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海鲜有哪些

贝类海鲜有哪些,第1张

贝类海鲜是指海洋生物贝类中,能够为人类食用且味道鲜美的贝类。属 软体动物门中的 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 文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常见海鲜种类有以下几种:

1、海虹

又名贻贝,蛋白质含量高达59%。贻贝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外壳呈青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淡菜在中国北方俗称海虹,是驰名中外的海产食品之一。

贻贝是贝类养殖事业中的重要种类,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养殖,特别是北欧、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养殖贻贝很盛行,生产数量也很大。淡菜的经济价值很高,也有一定的药食价值。

2、芒果贝

芒果贝(螺)是俗名,学名叫“波纹巴非蛤”。贝壳中型,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双闭壳肌。套线湾三角形或圆形或缺乏。主要分布在红海至澳洲及日本、台湾台南市安平,高雄县,屏东县东港。

3、大连鲍

大连鲍鱼是中国大连的特色产品,是鲍科中的优质品种,素称海味之冠,其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此品种首次于大连养殖成功,现在我国已设置多处养殖场,肉质爽滑,易于存活,为海鲜酒楼的常备品种,销量极佳,一般10头与15头最受欢迎。 

4、毛蚶

作为软体动物,吃毛蚶之前的卫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办法有人喜欢吃生的,但毛蚶可不是来自 阿拉斯加没有污染和人类生存痕迹的深海的。吃毛蚶必须是熟的, 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焯水, 焯水之前还得让它在干净的水里吐吐沙子。生吃固然无限鲜美,为了生命安全,还是别向古人学习 茹毛饮血了。

5、扇贝

又名带子, 瑶柱。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扇贝的贝壳色彩多样,肋纹整齐美观,是制做贝雕工艺品的良好材料。到海边工作、拿来旅行或休养的人们,都很喜欢搜集一些扇贝的贝壳作为送给朋友的纪念品。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鱼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

扇贝的闭壳肌很发达,是用来制作干贝的主要原料。我国自70年代以来,先后在山东、辽宁沿海地区人工养殖扇贝。人工 养殖扇贝,可缩短扇贝的成熟期,产量高,收获也比较方便。

6、蚝

牡蛎的别名。在动物分类中属于瓣鳃纲,牡蛎科,拉丁文:Ostrea,繁体字写作:蠔。在江浙以北至渤海一带的沿海地区,人们一般都称之为:牡蛎或海蛎子;在福建沿海及台湾地区的人们称之为:蚵仔;而在两广及海南等南海水域的人们都称之蚝。

7、文蛤

文蛤,又称为蛤蜊,别名华哥,另有称谓为丽文蛤、蚶仔(hān-zǎi)、粉蛲(fěn-náo),白仔,是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的贝类,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文蛤原产地为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沿岸也有分布。

台湾西南沿海的沙岸有养殖文蛤。壳呈圆形略呈三角形,内面为瓷白色。多栖息于浅海的沙泥底,喜欢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湿地与潮间带等地区。购买文蛤宜选壳紧闭者,可将文蛤互敲,有清脆声音的蛤蜊者较为新鲜。。

8、翡翠螺

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食用田螺对狐臭有显著疗效。

9、蛏子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长方形而两端纯圆,长约4~85厘米,壳顶靠近前方。生长线显著,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贝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

我国盛产,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我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并有人工养殖。

贝类海鲜通常倍受消费者喜爱,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相当养眼。但是日常生活中掌握这方面知识的可不多,所以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一、处理建议

1、从声誉好的来源地购买双壳贝类,生贝类海鲜的零售者应该出示发货标签,证明捕捞于安全的海岸;

2、购买之后即刻冷冻,不能将贝类海鲜放入封闭的容器和自来水中,用防湿橡皮布将其包裹并放在冰箱的最底层。去壳的贝类应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内,生贝类可以在冰箱存放2到4个月,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新鲜度和质量;

3、检查冰冻贝类的包装,确保未被拆开及包装袋上有没有小的结霜和冰晶。太多的霜意味着冰冻了很长时间,有的海鲜属于解冻之后又再冷冻;

4、使得贝类海鲜远离煮熟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习惯,如勤洗手、用温水和肥皂洗菜板和案台;

