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金刚杵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普巴金刚杵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第1张

普巴金刚具足无比大悲威力,而外观现忿怒相,除了可以断除所有鬼神、非人、天魔之迫害,并可降魔息灾及消除危难。普巴金刚身黑蓝色,具有三头,每头各有三目,六臂四足。中间一头蓝色,表大势至菩萨之忿怒相“金刚手”,表诸佛之“意”;右面白色,表文殊菩萨之忿怒相,表诸佛之“身”;左面红色,表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之忿怒相,表诸佛之语。每一头口中各有二牙上出,二牙向下。其六臂,第一手执天铁制九股金刚杵(铁表示忿怒,九股表示三界九乘一切众生);右第二手执金制五股金刚杵(金表示喜乐,五股表示转五毒成智)。左第一手持般若智焰,表示燃烧一切苦恼;第二手持三叉戟,表示尽摄三界空行母。中间二手合掌持金刚降魔杵,表示除一切烦恼、魔障。背后有如利剑般锐利的翅膀。右二脚踩二男魔之背,左二脚踩二女魔之胸,安立于般若智焰中。

金刚持佛也就是金刚总持佛

金刚总持为噶举派皈依境的主尊藏名“多杰羌”,是本初佛,为三世一切诸佛的总身,也是佛陀三身的综合体金刚总持是「法身佛」,因此,金刚总持就象征究竟的悟性其深蓝色的肤色,

象征永恒不变的佛性如宇宙揽护万物,无所不包头戴五佛冠,相好无尽天衣、珠宝、璎珞作为身庄严

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双手交叉于胸前,结双跏趺,安住于八大狮子所抬宝座,莲花月轮上

由于金刚总持显现至高无上的佛法精髓,所以是噶举白派众传承上师之首,

一切的传承教法都是由金刚总持直接传授予噶举派的金刚总持的双手交叉,右手持金刚杵象征「善巧」,左手持金刚铃象征「智慧」,是「不二法」以及「空界」的究竟代表。

即是最究竟的「大手印」法门这究竟的成就都是每一位噶举传承修持者的目标

扩展资料:

金刚持又称诸佛共主,佛书说,此为释迦牟尼讲演密乘所现身相。其像为坐像,头略左倾,双目微闭,自然下视,双层紧闭。

顶戴饰有诸多宝物,一对大耳环垂于双肩,着护胸、护乳和护脐。

双手腕在胸前十字交叉,双手各握一根金刚杵。

盘坐于莲座,左腿在内,右腿在外,赤脚,脚掌向上。

手臂、手腕和脚脖均佩钏。佛像身披绸带,像后为圆形图案。

-金刚持佛像

金刚杵

  关于“杵”的质料,据陀罗尼集经第二说:金刚杵的材料,是用“金、银、赤铜、镔铁、锡”等五色金属合和而成。另据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说:由于所修之法不同,而其所用的材料也有“金、银、熟铜、砂石,以金银铜混合、铁、失利般尼木、毗噜婆木、佉他啰木、摩度迦木、阿设多木、害人木、人骨、水晶、苦练木、龙木、毗梨勒木、天木、泥、迦谈木、遏迦木、无尤木、阿没罗木、遏顺那木、柳木、白檀木、柴檀木”等等的差别。

  显教意义

  如来护法神“密迹力士”手中的武器:“密迹力士”手持金刚杵护持于如来左右。智慧的象征:显教不以金刚杵为法器,故无实品金刚杵。乃取金刚杵的坚固来譬喻“大智慧”,以此“大智慧”舂破牢固难破的*欲山。或坏破众生无量无边的苦。乃至于摧灭一切外道邪论。

  密教意义

  在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于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金刚杵象征如来金刚之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碍。

