失设譬比方之原意;惟为文体所限,故譬喻变而为称代耳。用典之弊,在于使人失其所欲譬喻之原意。若反客为主,使读者迷于使事用典之繁,而转忘其所为设譬之事物,则为拙矣。古人虽作百韵长诗,其所用典不出一二事而已,(“北征”与白香山“悟真寺诗”皆不用一典。)今人作长律则非典不能下笔矣。尝见一诗八十四韵,而用典至百余事,宜其不能工也。

(丑)用典之拙者 用典之拙者,大抵皆懒惰之人,不知造词,故以此为躲懒藏拙之计。惟其不能造词,故亦不能用典也。总计拙典亦有数类:

(1)比例泛而不切,可作几种解释,无确定之根据。今取王渔洋“秋柳”一章证之: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此诗中所用诸典无不可作几样说法者。

(2)僻典使人不解。夫文学所以达意抒情也。若必求人人能读五车之书,然后能通其文,则此种文可不作矣。

(3)刻削古典成语,不合文法。“指兄弟以孔怀,称在位以曾是”(章太炎语),是其例也。今人言“为人作嫁”,亦不通。

(4)用典而失其原意。如某君写山高与天接之状,而曰“西接(木巳)天倾”是也。

(5)古事之实有所指,不可移用者,今往往乱用作普通事实。如古人灞桥折柳,以送行者,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亦皆实有所指。今之懒人不能状别离之情,于是虽身在滇越,亦言灞桥;虽不解阳关、渭城为何物,亦皆言“阳关三叠”,“渭城离歌”。又如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之(艹专)羹鲈脍,今则虽非吴人,不知(艹专)鲈为何味者,亦皆自称有“(艹专)鲈之思”。此则不仅懒不可救,直是自欺欺人耳!

凡此种种,皆文人之下下工夫,一受其毒,便不可救。此吾所以有“不用典”之说也。

七曰,不讲对仗

排偶乃人类言语之一种特性,故虽古代文字,如老子、孔子之文,亦间有骈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三排句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皆排句也。然此皆近于语言之自然,而无牵强刻削之迹;尤未有定其字之多寡,声之平仄,词之虚实者也。至于后世文学末流,言之无物,乃以文胜;文胜之极,而骈文律诗兴焉,而长律兴焉。骈文律诗之中非无佳作,然佳作终鲜。所以然者何?岂不以其束缚人之自由过甚之故耶?(长律之中,上下古今,无一首佳作可言也。)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先立乎其大者”,不当枉废有用之精力于微细纤巧之末,此吾所以有废骈废律之说也。即不能废此两者,亦但当视为文学末技而已,非讲求之急务也。

今人犹有鄙夷白话小说为文学小道者,不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皆文学正宗,而骈文律诗乃真小道耳。吾知必有闻此言而却走者矣。

八曰,不避俗语俗字

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为文学正宗,故有“不避俗字俗语”之论也。(参看上文第二条下。)盖吾国言文之背驰久矣。自佛书之输入,译者以文言不足以达意,故以浅近之文译之,其体已近白话。其后佛氏讲义语录尤多用白话为之者,是为语录体之原始。及宋人讲学以白话为语录,此体遂成讲学正体。(明人因之。)当是时,白话已久人韵文,观唐、宋人白话之诗词可见也。及至元时,中国北部已在异族之下三百余年矣(辽、金、元)。此三百年中,中国乃发生一种通俗行远之文学。文则有“水浒”、“西游”、“三国”……之类,戏曲则尤不可胜计。(关汉卿诸人,人各著剧数十种之多。吾国文人著作之富,未有过于此时者也。)以今世眼光观之,则中国文学当以元代为最盛;可传世不朽之作,当以元代为最多。此可无疑也。当是时,中国之文学最近言交合一,白话几成文学的语言矣。使此趋势不受阻遏,则中国几有一“活文学”出现,而但丁、路得之伟业,(欧洲中古时,各国皆有俚语,而以拉丁文为文言,凡著作书籍皆用之,如吾国之以文言著书也。其后意大利有但丁〔Dante〕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路得〔Luther〕创新教,始以德文译“旧约”、“新约”,遂开德文学之先。英、法诸国亦复如是。今世通用之英文“新旧约”乃一六一一年译本,距今才三百年耳。故今日欧洲诸国之文学,在当日皆为俚语。迨诸文豪兴,始以“活文学”代拉丁之死文学;有活文学而后有言文合一之国语也。)几发生于神州。不意此趋势骤为明代所阻,政府既以八股取士,而当时文人如何、李七子之徒,又争以复古为高,于是此千年难遇言文合一之机会,遂中道夭折矣。然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此“断言”乃自作者言之,赞成此说者今日未必甚多也。)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如“于铄国会,遵晦时休”之类),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结论

