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作品主要是什么 徐渭字画成就怎样

徐渭作品主要是什么 徐渭字画成就怎样,第1张

徐渭作品

徐渭出生于1521年,是浙江绍兴人,主要成就在诗书画方面。由于在仕途上不得志,到了晚年更是凄凉,徐渭就以靠卖诗书画为生。

徐渭作品墨梅

徐渭在文艺上,所涉及的领域极其的广阔,但是不管在哪一个领域,都有徐渭的身影,他不喜欢按照他人的审美眼光创作,而是以自己的个性,来表现自己对于文艺的青睐之情。

在戏剧创作方面,徐渭创作杂剧集有《四声猿》。徐渭在创作杂剧时,都打破了原有的杂剧创作方式,徐渭更是开拓的新的创作杂剧的方式,使得杂剧的创作更加多样。徐渭在戏剧的创作,更加注重的是人物的本色,不提倡修饰过多,使得人物不符合他本身的身份,没有了本身的设定。徐渭还创作了《南词叙录》,这一部戏剧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相传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也是徐渭的作品。

在书法方面,徐渭的狂草尤为突出,自己也认为自己的书法是极好的。徐渭更是将明代的书法推向了另一个 。《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就是徐渭在书法中,杰出的代表作。

在美术方面,徐渭的写意画更是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平。在写意画上,不断创新,将水墨画推向到更高境界。徐渭的写意花鸟画,不拘小节,生动形象,笔法简单却更添意境。在徐渭的画作中,不乏一些传世佳作:《墨葡萄图》、《山水人物花鸟》、《牡丹蕉石图》,以及《墨花》。

在诗词方面,徐渭一般都会将自己的性情展露无疑在诗词中。徐渭诗词的作品主要有《海上曲》、《廿八日雪》、《题墨葡萄诗》等等。

徐渭字画

徐渭出生于明代的阴山,今浙江绍兴市,号天池山人。明代是字画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因此,在明代就有了很多种派别,徐渭则属于青藤派。徐渭在当时就与解缙、杨慎共同成为明代的三大才子。

徐渭牡丹图局部

徐渭也凭着自己的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字画技巧,成为了明代拥有最高成就的水墨写意画大师。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与其他的相比,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水墨写意画的新风。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不拘泥、将画中的一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也并不只是单单追求外表的模样,更注重绘画者内心的感受。也正因为徐渭追求的不只是表面,而是内在,所以徐渭能够成为独领 的开创者。

对于徐渭来说,他的水墨写意画,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他自己最得意的要属他的字了。在明代不只画家很多,书法家也有很多。明代的书法在原有的书法上又有了新的进步,所说各个字体,都会有比较杰出的人物,但是草书却是在明代有更大的成就。徐渭最擅长写的字体正是狂草,他写的狂草一般人都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虽然别人不了解,他自己却乐在其中。在徐渭自己的每一副画上,他都会为之题诗一首,来展现他的才能与书法的技巧。

徐渭的字画流传到了现在,看过的人无之不感叹不已。在现在的市场上,徐渭的每一副字画都能拍卖到一个很高的价格。

徐渭诗

徐渭是绍兴府山阴人,字文长。关于徐渭的号,虽然徐渭还有其他很多的号,但徐渭最常用的是天池山人。民间也有很多徐渭的传说,流传至今。

徐渭诗欣赏

众所周知,徐渭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但人们常常会忽略徐渭的另一个擅长之处――诗。在徐渭的每一副水墨写意画中,都会有一首诗,因此,徐渭亦是一个诗人。

现在,能搜索到的徐渭的诗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很好的诗歌。从徐渭这么多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后面徐渭的影子。徐渭的诗,跟传统的诗又有一些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徐渭的诗和他的人一样,不拘一格。

徐渭诗的主题主要偏重于现实,一方面反映时事政治,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情。徐渭写得诗,自成风格,情感肆意奔放,真挚而热烈。徐渭在晚年的诗更是不追求规矩法度,新奇而独特。

其实,明清在研究诗时,因为徐渭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徐渭的诗淹没在那么多的诗中。生前,徐渭无人问津,死后也萧条。幸运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袁宏道发现了徐渭的诗,并在文坛上宣传徐渭诗,更是让徐渭的诗达到了研究的 。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变成了一本全集,为后人研究徐渭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道线索。这一 并没有很快就消退下去,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徐渭诗因为袁宏道而一直流传于世,让世人欣赏到徐渭杰出的文学才华,而不是默默无闻的躺在黑暗处。

