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的作用是什么

安眠药的作用是什么,第1张

安眠药作用机理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来达到安眠的目的。根据不同安眠药的主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来针对不同情况的失眠,因为不同的安眠药其作用部位各有侧重。 一般而言,安眠药对整个大脑皮脂有弥散的抑制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是催眠和较弱的镇静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和轻度的神经症。 弱效安定药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边缘系统和间脑,能消除情绪焦虑和精神紧张,能调整情绪障碍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强效安定药主要作用部位是: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的上升系统,主要是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觉醒性;而脑干网状结构的下降系统,主要是与运动和行为有关。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是通过药物的这种选择性作用,来达到即能清除病理性兴奋、减轻焦虑紧张和病理性思维等症状;又能在治疗剂量下,而不致产生深睡等意识障碍,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型重症精神病。 当然强效安定药与弱效安定药不仅在作用部位会有所重叠,在药物作用也会有所交叉。就以具体药物而言,也因剂量而异。小剂量的催眠药也具有轻度的抗焦虑作用;小剂量的强效安定剂也具有抗焦虑作用和镇静催眠作用;而较大性剂量的弱效安定药也可用作催眠。 治疗失眠的安眠药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类: (1)苯二氮类:主要包括安定、硝基安定、利眠宁等。 (2)巴比妥类:主要包括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等。 (3)其他种类:主要包括导眠能、安眠酮、氯丙嗪、异丙嗪等。 临床上选择催眠药的主要依据是:入睡困难的,应选择较快、较短的催眠药或弱安定药;早醒、睡眠过程浅的患者,因应选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安眠药。 苯二氮类。这类药物具有抗焦虑作用、镇静作用和大剂量时的催眠作用,亦是一种有效的肌肉松弛剂和抗癫痫药物。其药物主要作用于大脑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因而,可以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芬那露、谷维素。主要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和神经失调症,不仅能改善焦虑状态,对焦虑形成的失眠也有较好的作用。 但巴比妥类不适应用于有肝、肾疾病及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水合氯醛不宜用于有心、肝损害的患者;副醛因从呼吸道排出,不宜用于有呼吸系统患者,又因口服对胃粘膜有刺激,有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药。 以焦虑症状为主者,宜选用抗焦虑较强的药物;以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时,应选用催眠镇静作用较强的药物;若上述两组症状同时存在,应选择兼具有两种药理作用的药物,或白天服抗焦虑作用较强的药物,晚上加用催眠作用较强的药物。氟基安定与硝基安定常作为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催眠药物。抗抑郁药中的多虑平,其抗抑郁作用较弱,而抗焦虑作用颇强,伴有严重焦虑的轻度忧郁患者可以选用。 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强效安眠药,对各类精神运动兴奋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太尔登兼具有抗抑郁作用,三氟拉嗪和氟奋乃静对淡漠退缩、木僵违拗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氟奋乃静、癸酸酯或庚酸酯等长效注射液,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维持治疗。这类药物主要是控制精神疾病发生而导致的不眠或失眠症。 这些安眠药用作催眠时,应在临睡前一次性顿服。但是切忌:催眠药不可长期人或使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性和药物耐受性。也不要固定应用某一种药物,最好能将几种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转换使用;也可将催眠药与安眠药合并应用,以增强催眠效果。 使用安眠药解决失眠,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之所以失眠,其主要原因是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和神经系统的虚弱。而强效安眠药与弱效安眠药都是通过进一步抑制神经系统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而不是通过营养神经系统、增加神经系统的调解功能来达到解决失眠的目的。所以说,强效安眠药与弱效安眠药会进步的加剧神经系统的虚弱,进一步加剧神经系统的失调。而且安眠药由于是神经阻断剂,是化学合成的药品,具有强烈的副作用。尤其长期使用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一定要使用安眠药来治疗失眠,也只能是短期的、少量的使用。