上述八事,乃吾年来研思此一大问题之结果。远在异国,既无读书之暇晷,又不得就国中先生长者质疑问难,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然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之价值。故草成此论,以为海内外留心此问题者作一草案。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原载1917年1月1日 “新青年”2卷5号)

问题一:老年人适合带什么玉,可以带那种形象的玉? 40分 从古至今都有玉能驱魔辟邪、护身挡灾,使佩戴的人如意吉祥、平安顺利的说法,而年过六旬的呢?玉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使佩带的人多了一些内涵,高雅,少了几分俗气,招摇纯天然的玉具有滋阴补阳,养体活肤,调节人体消化系统,这些功能有助于消化系统不良的老人,所以老人带玉镯是很好的,不同的玉镯有不同的功效作用,而,增强老人身体免疫力,具有辟邪纳福的玉镯对老人比较好,家中有老人,就不必担忧。

而针对,需要一种能改善微循环系统经过开光的玉镯佩戴比较好,从而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和新陈代谢提升,活化细胞组织,调节经络气血的精确运转,增强快速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而经常佩戴玉器却能治好病”,所以年过半百的老人不必为保健而盲目吃药,想要延年益寿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

问题二:老年人适合佩戴什么样的玉石? 考虑经济实骸的话,蓝田玉可以考虑。不过翡翠或者和田玉是理想的选择,只是比较贵,而且要很注意辨别真假和档次。或者退其次买青海玉,不算太贵,也够档次表达心意。

问题三:中老年人戴玉有什么讲究 1不是你的玉,你就不要带在身上。自己的玉才能保护自己

2有人说古玉会挡灾,有的人遇到了一些意外,但人没事,只是玉碎了,这就是玉在帮你挡灾

3但也有人说最好不要戴古玉,特别是玉上有血沁的。玉是有记忆的,他上面可能记载着许多恩仇,有的人就是戴上古玉后开始长病,甚至会有梦魇。所以说古玉一般不佩带,这是规矩带古玉出现各种情况的事情太多了

4古玉是不需要开光的,所以不要被骗

5玉和人在一起是要看缘分的,有缘玉就养人,若无缘人就会有灾

6玉不能要人送的。你收了别人送的玉,那玉并不是你的保护神。反而说难听点,是你在帮人挡灾

7新玉对主人很挑的,不会轻易成为谁的玉,所以刚开始佩戴新玉的时候都会有些磕磕绊绊,总会不顺。但是如果你在不顺的时候还是没有离开它,过段时间他就会承认你,然后开始庇护你

8玉与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会慢慢的受人的影响,而人也会受玉的影响。如果,佩带者是个善人,那么他身上的玉就正面的力量充足,保人平安;若是恶人的话,则玉的戾气就会很重,反而会招祸

9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自己带玉的朋友,尤其是从小开始带的,没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拿下来吧

10老人家说古玉有记性的,所以戴玉要戴新坑的玉,老坑的玉谁知道以前是什么人戴的啊。玉通常只会忠于一个人,所以说别人佩戴过的玉不能带,尤其是古玉,陪葬的玉

11玉石如果碎了,一定它帮你挡过了灾难,要用红纸(布)包起来埋,这就是“葬玉”。之后最好再给自己请一块

12带玉不要带那种有血沁的好多是不法商人,放在活猫活狗腹腔内,活埋在地下一段时间后形成的

13。玉是有灵性的,戴在身上超过三个月就不要随便摘下来,送人就更不行了

14还有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男戴观音女戴佛

问题四:老年人戴玉器有什么好处没??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健身球、 器、手杖、玉梳,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会使你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图源:网络) 医学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 玉石养生的机理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戴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聚焦蓄能,形成“电磁场”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功能更加协调地运转 同时,某些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的物理特性,当光点对准人体某个穴位时,仿佛针灸一般 经络倘佩戴玉手镯,长期的良性 ,不仅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气,养精神 我国古人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玉锁、玉板指、手镯、脚镯、挂链、鼻烟壶以及摆饰、装饰之用,还用来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魏晋南北朝食玉成风、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慈禧太后持玉拂面等 现代科技表明,玉石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有的玉石具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物理特性,当玉石光点对准人体某个穴位时,可 经络、疏通脏髓,有明显的保健功能老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佩戴玉手镯,可起到 保健的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视力模糊又可蓄元气、养精神嘴含玉石,可借助唾液中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热、平烦懑、滋声喉、养毛发、蓄元气、养精神

