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下沿怎么练

胸肌下沿怎么练,第1张

说到中胸,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新手去健身房,就是平板卧推,虽然说平板卧推是一个王牌的动作,但并不能打造出你饱满的胸肌,所以说要尝试不同的动作去训练。

平板杠铃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中束以及整体面积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态:坐于平板凳一端,双脚分开踩实地面,身体缓慢躺下,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收紧,腰背挺直微微挺起,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保持挺胸,双眼位于杠铃正下方,双手拳握杠铃,握距是肩宽的15倍。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杠铃推起至胸部正上方,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杠铃放至胸部上方2-4指高度,大臂平行于地面或略低于背部水平面,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小臂垂直于地面。呼气将杠铃推起至起始位置,重复动作,呼吸速率保持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腕关节不在中立位小臂不垂直。

坐姿夹胸:

目标肌肉:胸大肌中缝线条

协同肌肉:三角肌前束

起止姿势:坐于器械上,臀部贴紧靠背,腰背挺直,挺胸,肩带下沉,肩胛微收,手握手把掌心相对,大臂平行,肘部微屈。

动作过程:呼气胸大肌发力将手把环抱至胸部前方,大臂平行,腕关节中立,肘微屈,挺胸,此时胸大肌有收缩感,吸气胸大肌控制手把回到起始位置,此时胸大肌有拉伸感,重复动作8-12次,呼吸速率2-4秒。

注意事项:腕关节中立,挺胸,大臂角度不变。

易犯错误:含胸耸肩臀部离开靠背肘部锁死

平板哑铃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中束以及厚度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平板凳一端,两脚分开,踩实地面,在腰背挺直的情况下,俯身双手拳握哑铃,呼气将哑铃提至大腿前侧,身体缓慢躺下,顺势将哑铃提至胸前位置,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微微收紧,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保持挺胸。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哑铃推至胸部正上方,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眼相对,哑铃不要相互触碰,同时平行于地面,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哑铃打开到身体两侧,注意大臂平行于水平面或略低于背部水平面,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小臂垂直于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带动大臂将哑铃推至起始位置,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眼相对,哑铃不要相互触碰,重复动作,呼吸速率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腕关节不在中立位小臂不垂直。

平板哑铃飞鸟

目标肌肉:胸大肌中束内外侧线条以及轮廓

协同肌肉: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态:坐于平板凳一端,两脚分开,踩实地面,在腰背挺直的情况下,俯身双手拳握哑铃,呼气将哑铃提至大腿前侧,身体缓慢躺下,顺势将哑铃提至胸前位置,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收紧,腰背部挺直微微挺起,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保持挺胸,吸气准备,呼气将哑铃推至胸部正上方,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心相对,哑铃不要触碰,同时平行于地面。

动作过程: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哑铃向身体两侧打开,大臂平行于地面或略低于背部水平面,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肘关节夹角100-140度,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心向上,哑铃平行于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带动大臂将哑铃向上环抱至胸部正上方,肘关节不要锁死,拳心相对,哑铃不要互相触碰,同时平行于地面,重复动作,呼吸速率保持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太高,腕关节不在中立位大臂外旋

一谈到胸部训练,相信许多女性可能都会以为这是男生才应该训练的部位,健身房的卧推凳前,往往排满了男性,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能看出训练痕迹的地方。但对女性来说,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出变化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女性要练胸呢?女性练胸会让胸部变得更小更硬吗?为什么练习一段时间后胸围会变小呢?这三个问题,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一一来解答下这3个问题。

 

为什么女性要锻炼胸部?

女性的胸部结构由脂肪、乳房、肌肉和一些结缔组织组成的,但胸部的大小基本上是由遗传决定的,与胸部中脂肪和乳腺的数量有很大关系,除了手术,很难自然改变。

但是形状和下垂的问题更复杂,女人胸部的自然状态是泪珠状的,有两种力量会影响女人的胸部,一个是乳房悬韧带和支撑组织的向上拉力,另一个是向下的重力。由于重力,我们的胸部会被拉下来,而乳房悬韧带和一些支撑结构会向上拉。

当两种力量均衡时,胸部就会变得挺拔漂亮,相反,如果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张力,胸部就会下垂。库珀韧带和中点的支持组织会随着时间慢慢松弛,弹性慢慢变小。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乳房会逐渐下垂,变得不那么结实挺拔的原因。

向下的重力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只能增加向上的拉力,胸部的肌肉位于乳房脂肪的底部。通过适当增加胸部肌肉的部分,可以减少支撑组织需要拉伸的距离,并且肌肉的生长也可以让胸部具有适当增大的效果。

女性练胸会使胸部变得更小更硬吗?

