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钻石的表面微形貌

山东钻石的表面微形貌,第1张

与辽宁钻石相似,山东金刚石晶体上的表面微形貌也非常丰富,常见到的有倒三角形凹坑、塑性变形滑移线、晕线、溶蚀沟、鳞片状蚀象、网格状蚀象、圆盘状凹坑、蛀穴状凹坑、叠瓦状蚀象、圆弧形蚀象和毛玻璃化蚀象等。塑性变形与褐色金刚石密切相关,且金刚石的粒径大小决定着其受塑性变形作用概率,在小颗粒金刚石中具塑性变形的金刚石约占总量的40%,在大颗粒金刚石中具塑性变形的金刚石约占总量的70%,平均为60%。山东金刚石有别于辽宁、湖南金刚石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在一些金刚石的表面具有一层灰色的壳。这种带壳的金刚石含量不多,且多数遭受部分溶蚀(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1990;黄蕴慧等,1992;池际尚等,1996;罗声宣等,1999;王萍等,1999)。

本项目对山东408颗钻石样品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观测及统计。结果显示,山东蒙阴地区钻石晶体普遍遭熔蚀,熔蚀程度较辽宁有所增加,但相当比例的钻石晶面比较光洁,棱角较为清晰尖锐。晶面花纹和蚀像种类按出现的频率由多至少的顺序主要有:溶蚀沟、塑性变形滑移线、倒三角形凹坑、晕线、盘状蚀象、滴状丘、长条状蚀象等。

4221 熔蚀沟

山东金刚石与辽宁的相似,会在晶体表面形成一条深深的溶蚀裂隙,裂隙里面充填颗粒状杂质,如图436所示,一条深沟裂隙贯穿晶体表面。溶蚀沟为晶体沿线状缺陷优先选择性熔蚀而成。

图436 熔蚀沟

(SD-701-011,宝石显微镜,20×)

Figure 436 Etched trench

(sample SD-701-011,Gem Microscope,20×)

4222 塑性变形滑移线

在浑圆晶体的曲晶面上,当滑移线之间的晶面的相邻各部分处于同一基准面上时,就看不见滑移线或只看到很淡的线条。在滑移线之间的曲晶面各部分处于不同的基准面上的情形下,滑移线附近生成倾斜台阶时就较容易观察。沿晶面长对角线延伸的条痕,当从晶面的一个基准面过渡到倾斜台阶上时,在滑移线上强烈曲折(郭起志等,1995)。

如图437所示,金刚石样品为轻微变形的菱形十二面体,在其浑圆表面上出现两组滑移线。一组很淡,呈平行状密集排列;另一组非常清晰,在晶面上形成了粗糙不平的倾斜阶梯,此时在滑移线附近浑圆表面出现清晰的折断现象,曲面晶体的晶棱则呈齿状构造。这表明样品曾遭受过强烈的应力作用,因而发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形。

图438所示样品为变形八面体,在晶棱两边的晶面上呈现出两组滑移线,一组为清晰的直线,另一组为沿滑移线发育的三角锥状丘或滴状丘,呈起伏的线痕状,称为线状熔蚀丘。

图437 两组滑移线

(228-SD,扫描电镜,60×)

Figure 437 Two groups of slip lines

(sample 228-S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60×)

图438 两组滑移线和线状熔蚀丘

(230-SD,扫描电镜,400×)

Figure 438 Two groups of slip lines and linear etched hillocks

(sample 230-S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400×)

滑移线为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所致,金刚石晶体的滑移面为{111}面,滑移方向为[110]方向,共有12个滑移系,故在同一晶面上常见两组或以上滑移线,反映了晶体生长后遭受了塑性变形。

4223 倒三角形凹坑

在熔解作用影响下,导致金刚石晶面上出现各种形态大小不等的凹坑,即侵蚀像。晶面上的倒三角形蚀象有两种类型:负三棱锥形的三角形凹坑和平底的三角形凹坑。图439所示为一个发育在晶面上的平底的三角凹坑,三角凹坑里面又发育了另一个不完全的平底三角凹坑,里面充填有颗粒状杂质。图440所示为倒三角凹坑群。

4224 三角锥状丘和滴状丘

山东金刚石表面的丘状体比较发育,在很多样品表面都可观察到,三角丘成群密集排列,锥棱尖锐,如图441所示。三角锥状丘边棱圆化后便形成了滴状丘,滴状丘的排列比较分散,不像三角锥状丘一样紧密排列,彼此间存在空隙(图442)。