还有,用色泽翠绿的青玉和青白玉做成的美酒杯,不仅形态优美,而且有美酒功能,能改变酒的结构,使酒变的醇厚香甜、软绵适口 自古,中国就有食玉的习惯用以防御不吉祥的事情,以求长寿在祖国传统的医学宝库里,玉石可入药它性平味甘,有除烦止渴,养神明目, 定心定睛,滋长毛发,助声喉等功能 紫晶,珍珠,琥珀等亦被用作药物据矿物医学研究证明:玉石具有高强度的电子,电子衍射能释放出足以影响人体的生物电, 内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的巨大能量 宝玉石具有特殊的光电效应在切削,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一个电磁场这些效应集蓄而形成一个谐振器,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使人体各部分更加协调运转此外,许多宝石,玉石含有锌,铜,锗,钴 ,镍,锰,硒等各种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配戴,磨擦皮肤,微量元素浸润进入人体内,从而平衡生理机能,起到保健的功效有的宝石能发出萤光和彩光, 人体穴位,起到治疗作用德国专家研究认为:紫晶能解除人的紧张状态,具镇静作用;海蓝宝石可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病痛;琥珀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抑郁症;钻石能使人精力旺盛;天青石对胃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蛋白石可以报护好心脏;红宝石对提高人的生育能力有帮助;珍珠可以保护人体的皮肤 人们选择珠宝首饰时,应注意个别宝石由于含微量放射性物质,会辐射出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如低型锆石,经辐照处理的宝石当辐射量超过一定 时,就会对人体有害 玉的养生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

问题五:老人带什么玉好 老年人戴宽条的翡翠手镯比较好,前提是要买到天然的A货翡翠,价格低的天然手镯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石纹,同一块料没有一点石纹的手镯价格跟有石纹的价格相差也是很大。在网上购买前,最好是到当地的几家珠宝店柜台试戴一下,以获得准确的手镯内径尺寸。天然翡翠在美观上无法跟同等价格的B货翡翠相提并论。颜色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商品的价格也决定了品质和瑕疵的多寡。 翡翠的A货B货 A货:是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处理过的纯天然翡翠。 B货:是用化学药剂清洗内部杂质,对人体有害。 C货:是强硫酸浸泡并注入颜色的,对人体有害。 A货:天然翡翠原料的制成品。其质地及颜色没有经过人为地改造,保持其天然的本质。此类饰品,随着佩戴的时间加长会更加水润光亮。高档的翡翠具有保值和投资性。在出售标志时可不必加注“天然或A货”字样。如标志为“翡翠手镯”,其一定为天然或A货。 B货:对底子脏,灰黑,水干,具绿色或深色的低档翡翠原料或半成品,进行人工化学,物理方法的处理,可增加其透明度,外观较好,又透又亮,同时能使原有的色更为好看。这种人工的强烈的腐蚀处理,破坏了翡翠的原始结构,使其变得疏松,因而多要充填有机胶加以粘固。这样就降低了本身质量,改变了翡翠原有的光学及物理性能。失去了它自身的真正价值。 C货:是在B的处理基础上再人为的将无色或淡色的翡翠加染成艳丽漂亮的色彩。所加颜色有红色或绿色。

网上搜啊,一百度一堆的回答。问题是挺普遍的问题啊

问题六:老人70岁可以戴玉 给你姥姥买个翡翠的佛像带吧 寓意好,保平安 好像是说男带观音女带佛,男戴翡女带翠。 如果人的身体健康,贴身带的玉佩中的翠会化开,变成均匀的绿色。

问题七:老年人带玉好不好,50多岁的戴什么比较有好 当然好,戴什么样的就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了,好的当然选个好些价值高些的。

一般的还是建议带个价钱低些的,最好是要选真玉的,目前价位低廉的真玉主要有:价值较低的A货翡翠、岫玉、阿富汗玉、玛瑙等。

而且还要圈够大,因为老年人骨骼较硬脆,小了没法戴上。

原因是老年人若知道耿钱高会舍不得戴 或 老年人在家里闲不下来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的,若碎了裂了什么的通常会放心里下不来,可惜得几天睡不着等等都是不想看到的。

