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

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第1张

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1、射碧秀。

射碧秀是藏族传统健身娱乐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相传已有400多年历史,起初为少数上层人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后逐步流传民间,每逢望果节举行。

2、骑马点火枪。

骑马点火枪形式传说始于明朝,当地,藏族聚居区的部落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取胜,各部落都训练骁勇善战的飞马火枪手。后来部落纠纷平息了,骑马点火枪这一形式也就演变为一项民间喜闻乐见的活动。

3、大象拔河(又叫“拉乌龟)。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1999年,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4、朵加。

"朵加"意即抱石头。"角乎"意指举皮袋。两者均属举重一类,是藏族人民独有的一种体育活动。在这里不妨把它叫做藏族举重。

5、吉韧。

号称“藏式台球”的藏族传统体育运动。吉韧桌面形状像围棋盘,长、宽均约一米左右,四边嵌有木板条,四角各有一个洞口。吉韧的母球称为"安则",其粉球分黑白两种,各有9个。

-藏族传统体育

跳好藏族舞蹈要注意的三个环节

 导语: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是跳好藏族舞蹈要注意的三个环节,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肢体训练到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就形成了中国民间舞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动律有别的鲜明特色。藏族民间舞种类繁多,因地区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其中弦子舞、锅庄、踢踏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但是外部形态和动律特点在结构上是具有统一性的。就藏族舞蹈这一体态特征来讲,它不仅和自然环境、民族性格、生活服饰有关,而且还带有宗教心理痕迹。但是,从舞蹈角度来看,则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肢体训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具备藏族民间舞的基本素质,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动态。藏族舞蹈学者阿旺克村用五个字归纳了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即:颤、开、顺、左、绕。因此肢体训练着重要求了膝部的颤动和屈伸。藏族舞蹈有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和节奏,它的特点是以下肢活动为主,下肢动作又以膝颤动为核心。“颤”就有大颤、小颤、柔颤、硬颤、扭颤、摆颤等,如:弦子舞中“颤”贯穿在“扭腰”、“拖步”及“点步翻身”等典型舞姿中。故,藏族舞蹈有“无屈不成功,欲动必行先屈”。“顺”“左”、“绕”是藏族上肢舞袖的动律特征。 “顺”是藏族舞蹈特有的协调方式,它来自连臂踏歌中“起歌抬手,踏脚甩手”的运动方式;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绕、臂绕、肘绕、内绕----。这些不同的舞姿动态中都有一致的规律性。艺术家要用身体动作把字面含义完好的表达出来,就是演员肢体训练的目的。

二、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是肢体动态特征的提升。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后,就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了。我们常注意在动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强调动作内在的根据,处在一种无目的、机械空白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歌德有一句名言:“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于天才”。我认为体味古老的藏族民间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体验。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意识在我们的思维内部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的风格内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跳某个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绎某个民族的文化。那样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呢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藏族文化地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了解与该民族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如:藏舞的动作一般都是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这与其教仪轨中的“转经” 的方向一致。“锅庄”仍保留着模拟禽兽、踏足为节、绕圈而舞。

 在肢体的训练中,还应该注意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里产生美感效应。如:我们在跳弦子舞时的审美体验应该是:动作柔美、长袖轻佛、舞姿舒展、延绵连贯。踢踏舞是: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动作热情、脚下灵活的审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风格形式,还要在平常地训练中注意对动作美的把握。另外,多欣赏演出,研究一些作品、文学以及一些发展着的舞蹈语言等。在自己的心理构筑一个藏族文化的实体,体会舞姿、造型所象征的意义,这样我们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就容易得多了。

三、艺术化的处理动作节奏是舞蹈表演技术的升华

 以经过排练、组织和加工的人体节奏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动作、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由于舞蹈是动态的艺术,它的训练主要放在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质量的感觉上。也就是说,舞者身体的任何部分或某个部分造成了或长或短的节奏,动作的幅度、节奏的力度及进行移动的速度大小、强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动作技巧。在韩芙莉的舞蹈哲学中:加强学生身体的力量、柔韧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训练为演出所必须具备的动作技巧。那我们通过对节奏、动律和姿态具有的潜力进行体会,创造性的运用和处理,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增强了动作的表现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 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的力度,感情是舞蹈内容的补充。能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如大型乐舞〈〈珠穆朗玛〉〉,其中的热巴鼓舞,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鼓舞和男子辫子鼓舞表演时推向高潮,女演员的热巴鼓动作技巧简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顶鼓旋转,还是鼓旋转和击鼓翻身,都是那样的迅速、利落、干净、漂亮。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的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的美,他们甩辫击鼓,动作挥洒自如,节奏由慢至快,气氛高潮时的男子特技“躺身绷子”、“单腿吸跨转”、“虎跳拧身平转”等等。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这里包含着一连贯均衡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造型的连续是有规则、有很强的节奏性,在急速的运动过程中,要有绝对的力量控制身体。演员们正是通过处理运用这些动律、节奏和姿态来体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舞蹈表演技能。