4225 叠瓦状蚀像

叠瓦状蚀象是由因晶面遭受侵蚀而成的三方锥叠加在一起呈叠瓦状分布所致,如图443和图444所示。叠瓦状蚀象的出现,表明晶体的晶面遭受了强烈的侵蚀作用。

图439 倒三角形凹坑

(SD-HQ-5-05,微分干涉显微镜,100×)

Figure 439 Reversed triangular etched pits

(sample SD-HQ-5-05,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440 倒三角形凹坑

(SD-701-017,微分干涉显微镜,200×)

Figure 440 Reversed triangular etched pits

(sample SD-HQ-5-05,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441 成群密集排列的三角丘

(226-SD,扫描电镜,400×)

Figure 441 Groups of intensive triangular etched hillocks

(sample 226-S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400×)

图442 圆化的生长丘

(228-SD,扫描电镜,250×)

Figure 442 Rounded growth hillocks

(sample 228-S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250×)

图443 叠瓦状蚀像

(240-SD,实体显微镜,40×)

Figure 443 Imbricated etched figures

(sample 240-SD,Stereomicroscope,40×)

图444 叠瓦状蚀像

(SD-241,扫描电镜,400×)

Figure 444 Imbricated etched figures

(sample SD-241,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400×)

4226 盘状蚀像

区别于其他产地,山东蒙阴金刚石表面发育大量的盘状的蚀像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蚀像常见于浑圆晶体的弯曲晶面上,是近圆形圆盘状的凸起。盘状蚀像是残留的原始平滑晶面部分,高于溶蚀面,在蚀坑底部发育有清晰的晕线。当浑圆晶体的大部分曲晶面都被强烈溶蚀时,只在个别部分残留有原始平滑晶面。如图445和图446所示,样品表面遭受了强烈溶蚀,残留的原始平滑晶面部分呈盘状,高于溶蚀面,在蚀坑底部发育了清晰的晕线。

图445 具有特殊“麻子”溶蚀表面的山东钻石

(01-SD,实体显微镜下,10×)

Figure 445 Shandong diamond with special pock marks on erosion surface

(sample 01-SD,Stereomicroscope,10×)

图446 样品上强烈溶蚀后残留盘状的原始平滑晶面

(261-SD,扫描电镜,60×)

Figure 446 Primitive smooth crystal faces left by strong erosion

(sample 261-S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60×)

与湖南和辽宁的钻石相比,山东钻石的溶蚀坑及盘状蚀像非常特征,晶面在盘状蚀象基础上进一步发育了很多很小形状不规则的溶蚀坑和残留盘状原始平滑晶面,形成非常复杂的“麻子”组合样貌,盘状蚀象的成因虽未清楚,但其形成与晶体内存在特征的晶格缺陷有关。

4227 似平行长条状蚀像

山东金刚石晶体微形貌的另一特征为,在部分山东金刚石的十二面体和八面体金刚石晶体表面上观察到似平行长条状蚀象,尤其是在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晶体表面{111}面上出现的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象(图447)。

图447 十二面体上的长条状蚀像

(SD-701-014,左图100×,右图200×)

Figure 447 Etched strips on the surface of dodecahedral crystal

(sample SD-701-014,left 100×,right 200×)

宝石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具有长条状蚀象的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晶体的晶形多为沿L4对称轴压扁的浅褐色八面体晶形。此类晶体表面一侧因受强烈腐蚀而难见其晶面和蚀象,另一侧受轻微腐蚀,可见一组塑性变形滑移线,其他微细特征较难发现(图448)。

图448 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晶体

一侧受强烈腐蚀,高低不平(左);另一侧晶面平坦,可见蚀象(右)

Figure 448 Light brown octahedral diamond crystal

with one side strongly eroded and uneven (left),and the other side flat and etched (right)

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该类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晶体的{111}面上的蚀象丰富(图449):塑性变形引起的一组疏密不等的滑移线平行于八面体晶面的一个晶棱,另一组滑移线呈交角60°或120°的平行线。相互平行、大小不等的一系列长条状腐蚀图像规则出露在晶体表面,蚀象呈细长的沟壑状,内壁斜切至底部,底部平直,深浅不一;两个正三角形蚀象交叠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三角形,其腰部可见交叠痕迹,底部与一长条状蚀象垂直相交。此外在该{111}晶面上还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腐蚀坑点。