徐渭的诗

很多喜欢和欣赏徐渭的人都知道,徐渭自称自己“书一,诗二,文三,画四”。只是现在很多人更感兴趣的是书画成就,而并非是徐渭在诗上面的成就。虽然徐渭的书画是极为突出的,但是,徐渭的诗也绝非只是一般,徐渭的诗也可以说是有杰出的成就。

徐渭墨梅图上的题诗

因此,当别人在徐渭的书画中专研徐渭一生模糊的身影时,还不如投身于徐渭的诗中研究徐渭那不为人知之事。徐渭的诗虽然没有像其他有名的诗人一样出名,但是,徐渭的诗在明代文学史的评价上也是极高的。从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合成一本书也可以看出,徐渭的诗是很有文学价值的。徐渭在他的一生中,一直追求创新、变化、奇特,他的诗亦是如此,别具风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徐渭的五言律诗《陈女度尼》:“青春正及笄,削发度为尼,别母留妆粉,参师歇画眉。幻真临镜现,生灭带花知,未必今来悟,前身受记谁。”表面上看着通俗,其实,内在丰满。徐渭用前两句描绘了情景,后四句将诗的内涵升华到了更高的境地,表达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心灰意泠。

总而言之,徐渭的诗与他的人一样,不需要太多粉末修饰,以最自然的状态将世间的万事万物出现在他的笔下,将他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以此来发泄他心中的愤闷。

徐渭 字文长

1521年,徐渭出生在没落的官宦世家。相信大家对于文长,这个徐渭的字很熟悉。然而,文长并不是徐渭的第一个字,徐渭的初字是文清。

徐渭画像

现在,我们一般都只有名,很少有人还会为自己取一个字,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名字,其实,只是名而已。可是,在中国古代,大部分人都会既有名,又有字,尤其是做官的和读书的知识分子。

名是在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字是名的补充解释。名一般在孩子幼年的时候起的,供长辈们叫唤。男子到了成年,举行冠礼之后,标志着长大成人,要步入社会了,这个时候就会取字。女子一般在出嫁后,才会取字。

在古代,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在叫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随意叫别人的字或名。一般情况下,名只能是上级对下级或者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平辈之间,如果要称呼名的话,一定是在双方非常熟悉的情况。不是常说“不能直呼其名”,直呼其名,在多数情况下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下级对上级,呼唤或写信时,只能用字作为称呼。尤其是当时的执政者皇帝以及自己的父母长辈的名,更是不能提,提了会被称为大不敬,甚至很有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

徐渭的名是单个字渭,徐渭的字是文长。当然在古代,还会有号。徐渭的号很多,但是徐渭最常用,并且最为人熟知的号是天池山人。

明代徐渭

徐渭出生于明代正德十六年,绍兴府阴山人,字文长,号天山池人。徐渭是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徐渭极高的才华,让他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徐渭涉略的领域很广,但徐渭在每个领域的成就都是不容小觑的。

徐渭画像

徐渭在美术上的成就,不用说,很多喜爱徐渭的人都知道,徐渭开创了青藤画派。徐渭的水墨写意画气势磅礴,而又充满自由自在,不被拘束,让他成为了水墨写意画的大师。徐渭在绘画上的技巧,在继承前人的画法技巧上,又有新的突破,让自己的笔法更加多变,让人无法捉摸。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画又推向另一个 。

徐渭是书法家,在徐渭的画作上,就能欣赏到徐渭的书法,徐渭将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一样,极为熟练,功底也很深厚,放纵不羁。徐渭将书与画相结合,可以说是画中有书,书中有画。

在戏剧上,虽然不及书与画的成就,但是戏剧上的创作也算的上是突出的。徐渭在创作戏剧时,追求人物的本色,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徐渭的戏剧创作,在戏剧领域有很重要的意义。

徐渭一生坎坷,晚年更是凄凉,他的怀才不遇,让他将郁闷之情寄托到书画诗中,从而让他有那么多的传世之作,成为经典,流芳百世,也让艺术领域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恋爱,如同跳舞,要学会退让。强硬的姿态,站久了会累。弯腰低头,不是认输,只是为了拾捡起幸福。能让你放下身段的生活,才是舒服的生活。能让你放下骄傲的人,才是能够在一起的人。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其实,一直陪着大雄的不是静香,是哆啦A梦;其实,一直陪着小丸子的不是小玉,是花轮;其实,一直陪着柯南的不是小兰,是灰原哀;其实一直陪着你的人,不是你爱的人,而是爱你的人。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许当在你身边的时候,能感觉到的也只是淡淡的温暖而已,并不比一杯热茶更显著。但当你失去的时候,整个世界瞬间荒芜。只知道我们总是在战胜空间,却对时间无能为力。