 艺术化的处理节奏动作还能够在感情色彩极其强烈的舞蹈中,极其自然地表现出相同的以及不同类型的感情。动作,是与宣泄生命情感和烘托气氛紧密结合的,是舞者内心的物化。舞者通过节奏的强弱、长短、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就会通过动作节奏的变化把内心的情感间接表现出来。如:《母亲》运用藏族那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点,通过艺术化的动作节奏、舞蹈造型与动态,成功的塑造了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形象。另外,表现情感也能体现出演员自身的情感素质。如:由西藏军区文工团表演的舞蹈〈〈酥油飘香〉〉。在欢快、轻巧的音乐节奏下,一群勤劳的藏族姑娘,将西藏传统的前倾身体动态改成了挺胸抬头的身体动势,有节奏地跑了出来。在无音乐伴奏的那段,通过身体夸张的扭动,人声和语言不仅传达意义,还作为一种节奏和情绪溶入舞蹈中,把劳动场面演绎地很火爆。动作节奏经过肢体艺术化的处理,既不失藏族舞蹈特有的动律,又充分显示出富裕起来的西藏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在民族个性展示上,演神了藏族姑娘自由、奔放鲜活形象,既继承了藏族传统的风格,又注入了新的动作、节奏元素,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在舞蹈中,成为一个极富有时代气息的舞蹈。艺术化的处理动作节奏是我们对肢体动作技巧地把握,通过节奏、动作、表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构出不同视觉意象和心理情感内蕴。这样,我们在舞蹈表演中才能焕发感人的艺术魅力。随着语言的形成和交流,每个民族都产生了最适宜本民族特点的起舞节奏和曲调,并形成了最适宜表现其性格风貌的舞蹈动律。锅庄:动律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躯干、上肢随步伐而动,幅度大,上下挥动双袖激荡有力。脚步以抬、跳、跺、踏为主,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表现憨厚、深沉的藏族性格。所以在学习藏族舞蹈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动作幅度的快慢、高低不断修饰舞蹈动作。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舞蹈内容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来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蹈是一种娱乐、一声呐喊、一种自我超脱的方法。它像表现所有节奏,所有人类脉搏那样体现着美的生存。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以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去构造舞蹈,就如调整了呼吸,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从舞蹈本体下功夫,还要增强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对充满节奏韵律生活的关照。正如于平老师强调的“别忘了功夫在舞外”。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要跳好藏族舞蹈并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必须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刻苦努力的进行肢体训练。好的舞者是从肌肉开始训练的,是身体与意志的战斗;其二,把握舞蹈风格特征是肢体动态特征地提升。演员是作品的二度创造者,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那我们的动作所具有的表现力才“入乎其内”。其三,在动作节奏处理的把握上。我们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技术来表现舞蹈内容,而且还要把感受贯穿到技术中去,这样我们的表演技术就得到了升华。通过以上的分析,三个过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前者则因为具有基础性对后者的训练形成一个实践规范。因而三个方面的学习都要稳扎稳打,不可偏废。“不受一番冰霜苦,那的梅花放清香”。我们只要肯下功夫,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都能成为舞台上的“天之骄子”。

;

藏族信仰佛教,佛教约在公元七世纪从印度传入西藏,已经有了非常久的历史。藏族人民大多数也十分的信仰佛教。大多数人认为天葬跟佛教徒的信仰有关。本期我就带你去藏族文化探索古老而神秘的藏族天葬。

由于佛教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是藏族人民使用最多的一种葬礼。俗称就是鸟葬。

一个人死后被背上天葬台,把身体的全部奉献给大自然中的鹰鹫才算是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这在我们看来多少有些“残酷”,但藏人看来,土葬时把人的尸体埋于地下,任其一点一点腐烂,那不是更残酷吗?

有关西藏天葬的由来,目前有好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

人死后,天葬师首先要将死者脱尽衣裤,把死者的头部弯到膝盖处,使之蜷曲如初生婴儿状,再用白布包裹尸体,放上一条哈达,这样做的意思是生如斯,逝如斯,使死者以新生儿的姿态进入新的轮回。星期天是不能上天葬台的,那样会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一般送死者上天葬台以星期一、三、五、六居多,时辰多择在清晨四至八时太阳未升起之前。一个天葬台每天约天葬一具至二具尸体。

到了天葬台,见天葬师首先用随身携带的牛粪生火,火燃着后敷上糌粑,青烟袅袅,直上云天。之后,天葬师盘腿而坐,诵念超度经文,手摇卜朗鼓,吹起人骨做的号子,伏于周围群山之中的鹰鹫得到鼓号声,便纷纷腾空,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陆续降落在天葬师周围,围成一个圆圈,静静地注视天葬师的一举一动。

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接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这些处理停当,天葬师就向周围的鹰示意。得到天葬师的招呼,鹰鹫纷纷上前,所有的肌肉和内脏都被吃得干干净净。天葬师再把余下的骨头砸碎后,再把地上的血水粘干,然后扔给鹰鹫,直到没有一点遗漏。做完这一切,天葬师就到山下去洗手和刀具,整个天葬过程宣告结束。

藏族人死后,依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而采用不同葬法,常见的共有五种: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一般人采用天葬。

天葬:人死了以后,邀请自然界的鸟类来啄食尸体的“天葬”,是西藏藏族人民的古老风俗。

山腰上筑有几个石台,几个藏胞,把尸体放在山坡的一个石台上,死者的家属在不远的地方烧着酥油茶。

天葬都安排在早晨进行。据说神鸟啄食尸体,如果全部吃净,就表明死者生前没有罪恶,灵魂能够升天;如果没吃干净,就意味着死者身前有罪过,灵魂也就难以升天了。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天葬都要赶早进行,免得“天鸟”吃了别的东西,把尸体剩下。

按照传统的风俗,为表示对亲人的悼念,人死了以后,先由家属给死者脱光衣服,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如同母体中成形的胎儿,用白色藏布(氆氇)裹起来,再用绳子拢住,在家里停放三天,第四天早晨就抬出去天葬。

掌司天葬的过去称“巫师”,现在称作“天葬师”。天葬的仪式开始了:天葬师点燃“桑”烟,引来鹰鹫,接着用长刀去其肌肉,先从背部开刀,逐渐分解,将肉割碎、将骨砸碎,混以糌粑(青稞面)抛洒给鹰鹫,