图449 八面体 {111} 晶面上的长条状蚀象,右上方为局部放大图

Figure 449 Etched strips on the surface of {111}octahedral crystal,partial enlarged details on the upper right

图450 (111)晶面上的长条状蚀象在(001)面上的投影

Figure 450 Etched strips on (111) surface projected onto (001) surface

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这组互相平行、大小不等的长条状蚀象平行于八面体金刚石的{100}面,它们在(001)面上的投影平行于[110]晶带方向(图450)。在这组互相平行的长条状蚀象中,最长者可达270μm,最短者仅约有10μm,其宽窄范围在1~5μm之间,长条状蚀象彼此之间的间距在一个数量级范围内变化。这组长条状蚀象均与一组塑性变形滑移线相互垂直并交错,与另一组滑移线以30°角斜交。这种蚀象在辽宁、湖南金刚石中暂未发现,且在现有的国内外文献中也从未报道过。通过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对其{111}面定向切片测试,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推测在山东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111}面上观察到的、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象,是由于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优先选择腐蚀所致(张健等,2011)。

与资料相比,本项目研究的408颗金刚石晶体表面除了出现常见的微形貌(倒三角形凹坑、塑性变形滑移线、晕线、熔蚀沟等),还首次发现了长条状蚀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知,该长条状蚀象可能为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优先选择腐蚀所致。

一、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刚玉类红(蓝)宝石是市场上常见的高档宝石,对这类宝石的优化处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不断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处理法

红(蓝)宝石是应用热处理法最多的宝石品种,市场上的红(蓝)宝石绝大部分是这种优化宝石。人们通过各种热处理手段,将天然产出的红(蓝)宝石进行人工处理,以改善颜色和透明度。目前,可以将含铁离子蓝宝石从无色和浅黄绿色改成**或橙色;将含铁和钛离子蓝宝石从无色、浅蓝色或蓝黑色改善成宝石蓝色;将红宝石从牛血红色改善成鸡血红色,即消除红宝石的紫或蓝色调。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消除红(蓝)宝石中的金红石等包裹体,以增加宝石的透明度。或反之,也可以增加宝石中的针状包裹体,使宝石产生星光。这种方法改善颜色或透明度的优化宝石,一般不需要鉴别,在出售是也不必声明,行业里不认为是欺诈。

2扩散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高温处理在宝石表面扩散一薄层颜色,颜色的厚度从015~042mm不等。一般原料是天然的无色或浅色刚玉,最近也发现有用合成刚玉宝石的。扩散的颜色有蓝色、红色和橙色等,也有在宝石表面扩散星光的。扩散处理宝石在各国珠宝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不允许将这种宝石作为天然宝石直接出售,在出售时必须声明是经过扩散处理的。

扩散处理宝石的鉴定依据是,原石是无色或浅色的天然刚玉,它的颜色是用高温的方法人工扩散进入晶体的,颜色仅限于宝石的表层,而宝石的核心部分仍为浅或无色的原天然刚玉,宝石的颜色层,可通过切磨或抛光,部分或全部去除。

鉴定扩散处理蓝宝石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油浸和放大,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观察。高温特征是:样品毛坯料表面呈现烧结物;放大观察可见到一个扩散层;在宝石的表面裂纹或周围的孔隙中,常沉积有浓缩的深颜色和扩散用的色料;宝石中的包裹体周围常熔融,或金红石的“丝”熔蚀成点状,或被吸收。由于颜色仅限于宝石表面,在油浸下观察的特征是:刻面接合处和腰围明显地出现较深的颜色线,或高突起;整个宝石看起来颜色不均匀,有的刻面深,有的刻面浅,称斑状刻面,这是由于扩散层的厚度不均匀及扩散后抛光过重等综合作用引起的;在腰围处常常完全无色,整个腰围清晰可见,称为腰围边效应;在二碘甲烷中,刻面接合处清晰可见,整体也出现一个清楚的蓝色轮廓,天然宝石则看不到刻面界线,整体边缘也不清楚。

扩散处理的刚玉,最早出现在市场上的是蓝宝石,后来又有红宝石。进入21世纪以来,又有一种橙红色的扩散处理刚玉上市,具研究,其颜色是经人工渗透铍元素而成。用于仿价格不菲的天然橙红色帕帕拉恰(padparadscha)刚玉宝石。

