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水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答案补充
更多请查看http://xuemengxuntancom中生物版块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像扫地机器人这样的智能机器人进入我们的生活,解放了我们的双手。
但是,人类对人形机器人还是充满期待的。实验室在不断研发人形机器人,出现在展览和媒体上的人形机器人大多总是以女性形象出现。
2016年首次引发“恐怖谷效应”的人形机器人索菲亚(Sophia),2021年英国研发的“世界最先进”机器人Ameca,都是以“女性”示人。
电视剧里的智能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比较超前,大部分都是女性。比如《机械纪》、《贝壳里的幽灵》、《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的主角都是女性人形机器人。即使在男女比例相对和谐的westworld中,“一代机”也是女主角多洛雷斯。
为什么人类更喜欢建造“女性”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一定要做爱吗?
说到人形机器人的性别,或许应该从决定其性别的开发者说起。
当代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
1956年,世界上还没有“人工智能技术”这个词的时候,“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驱们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个改变未来的小型会议——人工智能大会。
1956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会议的与会者:马文·明斯基、克劳德·香农、雷·索洛门诺夫等科学家。
曾经参加过“人工智能大会”的大佬们,如今已经成为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认知信息学、机械感知等领域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男人。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技术,恰好横跨所有理科专业,男性数量众多,而广大男性同胞有一个共同点:男欢女爱。
这可能是人形机器人中“女性”较多的原因之一。
**《机器人纪》中,有一段关于机器人性别的讨论。
男迦勒问《机械姬》的开发者内森,为什么给她取了性别?人工智能不需要性别,她可以是一个灰盒子。内森:事实上,我不这么认为。你认为有没有一个有意识的主体,不管是人还是其他动物,可以不分性别的存在?凯莱布说:性别区分是生物繁衍的进化要求。内森反驳道:如果她只是一个灰盒子,那互动还有什么意义?没有相互作用,意识还能存在吗?总之,性别有意思。既然存在,为什么不去享受呢
**《机器人纪》的开发者认为机器人的交互很重要,所以需要有一个“性别”的取向,虽然这个“性别”是与人类的繁衍隔离的,与人类的繁衍进化无关。
**《机械姬》中开发者家中的两个人形机器人
但在现实中,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者真的会考虑机器人的“交互”功能,追求机器人的美,希望机器人能给用户带来高质量的交互体验。
于是“女性”人形机器人承担了这一重任。
男女皆宜的女性人形机器人
每个人都爱美。美可以给我们带来很高的情感价值,但是人形机器人怎么才能美呢?
假装是个美女。
研究发现,人类的面部美,除了左右脸对称和外貌平均外,还存在“性别二态性”差异。
人类的“两性异形”受性激素的影响。雌激素高的女性有身材匀称、皮肤细腻、头发浓密等身体特征,而雄激素高的男性有肌肉发达、声音低沉、脸型棱角分明等身体特征。
而人类只喜欢具有超女特征的“超女”脸,却对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超男”脸有审美差异。
区别主要在于女性。研究发现,女性的审美偏好受到排卵期的影响。当他们排卵时,他们更喜欢具有强烈男性特征的面孔,而当他们不排卵时,他们更喜欢女性化的面孔。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变化是一种生理本能:当女性有生殖需求时,对基因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对男性特征强烈的面孔更感兴趣;当没有繁衍后代的需要时,人们更注重友善、顾家、责任心等个人品质,因此更青睐面容女性化的男性。
此外,孩子和老人也不喜欢“好斗”的男性面孔,他们会感到威胁。所以,为了迎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喜好,人形机器人需要女性身份来降低自己在人类心中的攻击性。
机器人形象攻击力的减法
其实机器人是极具攻击性的“钢铁直男”。
英文中的Robot一词源于1921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karel capek)写的《罗苏姆的万能机器人》,原名“Robota”。
“Robota”是由生物零件和金属组装而成的生化人。它的外形和人类相似,可以独立思考。它被用作劳动力,然后造反,毁灭人类。
虽然“Robota”是虚构的,但在当时引起了欧洲民众的恐慌。人们担心“Robota”真的会造反。据说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就是为了防止“机器人塔”造反而设定的。
1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也不能看着他们受到伤害。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个命令与第一个命令相矛盾。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上述两者相矛盾。
其实只要给机器人女性赋予性别,就能大大缓解大众的恐慌。因为女性的性别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一部分人类摆脱戒备,自动把他们当成没有攻击力的个体,甚至削弱他们与暴力和犯罪的联系。
根据心理学研究,由于两性之间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存在一些差异——犯罪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犯罪较少,犯罪年龄较晚,倾向于非暴力犯罪。也说明了罪犯的性别差异既受罪犯生理条件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大多数文化给女性贴上“温柔细腻”的标签,这是一种环境的限制。拥有女性“皮肤”的人形机器人会受到限制吗?