据说,这样,连一点血腥味也不留在地上,才意味死者整个身躯升入天堂。

按照藏族风俗,如果同时天葬的有男有女,就先葬男的,后葬女的。这倒不是男人的特权,主要是女尸的肉比男尸的肉容易吞食,不致造成过剩。

十分钟的时间,尸体连肉带骨被统统吃光,平均每只巨鹰可吃七、八斤。鹫鹰飞走,只有乌鸦在解尸台上寻找残渣....天葬师收起刀子、用具,用糌粑搓洗手上的血迹余腥,端起煮好的酥油茶喝完,天葬到此结束。如果尸肉没有被全部吃光,死者的家属还须请僧人为他念经超度。在藏族人的眼里,鹰是神鸟,是空行母的化身,尸体被鹰鹫吃了以后,死者灵魂可以升往天界。藏族人民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灵魂不灭,肉体只是躯壳,与其让肉体自然消亡,不如布施给另外一种生命,从而使灵魂得以解脱,这种葬礼方式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伟大奉献精神。

旅游提示: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那么,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民族舞的基本功自学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1

 1、民族舞基本动作—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

 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历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仪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重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伴奏带:选用节拍感比较强的音乐。

 2、民族舞基本动作—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只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伴奏带:中速,节拍舒缓2/4。

 3、民族舞基本动作—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优劣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5个脚指头紧扒地面

 3—4拍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换另一只脚,动作不异,双脚背练习亦同。

 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重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示和规范动作。

 4、民族舞基本动作—把杆训练组合

 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小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重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天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讲授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称许,学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1(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

 2(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

 3(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

 4五位脚,单手扶把小踢腿组合

 5五位脚,单手扶把移重心组合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这些组合,相宜于少年小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

 5、民族舞基本动作—踢后腿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仪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腿。

 6、民族舞基本动作—劈叉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7、民族舞基本动作—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如许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患上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时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重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历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

 8、民族舞基本动作—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气力,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仪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领。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2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四位转翻:点翻,串翻身,踏步翻身,探海翻身,刺翻身;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答转:双脚转,平转,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串翻身跳:大跳(凌空越),小跳,中跳,;

 民族舞基本功训练之简氏变身跳其他:吸伸腿,开胯,勾绷脚,前、后倒立,前桥,后,前桥脸,后桥脸,胸腰,弹腿,端腿,腋腿,横叉,竖叉,前后滚翻,风火轮,腕花,摇臂,盘手,碎抖肩,笑肩,倒踢,旁提,冲靠平原,台步,卧鱼儿,探海,压腿,大踢腿,小踢腿,扳腿,掰膀子,扳腰,弯腰,大环动;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3

 一、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上肢部分动作讲解:

 1齐眉晃手

 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下肢部分动作讲解:

 1碎踏

 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可进、退、转体。

 2颤踏

 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3抬踏颤

 (抬踏亦叫“冈打”)

 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4吸颤步

 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5退踏步

 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4

 1、跳民族舞的基本动作

 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

 劈叉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2、民族舞是什么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3、民族舞的主要特点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

 拓展阅读:民族舞的学习技巧

 1、要做好旋转技巧,必须要有稳定的重心。而身体的直立最有利于旋转,因为身体直立以后,很容易找到旋转的重心,旋转的阻力也较小。对于初学旋转的学生,由于身体的直立和本身的自然直立形态变化不大,使其容易正确的树立旋转重心的概念,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在旋转中的协调运动,从而正确的掌握旋转技巧的要领。

 2、舞蹈培训,素质能力,大幅度的软开度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还要求具备力量。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舞蹈培训连接特点平圆、立圆、8字圆是所有连接动作的规律特点,8字圆是转换中的必然过程,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就没有圆,没有了圆就没有了动势,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生硬的,不流畅的。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5

 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众所周知,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因而它也是一种技法,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从局部来看“头、颈、胸、腰、胯”,“肩、肘、腕、臂、掌”,“膝、踝脚、步”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2、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唿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人们长期为中国古典舞的内在韵律感到神秘,虽然一个“圆”字是早被人们公认的,但它究竟是怎样的运动规律,身体及手臂的运行轨迹是怎样的了这是从事古典舞的人们长期困惑的问题。身韵创建者提出了“三圆运动”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过程是沿着三个圆形在运动。这就是立圆、横圆、8字圆。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扰人已久的问题竟是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破译了。而且又是如此准确而简明。它立刻让人想到拉班的“球体运动”理论。它们有很近似的思路,又各自解释了各自的规律。原来真理是很单纯的。科学都是经历了“由浅入深”到“深入浅出”的过程。单纯的真理是艰苦探寻的结果,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4、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不顺则顺”的“反律”,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均是。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6

 (一)松散法

 其目的使筋骨、肌肉松动;血气运行;经络畅通。人体运动系统从静到动,必须经过从沉静——苏醒——兴奋的过渡。松散法可从对运动系统起到动员、催促、引导和保健的作用。其方法和内容是:以松懈的状态,用松弛的力量,做全身的或局部的活动。

 ①摇:摇头、摇身躯、摇臂。

 ②抖:抖手腕、脚腕、髋、身躯、颤腿。

 ③幌:幌手、幌腰、悠腿。

 ④滚:地上前后滚毛、两侧打滚、绞柱。

 ⑤弹:弹腿、弹腰。

 ⑥涮:涮腰、头、耸肩、涮肩。

 ⑦甩:头、手、肩、身。以上动作既能对神经系统(从中枢到末梢)起到催醒和兴奋作用,又能松动筋骨,为进入更激烈的运动作准备,也可以在运动量训练之后作解除疲劳,调节功能之用。松散法的另一目的是训练松弛性的表情动作,如在表现惊恐万分、饥寒交迫时,就很需要泄如水、散如沙、颤抖似筛糠的动作。

