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古画真伪?

如何鉴定古画真伪?,第1张

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名画鉴定师这样的职业,他们往往是艺术专家,只要用放大镜观察一副名画或其它作品,就能判定真伪。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者们也想出了越来越多巧妙的方法来欺骗这些专家,这些方法达到以假乱真。

然而,他们没法骗过现代技术,新时代的鉴定师们利用化学和物理不仅可以看到画作的表层,还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观察画作。

那么,我们来探究一下化学和物理如何帮助鉴定师的吧!

非侵入性技术

非入侵式技术简单的理解就是看看外表,这是所有人最希望的鉴定方式,因为它几乎不会对艺术品造成影响,然而它十分考验鉴定师的专业水平。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不仅可以利用可见光,而且可以利用整个电磁波谱的方法!这一光谱的不同范围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赝品的不同视角。

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使用可见光和强力镜头拍摄一幅画的特定区域。它可以放大画上的龟裂,照片的放大倍数可达100- 10000倍。

图为:被放大后的画作龟裂

放大后的区域可以观察到异物,比如一缕刷毛,粘在颜料上的布纤维,甚至是画家的部分指纹。

指纹是有力证据,另外,如果纤维或刷子的毛发被证明是合成的,研究者就可以确定这幅画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制作的,因为在那之后才有合成纤维。

紫外线反射成像

绘画材料,如介质、油或清漆,是由有机材料制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降解过程缓慢,在紫外光下产生荧光(绿色辉光)。

所以,当紫外线在一幅旧画上反射时,结果图像显示出荧光点,这是由于颜料中存在有机化合物。

即便如此,造假者有办法来“反鉴定”,他们可以从廉价的旧画上拭去清漆,涂在他们的赝品上。

图为:伦勃朗的《年轻女子肖像》的紫外图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鉴定师会用松节油处理表面,这降低了辉光的亮度,有助于他们分析来自实际油漆层的荧光。

如果这幅画是深色的,那就意味着这幅画相对较新,或者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这对于20世纪中期之前的画作来说是极不可能的。

X射线

x射线成像揭示了绘画的细节。当X射线被锁定时,它们会穿过颜料层,形成对比图像。

在修复完成的区域,或油漆层由于覆盖或拥有重金属物品如钉子和螺丝钉(肯定是现代发明)而变厚的地方,图像在x射线图像中显得更亮。

另外, X射线有时也会揭示隐藏的图像,比如签名和真实艺术品下面完全不同的画作。

图为:x射线下的名画对比

伪造者也会有针对这一方法的绝招,他们会在古画上涂上颜料,使他们的作品显得古老而真实,汤姆·基廷(英国造假者)甚至曾在他的赝品上用白铅写下脏话,作为挑衅让放射技师找到它们。

红外扫描

当一幅画暴露在红外光下时,它会穿透一层层的颜料,因为它们对红外线是透明的。通过红外反射照相术可以揭示隐藏在艺术品背后的底图或草图。

像木炭这样的材料对X射线是透明的,但是会吸收红外线并在图像中显现出来。

图为:红外扫描下的名画对比

大多数画家在开始作画前都会先画下草图。因此,如果底图的风格与已知的原创作品不符,红外扫描可以很容易地帮助识别赝品。

入侵技术

鉴定专家用显微镜从画中移出少量的样本(很少很少,肉眼看不见),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样本判定一幅画作的整个分子历史。

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任何活着或曾经活着的东西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碳。生物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食物来补充它们的C14浓度。

宇宙射线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C14,随后在空气中形成无毒的二氧化碳。然而,一旦一个有机体死亡,其体内的C14含量就无法更新,因此开始腐烂。

所以,碳年代测定法可以告诉我们,任何天然有机物质存在了多久。

用碳定年法测定油画的画布、纸或其它相关东西(全是植物材料)的年代,可以让专家们了解它是在多久以前制成的。

但是这个方法有两个问题:1、不能保证这种材料在生产后不久就被使用;2、也不可能保证造假者会使用廉价、古老的画作中使用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材料。

不过科学家可以通过鉴定油画材料来判定,因为亚麻籽油、蛋彩带粘合剂和兔皮胶等成分都是由寿命短的动物制成的。

另外,二战和冷战期间的核爆炸和试验大大增加了空气中的C14。如果一幅画是在二战前制作的,C14就会很低,因为它被包裹在一层清漆里,但任何在1945年后制作的东西都可能会散发出原子时代的残留物。

非线性显微镜和微拉曼光谱

非线性显微镜在垂直方向拍摄样品的图像,它得到的图像就像千层蛋糕一样,揭示了一幅画中不同层次的信息。

然后,每一层都可以接受微拉曼光谱。大多数非合成颜料是从矿物中获得的,而矿物通常具有晶体结构。晶体固体与光相互作用并发生散射,每种矿物都有独特的散射模式,就像指纹一样,这样鉴定师就知道一幅幅画里究竟含有哪种化合物,而不同时代习惯使用不同化合物。

