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石珊瑚生长的生态环境和特点(表2),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2类。
石珊瑚中的深水石珊瑚,顾名思义它们栖息在深海。已知栖息最深的记录是在阿留申海沟6296~6328m处发现阿留申对称菌杯珊瑚(Fungiacyathus symmetricus aleuticus)。深水石珊瑚一般以单体为主,少数群体,且个体小,色泽单调。用拖网、采泥器在海洋不同深度的海底都可以采到。
石珊瑚中的浅水石珊瑚分布在浅水区,一般从水表层到水深40m处,个别种类分布可深达60m。绝大多数是群体。在热带海区生长繁盛。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色彩鲜艳,五光十色,把热带海滨点缀得分外耀眼,故浅水石珊瑚区有海底花园的美称。
在热带或亚热带区的印度- 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 加勒比海区都有浅水石珊瑚生长。但是由于地理障碍(巴拿马地峡在600万年前已形成)这两个海区的浅水石珊瑚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区系。
事实也证明两个海区的石珊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已知印度-太平洋区系石珊瑚有86个属1000余种(亦有人说是500种、800种),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有26个属68种(或25属50余种)。
浅水石珊瑚正常生长的海水盐度为27~42‰,而且要求水质清洁,又需坚硬底质。在河口,由于大陆径流奔泻入海,携带大量陆源性沉积物质,因而不宜浅水石珊瑚生长。所以,要在河口寻找浅水石珊瑚是徒劳的。
珊瑚有以下几种:
一、柳珊瑚
柳珊瑚靠它们的羽状触须捕食,细小纷杂的触须顺着海里水流的方向生长,这样它们可以捉到海水流动时带来的小海洋动物和植物。必须在适宜的水温,丰富的底质、清澈的水质、以及充足的阳光等环境条件下才有良好的生长。
二、石珊瑚
石珊瑚坚硬程度如石头一般,因为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群体骨骼的能力,是构成珊瑚礁体最主要的部分,所以又被称为造礁珊瑚。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里,要求洁净的海水,坚硬的基底。
三、苍珊瑚
苍珊瑚因为其硬的蓝色骨骼带有细长的水蝮体,属于软珊瑚。形状有枝形、盘子形、柱形和表覆形。骨骼由碳酸钙和金属盐类校成,这使它的颜色呈现奇特的蓝色。
四、角珊瑚
角珊瑚生活在三亿一千万年前的海洋里,体形似角,长约35厘米。由于其每一珊瑚个体之外形类似动物的角而得名,可营单体生活或群体生活。
五、红珊瑚
红珊瑚骨骼质地坚密、色泽鲜艳,常作宝石或雕刻材料,生长在温度高于20C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如果过多的陆源物质污染海水,便会抑制珊瑚取食、呼吸等正常生理作用的进行。
石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里。
资料扩展:
石珊瑚(别名六射珊瑚)是一类海生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营底栖固着生活,只有营有性生殖的浮浪幼虫才有短暂的非固着生活。六放珊瑚亚纲石珊瑚目的通称。在生态上:一类分布在热带浅海区,以群体为主,与单细胞双鞭毛藻共生,称造礁石珊瑚。
2022年7月7日,香港浸会大学的生物学家在香港水域发现三个石珊瑚新物种,未曾在世界其他地方被发现,亦是香港近20年来首次新发现石珊瑚。
最适水温25~29℃,13℃以下就会死亡。适宜盐度27~40。要求洁净的海水,坚硬的基底。另一类分布在深海冷水,以单体为主,不成礁,称非造礁石珊瑚。
最大栖息深度可达6000米。石珊瑚可作石灰的原料、建筑材料、经济藻类(麒麟菜和凹顶藻)的养殖基石。此外,还可作药用的天然化合物。
石珊瑚(CAVE CORAL):钟乳石和石笋等受水淹没,水退后,其外表由于渗出水流常沉积较小的拳状堆积物,状如珊瑚,故名。状如葡萄的称“葡萄石”。状如菜花的称“石花”,多数石花是由石膏组成的。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温带和热带水域。几百个生活在一起的称为珊瑚虫的动物群落。每一种珊瑚虫对整个群落都负有不同的任务,如捕食或产卵。挂在珊瑚虫下面的触手有刺细胞,用来刺瘫猎物。
根据石珊瑚生长的生态环境和特点,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2类。石珊瑚中的深水石珊瑚,顾名思义它们栖息在深海。
已知栖息最深的记录是在阿留申海沟6296~6328m处发现阿留申对称菌杯珊瑚。深水石珊瑚一般以单体为主,少数群体,且个体小,色泽单调。用拖网、采泥器在海洋不同深度的海底都可以采到。
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珊瑚是非生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珊瑚由很多珊瑚虫造成。每一珊瑚虫都有一个中空而底部密封的柱型身体,它的肠腔与四周的珊瑚虫连接,而位于身体中央的口部,四周长满触手我们通常把珊瑚分为石珊瑚,八放珊瑚及水螅珊瑚,它们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除了生物学分类外,我们亦可按生态功能,把珊瑚分为两大组。那些有共生藻(即虫黄藻) 的珊瑚称为可造礁珊瑚,而那些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不可造礁珊瑚
珊瑚的基本结构
珊瑚的身体由2个胚层组成:位于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里面的细胞层称内胚层。内外两胚层之间有很薄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这类动物无头与躯干之分,没有神经中枢,只有弥散神经系统。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整个动物体都有反应。其生活方式营自由漂浮或固着底层栖息地。现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一个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中包含许多的鱼,珊瑚和无脊椎动物,并都是在自然珊瑚礁海域中被发现的品种。 简单的来说这些造景缸有一群适合群集生活的鱼儿,用一些长有活的珊瑚虫,被称之为活岩石的珊瑚石来布置景色,营造出一种自然珊瑚礁海中风光的这么一种观赏水族箱。
珊瑚是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如下:
一、外形特征
珊瑚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宝石级珊瑚为红色
珊瑚礁 (18张)
、粉红色、橙红色。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具有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不透明至半透明。
二、物种划分
珊瑚纲(Anthozoa)
珊瑚纲是腔肠动物门最大的一个纲, 全部海产。
珊瑚礁
全部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生活史中没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纲的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 身体为两辐射对称。常见种类如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 )、细指海葵(Metridium )、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
已知腔肠动物门约有9000余种,通常分成3个纲,即水螅虫纲(Hydrozoa),约2700种;钵水母纲(Scyphozoa),只有200余种;而珊瑚虫纲(Anthozoa)有6100多种。
珊瑚在腔肠动物中是个统称,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珑透剔而来自海产的,人们就冠以“珊瑚(coral)”,凡“红色者”,统统称之“红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误把体软的海鳃类(Pennatulacea)和群体海葵(Zoantharian)也误称为“珊瑚”。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约有1,000种;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约100种;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约1,200种;而蓝珊瑚(蓝珊瑚目〔Coenothecalia〕)仅存一种。
石珊瑚是最为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较简单而不呈羽状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状、树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以及巴拿马沿岸海域。
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空气中一种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现在一些珊瑚区 ,因此,全球珊瑚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