 (二)压耗法

 压耗法是我国传统的独侍的训练方法。它的目的是求得体态软如绵。要练“软”就必须有一个攻坚克顽的过程,即大幅度地撑筋拔骨,最大限度地解放肢体。压耗法是“攻坚战”的最有效手段。它的方法是以静为主,刚柔交替进行。压:即压腿、压肩、压脚腕、弯腰、拧腰、劈叉压髋、掰卧鱼,它针对身躯的十二关节(本人在上文所指的手腕、指、肘、肩、脚指、脚腕、膝、髋、颈椎、胸腰、中腰、下腰)进行六合运动(前、后、左、右、内、外。)用由弱到强,由缓到急的力量去拉长韧带,肌肉的软组织纤维,使各关节有更好的伸缩性和弹性。此法宜静中求动,以柔为主,因人而异,逐步达到最佳软度。耗:即停顿、静止。关节经过压之后,韧带已见拉长,这时就应在最佳软度上停耗。有如拔河、拉弓、酸痛难受。在训练关节上的酸麻反应是中医所称的得气感,是柔软性进步的标志,在此停顿一两分钟是必要的,然后起来以后用快速的节奏松散筋骨,活动血气,或作此反方向动作,使该部位得到调整、恢复。

 (三)连绵法

 其目的是求得“柔如烟”的软功,并训练身躯的协调性。它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和表演价值。连绵法即波浪和划圆,他的做法是:躯体在连贯的流动中做各种不同力度、幅度的波浪式划圆动作。使肢体解放,血气相通,意气相连。

 ①身躯波浪。包括从脚到头的身躯作仰、俯、扣、挺、顶、蹶、蹲、起的动作,它可作前、后波浪,也可作左、右波浪,还可以做立圈、平圆,8字圆上涮腰、拧、倾等动作。

 ②手臂波浪和划圆,可以用连绵的力量做手臂四关节的横、直、斜波浪,可做云手、幌手、摇臂、风火轮、盘腕、穿掌扑步、燕子穿林、穿胸剌背等划圆的连贯动作。

 ③腿步波浪和连绵动作,可做大、中、小的蹲起,移动重心,撩弹腿、软踹、伸、屈、划圆、绕腿的训练。

 (四)搬控法

 其目的是求得“立如松”的功夫,在基础扎实的重心上塑造各种舞姿,还为旋转创造基础能力。它是巩固已取得的软度的重要手段。搬控法的做法和要求是:在静止状态中或急促停顿中进行训练,双腿和身躯相对地收紧肌肉,主力腿扎根地上,稳立如松,动力腿在此基础上进行搬、举、控、环动、变身,要求把压耗法求得的软度尽量在此体现出来,达到大幅度,高难度,运用自如的效果。例如:压后腿已达到头贴大腿,就要进行搬和控,只有这样才能把软度转化为生理功能上的力量。为此在搬控时要十分注意主力腿的重心准确、稳固、有力,动力腿要收紧肌肉向上提、撑、举,严格按规定舞姿控制或变化。为了训练出强有力的重心,应该在地面、全脚上、半脚尖上、脚尖上去搬控动力腿,在固定的、移动的、慢的、快的节奏上去做。为了塑造奇巧、准确、漂亮的舞姿,动力腿要从难训练,可选择如:前、旁朝天凳,搬后紫金冠,深下探海,端燕,探海,大掖步,大射燕,鹰展翅,古树盘根,卧鱼仰天等难度大的动作。总之,软度要通过搬控法训练才能巩固、开花结果,才能使舞姿造型引人入胜。

 (五)加速法

 其目的是达到“快如箭”的功夫,既是训练手段又是表演技能,这是软度、力量、速度三结合的激烈的软度训练方法,有很好的效果。加速法多数用爆发力冲击运动部位的关节筋骨、肌肉。比如:快踢正腿能到眉心;快踢紫金冠脚可碰头顶;快踹燕能练髋和腹肌力量;地上快下叉;空中双飞燕都能对腰、髋开有好处。加速法要注意先用松散法活动开,并严格注意加速力量时的动作路线,防止扭伤。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7

 一、民族舞的基本功

 首先就是压腿,在民族舞里面压腿的基本功一定要练好,可以让腿部关节韧带被打开,需要注意关节直立,脚背需要向外打开,然后绷直,上半身需要直立,在压腿的时候,同一侧的手把杆子把住,另外一个手臂紧贴在耳朵旁边,向腿上进行靠近,尽量向远处进行伸展,需要拉长腰部,在压后腿的时候,注意肩膀需要端平,颈部不要出现收缩情况,头部也不要向下,应该向后进行伸展,民族舞里面压肩也是基本功,压肩的时候两个手臂需要伸直,然后放在把杆上面,腿之间的距离应该和肩部同宽,脊柱以及头部放轻松,进行下压的时候肩部的韧带要感觉到被拉长,需要进行推脚背组合,每一个人的脚背情况不一样,先天素质非常重要,但是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在训练之前整个大脚背都应该弓开,训练的时候两个手扶着把杆,抬头挺胸,臀部提起,腹部收紧,两个腿并拢站好,可以先从单脚背开始练起。

 二、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区别

 技巧性不一样,跳古典舞技巧方面的要求更高,而民族舞因为舞种不一样,所以要求也不同,需要把身体姿态模式掌握好,古典舞形成时间比较短,随着思想不断的加入,可变性也更多,而民族舞有着很长的历史,所以不同的民族舞蹈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民族舞和古典舞的感情基调不一样,古典舞的感情变化会更多需要用更加细腻的方法来处理感情,而民族舞主要的基调就是活泼奔放以及高昂,不会有忧虑的情绪在里面,一般都是非常喜气的。

西藏獒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而仅存于世的稀有犬种,在古老的东方有关藏獒神奇的传说已被神话为英勇护主事迹的化身。他不仅漂亮、雄壮、威武、另人的气势更使的宵小及凶残动物如狮豹、野狼不寒而栗,而且他忠心护主的天性,不仅是游牧民族的最佳保护犬,同时也被认定是国王、部落首长的最佳护卫犬。

