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里出现黑点是什么情况?

钻石里出现黑点是什么情况?,第1张

钻石里出现黑点说明有瑕疵

钻石的净度级别钻石的净度主要是观看钻石内部是否有杂质,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高倍显微镜来观察,看内部杂质的本质、尺寸、位置、数量等情况。钻石内部杂质越少越纯净价值越高,透明度越好。钻石净度有13级别,根据上图就可以看出级别对比。

也就是10倍放大镜下钻石的内涵物的多少。GIA将钻石净度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SI3、I1-I2-I3等级别 ,从前到后依次降低,一般我们觉得佩带的高性价比是VS1-VS2这一档,收藏是IF这一档比较合适,

买钻戒时候综合考虑购买SI1级别的,这种净度性价比较高看起来也比较好看,肉眼是看不到钻石内部的瑕疵存在。

                                             

 

钻石颜色共分为23个等级,从D级的优质无色到Z级的淡**或者棕色,等级逐级递减,品质也随之递减,这23个级别以色级程度有划分了几个不同的级别:

                       

                     

无色级别:D、E、F,无色级别的种类非常有稀有,其中D色是非常好的等级颜色,也是很多钻戒喜欢用的色泽等级。

近无色级别:G、H、I、J,肉眼几乎看不出任何颜色,但是将它们和无色级别放在一起对比,会相对显色一点。

轻度微黄级别:K、L、M,直观看一般很难看出来颜色,如果是1克拉以上的钻石,那颜色就会相对明显一些。

微黄级别:N、O、P,即便肉眼也能看到的颜色,很少有人会选择这样的钻石戒指。至于P级以后的,更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因为珠宝行业对钻石色级的把控很严格,大多数品牌钻戒都使用的无色级别钻石

4331 湖南钻石的异常双折射特征

本项目对75片湖南钻石薄片在正交偏光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有16片为全消光(占213%),其余为异常双折射。异常双折射图像主要分为:

(1)复杂叠加的消光图案(共15片,占254%)。如样品126-HN的晶体外部区域为反映晶体结构的规则分层的环带状消光图案,中心区域的包裹体则导致了花瓣放射状的消光图案,并覆盖在与生长有关的环带状消光图案之上(图493);样品182-HN整体具有微弱的格子状的消光图案,表明钻石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轻微的塑性变形作用,生长后期钻石受到的应力作用以及包裹体对钻石的应力释放,叠加有明显的等倾线式和包裹体周围的花瓣、放射状消光图案(图494)。这些不同消光图案的叠加反映了部分湖南钻石在生长过程和生长期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形式的应力作用。

图493 环带状(边缘)+ 花瓣放射状消光组合

(126-HN)

Figure 493 Birefringence pattern with zonal fringes and radial petals

(sample 126-HN)

图494 格子状(微弱)+ 等倾线式 + 花瓣放射状消光组合

(182-HN)

Figure 494 Birefringence pattern with lattices (faint) + isoclines + radial petals

(sample 182-HN)

(2)花瓣、放射状消光图案(共20片,占339%)。这是由钻石内部的包裹体或裂隙引起的(奥尔洛夫,1977;苑执中等,2001),这种消光样式局限在包裹体或裂隙的周围,当钻石中有矿物包裹体存在时,应力产生不均匀释放而导致晶格畸变,同时包裹体热胀冷缩差异也会破坏钻石晶体的正常生长,而裂隙则是晶体内晶格过度应变而以碎裂方式释放应力的结果,以上情况都会在包裹体和裂隙周围区域形成各种缺陷,最终导致异常消光样式。

(3)格子状消光图案及其他(约40%)。由典型的塑性变形所致“榻榻米”图案占102%,较山东的多。

4332 湖南钻石的阴极发光图像(CL)和DiamondView荧光图像(DV)特征

对湖南沅江15颗金刚石做阴极发光测试,对104个钻石切片进行DV观察,结果显示:

(1)47%样品显示蓝色调荧光(图495),14%显示绿色调荧光(图496)。绿色荧光通常与H3 (503nm)中心有关,指示了晶体天然热处理或辐照(Collins,1982)。