问题八:中年人戴什么样的玉手镯好呢 中老年女性的气质沉稳内敛,行事作风比较稳重、保守、传统,因此佩戴的玉手镯也是自成一类。首先,在形状上,玉手镯的条子可以宽厚、庄重一些,以便体现其平稳、谨慎的风格。其次,玉手镯的颜 调不需要光鲜亮丽,而应该深沉一点,给人平和、安宁的感觉。但是,如果是气质非常富贵雍容的女性,则可以佩戴颜色浓郁艳丽的玉手镯以体现其高贵华丽的地位。再者,一般中老年女性佩戴的玉手镯的种水不需要达到极佳的状态,只要能体现其深沉庄重的特点,种水稍差一些也是可以的。

戴玉镯的好处很多,佩戴玉手镯不仅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一门学问。比如玉镯戴哪只手,可以戴几只等。首次佩戴玉手镯的人难免会有些许不习惯,因此佩戴的玉手镯内径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伐果内径太大不仅会影响美观且容易脱落,太小则会压迫手臂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不舒适感。总的来说,佩戴玉手镯时数量上的规则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数量上的规则一般是以少为佳,在部分场合可以一件首饰也不必佩戴,若是有意同时佩戴多个首饰,其上限不应该超过三个,除了玉手镯和耳环外。

问题九:老人戴什么首饰对身体好 戴玉的,玛瑙的,水晶的有益身体! 玉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矿物,用于修身养性,有一种说法叫”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所以带的时间越久越好, 一定要带在左手上,因为左进右出,可以帮助你身体的循环。 古人讲佩玉为美,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埋藏地下几千年货是上亿年,玉中含有大量矿物元素,所以人们常说人养玉玉养人,如果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可以滋润玉,玉的水头也就是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如果人的身体不好长期佩玉,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吸收达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镯通常带左手,因为对心脏有好处。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向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而且像《本草纲目》也有对玉保健作用的介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经常佩戴和使用玉。(如玉镯、项链、戒指、玉席、玉枕等),由于摩擦皮肤与穴位等作用,对经络血脉皮肤等有多种好处,起到防病治病效果,故将玉器作为护身符,是非常有益的。 水晶是有特殊磁场的东西,可以吸收掉一切不好的负面能量,释放正面能量,所以呢,这也是为什么会流传水晶有神力的原因,并非空穴来风哦。 而水晶吸取了太多的负面能量后,自身的能量会慢慢减弱,直到消失。因此,所有的水晶,在佩戴之前,和佩戴了一段时间之后,都需要净化。前者是将其之前吸收的太杂(运输啊,开采啊之类)的负面能量彻底清除,从头培养属于自己的水晶,而后者,就是随时给水晶“充电”,让她永远都能很好地为自己工作。 1)水晶的演历: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硬度在摄氏70度,密度在265左右,具有双折射的特点。几年万年前,地球的岩浆从地心向地表活动,其中含有二氧化硅的岩浆钻入泥土,岩石中的空穴,慢慢结晶成为今日之水晶。 水晶在中国最古老的叫法是“水玉”,意谓似水之玉。佛书中则称莹洁晶光的水晶为“水之精灵”,认为水晶会闪烁神奇的灵光,可普渡众生,尊称水晶为“菩萨石”。 (2)水晶的功效: 水晶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可以安神净心,带来财富,并有驱病祛邪的作用。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水晶“辛寒无毒”“治惊悸心热,肺痈吐脓咳逆上气”,能“安心明目,去赤眼尉热肿”,“益毛发,悦颜色”。 近年来美国兴起了一股“水晶热”,当人们班在口袋里放上一块水晶,据说有充沛的精力去应付繁忙的事务,失眠者在枕下放一块水晶,会使您睡个好觉 玛瑙: 玛瑙是隐晶质的二氧化硅(SiO2),摩氏硬度7度,半透明,玻璃光泽。玛瑙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失去水分后形成于岩石的空洞中,由于形成的过程很缓慢,所以是一层一层自外而里凝结,每一层的颜色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剖开来可见各种原色的环带状条纹 主要功效 可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皮肤有美容养颜之效。调理女性荷尔蒙,帮助生殖系统,可治疗妇女病,止经痛,气血调和,对更年期荷尔蒙失调的女性也有疗效。可活化内脏,预防便秘,帮助排除毒素对肝病、风湿、神经痛、静脉曲张等都有舒缓的功用。 使冷漠的人对人增添热情,使他人乐于接近。加强个人行动力,做事有干劲。 我国古书有关玛瑙的记载很多,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绿玛瑙是玛瑙较少见的品种。玛瑙是佛教七宝石之一,有避邪的作用,人们很早就已用玛瑙来做护身符了。 玛瑙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做为药用,宝石、玉器、首饰、工艺品材料、研磨工具、仪表轴承等。 中医界认为,玛瑙味辛寒无毒,它可用于眼科目生障翳者,用玛瑙研末点之,疗效很好。药用的玛瑙碎屑,是雕琢宝石所剩下的。玛瑙是人们熟悉的首批宝石材料之一,古来早>>

