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创立

心意拳的创立,第1张

 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心意拳的创立。

 心意拳的创立1、

 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 心意拳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达摩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南京)。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寺。达摩死后,始有其传播武技之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心意拳的传说。民国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云:"六朝时,天竺僧达摩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于是北方之强者群起而趋之。今犹有所谓达摩拳、达摩剑等流传于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云:"达摩所传者,意在于摄生,而刺击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译自梵音,其旨即在于养气,……寺僧有得其一体者,复兴中国固有之武技融会而错综之,超逾腾踔,以之胜人。于是始有所谓少林拳者名于世,而去达摩所传之意亦日愈远。北宋时有张三丰者,隐武当为皇冠,究心达摩之术者若干年,得其玄奥,乃尽弃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练气为主。有从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为练习初步。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内家',而称少林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为内家所专有矣。"

 凌氏此说一出,曾引起了武术界同仁的非议。民国十九年(1930),徐哲东著《国技论略》,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均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达摩创拳为"伪作",张三丰传习形意更属虚构。徐哲东说:"达摩首开禅宗,本以静坐证误而不落文字,言论为旨,其传慧可,唯云:楞伽四卷可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与楞伽同言岂易筋、洗髓之妙万胜楞伽耶此亦足为伪作之证矣。"

 有关记载达摩身世经历的史料《传说正宏记》和《续高僧传》以及《景德传灯录》等书均无达摩创心意拳之说。考心意诸古谱,如《姬际可自述》、王子诚《拳论质疑序》、曹继武《拳论·十法摘要》、戴龙邦《六 合拳序》、祁县《戴良栋拳谱抄本》等墨本,都无片言只字提及达摩创心意拳之事。更重要者,详考心意拳内容,博大精深,融历代拳经拳法为一炉,取中华传统哲理为原理。如内功理论,本源于殷周时产生的易学;五行拳也是依据殷周时产生的阴阳五行学说所创;至于十二形拳中的龙、虎、蛇、马、猴、鸡等形象,则早在原始社会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图腾了。达摩作为一个外国人,既然是"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为什么其内容没有一点西域特色,而完全体现的是中国风格呢可见,心意拳并非来自印度。再说,达摩来到中国后仅仅八年时间,怎么可能创编出一个溶铸了中国古老文化精华,又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拳种呢更何况达摩到达中土后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后即圆寂的呢!

 不难看出,达摩创立心意拳之说实为妄传。究其原因,不过是托神名以示拳贵,使之易于传播而已。民间尚有尊如来佛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为一个佐证。

 

 心意拳的创立2、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六 合拳者则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东诸冯姬隆风先生……遍访名师,至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经。"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于乾隆十五年(1750)为"六 合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以后,便有了"心意十二形为岳飞被困牛头山时所创"之说。此说顺应了人们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和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们所认定,并广泛地传播开来。

 民国时期,许多国术专著先后问世,比较有影响的有孙福全著《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颠著《形意拳术讲义》等等。有的专著中,对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传说予以肯定。如刘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术抉微》中云:"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军用,盖该拳为岳武穆所发明。"然而,多数著作在述及岳飞或者周侗创心意时,均持谨慎态度,冠以"相传"二字。如李烛尘之《国术史》,吴图南之《国术概论》,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传"、"或谓"之说。有的著作则对岳飞创立心意拳提出了质疑。姜容樵云:"形意拳,相传创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诸史册,仅载其知拳,而未详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传与何方,学者憾焉。"徐哲东在其《国技论略》中进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传自岳飞,其事终出于依托。盖形意拳家借岳飞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徐哲东最早提出了岳飞创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说。我们深以为然。

 首先,考诸史册, 《宋史》卷365《岳飞全传》,洋洋近万言,多记其作战的经历和战功,只在开头一段提到岳飞学文习武的情况:"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侗(编者注:这便是心意拳为周侗所创之由来),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能殉国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耕募敢战士,飞应募。"时岳飞19周岁,其学业、武术都是在这以前打下的基础,以后便是紧张的19年戎马生涯。

 岳飞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肃之,南宋时文学家、史学家,官拜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曾编撰《鄂王行实编年》以记岳飞大事,又编《金佗粹编》和《金佗续编》共58卷,为岳飞传记的资料汇编。书中收集有诗文、表奏、战报,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资料,以及传记、轶事等,均未见岳飞创立心意拳的记载。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熊克的《中兴小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甚至查阅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证东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间的传奇之作《精忠记》等,都无一字提及岳飞创心意拳术。

 其次,再考岳飞生平。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15岁结婚,16岁得子。15至19岁做韩家庄客。19岁初次投军,不久回家,料理父亲丧事。靖康元年(1126)应枢密院官员刘浩招募,再次投军。其时,岳飞23岁。建炎二年(1128),岳飞以两千兵破敌数万于南薰门。建炎四年(1130),大败金兵于静安,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大破曹成军于岳州。绍兴四年(1134),收复郢、襄阳、唐诸、随州等地。绍兴五年(1135),攻洞庭胡义军。绍兴六年(1136),下蔡州,还军鄂州。绍兴八年(1138),岳飞主张和金人决战,上书力阻议和。绍兴十年(1140),大败金兵于京西、颍昌,收复河南等地,又大败金兀术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宋帝听秦桧议,诏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被害。