3其他方法

由于人们对红、蓝宝石的需求长盛不衰,天然优质刚玉类宝石的产量有限,因此几乎对宝石优化处理的一切方法都被用于红、蓝宝石的改善中,如,染色、注油、充填塑料等。

二、托帕石及其改善方法

托帕石(矿物名称黄玉)是常见的宝石之一,为珠宝店必不可少的宝石。黄玉宝石的颜色与其化学成分中F和OH的含量比有关。伟晶岩中的黄玉OH含量很低,F接近理论值,称F型黄玉,常为无色或褐色。其他产状如云英岩中的黄玉OH含量增加到5%~7%,热液成因的脉岩中的黄玉F和OH含量可接近相等,称OH型黄玉,常为**或粉红色。还有一种橙红色黄玉是十分珍贵的品种。

1颜色的变化

黄玉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放射性辐照和热处理来完成。

(1)F型黄玉:无色或褐色品种经辐照后变为深褐色或绿褐色,经200℃左右的热处理可以得到深浅程度不同,漂亮的蓝色黄玉,有些外观酷似海蓝宝石,过分的加热可失去颜色恢复原状。

(2)OH型黄玉:无色或浅**品种经辐照可变为橙红色或橙**加热可使颜色恢复原状。含铬的粉红色或紫色品种经辐照后可变为橙红色和红色,加热可恢复原来颜色。还有一种产在巴西的带青色的黄玉,放射性辐照后呈黑褐色,经有控制的热处理可转变为粉红色,再经适当的辐照可出现金**色彩,但不变蓝。

2辐照技术

一切可以产生放射性的装置,都可以作为辐照黄玉的“源”。最早人们把放射性物质镭装在试管里与宝石混合,摆到铅盒子内对宝石进行辐照。现代人们常用的设备有钴60,高、低能电子加速器,反应堆等,这些设备各有优缺点。

钴-60可产生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强,辐照较均匀。F型黄玉经γ射线辐照后变成深浅不同的褐色,一般辐照剂量为109~1010拉德,经热处理后,可得到浅蓝色黄玉。经γ射线辐照的宝石不带放射性残留,但颜色较淡,应用前景不大。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能量比γ射线高得多,辐照的时间短,放射性残留少,产生的颜色明快,经热处理后黄玉颜色的深浅程度与海蓝宝石十分相似。加速器是辐照黄玉常用的设备,但由于设备庞大,费用昂贵,使用受到限制。

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巨大原子能的装置。在反应堆里可产生多种类的中子,有快中子、慢中子、热中子等。其中快中子对宝石作用放射性残留少,因此,在辐照宝石时人们想办法滤掉其他中子,尽力只允许快中子通过。中子辐照黄玉的效率很高,可以很快地得到深色的黄玉,经处理可得到蓝色的成品。由于反应堆的孔道很多、体积很大,一次辐射的样品量可以很多。反应堆中子辐照最大的特点是样品带有部分放射性残留,为确保人身安全,需放置很长时间,待放射性减少到国家允许的标准以下才能上市。

3热处理

热处理是辐照处理的反作用,辐照产生的色心是引起宝石颜色变浅的原因,这些色心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热处理的目的就是去掉那些颜色不好的不稳定的色心,留下漂亮颜色的稳定性较好的色心。通过加热到180~300℃的热处理,就能使F型黄玉中那些棕色、褐色色心消除,而让蓝色的色心显露出来。一种综合处理的方法,可以得到理想颜色的蓝色黄玉,通常是经反应堆和加速器辐照后,再经热处理。

4改色黄玉的检测

黄玉的颜色主要是由色心形成的,色心形成颜色的关键是色心的稳定性问题,一般经过热处理仍保留的色心,可认为是稳定色心。如F型蓝黄玉,其辐照品和天然品无论是在外观和颜色形成的机理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经过外界辐照而形成的蓝色色心。其差别只在于辐照品是人工大剂量、短时间辐照和加热的产品;天然品是自然界小剂量长时间辐照和光照的结果,要区别开这两种蓝黄玉是很难的。最近有人提出用热发光的方法,天然蓝黄玉在350℃时发光强度突然增高,而人工辐照品在300℃以下发光强度就可以增高了。这种方法在检测时常破坏宝石的颜色,实际意义不大。目前,还没有非破坏性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黄玉的颜色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但对辐照黄玉进行放射性检测是必须的,一般用γ仪。国外有的商人常在柜台上放一台小型γ仪,当着顾客面检测宝石的放射性。一般认为在γ仪(微伦计)上读数小于50微伦/小时(背景值为20微伦/小时)是安全的。