反正他们温和的形象更有利于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
在日本的机器人展上,一个“长相吓人”的女性人形机器人演示了如何照看婴儿。
牙科病人模拟机器人,一看就打不过医生。
除了攻击性明显降低,女性的出现也大大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友好、顾家、负责的形象。
就像视频《科技公司记录R&D机器人的搞笑日常》中,橡胶皮的终结者像霸道总裁一样照顾别人,吓人的外表和粗鲁的行为精准搭配。
灌溉用水。
洗完脸按一下。
努力玩。
机器人毕竟不是人,“性别”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层橡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而不是方便的把我们送走…
(一) 走近细胞 一、 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较小(1—10um) 较大(10--100 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 植:根、茎、叶 细胞 组织 分泌 器官 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 病毒 系统(动) 个体 单细胞 种群 群落 泌尿、生殖 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 Ⅰ号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生物圈 生物因素 消费者 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 细胞学说 2.1859年 达尔文 进化论 31866年 孟德尔 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 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 氨基酸 (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二)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 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 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 ○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 N×α-(N-M)×18 ;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 碱基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类 C、H、O 单糖 核糖C5H10O5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脂质 C、H、O 有的 还有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鸡蛋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 花生 还原糖 班氏(加热)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五、无机物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水 结合水45% 自由水95% 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小结 化合 有机组合 分化 化学元素 化合物 原生质 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 : 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 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 细胞质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 细胞器 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植物和某 些原生动物 动植物 动物 低等植物 形态 椭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 网状 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 双层膜,有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 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酶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液泡膜、细胞液 蛋白质、RNA、和酶 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 提供合成、运输条件 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 在核仁 形成 △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三、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 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 线粒体 能量、CO2 基因调控 初步合成 加工 修饰 细胞核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胞外 氨基酸 肽链 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 + 细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四、细胞核 = 核膜(双层) + 核仁 + 染色质 + 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 螺旋 ○ + = 核小体(串珠结构) 染色质 30nm纤维 组蛋白 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 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 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水分 条件 浓度 外液 > 细胞质/液 外液 < 细胞质/液 现象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 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① 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 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3 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 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流动镶嵌模型 1要点 ①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 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③天然糖蛋白 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2与单位膜的异同 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不同点:①流: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 ②单: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三、跨膜运输的方式 例子|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 水、甘油、气体、乙醇、苯| 自由扩散| 顺 ×| ×|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协助扩散| 顺| √| × 进入红细胞的钾离子 |主动运输| 逆| √| √|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 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要害的物质。 ○大分子或颗粒:胞吞、胞吐 四、小结 组成 决定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结构 功能(物质交换) 具有 导致 保证 体现 运动性 流动性 物质交换正常 选择透过性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H2O 外界 水 H2O O2 矿质元素 [H] 光 ATP 原生质 ADP+PI 热能 ATP ADP+PI CO2+H2O C3H6O3 C2H5OH+CO2 一、 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 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 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1013倍。 ②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多样性 。 ③ 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 温和性 → 易变性 。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解析 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1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 2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但不显著; 3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1在一定T内V随T的 升高而加快;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T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 3当T升高到一定限度时,V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动物T:35—40℃ PH : 65—80 ◎ 酶工程 生产提取 制成 酶制剂 应用 治疗疾病;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 和分离纯化 固定化酶 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其他分支。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腺苷 普通化学键138KJ/mol 高能磷酸键 3054 KJ/mol 磷酸基团 2.ATP与ADP的转化 ATP 呼吸作用 (线粒体) 吸 Pi (细胞质基质) 能 吸收分泌(渗透能) (叶绿体) 放 肌肉收缩(机械能) 光合作用 Pi 能 神经传导、生物电(电能) ADP (每个活细胞) 合成代谢(化学能) 体温(热能) 萤火虫(光能) ◎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热能 散失 太阳光能 脂肪—主要储能物质 氧化 (直接能源) 蛋白质—能源物质之一 分解 化学能 ATP 水解酶、放 ◎ ATP ADP + Pi + 能量 合成酶、吸 3.能产生ATP: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产生水: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能碱基互补配对: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分为: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 [H]+ 2ATP ③ [H] + 6O2 → 12H2O + 34ATP 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 2C3H6O3 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 38ATP C6H12O6 → 2C3H6O3 + 2ATP → 2C2H5OH + 2CO2 + 2ATP 不同点 场所 : ①②线粒体基质 ③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 CO2 、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相同点 联系 :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应场所 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 所有生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 酶(时刻进行) 物质转变 把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H2O)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 能量转变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释放有机物的能量,部分转移ATP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联系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能量、二氧化碳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四、光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因素有:光、温度、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1.发现 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 普里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萨克斯 1864年 叶片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 恩格尔曼 1880年 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 鲁宾与卡门 1939年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1/4 吸红橙和蓝紫光 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CO2、[H]、ATP、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内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 ② ATP的合成/光合磷酸化 ADP + Pi + 光能 → ATP ①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 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实质 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总式 CO2 + H2O → (CH2O)+ O2 或 CO2 + 12H2O → (CH2O)6 + 6O2 + 6H2O 物变 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同位素示踪 14C 光反应 2C 3 暗反应 (14CH2O) 3H2O 固定 [3H] 还原 (C3H2O) H218O 光 18O2 ◎ 人为创设条件,看物质变化: 1. 光照 → [H]和ATP → 暗反应 → (CH2O) ↓ ↓ ↓ ↓ 切断 → 不能生成 → 不能进行 → 不能生成 2. CO2 → C5 → C3 → (CH2O)
FF7ac开场是三个红毛类的动物在岩石间奔跑,那个不是某些人说的狗。他们的学名叫星球守护兽,属于星球的濒危物种。跑在最前面的是red13,曾经是cloud的队友。这段动画正正好好是游戏FF7的片尾CG,而背景音乐却是原汁原味的FF7开场音乐。可以说当听到熟悉的音乐看到熟悉的画面时我几乎都要跳起来,那叫一个激动阿,如果你对ff7不了解,是根本不会有那种体会的。