 从诸多史家对岳飞生平的简介中可以看出,岳飞23岁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于学文习武。这时,要创立一套拳术,从其年龄尚轻,阅历有限等条件看,是不可能的。23岁之后,东征西讨,南攻北战,几乎年年都有战事。岳飞二次从军后的十数年间,是在战斗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渡过的。前要以刀枪顾敌后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昼夜不得解甲,数日无稍事休息的机会。而创拳立说,除自身条件外,尚需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创拳原理到拳法与套路的和谐统一,从由简到繁的拳路创编,再到各拳的技法实用等等,都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

 再说,假如岳飞真的"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是事实。那么,习此心意拳者总该有成千上万人吧虽然岳飞被害后,岳氏家庭受到了株连,但是二十年后即绍兴三十二(1162),宋孝宗赵慎已为其"平反",并赠封为太师,赐谥"武穆",迁葬于杭州栖霞岭下。宋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死者岳飞及生者岳家子孙,均得荣宠。宋代武术大兴,颇受统治者重视,由于战乱频繁,尚武的社会风气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民间有"锦标社"、"英略社"等练武组织,武艺高强的人可以上待"卖艺",拳术套路已经成为拳师传授武艺的主要内容,甚至还出现了以表演套路为职业的女艺人。诗人欧阳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书《武经总要》。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枪,张威之棍,呼延赞之鞭等等都被记载而流传下来。在这种浓郁的武风下,岳飞平反后,其拳应该和他的英名一样,被广泛传播。然而,在他平反后直到宋王朝灭亡的一百多年间,竟没有流传岳飞所创之拳。相反,远不知岳飞英名的许多人的武艺反而流传下来了,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元朝统治者深怕人民造反,因而严禁民间习武。但是,不少武术还是辗转流传下来。民间艺人把武述带到戏曲里,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艺,如"关大王单刀会"、"追韩信"等。这时,岳飞仍然被戏曲家作为英雄人物描写,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见其创拳之事,民间更不复有其传。元朝取代宋王朝还不到九十年,元末,随着农民起义的不断发展,许多武艺逐渐复活起来。

 心意拳的创立3、

 明代是武艺集大成的大发展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各门武艺蓬勃兴起,习武弄棒蔚然成风。平倭大将戚继光甚至说:"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到了明末,已出现了"内家"与"外家"的说法。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歌颂岳飞的《精忠记》,但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均不见其创立心意拳一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十八卷,可谓是中国古代军事武学典籍中的名著,但仍无提及岳飞创心意拳之事。该书《拳经捷要》节中述及拳种时云:"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拳,各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温家七十二拳,三十六 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试想,如果当时确有岳飞之心意拳,戚继光是不可能不大书一笔的。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诚所作的《拳论质疑序》,也没有提及心意拳为岳飞所创。岳飞创立心意拳之说,是曹继武首先在他的《拳论·十法摘要》序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岳飞已经去世将近六百年之后,才有了其创拳之说。

 从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飞创意心意拳之说实为虚传。究其原因,无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贵"而已。翻阅史册,几乎随处可见,民间结团集社、操办大事以至于揭竺而起,都要依托于某一神灵或某一圣人。如太平天国托之于上帝,梁山好汉假托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于二郎神等等,实在是不足为怪的。不能否认,心意拳之于否认,心意拳之于岳飞所创,为其广泛传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三日"心意拳为姬际可始创"。此说自民国以后,尤其是近十数年来,已逐渐为广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认定。

 姬际可,字龙峰。朱祖姬从礼于明初由洪洞选定对蒲州。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岁开始习武。五后年,父母相继去世。姬际可20岁左右时,离家奔少林寺,出诸冯,过解州,翻越中条山时不幸马前失蹄,跌入深涧。他手抓树枝,沿峭壁攀登,险里逃生,终于到达少林。姬际可在少林寺学艺十载,颇得少林秘法,万擅大枪绝术,有飞马点椽并没有之绝技,人号神枪。后来,少林寺主持请他做了师傅,专授武功。是时,清军南下,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姬际可素来敬仰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已任,遂与各路豪杰相商反清大计。后被清廷获密,派亲信入寺,姬际可险遭不测,于是下山出游。先到南方,遍访技击名家,辗转到峨嵋,又入汉中,逾秦岭,上终南。"彼时因落魄江湖,毫无寸进,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遁世之心"(《姬际可自述》)。可见,当时的姬际可既难遂反清复明之志,又有被清廷缉捕的危险。因此,他将希望寄托于创拳立法之上,以传播其反清复明思想。可以说,这时的姬际可已经具备了创拳立法的主客观条件。