此外一种褐**—橙**的黄玉也可以进行“粉红化”处理,通过相当低的温度热处理得到颜色较稳定的粉红色宝石。据报道,经这种热处理过的黄玉,具有较天然粉红色黄玉强的二色性。

三、钻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钻石人工致色主要是经辐照后进行热处理来完成,首先,通过放射源对钻石进行辐照,目前大多采用电子加速器将钻石辐照成蓝色、绿色、蓝绿色、褐**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改成红色、紫色、蓝色等各种颜色。辐照致色钻石的鉴别是珠宝界的一大难题,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只是在谱学特征上寻找差别,即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吸收的不同,但由于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尚欠缺。蓝色的钻石有特征的差异,天然蓝钻含硼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可导电;辐照蓝钻是电的绝缘体,不导电。

近年来,市场还出现一种经温压人工处理,退除杂色成白色的钻石。业界认为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由结构缺陷引起黄或褐色的Ⅱa型钻石,目前按行业约定,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钻石必须送美国GIA分级,并在其腰棱用激光刻有“Ge pol”的印记。

对某些具有特征缺陷的钻石,人们常采用一些处理技术,这些处理通常不能提高钻石的净度级别,只是改变钻石的外观,使钻石易于出售。业界贸易规则中,明确要求经这类技术处理的钻石必须声明。

“激光钻孔”技术,对具有明显可见暗色包裹体的钻石,采用激光束,烧出一个从钻石表面通向包裹体的微小通道,钻孔径0002~002mm,深度不限。该技术是将钻石固定在一个可以精确旋转的夹具上,借助显微镜来调整激光,让激光束垂直钻石表面直达暗色包裹体,使包裹体蒸发掉,为清洗孔道和漂白包裹体的残留物,常用酸进一步处理,以使包裹体变浅。孔道通常在真空中使用环氧树脂堵塞,这样当钻石台面朝上固定在首饰上时,孔道将很难被看出。但从亭部一侧用10倍放大镜观察,容易看见。

“裂隙填充”技术,1987年起市场上出现了这种处理钻石,采用折射率相近的材料对钻石的开放裂隙进行填充。这与祖母绿“藏破”的原理是一致的。祖母绿中空气填充的裂隙很容易看到,但市场上常用与祖母绿相近折射率的油填充裂隙,肉眼就比较难看出来了。填充只能改善宝石的外观,却不能增加其价值。钻石裂隙填充是在真空中,将高折射率的玻璃状材料注入到钻石开放的裂纹内,注入材料的组成一直未公开。经该法处理的钻石,较大裂隙易于检出,小裂纹的检出较困难。检测主要是显微镜下观察,填充部分随钻石的移动可呈现特殊的橙或蓝紫色的闪光,出现的闪光常是单一颜色,而非光谱系列闪光。有时镜下可见到流动构造或扁平状气泡。

经这些技术处理的钻石在净度分级中有特殊的规定,见第15章第一节。

四、翡翠的处理方法与鉴别

作为优质玉石,翡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产出品中颜色鲜艳而透明度高的上品十分稀少,供求矛盾促使翡翠的价格迅速上涨。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采用各种人工改善的方法,使翡翠增加颜色和透明度,以提高其商业价值和可利用率。常见的方法有:改色、染色和脱黄注胶等。在珠宝界,人们把翡翠划分为A货、B货和C货。

1热处理翡翠及鉴别

翡翠的热处理称为焗色,一般是通过热处理使翡翠的颜色加深,常是增加红色。红色翡翠也是人们喜欢的一个品种,但自然界的红色品种不多,纯红色的就更少见,多数都带有棕色及褐色,加热的目的是去掉棕色或褐色,得到较好的红色。

热处理的步骤是将清洗干燥好的样品放在炉中,炉内的温度一般不需太高,用烘箱即可,加热在空气中进行,为保证样品受热均匀,要放在透明容器或距离发热体远些,升温速度要缓慢,最好是边升温边观察,当翡翠样品开始慢慢转变颜色,出现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后翡翠会呈现出红色,对不同质地的翡翠要具体调整操作的时间和温度。为获得较鲜艳的红色,在翡翠完全冷却后,再浸泡到漂白粉溶液中数小时,进行氯化,可增加它的艳丽程度。