5、确保贝类的新鲜,新鲜的 牡蛎、 蛤蚌、 扇贝、 贻贝的 贝壳是紧闭的;

二、烹饪建议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贝类是海中寄生物的主要寄主,由于贝类的特殊结构使其体内的寄生物不容易杀死,烹调时一定要高温煮熟、煮透;在寄生虫病高发期与高发地区应尽量不食或少食贝类海鲜。

1、开始把海鲜用醋泡三到五分钟以保持清洁不带沙土。

2、将海鲜煮沸直至弹开放,之后再煮3到5分钟。 薄壳的海鲜也需要煮3分钟直到卷边;

3、继续蒸4到9分钟,之后扔掉那些未弹开的;

4、在190度的温度下, 油炸3分钟;

5、在230度的温度下, 烘烤10分钟。

三、食用禁忌

1、贝类海鲜属于生冷类,传统收获季节是秋季或秋冬交接,反季节少食,否则对身体不利。

2、贝类海鲜内多沙石,制作食用前,可以先放到水里,放一点芝麻油,让它吐出大量沙石,每次2小时,反复2-3次,否则容易得结石病。

3、贝类海鲜不宜与啤酒同时食用,容易得 痛风、 拉肚子,可以饮用三鞭酒,劲酒,黄酒等。

4、食用贝类海鲜,出现身体严重不适,应马上就医,补水;轻微不适,如拉肚子,可以服用

快速止泻药(菌类);痛风症状,可以食用萝卜,1-3天即可见效。

四、中毒症状

据了解, 食物中毒易发于儿童、孕妇、年长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加拿大每年有将近110万消费者食物中毒,而食物中毒可以通过正确的存放和处理来避免。

中毒的症状如下:

1、麻痹型: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食用后5分钟—4个小时出现唇、舌、手指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全身。常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2~12小时因呼吸肌麻痹死亡。

2、腹泻型: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病情轻。

3、记忆丧失型: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表现为进食后3~6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以致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记忆丧失可达一年。

4、 神经毒素型:由短螺甲藻毒素所致。表现为进食后数分钟—数小时出现唇、舌、咽喉及面部麻木、刺痛感,头晕、肌肉疼痛等。可持续数日。

最近这几年,西餐和日料越来越流行了,很多人也开始慢慢地接受生食了,比如说生牛排、生鱼片等等,甚至有的人连生海鲜也敢尝试。不少人觉得生吃食物是一种最自然的方式,而把食物加热了之后反倒会破坏营养。这样的说法真的正确吗生吃食物真的健康吗

  1、小心寄生虫!

海鲜和肉类不管是在生产还是运输中,都有被寄生虫和病菌污染的风险,见过有的人喜欢吃生鸡蛋,或者是半生不熟的温泉蛋,但其实里面有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还有生牛肉生海鲜里面也有不同的病菌和寄生虫。

  另外,不只是肉类和海鲜,一些植物也是会被感染寄生虫和细菌,然后在传染给人类的。比如说荸荠莲藕等等,所以要小心,建议不要生吃!

  2、适当加热,帮助人体消化

  很多人会觉得给食物加热了之后,蛋白会发生变化,那么这个是不是影响吸收啊其实,两者并不联系,适当的加热可以改变蛋白的结构,从而促进蛋白被人体更好的消化。

  但是这个前提是适度的加热,不要过度的烹饪食物,比如要是肉类煮的时间太久了,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了,那么长期食用的话自然会对身体不好 3、加热会破坏营养吗

对于蔬菜来说,的确在加热的过程中会造成营养元素的损失,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要大于这个损失的。比如说烹饪可以软化食物,这样蔬菜的体积变小了,人们的摄入量也就增多了,所以这个是可以把营养元素损失的部分填补回来的。

  还有就是烹饪能改善食物的口感,另外,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蔬菜进行适当的烹调也是可以去除掉蔬菜里可能含有的农药残留,降低了安全风险。