  用法

  1、成就事物,用五股杵。

  2、加持神用,用三股杵。

  3、行道念诵,用独股杵。

  4、修“佛部、莲华部”法,用独股杵。

  5、修金刚部法,用五股杵。

  6、修大威德明王法,用九股杵。

  结束语金刚杵(chǔ),梵名Vajra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

“金刚”二字既是金刚杵的名称,也是一群以金刚冠名的神灵、器物和性质的称号或前缀。梵文“vajra”[1]意为“坚固”或“力大无比”。而藏文的对应词“多吉”[2]则是“石王”之意,表明它和金刚石[3]一样具有坚不可摧的硬度和璀璨之光。这种坚硬无比的石头不易切割也不会破损。从根本上来讲,佛教的金刚杵象征着绝对现实的难以捉摸、不会毁灭、不可撼动、不可改变、无形和坚固的状态,即:佛性的圆满。在印度吠陀时期,金刚杵最初是大天神因陀罗的主要武器或“霹雳闪电”。因陀罗神运用神力控制季雨期的电闪雷鸣并杀死了“810”条龙[4]。据说,因陀罗神的金刚杵是用大贤哲[5]陀提吉[6]坚硬的颅骨制成的。这个金刚杵常被画成中间有洞的圆盘,上面有一对交叉的涡杆或一根带槽的金属棒,棒上有一百颗或一千颗尖钉。作为霹雳闪电,金刚杵可能相当于条顿[7]民族雷神[8]的流行斧、希腊天神宙斯[9]的霹雳王杖和罗马朱庇特神[10]的三道霹雳闪电。作为一件投掷武器,因陀罗神的坚不可摧的霹雳闪电宛如火球般的流星划过天界,在雷暴的大漩涡中发出闪电和火光。在早期印度和中亚艺术中,金刚杵通常被画成短而坚硬的棍棒,两端各有一个尖利的股叉。这或许是对这个令人生畏之武器的最精准的描述。据说,佛陀从因陀罗神手中接过这个武器,将股叉折在一起使之变成了一根和平王杖。在佛教艺术中,象征王杖的金刚杵与令人生畏之武器金刚杵之间的区别极为鲜明。善相神右手中持有金色金刚杵,其五股股叉并拢,象征着神灵的方法或“方便”。怒相神右手所持的金刚杵被认定是由天铁制成,经常画成铁的深蓝色,其股叉像一对对称的三股叉那样张开。这个令人生畏的金刚杵有时也画成从中央股叉发出的喷焰或叉形闪电的形状。尽管它是神灵非同寻常的“方便”象征物,但它也象征着神所具有的毁灭一切愚痴和虚妄的不可摧毁的金刚力量。在佛教艺术中,五股金刚杵和九股金刚杵也有画法上的差异。在画这两种金刚杵时,各端只能画出三个股叉。在画五股金刚杵时,股叉并拢,而在画九股金刚杵时,股叉打开。天铁是锻造物化表现形式的金刚杵或其他铁制武器的最佳材质,因为天铁在掠过天际时已被神灵锤击过。陨石的完美隐喻着色与空的不可分割性。陨石在虚空中燃烧,变成一颗流星或一团火球,在地球表面爆炸成为熔融铁碎片。西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地域辽阔,因此会有大量的陨石降落。西藏的金刚杵常常用天铁锻造而成。由于具有催眠作用,这样的天铁有时会返回原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蛇形剑[11]也有同样的传说,它们也是由天铁锻造而成的,在传统上,会受到一位天上捕获神的保护。据说,金刚杵长度为十二指[12],因为它灭除了因缘链条上的十二因缘。其圆形的中心点把法尔[13]比作空性的终极真谛。在扁平状的种子[14]中心处有字符“Hum”,它发出的三个合音代表一切佛法都是无依据的。三个和合音包括:法清净[15]、推求清净[16]和化生清净[17]。在金刚杵中心点的两侧各有三个斜向上升的圆圈,这三个圆圈环围着金刚杵两个对称的莲花底座,形成珍珠项圈的样子。这三个圈象征着“三门”[18],即: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和无愿解脱门。这三个圈插在金刚杵的两个莲花底座之间并斜向上升,象征着它们在中心处的空性生成,宛若莲花盛开在反射实物的水面上。每个莲花底座都有八个合围在一起的莲瓣,上边的八个莲瓣象征着八大男性菩萨,下面的八个莲瓣象征着八大天女或女性菩萨。十六个莲瓣象征着十六菩萨和大乘佛教经文列出的十六空[19]。两个莲花底座的上方都有三个一组的珍珠圈,它们代表着菩萨所修的“六度”,即:布施、戒、忍、精进、禅和慧。每个莲花座上面一圈的顶都有一个扁平的月亮圆盘,在中心点两侧构成了莲花座或宝座的形状。