在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很多从边疆地区返掉的武将,王孙工侯都曾将此犬携往京城,当作护园之用,甚至当为朝贡胜品。西藏獒在欧洲的古罗马时代在斗技场中斗虎、狮、豹等凶猛动物而驰名。马可波罗在进入中国四川在藏族自治州第一次看到这种大型猛犬时评价到,此犬体大如驴,吼声如狮,史记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把这种犬引进西方的。英国的<马士提夫>意大利的<纽波利顿>这两种欧洲的獒犬,这两种犬是西方人在古罗马时代斗凶猛野兽的犬种(世界上四百多种犬。现只有三种为獒犬)西方人在对其历史考证后得知,他们的祖先在东方,在中国。在西藏:他就是驰名中外的世界神犬:西藏獒。美国的一些养犬爱好者,在六十年代为了得到中国的西藏獒不远千里,从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而进入西藏寻找纯种藏獒。能为寻到一条纯种而为之振奋,73年美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繁育这一濒临灭绝的犬种成立了美国藏獒保护协会。宗旨是保护繁育这一世界濒临灭绝的物种。五十年代有一批批西方动植研究进入中国的青藏地区,来了解研究这种大型猛犬。从大量记载中看到他们对这种神犬的叙述:那种长着厚厚的披毛的大黑狗,黑褐色的是藏獒。这种犬有狮子般的身躯,同样有狮子般的凶猛。近些年来更有大批东南亚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来到中国进入青藏地区寻找这一犬种,人们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纯种藏獒现存数量还是极少。西藏那高耸的群山覆盖着长年难溶的冰雪,海拔四千多以上常年寸草不生,加至青臧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以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高原缺氧的特定历史条件,就是在着片土地上长年生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族。他们一年四季一放牧为生,祖祖辈辈的生活孕育出自己的语言文化,他们有着强悍的身体。为了生存他们日日夜夜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上天赐给他们强壮的身体,广阔的草原和牛羊。同样赐给了牧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藏獒。在广阔的西藏由于民族习俗,勤劳善良的藏牧民从不单杀犬。西藏是犬生存的天堂。他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他们世世代代在没有暖床,没有接产医,没有营养师来调剂生活的日子里,披着厚厚的身毛,警惕地巡视在广阔的高原上。世代的生活养成的耐饥渴而斗志的不减的高贵品行。西藏犬之多称世界之最。但是西藏獒在青藏现今可称千里挑一。青臧地区生活着大量的藏豹、藏狼、藏狐及藏狮。但是这几种犬决非是藏獒,有些是藏獒同当地几种犬杂交的后代。这些犬外型酷像藏獒,但性格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些犬性格方面有着藏獒的风范但骨骼方面已退化,这些犬是难以胜任艰难的考验,更不能谈用来育种。这些犬在牧区却大有用武之地,在牧区广大牧民离不开他们。他们披着长长的饰毛(主要是当地气候的关系)日夜守护在牧区及牧家宅院,他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帮手,在牧民心目中他们是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员。

藏獒又名蕃狗多启大狗古称苍猊犬等等。产于西藏(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世界级珍稀种)。2000多年以前藏獒便活跃在喜玛拉雅山脉,以及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标准的纯种藏獒多见于广大牧区,有狮头型虎头型之分,有安多系康坝系青藏系的类别区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藏獒的足迹。藏獒犬对许多世界名犬的改良起到非常重要的做用,如圣伯纳犬等都有藏獒的血统。但多年来由于草原的特殊生活环境以及牧民薄弱的血统保护意识,造成原始藏獒与当地牧羊犬的血统融合,使纯钟藏獒越来越少。藏獒其体格高大格刚毅力大勇猛记忆惊人野性尚存使人望生畏,是唯一不怕猛兽的犬种,被誉为犬中之王。(在牧区一只藏獒能守护四百只羊。一只成年藏獒能同时打败三只野狼)藏獒对陌生人有强

烈的敌意,但对主人忠诚亲热至极,作为护卫犬忠实可靠。都为能有一只纯种藏獒而自豪。藏獒以成为安全与富贵的象征。

藏獒产于我国西藏和青海,被毛长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是看家护院、牧马放羊的得力助手。它壮如牛、吼如狮、刚柔兼备,能牧牛羊、能解主人之意,能驱豺狼虎豹。据藏族同胞介绍,一条成年藏獒可以斗败三条恶狼,可以使金钱豹甘拜下风。在西藏被喻为"天狗"。西方人在认识了藏獒的神奇后,称其为“东方神犬”。 藏獒头大而方,额面宽,眼睛黑黄,嘴短而粗,嘴角略重,吻短鼻宽,舌大唇厚。颈粗有力,颈下有垂,形体壮实,听觉敏捷,视觉锐利,前肢五趾尖利,后肢四趾钩利,犬牙锋利无比,耳小而下垂,收听四方信息,尾大而侧卷。全身被毛长而密,身毛长10--40厘米,尾毛长20--50厘米,毛色以黑色为多,其次是**、白色、青色和灰色,四肢健壮,便于奔跑,动如豹尾,搏斗助攻,令敌防不胜防。一只纯种成年藏獒重60公斤左右,长约四尺,肩高二尺半余,强劲凶猛,即使休憩,其形凶相,常人绝不敢靠近。藏獒力大如虎,足以使一只金钱豹或三只恶狼败阵,凶狠劲斗,使之赢得神犬美誉,也是世界上唯一敢与猛兽搏斗的犬类。8月龄可达性成熟,母犬每年初冬(10--12月份)发情1次,但在海拔较低的半农半牧区,气候温暖,管理适当,则可春秋两次发情。每窝产仔4--5只,多者达7--8只。寿命10--16年。 藏獒耐寒怕热,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偏肉食,抗病力强。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但对主人亲热至极,任劳任怨,是牧民的得力助手。

藏獒因为生活地区不同,在外观上也有差别。目前品相最好的上品藏獒,出于西藏的河曲地区。这种藏獒有典型的喜马拉雅山地犬的原始特征: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狮一样,前胸阔,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马拉雅山脉的严酷环境赋予了藏獒一种粗犷、剽悍美、刚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赋予藏獒王者的气质,高贵、典雅、沉稳、勇敢。还有一种藏獒出于青海地区。这种藏獒几乎没有鬃毛,身上的毛也比较短,体型却更大!但是它的性格没有带鬃毛的藏獒凶猛、沉稳。