接下来是雷诺(Reno)开着直升飞机在北方大空洞转圈,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这段到底讲的是什么,从后面rufus的言语中推测可能是Reno到这里取出了jenova的细胞(就是银发三人组拼死拼活非要抢到的东东)。我先讲讲Reno和神罗。相信大家已经多次看到神罗这两汉字组成的红色标志,如果你对ff7不熟悉,就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神罗,在ac故事发生的两年前还只是一个大公司,不过大的你无法想象。神罗拥有对整个星球能源的垄断地位,有自己的军队(而且经常镇压不满神罗的群众,和别的国家打过仗),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有自己的太空计划,有自己的情报部门(当然不是”FBI”,叫“Turks”,红发长辫的Reno和光头肌肉男Rude就是turks成员,Turks负责挑选可以成为特种兵的人选和搜集各种情报),神罗还有自己的城市Midgar (就是ac中的那个城市,影片中部在被破坏的纪念碑上还能清晰地看到Midgar的字样)。神罗就是传说中的帝国主义垄断巨头,毫不夸张地说神罗的老板一个人可以决定整个世界的命运。最开始神罗只是一个军火公司(兵器开发会社神罗),后来偶然间神罗的科学家发现了魔晃,并且意识到它可以成为新的能源加以利用,事实上他们很快就这样做了,魔晃就是ac中说的生命之泉,是生命结束后灵魂形成的物质(魔晃侧重于说这种物质具有能量,生命之泉侧重说这种物质具有精神,意识和知识,实际上都是指一个东西)。神罗认为魔晃是开采不尽的资源,然而实际上魔晃是整个星球的生命,神罗在谋取暴利的同时大大加快星球毁灭的进程。Midgar是个魔晃丰富的地方,神罗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大城市并且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本部(cloud和kadaj决战的地方。另外kadaj就是银发三人组的老大,那双刀的那个)。
废弃的神罗大厦,总共有68层之高。不玩游戏的话你肯定是不知道这个建筑在游戏中出现的意义,注意它硕大的神罗标志。
紧接着是对FF7的一些基本剧情的介绍,提到了魔晃(生命之泉)、cloud以及他的同伴、萨菲罗斯等等。基本上等于没说,因为太简单了。不过可圈可点的是Square把Aerith沉入水中的CG也放出来了,要知道8年前那段简陋粗糙的CG动画曾经让多少人揪心啊。 接下来画面转到了tifa开的小店。详细介绍一下tifa(谁让我是tifa的粉丝呢)。Tifa和cloud是老乡,有人说tifa和cloud青梅竹马,其实不是这样的。Tifa应该说在Nibelheim(2人的家乡)的同龄人中人气很高。Cloud暗恋(大汗,才几岁的小破孩)tifa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经常和围绕再tifa身边的小男孩打架。由于自己的懦弱,在一次意外中没能及时抓住掉下山崖的tifa。虽然tifa没有什么事情,但是cloud决定参加神罗的军队,希望成为像萨菲罗斯一样的超级英雄来战胜自己的懦弱(注:特种兵、战士,只是翻译不同,都是一个意思)。后来cloud在tifa的帮助下恢复记忆的时候曾经说:"我只是想通过这样做来博得某人的注意"——某人指的就是tifa。离行的前一天和tifa约定,如果cloud变得很有名,而tifa遭遇到了危难,cloud就来救tifa。实际上FF7中陪伴在cloud身边,帮助他,呵护甚至说拯救cloud的一直都是tifa。可以说没有tifa无论是FF7还是FF7AC,cloud都不能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同时出场的还有Marlene,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Barret的女儿(但不是亲生女儿,这背后有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由于和**情节无关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找相关的资料)。
相貌丑陋,右臂改装成重型机枪的Barret
然后就是银发三人组和cloud第一次交手。这三个小强是FF7AC原创的人物,和FF7无关,我就不再多说了。不过他们所说的妈妈就是jenova,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吧。至于这个jenova是什么,简单的说是一种像病毒的高智慧生物(这么说实在不准确,但是比较容易理解),jenova在太空中旅行,每到一个星球就想方设法侵入星球的生物体内,控制此生物并且最终控制一个星球。萨菲罗斯还是胚胎的时候就被植入了jenova的细胞,所以和jenova的细胞融合得很好(换句话说,萨菲罗斯就是jenova,不像形成人体后的人类被侵入那样有剧烈的排斥),这也是为什么说“萨菲罗斯知道自己的来历是源于一个可怕的实验,并且极力想报复星球”(另外因为萨菲罗斯就是jenova)。“Jenova是一种寄生在星球上,吸取星球能源的生物。而且不排除它在吸干一个星球的能源后又转入另一个星球吸取能源如此不断循环的可能性。jenova可以把自身分散开,每一个jenova个体都会寄生一个宿主,等寄生到足够数量的宿主,力量足够强的时候就会将所有的力量重新集合到一起,以达到控制和彻底榨干星球的目的,这个就是ff7ac和ff7中常说的Reunion,所以当kadaj Reunion以后就是jenova的全部集合——也就是萨菲罗斯,因为此时的萨菲罗斯早就已经被jenova完全控制,不再是一个有自主意识和行为能力的人类,jenova就是萨菲罗斯,萨菲罗斯就是jenova。**继续进行,cloud找到了rufus(神罗现任总裁),rufus当年真的很帅,穿了这么一身还真是没认出来,他说“现在的世界变成这样说成是神罗的原因也不过分”这句我想大家应该知道是为什么了吧。不过说实话我当时很吃惊,因为受伤以前的rufus的言论是"只要一点点恐惧,就足以控制普通人的意志。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钱",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变幻无常。听到Reno说到重建神罗,cloud立刻回绝了rufus的请求,也是因为神罗实在是犯下过太多的罪恶。镜头一转,又转到了俺家tifa姐姐和Marlene。背景音乐也为之一变,变成了FF7中的《tifa’s theme piano verson》,在FF7的钢琴音乐专辑中除了《main theme》我最喜欢这个了。这个教堂可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教堂,因为这是Aerith种花的地方。这里不得不说一下Aerith。虽然FF7讲的是cloud的故事,但是整个事件发展的中心是Aerith。Aerith是整个星球最后一个古代种(古代种是人类对Cetra的称呼,Cetra=古代种)。2000年前生活在星球上的高智慧生物,拥有和星球交谈的能力。后来为了封印从天而降的灾难jenova,几乎全族被灭。直到FF7的年代只剩下一个古代种Aerith。记得神罗的科学家hojo(宝条)博士(这个人也是jenova计划的始作俑者,甚至是萨菲罗斯的生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相关资料,因为ac中并没有提到这些东西,我就不详细讲了)把Aerith和red 13放到一个笼子里进行研究,还口口声声称他们两个是“珍贵的样本”。
如果说tifa是完美女人,那么aerith就是完美女神
顺便说一句,整个游戏里所谓的jenova也指的是第一个被jenova感染的古代种,而不是那个病毒似的生物本身。话题转回来,Aerith是最后一个古代种,还能听到星球的声音,当她知道萨菲罗斯要毁灭整个星球时,她决定用自我牺牲的方式融入生命之泉。古代种的特殊能力和自我牺牲的方式能让Aerith在有意识状态下融入生命之泉,从而控制和掌握生命之泉。萨菲罗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感到自己最大的威胁是唯一的古代种Aerith,所以在遗忘之都(ac里也有那个场景,就是kadaj带着一帮孩子喝水的地方)刺死了Aerith,实际上是成全了Aerith的自我牺牲。不过毕竟可爱善良的卖花女Aerith死在了萨菲罗斯的正宗刀下,估计当时那段虽然简陋但极富感染力的CG让所有的玩家都很是难过了一次。当然Aerith此时已经和女神无二,所以在ac中你总能看到Aerith在cloud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一把。玩FF7时候最关心的就是Aerith会不会复活,结果Aerith还是离我们去了,AC当中Aerith也没能活过来,不过对于她来说,星球的幸福才是最大愿望——她就是最终幻想历史上恐怕无人在能超越的女神Aerith!tifa在教堂里发现了cloud也身染星痕症候群,这个病也是ac中原创的,按照vicent和kadaj的说法,和jenova有关。
接着kadaj来找rufus要jenova的细胞。看起来这家伙绑架了turks的其他成员,并且也暗示了银发三人组和萨菲罗斯、jenova之间的微妙关系。
Cloud站在midgar城外服起了一柄巨剑。并且回忆了zack(也有写zax的)。Zack在ac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这里的回忆。第二次是结束时候和Aerith站在一起向cloud帅帅的一挥手。Zack是cloud的战友,也是Aerith的前男友。Zack、萨菲罗斯以及cloud的关系我会在介绍萨菲罗斯的时候详细说明。