图495 不规则图案,蓝色荧光

Figure 495 Irregular pattern and blue fluorescence

图496 网格状发光,绿色荧光

Figure 496 Web-like pattern and green fluorescence

(2)64%样品未见明显的生长条带结构(图497),显示晶体在生长过程中条件相对稳定。

(3)部分晶体(约为18%)具多期复杂生长环带结构,如图498所示。

如图499所示,晶体本身较为均匀的发光,在晶体表面发育两组各自平行的细密的塑性滑移变形线,两组滑移线交叉形成菱格状的样式,说明晶体生长虽然较为稳定,但在生长过程中遭受了应力的作用而产生了塑性变形。在晶体外部有一层黑色斑点的图案,推测为在晶体生长结束后遭受溶蚀作用所致。

如图4100所示,晶体中心部分均匀发光,说明在生长初期流体化学成分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生长过程均一;之后形成了简单平直的八面体环带结构,说明流体均匀变化,生长过程依然稳定。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在晶体外部形成一个死“外壳”的“皮”,表面呈斑驳状,且有黑色斑点分布,说明在晶体形成后遭受了一定的外力作用,可能是外部溶蚀作用或是搬运作用产生。整个晶体为简单八面体闭形,显示两期生长结构。

图4101为另一种无环带闭形两期生长结构。首先晶体匀速生长,外部环境稳定,生长过程持续,表面有两组塑性滑移变形线形成网格状构造,说明一度遭受应力作用产生塑性变形,生长后期生长边界发生强烈变形弯曲,边界起伏不平,闭形生长线外部为另一“皮壳”式的结构特征,表面极度不均匀,黑色斑点密布,说明晶体生长后遭受了外部强烈的溶蚀作用。

图4102与前一种生长模式接近,不同的是该晶体的闭形结构完好无弯曲,说明整个晶体一直处于稳定的环境中均匀生长,生长过程持续没有间断,外部同样具有“皮壳”的结构,可能是后期经搬运及溶蚀作用影响所致。

图497 未见明显生长条带,蓝、绿荧光

Figure 497 Inconspicuous growth zones and blue,green fluorescence

图498 多期环带结构,蓝、绿荧光

Figure 498 Multi-stage growth zones and blue,green fluorescence

图499 阴极发光斑驳的样式

(HN13801-1,CL)

Figure 499 Mottled pattern of cathodoluminescence

(sample HN13801-1,CL)

图4100 “皮壳”结构

(HN18603-1,CL)

Figure 4100 Cathodoluminescence pattern with a outer coat

(sample HN18603-1,CL)

图4101 无环带闭形两期生长结构

(HN09601-1,CL)

Figure 4101 Two-stage growth structure with closed form and no zones

(sample HN09601-1,CL)

图4102 “皮壳”结构

(HN22101-1,CL)

Figure 4102 Cathodoluminescence pattern with a outer coat

(sample HN22101-1,CL)

4311 辽宁钻石的异常双折射特征

利用偏光显微镜在正交偏光下对42个辽宁地区钻石薄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857%的金刚石样品具不同程度的异常双折射现象,主要呈现花瓣、放射状消光图案(389%,与钻石中的裂隙和包裹体有关),复合叠加消光图案(278%,反映了该类样品在生长过程和生长期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形式的应力作用),平直消光条带图案(194%),无固定形态的消光图案(111%,可能是由于样品内部应力作用和切片厚度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见图471,图472。而由典型的塑性变形所致滑移线而形成的细小格子状消光图案(“榻榻米”结构)不太常见,仅占28%。

图471 花瓣、放射状消光图案

(LN-50-001)

Figure 471 Petal-like and radial birefringence patterns

(sample LN-50-001)

图472 复合叠加消光图案

(3-LW)

Figure 472 Composite and superimposed birefringence patterns

(sample 3-LW)

4312 辽宁钻石的阴极发光图像(CL)和DiamondView荧光图像(DV)特征

陈美华等 (1999;2000)曾利用阴极发光图像归纳了辽宁瓦房店钻石的内部结构具有3 种主要类型:简单的生长环带结构;多期生长复杂环带结构;稀少的似玛瑙状结构。这些特点反映了辽宁钻石生长过程的复杂性。本项目对12颗钻石样品进行了阴极发光测试,对43个钻石切片进行了DV观察,结果如下:

