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收缩生理学是怎样的内容?

肌肉收缩生理学是怎样的内容?,第1张

肌肉张力的大小由肌肉收缩时的力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条件所决定。负荷是肌肉产生张力的基本力学条件,没有负荷,肌肉不可能产生张力。负荷可以是重量,也可以是它的惯性力或其它的力。肌肉工作时,随着负荷的增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也增大。影响肌肉张力的解剖学因素,主要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的大小。肌肉生理横断面是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的总和,在其它条件相同下,肌肉生理横断面愈大,包含的肌纤维也愈多,它所产生的张力也愈大。肌肉张力与生理横断面的关系可以用绝对力量、比肌力和生理横面三者的关系来表示。一块肌肉在对抗它所能勉强移动的负荷下收缩,所产生的最大张力为绝对力量,肌肉每平方厘米生理横断面所发挥的最大力量,称比肌力,比肌力等于肌肉的绝对力量与生理横断面积的比值。据测定,人体肌肉的比肌力约4~10,很显然,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决定肌肉张力的生理条件可归结为神经肌肉兴奋和疲劳的程度,即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大强度力量训练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善了神经系统对肌肉工作的调节能力。日本生理学家曾报道,有训练的优秀运动员在最大用力时,神经系统可以动员90%肌纤维参加工作,而常人最大用力时只能动员60%的肌纤维参与工作。

(1)肌源性因素

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故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也相应越大。

②肌纤维类型:快肌纤维收缩力比慢肌纤维大,但耐久力较差,故容易疲劳。

③肌肉收缩时的初始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就越大。

(2)神经源性因素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人体肌肉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能使用力肌群的所有肌纤维都参与收缩,其动员程度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有关。

②运动中枢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同肌肉群的活动是由运动中枢的不同部位来控制的,不同运动中枢之间协调性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

(3)关节运动角度

肌肉收缩时不仅会牵拉骨骼以关节为轴进行运动,而且当关节处于不同角度时,主动肌收缩的力学特征会发生相应变化,其力值也随之发生改变。

扩展资料

因为肌肉具有弹性,所以它也可以被动地产生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肌肉就好像橡皮筋,当肌肉被动拉长时,会产生更大的内部弹力。

快速的被动拉长可以产生最大的肌肉力量,很多高耗能的活动是利用肌肉弹性来达到最好状态,如弹跳。在plie时,髋部伸肌(如臀大肌)、膝部伸肌(如股四头肌)、跖屈肌(负责绷脚的肌肉)迅速被牵拉,它们的反弹,提供了跳跃的力量。

总结:被动产力时,肌肉快速拉长,即可产生最大的回弹力量。但如果肌肉本身过于紧绷,那么就会限制拉长的速度和长度,就会影响弹力的产出。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下:

1、动物实验法。动物实验包括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两类。慢性动物实验是指在完整、清醒、健康的动物体上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如摘除或破坏动物的某个器官,以观察其生理功能及活动规律。急性动物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2、人体实验法。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人体实验是常用的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中的人体实验法分为实验室测试法和运动现场测试法。实验室测试法是指让受试者在实验室进行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而设计的运动方案运动。

运动生理学是指: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基础学科之一,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

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莫索于1892年发表了有关肌肉收缩的理论。

肌肉肥大的生理学机制其实就是肌纤维变粗变大了。

肌肉肥大其实就是肌肉生长纬度变大,肌肉受到一定强度的训练或刺激导致肌纤维撕裂,然后身体摄入的蛋白质填补到撕裂的肌肉纤维当中,然后肌肉就纬度变大,当这块肌肉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时,就是肌肉肥大。

那么为什么不是我们主观锻炼目标肌肉,而有的肌肉会肥大呢这是因为我们身体的肌肉有强有弱,当我们日常的活动经常刺激到我们的弱项肌肉,对于我们的弱项肌肉来说其实就是在做大强度的训练,甚至是无氧运动,从而导致肌纤维撕裂,这就是肌肉肥大的原因。

以小腿肌肉为例,很多人的小腿肌肉肥大,就是日常生活中走路或跑步姿势不对,导致小腿肌肉被刺激的多,然后小腿肌肉纤维撕裂,从而导致小腿肌肉肥大。

对于肌肉肥大的肌肉,可以多做对应肌肉的按摩与松解,然后多做拉伸,会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上肢肌肉

可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1.肩肌

主要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等。

三角肌:位于肩部,可细分为前、中、后束。

2.臂肌

分前后两群。

(1)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等。

肱二头肌:两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屈肘关节及前臂旋后。

(2)后群:为肱三头肌,三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伸肘关节。

3.前臂肌

比较复杂,位于桡、尺骨周围,包括前后两群,每群又可分为浅、深两层。前群一般为屈肌(屈肘、屈腕、屈掌、屈指)或旋前肌(前臂旋前),后群一般为伸肌(伸肘、伸腕、伸掌、伸指)或旋后肌(前臂旋后),每块肌的功能多与名称一致。

(1)前群:共9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

(2)后群:共10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4.手肌

可分为外侧群、中间群、内侧群。

(1)外侧群:较发达,有4块,作用于拇指,隆起形成鱼际。

(2)中间群:位于掌心或掌骨之间。

(3)内侧群:有3块,作用于小指,形成小鱼际。

原因是:在做半蹲时:半蹲会完全激活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群,这时候下蹲时胫骨产生一个向外的拉力,因此对于股四头肌和膝关节的压力负荷是比较大。但是在做深蹲的时候,臀部低于膝关节,那么你的股二头肌和臀大肌会开始工作,帮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分担更多的压力。所以深蹲比半蹲的负荷要小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60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