贝类海鲜是指海洋生物贝类中,能够为人类食用且味道鲜美的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文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贝类海鲜 拉丁学名 :贝类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瓣鳃纲 分布区域 :80%生活于海洋 外形特征,产地分布,处理建议,烹饪建议,食用禁忌,中毒症状,常见海鲜,做法, 外形特征 贝类 是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在科学分类上包含双壳纲(双壳贝)、大部份的腹足纲(螺)、多板纲(石鳖)和掘足纲(角贝)等。海牛类、头足纲(乌贼、章鱼)等虽然也属于软体动物,但外壳已退化,不被认为是贝类。 贝壳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 CaCO3 贝类的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 5部分组成。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足部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爬行、挖掘泥沙或游泳的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消化腺和生殖腺等内脏器官。外套膜包被于身体的外面,系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少许肌肉组成。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分泌贝壳,外套膜和贝壳都是贝类的保护器官。 贝类的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 4对神经节和与其联络的神经构成。脑神经节位于食道的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位于身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和鳃;脏神经节位于身体之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贝类原始的种类神经系统简单,没有显著的神经节,较进化的种类形成神经节,更进化的种类则是各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形成“脑”。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角、眼、平衡囊、嗅检器等。 贝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食道、胃肠、 和附属的消化腺,其中齿舌是贝类比较特殊的舐食和磨碎食物的器官,又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 贝类靠鳃和肺呼吸。水生的种类有鳃,通常由外套膜内面皮肤伸展形成的,称为本鳃。每一鳃片鳃轴的两侧或一侧生有鳃丝,鳃上生有纤毛。依纤毛的运动使呼吸水流按一定线路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种类本鳃消失,而用皮肤表面或在皮肤表面形成二次性鳃(后鳃类)进行呼吸。陆生种类外套膜的一部分形成脉网密集的肺室,藉以在空气中呼吸。 贝类的循环系统一般是开管式的,但在高等的头足类动脉管和静脉管由微血管联络成为闭管式。贝类循环系的中枢为心脏,心脏有1个心室,1个、2个或4个心耳。血液含血青素,一般无色,仅少数种类如双壳类的蚶和腹足类的扁卷螺有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贝类的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肾脏。肾由具纤毛的肾管形成,一端与围心腔相通,另一端在外套腔中开口。肾脏的数目因种类而异,有6对、2对、1对或仅1个的。除肾脏外,有的种类围绕心腔壁上的腺体或肝脏的一部分也有排泄功能。 贝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输送管、交接器和一些附属腺体。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 产地分布 舟山特产海鲜 南海特产基地 处理建议 1、从声誉好的来源地购买双壳贝类,生贝类海鲜的零售者应该出示发货标签,证明捕捞于安全的海岸; 2、购买之后即刻冷冻,不能将贝类海鲜放入封闭的容器和自来水中,用防湿橡皮布将其包裹并放在冰柜的最底层。去壳的贝类应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内,生贝类可以在冰柜存放2到4个月,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新鲜度和质量; 3、检查冰冻贝类的包装,确保未被拆开及包装袋上有没有小的结霜和冰晶。