治疗

首先,在于积极予防和治疗各种原发病。对症治疗则可使用除吗啡类以外的止痛药物,如各种解热止痛剂,可根据病情顿服或短期2-3次/d服用,严重者可少量服用可待因、颅痛定或二氢埃托啡等。可酌情加用各种镇静剂或安定剂,对焦虑烦躁者尤宜。有抑郁表现者,加用抗抑郁剂。以上均可参考精神病学讲义。在治疗上,也可针对头痛发生的机理进行,例如:①纠正颅内压:如颅内压高者给以脱水、利尿剂;低颅压者,静脉给以低渗液等。②收缩扩张的血管:如偏头痛发作时,及早使用麦角制剂。对非偏头痛类血管性头痛,则常用含有咖啡因的复方解热止痛药,如APC、索米通、米格来宁等以改善血管张力。③松弛收缩的肌肉:适用于肌收缩性头痛,如按摩、热疗、痛点奴佛卡因封闭等,或服用弱效安定剂如安定、安宁等,既有助松弛肌肉,也有助于解除精神紧张。④封闭罹患的颅表神经:用于颅表神经痛。⑤“更新”病变的脑脊液: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剧烈头痛,可在病情平稳后颅压不高的情况下,酌情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或再注入等量氧气,以促使脑脊液的吸收“更新”,常可使头痛迅速缓解。此法也适用于浆液性脑膜炎的头痛。

以上再介绍几种常见头痛的具体防治方法:

一、偏头痛:发作时可尽早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止痛: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1-02g,半小时后如无效可再服01g,一日总量不超过06g。肌注麦角新碱02-05mg,无效时1小时后可重复一次。肌肉注射樟柳硷4-5mg或缓慢静注2-6mg(放入50%葡萄糖40ml中)。05%奴佛卡因皮下封闭扩张的颞动脉周围等等。动脉硬化、心脑或末梢血管疾患以及妊娠者忌用麦角制剂。间歇期为防止发作可选用谷维素(20-30mg)、心得安(10-20mg)、樟柳硷(1-4mg)或苯噻啶(05-1mg),三次/d。也可服用麦角胺丁醇酰胺(首剂05mg,逐渐增加为1-2mg,2次/d,不超过6个月,禁忌症同麦角胺)、樟柳硷(1-4mg)、苯噻啶(05-1mg),三次/d。葛根片、川芎注射液、活血化瘀中药、静脉注射05%奴佛卡因(每次10ml,共20-30次)等,也均有一定的疗效。对病程较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和颞动脉扩张明显的严重患者,也可酌情试行颞浅动脉结扎手术。

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可使用麦角制剂。间歇期也可试用上述药物,或用泼尼松30mg顿服,连续3天后改为5-20mg,每天或隔日一次,3次后停药。

三、颈性偏头痛:颈椎牵引,同时服用扩张血管药或活血化瘀中药,并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亦可试用星状神经节封闭。保守治疗无效而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作椎勾关节切除术。

四、肌收缩性头痛:按摩、热敷、电兴奋疗法以及服用安定、安宁片等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也可在肌肉压痛点处用2%奴佛卡因1-2ml封闭。急性颈肌劳损引起者可用醋酸可的松1ml(加1%奴佛加因1-2ml)封闭。因颈椎增生或损伤引起者应加颈椎牵引,并加用颈托以巩固牵引疗效。

五、神经炎性头痛:除按神经炎原则治疗外,可在眶上切迹、“风池”穴等处多次用2%奴佛加因05-1ml(或加入Vit B1 50mg或VitB12 100μg)封闭,或一次用无水酒精05ml封闭。口服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也对止痛有效。对颈椎增生引起的枕大神经痛应加用颈椎牵引。

头痛是有颅内炎症、缺氧、出血、肿瘤、机械损伤、颅神经、副鼻窦病变等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症,中医又称“头风”、“脑风”。

头痛症范围很广,涉及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各种头痛症的中药治疗偏方:

一、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更有部分病人的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 典型发作前病人常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还可出现面、唇、肢体麻木、失语等。这些先兆症状大约经过20-30分钟后消退,然后出现剧烈头痛,痛得好像钻子钻和针刺一样。这种头痛常常偏于一侧,常从眼眶或前额部开始,向半侧 部扩展,也可遍及整个头部。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常在入睡后完全缓解。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①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100毫克),每次5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②柴胡12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白芷12克,捍附10克,杏仁10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防风通圣丸(成药),照说明服用。

