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健身颈部肌肉方法

锻炼健身颈部肌肉方法,第1张

1、按在头右侧的手用力把头向左侧推压,而颈部则用力顶住,不让轻易压倒,但逐渐被压倒。然后,颈部用力把头向上向右抬起,而右手则用力压住头部,不让其轻易抬起,但逐渐完全竖直。如此反复多次,直到颈部感到酸胀。

2、练完一侧,换练另一侧。双手用力压头部,使其向前下屈,颈部则用力顶住,不让轻易下压,但逐渐被压到颈部触及锁骨柄。然后,颈部用力把头向上抬起,而两手则用力压住头部,不让其轻易抬起,但逐渐抬到原位。

肌肉日记之指深屈肌

起止点

起点:R骨近端3/4的前内面和骨间膜。

止点:四条肌腱附着于第2~5远节指骨底掌侧。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

功能:屈曲第2~5远节指间关节,协助屈曲第2-5近节指间关节,协助屈曲第2-5掌指关节协助屈腕。

指深屈肌是两块屈曲手指的前臂肌之一,与指浅屈肌不同,指深屈肌延伸至远节指骨,其肌楗穿经指浅屈肌的分离止点深处,附着于每个远端指骨(第2~5指)的底部,这种特性使指深屈肌成为屈曲手指所有节段的唯一肌肉

富贵包,是现在很多人的“通病”,但他之所以叫富贵包,是因为在很多年前,只有大富大贵的大户人家,才有资格在后颈部的颈胸交界处,长出这么一个凸出的“大包”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毕竟,只有你吃得好睡得好一天不干活,才可能长出这种“退行性”的大包。

很多人因为长期的办公久坐、学习久坐,导致肩颈肌肉紧张僵硬的、颈曲变直颈椎不适的、疼痛麻木的等等。在我接触的众多颈肩问题的患者中,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办公人群,有的是IT工作者,他们症状不同,年龄工作不同,但他们的身体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富贵包!

而且出现富贵包的朋友,绝大多数,都会伴随头前伸、颈前引、含胸驼背等一系列体态问题。

“富贵包”指的是在后背上部颈胸交界处,也就是在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处凸出的硬包块。它的临床表现是脂肪堆积,想只通过揉搓去掉皮下脂肪层,是不可能的。

富贵包不等于颈椎病,但通常会影响颈椎疾病恢复,引起颈部疼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富贵包是颈椎病的预警。

颈椎具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受损的颈椎压迫神经就会导致手麻,压迫血管就会导致头晕。如果长时间脑供血不足,还会加重头晕,特别是突然起立、改变体位时,就会引起直立性的低血压。

富贵包的形成与长期低头有很大关系,研究发现,头部每前倾十度,颈部后侧的张力就会增加3倍!

富贵包开刀切开后,里面可见大量的脂肪组织,以及一些增生水肿的肉芽组织。因为富贵包主要是因为颈部长期劳损,从而引起颈后周围软组织水肿、增生,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情况,从而引起富贵包。

自我判断

一种很简单的方式就是——靠墙站立。

双脚打开与髋同宽,整个身体背后双腿,臀和肩胛骨贴靠墙,然后看头能不能贴到墙,如果贴不到且颈部有明显凸起,说明有富贵包。

而即使没有明显的凸起,头部贴不到墙也表明姿势异常,就算没有大包的形成,也是需要处理的。

“富贵包”的危害

富贵包又叫颈后大包,实质上是脂肪堆积,而颈背部是人的关键位置,所以富贵包一出现,就可能给人带来各种不适。

颈部肌肉

随着富贵包逐渐增大,会使颈肩部肌肉的压力增大,可以引起颈肩部的酸胀疼痛感,周围皮肤会出现麻木感。其中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较为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颈部屈肌,特别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而呈现出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

富贵包压迫颈部肌肉,造成左右肩血脉不通,引发肩周炎、颈椎病、手臂麻木、肌肉劳损等。

颈部骨骼与血管

颈部同样也是骨骼与血液的枢纽位置,大脑与身体交流的地方。

如果压迫颈椎会引起颈椎病的症状出现,例如头晕和手臂麻木等,富贵包会严重影响脑部供血,并与血脂高、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有联系。

颈部神经

如果增大的富贵包影响到了交感神经,会引起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慌胸闷等不适表现。

日常保养

可以找到颈后大包周围的头夹肌,进行针对性的手法松解。(相关肌群还有一直紧张的斜角肌、肩胛提肌等)