 

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早期锻炼主要是健美,导致许多女性了解健身的途径就是在一些健美比赛中看到女运动员身上。但事实上,健美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进行脱脂,我们胸部的大部分都是由脂肪组成的,所以当我们减脂时,当体脂率低到一定程度时,胸部就会看起来变小。

硬化就更不可能了,肌肉和脂肪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根本无法交换。因此,乳房训练不会影响乳房的脂肪柔软度。通过训练,我们的胸部会变得更加挺拔,而且还能改善胸部外扩和副乳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女性健身一段时间后,胸围变小了呢?

女性的胸部分为乳腺型和脂肪型,乳腺型胸部是因为整个胸部充满大量乳腺,只有少量脂肪,所以减脂对这种类型的胸部没有太大影响。而脂肪型胸型,因为胸部充满脂肪,一旦开始减脂,全身的脂肪就会流失,当然,胸部的脂肪也不例外,减得越厉害,胸部收缩就越严重。

 

乳腺型和脂肪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有些脂肪层较少,有些脂肪层较厚。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减肥都可能导致胸部脂肪层变薄。如果你想分辨,你可以去医院做彩超。如果是肥胖型胸部,就有必要在减肥期间加入胸部耐力训练计划,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胸部肌肉的厚度,从而在视觉上使胸部看起来丰满挺拔。

对优秀健美运动员来说,胸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十分完美。在舞台上,无论是自由站立,还是侧展胸部,正展背阔肌,甚至是正展双二头肌时,都要注意胸部的肌肉线条。如果你抬起双臂胸肌就消失了,则说明要么是你还没练到家,要么是你还不会控制肌肉,我的胸肌和肱二头肌一样,在训练初期就练得很不错了,我觉得胸肌不像肱二头肌那么好练,但由于一开始我就刻苦训练,而且方法对头,所以进步得很快。

每次训练一开始,我就精力充沛地投入胸肌训练,认真贯彻韦德的优先训练原则。我的胸部训练计划十分有效,基本内容十多年几乎没改变。后来由于有了更复杂的胸肌训练设备,特别是有了滑轮(十字下拉)器械,我才在计划中加了些动作。

如果期望胸部全面发达,那就必须把胸肌的各个部位都练到。每次训练我都要把上胸部、下胸部、中缝、胸肌内侧和外侧、胸廓等连个遍。训练初期,为了增长肌肉块,我就用大重量多做基本动作。直觉和训练体会告诉我,这样做没错。那时我崇拜的偶像是雷•帕克,他的胸廓和胸肌都很大。每当我看到他那张著名的侧展胸部的照片时,我就渴望自己在做这个造型时胸肌也能和他一样强健。我在德国和奥地利时的早期训练计划,包括卧推、斜板卧推、仰卧飞鸟、双臂支撑和仰卧屈臂上拉。每个动作练五组,每组做6—10次。主要是用卧推来全面发达胸肌,还用卧推来练劲,以便参加力量举比赛(比卧推、硬拉和深蹲的力量及总成绩)。做卧推时我经常变化手的握距,以刺激胸部内侧或外侧肌肉。

斜板卧推是练胸肌上部。仰卧飞鸟是练胸肌外侧(动作快完成时也刺激胸肌内侧)。双臂支撑是练胸肌下缘,胸肌外侧也受刺激。仰卧屈臂上拉是为了扩大胸廓,也是胸肌练习的结束动作。动作是仰卧凳上,上背贴凳,腰、头部悬空,双脚着地支撑,双手握哑铃(或杠铃),从头上向后方下去,直至上臂与地面平行。然后用胸肌的力量将其拉起至双臂和上身垂直。反复做。注意,练习时双臂要微屈。

