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05/09/2013 10:00 PM AMC Atlantic)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 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美国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几乎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他毫无疑问地在那个时候就成为了默片**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当他在巴黎着陆时,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群星辈出;这个十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为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后来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写中看到了预言版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以致时至今日,也为人所感慨。
如果只是一个在所有人的狂欢盛宴中都看到那个覆灭的曙光预兆的话,这部**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因为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得从一个nobody变成somebody。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的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Daisy,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时间对于执着的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Daisy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现在的Daisy和Tom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么办。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Nick直觉一般地追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发生过的事情”(You can’ t repeat the past)时候,盖茨比本能怀疑般的回答:“不可能重复过去?为什么?当然可以!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她(Daisy)会看到的!”(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 I’m going to fix everything just the way it was before She’ ll see)。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豪宅隔水相望Daisy住所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Daisy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值得去多加置喙,因为她Tom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人。既便是Daisy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Tom的外遇一无所知毫无觉察,她看着自己和Tom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I'm glad it's a girl And I hope she'll be a fool — that's the best thing a girl can be in this world, a beautiful little fool)。他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的欲望使他在本质上和Tom并没有区别。如Nick在盖茨比死后对Tom和Daisy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欢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令人困惑。Tom和Daisy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bitch,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盖茨比这种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 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坚忍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不管盖茨比后来的成就多么伟大,若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通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Daisy来证明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无可置喙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选择是遗忘。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
盖茨比用尽所有努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他对Daisy的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相信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Nick、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等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有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面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Nick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老罗斯福总统1910年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这路上一定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理解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因为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路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我们从前抓不到他,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向过去”。
如小说第一章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Gatsby turned out all right at the end; it is what preyed on Gatsby, 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 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 closed out my interest in the abortive 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 men)。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
关于影片各个部分的Update
故事情节方面:
**基本沿着小说的脉络来的,很多细节也都表现了出来。删除了很少的内容(比如盖茨比最后雨中下葬只有他父亲、Nick等人出现),但基本不影响观影感受。身为原著党表示,这个故事改编得不错,没有搞砸。**整体前半部分节奏剪辑略乱。hotel冲突之后节奏就很舒服了。
演员方面:
小李正式晋升男神,刚一出场,背景烟花齐鸣,他举起酒杯冲着你微笑的镜头一出现,全场惊呼。男神啊!蜘蛛侠Tobey Maguire演得很好,我和一同学都很喜欢。全片中唯一活下来的厚道人啊!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要说问题么,就是转变得太快,可能中间部分对她描写太好,最后冷漠走人的时候略显突兀。原著小说这点处理得不错。可能是**篇幅有限吧。
原声配乐:
做得太满,Jay-Z很想用力去做好这个配乐,这个就像炒菜想把味道调好,但是配料下得太重了的感觉。前半部分应该着重表现得爵士配乐风格,基本只是通过小号来烘托的,莫名出现的Rap配乐和风格略微不搭,但是后半部分就比较好了,XX配乐的结尾曲一出,真的很虐心啊。
Baz Luhrmann的导演风格,
澳大利亚导演Baz Luhrmann这部作品还是有之前作品的影响,浓墨重彩,比如《红磨坊》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对色彩布景服装下手特别狠的导演,影片很多地方都有musical的样子。
《了不起的盖茨比》,纸醉金迷的“美国梦”,结果都是一样的—七彩的泡沫终究还是破了。
记得当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制作方曾经表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最好要忘掉任何原著里的内容。自然,要是对原著印象深刻,那么**《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对原著诠释地最好的便是—视觉。盖茨比别墅华贵的装饰、参加晚宴客人们奢华的衣服众望所归,《了不起的盖茨比》斩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饰设计(而作为男主角的莱昂纳多在当时还在奥斯卡路上长跑)。
在我看来,《了不起的盖茨比》表面上看上去,是在说伪装了一辈子的盖茨比,为了追求千金黛西,最终被揭穿了虚伪面具的故事。但《了不起的盖茨比》它真正抨击的还是“美国梦”。所以作为故事主人公的盖茨比结局当然是悲惨的,他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心中念着的还是那一束绿光—黛西。
不得不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男主角盖茨比的饰演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下简直小李子)的表现。在**里,盖茨比从最开始的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再到最后的狰狞、咆哮,小李子的演技可以说是大开大合,张弛有度。记得当初有个记者问过小李子,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最让你失望的事情是什么?小李子表示,最失望的事情?当然是我没拿到奥斯卡影帝啊!
