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慈禧墓被盗,那么多珠宝现在在何处?

当年慈禧墓被盗,那么多珠宝现在在何处?,第1张

被盗珍宝下落不明

据说,慈禧棺内最珍贵的陪葬品要属用白玉雕成、号称可以“烟云流动”的九玲珑宝塔了。

传说慈禧棺内还有4个翡翠西瓜,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

据悉,慈禧陵中被盗的珍宝或被孙殿英等人用来行贿,或被变卖,或遭毁坏,甚至被走私到国外,绝大多数至今下落不明。

据传,为了逃脱罪责,孙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

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

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

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

慈禧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太监,慈禧死后往棺内葬宝时,他也是参与者之一。李莲英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

在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子用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经被上还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者拆走珍珠后,就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经被之上还覆有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被子,也是无价之宝。

入殓时的慈禧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当时就值白银1000多万两,凤冠价值则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据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脖颈上有朝珠3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为红宝石的;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

在其身旁,还陪葬着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宝玉石、珊瑚等。据说,当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光这些“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

盗墓者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这曾经是一个谜。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曾参与盗陵的连长的回忆,这个谜才被解开。

据这名连长叙述,为撬开慈禧的内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们把砍碎的木头搬开后,就现出了一具红漆内棺。由于怕刀斧损伤棺内的宝物,当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作者: 恋恋整蓝旗 2006-10-11 16:20 回复此发言

--------------------------------------------------------------------------------

2 揭秘慈禧陵墓:陪葬珠宝价值亿两白银

“当时,将棺盖揭开,只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晒俪と∪ィ�≌哂筛鞅�恳跄梢麓�小S谑撬玖畛す傧铝睿�度チ�郏���碇楸λ阉饕豢铡!br />

慈禧的陵寝建筑堪称金木石三绝

慈禧的陵寝是清东陵建筑群中最精美的一座,可称得上是金、木、石三绝。

“金绝”:据《清史》记载,仅三大殿所用的叶子金就达4592两以上,殿内外彩绘2400多条金龙,64根柱上都缠绕着半立体铜鎏金盘龙,墙壁上的五蝠捧寿、万字不到头图案等也全都筛扫黄金。这货真价实的金碧辉煌虽经盗墓者洗劫,但如今依然可见“金绝”的豪华残迹与碎片。

“木绝”:是说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黄花梨木制成。这种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现在已濒临绝种,其价值称得上是寸木寸金。而慈禧的棺椁更是用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

“石绝”:是指慈禧陵寝的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汉白玉,石雕图案更是绝中之绝。隆恩殿的汉白玉石栏板上,都用浮雕技法刻成前飞“凤”、后追“龙”图案。76根望柱柱头全部雕刻着翔凤,凤的下面是雕在柱身里、外侧的两条龙,形成独一无二的“一凤压两龙”造型,寓意着慈禧生前的无上权力。而殿前的凤龙丹陛石雕刻更是石雕中的珍

在慈禧的定东陵被盗时,乾隆的裕陵也被孙殿英手下的一个营长韩某炸开。

令盗墓贼们没想到的是,乾隆的地宫通道中充满了积水,由于年深日久,积水竟有四五尺深,而通道又很陡滑,疯狂涌入地道口的士兵毫无准备。不少人滑倒在积水中,惊悸窒息而亡。

和同时被盗的慈禧陵相比,裕陵中的乾隆与5位后妃的遭遇更加悲惨。两陵被盗后,清室负责善后的人进入裕陵地宫后发现白骨凌乱地扔在各处,除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尸身完整外,其他的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皇帝的,哪个是后妃的,只好把骸骨殓葬在一具棺木内。

在将两陵内的骸骨重新收殓后,裕陵、定东陵被封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清东陵管理处为清理地宫,才重新打开两座陵墓。

裕陵在乾隆帝在世时就已建成,虽然陪葬品已被孙殿英洗劫一空,但地宫中那些搬不走的石雕仍令人叹为观止。

裕陵被誉为“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在地宫的墙壁、天花板上,到处雕琢着佛像、经文,像是一座石雕艺术宝库。佛像虽款式、造型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地雕刻得栩栩如生。

在安放乾隆与两位皇后的棺木的“金券”券顶,还刻有3朵佛花,花心由梵文、佛像组成,金券周围也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约有3万字。

价值连城贵的珠宝引来的盗宝。死不安宁!