 首先,姬际可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不能直接从事反清斗争,便创拳立法,以传播反清思想。为达此目的,于是产生了终南山得岳武穆《六合拳经》这一托词。《姬际可自述》云:"老朽备受艰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刹,四壁肃然,单将东配殿修葺以避风雪,深夜为猛兽咆哮所惊,难以就寝。一夜掣剑逐兽返归,偶见西配殿内隐隐有光。当时明月皎洁,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细辨别,更为可疑,顿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尘封,显出点点微光。纵身一跳,跨上横陀,竟见承尘之上有一柄古剑,一个木匣。老朽捧来端详,剑鞘古雅,剑光耀目,锋利异常,上嵌'汤阴岳氏'四字,并无剑名。老朽不识其剑,实知其人。再启木匣,却是一部手册,题名《六合经拳》,其中五行变化灾害原理,阴阳造化之枢机,起落进退虚实之奥妙,武技之精华尽集于此。老朽感焉,悉心研习其精义,十易寒暑,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 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 合拳。"字里行间,可见姬际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岳武穆为榜样来勉励自己,以实现其反清复明之志;另一方面将自己所创之拳托之于武穆拳经,以示拳贵,使之后学者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际可依据所托的"六 合拳经","以六 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将此拳名之曰"心意六 合拳"。可见,"心意"一拳确为姬际可始创,并由其命名。

 其次,姬际可具备创拳的文韬武略。姬氏上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丰富的秘笈资料,寺僧可精奥的拳法技艺,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姬氏创拳立法奠定了基础。姬际可在少林寺十年间,又苦钻少林秘笈,并涉足名山大川,遍访技击高手,从理论到实践,逐渐使他成了一名武学大家。他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的传统和众多拳经之精华,诸如阴阳、五行、六 合等原理,参照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创编的龙、虎、豹、蛇、鹤等五拳,并根据对栽些飞禽走兽的细臻观察与技击要道,遂创编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再次,创拳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清王朝立国前后,姬际可经历了在家学大前提、少林学艺、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四出游访几个阶段。第一、二、三阶段姬际可创拳的条件还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阶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国业已稳固,复国无望,于是云游天下,遍访名家。这时,姬际可创立心意拳可谓瓜熟蒂落,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进士王自诚作《拳论质疑序》。这是继《姬际可自述》之后最早的传世墨本。《序》云:"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 合拳则出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当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基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 合。"王自诚肯定了"六 合拳"出自山西姬氏,并肯定了其"将枪法为拳法"的立拳依据,只是未写"心意"二字。而且将姬龙峰误作姬龙、姬凤二人。这种传抄中的讹误,正如《姬际可自述》一样,传到后来,由于字迹模糊,人们连现代汉语也加进去了,此实不足为怪。近年来,在《姬氏族谱》中查证出姬际可的生平,为心意拳创自姬际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意拳创立于反清复明的民族斗争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国之初,为山西永济人姬际可所创。姬际可是一位崇尚岳飞精神,文武兼备的武术大家。而达摩创心意拳之传说,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心意拳与少林寺的关系。民国十四年(1925)立的《车君毅斋纪念碑记》碑文开宗明义指出:心意拳为"少林外家支派"。可见姬际可创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国历代武术大家的拳理、拳法精华(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为一体,而又别于少林拳的一种具和独特风格的拳术。

有的

完颜洪列,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孙。事豳王允成,为其府教读。大定十九年,章宗年十余岁,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择德行淳谨、才学该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阅月,愿启显宗曰:“豳王府教读完颜撒速、徐王府教读仆散讹可二人,可使教皇孙兄弟。”显宗曰:“典教幼子,须用淳谨者。”已而召见于承华殿西便殿。显宗问其年,对曰:“臣生之岁,海陵自上京迁中都,岁在壬申。”显宗曰:“二十八岁尔,詹事乃云三十岁何也?”洪列曰:“臣年止如此,詹事谓臣出入宫禁,故增其岁言之耳。”显宗顾谓近臣曰:“笃实人也。”命择日,使皇孙行师弟子礼。七月丁亥,宣宗、章宗皆就学,显宗曰:“每日先教汉字,至申时汉字课毕,教女直小字,习国朝语。”因赐酒及彩币。顷之,世宗诏洪列、讹可俱充太子侍读

�镏二十五年,洪列中礼部策论进士。是岁,世宗在上京,显宗监国。三月甲辰,御试,前一日癸卯,读卷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御使把内刺、国史院编修官夹谷衡、国子助教尼庞古 鉴进禀,策题问“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今欲兴教化,措刑罚,振纪纲,施之万世,何术可致?”洪列已试,明日入见,显宗问对策云何,洪列曰:“臣熟观策问敷教、措刑两事,不详‘振纪纲’一句,只作两事对,策必不能中。”显宗命洪列诵所对策,终篇,曰:“是亦当中。”洪列曰:“编修衡、助教鉴长于选校,必不能中。”已而洪列果下第。显宗惜之,谓侍臣曰:“我只欲问教化、刑罚两事,乃添振纪纲一句,命删去,李晏固执不可,今果误人矣。”谓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曰:“侍读二十一年府试不中,我本不欲侍读再试,恐伤其志,今乃下第,使人意不乐。”是岁初取止四十五人,显宗命添五人,仆散讹可中在四十五人,后除书画直长。洪列与讹可俱为侍读,洪列被眷遇特异,显宗谓洪列曰:“汝无以讹可登第怏怏,但善教金源郡王,何官不可至哉。”是岁,显宗薨,章宗判大兴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为皇太孙。洪列仍为太孙侍读。二十八年,洪列试诗赋,漏写诗题下注字,不取,特赐及第,除中都路教授,侍读如故。”斋