银发三人组的小老弟壮男来找tifa单挑,没说的,tifa帅的一塌糊涂,果然不愧是偶的偶像大姐啊。背景音乐是FF7的《battle theme piano verson》,而壮男的手机铃声居然是FF系列传统的胜利音乐。真是恶搞啊,我想大概对FF了解的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吧。另外看到久违的tifa的极限技在**中重现,感动得一塌糊涂。顺便说一下那些红红蓝蓝的圆球,那可是FF7的魔石(ac的翻译是魔晶石)。“魔晄能源(又称精神能源)浓缩凝聚后形成的结晶体,蕴藏着能够自由操纵大地与星球力量的古代种的知识。装备者与星球相互影响,从而诱发出未知的力量(例如魔法)。大部分的魔石都是神罗浓缩魔晃能源后人工制成的,天然的魔石非常稀有。FF7的魔石系统是指在护具和武器上附加不同属性的魔石以获得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魔法,人物的属性和魔法都是依靠不同的魔石组合来实现的。所以kadaj在自己的护腕上镶嵌了一颗魔石,获得了召唤龙王巴哈姆特的能力。
剧情继续发展,cloud得知孩子们被kadaj一伙带到了遗忘之都,自己单身前往救援,和银发三人组大打了一架。有人说这里这里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打着打着忽然间就不打了。实际上多看几遍就知道了 ,cloud那状态根本不是对手,Vincent及时出现,救走了cloud,把他带到另外一处安全的地方,而Marlene则应该是趁着三个小强和cloud打架的时候逃出来的。
为什么cloud会问Vincent人的罪过可以被原谅吗,以及什么是cloud 所说的见死不救和“果然谁也救不了”,这个大概是最难解释的。我想来想去还是把ff7的历史掐头去尾的讲一遍。
游戏的开始是cloud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到Avalanche(雪崩),雪崩按照流行的话讲叫恐怖组织。雪崩的老大就是长相极度难看的Barret。Barret认为神罗利用魔晃作为能源的行为是在扼杀星球,所以Barret和他的伙计(加上cloud才四个人)炸掉了Midgar的几个魔晃炉(从魔晃中提取能量的建筑,说白了就是发电厂这类的东西)。雪崩的秘密基地是Seventh Heaven(第七天堂),也就是tifa的店。tifa在Midgar的火车站发现了半死不活的cloud并带回家救治。按照Cloud的说法,离开Nibelheim后他就加入了神罗的部队,很快就成为一等特种兵,并且和萨菲罗斯成为了好朋友。后来Aerith被神罗绑架到总部,cloud及tifa, Barret前去救援(中间原委略),发现神罗的前老板(rufus的老爸)被传言已经死掉的最强战士萨菲罗斯刺死。几人众逃离神罗本部并且离开了Midgar。
到达了Kalm后,cloud回忆了一段和萨菲罗斯在一起的往事。原来在他的家乡Nibelheim发现了很多变异的怪物伤害人类。神罗派萨菲罗斯和cloud以及一些小杂兵调查此事。结果他们在Nibelheim的魔晃炉中发现了很多浸泡在魔晃液中的变异怪物。所谓的特种兵就是将身体强壮的人浸泡在魔晃液中,让人类从魔晃液中吸取能量。也因此特种兵的眼睛变成了和生命之泉一样的绿色(从**中你看银发三人组的眼睛也都是)。但是这样做将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尤其是被直接长期浸泡在魔晃液中的生命体,都变成了非人类的怪物。(萨菲罗斯是个例外,jenova虽然不能直接提供给宿主能量,但是却能给宿主强力的修复能力。所以萨菲罗斯能长期浸泡在魔晃液中获得能量。在游戏中萨菲罗斯没有自己的童年回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父亲,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jenova——那还是别人告诉他的。可以推论他从出生开始就被浸泡在魔晃液中,也因此获得其他特种兵不能相比的能力)。话题转回来,看到这些怪物,萨菲罗斯忽然间脑袋开窍了,他本身不也是长期浸泡在魔晃中的怪物吗?他把自己关到Nibelheim神罗官邸里(那里曾是神罗在Nibelheim的研究基地),阅读了大量的hojo(宝条)留下来的资料,得出一个结论,他就是拥有和星球交谈能力的古代种,他们族人的伟大目标就是找到“允诺之地”(Promised Land)——片承诺了无限幸福快乐的土地(其实就是指生命之泉)。此时的萨菲罗斯对神罗对自己疯狂和不负责任的实验产生了极大的仇恨,而且大骂人类是叛徒(他混淆了jenova和古代种的区别,他以为是人类毁灭了古代种,并且错误的认为古代种就是他的“母亲”jenova)。作为报复,接下来萨菲罗斯亲手屠杀了整个Nibelheim的居民,这其中包括tifa的父母和cloud的母亲。Tifa也被萨菲罗斯打晕,险些丧命。Cloud对于已经失去心智的萨菲罗斯感到无比的愤怒,决心向他挑战……然后的事情cloud自己都记不得了,直到Tifa在midgar附近发现奄奄一息的cloud,他才恢复了知觉。按照理论来说他能在萨菲罗斯的正宗刀下存活的几率不超过00001%,但是cloud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向他人诉说自己的故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萨菲罗斯现在是个丧心病狂的BT,绝对不能让他找到“允诺之地”(当然实际上到最后游戏里的人物都不知道“允诺之地”到底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解释都是玩家自己对游戏世界观的看法)。
在古代种神庙,cloud莫名其妙的将的到手的黑魔石交给了死对头萨菲罗斯(通过黑魔石能召唤终极黑魔法——陨石,就是从太空中召唤出一个陨石直接把这个星球砸个稀烂,够夸张的。对抗陨石的只有终极白魔法holy,发动holy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需要白魔石,另外一个是必须有一个古代种主动牺牲自己的生命——Aerith是当前世界唯一的古代种……)。此后Aerith离开大家,独自来到遗忘之都,在**里这个场景完全是按照游戏中制作的,看着那个郁闷那,因为Aerith就在这里被萨菲罗斯的正宗刀从背后刺穿了。Cloud说见死不救和“果然谁也救不了”,其实就是指Aerith死的时候他本人在场,却是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一点点的倒下却无能为力(当然这是有原因滴,不过可以看出这件事情对cloud造成的阴影一直到2年以后依然存在,cloud离开tifa独住的原因也应该是觉得自己很可能带给身边最爱的人不可预测的灾难)。其实我这么说大家肯定没有什么反应,死就死呗,游戏里死一两个人很正常。所以说如果你不玩游戏,是根本不能感受的到Aerith的死给玩家带来的巨大震撼以及cloud和Aerith之间童话般的爱情、Aerith为了星球付出生命的行为是多么的令人感动。故事还要继续,接下来的故事接触到整个游戏最复杂难最让人郁闷的部分。萨菲罗斯再次献身说出了一个真相:cloud是个没有过去,并不存在的人,现在的cloud仅仅hojo(宝条)博士制作的萨菲罗斯“失败的复制品”。并且拿出了佐证——当年“cloud”和萨菲罗斯来到Nibelheim的合影照,照片上的cloud并不是金发,而是黑发!在Nibelheim的魔晃炉cloud几乎根本没有还手就被萨菲罗斯打倒,但是cloud用最后的力气狠狠的给了萨菲罗斯致命的一刀,然后死去。萨菲罗斯身受重伤,自思没有力量再对付神罗将会派来的特种兵,于是跳进了深渊当中(实际上是跳入了生命之泉,因为萨菲罗斯自认为自己是jenova,又是古代种,古代种认为进入生命之泉是一种回归)在生命之泉中萨菲罗斯通过古代种的智慧了解到jenova和古代种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一直在生命之泉中漂来漂去,最后飘到了北方大空洞(jenova降临星球的陨石坑)。做了一个茧,利用jenova的能力开始恢复自己。并且通过古代种的智慧得知了终极黑魔法和终极白魔法事情。另一方面Hojo(宝条)博士为了掩人耳目,将cloud的尸体带回神罗,进行了复制萨菲罗斯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因为不是从胚胎时期就植入jenova细胞,所以就会有抗体抵抗jenova的入侵,而这种抗体就是人类身体中的生命之泉。Ac当中人们之所以产生星痕,也是抗体抵抗残存的jenova的入侵而产生的副产品。另外cloud本身是一个怯懦普通人,不肯能完成植入jenova细胞和长时间浸泡在魔晃液中的重任)。
Cloud本身受到了jenova的疯狂进攻(企图控制和支配cloud,萨菲罗斯此时已经是jenova,虽然还不能完全控制cloud,但是他总能在需要的时候让cloud混乱),而又得知自己没有过去,没有记忆,没有亲人,仅仅只是人家萨菲罗斯的一个“失败的复制品”。整个人彻底垮掉了。这个时候的cloud就是一个纯粹的植物人。FF7的主题,其实并不在于拯救世界(虽然最后还是必须这样做),对于cloud来说就是如何拯救自己。
一个人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别人“失败的复制品”,那种打击是我们不能想象的。这个时候,只有也只能有tifa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静静的守护着cloud,并且最终帮助cloud恢复了原有的记忆。那么说到底存不存在cloud这个人,结论是确实有cloud。至少在Nibelheim的星空下和tifa约定誓约的确实是小cloud。但是cloud并不是他所期望的一等特种兵,他只是跟在特种兵的身边的一个小杂兵而已。那个和萨菲罗斯合影的就是我们以前提到的zack。Zack既是萨菲罗斯的朋友,也是cloud的好朋友。当萨菲罗斯丧心病狂的把tifa和zack打成重伤后,cloud鼓起勇气拿起Zack的大刀给了萨菲罗斯致命一击,自己也被萨菲罗斯打的不省人事。Hojo(宝条)博士将二人带回,进行了复制萨菲罗斯的实验,也正是这个时候cloud把自己的记忆和zack搞混了。至于说后来的事情,zack带着cloud逃离了实验室,结果在半路zack为了掩护cloud而被追兵杀死,cloud倒在midgar的车站旁被tifa偶然救起。
