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倒走时脚的动作 先用右 或左脚向后退,脚尖先着地,脚跟后着地。分解动作为:脚尖——脚跟。同正走时不同,正走时是脚跟先着地,脚尖后着地,分解动作为:脚跟——脚尖。频繁的脚尖活动,刺激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全身各部的反射区;变换着关节的角度,增加韧带强度;活动了平时少动的肌肉群。脚对倒走第一重要,走前一定要调整到行走的最佳状态。 4.倒走时怎样把握重心保持平衡 (1)后退时的前腿是动力腿,发力迈步,后腿是主力腿,负载全身重量,把握重心保持平衡。两腿轮流交替,重心也就不断变换,因此把握重心保持平衡是倒走中的关键,也是倒走中防伤保安全的保证,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2)重心和平衡问题是个技巧问题,初学者要用心体会,熟能生巧。在倒跑、倒扭和倒跳时,有更高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倒走就是练倒平衡,从逆式中求平衡,倒走就是建立在平衡的理论基础上。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平衡。 5.倒走时腰的动作 (1)倒走时,挺胸收腹必然要求腰保持正直,此时腰肌和背肌板紧而吃力,因此,倒走一开始就要着意放松腰部,使它始终保持直而不僵、活而不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的平衡的状态。 (2)腰在倒走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腰是腿脚的发动机,是身体上、下部的协调机,是总体的平衡机。 大脑对腿脚发力的指令,是经过腰部传送和组织的,可称它为倒走的发动机。协调机是指腰能把肩、背、手脚四肢的动作在行进中给以协调,调整到最佳的协作状态。这样,它对倒行中出现的各种高难动作 跑、扭、跳、转起到总体的平衡机的作用。 6.倒走时肩臂肘手的动作 (1)倒走时,肩、臂、肘、手要与腿脚的节奏保持同步进行,脚走一步,臂摆一次,左右对应。左腿后退时,右臂向后摆,右腿后退时,左臂向后摆。开始练习时,有时会出现顺拐,顺拐似乎是易于把握重心,其实,只要一侧加速,就增加了阻力,破坏了平衡,因此,开始时就应注意纠正顺拐。 (2)臂垢摆幅,可在45°左右,如肩背有病,摆幅还可大些,也可回手拍肩,左手拍打右肩,右手拍打左肩。 7.倒走时头的动作 头正颈直挺胸,目光平视。倒走时,头也可微微转动,用两眼余光扫视道路,避开障碍物,头转动次数不宜太多,应少于脚后退次数,避免频率过快会产生头晕。头的转动要同上下肢活动有机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正确走路姿势的发力如下:
1、大腿发力,臀部推力不足
老年人在走路过程有一个很明显的抬腿迈步的过程。由于体态的影响,其它需要调动的肌肉无法调动,所以需要过分的调动大腿发力来给行走提供动能。
其实大腿发力和臀部推力不足是一个问题。大腿发力多,自然不需要臀部发力。大腿发力少臀部自然就发力多。这种走路模式会造成脚的重落地,会对膝盖损伤更大。
2、摆臂无力
先从肌肉角度讲,走路摆臂可以启动我们的斜方肌和背阔肌。我们的行走动能自然也需要他们的发力来提供。摆臂无力几乎是现代成年人的走路通病,望眼整条街,除了部分小孩,几乎没有走路摆臂超过后背的。要说步态中最重要的,摆臂才是步态最重要的一环。
3、走路骨盆倾斜(掉胯)
这个其实是因为两个问题,一个是臀中肌无力,另一个是核心不稳。在走路的时候右腿支撑的时候因为臀中肌无力无法把胯骨拉正,那么你这个时候就会发生一个骨盆的倾斜。
4、走路弯腰驼背,(骨盆前倾和圆肩带入到了步态)
这种步态就是把上交叉和下交叉综合证也带入带体态中了。想了解的上下交叉的可以看我其它相关的文章。
5、低足弓
人的脚竖足弓就是一个绞盘机制,当走路后蹬过程中脚尖下压脚跟上提。足弓升高。就会给我们一个向前的推力。也就可以减小我们身体其它部位的压力。人脚的横足弓在走路过程中也应该升高也会给身体以推动力。
大腿和小腿在运动中各发挥什么作用
187小腿肌肉对于运动起以下作用:站立时,小腿肌肉都要适度等长收缩以维持脚踝的稳定,尤其是人在不平坦的地面站立时,小腿各部肌肉在神经本体感觉支配下保持脚踝不会向一方过度屈,以免发生崴脚或摔倒。走路是指两腿交替踏地,向前的往复运动。先说小步行走。即有一条腿为支撑腿,另一条就是摆动腿。当摆动腿经过支撑腿时,支撑腿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完成提踵动作(即踮脚尖动作),使前脚掌对地面向斜后方施加压力同时形成“斜面”,地面支持力成斜向前方向,其支持力的水平分力即成为了人前进的动力。简单说,对于膝关节无明显屈伸的小步行走,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动力肌肉。当然此时大腿各肌群和胫骨前肌也会参与,因为只要走路,膝关节都会有所弯曲,只是小步走膝关节屈曲不明显。小步慢跑也是类似情况,没有训练经验的人,进行一次长时间小步伐慢跑,会有小腿后侧肌肉酸痛原因即在于此。大步行走。对于膝关节屈伸动作不明显的大步行走,由于摆动腿需要向上勾脚尖动作,所以胫骨前肌发力会增加。null没有训练经验的人,进行一次长时间大步快步走,会有小腿前侧酸痛原因即在于此。跑步。跑步与走的区别在于走路时使单腿腾空,即一条摆动腿和一条支撑腿交替进行;而跑步会出现两脚同时腾空的瞬间。——我所说的这种走跑区别法同样适用于四蹄动物。而两腿同时腾空所需要的动力则源于大腿股四头肌的更多参与,即跑步时支撑腿比走路时屈膝更明显,股四头肌收缩产生的伸膝动作和小腿三头肌的提踵动作同时发生。简单说,跑步时所需的力量主要是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相加的力。所以跑步比走路更快,因为原动力比走路更大。这可以解释,没有训练经验的人,让他进行一次百米赛跑,第二天他的大腿前侧股四头肌会有明显酸痛。大腿后侧也可能会有酸痛,但酸痛程度会比前侧低,因为大腿后侧腘绳肌在跑动时的发力没有股四头肌发力强。跳。跳分直腿跳和屈腿跳。无论直腿跳还是屈腿跳,小腿后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都要充分收缩完成快速提踵动作,比如篮球比赛的连续篮下上跳抢篮板动作就是更倾向于直腿跳,之所以篮球运动员小腿很细,小腿肚很高,就是因为长期大量直腿跳的缘故。