④山羊角(刮屑)20克,川芎6克,制川乌3克,白芷6克,水服,每日一剂。

⑤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

二、高血压头痛:这种头痛是高血压病人的常见症状。头痛常为深部搏动样钝痛,有时伴有头部紧压感。痛的部位常在额部和枕部。头痛程度常与血压突然升高有关。对高血压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①六味黄酮茶(成品食用茶,每袋4克),视血压情况每日一到三袋,95度开水冲饮。 六味黄酮茶 降血压、降血脂、降血液粘稠中草药的茶。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头胀效果明显。

②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20克,夜交藤30克,石决明30克,炒山栀10克,黄芩10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益母草30克,寄生30克,茯神10克。

三、头部器官及邻近组织病变所致的头痛又分为:眼源性头痛、耳拳性头痛、鼻或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齿源性头痛、颈锥病引起的头痛。

1、眼源性头痛: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①羌活12克,防风12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龙胆草10克,蔓荆子10克,牛膝10克,捍附12克,茺蔚子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是生石决明30克,白术20克,泽泻20克,苍术10克,楮实子10克,桂枝10克,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眼部炎症引起的头痛可用下列方剂:

①川芎12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牛蒡子20克,茺蔚子10克,蒲公英15克,银花12克,谷精珠1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赤芍12克,黄芩10克,青蒿10克,山栀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耳拳性头痛:耳 部炎症引起的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葛根30克,菖蒲10克,龙胆草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木通10克,野菊花20克,蚤休10克,白芍12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鼻或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用下列方剂治疗:辛夷12克,苍耳子10克,黄柏10克,桑叶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10克,露蜂房10克,菖蒲12克,白芷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齿源性头痛:牙髓炎、牙周炎、牙龈炎等引起的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①银花10克,生地15克,玄参30克,砂仁6克,生石膏30克,细辛6克,川芎10克,水煎 服,每日一剂。

②升麻20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后下),苍耳子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5、颈锥病引起的头痛:服中药可以使疼痛缓解:鹿含草30克,仙灵脾30克,苁蓉12克,骨碎补10克,海桐皮2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茜草根10克,玄胡10克,郁金10克。水煎 服,每日一剂。

四、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疼痛部位限于三叉神经痛分部区,疼痛呈突然阵发性闪电样剧痛,如刀割、钻刺、火烫一样。每次疼痛时间短,从数秒钟到数分钟,突然作,突然停止。发作时可引起同侧肌肉抽搐、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症状。三叉神经痛可由说话、吃饭刷牙、洗脸、吹风等诱发,因而患 者不敢说话、洗脸或吃东西。三叉神经痛呈周期性发作,病程初期发作较少、间歇期较长。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繁,间歇期短。 三叉神经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①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玄参20克、延胡索6克、白芷10克、细辛6克、防风10克、牛膝12克、麦冬12克、三七3克,每日一剂。

②守宫(壁虎),文火炕干,研成细末,干燥消毒,分装密封备用,每次2克,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15日为一疗程。

③川芎12克,防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水蛭6克,姜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五、头颅外伤后慢性头痛:患者有头颅外伤史。这种头痛多伴有头晕、乏力、失眠、易激动、思想不集中。在情绪紧张、用力、弯腰的时候,可使头痛加重。治疗方剂:

①黄芪30克,当归10克,桑枝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当归10克,白芍30克,土鳖虫10克,蜈蚣6克,磁石30克,夜交藤30克,琥珀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骨碎补10克,川断30克,菊花15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钓藤15克,血竭6克,延胡索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以上谈的是几种常见的头痛病症的中药治疗,至于急性感染性疾病、颅内炎症引起的头痛,应抓紧时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或好转,头痛症状也会消失或减轻。

民间治疗头痛的绝招有:

1:处方:孩儿参30克,野菊花20克,赤芍、蔓荆子各15克,蚤体10克,川芎88克,蜈蚣3条。

用法:日1剂,水煎,服2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疗效:用药5-10剂,有效率达936%

2:治偏头疼

处方:川芎30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蚕各10克,白芥子、细辛各3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5-10天,有效率为9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402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