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网信息看,此次2020款改款帕萨特的两款入门车型(280TSI 商务版/精英版),配置表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整备质量由此前的1455kg增加到1470kg,增重了15公斤。而330TSI版本和380TSI版本,整备质量则保持不变。
虽然官方并未对此次“增重”展开具体的说明,但很多人听到该消息的第一感觉,就会不由自主地联系到安全问题上,是不是对A柱进行加强了呢?
帕萨特“自我救赎”
实际上,在中保研事件后,这已经不是帕萨特第一次在安全问题上引发热议了。先是今年的1月份,上汽大众宣布主动申请参加另外一家安全机构——C-NCAP的碰撞测试,试图一扫中保研的阴霾。
最终帕萨特如愿获得了五星的碰撞成绩,不过大家也都知道,C-NCAP和中保研的测试标准并不一样,而且C-NCAP向来有“五星批发部” 之称,所以针对该结果,大家并不怎么买账。
紧接着4月20日,上汽大众宣布2020款帕萨特上市,新车主要对配置进行升级。其中有一个配置是被讨论最多的,也是关于安全的,那就是在入门车型上新增了前后头部气帘,达到了全系标配。
不过此举也并没有换来好评,反而被批没有诚意。因为增配的同时,价格也随之提高了,例如入门车型由此前的1849万涨到1859万,多了1000元。
而时隔5个月,大众又对帕萨特进行调整。种种举动的背后,说明大众确实慌了。从销量数据来看,作为曾经顶梁柱的帕萨特,今年1-8月累计销量仅为74541辆,已经被老对手雅阁和凯美瑞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当然,销量下滑还是次要的,在疆哥看来,影响最大的还是整个大众的安全性口碑。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因为帕萨特这事,在网络上还一度盛传“买大众车送头盔”的段子。
“消失”的中保研
虽然目前关于帕萨特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但可以看出,大众确实在“以它的方式”进行补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已经有所缓和,配合幅度不小的市场优惠,帕萨特的销量也开始回暖。
可时至今日,中保研还未对此事发声。这让人不禁想问,中保研到底怎么了? 更有趣的是,自事件发生以来,也没其它测试车型的消息了,当初那个受万人追捧的中保研,似乎一下子选择了销声匿迹。
引发两种观点
关于这事,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大家比较推崇的阴谋论,他们认为中保研和厂商或许背后真的有利益勾搭,迟迟不公布结果,无非就是想采取冷处理的方式,避开舆论的风头。
第二种说法则是站在中保研这一边,在他们看来,中保研不太可能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前期靠着拒绝送检车、测试标准严苛等优点,积攒了不错的口碑。
此外,中保研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并联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等八家财产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知道车辆在碰撞之后的维修费用,从而制定相关的保险收费标准。
这样一想,中保研和厂商其实是站在利益的对立面,中间或许有什么误会?当然,在疆哥看来,由于中保研迟迟没有发声,这种说法已经慢慢站不住脚了。
写在最后
帕萨特因为中保研背负了骂名,大众为此也付出了代价。而中保研,一定程度来说,是帕萨特将它的影响力推到了高潮,现在却因为本田皓影事件而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这样充满戏剧性的情节,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的瓜可挖,大家不妨再等等看。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帕萨特在今年的境况并不算特别顺利。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8月帕萨特累计销量为74408辆,同比下滑2832%,这背后也有赖于官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得帕萨特在近三个月连续销量过万止住了颓势。而为了进一步挽回消费者信心以及销量,上汽大众也在近期对帕萨特做了升级。