屈腿跳需要屈膝蓄力,跳起时大腿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一同发力,所以屈腿跳比直腿跳跳的更高。通俗讲,就是你先屈膝半蹲,然后纵起一跃,所跳高度一定比不屈膝直腿跳跳的高。在以色列防身术中,那个屈膝半蹲的动作被叫做“蓄力”,要想攻击对方发出全力,通常都要蓄力,蓄力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肌肉参与,一同发力。此外,小腿还有很多小肌肉群,多角度控制踝关节适应不平整地面以及水平面各种复杂的切向力。比如足球运动员,由于草地不平,盘带足球需要接受水平面各种不同方向的切向力,所以足球运动员的小腿肌肉通常更发达,尤其小腿小肌肉群也得到很好训练,踝关节本体感觉更好。大腿肌肉对于运动起以下作用:大腿肌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股四头肌是前外侧群也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它包括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这四块肌肉的机能是保持股骨垂直,以维持人体直立并帮助下蹲和起立。前外侧群还有人体中最长的肌肉之一的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前者可使大腿弯曲和外旋,使小腿弯曲和内旋,如踢毽子时的腿部动作;后者可使大腿弯曲和内旋,还能对大腿的肌肉收缩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后群的肌肉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机能是使小腿弯曲和外旋,大腿后伸;半腱肌和半膜肌的机能除使小腿内旋外,其他均同股二头肌。内侧群的肌肉有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这些肌肉保证了大腿的内收、外旋、后伸、弯曲和小腿的弯曲和内旋。
走路时,多个骨头参与运动。具体如下:
1 踝关节:它由胫骨、腓骨、距骨和跟骨组成。在步行开始时,踝关节会屈曲,让脚向下踩,这被称为踝关节的跖屈动作。
2 膝关节:它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支撑着人体的重量。在步行中,膝关节会经历数次屈曲和伸展,帮助人们行走。
3 髋关节:它是连接大腿和骨盆的关节。在步行中,髋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动作有助于推动腿部向前运动。
4 肩关节:它是连接手臂和躯干的关节。在步行中,肩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动作有助于带动上臂的运动。
5 肘关节:它是连接上臂和小臂的关节。在步行中,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动作有助于带动前臂的运动。
此外,头颅的下颌骨也会在步行中运动,但这种运动比较微小。
总之,走路时许多骨头都在协调运动,以实现正常的步态。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多的组织,约占体重的40%。人体各种躯体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骨骼肌由大量的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就是一个肌细胞。它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只有在神经冲动传来时,肌细胞才进行收缩。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条纹状结构。明带中央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Z线。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小节。肌小节由中间的暗带和两侧各1/2明带所组成,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肌原纤维由许多蛋白微丝组成,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粗肌丝是形成暗带的主要成分。它由肌凝蛋白分子组成。肌凝蛋白由两个球状的头部和一个长长的尾部组成,其形状似豆芽菜。尾部的排列朝向暗带中央。尾部相互聚合在一起,形成粗肌丝的主轴;头部突出於粗肌丝外表面而形成横桥。细肌丝由Z线向两侧发出,由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两条肌动蛋白链形成一个长的双螺旋结构;原肌凝蛋白分子呈细长丝状,位於肌动蛋白两条链之间的凹槽内;肌钙蛋白分子呈小球状,由3个次单位组成,其中次单位C含有与钙离子结合位;只要与钙离子结合即可触发肌肉的收缩动作。
骨骼肌的收缩是因肌细胞内的肌原纤维缩短所致;而肌原纤维的缩短,则是由於每个肌小节中自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央移动,导致相邻的Z线的相互靠近,即肌小节缩短,从而表现为整个肌细胞和整块肌肉的收缩。
现从分子水平来阐明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由於肌质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钙离子结合於肌钙蛋白次单位C,引起肌钙蛋白构形的改变;引起原肌凝蛋白侧向移位,从而暴露出肌纤蛋白上能与肌凝蛋白横桥结合的结合位;於是,横桥和肌动蛋白相结合而连接起来,横桥具有ATP酶的活性,当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时,ATP酶被启动,ATP被水解而提供能量给横桥,横桥拖著肌动蛋白向暗带中央方向滑动;当完成一次滑动后,横桥与肌纤蛋白脱离,然后与肌纤蛋白分子上下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如此重复结合、滑动、脱离的过程,使肌小节逐渐缩短。
呵呵!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