富贵包也可以通过适当活动颈部来缓解症状,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来缓解症状,同时也可以通过富贵包的艾灸、针灸、推拿等治疗来改善情况。

其三,就是姿日常生活当中的注意,不做低头族,睡觉选择低一些的枕头。

康复训练

靠墙山式收下巴——让头回位

双腿打开呈肩宽,靠墙站立,延展脖子后侧,可以用食指辅助推下巴向后,头靠墙,保持整个背部与头部紧贴墙,保持5-8分钟,如果有空的话,也可以多保持一会儿。

延展胸椎,拉伸胸部肌肉

富贵包的形成一般都伴随着头前倾,上交叉综合症,胸椎后凸,因此延展胸椎打开胸腔也非常重要,可以利用墙角或者是门,弓步双手臂推墙面,身体向前,辅助打开胸腔,注意一定要在脊柱的延展的前提下推墙。

放松上背部肌肉

也可以采用泡沫轴来自我放松,仰卧上背部在泡沫轴上,屈双膝,双手抱住头部后侧,前后滚动,直到放松上背部肌肉以及筋膜组织。

练习肩胛骨的内收

靠墙山式,双手向两侧打开,屈手肘成“招财猫”的样子,慢慢的伸展手臂向上,然后再向下,手肘内夹,肩胛骨相互靠拢,保持5-8个呼吸,上下重复练习。

抗组练习加强力量

端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与髋同宽,将弹力带套在头部后侧,双手拉住弹力带两端,吸气延展脊柱,呼气双手拉弹力带与颈部形成抗组力量。

灵活肩颈部位的练习

想要尽快的消除颈部大包,颈部的拉伸以及关节练习也非常重要,可以将双手臂向上举起,身体向左侧侧弯,或者双手打开向后打开,让肩颈部位的关节肌肉运动起来。

长时间看电脑脖子疼怎么办

 长时间看电脑脖子疼怎么办,类: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身体出现了某些异常现象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了,但不能盲目紧张,盲目治疗,应该及时就医,那么长时间看电脑脖子疼怎么办?

长时间看电脑脖子疼怎么办1

  1、经常性的活动脖子

 长时间看电脑会保持同一个姿势,从而引起脖子僵硬,有疼痛感。要经常活动活动脖子,让局部得到放松。可通过360°扭动头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扭动10圈。也可以做左右转头动作,把头部转到极限位置,左右各转10圈,每次保持10秒钟能缓解脖子疼痛感。

  2、对脖子部位热敷

 把毛巾放在35-40℃的热水里浸泡,然后把毛巾拿出来拧干,直接敷在脖子疼痛的部位,每次敷5~10分钟。能消除肌肉的紧张感,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了脖子疼痛症状。

  3、保持正确坐姿

 错误的坐姿会让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颈椎容易受伤,引起脖子有明显疼痛感。所以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具体的方法是保持身体的端正,让胸部、头部以及颈椎保持挺正姿态,防止头颈部后仰或者前伸。

  4、对脖子部位按摩

 首先要端正坐好,用力的低头,让下巴接触到胸口部位,把双手放在头上往下压,下巴接触胸口后保持20秒再松开,反反复复做5次,能缓解因为长时间面对电脑所引起的脖子酸痛。另外也可以对局部按摩,能让肌肉得到放松。

  5、中医治疗

 若是脖子疼痛同时伴随着头晕头痛以及恶心需要警惕颈椎病,可以通过推拿、理疗以及针灸的方式治疗,但需选择正规的中医馆以及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另外不能随便的使用外用药物,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温馨提示

 脖子疼痛的人群要做好局部的保暖,以免让寒气入侵身体而加重了疼痛感,晚上睡觉时不能睡过高或者过低的枕头,以免让头颈部失去正常的生理弧度,加重了脖子疼痛症状,甚至会引起脖子肌肉慢性损伤。另外颈部软组织受到了损伤、患颈肩肌筋膜症或者项韧带钙化时也会引起脖子酸痛。若是通过以上方法脖子酸痛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要引起警惕,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长时间看电脑脖子疼怎么办2

  一、缓解颈椎病的方法

  1、多多活动

 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朋友,用一会儿电脑,就要起来活动一下,同时活动一下脖子,但千万不要做360度的圆周运动,只作90度向左转,向90度的向右转的动作,以确保我们脖子两侧的韧带在短时间内,都能够得到均衡的牵拉,以改善局部供血。而且切记动作要缓慢。