目前,笔者从上汽大众官方渠道了解到,大众新款帕萨特已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8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1859-2829万元,与旧款车型保持了一致。新车在外观上相比现款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内饰配置部分则针对部分车型做了调整,此外,入门车型的重量有所变化。
外观方面,新车延续了旧款的设计语言,大尺寸的倒梯形点阵式进气格栅,并通过大面积镀铬点缀,商务气息十分浓厚;两侧造型犀利的LED大灯与进气格栅融为一体,使得整体在凸显商务气息的同时又不显得老气。
车身侧面,一条腰线从前翼子板贯穿前后门把手延伸至尾灯处,另一条则从前大灯一直延伸至尾灯,在勾勒出层次感的同时让车身呈现修长的视觉效果。车尾部分,两侧依旧是带转向功能的LED尾灯,品牌Logo下方是帕萨特英文名称,这也是大众对于全新车型采用的常规做法,旨在提升车型高级感。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为4933/1836/1469mm,轴距为2871mm,与旧款保持了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280TSI商务版和280TSI精英版两款入门车型相比旧款在重量上增加了15kg。
车内部分,新款帕萨特的整体布局与旧款保持一致,大面积钢琴烤漆面板和木纹装饰的运用,提升了车内的质感;配置方面,新款车型与旧款均保持了一致,但330TSI豪华版以上的高配车型取消了后排侧窗遮阳帘。
动力方面,新车依旧采用14T和20T低/高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0kW,最大扭矩为250N·m;20T低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7kW,最大扭矩为320N·m,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则为162kW,最大扭矩为350N·m;传动系统均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值得一提的是,增重的280TSI商务版和280TSI精英版两款入门车型的百公里加速度变为了91s,比老款快了02s,而百公里综合油耗则由旧款的57L变为了58L。
小结:作为小改款,新车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部分车型做出了调整。对于两款入门级车型,虽然增加了油耗,但同时起步更快而且增加了重量;而对高配车型而言,取消后排遮阳帘的做法好像有些不太厚道,但考虑到这不是一个必需配置,对于调整似乎也勉强可以接受。总体而言,新车的调整对于目标消费者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部分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导读:普拉提是一项十分风靡的健身运动,训练动作很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羣的需要,即使是孕妇也可以练普拉提,普拉提学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是十分适合初学者的运动。
普拉提适合初学者吗初学者也是可以练普拉提的,不过由于普拉提的运动强度比较大,所以初学者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运动强度,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训练。
1、不必追求极致。你可能见过普拉提修行者像面条一样扭曲身体,但这只是练习的最佳境界。即使你天生身体比较僵硬,通过练习,身体也会变得灵活。另外,你要知道,普拉提不仅仅是摆几个姿势,更要调整呼吸,放松心情。
2、心态最重要。和一套普拉提练功服、一个专业的垫子相比,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开放、平和的心态。练习时应该心无杂念。
3、别为身材害羞。广告上练普拉提瘦身的人都身材苗条,但不管一个人腰围如何,都能练好普拉提。事实上,研究表明,普拉提能帮人减肥,避免增重。
4、不要盲目拜师。普拉提瘦身运动近年很热,但市场鱼龙混杂。这项有着5千年历史的运动不是简单学学就能领悟的。为了预防潜在的身体伤害、防止被误导,要选择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经验丰富的老师!