太多的霜意味着冰冻了很长时间,有的海鲜属于解冻之后又再冷冻; 4、使得贝类海鲜远离煮熟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习惯,如勤洗手、用温水和肥皂洗菜板和案台; 5、确保贝类的新鲜,新鲜的牡蛎、蛤蚌、扇贝、贻贝的贝壳是紧闭的; 烹饪建议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贝类是海中寄生物的主要寄主,由于贝类的特殊结构使其体内的寄生物不容易杀死,烹调时一定要高温煮熟、煮透;在寄生虫病高发期与高发地区应尽量不食或少食贝类海鲜 1、开始把海鲜用醋泡三到五分钟以保持清洁不带沙土。 2、将海鲜煮沸直至弹开放,之后再煮3到5分钟。薄壳的海鲜也需要煮3分钟直到卷边; 3、继续蒸4到9分钟,之后扔掉那些未弹开的; 4、在190度的温度下,油炸3分钟; 5、在230度的温度下,烘烤10分钟。 食用禁忌 1、贝类海鲜属于生冷类,传统收获季节是秋季或秋冬交接,反季节少食,否则对身体不利。 2、贝类海鲜内多沙石,制作食用前,可以先放到水里,放一点芝麻油,让它吐出大量沙石,每次2小时,反复2-3次,否则容易得结石病。 3、贝类海鲜不宜与啤酒同时食用,容易得痛风、拉肚子,可以饮用三鞭酒,劲酒,黄酒等。 4、食用贝类海鲜,出现身体严重不适,应马上就医,补水;轻微不适,如拉肚子,可以服用 快速止泻药(菌类);痛风症状,可以食用萝卜,1-3天即可见效。 中毒症状 据了解,食物中毒易发于儿童、孕妇、年长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加拿大每年有将近110万消费者食物中毒,而食物中毒可以通过正确的存放和处理来避免。 中毒的症状如下: 1、麻痹型: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食用后5分钟—4个小时出现唇、舌、手指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全身。常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2~12小时因呼吸肌麻痹死亡。 2、腹泻型: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病情轻。 3、记忆丧失型: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表现为进食后3~6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以致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记忆丧失可达一年。 4、神经毒素型:由短螺甲藻毒素所致。表现为进食后数分钟—数小时出现唇、舌、咽喉及面部麻木、刺痛感,头晕、肌肉疼痛等。可持续数日。 常见海鲜 前言 贝类海鲜通常倍受消费者喜爱,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相当养眼。当看见选单上琳琅满目的各种贝类,点哪个呢?要是先了解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就好办了。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选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刚打捞出来的海虹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英式炒海虹 九层塔炒青口贝 原料:青口贝500g、蒜5-6瓣、九层塔1把、盐及现磨黑胡椒适量、无盐黄油5g、橄榄油20ml、白兰地或白葡萄酒1/2杯。 做法: 1、蒜瓣切成蒜末,九层塔去粗梗摘取叶子洗净; 2、青口贝解冻后用刷子把外壳刷干净,冲洗一下沥干; 3、炒锅烧热,放入橄榄油与黄油,小火加热后,放入蒜末煸香; 4、转大火倒入青口贝,烹入白兰地; 5、接着调入盐和黑胡椒炒匀,盖上锅盖焖2分钟; 6、打开锅盖,放入九层塔叶,翻炒几下即可。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大连鲍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是哪一种,它们跟我们在海鲜酒楼里吃到的那些珍馐美味——鲍鱼海参中的鲍鱼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发育得好,而大连鲍的一般体格也就是个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毛蚶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毛蚶在浙江沿海一带的名声不太好,具体原因请参照 2006年的福寿螺事件。一度,上海市内禁止出售毛蚶。人类喜欢把自己行为产生的不当后果归罪于其他生物承担,这是传统。作为软体动物,吃毛蚶之前的卫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办法有人喜欢吃生的,但毛蚶可不是来自阿拉斯加没有污染和人类生存痕迹的深海的。吃毛蚶必须是熟的,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焯水,焯水之前还得让它在干净的水里吐吐沙子。