叹种章宗即位,除近侍局直长,历本局副使、局使,提点太医院,迁翰林直学士。使宋,上令权更名弼,以避宋祖讳,事载《本纪》。迁秘书监,仍兼太医院、近侍局事,再兼大理少卿。迁签书枢密院事,兼职如故。承安元年,行院于抚州。河北西路转运使温昉行六部事,主军中馈饷,屈意事洪列,以马币为献,及私以官钱佐洪列宴会费,监察御史姬端修劾之,上方委洪列以边事,遂寝其奏。三年,入奏边事,居五日,还军。寻入守尚书左丞,兼修国史,进《世宗实录》。知

黜陟章宗立提刑司,专纠察黜陟,当时号为外台,洪列与司空襄,参政揆奏:“息民不如省官,圣朝旧无提刑司,皇统、大定间每数岁一遣使廉察,郡县称治。自立此官,冀达下情,今乃是非混淆,徒烦圣听。自古无提点刑狱专荐举之权者,若陛下不欲遽更,不宜使兼采访廉能之任。岁遣监察体究,仍不时选使廉访。”上从其议,于是监察体访之使出矣。古

�ケ初,洪列行院于抚州,障葛将攻边境,会西南路通事黄掴按出使乌都碗部知其谋,奔告行院为之备,迎击障葛,败其兵。按出与八品职,迁四官。洪列迁三官。洪列奏乞以所迁三官让其兄奉御赛一,上嘉其义,许之。改枢密副使,授世袭谋克。知

知朝宋主相韩侂胄。侂胄尝再为国使,颇知朝廷虚实。及为相,与苏师旦倡议复仇,身执其咎,缮器械,增屯戍,初未敢公言征伐,乃使边将小小寇钞以尝试朝廷。泰和五年正月,入确山界夺民马。三月,焚平氏镇,剽民财物,掠邓州白亭巡检家赀,持其印去。遂平县获宋人王俊,唐州获宋谍者李忤,俊襄阳军卒,忤建康人。俊言宋人於江州、鄂、岳屯大兵,贮甲仗,修战舰,期以五月入寇。忤言侂胄谓大国西北用兵连年,公私困竭,可以得志,命修建康宫,劝宋主都建康节制诸道。河南统军司奏请益兵为之备。诏平章政事仆散揆为河南宣抚使,籍诸道兵,括战马,临洮、德顺、秦、巩各置弓手四千人。诏揆遗书宋人曰:“奈何兴兵?”宋人辞曰:“盗贼也。边臣不谨,今黜之矣。”古 、中宋人将启边衅,太常卿赵之杰、知大兴府承晖、中丞孟铸皆曰:“江南败衄之余,自救不暇,恐不敢败盟。”洪列曰:“彼置忠义保捷军,取先世开宝、天禧纪元,岂忘中国者哉。”大理卿畏也曰:“宋兵攻围城邑,动辄数千,不得为小寇。”上问参政思忠,思忠极言宋人败盟有状、与洪列、畏也合,上以为然。及河南统军使纥石烈子仁使宋还,奏宋主修敬有加,无他志。上问洪列曰:“于卿何如?”洪列曰:“子仁言是。”上愕然曰:“卿前议云何,今乃中变邪?”洪列徐对曰:“子仁守疆圉,不妄生事,职也。《书》曰‘有备无患’,在陛下宸断耳。”于是罢河南宣抚司,仆散揆还朝。古仆散六年二月,宋人陷散关,取泗州、虹县、灵璧。四月,复诏仆散揆行省事于汴,制诸军。顷之,以洪列为右副元帅。揆请洪列先取光州,还军悬瓠,与大军合势南下。洪列奏:“仆散揆大军渡淮,宋人聚兵襄、沔以窥唐、邓,汴京留兵颇少,有掣肘之患,请出唐、邓。”从之。遣前锋都统乌古论庆寿以骑八千攻枣阳,遣左翼提控完颜江山以骑五千取光化,右翼都统乌古孙兀屯取神马坡,皆克之。洪列军次白虎粒,都统完颜按带取随州,乌古论庆寿扼赤岸,断襄、汉路。宋随州将雷大尉遁去,遂克随州。于是宋邓城、樊城戍兵皆溃。赐诏奖谕,戒诸军毋虏掠、焚坏城邑。洪列进兵围德安,分遣诸将徇下安陆、应城、云梦、汉川、荆山等县,副统蒲察攻宜城县取之。十二月,败宋兵二万人于信阳之东,诏曰:“卿总师出疆屡捷,殄寇抚降,日辟土宇。彼恃汉、江以为险阻,棰马而渡,如涉坦途,荆、楚削平,不为难事,虽天佑顺,亦卿筹画之效也。益宏远图,以副朕意。”洪列进所获女口百人。诏洪列权尚书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帅如故。古

�逖吴曦以蜀、汉内附,诏洪列先取襄阳以屏蔽蜀、汉。完颜福海破宋援襄阳兵于白石峪,遂取谷城县。仆散揆得疾,遂班师,至蔡,疾革,诏右丞相宗浩代之。七年二月,揆薨。洪列久围襄阳,士卒疲疫,会宗浩至汴,洪列乃放军朝京师,转左副元帅,赐宴于天香殿,还军许州。九月,宗浩薨,洪列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封定国公,代宗浩总诸军,行省于汴京。斋