5、寻找适合自己的普拉提类型。普拉提分很多种,并不是每一种普拉提都适合你。
普拉提可以自己练吗普拉提自己在家也是可以训练的。
普拉提可以在家练习,看着视频自学练习也可以。注意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不要盲目追求高难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掌握好练习的内容难度和运动量。练习前一定做好热身运动,防止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如果有条件可以找个懂的朋友一起练习。
普拉提是一项适合所有人的训练方法,它的原则之一是专注于身体核心的工作,它将有助于帮助你的脊柱、骨盆对齐、肩膀的位置,合适的姿势等,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羣,尤其是缺少运动、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上班族,以及备孕、产前助产、产后快速修身的妈妈,可达到塑形、减脂、增强运动能力、运动治疗及纠正姿态等方面的效果。
普拉提入门基本动作仰卧举腿
平躺在垫子上,两腿并拢,两手平放在身体两侧;擡起并拢的双腿,与地面距离约10厘米,擡起头看向自己的脚趾,同时两只手臂往前举,指向脚趾的方向;擡起两只手臂,吸气做5次上下䙓动,然后呼气做5次上下䙓动,两腿保持悬空不动。根据身体情况,重复两到五次。
扭转拉伸
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背挺直,两手张开呈直线;吸气的同时,上半身左转,手臂保持高度,掌心向下;呼气的同时,上半身俯身向下,让右手掌触碰左脚,在收紧腹肌时,髋关节也得到拉伸;吸气回到起始动作,然后换右边再做一次。整套动作重复三次。
抱腿伸展
仰卧在垫子上,曲起膝盖到胸前,两手环绕脚踝;吸气的同时,松开双手向后延展,两腿保持并拢向地板方向延展,让腹部和脊椎都同时得到锻炼;呼气的同时,再度曲起膝盖,同时两只手臂朝身体两侧平举,让腹肌进一步得到锻炼。整套动作重复6次。
抱头剪刀腿
躺在垫子上,两手抱头,曲起膝盖到胸部位置;慢慢吸气的同时,右腿往前伸展,同时上半身往左扭,直到右肘碰触到左膝。保持这个姿势,慢慢地呼气,然后身体向右扭转,同时左腿往前伸,左肘碰触右膝。整套动作重复6次。
螺旋腿
平躺在垫子上,手臂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往头顶方向延伸;上半身保持不动,呼气的同时,两腿往身体右侧倾斜,右边臀部紧贴着垫子;慢慢吸气的同时,两腿回到中间位置;呼气的同时,两腿往身体左侧倾斜,左边臀部紧贴垫子。整套动作重复3次。
V 型悬体
平躺在垫子上,两臂往头顶方向举,脚跟着地,脚趾往下压;吸气的同时,两腿往上擡,两臂往脚趾方向举,带动肩颈擡起,背部贴着垫子,手臂与两腿平行;两腿继续往上擡,擡起上半身,直到手臂与两腿平行。整套动作重复三次。
游泳
俯卧在垫子上,两臂向前伸直,两腿擡起,仿佛浮在游泳池的水面上;擡起右臂和左腿,擡起左臂和右腿,模拟游泳的动作,呼吸保持正常频率;从1下数到10下,手和腿尽量越举越高。
做下面运动前先热身10分钟,可以小跑。
每组数量在8到12个,重量调到每组只能做8到12个就力竭,每组做完休息不超过1分钟
第一天
胸部:杠铃卧推 6组
上、下斜卧推 各3组
哑铃飞鸟 4组
肱二头肌:哑铃单臂弯举 6组
杠铃弯举 6组
腹肌
第二天
腿部:深蹲 6组
俯卧屈小腿 4组
提踵 6组
肱三头肌:哑铃俯身臂屈伸 4组
窄距俯卧撑4组
哑铃颈后臂屈伸 4组
腹肌
第三天
背部:宽距引体向上 6组(尽量做10个以上)
杠铃俯身划船 4组
坐姿颈后下拉(在健身房器材上)4组
肩部:推举 4组
前平举 4组
侧平举 4组
哑铃耸肩 4组
腹肌
第四天休息
其他动作练完后再练腹肌
腹肌:仰卧举腿 6组
平板支撑一分钟
腹肌每组做到力竭或者15到25个。每组做完的休息时间为20秒到30秒。
腹肌一周练五次以上
是练三天休息一天的循环重复
饮食:肉、鱼、奶、豆、蛋类富含蛋白质,而增肌肉最需要的就是蛋白质了;还有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餐。刚运动完吸收好,但是30分钟后再吃东西。最好是一些易消化的,比如蛋类和奶类,如果吃饭不方便可以蛋白粉或者增肌粉(瘦者更适合先吃增肌粉增重)。
