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髂腰肌出了问题,以下转自网络,可自行对比参照:
髂腰肌是什么?
髂腰肌不是一块肌肉,髂腰肌是由髂肌和腰大肌共同组成的肌肉群,它们对于屈髋动作和保持下腰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也是最有力的髋屈肌群之一。
腰大肌:在腹直肌深层
功能:使腰椎前屈和侧屈,内收髋关节
髂肌:位于腹直肌下髂窝内
功能:与腰大肌相同
起点:腰大肌 起于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至五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 起于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外旋。远固定,一侧收缩,使躯干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或骨盆前倾。
髂腰肌有什么作用?
一个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须具备长时间大步幅、快频率的奔跑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其它素质外,对运动员进行骼腰肌力量的训练也是提高其跑步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是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髂腰肌偏紧症状:
1、大腿前侧靠近耻骨的地方紧绷(如下图红色标示处)
大腿前侧和鼠蹊部附近僵硬疼痛,压痛的位置在较深处,不是自己徒手按压就可以碰触到的感觉,搭配泡沫轴或者肌肉放松球才会有感觉。另外也会表现在运动时负重或者是进行需要髋关节内收(抬腿)的运动时(例如跑步、骑脚踏车)会感觉到大腿前侧紧绷或者接近抽筋。
2、下背部疼痛(如下图红色标示处)。
从躺著到坐起的时候疼痛会特别明显。
造成髂腰肌紧绷的原因:
1、习惯动作:
久坐、盘腿、卷曲身体睡觉等长时间的维持髋关节屈曲状态的动作,都会让我们的髂腰肌长时间处在一种缩短的状态,久了之后髂腰肌就会越来越紧绷。
2、不正确的仰卧起坐锻炼:
尤其是传统版的学校仰卧起坐(屈膝仰卧起坐有人帮忙固定双脚),为了凑个数追求速度,往往都是瞬间发力抬起上半身,而不是腹部发力收缩,这样锻鍊到的不是腹肌而变成髂腰肌,大腿前侧会非常紧绷,腹部的感受不大。
3、骑自行车:
因为骑自行车的动作需要反覆的作出髋关节弯曲的动作,髂腰肌长时间维持在缩短的姿势。我个人建议的是如果是骑飞轮的话,要用意志去想像抬腿发力的位置从臀部后侧出发,而不是去弯曲髋部抬腿,这样可以降低髂腰肌收缩的压力,同时可以锻鍊到因为久坐被拉长导致扁平的臀部肌肉。
4、跑步姿势:
髂腰肌是跑步抬腿非常重要的肌肉,跑步热使得现在的比赛出现更多的花样,有时比赛不一定在办在平地,可能还要跑山路,这时候腿要抬得更高,髂腰肌需要运用的就更多了。爱跑步的人应该都知道长跑最佳的方式并不是高抬腿、大步跑,而是应该是小步幅、快速度,就算是这样能降低髂腰肌的压力也是有限,因为一次半马或全马跑下来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小时,过程中髂腰肌不停的反覆收缩,会日益紧绷也是必然。这时候就要靠多放松跟伸展才有办法解决此问题。
5、运动后没有进行放松:
这点非常重要!一般人的运动量要达到过度、频繁几乎是不太可能。多半是因为平日运动量不足,然后等可以运动的时候又贪多又贪快才非常容易导致肌肉痠痛,原因根本跟过度运动没有甚麽关系啊!但是不管是真正的频繁运动者或者是周末运动员都一样,除了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之外,最重要的是运动前的伸展及热身,运动后的放松及伸展就可以减缓非常多酸痛问题。
髂腰肌拉伸方法与按摩
既然要做的是伸展,最重要的两点,一定要注意!