我经常把胸肌练习和背阔肌练习连起来做。结束动作就是仰卧屈臂上拉,通常用很重的重量。做时请别人坐在我腿上,以防一用力把自己拉翻过去。

卧推一般练五组,每组6—10次。如果参加力量举比赛,那就练8—12组,而且用极重的重量。有时也用渐次减重原则,从很重的重量推起,到最后只推一根空杆。

我曾推起过500磅(227公斤)的杠铃,是最高纪录。重复次数的最高纪录是405磅(184公斤),推8次。315磅(143公斤)推25次。225磅(102公斤)推60次。练力量举使我的力量大增,这给我用大重量练肌肉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说,肌肉块是随着练习重量的增大而增大的。所以,身体强壮对练健美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卧推对发达胸肌的作用健美界看法不一,弗朗哥•哥伦布说卧推是发达胸肌最好的练习。文斯•吉龙达则认为卧推时90%是三角肌前束在用力。我的看法是,他俩的观点既不全对,也不全错,因为卧推的效果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和卧推练习的方法。肯•沃勒尔用卧推把三角肌前束练得很大,但胸肌获益甚少。为了把胸肌练出来,他不得不做大量的仰卧飞鸟和滑轮十字下拉。他的骨架结构决定了他的胸肌无法从卧推中获大益。他还喜欢卧推时双臂在体侧收拢,这样就更糟。弗朗哥则不然,他做卧推时双臂在体侧张开,上臂和杠铃杆平行,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来完成动作。他的骨胳结构也决定了卧推主要是刺激胸部肌肉。如果你要用卧推练胸肌,则一定要注意将两肘展开,同时要努力挺起胸膛。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用直觉去寻找最适合你的练习动作。也许你单练卧推就行,也许仰卧飞鸟和十字下拉最适合你。

仰卧屈臂上拉是否能增大胸廓,健美界也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肯定,有人否定。而我的胸肌训练计划总是包括仰卧屈臂上拉练习,它使我的胸廓扩展了几英寸。因为这个动作会拉长那些把肋骨附着在胸骨上的软骨,从而使胸廓逐渐增大。有些专家认为,人过了十八九岁就不可能通过拉伸增大胸廓了,因为这时身体已基本停止生长。我的观点是,用拉伸使胸廓增大与年龄无关,因为三四十岁的人通过训练增大了胸廓的例子大有人在。

胸廓较大对塑造美化体型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各种造型表演。比如,侧展胸部造型要做得好,没有大的胸廓就不行。胸廓还能增大整个上体的围度,因为它是宽肩厚背和饱满胸肌的基础。

我也意识到胸廓大会使肩膀显得窄小些。这点弊病会被雄壮无比的各种胸部造型抵消掉。当然,也有人对扩展胸廓持否定意见,究竟该怎么做,那就要根据你自己的身体条件去判定了。

下面谈谈迎接1975年奥林匹亚先生大赛时我的胸肌锻炼计划。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的训练计划有一个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变换。我喜欢变换训练手法来刺激肌肉生长,以防肌肉对某种训练适应后停滞不前了。如果每次训练课都变换动作、变换强度,则不仅自己有新鲜感,练得起劲,而且肌肉会不断增长,不会停滞。赛前,我用韦德的双分化法训练,星期一三五上午练胸背,先练斜板卧推,再练平板卧推,因为我觉得要优先发展上胸部。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⒈斜板卧推 5组 8—10次

⒉平板卧推 5组 8—10次

⒊仰卧飞鸟 5组 8—10次

⒋滑轮十字下拉 5组 10—15次

我没练双臂屈伸,因为我觉得下胸部已经够发达了。滑轮十字下拉主要是为了练胸肌的线条。基本练习我采用逐渐加重量减次数的方法。例如,斜板卧推,开始做20次,然后减成15次、12次、10次、8次,重量则增加到315磅(143公斤)。每组的重量次数有时会更高或更低,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训练效果。

一部分肌肉训练后,练练动作造型很重要。我常常花不少时间从各个角度绷紧已完全充血的胸部肌肉。这样做可学会控制肌肉,使肌肉线条更清晰,还能加强耐力,从而为比赛作准备。

我做动作是比较严格的。在大重量训练时,为了完成最后一两个动作,我才用“欺骗”法则或强行借力法则。健美训练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超负荷,诀窍是要把更重的负荷单独加在所要练的肌肉上。所以,严格的动作规范是基本要求。