焗色翡翠与天然翡翠的红色,都是赤铁矿(三价铁离子)呈色,赤铁矿是由褐铁矿失水转化而成的。不同之处,天然品是在自然条件下缓慢失水,而焗色品是在加热条件下迅速失水。实际上很难区别,如果将其加以区别,那只能凭人的感觉来区分,即天然品比较透明,焗色品会稍差些,给人以“发干”的感觉。

2C货的制作和鉴别

颜色是决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绿色越纯正,价值越高。但大多数翡翠很少有绿色或颜色很淡,为此,人们采用了染色和着色,最常被增加的颜色是绿色和紫色。

加色的步骤是,首先,选择具有一定孔隙的翡翠(密度较大结构致密的翠很难加上颜色),进行清洗烘干。然后,放入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温度在100℃以下,浸泡2周左右,时间以颜色渗入的深浅,翠件的大小,孔隙多少而定。最后,再将部分上色的翠件烘干,表面浸蜡,使颜色分布更柔和。不管是染色还是着色的绿色翡翠都作为C货出售。紫色翠件的加色方法类同,只是染料或颜料换成紫色而已。

外观相同的翠件,A货和C货的价值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对C货的鉴别十分重要。一般采用滤色镜、吸收光谱仪和放大观察,如果在滤色镜下呈现暗棕红色到棕粉红色;在吸收光谱的红色段650nm左右出现一条粗黑的吸收线;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在微晶狭缝中可见到绿色网纹。以上三种现象出现一种,即可确定为C货。但是没有这些现象的翡翠,如在滤色镜下不变色,也不能肯定它不是C货,因为现在人们染色技术十分高明,可能是采用了新的染色方法,需依靠多种手段进一步确定。目前最适用的方法是红外光谱测试,C货会出现明显的色料吸收峰。

3B货的制作和鉴别

由于翡翠为多晶集合体,在微小晶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少量的金属离子如铁、锰等,这些离子的氧化物多为深色氧化物,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翡翠的颜色和鲜艳程度。特别是在翠的底上出现黑褐色、灰色等斑点和瑕疵,使翡翠看起来很脏,价值明显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了化学漂洗的方法,去掉污迹,这就出现了B货。

B货的制作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脱黄,也称清洗或“冲凉”。作法是将选择好的样品用强酸(如盐酸和稀硫酸等)进行清洗、浸泡,不断更换新的酸液,一般要泡2~3周,观察样品到**基本脱完为止,脱黄后的翡翠颜色比较鲜艳,绿色突出,底色明显变白,但透明度不好,水头差,呈现干裂外观。二是注胶,将脱黄处理的翡翠,中和烘干后,注胶加固。翡翠经酸洗脱黄,尽管整体外型未改变,但细微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强度明显降低,需进行加固处理。即将加热后的样品放入胶中,在烘干箱中温度保持200℃以下,使胶均匀渗入翠的裂隙。常用的胶有塑料、无色环氧树脂等。最后抛光,去掉肉眼可见的表面胶。

B货的鉴别难度很大,需经多种观察和仪器测试,综合分析。

(1)仔细观察宝石的颜色、光泽和结构。B货的颜色较鲜艳,但不太自然,有时脱黄不好时基底有**调;与天然A货的玻璃光泽不同,B货常出现树脂光泽,反光量减少,光泽变弱;B货经清洗注胶,结构变化较大,多显得松散,用侧光观察,白色部分出现较为粗糙的白丝状组织,宝石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结构。

(2)测定密度、寻找差别。翡翠的密度是330~336g/cm3。从理论上讲经清洗注胶的B货密度应低于原件,但由于注胶的量有限,再加上作为矿物集合体,翡翠的密度不是一个固定值,B货的密度变化常超不出翡翠的变化范围。因此,密度变化,只是一个参考值。

(3)紫外线长波测试,出现荧光。一些B货在长波紫外线下,出现蓝白色荧光,是注入有机胶的反应,若注入无荧光胶则无此反应,但目前的B货有荧光者居多。

(4)红外光谱测试,比较谱图差别。用无损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很好的检测出B 货,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种矿物都有特定的红外光谱,B货由于注胶,产生了与天然翡翠明显不同的红外吸收线,不同的胶有不同的吸收谱线,但都是A货所没有的。把被测的样品与标准翡翠的红外图谱加以比较,出现多余的吸收峰者即为B货。