,仆初,仆散揆初至汴,既定河南诸盗,乃购得韩侂胄族人元靓,使行间于宋。元靓渡淮,宋督视江、淮兵马事丘灊奏之宋主。是时,宋主、侂胄见兵屡败以为忧,欲乞盟无以为请,得密奏,即命遣人护元靓北归,因请议和。密使其属刘佑送元靓申和议于揆,揆曰:“称臣割地,献首祸之臣,然后可。”宋主因密谕丘灊,使归罪边将以请焉。及宗浩代揆,方信孺至,宗浩以方信孺轻佻不可信,移书宋人,果欲请和当遣朱致和、吴琯、李大性、李璧来。侂胄得报大喜过望,乃召张岩于建康,罢为福建观察使,归罪苏师旦,贬之岭南。是时,李璧已为参政,不可遣。朱致知、吴琯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远不能遽至。乃遣左司郎中王�冉来,至濠州,洪列使人责以称臣等数事,柟以宋主、侂胄情实为请,依靖康二年正月请和故事,世为伯侄国,增岁币为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苏师旦等俟和议定当函首以献。柟至汴,以侂胄书上元帅府,洪列复诘之,柟恳请曰:“此事实出朝旨,非行人所专。”洪列察其不妄,乃具奏。章宗诏洪列移书宋人,当函侂胄首赎淮南地,改犒军钱为银三百万两。于是,宋吏部侍郎史弥远定计杀韩柟胄,弥远知国政,和好自此成矣。知

牵�于是,廷议诸军已取关隘不可与。王柟以宋参政钱象祖书来,略曰:古

好之窃惟昔者修好之初,蒙大金先皇帝许以画淮为界。今大国遵先皇帝圣意,自盱眙至唐、邓画界仍旧,是先皇帝惠之于始,今皇帝全之于后也。然东南立国,吴、蜀相依,今川、陕关隘,大国若有之,则是撤蜀之门户,不能保蜀,何以固吴?已增岁币至三十万,通谢为三百万贯,以连岁师旅之余,重以丧祸,岂易办集。但边隙既开和议,区区悔艾之实,不得不黾勉遵承。又蒙圣画改输银三百万两,在本朝宜不敢固违,然倾国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知

守信主上仁慈宽厚,谨守信誓,岂有意于用兵。止缘侂胄启衅生事,迷国罔上,以至地斯。是以奋发英断,大正国典,朋附之辈,诛斥靡贷。今大国欲使斩送侂胄,是未知其已死也。侂胄实本庸愚,怙权轻信,有误国事,而致侂胄误国者,苏师旦也。师旦既贬,侂胄尚力庇之,嘱方信孺妄言已死,近推究其事,师旦已行斩首。傥大国终惠川、陕关隘,所画银两悉力祗备,师旦首函亦当传送,以谢大国。斋

譬如本朝与大国通好以来,譬如一家叔侄,本自协和,不幸奴婢交斗其间,遂成嫌间。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奚必较锱铢毫末,反伤骨肉之恩乎?惟吴、蜀相为首尾,关隘系蜀安危,望敢备奏,始终主盟,使南北遂息肩之期,四方无兵革之患,不胜通国至愿。斋

恕M是时,陕西宣抚司请增新得关隘戍兵万人。王柟状禀,如蒙归川、陕关隘,韩侂胄首必当函送,遵上国之命。洪列奏曰:“关隘之事,臣初亦惑之,今当增戍万人,壁垒之役,馈餫之劳,费用必广。祖宗所以取者,以关隘仅能自保耳,非有益于战也。设能入寇,纵之平地,以铁骑蹂之,无一得脱。彼哀祈不已者,以前日负固尚且摧覆,今遂失之,是无一日之安也。必谓兵力得之不可还赐,则汉上诸郡皆膏腴耕桑之地,枣阳、光化归顺之民数万户,较之陕右轻重可知,独在陛下决之耳。”诏报曰:“侂胄渠魁,既请函首,宋之悔服,可谓诚矣。”洪列乃遣王柟还,复书曰:“宋国负渝盟之罪,自陈悔艾,主上德度如天,不忍终绝,优示训谕,许以更成,所以覆护镇抚之恩,至深至厚。昨奉圣训,如能斩送韩侂胄,徐议还淮南地。来书言韩侂胄已死,将以苏师旦首易之,饰辞相绐如此。至于犒军银两欲俟归关隘然后祗备,是皆有咈圣训。及王柟状禀,如蒙归还川、陕关隘,其韩侂胄首必当函送。圣训令斩送侂胄首者,本欲易淮南地,陕西关隘不预焉。王柟所陈亦非元画事理,不敢专决,具奏。奉旨‘朕以生灵为念,已贳宋罪,关隘区区岂足深较,既能函送韩侂胄首,陕西关隘可以还赐’。今恩训如此,其体大国宽仁矜恤曲从之意,追修誓书,赍遣通谢人使赴阙。”古