这两个月亮圆盘(作为月亮和太阳的星相象征物)代表方便和智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结合及俗谛和真谛的菩提心露的合一。两个对称的金刚杵轴股叉直接在月亮圆盘上。每个股叉的截面呈方形,长度为四指,形状更像一支矛或一把剑刃。中央股叉的叉头通常像削尖的锥体或四面珠宝。它们既象征着把人体内微观世界的轴中心比作中脉,也象征着把须弥山四面比作宏观世界宇宙的轴中心。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单股金刚杵代表着一切星相象征物的结合。三股金刚杵有两个内凹的边股叉,与四面股尖下面的中央股叉连在一起。这些边股叉叫做金刚舌,是从摩羯的嘴里伸出来的。摩羯浓妆厚饰的头面朝外,从月亮圆盘两面的边缘伸出来。在金刚杵图上,这些摩羯常太小无法画出,因此,这些边叉的外面一般都画有对称的漩涡饰或叶饰。三股金刚杵与三股叉十分相像,主要象征着战胜“三毒”(嗔、痴、愚)、掌控“三时”(过去、现在、未来)和“三界”(天界、地界、地下界),也象征着“三宝”的战无不胜及“三部怙主”(参阅附录2),还象征着获得“三身”(参阅附录3)和三大脉道(参阅附录4)。五股金刚杵是金刚乘佛教最常使用的形式。它有一个中轴股叉,在四大基本方位上还有四个弯曲的外股叉。四个外股叉同样从摩羯嘴里伸出,与中央股叉末端连为一体。四个摩羯象征着“四无量”、“四解脱门”、战胜“四魔”[20]、“四业”[21]“四喜”[22]、四大基本方位和土、水、火、风四大纯净要素。五个上股叉代表五佛智,这些智慧源于已经改变的“五毒”[23]和已经净化的“五蕴”[24]。四个外股叉向内弯曲,与中心股叉连为一体,象征着色、受、想、行“四蕴”是以第五蕴“识”为依据的。五个较低的股叉代表着“五佛母”,即:五佛的女性伴偶,象征着地、水、火、风、空五大纯净要素。五个上股叉和五个下股叉也代表着五妙欲和五官。总体上来说,五股金刚杵的十个股叉代表着十大方位、“十度”[25]和菩提修行的十地[26]。九股金刚杵上有一个中轴股叉和八个弯曲的外股叉,它们直接插在金刚杵两端的四大基本方位和四小基本方位上。八个外股叉同样从摩羯嘴伸出,象征着八识[27]和引导人们摆脱轮回之苦的佛陀的“八正道”。中央股叉和四大方位的上股叉代表着五佛,而四小方位上的股叉代表着“四佛母”,即:占据四方之四佛的女性伴偶。中央和四个较低位置上的股叉代表“五佛智”,而四小方位的股叉代表“四无量”。九股金刚杵基本上象征着对宁玛派九乘[28]的彻悟。九股叉也象征着八大菩萨簇拥下的金刚持、佛陀及其“八正道”和坛城的主要中心和八大方位。在更神秘的层面上,金刚杵这个象征物经常是众多神灵生成时所使用的直观修持的“前奏”。此时,将第一个种子符号画成生成于空性,或出现在修持者的面前或在他们心中。随后,这个种子符号融入光中,以八瓣莲花的形状显现,并在莲花上生成日月圆盘。另一个种子符号从这个圆盘上升起,然后,变成一个金刚杵,其中心有另一个种子符号。最后,这个金刚杵又变成神的化身。种子符号显现的三个阶段被称作“金刚三昧”[29]。第一阶段,种子符号从空性中产生;第二阶段,生成修持者的智慧或金刚心;第三阶段,金刚智度心转化成神的化身。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莲花用八个莲瓣代表心轮[30];日月圆盘作为方便和智慧代表着红白滴露,是相对和绝对菩提心露的结合。金刚杵中股叉垂直延伸的部分代表着中脉,周围的八个股叉代表生成心轮的八大脉道。在中心点两侧的三个圈代表符号,代表着心中的“金刚滴露”。修持者从这个“金刚滴露”中生成的觉识成为所观修之神的“明相”。同样,在金刚乘神殿众多的神灵中,每一位神都被说成出自五佛部,每位神都冠以自己独特的佛部手印。善相神头顶上常绘有其父佛陀的小像或他的种子符号,而怒相神头顶的顶冠上更常画有半截金刚杵,中央点上绘有其父佛陀的种子符号。 [1]梵文:vajra,金刚杵,音译“伐折罗”,佛教法器。“金刚”意为金中最钢之意,用于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2]藏文:rDo-rje,金刚杵,“rDo”为石头,“rje”为主人之意。[3]藏文:Pha-lam,金刚石,金刚钻。[4]梵文:vritras,龙。[5]梵文:rishi,大贤哲,圣贤,圣者。