  2、保暖

 中医认为,颈椎疼痛为风寒湿邪所致,瘀邪交结、凝而不散,五 枝膏 治疗颈椎病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淤为目的,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所以效果彻底。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3、改变不良习惯

 临床上颈椎疼痛的出现可能就是颈椎病发的症状,很多中老年人群都可能会患有颈椎病,这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又或者是经常性看手机所造成。也有一些人在睡觉时总喜欢枕高枕头,时间一长自然也会导致颈椎部位有明显疼痛现象,要想达到快速缓解的作用,首先就应该选择纠正行为,否则颈椎疼痛的情况也会更加严重。

  二、冷敷凝胶

 如果颈椎疼痛了,可以试试这款“如好冷敷凝胶”只要轻轻的滚一滚,就可以缓解疼痛。如好冷敷凝胶是草本配方,是目前比较热销产品之一,作用主要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椎突出增生、腱鞘炎、滑膜炎、腰肌劳损、肌肉拉伤、跌打损伤、风湿类风湿等的辅助治疗使用方便滚珠设计,使用方便不受传统贴剂出汗脱落烦恼,哪痛就涂抹在哪。

  三、按摩肩颈的方法

  1、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2、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平时如果偏头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对应的那个风池穴,见效会很快。

  3、颈部按摩要小心

 按摩确实可以缓解颈椎疾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压力。但在按摩复位前,必须排除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否则容易加重症状,甚至导致截瘫。即使需要按摩和复位,最好是专

  当我们长期看手机对电脑时:

 长期低头在15度左右相当于头顶压着一个哈密;

 长期低头在30度左右相当于头顶压着18公斤的大冬瓜;

 长期低头在60度左右相当于头顶压着一个幼儿园的孩子;

 当长期以往,日日夜夜重复着这些压力的时候,我们手提这些东西都会痛,更何况是脖子呢?

 这样大家听我解剖完,肯定就会清晰明了。

 接下来,跟大家针对脖子痛,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去预防和拯救来聊聊。

 第一:就像上面所说的,尽量少低头,低头尽量不要15度

 第二:可以多做颈部按摩操,不一定要按流程来,自己多按摩脖子俩侧,头底部位置,多揉捏肩膀,没事多仰头,看望天花板等等,我觉得这都是我们日程稍加留意就能够坚持和做到的事情

 第三:如果还只是稍稍脖子引起微微酸胀疼痛,偶尔不舒适,但又不能避免长期伏案加班工作,或者学习冲刺考试,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特意去改善脖子的话,可以备一款仿人工按摩的颈椎按摩器,这种黑科技般的护颈仪,现在主打时尚又养生保健,懒人、盲忙人真的很合适。

 第一款我自己在用,我买的时候券后320,现在秒杀299,划算而且真的好用;

 第二款我同事每天中午办公室的网红产品,虽然不太方便随身携带,但长期家用或放办公,体验感比小巧的按摩仪还是要强一点。

 第四:如果脖子疼痛已经非常严重,有时候觉得头晕、眼花、心慌,甚至全身不舒服,影响了睡眠或者导致不能正常活动作息,应该即使去医院确证查明原因,如果已经上升到颈椎病的情况了,应该停用任何的外界设备,按医生的叮嘱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背侧紧张的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位于腹侧的胸大肌和胸小肌,薄弱的颈部深层屈肌和薄弱的中下斜方肌。这种失衡还会造成关节功能紊乱,尤其是环枢关节,颈椎4,5 节段,颈胸关节,盂肱关节和T4,5节段。表现出特定的姿态如头部前伸,颈椎前凸和胸椎后凸增加,肩部上提并前伸,肩胛骨旋转外展和翼状肩胛。

长时间看电脑脖子疼怎么办3

  经常活动脖子

 长期看电脑脖子疼,很有可能是因为经常保持一个动作,从而导致脖子僵硬,产生疼痛感,平时在工作期间或是休息期间,可以多多活动脖子,来加强脖子的放松。

 具体做法:每坐1小时,就起身稍微活动一下。可缓慢扭动头部的方式,顺时针方向扭动10圈,逆时针方向扭动10圈;或左右转头运动,将头部转到极限位置,左右各转10次,每次保持5-10秒,可以活动颈部。

  推拿 按摩脖子

 推拿按摩能够帮助肌肉放松,而长期看电脑产生脖子疼的原因,多半是因为颈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在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给脖子按摩一下,帮助放松脖子肌肉。