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或者是健身新手,可以请一名私教最为专业辅导。当然自己通过锻炼和饮食也是可以增肌的,关于自己增肌的朋友,这里给予你以下几条建议。
一、增肌和增脂是两码事
身高一米八,体重却只有110斤,想要涨到正常体重,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一味的吃高热量食物,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增肌确实要摄入足够热量,但只顾吃,不做锻炼,增来的只有肥肉,体重是上去了,体脂也会随之蹭蹭的往上涨,这不是在增肌而是养膘。
二、多做无氧训练少做有氧
瘦人一部分人是由于天生吸收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后天习惯导致,比如只跑步,却不喜欢做力量训练,单纯的有氧只能起到减脂作用。所以,少跑几公里,多去撸撸铁。
三、增肌饮食的合理安排
吃练君刚刚提到,增肌应摄入足够热量,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时的能量供给。我们可以一天多餐,安排在训练前的2~3小时以内,每天的总热量比正常饮食时多摄入300~500Kcal,但不要为了追求高热量吃一些垃圾食品,比如摄入的脂肪吃练君提倡不饱和脂肪,比如坚果、鱼类等等,健康的相对较高热量食品。
四、训练后的营养补充
训练后的1小时内要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香蕉、葡萄糖、蜂蜜都是不错的选择)碳水不足身体就会去消耗更多的蛋白质,从而导致肌肉的流失。蛋白质是构成肌肉纤维的主要成分,运动后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够更好的修复肌肉。所以训练后补充蛋白质也是必要的,建议碳水和蛋白质的比例为3:1。
五、好好休息让身体得到恢复
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如果休息不好身体会吃不消,影响训练效果,所以训练了一两个月之后适当给自己安排几天休息日,后面再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锻炼。
看完这五点建议,希望增肌的朋友们都能够有所收获。想获得更多健身资讯和干货,参加健身活动和领取福利,请微信搜索关注:clfit66
深蹲,卧推,硬拉三大项的,但并非只有力量举运动涉及到这力量三大项,所以我的见解不一定能和其他涉及到力量三大项的运行项目对上号,如若有让读者觉得错误或者不妥之处,欢迎斧正和交流。三大项力量提升的因素,我想先从大体宏观上的原因开始说,然后从宏观上衍生出细节上的因素,先说几个最最基本的因素1身材这是最基本的,你的身材比例决定了你在力量训练中要举起杠铃的做功距离,而身高也决定了适合你的力量举重量级,所以身材这里又开始衍生出两个个决定力量举提升的要素,那就是:
1)体重问题(受身高影响)体重这方面应该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身高越高自然需要越大的体重来保持身高和体重之间的一个平衡,那有的健友可能会问,我就是天生长不胖,我一米八还是六十多公斤的体重,就是竹竿身材,这种情况下我个人的拙见是尽可能地科学增重,你肯定觉得我在说废话,因为这个地方我只能承认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因为“不科学”的人真是太多了,费劲千辛万苦不得成效的人大有人在,我想这个地方应该留给这方面有经验的人,如何科学增重 :@健力型者唐诚 ,@柔王丸, @谢奕炜,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维持你的自然体重,在自然体重下你能取得的相对力量成绩是最强的,当然我还是推荐前者,毕竟如果你体重太小,这个强大的相对力量也确实是个笑话了。
2)动作技术(受身材比例影响)技术动作很重要(包括动作姿势,错误的动作其实就是错误的发力技术),你要根据自己的身材比例去选择最省力的技术动作,比如手短腿长的人硬拉就应该选择相扑硬拉姿势,随意想想一下也可以知道若是选择传统硬拉姿势会让做功距离大到什么程度,而关于如何选择三大项的技术动作这个问题如果要展开的话,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而且严格来说也不是本帖讨论的主题,所以就略过了,这里推荐几个本人认为非常好的关于技术动作细节的帖子和视频(视频都是英文的,但是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非常好的视频):