(1)辽宁瓦房店地区样品主要出现四种发光模式:均匀发光、两期生长结构、多期复杂生长结构及斑块状发光样式(图473~图478)。部分样品的彩色阴极发光颜色为蓝色和黄绿色,发光强度不一。

(2)大多数钻石显示蓝色荧光(674%),小部分钻石显示蓝、绿两种荧光(326%),表明辽宁钻石虽然I型钻石的比例高,但部分钻石以混合型为主。

(3)均匀发光,无条带或环带的占326%,简单层状生长环带占326%(图479),表明辽宁金刚石的生长环境较为稳定。

(4)多周期生长环带的样品占278%,表明仍有部分钻石是在复杂生长环境中形成的。图480中样品比较特殊,中间呈蓝色不连续的四边形斑块,边缘呈绿色条带。

(5)三角形的斑块状发光式样,占70%。

图473 均匀发光模式

(2-LW-01)

Figure 473 Homogeneous luminescence pattern

(sample 2-LW-01)

图474 主体黄绿色,复杂生长环带结构

(LN-50-267)

Figure 474 Complicated growth zones,with the main color being yellowish gREE

(sample LN-50-267)

图475 主体蓝白色,发光现象不明显

(LN-50-265)

Figure 475 Inconspicuous luminescence,with the main color being bluish white

(sample LN-50-265)

图476 主体蓝色,“似玛瑙状”生长环带

(LN-50-266)

Figure 476 Agate-like growth zones,with the main color being blue

(sample LN-50-266)

图477 主体为绿色,模糊的斑块状发光

(LN-50-287)

Figure 477 Obscure luminescence pattern with patches,the main color being green

(sample LN-50-287)

图478 斑块状发光

(3-LW-01)

Figure 478 Luminescence pattern with patches

(sample 3-LW-01)

图479 八面体生长环带

Figure 479 Octahedral growth zones

图480 多期复杂生长结构

Figure 480 Multi-stage complicated growth zones

  有颜色的钻石结构和普通的钻石结构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里面含有一些杂质包含了一些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导致了少量的内部晶体结构变形,产生了其他颜色的反射,这样才产生了彩钻。就例如说如果在钻石中有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取代的话,那么钻石就会呈现**。

1、彩钻为什么会变色?

  钻石是珠宝中的皇冠是最值钱的珠宝之一,欧洲的贵族北美的贵族都比较喜欢钻石,而彩钻则是钻石中的佼佼者,彩钻要比白色的钻石更加稀少罕见。平均十万颗钻石中才会产生一颗彩钻,彩钻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其中的微粒变化而导致颜色的反射差,最常见的就是蓝钻粉,钻红钻等等。例如说蓝钻就是在钻石行程中吸收了少量的蹦元素,这样整体才会反射出蓝色的光芒。

2、彩钻和白钻哪个更值钱?

  那么同等条件下,什么样的钻石更值钱的彩钻是一定要比白色的钻石更值钱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稀有。稀有性对钻石的价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某些钻石的颜色是可遇不可得的,尊贵的红钻要比大熊猫还要稀有。所以说很多红钻的价格都是天价,有一种说法说彩钻的纯度比不上白钻,彩钻是有杂质的钻石。但实际上我们就拿白钻来说,有杂质的比比皆是,达到收藏投资保值价值的白钻几乎是凤毛麟角。

3、钻石保值么?

  很多人买钻石基本上都是为了结婚。钻石的广告上会说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但实际上,这完完全全都是智商税,是商家为了刺激消费而编撰出来的钻石和爱情,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而且钻石的价格会越来越贬值,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合成人造钻石,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说希望大家理智消费。

4321 山东钻石的异常双折射特征

利用偏光显微镜在正交偏光下对山东地区46个钻石薄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891%的金刚石具不同程度的异常双折射现象。主要呈现为:花瓣、放射状消光图案(363%),复合叠加消光图案(317%),平直消光(146%),无固定形态的消光图案(73%)等,见图481,图482;由典型的塑性变形所致滑移线而形成的细小格子状消光图案(“榻榻米”结构)不太常见,仅占49%。

4322 山东钻石的阴极发光图像(CL)和DiamondView荧光图像(DV)特征

本项目对11颗钻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案观察,对71个钻石切片进行了DV观察,结果显示:

(1)绝大多数钻石显示蓝色荧光(80%),表明I型钻石的比例相当高;