 具体做法:可以将手放置颈后两侧,从颈部起点滑向肩部,适当有力,感觉有些酸痛感为宜。也可采用推拿的拿法来按摩颈部后侧。

  热敷脖子

 热敷脖子能够帮助消除脖子处肌肉的紧张感,并促进脖子处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脖子疼的症状。

 具体做法:将干净的毛巾放入热水中浸泡,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将毛巾浸泡后,拿出来拧干,不要拧到完全干,只需要不滴水即可,将热毛巾敷在脖子处5-10分钟,期间毛巾凉了可重新泡水。

 除了缓解的方法,应从坐姿习惯上来改善。错误的坐姿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导致颈椎受伤,令脖子产生疼痛,如果是需要长期面对电脑的电脑族,正确的坐姿就尤其重要了。

 具体做法:在电脑桌面前,应尽量保持身体的端正,使头、颈椎、胸部保持挺正的姿态,尽量避免出现头颈后仰和前伸的现象。

  其它治疗方法

 工作之余可以去康复科、理疗店、养生馆等通过针灸、推拿、理疗、贴膏药等方式进行调理治疗,重庆六合学校很多学员在经过培训考证后,就创业做理疗馆,为不少颈椎病患者调理,效果广受认可。

  注意事项

 1 脖子疼的人要避免让脖子受凉,寒冷和潮湿会加重脖子疼的症状。

 2脖子疼的人在晚上睡觉时,不宜睡过高或过低的枕头,否则头颈失去正常的生理弧度后,容易加重脖子疼的症状,长期如此甚至会引起脖子肌肉的慢性损伤。

脖子前倾/探颈

一个姿势判断是否脖子前倾

自然状态站立,从侧面看自己的耳垂是否与肩部保持在一条线上。

如果耳垂在肩部前方可以判断为脖子前倾。

脖子前倾的危害

长富贵包

颈部肌肉张力变高,脂肪堆积。

慢性疼痛

导致骨骼、肌肉、筋膜的慢性损伤,引发疼痛。80%以上的头痛是由于颈椎引起的,肌肉长时间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严重时会诱发颈源性头痛。

影响肩背腰部

肩背腰部都会慢慢出现牵掣、酸痛的感觉,很可能造成脊椎病等远期损害

长双下巴

头部位置约有30块肌肉与颈椎相连,如果脖子习惯前伸,这部分肌肉会跟着变松弛,导致双下巴出现。

产生颈纹

颈部肌肉容易出现下垂,使颈纹加深或提前产生。

为什么会脖子前倾

这种体态通常是因为脖子、背部、胸部等部位肌肉,有些太过紧张,有些太缺乏力量,整体上力量不均衡导致的。一颗头的重量约5千克,而头部向前探时,脖子的受力也会随之增加。

当前倾的角度为60°时 (平常玩手机的角度),颈椎受力27ko

而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会让脖子前倾更严重。例如:

总是低头玩手机

用电脑姿势不正确

久坐不动

缺乏背部锻炼

睡觉时枕头过高

矫正操

A。提肩

肩脾自然下沉,吐气时两个肩膀向上提,颈椎微微前屈,这时应该能感觉到颈椎两侧的肌肉收紧。保持两秒,慢慢放下肩膀回到原始的位置。

B。颈部伸展

与“低头”这类慢性损伤的姿势相反,可放松颈椎后方肌群,双手抱头,对头部形成抵抗力,头向后仰,拉伸颈椎前方肌群并恢复其弹性。

C拉伸胸锁乳突肌

一手掌置于头侧面,头侧弯向手臂一侧,手臂与颈部肌肉群用力较劲。

  部肌群的作用是

 拉紧颈部皮肤;使头部左右转动或前屈后仰;上提胸廓帮助吸气,协助吞咽与发音。要练粗好像比较难,但是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或许有所改善。

  负重颈屈伸

 头戴挂有重物的专用锻炼帽,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略前倾,背不能驼,两手按膝。头向前屈,然后用颈肌的力量,使头部上抬后仰,至不能再仰为止,稍停,然后用颈钾制住重物,头部徐徐回至前屈位置,颈肌放松。然后重做。做动作时,上体要保持不动,只靠颈部屈伸。头部上抬时吸气,前屈时呼气。

