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分不分酸碱性

人的身体分不分酸碱性,第1张

误区

什么样的人算是“酸性体质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吃得多吃得好,但是为什么生病更多营养过剩会导致疾病,因为过剩的营养在体内都呈现出酸性化状态,所以就把它叫做酸性的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我们吃进去的这些东西,提供能量和热量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的酸性物质,在我们体内积累的话,沉积在肝脏当中形成脂肪肝,影响到我们胰岛素的活性。

·酸性体质基本观点: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 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酸性体质易得癌:告诉你致癌最根本的原因——癌症喜欢酸性体质。如果人体的体液酸性化,就会导致癌变。

·肥胖VS酸性体质:大部分易胖体质的人,体内都是呈现酸性体质的特征。

·都市人群80%呈现酸性体质:崇尚饮食文化的我国老百姓大多讲究食不厌精,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吃得好,但是我们在享受好日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合理的饮食结构,一些美味佳肴就悄悄改变了我们身体的PH值。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不断堆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据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血脂症患者,都属于酸性体质者。

别再被“酸性体质”说法忽悠了

医学上从来没有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了酸性,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感觉疲倦,大到癌症。一句话,你能想到的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那里,都是因为体液偏酸的缘故。

在揭开酸性体质谬论之前,我们需要先普及一下基本的医学知识。在西医里,人体血液正常的pH值应该是74,可以在最低735和最高745中间波动。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症状是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但如果高于745,同样也会引起碱中毒,不仅会肌肉痉挛,还会引起心脏问题。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一旦不能及时就医,都有生命危险。

在人体中,关于体液或血液的酸碱性,自有一套缓冲机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这套缓冲机制有三个环节:一个是碳酸和碳酸氢盐,一个是肾脏,另外一个就是血红蛋白。这三套缓冲机制就像过滤网和天平一样,自动调节血液里的酸碱度,让它们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值。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要知道,任何食物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胃,然后才是肠。在这样的缓冲机制下,任何食物在胃里都呈酸性,到了肠里就都变成碱性的了。

基于这样的缓冲机制,正常人根本就不可能成为酸性体质人。至于酸性体质论所说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酸性体质人反倒是正常的。因为不管是在医学临床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一个人的身体偏酸,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处于酸中毒状态,不出几天就必定会死亡。

临床实践中,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事实上,的确有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由于代谢出了问题,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些专家都不愿意用酸性体质这个词,而是用酸中毒来代替这个医学上造出来的名词。

酸性体质致病是在偷换概念

事实上,酸性体质概念中还有一个站不住脚的逻辑问题,即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在医学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情况发生。只不过,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或生病了,才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一些常见的疾腹泻、肾衰竭,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确实会引起酸中毒。而这些疾病的诱因,却和酸中毒没有一点关系。

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不过是酸性体质论者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以号称中国最早提出酸性体质概念的梁双林的理论为例,他们强调身体的PH值应该一直处于74才好。事实上,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第一个就是胃,这个不用说,大家都会多多少少有点了解。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大量的胃酸排除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这就是呕吐后会感觉头晕的原因。另外一个是皮肤,健康的皮肤pH值应该是55,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论,一个人的体液或血液pH值呈碱性才健康,那么皮肤、胃、阴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该呈碱性才符合逻辑。

酸性体质论就像一个到处都是漏洞的谎言一样,一个谎言需要另外一个更大的谎言来补上窟窿。事实上,他们也在试图补上这个窟窿,虽然他们没办法举证曾有任何新的研究发现,在哪本世界医学界认可的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他们倒也端出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支持酸性理论的事例。酸性体质论者说这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就提过缺氧状态下,身体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事实证明,这位德国生物化学家所有的公开论著中,没有任何涉及酸性体质或者酸中毒的研究。自称最早提出酸性体质的梁双林,在采访中透露,他是2001年提出这个概念。不知道我国这些拼命推广酸性体质致病论的营养学家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成功进行一场穿越时空和生死的灵魂对话。至于他们提到的美国诺贝尔获得者雷恩,在美国医学界*浸了十几年的张健教授,竟然连一点印象也没有,更别说用谷歌或百度去搜索了。

酸性体质论主推的重要理论,就是通过补充碱性营养剂或进行食物选择,让身体从酸性转向碱性。撇开食物并不能影响身体酸碱性的事实,如果真的想把身体变成碱性的,其实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矿泉水或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碱性补充剂。按照汪涛教授的临床实践,他的第一选择,是给酸中毒的患者开出最廉价的碱性补充剂——小苏打。这种一大袋也不花不了几块钱的碱性补充剂,对付各种酸中毒最有效了。