在实践中人们还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鉴定B货,如用火烧,B货可变成黑色焦状等,但都有不足之处。翡翠的改善除了以上的三种方法之外,还有镀膜、贴面、假皮等各种方法,花样很多,而且常常翻新,但很不受欢迎。

思考题

一、是非判断题

1按国标规定,所有染色宝玉石均须在鉴定报告中注明属“处理”。

2高温下使蓝宝石色斑或色带扩散的改色手段称为“扩散热处理”。

3红外光谱仪只能分清一部分A货或B货翡翠。

4按国标规定,出售任何品种的浸蜡玉雕件均可在宝玉石名称后不注明(处理)。

5任何染色宝玉石的鉴定证书上,按国标规定:必须在名称后加上(处理)。

6染色玛瑙效果稳定,上市时无需标明为处理的。

7辐射改色的托帕石上市时须声明为“处理”的。

8再造绿松石属于处理宝石。

9托帕石经辐照改色并加热固色后即可上市。

10扩散处理蓝宝石中固态包裹体的变化特征与热处理蓝宝石中的相似。

二、选择题

1优质仿制珍珠是在圆核上面涂上多层的:( )

a鱼鳞漆

b银粉

c白瓷漆后制成的

2目前对辐照处理黄玉(Topaz)的放射性残留允许量(出厂—上市)为:( )

a70~15贝克

b70~15伦琴

c70~15γ

3区分翡翠与无机玻璃充填的B货翡翠应选用:( )

a滤色镜

b显微镜

c红外光谱仪

4用气相沉淀法改善的镀膜钻石,翻面的外观特征是:( )

a无纹平滑

b有平行线纹

c有云雾状纹

5为查明红宝石中有无玻璃充填,宜选用:( )

a亮域照明和斜照明

b暗域照明

c反射照明

6判别钻石与激光穿孔钻石或充填处理的钻石时,最好选用:( )

a亮域照明

b暗域照明和斜照明

c反射照明

7判别扩散蓝宝石与蓝色蓝宝石时,要侧重观察:( )

a生长线或固态包裹体有无变化

b对比棱、尖与面之间颜色的差异

c棱线有无毛茬

8红宝石与染色红宝石的判别宜使用:( )

a滤色镜

b显微镜

c分光镜

9在合法贸易中,下列哪种优化祖母绿无须声明:( )

a注无色油的

b注有色油的

c注塑料的

10区分翡翠和C货翡翠时必须用的仪器是:( )

a放大镜或显微镜

b查尔斯滤色镜

c比重天平

11目前我国对辐照处理黄玉的携带放射性残留,参照日用工业品的辐射防护规定,放射性允许标准为( )

a70贝克

b30贝克

c50γ

12鉴别天然与辐射改色的蓝色钻石,可用( )

a热导仪

b电导仪

c折射仪

13翡翠的B货在紫外灯下:( )

a一定有荧光

b无荧光

c都没有荧光

14热处理后弧形色带已不清晰的蓝宝石,在鉴定证书名称一栏写为( )

a合成蓝宝石

b合成蓝宝石(处理)

c热处理的合成蓝宝石

15利用色心呈色原理,使无色托帕石改变成蓝色托帕石的优化处理方法是( )

a辐照热处理

b扩散热处理

c染色

d镀膜

16用红外光谱判别充胶翡翠与不充胶翡翠是检测( )

a结构是否被破坏

b翡翠的矿物成分

c翡翠中的阳离子

d有机阴离子团

17绿色锆石热处理改为蓝色时,须控制的气氛是:( )

a中性

b氧化

c还原

18阴极发光仪所用辐照源发射出的是:( )

a电子束

bX射线

cγ射线

三、多项选择题

1翡翠(处理)是指:( )

a用强酸碱处理后加高分子胶,加入颜色

b只要用强酸碱处理过

c加热后加色

d洗过的

e、在裂缝中有充填胶或色料

2按“国标”,应在宝石名称后必须加“处理”二字的下列宝石有:( )

a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

b加热处理的红宝石

c热处理去除杂色产生粉红色的绿柱石

d染色处理的玛瑙

e浸蜡加深颜色的绿松石

四、填空题

1改善的宝石要达到( )、( )、( )3个标准。

2翡翠B货制作的两个主要步骤是( )、( )。

3改色蓝黄玉(Topaz)是通过( )处理以及随后的( )处理而获得的。

4未经人工染色的天然玉石中与翡翠易混淆的有( )、( )、( )、( )、( )。

5市场上常出现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有:( )、( )、( )和( )。

6优化处理珠宝玉石可分为( )和( )两大类,而其中( )可用原珠宝玉石名称,而对( )的珠宝玉石在原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并在其中注明( )二字。