1、延伸到极致,停留的时候都要保持持续在延展的状态。
2、把意志力放到要伸展的部位。
一、弓步转体拉伸的动作要领
1、挺胸收腹,前侧腿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侧腿脚尖着地,与前侧腿脚尖方向一致
2、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充分伸展手臂
二、髂腰肌拉伸的动作要领
1、挺胸收腹
2、垂直缓慢下蹲
3、控制前腿膝盖和后脚尖方向
视频: 髂腰肌的主动拉伸
三、髂腰肌 被动拉神
被拉伸者仰卧在按摩床上,坐骨与床边对齐,拉伸者一手放置于被拉伸者一侧腿胫骨上端,使大腿靠近腹部,另一侧腿放松伸展。
视频:髂腰肌的被动拉伸
四、使用按摩球来进行肌肉筋膜放松
首先,先找到髂嵴, 先呈现侧支撑的位置,然后躺在球上,让球的位置位在髂嵴的下方,慢慢的侧向来回进行滚动,直到你发现有一个痛点,将动作维持在那边,维持至少30秒钟。
这个点因为对于按压十分敏感,一开始压时会让你紧绷了起来,但记得放轻松,然后持续的在按压周围的区域,缓慢进行。
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臼深,关节囊厚而坚韧。股骨颈的前面全部包在关节囊内,后面仅内侧2/3包在囊内,外侧1/3露于囊外,关节囊后下部较为薄弱,髋关节发生脱位时,股骨头大多脱向后下方。 髋臼呈倒置半球形,占球体的170~175 ,位于髋关节外侧的中部,轴前外下方,髋臼是由耻骨、坐骨、髋骨三部分组成.髋关节的顶部占髋臼面积的2/5,由髂骨组成,后壁占髋臼的2/5,由坐骨构成,前臂占髋臼面积的1/5,由耻骨构成,髋臼的上部厚而坚强,在直立时可将躯干的重量传达至股骨头. 髋关节的韧带包括: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囊之前,紧贴股直肌的深面,呈倒置Y型,与关节囊前壁紧密相连,长而坚韧。起于髂前下棘及其后2cm的髋臼缘,向下分为二岐,外岐止于转子间线的上部,内歧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二岐之间韧带甚为薄弱,有时形成一孔,因髂腰肌被覆其上,肌下滑膜囊即与关节腔相通。髂股韧带纤维方向是向下向外。 2.坐股韧带位于关节囊后面,略呈螺旋形,较薄弱。起自髋臼的后下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移行于关节囊轮匝带,止于大转子根部。能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收缩内旋。 3.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的前下方,起于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与髂股韧带二岐形成N字形,可限制髋的外展活动。 4.轮匝带为关节囊在股骨颈部深层纤维的环状增厚部分,环绕股骨颈中部,能约束股骨头之向外脱出,尚具有扶持力,在股骨颈后部纤维较浅。 5.股骨头韧带为关节囊内的三角形纤维带,扁平状,起于髋臼横韧带和臼切迹,止于股骨头凹,为滑膜所包被。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腰大肌 4 髂肌 5 臀大肌 6 臀中肌 7 臀小肌 8 阔筋膜张肌 9 梨状肌 10 闭孔内肌 11 闭孔外肌 12 股方肌 1 拼音
kuān jī
2 概述髋肌位于髋关节周围,起自脊柱腰部、骨盆或增厚的深筋膜,止于股骨上段;分为前后两群。前群包括腰大肌、髂肌,后群包括三个臀肌、两个闭孔肌和孖肌以及阔筋膜张肌、梨状肌、股方肌(见“背肌”条图)。它们都作用于髋关节,受腰丛分支的支配;分别接受髂腰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这些动脉都是髂内动脉的壁支。
髋关节肌群,是人体637块肌肉中的一块。在人体中,髋肌属于下肢肌的一部分,从躯干骨和骨盆开始,然后穿过髋部与股骨相连。从止点处可看出其作用,并可划分为第一和第二肌肉群,前部肌肉群与股骨前部相连,主要为屈髋肌肉群。大腿后侧肌肉群止于股骨后侧,主要用于髋部的后伸、旋转和外展。
3 腰大肌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的两侧,构成腹后壁的一部分。它起自各腰椎间盘侧面、椎间盘毗邻的腰椎体侧方的下缘与上缘、同一椎体上、下缘之间的腱性弓和各腰椎横突根的下缘。肌束经腹股沟韧带后方,髋关节前方向下集中移行为坚强的腱,止于股骨小转子。此肌受腰丛的分支支配(L2~4),接受髂腰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功能: 对骨盆屈股、侧屈腰部,对股屈骨盆; 肌收缩并有内旋大腿的趋势,但未得到肌电的证实。
另有腰小肌起自末胸椎与第一腰椎间的椎间盘侧面及毗邻椎体的下、上缘,其小条肌股随腰大肌下降,以薄腱膜融于髂筋膜告终;接受第一腰神经前支分支支配,血液供给与腰大肌同。功能: 拉紧髂筋膜。
4 髂肌
髂肌呈扇形,位于髂窝。它起自髂窝的上2/3、髂嵴内唇、骶髂前韧带及其附近的骶骨盆面。肌束向下经腹股沟韧带后方集中成腱,从后外侧并入腰大肌腱、止于小转子。髂肌与盆缘之间有髂肌腱下囊。神经支配与血液供给与腰大肌同。功能: 对髋关节的作用与腰大肌同。