好久好久没有牵过的手,只能握紧空气流浪,流浪。我不能说,一个人的寂寞,是两个人的错。这是现实的无奈,我们只能学会接受,学会习惯。我们一起哭过,笑过,疯狂过。两个人的未来,却是天各一方。

有的时候,两个人分开,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爱了。因为爱着,却找不到方法,所以相爱也就变成了相互伤害。到底是爱情输给了细节,还是细节成就了爱情细节打败爱情。

既然无法相守这份情,就让它在心底永驻吧。或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又想起了这份曾经,我情愿放纵一下自己,让寂寞的心暂时融化在昔日的温存之中。或许,片刻过后,我又重新做回了现实中的自己。

要让爱情简单,两人之间平时不需要猜测心意,不用担心行踪;不害怕在无意之间激怒,不怀疑做任何事情的动机;两人之间,有一点牵挂,却不会纠缠;两人之间,有一点想念,却不会伤心。

遇见你,是我的缘份;听见你,是我的慰藉。缘来缘去,剪不断;缘聚缘散,理还乱;缘起缘灭,聚复散。若是无缘,结局依然是分离的无奈。你说,我们是否在前世早已相识,今生相遇却难续梦缘

只有充分的时间去交往,去充分的时间去磨合,充分的时间去疗伤,去思考,充分的时间去面对,去认识,充分的时间去拥抱,去融合,充分的时间去建设,那样,你的爱情才能够永久下去。

爱你,无须华丽的词藻表达,我会努力延续你快乐的笑声;爱你,无须时时伴你左右呵护你;你有你的天空,你有你的风雨,你哭了,我会递上一方纸巾,告诉你这个世界还有我;你累了,我这有你栖息的肩膀,和你一起融入这生活。

中华民族的书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一部中国书画发展史,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发展的,因此,人们鉴别书画,需要掌握比鉴别器物更多的历史和专业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绘画是人类描述自然界及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审美的第二语言。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绘画,向我们展示了远古人类的绘画,通过这些绘画,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尤其诠释了单纯器物难以显示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

反之,掌握历史和专业知识,对鉴别书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鉴别古代书画,还要知道历史上各个时期绘画的特点、各师传流派、各派画家的情况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作品与画家具有的流派、绘画技法不符,作假的可能性就很大;还有其他方法作假,如印画填墨、揭命纸重裱填墨、无款填款加假钤印仿名画、用老纸老墨摩画老画、有新仿和老仿等,有的用旧锦等做旧装潢等,手法很多,这些需要向有经验的老鉴定家学习。关于鉴赏方面的要点,古今各朝代都有很多著书评论,对收藏鉴赏很有帮助。在此主要就书画的保护谈点个人体会。对书画类文物的保护,是鉴别欣赏的前提。正是前人的精心保护,才使众多的古画流传至今,得以饱我们今人的眼福,让我们拥有前人的文化。那么,鉴于书画质地的特殊性,在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清洁处理

  文物上的污垢对文物本身是有害的,在收藏之前要进行适当的清洁处理。对书画类文物的清洁处理,以过风抖晾为主。在干湿度相适宜的房子里,将书画展放开,轴画可以悬挂,经微风吹拂,将表面湿气和尘埃吹去。采用这种方法,要选择晴朗温和的好天气,既不能在大风天,也不能在阴天。大风干燥,会使纸质文物脆变断裂,阴冷会增加潮湿引起霉变等损害。在北方,一般选秋高气爽的日子。抖晾的时间不宜过长,家庭以两三天为宜。抖晾不要在阳光下直射,因为光对书画类文物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紫外线、红外线照射会使纸上的墨色、颜色褪色,直晒会使纸质品过于干燥,缩短其寿命。有些南方地区有在三伏天晒经的习俗,但北方不适宜,尤其注意不能在春天扬花季节抖晾。杨花里有油脂和水分,沾上会留下油痕。而且,扬花中不免有虫卵等微生物,在书画上繁衍起来会造成蛀损。经过抖晾之后,需用软毛的掸子轻轻掸拂书画的正、背两面,掸拂时用掸子的侧面,使掸把与画平行,滚动着轻掸,如果掸把与画垂直掸下去,很容易使掸棍戳伤画心。去除浮土后卷好收藏。卷画时要注意速度要慢,随势卷,防止折伤画页。手法是先松卷,卷好后将花边错齐,然后再紧,如果先卷紧了,发现没卷齐就不能调整了,当然最好是一次卷齐,尽量不调整。