胸肌训练最常见的错误是在练习过程中没有始终保持肌肉紧张。练习过程中始终绷紧胸肌非常重要,尤其是当杠铃或哑铃被举到最高点时。许多人此时胸肌往往不用劲,靠胳膊撑着重量,这是绝对错误的。第二个错误是完全照着别人的训练计划一组一组地练,不知道哪一个动作对自己的胸肌训练有益。第三个错误是练习时没有完全伸展胸肌。我过去常用哑铃代替杠铃做斜板卧推,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伸展胸肌上部。因为哑铃能比杠铃方得更低一点,不会阻挡胸肌伸展。

最后要说的是,我觉得在胸肌训练中什么变化都可能发生。我不认为自己是因为特别的遗传优势才获得今天这般强壮的胸肌。我的胸肌是用上面提到的所有方法去刻苦训练,才一步步发达起来的

肌肉有3种类型: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九、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十、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一、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头肌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七、缝匠肌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九、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桡肌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二、桡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三、桡侧腕长伸肌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侧腕屈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侧腕伸肌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奶牛的乳房外形呈扁球状,附着在奶牛的后躯。乳房内有一条悬韧带,它沿着乳房中部向下延伸至乳房底部,将乳房分为左右两半,每半乳房的内部又被结缔组织隔开,分为前后两个乳区。因此奶牛被分为前后左右4个乳区,每个乳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分泌系统,互不相通(图7)。四个乳区有四个乳头,每个区包括乳腺分泌细胞、腺泡、乳导管、乳池等。乳头包括乳头括约肌、乳头管等。乳头括约肌分布在乳头管顶端的周围,它对乳头管起到一个开关闭合的作用。当乳头括约肌收缩时,乳头管呈关闭状态,乳头括约肌张开时,乳头管也随之张开,开始分泌乳汁。

图7 奶牛乳腺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Sandholm等,1995)

乳腺的基本特征:乳房是泌乳和小牛哺乳的器官。乳房悬挂在奶牛后腹部的外壁上,因而没有骨骼的约束、支撑和保护。

奶牛乳房由四个腺体或乳区组成。每个乳区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通过各自乳区上乳头排出分泌的牛奶。

通常后面两个乳区比前面两个乳区发育略微充分一些并产较多牛奶。后面两个乳区通常产60%,前面两个产40%。

乳腺的主要构造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和功能简述如下。

乳房内部系统

(1)支撑系统

韧带和结缔组织使乳房紧贴着体壁。只有强健的韧带才能避免乳房下垂、最大限度地减少乳房受外伤的危险性,并且便于挤奶设备的应用。

(2)分泌管道系统

乳房是外分泌腺体。牛奶由乳腺中的特殊泡状细胞合成。然后经乳腺中像河流样分布的管道系统排出体外。

(3)毛细血管及供血系统

生成牛奶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由血液运送至乳房。每生成1千克牛奶需400~500千克的血液流经乳房。此外,由血液带入乳房的激素也可调节乳房的发育、牛奶合成以及泌乳间期(干乳期)分泌细胞的再生。

(4)淋巴系统

淋巴液是种透明液体,来自供血丰富的组织。淋巴液有助于进出乳房的液体保持平衡,并帮助抵抗微生物的感染。泌乳期刚开始时,流入乳房的血量增加。有时会引起液体在乳房中积压,这症状又称乳房水肿。直到乳房中多余的液体经淋巴系统转移后,水肿才会消失。乳房水肿常见于头胎年轻母牛及乳房下垂的年老母牛。

(5)乳房神经系统的分布

分布在乳房表面的神经受体对触摸以及温度很敏感。在挤奶的各阶段,这些神经接受外源信息并启动泌乳反射,从向引发排乳。激素和神经可以调节乳房血流。例如,当母牛受惊吓或感到疼痛时,肾上腺素和神经的协同作用将减少乳房的血流量、抑制泌乳反射,从而减少牛奶的产量。

(6)牛奶分泌系统

乳腺腺泡是乳房泌乳的功能单位。由单层分泌细胞构成并呈中空球状结构,其外部被毛细血管和肌上皮细胞(肌肉状细胞)围绕着,分泌出的牛奶聚积在乳腺腺泡的内腔中。乳腺腺泡的主要功能是:从血液中吸取养分,将这些养分转化为牛奶,将牛奶分泌到乳腺腺泡内腔中。