[6]梵文:Dadhichi,陀提吉,圣贤名。[7]原文:Teuton,条顿,可能是古代日耳曼人或克尔特人的成员。[8]原文:Thor,雷神,神名。[9]原文:Zeus,宙斯,希腊宗教的主神,位居奥林匹诸神之首。有时衣被称作“天王”,但不是天地的创始者。被认为是维持自然秩序者,尤为主宰雷电之神。[10]原文:Jupiter,朱庇特,罗马宗教的主神。原为意大利半岛雷、电、雨之神和“葡萄之灵”,后传予罗马人。后又与希腊宗教中的宙斯相混同。[11]原文:kris,蛇形剑,亦称波刃短剑,一种马来刃或印度尼西亚人用的短剑,通常具有扇形的双刃和呈脊状的蛇形刀身。[12]梵文:angula,十二指。[13]藏文:Chos-nyd,法尔,自然,本性,现译为“规律”。[14]梵文:bija,种子符号。在密教,种子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字,用以标示佛与菩萨各尊,其间亦含有哲学意味。通常是每一梵字表征某一佛或菩萨的种子。[15]梵文:Hetu,法清净。[16]梵文:Uha,推求清净。[17]梵文:M,化生清净。[18]三门,亦称“三三味”。这是三种禅定的名称,是通往解脱的三个门户。这即是空、无相和无愿三者。[19]十六空: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 6)胜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际空;11)无散空;12)本性空;13)一切法空;14)自相空;15)无性空;16)无性自性空。[20]梵文:caturmara;藏文:bDud-bzhi,四魔,使人苦恼的四魔,即:1)烦恼魔;2)阴魔;3)死魔;4)他化自在天魔。[21]梵文:caturkriya;藏文:vPhrin-las-bzhi,四业,佛教关于人们的四种不同的因果报应;即1)息业;2)增业;3)怀业;4)诛业或伏业。[22]藏文:dGav-ba-bzhi,四喜:1)喜(梵文:ananfa);2)胜喜(梵文:paramannda);3)殊喜(梵文:viramananda);4)俱生喜(梵文:sahajananda)。[23]梵文:panchavisha;藏文:Dug-lnga,五毒:1)痴;2)贪;3)嗔;4)妒;5)慢。[24]梵文:skandha;藏文:Phung-po,蕴。五蕴为五种集合之意,亦可解释为物质性、感觉、表象、意念与认识作用这五者的和合,即:1)色;2)受;3)想;4)行;5)识。[25]梵文:dasaparamita;藏文:Phar-phyin-bcu,十度,大乘佛教中主张的十种德行,即:1)布施;2)戒;3)舍;4)慧;5)精进;6)忍;7)实;8)愿;9)慈;10)舍或心气平和。[26]梵文:bhumi,地。十地,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个阶段的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菩萨在这十地中,负荷众生的苦痛,支持他们,有如大地支持树木,古称“地”,即:1)难登;2)结慢;3)华庄严;4)明辉;5)心广;6)妙相具足;7)难胜;8)生诞因缘;9)王子位;10)灌顶位。或1)欢喜地;2)无垢地;3)明地;4)焰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27]梵文:astavijnana;藏文:Shes-pa brgyad:八识,唯识说所立的八种识,即: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未那识;8)阿赖耶识。[28]梵文:yana,乘,是车乘,泛指能使人觉悟得度得教法。九乘是:1)声闻;2)独觉;3)菩萨;4)事部;5)行部;6)瑜伽部;7)大瑜伽;8)随类瑜伽;9)最极瑜伽或大圆满。[29]金刚三昧,亦称“金刚喻定”、“金刚定”。三乘的修行者最后断除一切烦恼而得究竟果的三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628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