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步摇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西汉时在西域地区有其雏形进而吸收创新而来,约在东汉时经燕传入辽西,后又向东传入高丽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发簪
发簪,古代中国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名词了,但是当在看古装剧时,却总是能被它们点缀出的精致效果所折服。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3、花钿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
4、凤钗
古代妇女的头饰,属钗子的一种。因钗头作凤形,故而得名。凤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凤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凤钗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材质。可以是繁复的凤凰形状,也可以做简体的描摹。其形态优美华丽,是古代女子的挚爱。材质则主要有金质、银质和玉质。显华贵大气。
5、玉佩
佩玉是作为管家婆**的首饰,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玉石文化的精髓。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吉祥如意、长寿多福类、家和兴旺类、安宁平和类、事业腾达类和辟邪消灾类等,其中以吉祥如意类图案为多。但有很多客人对此并不了解,也看不懂,那么就一些比较普遍的图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便于大家购置时有所辨别。
-步摇
-发簪
-花钿
-凤钗
-玉佩
古代汉语里面形容美玉的字有琼、琳、球、瑜、环、璇、璧、琪、璞、瑶、碧、瑰、翠、瑾、瑱、琮、珂、璎、瓒、琛、琨、璐、玫、璊、珅、瑭、玮、琰、玙等。
琼是一个汉字,读音为qióng,比喻事物的美好,美玉即琼玉,琼莹泛指美玉;
璧为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瑜读作yú,字义有三种:
1、美玉;
2、瑜伽,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
3、玉的光泽,喻优点: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扩展资料:
玉为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
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也泛指玉石的制品,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形容美好、洁白;玉为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像一串玉之形,本义是玉石;
通俗的说法,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佛道雅称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
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包括蓝田玉、和田玉、岫岩玉、缅玉、南阳玉、蛇纹石玉、石英石玉、水晶石、鸡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玉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等。
-瑜
-琼
1、璧
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在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历代都颇为崇尚,精工琢制。其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星、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不同身份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2、琮
古玉器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的用途很多,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礼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今人则据其形状及纹饰认为是贯通天地的一种法器,是图腾柱,是巫师用以沟通神灵的工具等。玉琮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所见最多,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等遗址中也有发现。到商代玉琮亦比较常见,但器形较短矮,不似良渚文化的那么细长高大。汉以后似已不再制造。
3 、圭
也作“珪”,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作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边三角形。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琬圭、琰圭等名称。商代有石圭出土,战国时玉圭方才盛行。
4、璋
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形如圭之一半,上端是一道斜边,下端平直。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区别。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无刃。商代有石璋出土,战国时玉璋才盛行。
5、璜
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璜穿孔为佩饰用,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
6、 琥
古玉器名。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有孔者可称为虎形玉佩,无孔的应是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虎。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虎,有细孔,应称虎形玉佩,属装饰品类,而不作为发兵或祷告之用。
7、 玦
古玉器名。形如璧而有一个缺口。其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之有5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带者凡事决断;四作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处于一定之所服刑,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在古代,玉的称呼有几十种,例如“碧、琼、珏、璜、璧、璋”等等,“王”旁表意,另一半表生,以此来具体说明玉的种类和品质色泽等。
1、“碧”指青玉;
2、“琼”指很美的玉;
3、“珏”指和在一起的两块玉;
4、“璜”指半壁形的玉;
5、“璧”是一种瑞玉,古人用来保佑平安;
6、“璋”是形状像半个圭的玉器;
7、“圭”的本意也是古代天子分赐诸侯的瑞玉;
8、“莹”本意是光洁像玉的石头。
1、古代对玉的称呼有:琼,琳,球,瑜,璇,琪,瑶,瑰等。
2、形状、颜色、质地特称环,圆圈形的玉;璧,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璞,未雕琢的玉;瓒,质地不纯的玉;碧,青绿或者青白色的玉;翠,硬玉;璊(mén),赤色的玉
3、特定用途的,如瑱 (tiàn),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玉;珑,可有龙纹求雨用的玉;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琀,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玉。
龙凤呈祥一龙一凤和祥云。龙代表鳞兽类动物的图腾部落,凤代表鸟类动物的图腾部落。两部落冲突,龙胜,合并了凤,从此,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也是高贵吉祥的表现。祥云代表有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周礼·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
古人腰上带的玉穿腰带的叫玉带。
据记载,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南北朝以后演变为革鞓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
扩展资料:
带钩是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钩钮组成,材质有金、银、铜、铁、玉、石、木、牙、琉璃等,带钩大多是用来束腰的革带用钩,同时在出土墓葬中还发现有少量的有钩挂佩物的作用,在造型上常见的有水禽型、琵琶型、棒型等。
初始时期的带钩体小,一端有孔,一端为钩,没有钩钮。带钩都是光素无纹。带钩正面作出弧凸而侧面则作成弧凹,虽通体无纹却能用弧起和打洼的工艺,古朴大方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
到了商周时期不管是铜带钩还是玉带钩,几乎都很少看到,春秋铜带钩普遍出现而玉石带钩则发现很少,这个时期的带钩呈现“S”型,两头有反方向的钩环而且没有孔和钮。而新石器时期那种有孔形制的带钩消失了。
随着战国时代的来临,王公家室都以玉带钩作为装饰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同时玉带钩的鼎盛时期也随着帝王们的喜好而达到了制造高峰,这个时候出现的带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尺寸相对较小、光素没有任何纹饰;另一种就是尺寸大、纹饰非常精美华贵,制作加工也比小型带钩细致了不少。
元明清时代,玉带钩重新成为了日常实用品,数量较以往增多了不少。原因是以往做套环的皮革改用丝带了,丝带能够织出很大的套环,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带钩自然也就变大了,造型也更加丰富多样了。琵琶、螳螂、圆棒、条形、水禽、和动物型等均有。
在如今大量传世的带钩中,很多是前朝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造型,如灵芝、如意、鸟纹、凤纹、几何图形纹饰等,但最多的还是传统的龙首和螭虎纹带钩。
—玉带
人民网—中国古代玉带钩发展历史浅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