在配乐《Young And Beautiful》响起时,观众们不禁会去想,这个年轻的小伙就这样走了吗?他曾经是那么疯狂、那么潇洒。是啊,就和在20年代的美国一样,美国在当时也仿佛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年轻,不羁,可是太过狂妄!泡影终将只会是泡影。
强烈推荐亲自去看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是**还是原著都够让你理解小李子在**海报上的微笑。
菲茨杰拉德名言名句最新篇
1 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才会变得才华横溢,当我的生活步入正轨时,我开始跟你一样,像你忘记我那样忘记你,然后忘掉那些痛苦,开始变得平庸可耻。我不愿这样,也不愿意这样,我无法触及你,你就像盖茨比的梦,璀璨无比,却又触不可及。前方的路上诱-惑太多,我没有盖茨比那么了不起,我可能走上其他的路,无法一直追逐你的脚步。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2 这就是女孩子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3 所以我们不停地往前划,逆流而上,回到无穷无尽的过去。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4 这个要求如此微不足道,真使我震惊。他居然等了五年,又买了一座大厦,在那里把星光施与来来往往的飞蛾——为的是在哪个下午他可以到一个陌生人的花园里“坐一坐”。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5 "The loneliest moment in someone’s life is when they are watching their whole world fall apart, and all they can do is stare blankly ——F 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6 “不,那不好,”他对那堆看不到人脸的皮毛说,“彬彬有礼就是承认人人都娇弱,必须戴起手套小心对付。可是对人的尊重则另当别论,你不随便把一个人称作懦夫或说谎者。可是你如果一辈子都小心翼翼,唯恐伤人的心而说好听的话使得他们舒服,那你就分别不出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尊重了。” ——F·S·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7 不知什么是源由,哪里是源头 就像是流水,无奈地流进宇宙 不知哪里是终点,也不再勾留 我像是风儿,无奈的吹过沙丘 ——菲茨杰拉德 8 “她拼命搂得他更紧,他又吻她一次,可是不禁心寒,因为她接吻时的天真无邪,四唇交接时的那一瞥,不是望着他,而是望着他身后夜晚的黑暗,也是世界的黑暗。她还不知道光耀是属于内心的;只有等她明白了这一点,把自己的和宇宙的热情合而为一,他才可以毫不犹疑毫不后悔地占有她” ——F·S·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9 她买这些东西并不是像名妓买内衣和珠宝一样,一是为了穿戴打扮,职业需要;二是为了存些体己为日后生计着想。她购买东西完全是出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妮可尔是机智灵巧与辛勤劳作相结合的产物;为了她,火车从芝加哥启动,越过美洲大陆的圆肚皮驶向加州;口香糖厂冒出浓烟,联系带一节一节地增长;男工拌牙膏、抽漱口水,大桶小桶忙个不停;女工到了八月就赶制西红柿罐头,到了圣诞节前夕就在廉价商店里拼命干活;混血印第安人在巴西 的咖啡种植园里辛苦劳作 ,梦想家发明了新拖拉机,反而被剥夺了专利权。 ——F·S·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10 但凡是个敏感的成人,生来就有资格郁郁寡欢。我还认为,在一个成人的内心,那种希求气质超群的渴望,那种“不断奋斗”的渴望(就像他们说的,难道你动动嘴皮子就有饭吃了)最终只会让这种忧郁雪上加霜——这个“最终”既终结了我们的青春,也终结了希望。往日的欢乐时常伴随着狂喜向我袭来,这狂喜如此强烈,以至于最亲近的人都无法与我分享,我只能带着它走开,走到静谧的大街上、小巷里,只留些许碎片,好蒸馏出精华来注入书中的只言 片语——我想,我的欢乐 ,或者说我那善于自我幻想的才能,或者随便你给个什么称谓好了,算是个例外。那并非浑然天成,而是造作失真——就像“大繁荣”时期一样失真;而我近来的经历亦与“大繁荣”告终时横扫全国的绝望浪潮差可比拟。 ——菲茨杰拉德 《崩溃》 11 他觉得这时候情况既奇怪又正式,仿佛连这些咖啡馆里的桌椅都永远会记祝他已经从这一带的天空中感觉到她不在;在沙滩上,他只记得她肩上被晒破的皮肤;在塔姆,他走过花园时,碾碎了她的脚印;如今乐队奏出“尼斯嘉年华会歌”这支曲子令人想起去年消逝的种种欢乐,也想到奏起时,人们在她四周跳舞的情景。她在一百个小时之内便掌握了全世界的神秘法术,犹如令人目盲的颠茄,把体能化为精神力量的咖啡因以及令人觉得一片和谐的曼德拉草。 ——F·S·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12 人们常写道伤口结了疤,以皮肤的病理现象比喻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可没有这种事情,只有伤口,有时候会缩到才如针眼大,然而不结疤,仍是伤口。遭受折磨的痕迹更近乎丧失一个手指或是瞎了一只眼睛。一年到头,我们也不会因为少了一个手指或瞎了一只眼而觉得不对劲,但是即使觉得不对劲,也没有一点办法补救。 ——F·S·菲茨杰拉德 《夜色温柔》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一部经典**,小李子功不可没。**出色的细节,对原著精髓的精确把控,毫不拖沓的剧情,以及最后令人深思的现实意义,都非常不错。总有人问,盖茨比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不就是一个暴发户吗?他凭什么了不起,但是我要说的是在我看来,在那个经济浮动最为剧烈的年代,盖茨比能有一份执着的心,有一份真挚的爱,就是了不起的事。因为在那个时代,能保持有这样一颗心的人能有几人呢?