川、王柟之归也,洪列要以先送叛亡驱掠,然后割赐淮南、川、陕,及彼誓书草本有犯庙讳字及文义有不如体制者,谕令改之。宋人以叛亡驱掠散在州县,一旦拘刷,未易聚集。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岁币犒军物多,非旬月可办。钱象祖复以书来,略曰:“窃见大金皇帝前日圣旨,如能斩送韩侂胄首,沿淮之地并依皇统、大定已画为定。又睹今来圣旨,既能送侂胄首,陕西关隘可并还赐。以此仰见圣慈宽大,初无必待发遣驱掠官兵,然后退兵交界之语。誓书草本添改处,先次录本赍呈,并将侂胄首函送,及管押纳合、道僧、李全家口一并发还。欲望上体大金皇帝画定圣旨,先赐行下沿边及陕西所属,候侂胄首至界上,即便抽回军马,归还淮南及川、陕关隘地界。所有驱掠官兵,留之何益,见已从实刷勘,发还,其使人礼物岁币等已起发至真、扬间,伺候嘉报,迤逦前去界首,以俟取接。”知

所请洪列得钱象祖书,即具奏,诏报曰:“朕以生灵之故,已从所请,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其侂胄、师旦首函及诸叛亡至濠州,即听通谢人使入界,军马即当彻还,川、陕关隘,俟岁币犒军银纲至下蔡,画日割赐。”洪列得诏书,即以谕宋人,使如诏书从事。知

南抚泰和八年闰四月乙未,宋献韩侂胄、苏师旦首函至元帅府,洪列遣平南抚军上将军纥石烈贞以,侂胄、师旦首函露布以闻。五月丁未,遣户部尚书高汝砺、礼部尚书张行简奏告天地,武卫军都指挥使徒单镛奏告太庙,御史中丞孟铸告社稷。是日,上御应天门,立黄麾仗,受宋馘。尚书省奏露布,亲王百官起居上表称贺。献馘庙社,以露布颁中外。竿侂胄、师旦首并二人画像于通衢,百姓纵观,然后漆其首,藏之军器库。丙辰,洪列朝京师,进官两阶,赐玉带、金一百两、银一千五百两,重币三十端。罢元帅府仍为枢密院。六月癸酉,宋通谢使许弈、吴衡等入见。癸未,以宋人请和诏天下。知

雷谥十一月丙辰,章宗崩,洪列受遗诏,立卫绍王。其遗诏略曰:“皇叔卫王,承世宗之遗体,钟厚庆于元妃,人望所归,历数斯在。今朕上体太祖皇帝传授至公之意,付畀宝祚,即皇帝位于柩前。载惟礼经有嫡立嫡、无嫡立庶,今朕之内人见有娠者两位,已诏皇帝,如其中有男当立为储贰,如皆是男子,择可立者立之。”丁巳,卫绍王即位。戊午,章宗内人范氏胎气有损。大安元年四月,平章政事仆散端、左丞孙即康奏:“承御贾氏产期已出三月,有人告元妃李氏令贾氏诈称有身。”诏元妃李氏、承御贾氏皆赐死。初,章宗大渐,洪列与元妃俱受遗诏立卫王,洪列欲专定策功,遂构杀李氏。数日,洪列拜尚书令,封申王。大安元年十二月,薨。古

孪宰洪列事显宗,深被恩遇。自章宗幼年,侍讲读最亲幸,致位将相,怙宠自用,官以贿成。承安中,拨赐家口地土,洪列乃自占济南、真定、代州上腴田,百姓旧业辄夺之,及限外自取。上闻其事,不以为罪,惟用安州边吴泊旧放围埸地、奉圣州在官闲田易之,以向自占者悉还百姓。宣宗尝谓侍臣曰:“撒速往年尝受人玉吐鹘,然后与之官,此岂宰相所为哉?”斋

名元完颜纲,本名元奴,字正甫。明昌中,为奉御,累官左拾遗。诏三叉口置捺钵。纲上疏谏,疏中有云:“贼出没其间”,诏尚书省诘问,所言不实,章宗以纲谏官,不之罪。迁刑部员外郎,纲言:“诸犯死罪除名移推相去二百里,并犯徒罪连逮二十人以上者并令就问,曾经所属按察司审谳者移推别路,官亦依上就问。凡告移推之人皆已经本路按察审讫,即当移推别路。按察司部分广阔,如上京路移推临潢路,最近亦往复二三千里,北京留守司移推西北路招讨司,最近亦须数月。乞依旧制,令移推官司追取其人归问。”从之。古

人馈故事,使夏国者夏人馈赠礼物,视书几道以为多寡。泰和元年,纲为赐夏主生日使,章宗命赍三诏,左司员外郎孙椿年奏诏为一道,寻自陈首,上责宰臣曰:“椿年忽略,卿等奈何不奏也。”转工部郎中,上言:“太府监官兼尚食局官,乞于少府监依此例,注能干官一员兼仪鸾局官,仪鸾局官一员兼少府监官,相须检治。”从之。四年,诏纲与乔宇、宋元吉编类陈言文字,纲等奏:“凡阙涉宫庭及大臣者摘进,其余以省台六部各为一类。”凡二十卷。迁同签宣徽院事。主

颇相六年,与宋连兵,陕西诸将颇相异同,以纲为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与元帅府参决西事,调羌兵之未附者。于是,知凤翔府事完颜昱、同知平凉府事蒲察秉铉分驻凤翔诸隘,通远军节度使承裕、秦州防御使完颜璘屯成纪界,知临洮府事石抹仲温驻临洮,同知临洮府事术虎高琪、彰化军节度副使把回海备巩州诸镇,乾州刺史完颜思忠扼六盘,陕西路都统副使斡勒牙刺、京兆府推官蒲察秉彝戍虢华、扼潼关蒲津,陕西都统完颜忠本名袅懒、同知京兆府事乌古论兖州守京兆要害,以凤翔、临洮路蕃汉弓箭手及绯翮翅军散据边陲。绯翮翅,军名也。元帅右临军充右都监蒲察贞分总其事。主