以当时比较稀少的材质就是古代比较珍贵的了,象珐琅,当时流入中国的时候,我们的制作工艺做不出来就觉得很名贵,现在就不是这样了

象玛瑙,现在东北那边发现了大量的矿以后,感觉玛瑙都不怎么值钱了,古代还是珍贵的

参考资料里有些,楼主可以看下

古代珍贵的珠宝首饰的话象好的翡翠和和田玉、珍珠、象牙、玳瑁、红珊瑚、红蓝宝这些都是

一、明十三陵

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建筑中,有一个艺术价值极高且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明十三陵。其中,明十三陵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这座古建筑与生俱来就带着一股神秘感,令人很想靠近了解它,近些年也有许多关于明十三陵的问题被热议。例如:同样是皇陵,清朝的陵寝经常被盗,甚至被洗劫一空,搞得破败不堪,而明陵为何极少传出被盗的消息呢?

来源于网络:世界文化遗址明十三陵

简单来说说原因,首先,明十三陵自建立以来就一直是大明朝的禁地,历代皇帝派出大量军队去保护它。既然是禁地,若非有点实力之人,自然很难闯进去,就算运气好溜进去盗墓,也几乎没有逃出生天的可能。

后来从明崇祯帝起一直到清朝中期,盗墓者都没有宽裕的时间去盗墓,而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为了能够更加靠近汉人,得到汉人心甘情愿的臣服,清廷对明陵又是派兵保护,又是拨款修缮,格外关照,丝毫不给盗墓贼盗墓的机会。

:拨款修缮剧照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明十三陵墓室本身的结构和防盗措施做得十分完善,清朝的皇帝以及太后的地宫修造得格外简单,且入口也特别容易找到,埋入的程度也相对比较浅,有经验的人很容易就能进入。

而明陵的地宫入口藏得非常隐秘,连目前唯一被挖掘的定陵,也是偶然发现一块指路石才勉强找到的。此外,明陵的深度足足有27米,相当于九层楼的高度,这无疑给挖掘加大了难度。

:明十三陵分布剧照

二、盛装女尸

而今天我们要来聊的是一座特别的明代古墓,2001年末,施工团队在华东交大修建学生公寓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南昌文物部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

当时,挖掘机已经将8米厚的土全部挖开,一座高两米,占地面积约12平方米的墓室裸露了出来。在经过一系列的挖掘和研究后,专家指出这是一座单人券顶砖石墓,墓室的中央摆着一口被涂上红漆的楠木棺材。

最令人惊奇的是,经过检测,制造棺材的楠木全部来源于同一棵楠木树,墓室内部有很强的密封性,地上还铺了三分米厚的松香,这表明墓室主人的身份一定非比寻常。

:墓室中央摆着红棺材剧照

接着,专家团队开始开挖,他们非常小心地将其慢慢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三层用丝绸制作的棉被。专家又将棉被慢慢掀起,发现墓主是一位女子,有一头黑色长发,大概一米六的身高,尸身被保存得很好,还能分辨出墓主身前大概的容貌。

接下来的发现让专家团队更加兴奋,墓室中的陪葬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有金银器具、珠宝首饰、珍珠玉石等等,随便拿出一样都价值连城,尤其是墓主口中的那对金银珠,更是无价之宝。

除此之外,这位墓主身上穿着十几件精美又华丽的服饰,被大家称为“盛装女尸”。最后,专家团队共在墓室中挖掘出135件陪葬品,其中包括墓主四季的衣服,这对于考古学者研究明代女装服饰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陪葬品琳琅满目剧照

三、明末藩王——朱术桂

那么,“盛装女尸”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呢?为何她的墓室会有如此大的规模?墓室里的墓志铭给了我们答案。

墓主是吴氏,她的丈夫是明宁靖王朱术桂,朱术桂是朱元璋的九世孙,简单来说,吴氏就是朱元璋的孙媳妇。

明朝末期,天下正处在动荡不安的局面,百姓们流离失所,朱术桂也到处漂泊,且居无定所,永历帝即位之后,将朱术桂派遣到郑成功的军中做督军。

后来郑成功还专门在厦门等地安排住所,让明朝的宗室贵族住下,朱术桂带着一家老小去投靠他,得到了不错的待遇。直到郑成功去世,朱术桂还住在他家中,再后来郑成功之子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专门在台湾建了一座宁靖王府让朱术桂等人居住。