一、细节是**最大的亮点
之前从未看过这部**,但是就如这本小说一样,优秀的东西总是足够的吸引人,所以,带着这种心情,我还是满怀希望的去看了**,结果并没有让我失望。说实话,这部**本就是一部要充斥着金钱的**世界,而**中那些色彩的使用,场景的布画,奢侈生活的渲染,尤其是那道蓝光的设置,是极为成功的。虽然一般来说,一部优秀的作品被拍成**总是拍不出这部**的精髓,但是,这部**在细节方面的用心已经足够的成功。
二、对于原著主要精髓把控到位
**将书中主要的背景都抛了出来。在20世纪的美国,经济发展是飞快的,甚至可以用“腾飞”两个字来形容,尤其是当时的金融业非常的发达,很多人就是在这时候实现了阶级跨越,主人公盖茨比就是其中的一位。**的开头讲述的首先引入的就是一个名叫尼克的年轻人从他的家乡——当时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的美国中西部来到当时最为繁华的美国大都市——纽约来找自己的亲戚。尼克本身是一位文学出身的大学生,但是在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他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金融的道路。一切,就这样开始了。
剧情一点儿也不拖沓,很快,镜头就切换到了女主。也许,会有人觉得黛茜是个傻大妞,没有主见,很情绪化,但是真的如此吗?我们且不看盖茨比出现后怎样,单看从尼克眼里看到的一切,一个女人,在明知道自己的丈夫外面有情妇的情况下还得继续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她能怎样,本来对于她这样的女人来说,男人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可是他的男人怀里却时常是别的女人,对于一个正常的女人来说,也许早就选择了与其离婚,可是她不行,要知道当年之所以嫁给汤姆就是因为他有钱。对于她来说,她是需要爱与温暖,可更需要的,是活下去的物质。
当然,男主在前半截**里一直处于传说之中,没有过早出场。不过,这样的设置倒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给男主无形之中添加了足够的神秘感。当然,盖茨比,也许他最后的死,才是他最好的解脱,因为,每当他出现的时候,我就感慨万分,因为,我觉得他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上,是个可怜的人,在历史经济的潮流中,他无疑是那个牺牲者,但我同样敬佩他,在这座城市,有那么多让人不敢相信的关于他的传说,20年代的纽约,一直坚持心中那份淳朴的梦想,是在是不容易的,而盖茨比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三、**很具有现实主义,让人深思
在20年代的美国,无数的穷苦家出身的孩子,拼劲全力努力奋斗,为的就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渴望获得的不止是名望,还有地位,最重要的是尊敬。盖茨比的美国梦就是黛茜,为了她,盖茨比可以说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他想获得尊重,自己爱情的尊重。哪怕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付出。
这部**看似讲述的是盖茨比悲剧的一生,实际上却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个人,不管你来自哪里,出生怎样,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不断的奋斗,你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至少接近于自己的梦想,有梦想,他就了不起,他就很伟大。
装备。树魔的野熊胸甲5件/狂龙赫斯的龙骨胸甲2件ss
胸甲;狂龙赫斯的龙骨胸甲ss
护腿;伏虎胫甲ss
鞋子;盖天战靴ss
腰带;杰拉德的火焰腰带没什么用ss
头肩;树魔的野熊头盔ss
武器;帝国的夜袭ss
项链;苍穹之影 没什么用建议套装ss
手镯;哈尼克之牙没什么用建议套装 神器
戒指;黑色双子毒没什么用建议套装神器
首饰/Botichely套ss
辅助装备;三重疤痕/艾丽丝的纪念章ss
魔法石;普拉特尼的黄金石4围115/玄奘的念珠粒65级EX主动技+LV1ss
附魔;武器。衣服。下身。哥布林王35力
首饰;蓝影马萨乔35独立攻击/国庆宝珠本人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腰带。头肩。鞋;搜捕祭祀诺比斯35体力
称号;死神阿加雷斯15力,智
称号;御龙
建议所有装备;高强
作品提要
精神病医生迪克·戴弗出身平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军中行医,认识了精神病患者尼科尔。尼科尔是个中产阶级的富家女,相貌美丽,由于和父亲发生了变态的 关系,导致精神错乱,被送进迪克所在的诊所。尼科尔很快就爱上了迪克,主动热情地追求他,而迪克也慢慢对尼科尔产生了感情,最终和她结为夫妻。婚后迪克放弃了医学研究事业,专心护理尼科尔。可是尼科尔的病情一直反复不定,她对迪克也日见冷淡蔑视,迪克心力交瘁,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某年夏天,迪克夫妇来到里维埃拉海边度假,遇见了年轻的女演员罗斯玛丽。罗斯玛丽对迪克一见倾心,而迪克也为她动情,但是出于家庭和道德的约束,迪克最终拒绝了她。后来,尼科尔移情别恋,断然向迪克提出离婚。迪克答应了她的要求,独自一个人到偏远的小镇去开设诊所。
作品选录
尽管戴弗夫妇对于人为的时尚打心眼里感到冷淡漠然,但他们十分敏锐,因而不会抛弃伴随着这种时尚而产生的格调和节拍——迪克举行的聚会完全充满了兴奋和 。清新凉爽的夜空偶然吹来一阵微风,这对那些身处喧闹骚动之中的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间歇。
那天晚上的聚会以一种滑稽的喜剧节奏进行着。这儿十二个人,那边十六个人,四人一组,分别乘车快速穿过巴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人们像是中了魔,纷纷拥来,以专家甚至是向导的身份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时间,又四散而去,为其他人所替代。乍一看,每一个人都生机勃勃,仿佛他们整天都在为这一时刻养精蓄锐。尽管好莱坞的聚会规模宏大,但罗斯玛丽却非常欣赏这一欢宴及其截然不同的风格。在这许许多多的消遣娱乐中,还有波斯国王的专用汽车。至于迪克是从哪里把这辆车找来的,又使用了什么样的贿赂手段,这些均无关宏旨。罗斯玛丽仅仅承认它是令人难以置信之事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两年中,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事情。这辆车是在美国产的一种特殊汽车底盘上制造的。车轮是银的,冷却器也是银的。车厢里镶嵌着无数颗宝石,当这辆车下星期开到德黑兰时,这些珠宝或许就会被宫廷的珠宝匠用真正的珠宝取而代之了。车后面只有一个真正的座位,因为国王必定总是单独乘坐的,因此他们也只好轮流在里面坐上一会儿,并在垫有貂皮的车底上坐坐。
