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第1张

  虞博士是真的君子,他对于功名,不像杜少卿那样故作清高,不参加科举。虞博士该考试就考试,考不上的时候,不像范进那样自怨自艾的猥琐,考上之后,当然也没有范进那样高兴地发疯,一切淡然处之。对于人情世故,知世故而不世故,他的本色就是真实平淡,这种真实使得他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

  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

 虞博士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他比不上其他人的特殊,他淡泊名利,不利欲熏心,也不一毛不拔,充满了中庸的节奏,虽然淡泊,却同样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虞博士是贤人群体的领袖,标志着贤人群体“销磨四散”的“三门山贤人饯别”正是因为虞育德的离去。面对虞博士的离去,杜少卿发出“老叔已去,小侄从此无所归依矣”的悲叹。虞博士的泰然,固然可以独善其身,可以引领贤人们做出一番事业,但终究无法打破时代的束缚,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能彻底超越其时代的。

虞洽卿(1867一1945),浙江镇海人,名和德,早年到上海当学徒,1894年后任德商 鲁麟洋行 买办、 华俄道胜银行 买办。1903年独资开设 通惠银号 ,发起组织 四明银行 。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经四处奔走,与组织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1908年创办 宁绍轮船公司 。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 外交次长 等职。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同帝国主义有依附有矛盾,辛亥革命时期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二次革命时反对袁世凯称帝。“ 五卅 ”反帝运动时始则支持罢工罢市,后降低谈判条件与帝国主义势力妥协。大革命前后支持北伐,反对孙传芳。[ 四一二事变 ]后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抗战时期,他坚持抗日爱国,不当汉奸,日军占领租界后离沪赴渝,到大后方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待抗战。1945年4月在重庆病逝。 在慈溪东部的 伏龙山 下,有一处中西合璧的楼群坐西朝东,占地10余亩,蔚为壮观;亭台阁榭,花园天井,别具一格。这幢房子原名“ 天叙堂 ”,是虞洽卿故宅,称之为[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1867年阴历六月十九日,虞洽卿出生在伏龙山下一户贫苦的裁缝之家。6岁那年父亲病故,他便与母亲和3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使虞洽卿失去读书的机会,幸好村内有一同族塾师虞民世,见虞洽卿聪明伶俐,就免费收为学生。每逢天下雨不能出门干活之时,虞洽卿就去老先生的 塾馆 读书,这叫做读“ 雨书 ”,是三北贫苦人家执意求学的创举。就是这点儿资本,为虞洽卿后来在上海叱咤风云打下了基础。 1881年,15岁的虞洽卿已经是翩翩一少年了。经族叔虞庆尧的帮助,他只身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学生意。据说他初到上海就逢天下雨,于是把母亲精心缝制的一双布鞋揣在怀里,因而后来被上海人誉为“赤脚财神”。虞洽卿在瑞康12年,多次为老板出谋划策,使小小的瑞康颜料行在上海滩剧烈的商品竞争中化险为夷,站稳了脚跟,很为后来者效法和称道。 虞洽卿为求得进一步发展,又先后在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供职,最后选中了荷兰银行买办一职。1905腊月,有一广东妇女黎黄氏携带婢女10余名途经上海,被英国巡捕诬为人口贩子而横遭逮捕。在会审公廨开庭审理时,英国副领事 德为门 又颠倒黑白,胡判乱断,激塌民愤。虞洽卿目睹此情,挺身而出,在公堂上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仗义执言,深为社会各界称道。他还发动工商界人士开展了反英斗争,弘扬了民族正气。1906年春,虞洽卿有机会与 端方、载泽、戴鸿慈、李盛铎、尚其方 等五大臣赴 日本 考察,使他对国外的工商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回来后,他一心为振兴中国的实业而努力,上疏慈禧太后,指出外国列强利用银行来盘剥中国、及制约中国实业发展的种种弊端,并提出创办中国自己银行的主张。这一主张因剀切中肯而很快被采纳,1908年,我国第一家私营银行--四明银行在上海宣布成立,虞洽卿被推为理事。次年,他又根据家乡土特产的运销情况及沪甬两地的客运实际,发起创办了宁绍轮船公司,自任总经理。 四明银行 与 宁绍轮船公司 一成立,立即遭到外商的排挤。为不使这两个新生事物夭折,虞洽卿又组织了宁波同乡会航运维持会,用极其有限的经费来帮助这两家单位度过难关。三年以后,他因购买“甬兴轮”与宁绍公司发生矛盾,便退出宁绍,独资创办了三北轮船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创办宁兴轮船公司和鸿安轮船公司,为发展我国的民族航运业作出了贡献。 辛亥前夕,清王朝风雨飘摇,内政更加腐败,对外奉行投降主义,虞洽卿创办的“南洋劝业会”在险恶的环境中经过多方周旋,才如期开张。该会历时三个月,来自全国各地和南洋地区的观摩交流者达20余万人,对中外物资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虞洽卿在那一时期支持了辛亥革命。他曾腾出房子供同盟会秘密活动,派人保护同盟会上海支部负责人陈其美的安全,捐款解决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等。1915年,为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他在上海组织了救国储金团,借此来扩充实力,维护民族工业,打击日货。然而,二十年代初期,虞洽卿卷入了军阀争斗的旋涡。因为他支持段祺瑞北洋政府,受到了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刁难。1924年段祺瑞聘他出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和全国商会副会长,次年10月,在孙传芳逼难下不得不辞职下台。北伐时,他支持蒋介石发动的 四·一二政变 。虞洽卿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曾出资创办学校,疏浚凤浦湖,兴建镇胜、镇大、镇骆等公路,从而深得家乡人民及宁波旅沪同乡的赞赏。当1931年7月2日,日本军方在朝鲜煽起排华反华浪潮时,他又率先在上海组织反日援侨委员会,并公开发表演说,痛斥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同月14日,还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表现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立场。抗战爆发以后,虞洽卿断然拒绝出任上海伪政府市长,并冒着生命危险,与意大利商人泰米那齐合伙组织了中意轮船公司,到西贡、仰光等地运米,以解决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1941年春,又离开上海,转道香港赴重庆,与王晓籁等组织了三民运输公司,积资在香港购买三吨道奇牌汽车300辆,从 缅甸 、 仰光 等地运来五金配件,供军需之用。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因患 急性淋巴腺炎 在重庆逝世,终年79岁。同年11月,灵柩由专轮送来三北,安葬在伏龙山上。 东正教徒 虞洽卿还是为数极少的华人东正教徒之一,教名 安利烈·帕夫洛维奇·虞 ,是1935年成立的上海中国东正教协会会长。(2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停止活动) 趣事 虞洽卿初到上海学徒时,从十六铺码头下船后,恰逢天下大雨,他怕布鞋被淋湿,便赤脚前往 瑞康颜料行 ,被老板认为是“赤脚财神”上门。 据说老板前天晚上梦见有贵人前来相助,后来虞洽卿到来,老板对他另眼相看。 他有15个子女,七个儿子,八个女儿。 虞洽卿路 1936年10月1日,上海公共租界第一次以一位华人为道路命名:将中区与西区的分界线、南北向干道西藏路改名为虞洽卿路,并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又恢复原名西藏路)。