5 臀大肌臀大肌呈方形,覆盖臀部的大部分。它起自髂骨翼臀面臀后线后方的骨面、髂嵴后分、骶骨尾骨背面及骶结节韧带上分。其粗大肌束斜向下外; 上分肌束从后方止于髂胫束,下分肌束止于股骨臀肌粗隆。此肌与大转子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L5~S2);接受臀下动脉的血液供给。功能: 伸股和外旋大腿,伸已屈的大腿时,如登山,作用更明显。
6 臀中肌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其内下分被臀大肌掩盖,二肌之间有臀肌间囊。此肌起自髂骨翼臀前线与髂嵴之间的骨面及覆盖肌的深筋膜;肌束向下集中为腱 ,止于大转子外面的斜线 (与大转子隔以臀中肌转子囊)。臀中肌受臀上神经的支配(L4~S1); 接受臀上动脉的血液供给。功能: 外展股,肌前分能内旋大腿。
7 臀小肌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二肌间有臀肌间囊。它起自臀前线与臀下线之间的骨面;止于大转子前分,二者之间有臀小肌转子囊。其神经支配与血液供给与臀中肌同。功能: 内旋并外展大腿。
8 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位于髋部,起自髂前棘、髂结节及二者之间的髂嵴外唇和阔筋膜。肌腹长度约为大腿的1/3,下行借髂胫束止于胫骨髂胫束粗隆。此肌受臀上神经支配(L4~S1),接受旋股外侧动脉的血液供给。功能: 协助进一步展股,足着地时助伸膝,足离地时助屈膝。
9 梨状肌此肌内侧大半位于盆内,起自骶骨骶前孔之间的骨面;肌束向外侧集中,通过坐骨大孔,移行为腱,止于大转子最高处。梨状肌受至梨状肌神经支配(S1~2),接受臀上动脉在盆内的分支供给。功能: 外旋、外展股。
10 闭孔内肌闭孔内肌肌腹位于盆内,起自闭膜内面及其周围的骨面,集中为腱,绕过坐骨小切迹,经髋关节后方,止于大转子顶梨状肌止点前方。其腱在绕过小切迹处与坐骨之间有闭孔内肌坐骨囊; 与关节后面之间有闭孔内肌腱下囊。闭孔内肌腱出盆之后,接受分别起自坐骨棘与坐骨结节的两个小肌——上孖肌与下孖肌并入。上孖肌受闭孔神经支配,下孖肌受至股方肌神经支配(L4~S1),两肌都接受臀下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功能:使股外旋。
11 闭孔外肌此肌位于髋关节下后方,起自闭膜外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肌转向后上绕过关节下方,以腱止于转子窝。其腱与关节囊之间有闭孔外肌腱下囊。闭孔外肌受闭孔神经支配(L2~4),接受闭孔动脉血液供给。功能:外旋大腿。
12 股方肌一、肩部关节活动控制肌
1肩前屈:
主动肌:三角肌前束、喙肱肌。 辅助肌:三角肌中束、胸大肌、肱二头肌。
2肩后伸:
主动肌:三角肌后束、大圆肌、背阔肌。 辅助肌:小圆肌、肱三头肌。
3肩外展:
主动肌:三角肌中束、冈上肌。 辅助肌:三角肌前后束、前锯肌。
4肩内收:
主动肌:胸大肌、背阔肌、小圆肌、冈下肌。 辅助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5肩内旋:
主动肌: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辅助肌:三角肌前束。
6肩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辅助肌:三角肌后束。
二、肘部及前臂关节活动控制肌
1屈肘:
主动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辅助肌:其他前臂的屈肌群。
2伸肘:
主动肌:肱三头肌。 辅助肌:肘肌、前臂伸肌群。
3前臂旋前:
主动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辅助肌:桡侧腕屈肌。
4前臂旋后:
主动肌:肱二头肌、旋后肌。 辅助肌:肱桡肌。
三、腕及手部关节活动控制肌
1屈腕:
主动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 辅助肌:掌长肌。
2伸腕:
主动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3腕部尺偏:
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4腕部桡偏: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屈肌。
5屈、伸掌指关节:
主动肌:蚓状肌、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 辅助肌:小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6屈指:
近节主动肌:指浅屈肌。辅助肌:指深屈肌。
远节主动肌:指深屈肌。
7对掌:
主动肌:拇对掌肌。 辅助肌: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四、髋部各关节活动控制肌