但是迪克的身影总是无所不在。罗斯玛丽向总是伴随着她的母亲的形象保证,她从来、从来就没见过有谁像那天晚上的迪克那样正派,那样极有教养。她拿他与那两个英国人——也就是被阿布一本正经地称为“亨杰斯特少校和霍莎先生”的那两个人——相比,并且同那位斯堪的纳维亚的王位继承人以及那位刚从俄国回来的小说家相比。她还拿迪克与办事冒失、性格诙谐的阿布相比;同科利斯·克莱相比——科利斯不知是在什么地方加入的,并和他们呆在一起了。通过这一系列对比,她感到没有谁能比得上迪克。整个活动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无私不禁使她心旷神怡。他具有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技能,这些人毫无任何能动性,像步兵营依赖给养一样依赖他的关照。他对这一技能运用得如此娴熟自如,以致他还为每个人保留了自己最为隐秘的自我。
——后来,她回想起自己感到最幸福的那几次接触。第一次是她和迪克一起翩翩起舞,当初她感到在跳舞时,自己的美貌正对着他那高大强健的身躯迸发出幸福欢快的火花,他们有如生活在有趣的梦幻中那样翩翩起舞。他带着她四处旋转,用一种微妙的方式向众人暗示,她简直宛如一束光彩夺目的鲜花,宛如一块在二十五双眼睛的凝视之下的珍贵的衣料。有时,他们没有跳舞,只是紧紧依偎在一起。清晨的某个时辰,他们单独在一起时,她那汗水涔涔、抹过脂粉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紧靠在他那穿着一件破旧起皱的衣服的身旁,他们站在那里紧紧拥抱着,而别人的帽子和头巾则在他们的身后……
后来有一次她笑得最欢畅。那时他们共六个人,这是六个最杰出的人,是那天晚上最值得记忆的高贵的人。他们站在里慈旅馆的昏暗的前门厅里,对夜间值班的看门人说,潘兴将军就在外面,他想要些鱼子酱和香槟酒。“他不能容忍任何延误时间的行为。每一个人,每一支枪都听从他的使唤。”激动得发狂的服务员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门厅里摆上了一张桌子,阿布代表潘兴将军走了进来,这时他们起立,对他含糊不清地唱起了仍然记得的支离破碎的战歌。等到服务员对这种大煞风景的行为表示愤怒时,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被人们忽视了,于是便设置了一个整服务员的圈套。所谓圈套不过是用门厅里所有的家具构成的一个巨大而奇异的装置,而它的作用恐怕跟戈德伯格的漫画上稀奇古怪的机器相差无几。阿布对这个装置怀疑地摇摇头。
“也许偷一把演奏钢锯要好呢,并且——”
“这就足够了,”玛丽打断了他的话。“等到阿布开始把那玩意儿拿出来,也该回家了。”她焦急不安地向罗斯玛丽吐露着说:
“我看来非得让阿布回家不可。他要乘坐的那班与客船衔接的火车十一点就要开了。这太重要了——我觉得整个未来前景都取决于他能不能赶上那班火车,但是每当我和他争吵时,他的态度总是截然相反。”
“我来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罗斯玛丽自告奋勇地说。
“你愿去说服他?”玛丽怀疑地说。“也许你能吧。”
这时,迪克来到罗斯玛丽跟前,说:
“尼科尔和我准备回家了,我们想,也许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走吧。”
由于疲劳,她的脸色在虚幻的晨曦中显得十分苍白。脸颊上的两个没有血色的黑斑正是白天脸色红润的地方。
“我不能去,”她说。“我答应过玛丽·诺思,要和他们在一起的——要不然阿布是不会睡觉的。也许你可以干些什么。”
“你难道不知道你什么事也不能为人们做吗?”他劝她说。“如果阿布在大学里与我同居一室,一开始就对他从严要求,那事情就不会是这样了。但现在谁都无能为力。”
“不过,我还得留在这儿。他说了,只要我们陪他一块到霍尔家去的话,他就去睡觉。”她几乎带着挑战的口吻说。
他飞快地吻了吻她的胳膊肘。
“可别让罗斯玛丽一人回家去呀,”他们离开时尼科尔叫住了玛丽。“我们应该对她母亲负责。”
——后来,罗斯玛丽、诺思夫妇以及来自纽瓦克的一位说话带姑娘腔的工厂主一道,坐在一辆装有几千根胡萝卜的市场货车上,和他们一起坐在车上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科利斯,以及一个名叫乔治·T。霍斯普罗太克新的穿着肥大显眼的油布衣裤的印第安人。胡萝卜上的泥土在黑暗中散发着香甜味儿,罗斯玛丽高高地坐在货物的上面,因此几乎看不到介于那不常出现的路灯之间的长长的黑影中的人。他们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仿佛他们有着与她截然不同的感受似的,既显得不同,又似乎遥远,因为她心里只想着和迪克在一起,并对和诺思夫妇一起走颇感几分遗憾。她希望自己在旅馆里,而他则睡在她的房间的对面,要不就来到这儿,随着温暖和煦的夜幕徐徐降临,守候在她的身旁。
“别过来,”她对科利斯叫道,“胡萝卜会都滚掉的”。她朝着直挺挺地像个老头一样坐在司机旁边的阿布扔了一个胡萝卜……
后来,她最终在天色大亮时往家走了,这时,鸽子已经从圣撒尔匹斯教堂的上面飞了出去。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现在仍然是夜晚,但街上的人却产生了错觉,以为已是朝霞满天的清晨了。
“我终于参加了一次狂热的聚会,”罗斯玛丽想,“但没有迪克在场,毕竟是无乐趣可言的。”
她感到自己有点误入歧途了,因而十分悲伤,但是随即一个运动着的物体跃入了她的眼帘。原来是一棵高大的欧洲七叶树,树上开满了花,这时树已被捆扎在一辆长长的载重卡车上,正运往爱丽舍田园大街去栽种;这时树只能抖动着发出哭声——有如一个身处逆境的高尚的人依然丝毫不减自信: 自己是高尚的。罗斯玛丽一往深情地看着这棵大树,不禁把自己与之相提并论,随后便心花怒放,笑了起来。这时,一切都似乎突然显得美好和令人欣喜了。
次日下午四点钟,一辆车站的出租汽车在门口停下,迪克从车里走出。尼科尔一下失去了平衡,跌跌撞撞地从平台上跑下来迎接他。由于她在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竟感到有点窒息。
“我们的车子在哪儿?”她问。
“我把它留在亚耳了。我再也不想开车了。”
“从你的信中我还以为你过几天才回来呢。”
“我碰上了干冷的西北风,淋了雨。”
“你过得愉快吗?”