简单介绍一下了ff7的剧情,ff之所以是经典中的经典,就因为他太宏大,太多的感人细节以及太过深刻复杂的思想性。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玩玩这个游戏,虽然时隔8年这个游戏显得如此老态龙钟,但是当你身入其中的时候你就发现最终幻想的世界(包括最终幻想每一代,并不是只有7代)都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令人不能不为之感动。这是韩国和国内换汤不换药无聊到家的网游所不能比拟的。只有最终幻想系列才无愧于第九艺术的美誉。 站在Aerith身边的zack。在zack死以前他们两个是恋人关系
回到**中来,银发三人组突发奇想在神罗树立的纪念碑下面找起jenova
的细胞。而且还动用了大人气的最终幻想系列招牌召唤兽龙王巴哈姆特。所有的队友都出来亮个照面。说实话,整个ff7中每个主人公身边的人都有自己背后的感人故事(如文森特的悲惨历史,Barret右臂装有机枪的来历,被Red13误解的父亲英勇而悲壮的故事,都你感受到作为一款世界级超级大做的魅力。可惜因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时间不能装载太多的东西,所以square只能把他们变成cloud身边的花瓶。实在让老玩家感到惋惜和无奈)。
再后来的事情其实大家就已经能看得懂了,kadaj得到了jenova的细胞→Reunion(重新聚合)→召唤出萨菲罗斯→萨菲罗斯被打败→三人组回到生命之泉→大圆满的结局。Aerith和zack也不用再为已经找回打败萨菲罗斯的自信的cloud担心了。
当萨菲罗斯伸出他那片经典的单翼,几乎所有的老玩家都会以为他要二次变身接着和cloud打(至少游戏里是这样的),可惜萨菲罗斯就这样被cloud秒了。一只翅膀的天使造型就是萨菲罗斯一生终极悲情大反派的最好象征。
而Cloud作为一个胆小懦弱的,最终幻想历史上人气最高的反派boss萨菲罗斯“失败的复制品”的形象,成为了最终幻想7代的男主角,这无疑是8年前square天才游戏设计师的一次成功的创新和大胆尝试。可以说在刻画人物复杂性格和挖掘深刻思想内涵这两方面,square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ff7是第一款在ps上的ff,世界第一款3D RPG,在商业上直接决定了索尼的ps 战胜了世嘉的ss,成为了次时代主机的霸主。15亿日元(约合105亿人民币)的造价和总计934万套的销量使ff7成为RPG游戏史上无可争议的神话(游戏超过百万的就可以被称为白金级游戏了)。我这里做个广告,天幻网的各位高人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已经发布了ff7的汉化补丁,这也使ff7成为第一款完全汉化的最终幻想。在这里还是希望大家能把玩无聊网络游戏的时间腾出来,多品味品味这样的惊世巨作。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 时间 得主 国家 得奖原因 1901年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德国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 1902年 罗纳德·罗斯 英国 “研究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 1903年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 丹麦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 1904年 伊万·巴甫洛夫 俄罗斯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转化和扩增” 1905年 罗伯特·科赫 德国 “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 卡米洛·高尔基 意大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西班牙 1907年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法国 “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 俄罗斯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保罗·埃尔利希 德国 1909年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 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德国 “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 1911年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瑞典 “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 亚历克西·卡雷尔 法国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 夏尔·罗贝尔·里歇 法国 “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 罗伯特·巴拉尼 奥地利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9年 朱尔·博尔代 比利时 “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 奥古斯特·克罗 丹麦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 阿奇博尔德·希尔 英国 “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奥托·迈尔霍夫 德国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1923年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 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 约翰·麦克劳德 加拿大 1924年 威廉·埃因托芬 荷兰 “发明心电图装置” 1926年 约翰尼斯·菲比格 丹麦 “发现鼠癌” 1927年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奥地利 “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 1928年 查尔斯·尼柯尔 法国 “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1929年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荷兰 “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 英国 “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 1930年 卡尔·兰德施泰纳 奥地利 “发现人类的血型” 1931年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德国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 英国 “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 英国 1933年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美国 “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 1934年 乔治·惠普尔 美国 “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乔治·迈诺特 美国 威廉·莫菲 美国 1935年 汉斯·斯佩曼 德国 “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效应” 1936年 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 英国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 奥托·勒维 奥地利 1937年 