1浅析力量举两种硬拉的特点
2George Leeman,Mark Bell,Silent Mike让你成为硬拉高手
3How To Sumo Deadlift, with Ed Coan(力量举传奇Ed Coan的相扑硬拉技术讲解)
4How to Conventional Deadlift, with Ed Coan (力量举传奇Ed Coan的传统硬拉技术讲解) 5How to Skwaat, with Ed Coan (力量举传奇Ed Coan的深蹲技术讲解)
6How to Bench Press, with Eric Spoto (722 lb ALL-TIME Raw World Record Holder) (卧推世界纪录保持者Eric Spoto卧推技术讲解)
7Improve your Bench Press (Brandon Lily,Chad Smith卧推技术讲解)
8技术帖教你用正确卧推方法去装逼,我只是搬运工
2训练计划的安排这个问题不少好手都已经发表过比较深刻的见解,比如这个帖子:如何制定科学的力量举计划? - 健身,这里面的回答基本上能够让你知道正确的计划安排是什么样的,强烈建议去看看,但我还是在这里总结一下好的力量提升计划都有哪些特点(以下讨论的特点并不一定适用于入门级的训练者计划,因为入门级的训练者的基础较薄弱,提升空间太大,对任何计划都有新鲜感,无法对比计划之间的明显的优劣):
1)一定是周期性的训练计划
2)训练强度一定是从小到大提升的
3)计划是可以灵活变动的,不是死板的具体细节强烈建议看上面发的帖子链接。
3软肋 哪里弱就补强哪里是万年不变的真理,木桶效应不用再解释了,具体到三大项,那就是你最弱的部位决定了你能举起多重的重量,所以强烈建议经常把自己的三大项训练视频录下来,多和其他训练者交流,来确定自己的软肋,在确定了软肋之后就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补强训练,软肋就是影响力量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都可以不用说是什么因素了,都可以直接说这就是自然规律了,总有一个部位的肌肉力量是你全身上下最弱的,在三大项动作中涉及到的肌肉群肯定也是总会有最薄弱的存在,而补强这个薄弱的环节,就是力量增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郑恺为《超越》增重40斤,苏炳添专业指导
郑恺为《超越》增重40斤,苏炳添专业指导,这几年来郑恺一直被大家喊“小猎豹”,他就想趁着自己还跑得动,拍一个致敬奔跑与人生的故事。为了呈现郝超越在役和退役的不同状态,郑恺这次下了大力气,先减肥后增肥。
郑恺为《超越》增重40斤,苏炳添专业指导1“小猎豹”郑恺转型当监制了,他投拍并主演的运动题材**《超越》将于6月12日上映。为了讲好这个有关短跑运动员的故事,郑恺先减肥再增肥,在“猎豹”和“海豹”间切换自如。
谈及此次转型,郑恺调侃自己出道已经有些年头了,慢慢发现市场对他的形象总是定位在同一个类型,他很难跳出圈子去挑战不一样的角色。“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风险押在一个你没演过的角色上,所以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市场很难让你出圈,不如自己给自己找机会。”
这几年来郑恺一直被大家喊“小猎豹”,他就想趁着自己还跑得动,拍一个致敬奔跑与人生的故事。片中,他饰演的“老飞人”郝超越曾经是一名著名的短跑运动员,退役后却逐渐沉沦,逃避曾经最爱的跑步事业,同时,他的师弟吴添翼也遇到职业生涯上的一大瓶颈。师兄弟二人的较量从回忆中的跑道延伸进现实生活……
为了呈现郝超越在役和退役的不同状态,郑恺这次下了大力气,先减肥后增肥。“如果周期够长,我可以先吃胖,然后有足够的时间减肥,但因为我们时间有限,就只能先瘦后胖,拍完这部**后再减一次肥。”2019年6月到12月,郑恺以体校生的节奏训练短跑,跑步技巧、腿部力量、核心力量等一个都没落下。在这期间,他的体重下降了10斤,体脂也刷到了9%。到开机时,他的身材已经和一起训练的体校生类似。