“就跟所有摆脱一切跑出去的人一样愉快。我用车子把罗斯玛丽送到阿维尼翁,然后又在那里送她上了火车。”他们一块儿向平台走去。在平台处,迪克放下了手提包。“我在信中没把这事告诉你,因为担心你会胡思乱想的。”
“你倒挺能体贴人啊。”这时,尼科尔觉得更加胸有成竹了。
“我想知道她究竟有没有奉献出些什么——唯一的方法是单独见她。”
“难道她有什么——可奉献的东西吗?”
“罗斯玛丽还不成熟,”他回答说。“那样也许更好一些。你一直在干什么?”
她感到自己的脸庞像兔子一样颤抖起来。
“昨晚我去跳舞了——和汤米·巴班一起跳的。我们还去了——”
迪克不由一愣,打断了她的话。
“别对我讲这事。你随便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只是我不想知道得那么详细。”
“那就没有好知道的事了。”
“没有就没有。”这时他仿佛离家外出已有一个星期了,关切地问:“孩子们好吗?”
房里的电话响了。
“假如是找我的,就说我不在家,”迪克说着立即转身走开了。“我在那边的工作室有些事要做。”
尼科尔一直等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水井后边,才走进屋里,拿起了电话。
“尼科尔,你好吗?”
“迪克回来了。”
他叹了口气。
“到戛纳这儿来见我吧,”他建议说。“我有事要和你讲。”
“我不能去。”
“对我说你爱我。”尼科尔一言未发,只是对着话筒点了点头。他又重复了一遍:“对我说你爱我。”
“哦,我当然爱你了,”她让他放心道。“不过,眼下没有什么法子好想呀。”
“当然有,”他不耐烦地说。“迪克看出你们俩之间的关系结束了——很明显他已让位了。他还指望你做什么?”
“我不知道。我得——”她突然停了下来,没有把“等到能开口问迪克”的话说出来,而是改口说了句:“我会给你写信,我明天给你打电话。”
她不胜得意地在屋子里四下走着,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她现在成了个捣蛋鬼,这一点使她心满意足。她再也不是在畜栏中狩猎的女猎手了。这时,昨天的情形以难以计数的细节重现在她的脑海中——这些细节开始遮暗了她记忆中的同样的时刻,当初她对迪克的爱情还是新鲜完好的。她开始对那种爱情不屑一顾,这样就使得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夹杂着感情用事的成分。由于有了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女人的记忆,她几乎不再记得在她和迪克结婚前的一个月里自己的那一番心情了。当时,他们在世界上这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互相倾慕,难舍难分。恰恰像这样,昨天晚上她对汤米撒了个谎,对他发誓说她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完全、彻底、毫无保留地爱过……
……接着,她对这时产生的背叛之心感到悔恨。这种想法傲慢地否定了她的十年来的生活。悔恨使得她转身向迪克那圣殿般的工作室走去。
当她悄悄走近时,看到他呆在小屋的后面,坐在一张放在悬崖峭壁旁的卧椅上。她不声不响地注视了他一会儿。他正在思考,正生活在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里。他的脸膛微微颤动,眉头时而皱起,时而松开,双眼时而眯起,时而瞪大,嘴巴时而张开,时而闭上,双手不停地绞来绞去。她看得出他心中的经历正盘旋着涌出胸膛,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这经历归他所有,而不是她的。有一次,他紧攥拳头,身体侧向前方;有一次,他脸上出现了遭受折磨和心灰意懒的神情——当这种神情从脸上掠过后,它的痕迹仍在他的眼中徘徊,她几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为他感到难过——要曾经患过精神病的人为健康的人难过是很不容易的。尽管尼科尔经常好言感激迪克把她带回到她所失去的世界里,但是,她一直真的认为他有着使不完的力气,从不知疲倦。她忘记了自己有时给迪克惹来的麻烦,而在这样的时刻里,她已忘记了那驱使着她这样的种种麻烦。现在,他不再控制她了——他知道这一点吗?这一切都是按他的意愿安排的吗?——她为他感到难过,就像有时为阿布·诺思和他那卑贱的命运感到难过一样,就像对无依无靠的孩子和老人感到难过一样。
尼科尔走上前去,用手臂搂住他的肩膀,将两人的头紧紧靠在一起,说道:
“别伤心。”
迪克冷冷地看着她。
“别碰我!”他说。
尼科尔一时不知所措,向旁边退了几步。
“请原谅我,”他继续心不在焉地说着,“我刚才在考虑我对你的看法——”
“干吗不在你的书上添上这新的分类法呢?”
“这我已考虑到了——题目是《再论精神变态和神经官能症之后果——》”
“我上这儿来不是让人不愉快的。”
“那你为什么来呢,尼科尔?我再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事了。我正在设法拯救我自己。”
“免遭我的感染吗?”
“有时职业迫使我与道德上有问题的人打交道。”
对于这一 ,尼科尔气愤地哭了起来。
“你是个胆小鬼!你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失败者,可你想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我!”