(2)多数晶体显示八面体生长环带,无清晰生长条带的约为17%;

(3)部分晶体显示明显的两期生长或多期生长结构,如图483所示,为“闭形”的八面体环带结构,环带平直,宽窄均匀,界限清晰,先是由中心区域均匀生长无环带结构出现,说明早期生长成分均一;之后的第二个生长区为以规则的八面体环带形式生长,说明后期流体成分变化均一,该晶体的整体生长过程比较连续,没有中断。图484为“开形”的八面体生长环带结构,晶体中心区域可见平直密集的两组塑性变形滑移线呈网格状交错,之后的生长过程中八面体生长环带密集平直,界限清晰,说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长,并且没有经受较大的溶蚀作用,晶体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匀速生长,生长过程没有间断。

图481 平直消光带

(16-SD)

Figure 481 Birefringence pattern with straight strips

(sample 16-SD)

图482 十字状消光

(248-SD)

Figure 482 Birefringence pattern with a cross

(sample 248-SD)

图483 “闭形”八面体环带结构

(SD01303,CL)

Figure 483 Closed octahedral growth zones

(sample SD01303,CL)

图484 “开形”的八面体生长环带结构

(SD02301,CL)

Figure 484 Open octahedral growth zones

(sample SD02301,CL)

(4)有的金刚石为多周期多阶段的复杂层状生长环带,这种多期多阶段生长的晶体出现的结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其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

如图485所示,早期为晶核生长,晶核发光不均匀,说明在这个阶段生长过程不均匀,晶核周围被一圈不规则形状的生长结构所包围,说明晶核生长形成后经历了一定的溶蚀,生长过程一度间断,在这之后出现了“开形”的八面体生长环带,之后是一段均匀发光的部分,说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均匀生长,然后再次出现“开形”的八面体形平直细密的生长环带,界限清晰,说明这部分生长过程较为连续,但是在后期的八面体环带出现弯曲,形状不规则,边缘出现锯齿状的样式,说明在晶体生长后期遭遇了强烈的溶蚀作用,生长过程一度中断。

如图486所示,该晶体具有左上、右下两个生长核心区,生长核心区的外围都出现了变形弯曲的生长环带,说明晶核形成后遭受了一定的溶蚀作用;之后出现均匀发光的部分,说明这段时间生长较为稳定;第3个生长期为多边形不规则的生长环带,环带密集平直,说明后期生长简单一致,两晶核融合后,生长为一个完整的晶体。

图485 具有晶核的多阶段的复杂层状生长环带

(SD01301-1,CL)

Figure 485 Multi-stage complicated growth zones with crystal nucleus

(sample SD01301-1,CL)

图486 两个生长核心区及复杂层状生长环带

(SD2402,CL)

Figure 486 Complicated growth zones with two crystal nucleation region

(sample SD2402,CL)

(5)约有12%的晶体具有“似玛瑙状”、圆弧形同心环带、斑块状等特殊的生长结构。

金刚石晶体中观察到玛瑙状的分带现象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奥尔洛夫提出的(奥尔洛夫,1977)。Bulanova等(1995)在俄罗斯雅库特的金刚石中也发现了这种结构,认为这种复杂的生长环带是由不同的生长机制所致。八面体环带区受层状生长机制控制,立方体或圆形环带区的生长受螺旋生长机制控制,少见的具有复杂的“似玛瑙状”结构或圆环形结构的金刚石是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由多中心发展而成。早期的多中心相邻或聚集,形成较复杂的种晶形态;后续的结晶过程是在这种复杂形态的种晶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受层状和螺旋式的混合生长机制控制。这种结构反映了金刚石结晶于粘性大、碳过饱和的环境中。另外,金刚石在高温下的变形亦是产生“似玛瑙状”生长结构的因素之一。陈美华等(1999,2000)在研究辽宁瓦房店金刚石时,在一颗样品边部也发现“似玛瑙状”生长结构。