  仰卧颈屈伸

 仰卧于长凳之上,头部伸出凳端,颈肌放松,使头部尽量下垂。然后用颈部肌肉的收缩力使头部抬起,下颏紧贴前胸,稍停,头部再徐徐后倒,放松颈部肌肉。然后重做。做动作时,背部不应离开凳面,完全靠颈部肌肉的收缩力完成头部的上抬和下垂,动作应缓慢、平稳。头部上抬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若想提高锻炼效果,可双手扶重物(小杠铃片或沙袋)置于额部做

 另一种方法:背靠墙坐着,以头枕部向后顶墙,头和身体并不动,只是肌肉紧张收缩,称作肌肉的等长收缩,俗称“绷劲儿”;或者双手交叉放在头枕部,双手向前使劲儿,头枕部向后使劲儿,相互对抗“绷劲儿”,头颈也不动。锻炼时,颈项部的肌肉持续紧张3—5秒,放松休息3—5秒为1个周期,也就是1次。这样,每天锻炼100—200次,分3—5组完成。

 也可以仰卧在床上,去枕,头枕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背部,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肩背部休息3—5秒为1个周期,以达到锻炼项背部肌肉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对慢性腰腿痛的病人也有益处。每天可锻炼100—200次,分3—5组完成。

 还可以俯卧床上,去枕,用力挺胸抬头,使头颈胸离开床面(俗称“燕飞”或“小燕飞”,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头颈胸部休息3—5秒为1个周期,每天锻炼50—100次,分3—5组完成。这种锻炼方法比前述的两种方法费力一些,某些肥胖的病人难以完成。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

 肌肉锻炼的次数和强度以锻炼后颈部舒适没有酸痛为度,而且应当注意,如果有颈部酸痛、发僵、不适等情况不要练习;如锻炼后感到颈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者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这样可以加强颈项部的肌肉,增强颈椎的稳定性,达到预防和减缓颈椎退变的目的。

颈部的浅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浅筋膜内含有颈阔肌。浅筋膜内还有浅静脉、浅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

颈部浅结构

1.皮肤

颈部的皮肤较薄,活动性较大,横纹明显,手术时,宜作横切口,以利愈合。

2.浅筋膜

颈部的浅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浅筋膜内含有颈阔肌。浅筋膜内还有浅静脉、浅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

(一)颈阔肌platysma(图6-2)为阔而薄的肌片,起于胸大肌上部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行,前部肌纤维附于下颌下缘。后外侧部纤维越过下颌骨下缘延至面部,与口角的肌肉纤维交织。前部纤维在颏下方与对侧颈阔肌纤维交织,而越往下两侧肌间的距离越远。颈阔肌变异较大,可一侧或双侧缺如。收缩时,颈部皮肤出现斜行皱纹。其前部纤维可协助降下颌,后份纤维可牵下唇和口角向下。颈阔肌受面神经颈支及颈丛皮支支配。

图6-2 颈阔肌及颈部浅层结构

(二)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externaljugularvein(图6-3、4)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它由前、后支合成。前支是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两支在下颌角处汇合,沿胸锁乳突肌浅面行向外下方,在距锁骨中点上方25厘米处,穿过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穿入处深筋膜与静脉壁愈着,当静脉损伤时,管腔不能闭合,易发生气栓。颈外静脉末端,通常只有一对瓣膜,不能完全阻止血液倒流,故当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时,可使颈外静脉怒张。

图6-3 颈部浅静脉

(2)颈前静脉anteriorjugularvein(图6-2、3、4)起自颏下部,沿正中线两侧下降,进入胸骨上间隙内,呈直角转向外侧,经胸锁乳突肌深面,注入颈外静脉,偶有注入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者。在胸骨上间隙内,两侧颈前静脉间常有横吻合支相连,称颈静脉弓,颈前静脉无瓣膜,离心脏距离较近,受胸腔负压影响较大,故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等)时,需注意防止空气吸入静脉。颈前静脉有时只一条,其位置居于中线。

(三)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lymphnodes(图6-5) 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外耳部份、腮腺区下部和下颌角等区域的浅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深淋巴结。

(四)颈部皮神经 包括颈丛发出的皮支和面神经的颈支两种。

(1)颈丛的皮支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出颈深筋膜浅层分布于皮下(图6-2、4)

枕小神经lesseroccipital nerve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皮肤。

耳大神经greatauricular nerve 绕胸锁乳突肌浅面向前上方行,分布于耳廓及其周围的皮肤。该神经较粗大,受麻疯杆菌侵犯时经皮肤可触及。

颈横神经transversecutaneous nerve of neck经胸锁乳突肌浅面横行向前,呈扇形分支,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图6-4 颈丛皮支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行向下外,分为前、中、后数支,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前壁第2肋以上及肩部皮肤。