最初出现在唐代后期,当时藩镇节帅以亲信武官为“都虞候”、“虞候”,于军中执法;同时在中央军,如神策军中也设有此职。[不过,“虞候”一职出现较早,本为掌水泽出产之官,所谓“薮泽之薪蒸,虞候守之”(《左传·昭公二十年》)。宇文泰相西魏时,置“虞候都督”,后世沿袭。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

到五代时,都虞候为禁军高级军官。后梁有六军马步都虞候,后唐以后为侍卫亲军(即殿前、侍卫二司,侍卫司又分侍卫亲军马军司和步军司)的高级军官,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殿前司都虞候、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四种都虞候,为各司的第三把手,仅次于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另外,殿前司都指挥史上面还有正副都点检)参见张其凡先生《五代禁军研究》。

宋代沿置,但由于侍卫司都虞候位高权重,一般不设——这也和“二司”走向“三衙”的变化有关。可以参见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陈锋先生《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中相关叙述。

宋朝武官制度有阶官和军职之别。武阶官是表示官员 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如大尉、通侍大夫、忠训郎等,其升迁称“转官”或“转资”。军职为官员治卑的实职,如侍 卫马军都指挥使、都虞候、副兵马使、统制、统领、正将、部将等, 其升迁称“转阶级”。禁军、厢军的军官称渭:三衙长官至厢都指 挥使称都校,军都指挥使全都头称将校,军头币押官称节级。都校 升迁无定序,将校和节级升迁,通常3年一次。军职升迁的同时.阶 官也随之升理相应品位。节级内的升迁,多以军功、武技或分绩为 条件。

大致来说,五代后期(主要指后周)和宋代,中央禁军(二司三衙)长官排行如下:

1殿前司都点检; 2殿前司副都点检;

3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

4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

5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

6殿前司都指挥使;

7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8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

9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

10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侯、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殿前司都虞候。

不过,宋代前四种武官不设、“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基本不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19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