圣捷尔吉·阿尔伯特 匈牙利 “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1938年 海门斯 比利时 “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1939年 格哈德·多马克 德国 “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 1943年 亨利克·达姆 丹麦 “发现维生素K”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 美国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约瑟夫·厄尔兰格 美国 “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美国 1945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 英国 “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英国 霍华德·弗洛里爵士 澳大利亚 1946年 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美国 “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 1947年 卡尔·斐迪南·科里 美国 “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 格蒂·特蕾莎·科里 美国 贝尔纳多·奥赛 阿根廷 “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948年 保罗·赫尔曼·穆勒 瑞士 “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 1949年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瑞士 “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 葡萄牙 “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950年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美国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 美国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瑞士 1951年 马克斯·泰累尔 南非 “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 1952年 赛尔曼·A·瓦克斯曼 美国 “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 1953年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英国 “发现柠檬酸循环”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美国 “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 1954年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 美国 “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 美国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美国 1955年 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 瑞典 “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56年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美国 “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 沃纳·福斯曼 德国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美国 1957年 达尼埃尔·博韦 意大利 “发现抑制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 1958年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美国 “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美国 乔舒亚·莱德伯格 美国 “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 1959年 阿瑟·科恩伯格 美国 “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塞韦罗·奥乔亚 美国 1960年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 澳大利亚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 彼得·梅达沃 英国 1961年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美国 “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 1962年 佛朗西斯·克里克 英国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詹姆斯·杜威·沃森 美国 莫里斯·威尔金斯 英国 1963年 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 澳大利亚 “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的离子机理” 艾伦·劳埃德·霍奇金 英国 安德鲁·赫胥黎 英国 1964年 康拉德·布洛赫 美国 “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 费奥多尔·吕嫩 德国 1965年 方斯华·贾克柏 法国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 安德列·利沃夫 法国 贾克·莫诺 法国 1966年 裴顿·劳斯 美国 “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 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 美国 “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 1967年 拉格纳·格拉尼特 瑞典 “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 霍尔登·凯弗·哈特兰 美国 乔治·沃尔德 美国 1968年 罗伯特·W·霍利 美国 “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哈尔·葛宾·科拉纳 美国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美国 1969年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 美国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 阿弗雷德·赫希 美国 萨尔瓦多·卢瑞亚 美国 1970年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 美国 “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 乌尔夫·冯·奥伊勒 瑞典 伯纳德·卡茨爵士 英国 1971年 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 美国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美国 “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英国 1973年 卡尔·冯·弗利 德国 “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 康拉德·洛伦兹 奥地利 尼可拉斯·庭伯根 英国 1974年 阿尔伯特·克劳德 比利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 克里斯汀·德·迪夫 比利时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 美国 1975年 戴维·巴尔的摩 美国 “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罗纳托·杜尔贝科 美国 