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慈禧都是清史上的显赫人物,不言而喻,两墓中的随葬珠宝一定是车载斗量。既然两墓皆被盗掘一空,那么孙殿英及手下官兵的所得一定十分丰富。关于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的殉葬品究竟有多少,如今故宫保存的内务府档案及其他资料有记载,尤其是慈禧墓记载比较详细。慈禧地宫的随葬品分生前和死后两类,《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中,记载了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宫中安放的宝物,计有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镶执壶、金佛、珊瑚佛头塔等150余件(各件宝物上的正珠、东珠、米珠络缨达数千颗)。
至于慈禧死后入殓时的宝物就更为奢侈,据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
从清内务府的《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所载,可见慈禧墓的随葬品之巨,价值之连城。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因无详细记载可查,仅能根据发现的赃物及孙殿英部盗墓时所用的车辆之多来推算了。早在盗陵之前,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可想而知这30辆大车要装多少宝物。
另外,从截获和上交的盗陵赃物也可看出。孙殿英、谭温江等盗掘东陵后急于想销赃,四处活动国内外有关人士。谭温江等人潜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被卫戍司令部截获。8月4日,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大港码头缉获孙殿英部逃兵张岐厚等三人,查获其携带的宝珠36颗。据张交待,其还在天津卖了10颗,得币1200元,这46颗宝珠是在慈禧地宫捡到的。一个士兵尚且能拥有46颗宝珠,那连、营、团、旅、师、军长所得的宝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又在海关查获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计有35箱,内有大明漆长桌1张、金漆团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猎人、瓦魁星、描龙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托通运公司由北平运到天津,预备出口,运往法国,所报价值22万元。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在东陵案发两个多月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余件。由此可见孙殿英部所盗宝物之巨。
传说
我听老人们说,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对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可又一想党教导我们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么自然现象,于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么追也追不上那队打着宫灯的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的旗袍的宫女,打着眀纱的宫灯整齐的走着。这下可把他吓坏了,瘫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灯光看不见了,才从另一条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还记得小时候故宫曾经发生过一起盗宝案,嫌疑人在闭馆之前藏到了珍宝馆对面洗手间之间的夹缝里,到了工作人员下班以后就出来,先进了珍宝馆然后是钟宝馆,偷了不少东西,可没走多远就被巡查人员发现了,发现的过程也挺离奇的,本来那个巡查人员没想抬头看,可心里就是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有人在拿我的东西,他就在墙上,这个感觉一直在心头环绕,于是他就用手电往墙上照,真的发现了那个嫌疑人。他也吓坏了,半夜故宫的一个墙头上出现一个人影,于是他就大叫了出来,大家都用手电照了过去,就看见那个身影跳下了墙,于是就报了警,后来听说武警和警察就封锁了故宫,城墙周围布满了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还有抓捕的,后来那个嫌疑人就从城墙上的一个地方跳了下来,居然没有摔死,被松树卸掉了不少的引力,摔伤了腿,被抓获了。
参考资料:
楹联
北京故宫楹联选(一)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为明清两代皇宫。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垣而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微宫。明永乐四年(1406)始建,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屋宇九千多间。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亦是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体。内中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对“紫禁城”一词中“紫”字的来历及其含义,过去大致有三种解释: 一、据神 话传说,天帝住的“天宫谓之紫宫”(《广雅·释天》),而封建帝王自命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所以他住的宫殿也应相当于天上的“紫宫”。 二、从中国古代“紫气东来”的典故而来,认为“紫气”是象征皇帝的祥瑞之云气。 三、从古代的“星垣”学说而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星垣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它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而紫微星垣处于三垣的中央,是代称天子的。紫微星即北斗星,其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之说。因此紫禁城中的“紫”字正是从上述观念而来的。同时,“天子”居住的皇宫,戒备森严,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所以旧时被称之为紫禁城。 太和殿在故宫中极为高大突出,象征“天”的崇高伟大。乾清、坤宁二宫,则象征天、地;其两侧的日精、月华二门,象征日、月;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而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便象征天上的众群星。这些象征性的建筑群,拱卫着象征天地合璧的乾清、坤宁二宫,以显示天子的威严,以皇帝“受命于天”和“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
在公元1420--1911年这491年间,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博仪,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先后居住在这座宫殿内,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宫内有各类殿宇9000余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 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 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一、外朝三殿
外朝三殿俗称三大殿,是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东西两庑各32间,东庑正中为体仁阁(明代叫文昭阁),西庑正中为弘义阁(明代叫武成阁,珍藏永乐大典处)。两庑之房是内府的银、皮、缎、衣、瓷、茶六库。三大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形须弥座上,该座由汉白玉雕成,高二丈余,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这里也称丹墀或丹陛。每层丹陛都横卧地袱,上立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地袱下有排水沟伸出底部,雕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口。整座丹陛上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本区全部占地面积约87万多平方米。
