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琴与鹤。古人常以琴鹤相随,表示清高、廉洁。 唐 郑谷 《赠富平李宰》诗:“夫君清且贫,琴鹤最相亲。” 五代 齐己 《寄镜湖方干处士》诗:“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 清 赵翼 《奉命出定镇安》诗:“剧郡剑牛觇吏绩,传家琴鹤本官箴。”
2寿桃,石榴,与佛手瓜都是吉祥的寓意:长寿、子孙满堂、福气、富贵
附注:石榴的吉祥意义主要是祝人多子,所谓「榴开百子」是也!而佛手是佛的表徵之一,佛手之「佛」与「福」谐音,所以「佛手福手」也。石榴多子、佛手多福,再配上寓意长寿之桃,则通称「三多」,表示祝愿家族繁衍、代代康健的意思。这种比喻,充分显现出民俗吉祥图案中的智慧之美,强烈而明快!(suningxf 在的回答)
因料施艺 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玉雕工艺悠久,其因料施艺之工艺日臻合理。历史上只以小件为主,制品单一,数量有限。随着工艺的进步,技艺的提高,因料施艺的技能越来越高,作品更丰富多彩。其玉雕形状、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为因料施艺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剜脏去绺
脏、绺是玉器制品中之大忌。剜脏即把玉中的杂质去掉,使玉更纯洁、明亮。琢艺轩和田玉的穆宇静老师介绍,玉雕大件难以找到通体皆无一杂质的玉料,要尽其所能剜脏,余其形状,根据其特征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用料。在这方面琢艺轩奉承大巧不工的设计理念,追求“唯美、唯艺、唯精”,通过对上等和田籽料的设计弥补其瑕疵,如果没有能力让其成为传世精品,宁愿让其保持亿万年造就的形态而不去破坏它原有的美感。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玉体或再次或多次显露杂质,或黑色或白点或米粒状杂质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位,这是设计人员最难处理的问题,均要尽力处理掉或“遮住”。玉制作品很多因剜脏而改变作品的原定结构,既去掉脏斑又使其结构造型趋于合理,煞费玉雕者之苦心。
去绺。绺即玉中之自然裂纹,没有一定形状、方向和规律。绺的成因受自然力冲击、受冷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绺的种类有断裂纹、破碎纹、龟背纹、炸心纹、炸惊纹等。玉的加工在选料和雕琢中首先要注重纹绺的处理,或顺绺锯玉或躲绺。去绺后根据料形进行设计。在设计后的雕琢中,亦多有再次出现纹绺,曰“纹线”、“水线”。需设计和做工者苦思冥想使其去绺改形,受到意外之效。玉雕作品无定型,剜脏去绺,虽去不利,却有“因祸得福”另有创意之效。
三、化瑕为瑜
瑕本为玉中之忌,然玉中难求晶莹剔透之碧玉,尤其在开采百年后,珍惜玉石资源、充分利用玉料,早已被玉雕专家们注意,形成“化瑕为瑜”的雕琢工艺特点。化瑕为瑜所创作的作品不但不影响作品,更使作品形象生动,增加逼真之感,达到普通玉料所达不到的效果。
四、废料巧用
废料巧用其目的为珍惜玉料资源,降低作品成本,创造出与成品料同等价值或高出成品玉料价值的玉雕工艺品,尤其在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资源,“废料巧用”更是难能可贵。
五、俏色巧用
俏色巧用为玉雕琢工艺的一大特点,为玉雕界普遍应用。玉色以绿色为主,兼备黄、黑、红、白等色。有湖水绿、苹果绿、草绿及绿白等色。有的玉为杂色玉,红、黄、墨、绿诸色聚于一体,色彩斑斓,河磨玉玉色为墨绿,外包褐**之玉皮。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为制作中巧用俏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亦使玉制品精美、形象、生动逼真,给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感觉,而使世人更加真爱。
六、浮雕
浮雕为玉雕工艺种类之一。在雕刻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琢制形象,形体轮廓线近似绘画,凸凹变化不一,不拘泥于形式,主要从正面欣赏。浮雕主要用于素活、炉、瓶熏、器皿之中,其他各类作品亦施以浮雕。玉雕作品因浮雕各种花样、纹饰,使作品古色古香、典雅华贵。浮雕的种类较多。
浅浮雕:即雕刻较浅,层次交叉少,其深度一般不超过2毫米,浅浮雕对勾线要求严谨。常用以线和面结合的方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中浮雕:“地底”比浅浮雕要深些,层次变化也多些,一般地子深度为2~5毫米,也根据膛壁的厚度决定其深度。
深浮雕:层次交叉多,立体感强。浮雕的图案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各种变形纹样如回型纹、雷纹、勾莲纹等。一类为写实图案如花卉、草虫、鸟兽、山水、人物及具象型的龙凤、吉祥图案等。各种变形的传统动物纹样使器皿古朴、庄严、厚重。植物图案纹样富丽轻巧。几何纹样使器皿稳定均衡。变形图案纹样常施在器皿的腹、颈及各种边沿上。