西汉古墓多指的是信宜县所发现的西汉古墓,这一处古墓挖掘出来的文物有西汉陶罐和石升等等总共九件文物,这样的挖掘规模并不是大的规模。

但是这一处古墓挖掘出来的文物并不多,而且价值量并不算是特别巨大的级别。比较大的级别有马王堆汉墓,位于今天的长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古学家们先后发现了三座西汉的墓地。这一次的发现几乎是西汉的最大坟墓的发现,在这一次挖掘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这一次墓地的结构十分复杂。

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具女尸体,还有多达3000余件的文物,在2013年5月3日,马王堆汉墓,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马王堆汉墓是当今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考古学界上不可多得的发现。这些大量的出土的文物价值连城,是真正富可敌国的财富。出土了丝织品、书籍、画卷、中草药等等大量的文物。给中国历史研究带来的历史价值不可巨量。

在洛阳也发现了一处西汉古墓,这里甚至有人挖掘出来了所谓的价值连城的仙药,在当时可谓十分轰动,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前来研究,但是最后也不过发现这只是西汉的美酒。

要说到西汉王朝最大的墓葬,我应该飞汉武帝刘彻的墓地,也就是茂陵。这一个部长是西汉王建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一个墓葬,在这一个墓葬中,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还有劳动力,有时间,这也是看王朝最伟大的帝王汉武帝的埋葬之处,因此他的埋葬之地应该是最价值最高的。要说价值连城那么汉武帝的埋葬之地肯定是一个价值不可估量的地方。

与此同时,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现在已经被广州市开辟为博物馆,这一次墓葬应该是现金普世价值最高的墓葬。

还有很多的西汉墓葬,要是都加起来,富可敌国的价值量是足够的。

 古墓中陪葬的玉器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随便佩戴?

 答案肯定,不能。

   为什么会有古墓中发掘出土的玉器不能随便佩戴的说法呢?甚至有影视小说中,出现许多佩戴把玩出土古玉会“中招”“中邪”的故事。

  这还是要从中国玉文化传统说起。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很大。中国古代人认为,玉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玉具有消灾、辟邪、佑护、祈福功能,戴玉不仅能够辟邪挡灾,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好运。这是玉文化在我国几千年一直受人喜欢的主要原因。

  由于玉石、玉器独特性,决定了每一块玉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也不会完全相同的两块玉。这样,逐渐就有了一块玉只能忠于一个主人,一块玉只能佑护一个人,只为一个人挡灾的说法。

      这种文化观念直接导致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生前佩戴,死后陪葬”的玉文化。古人生前把玩,所谓“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王公贵族死后用玉器作为陪葬品。

  汉代是使用玉器陪葬风气最盛行的时期。

  那个时候人死后,要在死人眼鼻口耳手肛门等等部位都放上不同形状玉器,祈求玉能保佑自己灵魂。河北满城出土文物中,还有著名的“金镂玉衣”,死者穿着用几千块玉片做成衣服。由此可见,当时玉器陪葬风气是很流行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存世的古玉、高古玉,绝大多数都是墓葬出土文物。

  所以,古墓中陪葬玉器不能随便佩戴,其实就是这种玉文化的反映。

教皇最爱:法贝热彩蛋

法贝热彩蛋(俄文:Яйца Фаберже ;英文:Faberge Pelican Egg),是指俄国著名珠宝首饰工匠彼得·卡尔·法贝热所制作的类似蛋的作品,他与助手在1885年至1917年间总共为沙皇与私人收藏家制作了69枚。其中有54枚是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与尼古拉二世所作,52枚则为复活节蛋,最后只有50枚交付给沙皇。余下有7枚法贝热彩蛋是为了莫斯科的克尔奇家族所制作的。

彩蛋对于俄罗斯人是象征健康、美貌、力量和富足。这是由于彩蛋与俄罗斯传统的宗教习俗有关,它是一些宗教节日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复活节时教徒们的重要庆典器具。人们对彩蛋像对待圣像、保护神一样把它保存在家中。俄罗斯人还以彩蛋来迎接新的小生命。

俄罗斯珠宝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第一颗皇室复活节彩蛋诞生于1885年的复活节。当时沙皇亚力山大三世为了慰藉从丹麦迎娶的皇后玛利亚,特地向御用珠宝设计公司法贝热(Faberge)工艺制作行订做一枚精致彩蛋,送给皇后当复活节礼物。法贝热用自己的巧思将原来平凡的彩蛋变成了一个华丽的传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35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