协和门
熙和门,在金水桥西的门前广场旁,门前东西两庑各22间,皆崇基。东庑正中为协和门,西庑正中为熙和门。协和门之南庑为内阁诰敕房,北庑是稽察上逾处。熙和门南庑是�书处,北庑是起居注公署。广场东南隅是内阁公署,西南隅是膳房库。熙和门旁有一铁环,粗如拇指,距地3尺,传为康熙拴驴处。
协气东来,禹甸琛球咸辑瑞;
和风南被,尧阶蓂荚早迎春。
——佚名题协和门
联嵌“协和”。琛球:宝玉名,代指朝贡各国;蓂荚:瑞草
熙和门
景纬霞敷,星罕灿三辰珠璧;
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乾隆题熙和门
云璈:古乐器;咸英:古帝王乐曲名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
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
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题太和殿右门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佚名题太和殿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乾隆题太和殿
体仁阁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毁于火,当年重建。体仁阁高25米,座落于崇基之上,上下两层,**琉璃瓦庑殿顶。下层面阔9间,进深3间,明间为双扇板门,左右各3间安装一码三箭式直棂窗,两梢间、山墙及后檐用砖墙封护。檐下施以单昂三踩斗栱。一层屋檐上四周是平座,平座周围廊装有24根方形擎檐柱,用以支承顶层屋檐,柱间设寻杖栏杆连接,站在平座上可凭栏远眺。上层楼7间,四面出廊,前檐装修斜格棂花槅扇28扇,梢间与山墙及后檐墙用木板做封护墙,减少了下层的承重力。檐下为重昂五踩斗栱。檐角安放脊兽7个。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重建后,此处作为清代内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黄道开天,东壁琛阁辉玉宇;
紫宸日丽,西山爽气映瑶阶。
——佚名题体仁阁
弘义阁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由于二阁是太和殿的两厢,在形制上既要有主有从,又不能相差太大,影响和谐,因此建成楼阁形式,两层之间设腰檐,出平座,屋顶为单檐庑殿顶,此种做法使其高度达到238米,相当于太和殿高度的7/10,又高于与其相邻的庑房,既不逾越建筑等级之制,也无两厢渺小之感,同时又改变了建筑空间的呆板。二阁与主体建筑配合协调,使整组建筑愈显气势恢宏。
画栋凝熙,东望摄提辉晓日;
彤庭延景,北临棨戟动朝光。
——乾隆题宏义阁
中和殿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
中和绵鼎箓,九天日月齐光。
——乾隆题中和殿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乾隆题中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至十三年(1656),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凝鼎铭而当阳,圣箓同符日月;
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乾隆题保和殿
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
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乾隆题保和殿
二、内廷中宫
乾清门以北为内廷,是帝后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内廷门户众多,其形式雷同,虽然目迷五色,但有其建筑规律。以中轴线上的中宫为中心,两侧配以东、西六宫,成为众星捧月之形式。
乾清门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米,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米,长97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紫极正中央,万国共球并集;
青阳迎左个,千门雨露皆新。
——佚名题乾清门左门
皋应辟春阳,瑞气常浮五雉;
曦和迥日驭,卿云时捧双龙。
——佚名题乾清门右门
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
皇图千禩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康熙题乾清门
乾清宫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乾隆题乾清宫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
——康熙题乾清宫
学骑坠地杖龙驹,试剑杀妃伤长女,君王神武是何帝;
命相年达十余辈,理财添饷千万两,政府昏横过暴秦。
——李岩题乾清宫暖阁
暖阁,在乾清宫侧,旧时为防寒而从大屋分隔出的小间称暖阁。本联为闯王部将李岩因长公主为崇祯砍伤有感而发。
日精门
日精门在乾清宫院内东庑中部,其南有祭孔处,皇帝读书前,先要在此拜祭孔子。
日丽金门,五色云屏三岛近;
风和玉殿,九霄彩仗百花新。
——佚名题日精门
自鸣钟
自鸣钟在日精门北。
帘萦香篆齐心久;
座殷钟声问夜遥。
——乾隆题自鸣钟
至圣先师室
至圣先师室在乾清宫院内东庑,此为供孔子之室。
开洙泗新传,圣由天纵;
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
——乾隆题至圣先师室
洙泗,古曲阜两河,孔子曾于此讲学,后人即以此作为儒家代称。
上谕馆
上谕馆在乾清宫院内西庑,事皇帝批本处。
一代典章垂涣汗;
万年法守仰都俞。
——佚名题上谕馆
涣汗:喻帝王发布号令,如同出汗,不能收回;都俞:尧与臣下的叹答词
诰敕房
诰敕房在上谕馆旁。
天宠遥颁青琐客;
国恩重溢紫泥封。
——佚名题诰敕房
上书房
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是皇子读书处。
玺的拼音是xǐ。
玺的组词意思:
1、伯理玺天德:为清朝后期对英语President的译音,意为“掌理玉玺、享有天德的人”,用以称呼民主国家的最高行政首长。
2、碧霞玺:亦作“碧鸦犀”,亦作“碧牙西”。亦作“碧霞玺”。 宝石名。电气石的一种,质如水晶,透明。有红黄紫等色。
3、碧玺:是电气石的工艺品名,是电气石族里达到珠宝级的一个种类,是一种硼硅酸盐结晶体,含有铝、铁、镁、钠、锂、钾等化学元素,呈现各式各样的颜色。
玺的例句:
1、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为百福讲寺,英宗皇帝赐玉玺一方,以镇山门。
2、主持告诉我们,这块形似玉玺的巨石,叫做拜官石。
3、鲤鱼精急忙从东海龙宫提来皇冠和玉玺,准备在天子登基之时给天子戴上皇冠并献上玉玺。
4、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5、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内金龙和玺彩画,在原木上直接沥粉贴金。
6、它自北宋年间为皇家御用,从此流转于历代宫廷,身价如同传国玉玺。
北京和玺源商贸有限公司是2015-10-1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南路39号58幢三层J区029号。
北京和玺源商贸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12MA0014ME86,企业法人贾进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和玺源商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销售珠宝首饰、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五金交电、工艺品(不含文物)、日用品、金属材料、机械设备、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经济贸易咨询;教育咨询(不含培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北京和玺源商贸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禧百福和玺百福不是一家。
禧百福是深圳市玺百福珠宝有限公司,玺百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不是同一家企业。
禧百福是一家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玺百福是一家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