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族的历史文化特点?

什么是藏族的历史文化特点?,第1张

1、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2、地域性和多样性

藏区以地域主要分为卫藏、康区、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环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区等所处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劳动产业不同而言牧区、农区、农牧结合以及少数的渔业区的文化不同。

3、完整性

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为主,解放前藏区处于几乎封闭的环境,保持着较完整的原始状态,保留着的文化较完整。

4、宗教性

藏区的文化几乎全部都跟宗教有关联或受宗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是佛教与藏区土生土长宗教“苯教”结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独特性。

扩展资料

藏族的史前文化特点

一、史前藏文化的本土特质

1、石器——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象征。

2、半地穴、圜地式房屋——藏族碉房建筑的源头。

3、石棺葬——远古藏族先民本土的丧葬习俗及宗教情怀。

4、大石遗迹——原始风俗及宗教现象的文化遗存。

5、岩画——远古藏族先民生活及精神的写照。

二、史前藏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特点

在历史的进程中,藏文化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与周边文化互动、交流,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多元文化圈,呈现出文化互动的各种迹象,这些迹象在卡若文化、曲贡文化、部落遗迹中都有明显反映。

此外,史前青藏高原的岩画,不仅有其地方特色和本土特质,而且在其发展、变迁中也应表现出它的复合性,这还有待于与印、巴两国的岩画作比较研究。

三、史前藏文化是人类古文明的象征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可以说明远古时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备了猿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藏族口承文学中,大量的藏族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等,记录了史前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信仰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初始形态。

因此,考察史前藏文化的文明史,不仅可通过考古,也可通过对藏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史前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形态,说明在史前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本土族人的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的传承和变迁的起始过程。

2、藏族文明史有5千年以上的历程。具有5千年历史的卡若文明、曲贡文明、象雄文明,以及雅隆部落文明正是以游牧、畜牧兼农业经济为主的,以既本土又多元的文化特性构筑了藏族5千年的文明史。

史前藏文化不仅具有悠久古老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远古、在史前一直不断地创造着藏文化的远古文明,构筑了藏文化史前的本土性、多元性和变迁性。

--西藏

有着虔诚的信仰,质朴而纯粹。他们非常善良,乐于助人,视天下生灵都平等。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在风景绝美的西藏,放着牛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而令人感动。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让人敬畏的信仰,他们可以一路山水跋涉,匍匐着身躯,一路磕着长头转山,转水,转佛塔,不惧风霜,可耐严寒,风餐露宿,去圣城拉萨朝圣,走向心中的冈仁波齐。

1、起源不同。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从古至今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国。公元11、12世纪,现在的藏民族开始逐渐形成。

蒙古人是由古代众多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其远祖可追溯到匈奴和东胡,东胡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可见蒙古族是由室韦族发源、演变而来的。

乌桓被曹操征服并衰落,分裂出鲜卑一族,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中的一支柔然部被另一分支拓跋氏,击败分裂为南北两支。其中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

2、生活习惯不同。

藏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3、语言文字不同。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语言,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据古典藏语发音而制定的文字。

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苯教学者则认为藏文完全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

为了翻译佛教梵文咒语,藏文字母与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对应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唯一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蒙古族说的语言。蒙古人所用文字称为蒙古文,蒙古人的祖先室韦之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没有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虽然被俘,却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其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他掌管蒙古的文书印信,并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回鹘字母)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回鹘字母)以记录蒙古语。

——蒙古族 

——藏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9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