1屈髋
主动肌:髂腰肌。 辅助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
2髋后伸
主动肌: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
3髋外展
主动肌:臀中肌。 辅助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
4髋内收
主动肌: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5髋内旋
主动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辅助肌:臀中肌、半腱肌、半膜肌。
6髋外旋
主动肌:闭孔外肌、闭孔内肌、股方肌、梨状肌、臀大肌。 辅助肌:缝匠肌、股二头肌长头。
五、膝部各关节活动控制肌
1屈膝
主动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辅助肌:缝匠肌、股薄肌、腓肠肌。
2伸膝
主动肌:股四头肌
六、踝部各关节活动控制肌
1踝背屈
主动肌:胫骨前肌
2踝跖屈
主动肌:小腿三头肌。 辅助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
3足内翻
主动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辅助肌:趾长屈肌、长屈肌、腓肠肌。
4足外翻
主动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辅助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七、躯干控制肌
1躯干前屈
主动肌:腹直肌。 辅助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
2躯干后伸
主动肌:胸髂肋肌、腰髂肋肌、胸最长肌、胸棘肌、胸半棘肌、多裂肌、胸旋转肌、腰旋转肌。 辅助肌:髋关节伸肌。
3躯干旋转
主动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辅助肌:背阔肌、腹直肌、背部伸肌群。
4躯干侧屈
主动肌:腰方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背阔肌。 固定肌:髋关节外展肌。
屈髋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腓肠肌。
缝匠肌既能屈髋又能屈膝。
资料拓展:
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每一缝匠肌可有动脉5~13支,平均为76支,它们大致均匀地分布于肌的全长。缝匠肌的上部(长15厘米左右)主要由股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供给。
缝匠肌是使腿部弯曲的细长的大腿肌肉,负责将膝盖举起、放下与盘腿的动作。缝匠肌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529±848毫米、2530±082毫米和105±066毫米。缝匠肌的下部(长约20厘米),主要由膝最上动脉的分支供给。
起止走形与功能
缝匠肌是使腿部弯曲的细长的大腿肌肉,负责将膝盖举起、放下与盘腿的动作。
部位: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前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作用:屈髋、屈膝、大腿外旋外展、小腿内旋。起止点:髂前上棘-胫骨结节,以不明显的窄短腱起自髂前上棘前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行向下内到股内侧面,在关节运动轴的稍后方跨过膝部,在膝下转向前并形成扁薄腱,大部分在股薄肌和半腱肌的上方和前面。共同形成鹅足止于胫骨体上部的内侧面。部分移行于膝关节囊和小腿内侧深筋膜。
参考资料:
缝匠肌
骨盆周围有非常多的肌肉,这些肌肉与骨盆的稳定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髂腰肌
这个肌群连接了脊柱与股骨,横跨骨盆内部。髂腰肌是通过骨盆内部的大肌群,可细分为髂肌、腰大肌以及腰小肌。此肌群位于深层,靠近骨骼、内脏;同时连接着脊柱与骨盆、骨盆与股骨,以稳定骨盆。
臀肌
覆盖在骨盆外侧的肌肉主要都聚集在臀部。臀部的肌肉可分为3层,从表向里依次为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腿部后伸、外展等动作都与臀肌有关,同时,臀部也是髂腰肌的拮抗肌。腿部固定时,臀肌会使骨盆后倾。此外,臀肌也能协助其他肌肉固定骨盆。
髋外旋肌群
位于比臀肌更深层的位置,由连接骨盆及股骨的数块小肌肉组成(每块肌肉的附着处略有不同)。这些肌肉皆于髋关节外旋时发挥作用。外旋肌群各自执行工作,主要功能为控制下肢、骨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