本项目利用阴极发光测试,在山东蒙阴的金刚石样品中也发现了这种多期多阶段的复杂生长环带形成的“似玛瑙状”发光结构。

如图487所示,晶核部分先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均匀生长,说明这段时间流体均一稳定;而在晶核外部出现了弯曲不平的环带,似玛瑙状,表明这段时间晶体遭受了较为强烈的溶蚀作用,生长过程一度中断;第三个生长期为平直的六边形环带,环带细密平直,说明这一阶段生长较稳定连续;六边形之后又是一段均匀发光的部分,说明晶体继续稳定生长,流体组分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外边再次出现玛瑙状的生长环带,环带宽窄不一,高低起伏不平,发光强度也不尽相同,说明该晶体生长后期遭受了强烈的溶蚀作用,生长过程不连续,一度中断。

图488所示为一中心缺失发光而形成极不规则斑块状的发光样式。该晶体本身为完整的晶体切片,但在阴极发光下中心缺失发光显示,黑色边缘起伏不平,弯曲变形很大,说明在钻石晶体生长的初期就遭受了强烈的熔蚀作用,生长过程曾一度中断,导致晶核变形;之后继续生长,但是生长环境不稳定,流体成分变化较大,且不均匀,生长过程不连续,生长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并遭受了熔蚀作用,由此推断可能在这个时期多处地带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地质变化。

上述结果和尹作为等(2005)对15颗蒙阴金刚石样品阴极发光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尹作为等研究的蒙阴金刚石样品显示平直色带,说明形成金刚石的物质供给是比较连续的(即生长是连续的),整个结晶过程未发生明显的长期停顿产生的熔蚀。

图489~图492列出了典型的山东金刚石DV图像。

图487 弯曲不平似玛瑙状环带

(SD03002-2,CL)

Figure 487 Agate-like curved growth zones

(sample 03002-2,CL)

图488 生长初期就遭受强烈溶蚀形成核心复杂环带

(SD05202-1,CL)

Figure 488 Growth zones with complicated core areas,due to strong corros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sample 05202-1,CL)

图489 两期生长结构,中间存在种晶核和特殊的发光区域

Figure 489 Growth structure of two stages,with crystal nucleus and a special luminescence area at the core

图490 存在生长核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

Figure 490 Agate-like growth structure with crystal nucleus

图491 颜色斑驳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

Figure 491 Agate-like growth structure with color patches

图492 四边形生长结构

Figure 492 Quadrilateral growth structure

六大特征:

(1)

钻石由碳组成,天然形状的钻石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或近球形(碎块可呈其他不规则形态),颜色多呈无色-微**,除极高档者外,在十倍放大镜下往往可见到瑕疵(包裹体),钻石表面往往有三角形的生长纹。

(2)

钻石是天然物质中最坚硬的物质,除用钻石外,用其他任何宝石都刻划不动钻石;相反,钻石可刻划任何其他宝石。

(3)

钻石是天然宝石中色散最强、折光率很高(242)的无色-淡**的高档宝石,加工好的钻石,从台面上看会出现红、蓝、橙等色的火光。同时,由于钻石的折光率大,当光线进入加工好的钻石后,一般会发生全内反射,呈现光芒四射的外貌。

(4)

相对于一般的宝石而言,钻石的导热率是最大的,如果以尖晶石的导热率为1计算,则钻石的相对导热率则在70以上。根据钻石的这一特征制成的热导仪是简单鉴定钻石的一种简便有效的仪器。

(5)

由于钻石折光率大、切工比例规范,因而一般不会发生漏光现象。也就是说,从钻石的台面向下看,一般看不到钻石底部的物品。

(6)

钻石具有亲油性,钻石分选就是利用这一性质进行的。如果在钻石的台面用钢笔划一条线,则成一条不间断直线,而其他宝石则是呈断续的点线。

目前市场上与天然宝石相似的赝品可分为四类:①天然无色宝石如无色黄玉、蓝宝石、锆石、水晶等;②人工合成的仿制品如;苏联钻(学名为立方氧化锆,香港称方晶锆石)、美国钻(YAG)、瑞士钻(钛酸锶)等。③人工合成的钻石、改色钻石及夹层石;④一种镀膜钻石??仅表层是用人工方法镀上的一层钻石膜,内部是其他材料。

钻石鉴定关键:

1、钻石最硬,可刻划刚玉及任何其他材料,加工好的钻石面棱锋利;

2、钻石折光率大,色散强,表面有火而不漏光;

3、钻石往往有**调,多数会有瑕疵;

4、钻石导热率高,可用热导仪检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741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