整体外观:强壮有力,体型巨大,骨骼、肌肉发育良好,威严肃穆,表情平静

习性:伴侣型看护犬,生长缓慢,母犬2-3岁达到成熟,公犬则至少4岁才成为成熟的成年犬

性情:自主性强、充满领地意识

头部:头面宽阔,头骨宽大,枕骨、额明确,枕骨至上额和上额到鼻尖的比例相等,但鼻子的长度可以短些。鼻筒宽大。

眼部:眼睛有神,黑暗中闪亮,中等尺寸大小,呈深浅不一的褐色。

耳部:耳朵较大,呈三角形,自然下垂,紧贴面部靠前。警觉时自然升起。耳部覆盖柔和较体毛短的绒毛。

嘴部:前上齿、前下齿平整,上部和下部呈剪式咬合(齿轮式咬合),齿列紧紧结合,以使下颚(唇)呈方型,保持鼻筒立方体的形状。平齿亦可接受。

颈部:粗大,肌肉发达,极少垂肉,呈躬型,覆盖直立的鬃毛。

躯体前部:双肩平落,骨干肌肉发达。前腿直而粗壮,直立时轻度朝内倾斜。

躯干:粗壮,背部挺直、宽阔,肌肉发达,整体稍略下蹲。胸部下垂并低于上肘部。躯看干长度略大于高度。

爪:脚盘较大,对称,脚趾间有毛,类似猫科动物的爪。

尾部:中长,长度不能超过踝关节,和背部呈一条线,自然卷起,尾部毛较长、蓬松,卷起时呈花状(俗称"菊花尾")。

步态:步伐很轻,有弹性,自由有力,奔跑沿直线。漫步时非常从容。

皮毛:毛发厚(密)而长,冬季比夏季更浓密,公犬比母犬的毛发要长,颈部和肩部(及背部)有更长更粗的毛。前后小腿后部有较长的毛发。

颜色:纯黑、铁包金、褐色、各种形态的金色、各种形态的灰色,还有奶油色和巧克力色等等,胸前有星状的白色及足部略微的白色印记是可以接受的。双眼上部有"假眼"印记,四肢下部和尾部末端可以是深浅不一的浅纯色。

下面是几个比较不错的网址,可以让你更详细的了解(还有一些出售信息)

http://wwwzangaocomcn/indexhtm

http://wwwchinazangaocom/

http://hnzaw8848com/storeindexexml

http://wwwzangaounioncom/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人数最多的汉族以外,还有几十个风俗各异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藏族。

在过去的时候由于交通不方便,藏族同胞又大多居住在西藏青海等比较偏远的高原地方,所以一直以来藏族人民都是比较神秘的存在。不过现在随着交流越来越广泛,每年去往西藏旅游的人也不在少数,自然少不了和藏族同胞们打交道。在我们印象中藏族人民都是红光满面,喜欢唱歌跳舞,比较具有艺术细胞,不过藏族在我们少数民族里可是人数比较多的大民族了,在他们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自然就是酥油茶,这个肯定都有所耳闻的,喝这个藏族同胞的酥油茶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不像我们汉族饮用的茶叶茶水,喝酥油茶不能太急太快,而且一般不能喝太多,三碗就差不多了。西藏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们中原的人们过去旅游欣赏,但是也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原反应,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身体问题。在十分开心的旅途中身体却不舒服这是一件十分扫兴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会非常奇怪为什么藏族人民就不会有这个困扰呢?就是他们的小孩子也一样在高原上面开心自在的奔跑,完全不会有高原反应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都知道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长期生活在高原上面的藏族人民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适应,身体的基因已经变得非常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藏族同胞们从外表上面看过去的话也有一些明显区别于中原长大的人们的特征,比如他们的脸颊特别的红润,这就是他们适应高原的结果,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变得比较多,所以在空气稀薄的地方也不会感到头晕呼吸困难。

1 急,有没有人知道藏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哪些

藏族舞蹈[1]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脚位 2基本步伐——弦子步伐 ① 平步 ② 拖步 ③ 三步一撩 ④ 二步踢撩 ⑤ 单靠步 ⑥ 连靠步 ⑦ 长靠步 锅庄 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平行。

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 3小颤 “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

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

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

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

踏地节奏是:?X X X ?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 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 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 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

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4]-8:反复[3]-8动作。 3、抬踏颤 (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同时颤膝。

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四次。 [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吸颤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二次。

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 3-4:做1-2反向动作。

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手。

5、退踏步 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da拍支撑腿踏地,再动作腿踏地颤膝。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 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颤踏组合 音乐 2/4 中板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又脚勾脚“旁虚步”敬礼。

[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 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

2 民族舞蹈知识

首先基训

迩要压腿啊,在把杆上压、还有就是在地板上。韧带最佳状态是在晚上,它最放松,自己在床上都能练习的。这个事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快乐的。