��宋吴曦以兵六千攻盐川,巩州戍将完颜王善、队校仆散六斤、猛安龙延常击走之,斩首二百级。七月,吴曦兵五万由保坌、姑苏等路寇秦州,承裕、璘以骑千余击之,曦兵大败,追奔四十里。曦别兵万人入来远镇,术虎高琪破之。斋

青宜可者,吐蕃之种也。宋取河湟,夏取河西四郡,部落散处西鄙,其鲁黎族帅曰冷京,据古叠州,有四十三族、十四城、三十余万户,东邻宕昌,北接临洮、积石,南行十日至笋竹大山,盖蛮境也。西行四十日至河外,俗不论道里,而以日计之云。冷京卒,子耳骨延嗣,宋不能制,縻以官爵。传六世至青宜可,尤劲勇得众,以宋政令不常,有改事中国之意。曹佛留为洮州刺史。佛留材武有智策,能结诸羌。青宜可畏慕佛留,以父呼之,请举国内附。朝廷以宋有盟不许,厚赐金帛以抚之。明昌间,属羌已彪杀郡佐反,是时纲为奉御,奉诏与曹佛留计事,因召青宜可会兵击破已彪。曹佛留迁同知临洮尹,兼洮州刺史。子普贤为洮州管内巡检使。纲屡以事至洮,佛留每谓纲言青宜可愿内属,出其至情,纲辄奏之,上终不纳。及纲部署陕西,上密敕经略西事。于是,曹佛留已死,普贤为怀羌巡检使。纲至洮,驰召普贤摄同知洮州事。普贤传箭入羌中,青宜可大喜,率诸部长,籍其境土人民,诣纲请内属。纲奏其事,上以青宜可为叠州副都总管,加广威将军。诏青宜可曰:“卿统有部人,世为雄长,向风慕义,背伪归朝,愿效纯诚,恒输忠力,缅怀嘉瞩,式厚褒旌。览卿进上所受伪牌,朝廷之驭诸蕃固无此例,欲使卿有以镇抚部族、增重观望,是以特加改命,赐金牌一、银牌二,到可祗承,服我新恩,永为籓卫。”曹普贤真授同知洮州事,纲迁拱卫直都指挥使,迁三阶,安抚,都大提举如故。以商州刺史乌古论兖州领、曹普贤押领、青宜可勾当。诏曰:“完颜纲,初行时汝未知朝廷有青宜可之事,独言可以招抚,必获其用,既而果来效顺。今汝勿以青宜可兵势重大,卑屈失体,亦勿以蕃部而藐视之。”斋

凰伪九月,诏安慰陕西,略曰:“京兆、凤翔、临洮三路,应被宋兵逼胁,背国从伪,或没落外境,若能自归者,官吏依旧勾当,百姓各令复业,元抛地土依数给付。及受宋人旗榜结构等,或值惊扰因而避役逃亡,未发觉者,许令所在官司陈首,并行释免,更不追究,军前可用之人随宜任使。限外不首,复罪如初。斋

诺裙宋程松遣别将曲昌世袭方山原,自率兵数万分道袭和尚原、西山寨、龙门等关。是日,大雾四塞,既又暴雨,和尚原、西山寨,龙门关戍兵不知宋兵来,松遂据之。蒲察贞遣行军副统裴满阿里、同知陇州事完颜孛论以兵千人伏方山原下,万户奥屯撒合门、美原县令术虎合沓别将壮士五百,取间道潜登,出宋兵上,自高而下,宋兵大骇,伏兵合击,遂破之。贞乃分遣术虎合沓、部将完颜出军奴率兵千人出黄儿谷取和尚原,同知会州事女奚列南家、押军猛安粘割撒改率兵千人出大宁谷取西山寨,贞自以兵七百由中路取龙门等关。程松已焚阁道,贞且修道且进兵。至小关,松将杨廷据险注射,贞不得前,令行军副统裴满阿里为疑兵,潜遣猛安胡信率甲士五十人绕出其后,反击之,宋兵大乱,遂斩廷于阵。宋兵走二里关,复败。宋将彭统领宋兵走龙门,追击,大破之。合沓乘夜潜登和尚原绝顶,宋人惊以为神,皆散走,破其众二千,生获数十人。南家斩木开道以登西山,再与宋兵遇,皆败之,遂尽复故地。斋

挝怅宋吴曦将冯兴、杨雄、李珪以步骑八千人入赤谷,将寇秦州。承裕、完颜璘、河州防御使蒲察秉铉逆击,破之。宋步兵趋西山,骑兵走赤谷。承裕分兵蹑宋步兵,宋步兵据山搏战,部将唐括按答海率二百骑驰击之,甲士蒙葛挺身先入其阵,众乘之,宋步兵大溃,杀数百人,追者至皂郊城,斩首二千级。猛安把添奴追宋骑兵,杀千余人,冯兴仅以身免,杨雄、李珪皆为金军所杀。十月,纲以蕃、汉步骑一万出临潭,充以关中兵一万出陈仓,蒲察贞以岐、陇兵一万出成纪,石抹仲温以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完颜璘以本部兵五千出来远。古