霍华德·马丁·特明 美国 1976年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美国 “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 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 美国 1977年 罗歇·吉耶曼 美国 “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 安德鲁·沙利 美国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美国 “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沃纳·亚伯 瑞士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丹尼尔·那森斯 美国 汉弥尔顿·史密斯 美国 1979年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 美国 “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 高弗雷·豪斯费尔德 英国 1980年 巴茹·贝纳塞拉夫 美国 “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 让·多塞 法国 乔治·斯内尔 美国 1981年 罗杰·斯佩里 美国 “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大卫·休伯尔 美国 “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托斯坦·维厄瑟尔 瑞典 1982年 苏恩·伯格斯特龙 瑞典 “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本格特·萨米尔松 瑞典 约翰·范恩 英国 1983年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美国 “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 1984年 尼尔斯·杰尼 丹麦 “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 乔治斯·克勒 德国 色萨·米尔斯坦 英国 1985年 麦可·布朗 美国 “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 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 美国 1986年 斯坦利·科恩 美国 “发现生长因子”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意大利 1987年 利根川进 日本 “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1988年 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 英国 “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 格特鲁德·B·埃利恩 美国 乔治·希青斯 美国 1989年 迈克尔·毕晓普 美国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哈罗德·瓦慕斯 美国 1990年 约瑟夫·默里 美国 “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 唐纳尔·托马斯 美国 1991年 厄温·内尔 德国 “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伯特·萨克曼 德国 1992年 埃德蒙·费希尔 美国 “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 埃德温·克雷布斯 美国 1993年 理察·罗伯茨 英国 “发现断裂基因” 菲利普·夏普 美国 1994年 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 美国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马丁·罗德贝尔 美国 1995年 爱德华·路易斯 美国 “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德国 艾瑞克·威斯乔斯 美国 1996年 彼得·杜赫提 澳大利亚 “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 罗夫·辛克纳吉 瑞士 1997年 史坦利·布鲁希纳 美国 “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1998年 罗伯·佛契哥特 美国 “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美国 费瑞·慕拉德 美国 1999年 古特·布洛伯尔 美国 “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森 瑞典 “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保罗·格林加德 美国 艾瑞克·坎德尔 美国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 美国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蒂姆·亨特 英国 保罗·纳斯爵士 英国 2002年 悉尼·布伦纳 英国 “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H·罗伯特·霍维茨 美国 约翰·E·苏尔斯顿 美国 2003年 保罗·劳特伯 美国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 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 英国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 美国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琳达·巴克 美国 2005年 巴里·马歇尔 澳大利亚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罗宾·沃伦 澳大利亚 2006年 安德鲁·法厄 美国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克雷格·梅洛 美国 2007年 马里奥·卡佩奇 美国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马丁·埃文斯爵士 英国 奥利弗·史密斯 美国 2008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德国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法国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吕克·蒙塔尼 法国 2009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澳大利亚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卡罗尔·格雷德 美国 杰克·绍斯塔克 英国 2010年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英国 “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 2011年 布鲁斯·巴特勒 美国 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朱尔斯·霍尔曼 法国 拉尔夫 ·斯坦曼 美国 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 约翰·格登爵士 英国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山中伸弥 日本 2013年 詹姆斯·E·罗斯曼 美国 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 兰迪-W谢克曼 美国 托马斯-C苏德霍夫 德国 2014年 约翰·欧基夫(John O'Keefe)美国、英国国籍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的发现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 挪威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I Moser)挪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