7钻石优化处理的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等4种处理方法。

8红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

9蓝宝石优化处理的方法中( )和( )两项在鉴定与销售中必须注明( )。

10人工宝石中代号YAG是( ),CZ是( )。

11在市场上常遇到的一种翡翠品种八三玉(爬山玉)成品,其主要特点为( )、( )、( )。

12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 )、( )等。

13一颗无色、火彩非常好的标准切工圆钻形宝石,直径为58mm,重115ct,它可能为一颗( )宝石。

14翡翠B货在反射光照明下,主要鉴定特征有:( )、( )、( )。

15目前对刚玉类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有( )、( )、( )和( )。

16评价宝石改善(优化或处理)的效果时,至少要考虑( )、( )和( )等3个方面。

17常用于改善珍珠颜色的方法有( )、( )和( )。

18高温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鉴定特征是在二碘甲烷浸液中可能呈( )、( )、( )。

19翡翠(处理)的充填物质可为( )或( )或( )或( )。

20天然翡翠经强酸或强碱处理后、再充填了( )或( )固结的称为B货翡翠,主要特征是( )遭到了破坏和加入了一些其他物质。

21蓝宝石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处理法,( )处理法。

22制作B货翡翠用强酸或强碱浸泡主要目的是去除( )和( )等。

23如果无色水晶晶格中含少量的( ),经辐照处理后能产生紫色。

24腰棱上刻上GE POL标记的钻石是消除了( )色的一种无色钻石。

25红宝石的热处理常采用( )气氛,以消除( )色调,还可以消除( )包裹体。

钻石底部有一圈像裂痕,钻石会有冰裂纹的,主要裂纹有:

1、羽状纹:由外延伸至内存在于钻石(原石或成品)浅表层的弯曲状裂纹,与钻石的晶体结构有关。

2、解理:平直而尖锐的裂纹,通常与钻石晶体结构有关。

3、裂纹:存在与钻石中的任何位置,形态多样,可形似冰羽毛但区别于羽状纹,形成原因包括撞击、应力等原因。

正常。钻石中间有一圈像裂纹其实并不是裂纹,钻石有很多细小切面,折射率比较高,才会出现这样的折痕,如果从底部观察的话,亭部也会出现这样的折痕。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可能是近台面的羽状裂隙,有没有到达表面可以用指甲刮刮看,能感觉刮到裂痕的就是达到表面了,否则就是在内部

不过不管是否达到表面,既然楼主肉眼都可以看到的话,这个钻石的净度就不是SI 2, 而应该是P级了哦

建议楼主讲钻石戒指清洗后再好好看看,如果还是觉得有多找几个细心点的人帮你看,还有的话就送当地的技术监督局做钻石分级吧。肉眼可见瑕疵的P级钻石和你说的SI2级的钻石价格有差很多,而且你这个钻石还是个克拉钻。

楼主去做证的时候不要说你已经有证书了,技术监督局做了证书如果净度不一致的话你可以向卖家索赔了,做证的钱也要叫卖家一并赔偿!!

希望楼主满意我的回答

Clarity CharacteristicsCloud, Crystal 这个,说的是钻石里含有一些云状和晶质。但是以VS2的净度等级,在10倍放大镜下也很难看到杂质的。看你这个证书应该是GIA的证书,话说,要么是证书假,要么就是是你看花了额。。。这个钻石,其他都还不错,E色,3EX切工,无荧光。

1先将钻石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渍,将它放入一个特别烤箱内,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2将玻璃/玻璃粉末融化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它填充到钻石的裂隙内;

3然后再将处理过的钻石缓慢冷却

4最后再对钻石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表面多余玻璃残留物,达到最佳效果。

肉眼能看得见钻石裂痕就很了不起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钻石的裂痕如果连非专业人士都肉眼可见,那就是钻石的净度等级很低了。但是这样的钻石一般不会用来镶嵌的。

楼主可以结合钻石证书看看,如果钻石净度等级不是很低,那有可能是看错了或者钻石上面有污染物(油污、灰尘、衣物纤维等),把钻石用酒精清洗干净再仔细观察,最好借助放大镜看,有懂行的朋友就最好了,结果会更可靠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158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2023-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