迪克没有回答。她开始感到他的智慧过去产生出的迷人作用。有时这种迷人作用通常不是用力量施行,而是用一种层层的真相来施行的,这种真相尼科尔无法砸碎,甚至无法打开一条裂缝。她再次与它搏斗起来。用她那双小巧、美丽的眼睛与他搏斗,用支配者的傲慢态度,用她那刚刚萌发的转向另一个男人的态度,用多年来积累的憎恶跟他搏斗,用她的金钱和信念跟他斗。这信念就是她姐姐讨厌他,支持自己。用他的痛苦正在结下新的冤家的想法,用她的机敏诈术对他慢饮慢吃的方法,以她的健康和美貌对付他的体质衰弱,以她的无所顾忌对付他的道德观念——在这场心灵之战中,她甚至用了她的弱点——用旧罐头盒、陶器、玻璃瓶,已经赎过的罪孽、暴行、错误与他斗。突然,只经过两分钟,她就取得了胜利,没有撒谎,也没有用诡计就自我证实,自己的行为是颇为正当的,永远割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她挪动着无力的双腿,冷静地抽泣着,朝着终于属于她的家庭走去。
迪克一直等到她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然后,他把头伏在护墙上。这一病例已经完结。戴弗医生无牵无挂了。
(王宁、顾明栋、徐新 译)
注释:
戈德伯格(1883—?),美国漫画家。
赏析
“夜色温柔”这个标题,来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夜莺颂》,作家菲茨杰拉德将这首诗放在小说的扉页。原诗中这样写道:“夜色虽很温柔……但此地却没有一丝光明。”可见温柔的夜色原为反语,它好似暗室中的底片,颠倒了真实世界里的图景,那里光明已逝,没有柔情。这种感伤和幻灭的悲哀,贯穿着菲茨杰拉德的全部创作。作为美国“爵士乐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小说体现了这样的人生场景: 一战结束以后,社会道德价值改变而呈显浮靡,众人追逐并沉浸在金元叮当作响的“美国梦”中,可这些梦恰在逐一破碎。
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梦”破碎的亲历者,常常一边虚构着小说的世界,一边叙述描写着他本人真实的经历遭遇。这使得他的小说部分地成为自传,充当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叹息处和治疗所。《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迪克,正是作家的一个变身。这部作品写作之时,正是作家的精神处于崩溃的阶段,他的妻子和尼科尔一样,也患有精神病。小说中,作家逼真地描写出尼科尔发病时那疯癫的动作和凶狠的眼神,这些场面应该也是作家要一再痛苦地应对的。此外,他也和迪克一样,以低微的出身进入上流社会,目睹并亲自体验着上流社会的各种真相,烦躁和恐慌、厌倦和凄怆,透过华服美食,咬噬着他们的肌体灵魂。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曾是他们早年的追求,现今他们达成所愿,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但是这些东西却并没有给予他们稳定的幸福。
这里节选了小说第一部第十八章和第三部第九章,这两个章节构成一种时间递进和事态发展的前后对比,从中显现出迪克的人生处境与思想性格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读者通过作家的叙述,探求这些变化的内外原因,尤其是获得对作家和迪克都又爱又恨的中产阶级的深刻认识,从而感知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的情绪与意图。
第一部第十八章的故事发生在迪克和罗斯玛丽初次相逢的那个夏天,当时迪克与尼科尔的婚姻还没有山穷水尽,夫妻二人到海边度假,认识了不少上流社会的朋友。宴会、沙龙、漫谈是这个阶层时尚的消遣方式,而迪克是无师自通组织新奇聚会的高手。他富有创意,心思巧妙,举行的聚会吸引了所有嘉宾,每个人都玩得相当尽兴。在这一章里,作家通过罗斯玛丽充满崇拜和痴情的注视,表现出迪克那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个人魅力。在罗斯玛丽看来,聚会中所有的人都比不上迪克。他好似一个将军,能够“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技能”,同时他的诚实可信又为他们“保留了自己最为隐秘的自我”。迪克是由于尼科尔的带领而进入这个有钱人的部落的,然而他却比那些所谓的“土著”更高雅,更迷人,更有能力。加上举止得体,风度翩翩,相貌英俊,迪克简直就是个完美的男子,难怪罗斯玛丽情有独钟地热恋上了他。
这一章里,作家塑造了一个自信而充满活力的迪克。正是这种自信和活力让他当初接受了尼科尔的狂热追求,最终不顾虑她是个精神病患者而同她结合,并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爱情和医术把她拉回她失去的这个世界。迪克的理想是成为“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精神病医生”,他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仁慈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欢欣鼓舞地迎接新世界,严格地自我约束,然而现实生活却在他面前设起隔绝的厚墙壁。他经历了所谓上流社会的滥情和轻浮,看到了中产阶级的堕落和罪恶,特别是他那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圣徒姿态的爱情,并没有带给他幸福的回报,连尼科尔也背叛了他。
到小说的第三部第九章,迪克与尼科尔的关系终于彻底恶化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冷淡厌烦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地步。此时的迪克再不复曾经神采飞扬地举办聚会时的那份自信与活力,他开始酗酒,经常冷眼出神,回想着与尼科尔的这场婚姻,他痛苦地感觉到自己虚掷了六年的光阴。
这六年来,和大姨子巴比居高临下对待他的方式不同,尼科尔用吸附的方式剥夺着他,利用、使用他以拯救自己,恢复健康。或者当初她追求迪克的时候,也只是想要一个寄托情感和陪伴看护的对象而已。在这一部分中,作家尖刻地使用了“投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尼科尔,并且把她的行为说成是“机敏诈术”。总之,尼科尔对迪克不再怀有一丝感情,偶尔的良心不安和悔恨自责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常年的压抑和蔑视,消磨掉了迪克曾经的真爱挚情和美好初衷。他不能再忍耐了,他要和尼科尔,和她的那个世界彻底决裂。“这一病例已经完结。戴弗医生无牵无挂了”。此处,作家以忧伤的笔调,既写出迪克解脱痛苦的一声长叹,更写出了感慨往日光阴虚度的悲凉。
“完美”的男人迪克从此是孤单一个人了。他为尼科尔付出的六年,就这样轻松地变为收藏品了吗?从中他又得到了什么呢?