最后

几乎从艺术品诞生开始,赝品也随之诞生,多年来,造假者已经变得非常擅长伪造艺术品,但侦查艺术也一直在发展。

上面提到的是比较常用的一些,还有许多比较复杂的鉴定方法,可以说,只要鉴定师愿意,现在的赝品绝对无处遁形。

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就尤为有用。 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败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 宋代初年的绢,横竖皆单丝,不过横丝稍粗,看似双丝。宋代中叶,横竖丝粗细相同,但都比早期的丝线粗一些,颜色与深藏经纸色略同。元你的绢,横竖丝线仍然是单的,但丝线细而纹理稀。明初则竖丝为单而横丝变为双,丝线粗细均匀,密度整齐。清代,横竖丝都变为双丝,以前的单丝绢也不复存在。 明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作伪者若用新绢,由横竖丝的粗细单双,即可辨别出来。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绢完全一致。 纸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绝代 ,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珍贵的文物。而千余年来,人们又因各种原因制作了许多赝品。因此在传世的书画实物中,存在着鱼龙混杂,真伪杂糅的情况。对每个喜爱书画的人来说,无论是研究、欣赏,还是购买、收藏,其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辨别真伪。书画辨伪是与书画作伪联系在一起的。据记载,南朝时已有人伪作二王法书,唐代张易之曾使人伪作名画,然而五代以前,此类存心作伪之事并不多见,人们临摹复制古书画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流传研习的手段。宋代,随着商业的空前发展,书画作品成为一种获利颇高的商品,一些大都市中出现了包括书画在内的文物市场,如汴京相国寺的集市上即有专门买卖书画的铺席,于是作伪谋利的现象就变得较为普遍了。北宋米芾称其所见宋初李成的画作,仅两件是真迹,其余三百件皆是赝品,而据宋人记载,米芾本人也曾经伪作古书画以骗取他人真迹,作伪之风于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书画辨伪之学便勃然而兴了。当时不少书画家和文人学者都以精于鉴赏著称,他们在论述历代书画作品时,常提到真伪的问题。南宋赵希郜所撰《洞天清录》是我国第一部以辨伪为主要内容的文物鉴赏著作,其中“古翰墨真迹辨”、“古画辨”等篇即专论书画辨伪。从书中所述看,当时已能根据艺术风格、纸绢、笔墨、幅式、装潢、印章等方面来辨别真伪了。如论李公麟之画,“殆无滞笔,凡有笔迹重浊者,伪作”;论幅式,“古画多直幅,至有画身长八尺者,双幅亦然,横披始于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非古制也”;论墨色,“古画色黑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若伪作者,多作**,而鲜明不尘暗,此可辨也。”明代,书画作伪之风更兴,当时不但有个别人的作伪,而且还出现了专制假画的作坊,相应的,人们对书画的真伪也更为注意。曹昭原著,王佐增编的《新增格古要录》中有“古画论”、“古墨迹论”等篇,所论书画辨伪问题较前人更为广泛而深入。高深《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有“论帖真伪纸墨辨正”、“画家鉴赏真伪杂说”等篇,书中所论,在不少方面对《新增格古要录》有所纠正和补充。此外,许多书画著录书对辨伪问题也时有涉及。  清代以来,书画作品的功能有所扩大,名人字画不仅是一种可供鉴赏、摆设的文物古玩,而且被人当作可储藏保值的财富,甚至还常被用以贿赂馈赠,成为一种谋取官职,疏通关系的手段。这促使书画买卖更为兴盛,价格日益提高,于是作伪的规模更大,手法也更高明。因为书画的真伪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经济利益和官场活动的成败,所以凡与书画打交道的人,如书画家、收藏家、古玩商等,都对辨伪问题十分重视。当时有关书画辨伪的论述和论著颇多,由于历史考据学和古器物鉴定学的发展,人们的辨伪方法更为完善,指导思想也更为正确。如钱泳曾提出要独立思考,多看实物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往流行的“须具金刚眼力,鞠盗心思”的捉贼式辨伪方法。这显示出,清代的书画辨伪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  民国时期,书画辨伪的方法更加进步,水平也有所提高,并日趋制度化、学术化。有关的专论和专著不断发表和出版,辨伪的知识更为普及。当时,政府的古物陈列所和博物馆中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系统的书画鉴定、辨伪工作,而日益发展的古玩业中也出现了大批精于鉴定、辨伪的行家,有些人还据自己的经验撰成专著,如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中即有论述书画作伪和辨伪的专篇,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放后,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和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包括书画在内的文物研究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书画辨伪走上了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道路。从事书画鉴定的许多专家不但虚心吸取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多有创造和发明,再加上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如以红外线照像显示反差极小的画面、印痕和墨迹等,从而使书画辨伪之学更臻于完善。他们所做的辨伪工作,认识之全面和深入,方法之完备和精密,论断之精辟和准确,都是前人不可比拟的。

一 台湾古画邮票是好邮票,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绘画邮票之一 。

二 近期的台湾古画邮票价格不是很高或者较便宜, 没有假票; 早中期的台湾古画邮票很贵或较贵,可能存在假票(但还是很少听说)。

三 有些台湾古画邮票,如:《 松竹梅图 》古画邮票等,由于采用的是有纤维的邮票专用纸,容易辨别真假; 其它的台湾古画邮票鉴别真假,主要是观看邮票的印刷质量, 仔细观看画面的(印刷)清晰度 。

四 如果你之前没有怎么接触台湾邮票,最好慢慢来,先买一些近年的台湾古画邮票 。

五 早中期的台湾古画邮票,最好先买信销票,一是信销票假票很少,而且可以通过邮戳辨别真假; 二是买成套、单枚均可,买回后仔细观看、熟悉,以便为今后买价格较高的中早期成套新票打下良好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01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