  防蛀处理

  书画类文物的另一大敌是虫蛀。首先在大环境下要做好工作。存放书画的室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用电蚊香片熏一下屋子,夏季一个月进行一次,冬季可以延长。电蚊香片对人体无害,可以杀死小飞蛾,防止其产卵变成幼虫。另外还可以在放书画的箱柜里放樟脑类防虫品,但要用纸包,不能直接接触文物。如果收藏的书画发生了虫蛀,必须立即进行杀虫。比较安全可靠的办法是,采用中草药杀虫。用“苦练子”(中药,有理气功效)、烟叶脉各一半,研成粉末,撒在有虫文物周围,一星期后,虫子就会全部死掉。也可以用“芸香”“黄檗”“除虫菊”这些传统的除虫草药。

  装裱处理

  对已经损坏的书画进行重新装裱,也是保护挽救的一种措施。正如古人云:“古迹重装如病医。”选购古书画时,装裱尽量要求干净漂亮,这对日后的保护创造了先天的优良条件。并不是像有的人认为的古画越黄越脏旧越好,有的还故意把新画熏黄了装成旧样。要知道,干净的古画要比黄旧的古画价值高很多。如若不然,装裱一次,对画的损害就多一分。因为,画中人物的精神、彩色、花蝶的浓艳,这些都只在约略浓淡之间,裱褙一次,就会有所损失,尤其是古画,流传已久,或许已经经过不止一次揭裱,减少再揭裱也是保护。揭裱的工艺大致有洗画、揭托、补缀、衬边几道主要工序。古人对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包括浆糊的制作等,明代周嘉胄所著《装潢志》详细记载了具体做法,为后人学习借鉴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今人如果对古画进行保护性的装裱时,一定要请手艺好的工匠,用传统方法装裱,切忌用化学浆子和电烤箱。一来高温烘烤促使纤维老化,二来会影响将来再揭裱。

  另外,观画也有讲究,灯下、雨天、酒后、俗子不观画。俗子是指没有展画经验的人,“卷舒不得其法,最为害物。”观画还要注意不能用手触摸指点画心,不能手指夹着烟边抽边看,谈论时避免唾沫星溅到画上,翻册页手要在册页下面或者侧边,要轻翻,防止撕扯。无论看画还是册页,手握要轻,切忌紧握,之前还要洗手。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所说的一些方面,保护书画类文物也还应该注意防潮。潮湿的文物会容易发霉,霉变的污点会留在书画上不能去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防止霉变首先要使存放书画的室内不能太潮湿。要把书画存放在正房内,一般背阴的房屋大多会潮;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可以利用,如在霉雨天的季节,将空调打开,室内温度不高的话,可以打开抽湿功能,将室内潮气去除掉。古人认为,一般在梅雨季节前就需将画藏起来,而且要收存在密封的画匣里。另外做画匣也有讲究,小画做匣,用香楠木,大画做橱,用豆瓣楠或香楠木。卷册用旧锦做囊,以掺檀末的棉花充胎,不但防潮,舒展发香,还防虫。这也是我们在观古画时,一展开画,总是有一股檀香味溢出,也就是古人将书与香并提如“书香门第”的缘故吧。也正是这种严密的保护,才使我们看到流传至今的古代书画。当然,收藏书画不仅防潮,过于干燥也不好。纸张是由天然纤维组成的,过于干燥会使纤维断裂,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有的画一打开就像酥皮点心思的,画面成一片一片的碎了的缘故。一旦发生这种断裂很难修复,即使修了,其价格会非常昂贵,可能比画的本身价值高很多,具有这样技术的工匠也更难寻。年代久远的古画有时画面上的矿物颜料会氧化,俗称“反铅”,可以用双氧水洗净,但要在装裱店进行比较好。