不是钱——迪克从不觊觎尼科尔的财富,婚后他始终自尊地坚持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支付自己的服装费、个人开支、酒钱,甚至包括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离婚后,他孑然远行,尼科尔主动问他是否要钱,他不予理睬。
不是情——爱情、亲情和友情他都没有得到。大姨子巴比一直认为迪克是为了钱才和尼科尔结婚,因此处处防着他,瞧不起他。朋友汤米窃取了他的位置,摊牌的时候居然气势汹汹。更不要说他为之交付身心的妻子,翻脸时竟比任何人都更加冷酷无情。
而是真相——对于尼科尔所属阶级的人来说,迪克是供她们这些寄生虫吸附其上、贪婪吸取营养液的宿体,而迪克自己却不可能在寄生虫那里得到反哺回敬。节选部分中,迪克对尼科尔说:“我再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了。”这是他对一直紧紧地黏噬在自己身上的寄生虫的驱赶。在尼科尔的印象中,迪克有使不完的力气,从不知疲倦,其实是由于迪克满怀着赤诚走进爱的王国,他心甘情愿要为所爱的人奉献一切。一旦尼科尔觉得他被榨干了,失去营养,丧失价值了,他就被抛弃了。
和题目需要反转取意的特点相同,《夜色温柔》这部小说的阅读也充满了表面与内底的不一致。它的情节并不另类,也不险象环生,令人费解;它的语言并不晦涩,也不生僻难懂,让人晕眩。但是,要想轻而易举就把它读得通透,却不是一次即能完成的事情。其原因应该归结为作家的叙述风格和作品的结构安排。它的流传不因其写法,而在于那故事、那人物以及作家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阶层群体的深入体验和感悟。
(孙悦)
1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
2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伟大的盖茨比》
3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了不起的盖茨比》
4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5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至少有一种主要的美德,而这就是我的:我所认识的诚实的恶人并不多,而我自己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6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崩溃》
7隐藏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襟。《了不起的盖茨比》
8“要不是有雾,我们可以看见海湾对面你家的房子,”盖茨比说,“你家码头的尽头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黛西蓦然伸过胳臂去挽着他的胳臂,但他似乎沉浸在方才所说的话里。可能他突然想到那盏灯的巨大意义现在永远消失了。和那把他跟黛西分开的遥远距离相比较,那盏灯曾经似乎离她很近,几乎碰得着她。那就好像一颗星离月亮那么近一样。现在它又是码头上的一盏绿灯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9当一个人痛苦的时候才会变得才华横溢,当我的生活步入正轨时,我开始跟你一样,像你忘记我那样忘记你,然后忘掉那些痛苦,开始变得平庸可耻。我不愿这样,也不愿意这样,我无法触及你,你就像盖茨比的梦,璀璨无比,却又触不可及。前方的路上诱惑太多,我没有盖茨比那么了不起,我可能走上其他的路,无法一直追逐你的脚步。《了不起的盖茨比》
10我走过去告辞的时候,我看到那种惶惑的表情又出现在盖茨比脸上,仿佛他有点怀疑他目前幸福的性质。几乎五年了!那天下午一定有过一些时刻,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他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幻梦,不断地添枝加叶,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赶不上一个人阴凄凄的心里所能集聚的情思。《了不起的盖茨比》
11假如人的品格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的姿态,那么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他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类似一台能够记录万里以外的地震的错综复杂的仪器。《了不起的盖茨比》
12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这足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你一辈子也不过能遇见四二次。它面对——或者似乎面对——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他了解你恰恰到你本人希望被了解的程度,相信你如同你乐于相信你自己那样,并且教你放心他对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得意时希望给予别人的印象。《了不起的盖茨比》
13是那些乐队定当年的节奏,用新的曲调总结人生的哀愁和温情。萨科斯通宵鸣咽着《比尔街爵士乐》绝望的哀吟,同时一百双金银舞鞋扬起闪亮的灰尘。《了不起的盖茨比》
14这个要求如此微不足道,真使我震惊。他居然等了五年,又买了一座大厦,在那里把星光施与来来往往的飞蛾——为的是在哪个下午他可以到一个陌生人的花园里“坐一坐”。《了不起的盖茨比》
15这就是女孩子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了不起的盖茨比》
16有一会儿工夫夕阳的余辉温情脉脉地照在她那红艳发光的脸上。她的声音使我身不由主地凑上前去屏息倾听——然后光彩逐渐消逝,每一道光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就像孩子们在黄昏时刻离开一条愉快的街道那样。
17大胆行动,全心全意地投入,连上苍也会受感动。
18我告诉你有钱的人是怎么回事。他们跟你我不同。他们自小就有钱,享受惯了,这给他们带来一些特点,我们坚强地地方他们软弱,我们深信不疑的地方,他们玩世不恭,这个情况不是生来有钱的人,很难了解。他们在内心深处以为他们比我们高明,因为我们得自己寻找生活的补偿和庇护。就是他们深入到我们的世界里来,或者地位降低到我们的下面,他们还是自以为他们比我们高明。他们与你我不同。《富家子弟》