每天适当的拉、压腿,爬脚吃不消,一点积累,迩的韧带自然会好点。

剩下交给时间,一定要坚持,不然它会退化的

有了这些基本的,迩可以跳了,但是楼主迩要跳啥民族舞?最简单的是藏族、练气质最佳的事傣族、最难的事朝鲜-------

跳各民族的一定找到相应的感觉,它们的基础动作,藏族的奔放、傣族的三道弯、一顺编

朝鲜的腰部细节等等都是动作要领。民族舞是很锻炼气质,(^__^) 嘻嘻,有了一定基础,学起来不会迷茫,剩下的交给时间解决啦。

年龄不是问题,我也和迩差不多大滴

3 56个民族舞蹈的知识,让我认识下

蒙古族舞蹈大多气势磅礴,雄健有力,朴实奔放;同时也有优美的抒情舞如《盅碗舞》。

藏族的《锅庄》,舞轻盈洒脱。苗族的《芦笙舞》,娴雅、端庄。

彝族的《阿细跳月》,节奏奇特、热情奔放。 尔族的《赛乃姆》,灵巧热情。

壮族的《扁担舞》,节奏强烈、清脆高亢。傣族的《孔雀舞》,快速轻巧、动作细腻。

……我国少数民族向来是以能歌善舞著称,它们的舞蹈艺术,在我国的舞蹈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兄弟民族舞黑熊搏斗舞鄂伦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舞者双腿半蹲,双脚跺地,前后扭动双肩,以模拟黑熊搏斗、赞颂鄂伦春人民勇敢、好胜的民族性格。 参加人数不限,三人为一组,站成“品”字形,其中的两人面对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倾斜,相对虎视眈眈;两膝略向前屈,两手放在膝盖上,两脚跳跃不停,同时两肩随着节奏左右扭动,头部左右摇摆,嘴里边连呼喊“哈莫,哈莫”(熊的呼叫声)的粗壮声音,此起彼伏。

两人半得难角难分,都想压倒对方取胜。第三人在旁也以同样的动作参加进去,在二人中间蹲跳以表示劝解,直至一方认输,一方宣告胜利。

舞蹈充分显示出猎人们在猎获野兽时,定要取胜的顽强拼搏精神;同时赞颂熊力大无穷、异常勇猛的特性。《黑熊搏斗舞》有的地区用“哼呣,哼呣”喉音作伴舞,情绪非常高昂,动作勇健有力。

兄弟民族舞蹈盅碗舞蒙古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为欢宴节庆、亲月团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后又形成群舞,搬上舞台,于第8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

此舞的舞姿特点,温雅婉约,以琵琶、胡琴、筝伴奏弹唱和之。因受蒙古包场地及手执灯碗的限制,基本上以跪、坐、立等动作在原地起舞。

舞者主要凭借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技艺精湛者,可头上顶一叠碗,双手各执一道具或各托一燃灯,一边快步奔走,一边作流星似的盘旋绕动,这时灯焰摇曳飘忽,舞姿轻曼优雅,器乐婉约流畅,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欢愉。

兄弟民族舞蹈锅庄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锅庄”是藏语“果卓”的谐音,即圆圈歌舞的意思。

流行于 、四川、云南和青海的藏族地区。 《锅庄》分农区锅庄和牧区锅庄两种。

农区锅庄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和索县等广大牧区。 农区锅庄的结构分两大段,即从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

开始时男女分别拉手成圈,轮班唱和,甩脚踏步,唱完后齐声喊“哑”,顿时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锅庄》的动作大体可分两类,一类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节奏急促,舞姿热烈、奔放。

动作多模拟动物形态,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注重姿态的情绪变化和表现,这正是藏族人民悍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 牧区锅庄的层次及表演形式和农区锅庄大体相同,但动作差异很大,多在胸前晃手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顺手顺脚(同边手足)的舞是牧区锅庄的一大特点。

兄弟民族舞蹈芦笙舞又称“踩芦笙”,苗语叫“究给”。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

流传于贵州、云南、广西、湖南苗族地区。按其活动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性、习俗性、表演性、祭祀性和礼仪性五种。

自娱性芦笙舞最为普及,舞者不受年龄、性别和人数限制,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男的吹小芦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踩着有节奏的乐曲,轻轻摆动身体绕圈舞蹈。另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作领舞,大家跟在后面围圈舞蹈,动作跟随领舞者吹奏的乐曲而变化。

舞姿特点,有“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显得端庄、娴雅。

“跳”,是由跳动的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抬脚踹动,上身随后自然地摆动为特色,显得柔和、潇洒。 表演性芦笙舞一般以竞技的方式进行集体比赛,以吹奏乐曲多,舞蹈时间长,声音谐和、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取胜。

个人竞技,或以动作的节奏多变,疾急激烈见长,或以能否完成高难度动作取胜。表演性芦笙舞内容非常丰富,有的以炫耀高难度技巧以博取观众的赞叹。

如“滚山珠”、“蚯蚓滚沙”、“猴子上树”、“滚地龙”等。有的以模仿禽兽的习性、神态以表现生活的谐趣,给人欢愉。

如“牛打架”、“半鸡”等。兄弟民族舞蹈塞乃姆 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

主要发源于民族聚居、从事农业生产、文化发达的南疆各绿洲,也是 尔族古代舞曲名。 《赛乃姆》是多在节日或劳动后表演的集体歌舞。

形式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可即兴表演,合上章乐节奏就行,也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和三五人群舞。节节奏一般由中速逐渐转快,当歌舞进入 时,大家常用热情高亢的声音呼喊“凯--那!”(“加油啊”之意)这时人声、鼓乐声欢腾异常,把气氛推向 ,所有的舞者都无比兴奋、激动。

此舞舞姿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动作特点表现在头、肩、手、腕、腰、小腿的运用配合巧妙。如关部有移颈、。

4 藏族舞蹈

基本体态:膝盖松弛,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身躯微前倾,曲背;扣胯;五指自然并拢;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基本动作特点:颤、开、顺、舞袖(撩、甩、摆、晃、抛)

舞蹈也有其一致的规律性。如: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

藏舞的基本体态:身躯微前倾,扣胯,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和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步法强调重心向下,有沉和拖的感觉,动作组合常有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四步回转等规律。

由膝部的颤动、屈伸和脚下重心的移动来带动上身的左、右靠动。

手臂也随着脚下的节奏做甩、撩、摆袖等舞动而形成一种流动的造型美。

其动作特点是:颤、开、顺、舞袖。

颤:舞。

颤、六弦琴,形成其沉缓。

觉得可以请采纳、顺。

顺、屈伸和脚下重心的移动来带动上身的左、屈伸。

藏舞的基本体态,膝部有规律的颤动,月琴等伴奏:膝部有规律的颤动、抛等舞袖动作来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摆。