  对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也适用于丝织文物。另外对象牙、竹雕、角雕等有机文物的保护要点,也基本上大相径庭,都是以防霉、防虫、防潮、防干裂、防日晒等为主。保持好的存放环境,对藏者本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有好处的。好的环境也会带给人好的心情,一般我们见到的文物老前辈或者收藏家,没有脾气火爆、粗俗不堪的,这是长期熏陶陶冶而成的。无论遇到什么罕见巨作,都能不动声色,做到仔细观察,冷静辨认,于无声处听惊雷。

  收藏鉴赏古今书画,是一件高雅之事,它表明主人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保护好这些书画,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承传都很有意义,而收藏保护的过程,也是对收藏者的情操陶冶,于工作之余及茶余饭后摆弄摆弄,也是收藏者的一大乐趣,故希望以上能对广大收藏朋友有所益用。

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偏爱乡先达之作

行书四条屏 姚彤章 作者收藏

作为天津人,偏爱乡先达之作除了有情感上的原因,我认为还可从这些“地方粮票”中探讨乡土历史、地方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藏有天津人姚彤章书写的四条屏。姚彤章,字品侯,号研曾,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 年),监生出身,工诗文,善书法,与乡贤李叔同同出于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的赵元礼门下。从这四条屏中可看出此人的师承学养和他与李叔同的同门之缘。

姚彤章是天津“世进士第”鼓楼东姚家后人,长芦纲总姚学源的长子(过继姚剑泉为嗣)。清宣统年前后,曾宦游鲁西南。民国初年,任天津营务处承审。轰动津城的宫北大街春华茂银号大抢劫案,由他与朱承审结,抢劫犯戴魁一被处决。1917 年天津闹大水,他任河务局长。后被调至唐山、青岛。

姚家官宦大户,与军机大臣、大学士、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咸丰末年八大“顾命大臣”的焦佑瀛,同治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的李筱楼(李叔同的父亲)等,多是亲上加亲的关系,与天津严家、华家、梅家、徐家、朱家也有通家之好,家族之间往来十分频繁。

姚彤章年轻时,姚家请善书能诗、学识广博的赵元礼在其家教家馆。因李叔同的二嫂是姚家的姑奶奶,李叔同常去姚家,于是也拜赵元礼为师,主要是向赵学习古典诗词。同列赵先生门下的自然也有姚彤章和他的弟弟姚彤诰,另外还有李鸿藻的三子李石曾和朱易谙(朱宪彝的父亲)等人。姚彤章比李叔同年长 6 岁,两人志趣相投,甚为要好,早年的诗风、书风也有某些相近。

我收藏的这四条屏用的是虎皮宣,其所书各是一首七言绝句,有的为苏东坡诗作,有的为自作诗,是姚彤章于丁丑年(1937 年)中秋节前所写。他的一首诗写道:“鹤作精神松作筋,阶庭兰玉一时新。愿君且住三千岁,长与东坡做主人。”可知姚彤章诗学东坡。而赵元礼当年教李叔同学诗也是以苏诗相授,从李叔同年轻时的诗作中确能看出苏诗的影子。在这一点上,颇见他们之间的暗合。

从书法上看,这四条屏也具有赵元礼“苏体”味道。赵元礼学书最初师唐柳公权,后涉猎百家 ,尤醉心于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功力“非一般人所能及”。姚彤章的行书天真烂漫,雅逸婀娜中展现一种隽永和刚健,深得苏门法书遗意。众所周知,李叔同早年书法师从唐静岩,取法汉魏六朝,但他“转益多师”,有时在他的行书中也展露一些“苏体”韵味。这又是一种“相通”。

李、姚两人交情深厚。李叔同皈依佛门后仍不忘旧情,1932 年曾写信托其俗侄李麟玺将一部《梵网经》转赠姚彤章。1941 年春,姚彤章给在闽南的弘一法师寄去一首祝寿诗:“仙李盘根岁月真,千秋事业有传薪。残山剩水须珍贵,稽首慈云向永春。”诗中称赞弘一的才气和对佛学的贡献,表达了他对这位契友、高僧的仰慕之情。

姚彤章酷爱金石,收藏文玩、书帖、字画颇丰,鉴别能力甚强,这一点与年轻时的李叔同也有共同点。民国年间发行的《河北博物院院刊》和《美语画刊》中均刊有姚彤章提供的藏品,并载有他撰写的有关文物鉴赏的文章。

书法轴 赵元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5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