牛奶经集合管流出乳腺腺泡,10~100个乳腺腺泡组成一个腺泡小叶。小叶内所有乳腺腺泡分泌的牛奶均通过一个共同的管道排出。许多腺泡小叶又集合成较大的腺泡分叶。由各腺泡分叶所生成的牛奶经更大的集合管排入位于乳头正上方的乳腺池中。

乳头形成一个让牛奶从乳房排出的通道。乳头外面是一层光滑的皮肤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乳头末端是由环状平滑肌(又称乳头括约肌)构成。乳头括约肌起关闭乳头通道的作用。

在乳头和乳腺池交界处,由一组特别敏感且易损伤的细胞组成致密皱褶结构将乳头与乳腺池分开。乳头管另一端的环状平滑肌正上方也有这些皱褶组织。

乳头的这一构造是防止细菌侵入的有效屏障。保持乳头结构正常是预防由细菌感染引起乳房炎的关键所在。乳头结构上的差异,特别是直径和长度的不同,与是否容易发生乳房炎感染直接相关。

胸大肌、胸小肌,如果这两块肌肉过度紧张,问题就大了,今天我要教你胸肌拉伸大法。今天要说的是胸大肌和胸小肌,它们都非常重要,它们能很棒的保护你们的肩膀,防止受伤。这两块肌肉占了上半身很大的面积,一直延伸到肩膀。如果你不拉伸它们,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拉伸他们。

我今天就要传授你们胸肌拉伸大法,包教包会。我们来看一下胸大肌的功能,众所周知,胸大肌由两部分组成。起于胸骨中部,连到肱骨,然后胸肌插入大臂。然后就是锁骨部分,它们从上往下延伸,在同样的位置与连到大臂。这些肌肉的功能是将手臂拉倒身体前面。

紧绷的胸肌会干爆你的肩膀,话很糙,但事实就是如此。不拉伸胸肌的话,你的肩膀会越来越糟。我接下来要教你如何拉伸胸肌,恢复相应部位的正常功能。拉伸就是拉长那些过度紧绷的肌肉,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我们来上旋肩胛骨,目标是反向移动肩胛骨,不能顺着它已有的方向移动,而是反向移动肩胛骨,拉开紧绷的肌肉。我们的做法就是,用肩部的正面抵住一个物体,墙就很不错,门框也可以,或者是深蹲架。用什么器械不重要,关键是固定你的肩关节,并用力向后拉伸他们。

现在要把肩胛骨尽力向后合拢,使肩胛骨挤压在一起,反方向移动肩胛骨,现在再抬高你的手臂,使肩胛骨上旋,这样胸小肌会被大大的拉长。拉伸感会非常强,保持30~45秒。接下来是胸大肌的拉抻,好多人都知道如何拉伸胸大肌,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注意点,因为错误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自己受伤。所以我们在拉伸肌肉时,尽可能把肌肉拉长,我们就可以完成很有效的拉伸。

所以,对胸大肌来说,要抵住一个物体,比如门框,或者你可以固定住你肩膀的任何物体。因为我们不能让动作太夸张,用肩膀顶住并在门框或者深蹲架上,顶住什么都行,然后举起手臂使大臂水平,然后向前顶,把肩膀稳稳的固定在门框上。身体向前倾,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拉伸。

如果想要加强这种感觉,可以反向转头并向下看,这样可以进一步拉伸上部胸肌。至于伸不伸直手臂,则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又要提一下,飞鸟或者卧推放得太低并不能练到胸,因为超过了关节活动度,所以根本练不到胸。

所以当你在拉伸胸大肌的时候,大概保持30~45秒,然后要坚持下去。如果你忽视拉伸,这里的肌肉都会影响着你身体的结构,这关系到你整个肩膀部分得体态。如果你不拉伸肌肉,就让肌肉一直紧绷,然后再去做很多上半身的训练。

你会毁了整个肩部,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今天的文章到这就结束了,觉得有用可以评论点赞转发。今天的主题是肩膀和胸大肌,这样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知道该如何解决了,我们的关注点就是科学的健身与训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40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