问题十:中老年人戴玉器会有哪些好处 主要是精神方面,佩玉比较适合修身养性。

酬问师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刘禹锡

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雪山童子应前世,

金粟如来是本师。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

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孟郊

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

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霓。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

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

济源春孟郊

太行横偃脊,百里芳崔巍。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

新画彩色湿,上界光影来。深红缕草木,浅碧珩溯洄。

千家门前饮,一道传禊杯。玉鳞吞金钩,仙璇琉璃开。

朴童茂言语,善俗无惊猜。狂吹寝恒宴,晓清梦先回。

治生鲜惰夫,积学多深材。再游讵癫戆,一洗惊尘埃。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孟郊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屏风曲李贺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团回六曲抱膏兰,

将鬟镜上掷金蝉。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酬乐天寄蕲州簟元稹

蕲簟未经春,君先拭翠筠。知为热时物,预与瘴中人。

碾玉连心润,编牙小片珍。霜凝青汗简,冰透碧游鳞。

水魄轻涵黛,琉璃薄带尘。梦成伤冷滑,惊卧老龙身。

西明寺牡丹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崔十八新池白居易

爱君新小池,池色无人知。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忽看不似水,一泊稀琉璃。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白居易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玉杯浅酌巡初匝,

金管徐吹曲未终。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拨剌红。涧雪压多松偃蹇,

岩泉滴久石玲珑。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诗寄浙东。

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报君一事君应羡,

五宿澄波皓月中。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白居易

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鸡黍重回千里驾,

林园暗换四年春。水轩平写琉璃镜,草岸斜铺翡翠茵。

闻道经营费心力,忍教成后属他人。

题龙门堰西涧白居易

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一条秋水琉璃色,

阔狭才容小舫回。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山寺看海榴花刘言史

琉璃地上绀宫前,发翠凝红已十年。

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

酬举生许遇山居李涉

琉璃潭上新秋月,清净泉中智惠珠。

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怀惠明禅师鲍溶

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雪山世界此凉夜,

宝月独照琉璃宫。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

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夜宴曲施肩吾

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烟。青娥一行十二仙,

欲笑不笑桃花然。碧窗弄娇梳洗晚,户外不知银汉转。

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

僧院牡丹陈标

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

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李商隐

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斗鸡回玉勒,融麝暖金釭。

玳瑁明书阁,琉璃冰酒缸。画楼多有主,鸾凤各双双。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李商隐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湘西寺霁夜李群玉

雨过琉璃宫,佳兴浩清绝。松风冷晴滩,竹路踏碎月。

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皓夜千树寒,峥嵘万岩雪。

后山鹤唳断,前池荷香发。境寂凉夜深,神思空飞越。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张乔

琉璃堂里当时客,久绝吟声继后尘。

百四十年庭树老,如今重得见诗人。

水精念珠曹松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凿断玉潭盈尺水,

琢成金地两条冰。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璃为殿月为灯。

宿成都松溪院李洞

松持节操溪澄性,一炷烟岚压寺隅。翡翠鸟飞人不见,

琉璃瓶贮水疑无。夜闻子落真山雨,晓汲波圆入画图。

尘拥蜀城抽锁后,此中犹梦在江湖。

双桂咏陈陶

青冥结根易倾倒,沃洲山中双树好。

琉璃宫殿无斧声,石上萧萧伴僧老。

行县至浮查寺(一作罗晌诗)罗炯

二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行时宾从光前事,

到处松杉长旧围。野老竞遮官道拜,沙鸥遥避隼旟飞。

春风一宿琉璃地,自有泉声惬素机。

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白居易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齐己

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高卧更无如此乐,

远游何必爱他云。闲听谢脁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

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

过台城感旧沈青箱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春风卵色天。伤时与怀古,垂泪国门前。

林书记蔷薇张碧

东风折尽诸花卉,是个亭台冷如水。黄鹂舌滑跳柳阴,

教看蔷薇吐金蕊。双成涌出琉璃宫,天香阔罩红熏笼。

西施晓下吴王殿,乱抛娇脸新匀浓。瑶姬学绣流苏幔,

绿夹殷红垂锦段。炎洲吹落满汀云,阮瑀庭前装一半。

醉且书怀还复吟,蜀笺影里霞光侵。秦娥晚凭栏干立,

柔枝坠落青罗襟。殷勤无波绿池水,为君作镜开妆蕊。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摹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369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