七、透雕
透雕是浮雕的进一步发展,又叫镂空雕。是在浅浮雕或深浮雕的基础上将某些相当于“地”或背景的部位镂空。使形象的景象轮廓更加鲜明,使作品能体现出玲珑剔透、奇巧的工艺效果。透雕使玉雕作品层次增多,许多作品花纹图案上下起伏二三层乃至四层。由于层次增多,花纹图案、景物上下交错,景物远近有别。因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较大,采取钻孔穿透碾磨法,故镂空处上下层的线条错落复杂,在抛光时最为费时费力,然而透雕艺术效果最佳。
八、圆雕
又称“园身雕”,属三维立体雕刻。前后左右各面均须雕出,观赏其物不分正面、侧面,可以从四周上下任何角度欣赏,器如实物,只是比例差异而已,有实在的体积。圆雕工艺应用最广的品种是素活类和人物类。北玉圆雕工艺闻名全国,器身与器盖比例合适,配件精致,修饰华丽、富贵。通体作品形同实用器物,然而却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九、内雕
内雕是较复杂的工艺。在一块玉料上雕刻里外二层或三层景物,玉雕业称之为“绝活”。从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由于工具条件所限和玉雕工艺尚不娴熟,内雕技艺一直空白。20世纪70年代后,玉雕艺人探索内雕技艺,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十、螺纹组合
螺纹组合是将工业螺纹、组装工艺应用于玉雕工艺品中。80年代后玉雕大件制品盛行。将螺纹引进玉制品中,效果理想。
此外,各类工艺虽分而述之,然在玉雕作品中很难分出某件作品为某种工艺,多数精品之作,将各种工艺集于一身,或以某一种工艺为主,其它工艺兼备。作品之精正在于此。
中华玉雕文化流传几千年,从古至今,一直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玉雕的领域里,题材可谓说是非常的广泛众多,
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神龙古凤、人物风景等等等等,
但是,各位朋友有没有发现,其实在玉雕里很大一部分的题材都是跟佛教有关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这里今天就要给大家说道说道为什么了!
先从佛教的传入及传播说起!
其实,佛教流入中国,还是要从古代印度说起,
那是中国和国外文化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外来文化输入!
当然了,大家要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以正统文化自居的儒家和道教为主,
当佛教流入中国,那肯定是要受到道教和儒家的排斥冲击。
正是遭到了中国本地教派的冲击和排斥,
却大大的刺激了佛教的发展,加速了佛教在中国盛行的进程,
佛教灵活的自我调节意识,投合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思维习惯,
抓住了这些特点,佛教的传播就大大的加快了进程!
在魏晋之后呢,佛教在中国盛行之风流传,
当时的统治阶级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的修建寺庙,雕塑佛像,
这时候,和田玉又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因为中国人尚玉特点一直都有,
于是他们拿玉石开始雕刻与佛教典故有关的莲花生子、持荷童子等宗教人物形象,
这样在以玉造像之风气贯穿北魏至唐代的四百多年间,
玉佛之风就盛行了下来!
在佛教传入中国盛行的朝代里,尊佛之风可以说是十分的浓厚,
尊佛信佛加上古人对玉的崇尚,这些佛教题材的玉雕开始流传下来,
期间的朝代统治阶级雕刻了很多的大型玉佛,用于寺庙中供奉。
民间的百姓也以香炉点香供奉玉佛,也开始佩戴玉雕的佛教题材的挂件手串,
作为人的情感、愿望、信仰的载体传达于神佛。
佛教元素在和田玉石雕刻里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那如果要说,就是佛和观音是应用最广泛的两个题材了,
所以现在在玉雕里面,一直留有这么一句话“男戴观音,女戴佛”
这里面的意思,其实是谐音“男戴官印,女戴福”,
这也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精神寄托!
佛像玉雕艺术的精髓
佛教玉雕中,最常见的莫如观音。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中说,世间观音相皆是观世音的应身而非本相。观世音的应身有三十二数及三十三数之说。虽然观音呈三十二相,但是无论哪种玉雕观音,都要符合人们心中观音的重要特征,那就是端庄、慈祥。
佛像造型在玉雕创作中要重视美感。然这美感,乃超脱俗尘之美,望之庄严、慈悲,令人心生欢悦。这便是佛像玉雕艺术的精髓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