不管酸性体质论者强调碱性体质最健康是为了卖他们的碱性补充剂,还是本着以好心,提醒饮食搭配不均衡的现代人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看到从来不知道更新内容的酸性体质威胁论,我们就当是记得吃苹果的闹钟,千万别往心里去。每天被各种本来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饮食论者牵着鼻子走,好好的人都该被折腾成病人了。实在害怕自己是酸性体质就成了病人,每天喝点苏打水,定时去医院检查一下,才是上上策。

酸性体质论的悖论

食物的局限性

普通食物绝不可能引起身体血液或淋巴的酸碱度变化,除非一次性摄入大量的偏酸或偏碱,才会引起血液或体液的pH值变化。醋是绝对的酸性食品,一旦大量喝下去,也会造成酸中毒。

酸碱怎样影响

除了药物或疾病干扰外,正常人会引起体内酸碱变化有两种因素:呼吸和代谢。放慢呼吸或不呼吸,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血液的pH值降低,造成酸中毒,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容易酸中毒;呼吸过于频繁或深呼吸过多,体内二氧化碳减少,pH值加大,引起碱中毒,肝硬化或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容易碱中毒。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腹泻或服用利尿剂等有代谢疾病的人容易酸中毒,而严重呕吐或肾脏控制酸碱不平衡的人容易碱中毒。

没有临床试验

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主推酸性体质论的梁双林主打产品“第六元素”,可以小到治疗偏头疼,大到抑制癌症。有这样神奇效果的药,居然没有进入中国各大医院的临床试验,也没有任何临床试验报告。

颠倒因果关系

不是酸性体质导致疾病,而是服用了某种药物或患有某种疾病会导致酸中毒。无论是呕吐、腹泻、糖尿病还是癌症晚期,都是代谢出了问题才导致身体出现酸中毒。如果血液pH值低于735,出现酸中毒后,不加治疗,很快就会出现生命威胁。

1、性质不同

碱性:一种物质在溶剂中能向其它物质提供未共用电子对的能力,常温时,其pH>7,则溶液呈碱性。

酸性:一种物质在溶剂中能向其它物质提供氢离子的能力。25℃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

2、特性不同

碱性: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碱能使无色的酚酞试剂变红。

酸性: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3、金属性不同

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酸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碱性食物

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如,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与呈碱食物适当搭配,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瓜豆类,茶类等。

以上内容参考 -碱性

您可能已经听说过碱性饮食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降低体内酸度并防止骨骼矿质流失,肾结石,腰痛,肌肉萎缩高血压中风,癌症,哮喘和运动引起的哮喘。您所吃的食物会严重影响您的酸性或碱性,进而影响您的健康。主流西方饮食对人体施加了很高的酸性负荷。您可能会认为解决方法是消除所有酸性食物。相反,增加碱性食品与酸性食品的比例才是最有意义的。一切都与平衡有关。额外的好处;这减少了消耗的卡路里总数

让我们从化学反应开始,pH值可以衡量某种东西是酸性还是碱性。在0到14的范围内,pH值为0完全是酸性的,14是完全碱性的,7是中性的。血液在735至745之间呈弱碱性。肾脏和呼吸系统严格控制血液的pH值,几乎没有变化的余地。您的胃酸度在35或以下。这种酸度对于分解食物并保护您免受有害细菌和其他生物的侵害是必要的。您的尿液pH值随所吃食物而变化。您食用的酸性食物应该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物,而不是薯条等垃圾食品的暴饮暴食!相反,应专注于以植物为主的饮食,该饮食主要由蔬菜,适量的水果以及足够的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组成,以保持血糖和能量水平稳定。

食物中的营养素对血液具有酸性或碱性作用。鱼,肉,奶酪,鸡蛋,豆类和谷物被认为会形成酸,而水果,蔬菜和矿物质被认为会碱化。所有垃圾食品,苏打水和加工食品均被视为会形成酸,应避免使用。请注意,仅仅因为食物本身是酸性的,并不意味着它就会在体内形成酸,反之亦然。例如,尽管柠檬和未加工的苹果醋是酸性的,但它们在体内会碱化。当您考虑到许多传统上会形成酸的食物都含有重要的维生素,脂肪,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时,在饮食中找到合理的位置是很有意义的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56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