拍完在役状态的戏份后,郑恺开始增肥,米面不忌,啤酒、可乐掺着喝……在各种高糖、高热量饮食的轰炸下,两个月他胖了将近40斤,大肚腩都出来了。增肥后的郑恺被人嘲笑“油腻”“堕落了”,但出于影片保密的原因,他也没有跟大家解释。直到影片拍摄结束,他才重新减肥,现在终于基本恢复到正常体重。
苏炳添手把手教跑步、范志毅再次点评中国足球、李宁要和郝超越做生意,这三位中国体坛明星在片中亮相,成为影片带给观众的一大惊喜。“我本来就认识苏炳添,我们这又是个跟短跑有关的故事,他作为中国短跑第一人,有很多经验可以提点我。他还介绍他的教练袁国强教我们,我们在苏炳添曾经训练过的二沙岛练习,后来就干脆在那儿取景拍摄。”郑恺说。
请来范志毅客串,则完全是意外之喜。当郑恺在上海训练时,恰巧碰到范志毅在隔壁操场踢球,他便直接冲过去,大胆发出邀请,没想到范志毅一口就答应了。
当被问及给这部转型处女作打多少分时,郑恺思考后给出了80分。“纵使我们倾注了所有资源和心血,它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创作中的遗憾可能有20%。但如果说我这次的表现,我愿意给自己120分,因为我真的为了这个项目拼尽了全力。”
郑恺为《超越》增重40斤,苏炳添专业指导2致敬《愤怒的公牛》
《愤怒的公牛》是郑恺最喜欢的一部体育题材**,这部拍摄于1980年的影片,由美国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罗伯特·德尼罗主演。在郑恺看来,这是德尼罗表演上的巅峰之作,他在片中增重60磅,“这部戏也是讲运动,讲人生,我们就想做一部像《愤怒的公牛》这样的'**。”
《超越》中郑恺饰演的郝超越,在退役后,体重很快增加,严重发福,郑恺为了这个角色,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迅速增肥到170斤,比平常体重多了40斤。拍摄时候,先拍瘦的部分,然后休息两个月,再拍胖的部分。“这两个月里,我每天就是胡吃海塞,后来一天要吃六顿。”影片去年5月份杀青,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郑恺体重才恢复正常。
《超越》最开始叫《疾速超越》,郑恺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像赛车题材的片子,放弃了;也想过取名《终点之后》,后来还是觉得取一个简单直接的名字最好,就叫《超越》,“除了片中的主角叫郝超越,影片的主题也是超越自我。一个名字不能涵盖整个故事,我们就用一个高度概括的词来表达。”值得一提的是,《超越》的片名跟《八佰》一样,都是书法家马德帆设计的。
片中呈现苏炳添经历
《超越》开拍前,郑恺去找了亚洲飞人苏炳添。他们以前在一次节目中见过,郑恺告诉苏炳添自己高中时短跑训练的经历,还透露曾经在拍戏时全组停下来打开电视观看苏炳添的比赛。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朋友,“通过他的点拨,我就入门了。”苏炳添还给郑恺推荐了原先的教练袁国强,“果然是大师教练,稍微一点拨,动作要求和技术呈现就完全不一样。”后来拍体校的戏时,剧组干脆放在了二沙岛一个体校拍,“现在**中看到的这个比较复古的体校,就是当年苏炳添训练的地方。”
苏炳添有一件事让郑恺非常有感触,他曾经在成绩遇到瓶颈的时候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就是换起跑脚。“当原来的习惯无法突破的时候,你就要做出一些改变,但对运动员来说也是一个高风险的举动。一旦失败,可能就回不去原来的运动习惯,但如果成功了,成绩就会提升。”苏炳添最后成功了,郑恺把这个桥段用在了戏中,但戏中郝超越的这个尝试最后失败了。
郑恺100米最擅长的是起跑,这次拍摄前的训练,练的最多的也是起跑动作,他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起跑动作在技术上有多么复杂,“起跑的技术,现在已经上升到用尺子来帮你量前后脚的距离,教练根据每个人的体型,测算出最佳的前后脚距离,以及起跑时你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用一个最佳的方式让你‘弹射’出去。”戏中有些台词就是讲这个部分,比如“前脚多少厘米,多少度,一共跑47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