19盖茨比深切地体会到财富怎样帮助人们拥有和保存青春与神秘,体会到一套套服装怎样使人保持清新靓丽,体会到财富怎样使黛西像白银一样熠熠发光,安然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了不起的盖茨比》
20这世上有的是时间——他的一生和她的一生。可一吻她,就立刻明白过来,就是他找遍永恒的宇宙也无法找回那些失落的四月时光。好吧,就让它去吧,他如是想;四月已逝,四月已逝。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1两个人之间隔着几英尺的暮色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22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
23两人一时无言——心里各想各的,距离越来越远,只是呼吸前面的碧空中的空气,却看不到彼此眼中的天。《夜色温柔》
24世上没有任何美丽是不包含刺痛的,没有刺痛就不让人感觉它正在消逝《美丽与毁灭》
25她微笑,一个孩子般的动人微笑,就像全世界所丧失的青春都在那里面。《夜色温柔》
26纽约人满腹傲气地登上此地,却沮丧地看到,眼前的景象完全在他意料之外,这座城市并非如他所想,路通路接连街绵延不绝,它明明是有边界的……从这栋最高的建筑俯瞰,他第一回目睹城市的边界消失在四面的乡野,融入一片蓝绿之间,唯有后者才真的是无远弗届。这番可怕的顿悟让人进而明白,纽约终究只是一座城市而不是整个宇宙,于是他在想象中精心搭建的那一套熠熠闪光的观念体系轰然落地。《崩溃》
27一切好的写作都是水下游泳,你必须屏息。《崩溃》
28我决定和他打声招呼。贝克**在吃饭时提到过他,那也可以算作介绍了。但我并没叫他,他不愿有人打扰他的清净,因为他突然做了个动作——以奇怪的方式朝着幽暗的海面伸出双臂。我敢发誓他在发抖,尽管我离他很远。我不由地朝海上望去,结果除了一盏孤独的绿灯,什么也没有。灯光微弱而遥远,也许那就是一座码头的尽头。等我回头再去看盖茨比时,他已经不见了,剩下我一个人,孤单的留在这不平静的夜色里。《了不起的盖茨比》
29每星期六晚上我都在纽约度过,因为盖茨比那些灯火辉煌、光彩炫目的宴会我记忆犹新,我仍然可以听到微弱的快乐和欢笑的声音不断地从他园子里飘过来,还有一辆辆汽车在他的车道上开来开去。有一晚我确实听见那儿真有一辆汽车,看见车灯照在门口台阶上,但是我并没有去调查。大概是最后的一位客人,刚才天涯海角归来,还不知道宴会早已收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30一切难为情的迹象也都消失了。黛西满脸泪痕,我一进来她就跳了起来,用手绢对着一面镜子擦起脸来。但是盖茨比身上却发生了一种令人惶惑的变化。他简直是光芒四射。虽然没有任何表示欣喜的言语姿势,一种新的幸福感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充塞了那间小屋子。
31他一刻不停地看着黛西,因此我想他是在把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按照那双他所钟爱的眼睛里的反应重新估价。有时他也神情恍惚地向四面凝视自己的财务,仿佛在她这个惊心动魄的真人面前,所有这些东西就没有一件是真实的了。有一次他差点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32显而易见,他已经历了两种精神状态,现在正进入第三种。他起初局促不安,继而大喜若狂,目前又由于她出现在眼前感到过分惊异而不能自持了。这件事他长年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简直是咬紧了牙关期待着,感情强烈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了不起的盖茨比》
33但我身边有乔丹,和黛西不大一样,她少年老成,不会把早已忘怀的梦一年又一年还藏在心里。《了不起的盖茨比》
34正如黛西家的房子在他看来一向比别的房子更加神秘和欢乐,现在路易斯维尔这个城市本身,虽然她已一去不回,在他看来还是弥漫着一种忧郁的美。《了不起的盖茨比》
35人们常写道伤口结了疤,以皮肤的病理现象比喻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可没有这种事情,只有伤口,有时候会缩到才如针眼大,然而不结疤,仍是伤口。遭受折磨的痕迹更近乎丧失一个手指或是瞎了一只眼睛。一年到头,我们也不会因为少了一个手指或瞎了一只眼而觉得不对劲,但是即使觉得不对劲,也没有一点办法补救。《夜色温柔》
36不知什么是源由,哪里是源头,就像是流水,无奈地流进宇宙。不知哪里是终点,也不再勾留,我像是风儿,无奈的吹过沙丘。
37她买这些东西并不是像名妓买内衣和珠宝一样,一是为了穿戴打扮,职业需要;二是为了存些体己为日后生计着想。她购买东西完全是出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妮可尔是机智灵巧与辛勤劳作相结合的产物;为了她,火车从芝加哥启动,越过美洲大陆的圆肚皮驶向加州;口香糖厂冒出浓烟,联系带一节一节地增长;男工拌牙膏、抽漱口水,大桶小桶忙个不停;女工到了八月就赶制西红柿罐头,到了圣诞节前夕就在廉价商店里拼命干活;混血印第安人在巴西的咖啡种植园里辛苦劳作,梦想家发明了新拖拉机,反而被剥夺了专利权。《夜色温柔》
38“不要在乎任何事情或任何人”她说,“除了我自己,及我的延伸,和安东尼你。所有生命都依循这个法则而行,就算不是,至少我自己是那样认为的。没有人会为了我做任何事,除非他们因此而得到满足,所以我也很少为他们做什么”《美丽与毁灭》
39“不,那不好,”他对那堆看不到人脸的皮毛说,“彬彬有礼就是承认人人都娇弱,必须戴起手套小心对付。可是对人的尊重则另当别论,你不随便把一个人称作懦夫或说谎者。可是你如果一辈子都小心翼翼,唯恐伤人的心而说好听的话使得他们舒服,那你就分别不出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尊重了。”《夜色温柔》
40这个耀眼的女人之所以珍贵而迷人,是因为她能够完全地、成功地做她自己。《美丽与毁灭》
菲茨杰拉德 ,美国小说家。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泽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著短篇集有《我愿为你而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