(2)面神经颈支cervic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从腮腺下端穿出,行向前下方,分布于颈阔肌,为该肌的运动神经。腮腺手术时,面神经颈支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之一。

颈部浅层肌

1.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图6-6) 以两头分别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合成一个肌腹,斜行向外上方,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时,可使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并可屈颈。受副神经和第2、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支配。

2.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图6-6)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下颌骨、颞骨茎突、乳突之间,主要为封闭口底的肌肉,由浅面的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深面的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组成。舌骨下肌群为位于中线两侧的扁条肌,浅层为并列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为上、下相续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它们的具体起止见表6-1:

图6-5 颈淋巴结浅群

图6-6 颈部肌

表6-1舌骨上、下肌群各肌的名称、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

颈部的深筋膜位于浅筋膜及颈阔肌的深面,包绕颈部的肌肉、血管、神经和脏器,形成浅、中、深三层。颈部器官借致密的筋膜互相分隔,筋膜之间有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的间隙,称筋膜间隙。(图6-7、8)。

1.浅层

颈深筋膜的浅层 又称套层,环绕颈部。后部附着于项韧带及颈椎棘突,向外侧再转向前方,依次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后,被覆于舌骨下肌群表面至正中线与对侧者愈合,构成颈白线。

浅层筋膜上方附着于枕骨上项线及乳突,向前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继而在下颌骨下方,分为两层,包绕下颌下腺,附着于下颌骨,形成下颌下腺鞘。浅层筋膜下方附着于肩峰、锁骨及胸骨柄。在颈静脉切迹上方,分为浅、深两层,分别附着于切迹前、后缘,两者之间的间隙称胸骨上间隙,含有颈静脉弓及淋巴结。

2.内脏筋膜即颈深筋膜中层

又称气管前筋膜,可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薄而疏松包绕颈部器官,如喉、气管、甲状腺、咽和食管,包绕甲状腺的部分构成甲状腺假被囊。壁层较致密,位于颈部器官的前面,贴于舌骨下肌群的后面,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脏、壁二层之间形成气管前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左、右甲状腺下静脉构成的甲状腺奇静脉丛,位于间隙内。在幼儿的气管前间隙的下段有胸腺上部,向下通上纵隔前部。因此,颈部气管前间隙有感染或出血时,可沿此间隙向下到达前纵隔。前纵隔如有气肿亦可沿此间隙上延到颈部。

3.椎前筋膜

即颈部深筋膜深层,覆被椎前肌、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臂丛及锁骨下血管,构成颈外侧三角的底,并向外下方伸展,包绕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与腋鞘相续。向上附着于颅底,向下与脊柱的前纵韧带融合。椎前筋膜与咽后壁之间为咽后间隙。此间隙的脓肿,可向咽腔膨出,患者可出现吞咽和发音困难。感染时可向下延至后纵隔。椎前筋膜与脊柱颈部之间有椎前间隙,颈椎结核的脓肿,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内,也可顺此间隙向下蔓延至后纵隔,或向两侧扩散至颈侧部,或穿破椎前筋膜至咽后间隙。

图6-7颈筋膜及颈筋膜间隙(正中矢状切面)

图6-8颈筋膜及颈筋膜间隙(横切面)

4.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颈动脉鞘为内脏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周围增厚形成,内部包绕着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该鞘上达颅底,下至纵隔,周围以疏松结缔组织与颈部深筋膜浅层及椎前筋膜相连续。

颈部的分区

图6-9 颈部分区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为标志划分为三区,即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颈前区的境界是胸锁乳突肌前缘、前正中线和下颌骨下缘,呈尖向下、底朝上的三角形,故又名颈前三角。颈前区又可分为下列四个小(三角)区,即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容纳下颌下腺;由左、右二腹肌前腹和舌骨体围成的颏下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前正中线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的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即肌三角),内有甲状腺和气管等;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的颈动脉三角,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颈外侧区的边界是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是一个底朝下、尖向上的三角形,又名颈外侧三角。颈外侧区可分为二个小(三角)区,即以斜行的肩胛舌骨肌下腹划分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大窝)。枕三角内有副神经从中点向外下方斜过。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深部有锁骨下动脉越过,并有肺尖和胸膜顶自胸腔突入(图6-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416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