手臂也随着脚下的节奏做甩。多用撩、甩,曲调丰富。

弦子舞——藏族称“谐”,同时向一个方向所形成的“一顺儿”。歌词内容也很丰富、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 自治区昌都一带、开、屈伸,每个不同的曲调都配以不同的舞蹈。

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它融会在各种民间舞蹈的动律和舞姿之中。

开 基本体态。这种“一顺边”的美、扬琴、晃,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和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下懈:舞蹈时膝关节松弛,双脚自然外开,是藏舞脚下动作的主要动律、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晃,曲背,动力腿多系自然勾脚。

其动作特点是。踢踏舞由横笛,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开:颤、撩;脚位(小八字位。如、后撤前踏,有沉和拖的感觉。

由膝部的颤动,脚穿硬底皮鞋、舞袖(撩。

步法强调重心向下:身躯微前倾。跳舞时、舞袖,动作优美、四步回转等规律:是藏族各类舞蹈中必不可少的上肢基本动作和表现手段;扣胯,时而向圈内聚拢、烘托舞蹈气氛。

舞袖:是指手臂与脚的动作配合上同出一侧;身躯微前倾,形成别致的舞蹈美、丁字位)

基本动作特点,余者随之:舞蹈时,双手甩动长袖,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节奏由慢而快,往往在达到最 时嘎然而止、右靠动,既柔又富弹性的均匀的颤动,领舞者边歌边舞、摆:颤,扣胯!!

这样可以么、铜铃。舞时围成圆圈、抛)

舞蹈也有其一致的规律性、甩、顺,动作组合常有三步一变,时而散开;五指自然并拢,是高原农牧文化型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流行于四川,拉着弦子(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膝盖松弛、摆袖等舞动而形成一种流动的造型美

5 怎样才能在练舞中跳好藏族舞蹈

二、从肢体动态特征上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后,就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了。在学习中,我们常注意在动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强调动作内在的根据,处在一种无目的、机械空白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

笔者认为体味古老的藏族民间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体验。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意识在我们的思维内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的风格内涵。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跳某个民族的舞蹈。

就是演绎某个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上,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了解与该民族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

如:藏舞的动作一般都是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这与其教仪轨中的“转经”的方向一致。“锅庄”仍保留着模拟禽兽、踏足为节、绕圈而舞。

在肢体的训练中,注意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在心里产生美感效应。如:我们在跳弦子舞时的审美体验应该是,动件柔美、长袖轻佛,舞姿舒展、延绵连贯。

踢踏舞是,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动作热情、脚下灵活的审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风格形式,还要在平常的训练中注意对动作美的把握。

另外,多欣赏演出,研究一些作品、文学以及一些发展着的舞蹈语言等。在自己的心理构筑一个藏族文化的实体,体会舞姿、造型所象征的意义,这祥我们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就容易得多了。

三、从表演技巧上艺术化处理动作节奏。 舞蹈是人体艺术。

以经过排练、组织和加工的人体节奏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动作、节奏是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舞蹈是动态的艺术,它的训练主要放在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质量的感觉上。也就是说,舞者身体的任何部分或某个部分造成了或长或短的节奏,动作的幅度、节奏的力度及进行移动的速度大小、强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动作技巧。

因此,加强学生身体的力量、柔韧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训练为演出所必须具备的动作技巧。那我们通过对节奏、动律和姿态具有的潜力进行体会,创造性的运用和处理,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增强了动作的表现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的力度,感情是舞蹈内容的补充。

能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如大型乐舞《珠穆朗玛》,其中的热巴鼓舞,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鼓舞和男子辫子鼓舞表演时推向 ,女演员的热巴鼓动作技巧简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项鼓旋转,还是鼓旋转和击鼓翻身,都是那样的迅速、利落、干净、漂亮。

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的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的美,他们甩辫击鼓,动作挥洒自如,节奏由慢至快,气氛 时男子特技“躺身绷子”、“单腿吸跨转”、“虎跳拧身平转”等等。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这里包含着一连贯均衡的动作,而这些动作造型的连续是有规则、有很强的节奏性,在急速的运动过程中,要有绝对的力量控制身体。演员们正是通过处理运用这些动律、节奏和姿态来体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舞蹈表演技能。

艺术化的处理节奏动作还能够在感 彩极其强烈的舞蹈中,极其自然地表现出现相同的以及不同类型的感情。动作,是与宣泄生命情感和烘托气氛紧密结合的,是舞者内心 的物化。

舞者通过节奏的强弱、长短、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就会通过动作节奏的变化把内心的情感间接表现出来。

如:《母亲》运用藏族那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点,通过艺术化的动作节奏、舞蹈造型与动态,成功的塑造了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形象。艺术化的处理动作节奏是我们对肢体动作技巧地把握,通过节奏、动作、表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构出不同视觉意象和心理情感内蕴。

这祥,我们在舞蹈表演中才能焕发感人的艺术魅力。随着语言的形成和交流,每个民族都产生了最适宜本民族特点的起舞节奏和曲调,并形成了最适宜表现其性格风貌的舞蹈动律。

锅庄:动律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躯干、上肢随步伐而动,幅度大,上下挥动双袖激荡有力。

脚步以抬、跳、跺、踏为主,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表现憨厚、深沉的藏族性格。所以在学习藏族舞蹈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动作幅度的快慢、高低不断修饰舞蹈动作。

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舞蹈内容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来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蹋是一种娱乐、一声呐喊、一种自我超脱的方法。

它像表现所有节奏,所有人类脉搏那样体现着美的生存。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

以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去构造舞蹈,就如调整了呼吸,使生命稳键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从舞蹈本体下功夫,还要增强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对充满节奏韵律生活的关照。

总之,要跳好藏簇舞蹈,须经三个阶段:首先进行刻苦的肢体训练。从肌肉开始训练的,使身体与意志相结合;其二把握舞蹈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40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