生吃固然无限鲜美,为了生命安全,还是别向古人学习茹毛饮血了。 带子 带子,瑶柱在变成调味品之前的真身。也是我们在各种家常菜馆里最常能吃到的贝壳类海物。豉汁蒸蒜蓉冬粉蒸,大体来说,上火蒸桑拿就是它的常规归宿了。 蚝 这大概是北京这几年来夜宵的主打食品了。当然我们吃到的烤蚝基本是国产蚝,在国产蚝当众,来自横琴岛的蚝最受到大家的追捧。据说,横琴岛的附近有一家电厂,电厂附近的海域充满了电解质,所以这里的蚝和各种海生物就特别干净且鲜美。大多数高级餐厅使用的生吃蚝都是进口的。蚝曾经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了它的口味和卫生程度。在北京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来自澳大利亚和北欧的蚝,而北欧蚝则以冰岛蚝最受食客们喜爱。 说起吃蚝 ,《 我的叔叔于勒》中描绘的情景大概是现在年轻人对于蚝的最初认识。“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这其中的“牡蛎”就是蚝了。法国人更是爱蚝,因为它简直就是海洋中天然的“蓝色小药丸”。蚝最常见的吃法是生吃,加一点柠檬汁就好了。即便是生蚝也被人为地分为“巴黎派”和“纽约派”,法国吃法比较简单,一点柠檬就算完了,而美国似乎更喜欢复杂一点的口感,需要再加点番茄酱之类的玩意儿。而实际上,在中国的北方沿海城市——大连,蚝几乎就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特别是在隆冬,此时北方蚝正处于最肥美的时节,又因为冬天海水相对干净,大连人下馆子的“头盘”就是“先来一打蚝”——这对于大连人来说,就是开胃冷盘。 文蛤/花蛤 文蛤、花蛤,对于把它当作食物的人来说,差别只有壳的颜色不同而已。我们市场上吃到的文蛤花蛤都是人工养殖的,它们的生命力在我们的大部分海岸线上都很活跃,对于内陆人来说,这两种贝类大概是最熟悉最常见,价格最便宜的了。 假如一定要在它们之间找一个差别的话,大概就是用处的不同了。多数时候,文蛤会用来做汤,文蛤豆腐汤是随便什么家常菜馆子里都能点到的鲜味菜品,而花蛤则多用于辣炒葱姜炒之类。大概因为这两种贝壳太过常见,并且还有冷冻的文蛤花蛤肉单独出售,不良餐厅会先买来冷冻螺肉,再进点花蛤文蛤的外壳,在烹制的时候放到一处,这样对于餐厅来说,成本只有使用新鲜海鲜的三分之一。假如看到菜品里蛤蜊肉和壳遥相呼应,一定要发飙。 翡翠螺 翡翠螺的名字绝对是个形容词。螺壳在焯水之后通体碧绿,简直像珠宝一样,螺肉肥厚实在,吃起来口口过瘾。难怪它会成为很多人的最爱。翡翠螺纯粹是海鲜中的舶来品,在国内销售的翡翠螺基本来自加拿大和挪威这种海产大国。翡翠螺在打捞上来之后马上进行零下30℃的急冻,保持新鲜,发往世界各地。 蛏子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生活于河口或浅海内湾,主要分布于我国或日本沿海, 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形似绳索的缢痕,故名缢蛏。肉可食用,也可作药材。夏天是盛产蛏子的季节。蛏子最常见的一种叫长竹蛏,两壳形似长竹筒,因此而得名。黄县龙口等地称为“海指甲”,海阳则叫它为“鲜子”,是夏天佐酒的佳肴。 洗净后,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然后用薄刀片轻轻剖开蛏子背面连线处,倒在沸水中,稍为停留,加入葱末,即可捞起食用。 食地考察 先小谈一下贝类的吃法,虽然说带壳,但是总归来说也是海鲜,所以吃起来也没有太深奥的学问,其实吃的就是野味。只不过以前是要到海里采,而有部分品种可以养殖。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吃一个鲜字。这个鲜字曾经的唯一含义就是必须是活的,很多海鲜在去世之后是完全不能烹饪之后再吃的,加热高温对于海鲜死了之后产生的毒素完全没有分解作用。 为了“鲜上加鲜”,生食就有了众多的拥趸。而生长环境好的海鲜,生吃也是最能体会出它们美好口感及味觉的方式。其中的一大门派,当属日餐的刺身和寿司,贝类的口感不比鱼肉那种入口即化的柔嫩,所以寿司师傅在根据不同的贝类的韧度和口感来选择适合的刀法,这点细致与娴熟尤其让人惊叹。可惜在北京,寿司店通常也就是鲍鱼寿司、北极贝寿司,其他也就难得一见,毕竟这不是个充满美味渔货的城市实在遗憾。好在,国人自己的烹饪方式也五花八门,足以满足各种贝类海鲜的体验。 做法 烤生蚝 材料 生蚝12个、大蒜150克、油、盐、鸡精、白酒、胡椒粉。 做法 1、将蚝壳清洗净,用铁锤或者结实硬物将蚝壳的边缘砸平,然后用平口螺丝刀将蚝壳撬开。 2、将蚝壳内的蚝肉剥离出来,放在碗内加少许白酒、盐、胡椒粉冷藏腌制15分钟。 3、大蒜去皮,剁成蒜茸,炒锅内放入适量的油,用小火将蒜蓉炒出香味,炒成微微金**,。在炒蒜蓉之前用清水冲洗可以将蒜蓉表面的粘液去除,避免蒜茸粘锅。 4、将炒制好的蒜茸连油一起盛出来,晾凉以后按口味加入盐、鸡精。 5、将腌制好的蚝肉放入洗净的蚝壳内,将调制好的蒜茸铺在蚝肉上面。 6、将生蚝放入烤箱下层,用下火烤20分钟左右,至蚝肉略收缩,最后再用上下火烤1-2分钟,至蒜茸着色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427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