初,吴玠、吴璘俱为宋大将,兄弟父子相继守西土,得梁、益间士众心。璘孙曦太尉、昭武军节度使、成都潼川府夔利等州路宣抚副使,泰和六年出兵兴元,有窥关、陇之志,诱募边民为盗,遣谍以利饵凤翔卒温昌,结三虞候军为内应。昌诣府上变。曦遣诸将出秦、陇间,与纲等诸军相拒。上闻韩侂胄忌曦威名,可以间诱致之,梁、益居宋上游,可以得志于宋,封曦蜀国王,铸印赐诏,诏纲经略之。其赐曦诏曰:主

�兀宋自佶、桓失守,构窜江表,僭称位号,偷生吴会,时则乃祖武安公玠捍御两川。洎武顺王璘嗣有大勋,固宜世胙大帅,遂荒西土,长为籓辅,誓以河山,后裔纵有栾黡之汰,犹当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自古如此,非止于今。主

兴昴卿家专制蜀汉,积有岁年,猜嫌既萌,进退维谷,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义,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复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此事流传,稔于朕听,每一思之,未尝不当馈叹息,而卿犹偃然自安。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故智者顺时而动,明者因机而发,与其负高世之勋见疑于人,惴惴然常惧不得保其首领,曷若顺时因机,转祸为福,建万世不朽之业哉!古

比年今赵扩昏孱,受制强臣,比年以来,顿违誓约,增屯军马,招纳叛亡。朕以生灵之故,未欲遽行讨伐,姑遣有司移文,复因来使宣谕,而乃不顾道理,愈肆凭陵,虔刘我边陲,攻剽我城邑。是以忠臣扼腕,义士痛心,家与为仇,人百其勇,失道至此,虽欲不亡得乎?朕已分命虎臣,临江问罪,长驱并骛,飞渡有期,此正豪杰分功之秋也。斋

必能卿以英伟之姿,处危疑之地,必能深识天命,洞见事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构故事。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天日在上,朕不食言。今送金宝一钮,至可领也。斋

族人纲次临江被诏,进至水洛,访得曦族人端,署为水洛城巡检使,遣持诏间行谕曦。曦得诏意动,程松尚在兴元,未敢发,诈称杖杀端,以蔽匿其事。松兵既败,曦乃遣掌管机宜文字姚圆与端奉表送款。纲遣前京北府录事张仔会吴曦于兴州之置口,曦言归心朝廷无他,张仔请以告身为报,曦尽出以付之,仍献阶州。斋

粢晕朝廷以曦初附,恃中国为援,欲先取襄阳以为蜀汉屏蔽,乃诏右副元帅洪列先攻襄阳,诏略曰:“陕西一面虽下四州,吴曦之降朕所经略。自大军出境,惟卿所部力战为多,方之前人无所愧谢。今南伐之事责成卿等,区区俘获不足羡慕,果能为国建功,岂止一身荣宠,后世子孙,亦保富贵。”洪列得诏,乃移兵趋襄阳。十二月,曦遣果州团练使郭澄、仙人关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图志、吴氏谱牒来上。主

阶。七年正月,召纲赴京师,以为陕西宣抚副使,进三阶。还军,吴曦遣郭澄进谢恩表、誓表、贺全蜀归附三表,亲王百官称贺,朝廷以诏答之,并赐誓诏。郭澄朝辞,谕澄曰:“汝主效顺,以全蜀归附,朕甚嘉之。然立国日浅,恐宋兵侵轶,人心不安,凡有当行事务已委宣抚完颜纲移文计议。或有紧急,即差人就去讲究。大定间,汝主尝以事入觐,今亦多岁,朕嘉汝主之义,怀想不忘,欲得其绘像,如见其面。今已遣使封册,俟回日附进。可以此意归谕汝主。”诏以同知临洮府事术虎高琪为封册使,翰林直学士乔宇副之。诏高琪曰:“卿以边面宣力,加之读书,蜀人识卿威名,勿以财贿动心,失大国体。检制随去奉职,勿有违枉生事。”知

降,顷之,宋安丙杀吴曦。上闻曦死,遣使责纲,诏曰:“曦之降,自当进据仙人关,以制蜀命,且为曦重。既不据关,复撤兵,使丙无所惮,是宜有今日也。”于是,诏赠曦太师,命德顺州刺史完颜思忠招魂葬于水洛县。以曦族兄端之子为曦后。诏谕陕西军士,略曰:“汝等爰自去冬,出疆用命,擐披甲胄,冒涉艰险,直取山外数州,比之他军实有勤效。界外屯驻日久,负劳苦,恩赏未行,有司申奏不明,以致如此。朕已令增给赏物,以酬尔劳。惟是余贼未殄,犹须经略。眷我师徒,久役未解,深怀悯念,寤寐弗忘。汝等益思体国之忠,奋敌忾之勇,协心毕力,建立功勋;高爵厚禄,朕所不吝。”知

之民宋人复陷阶州、西和州,纲至凤翔,诏彻五州之兵退保要害,五州之民愿徙内地者厚抚集之。以近侍局直长为四川安慰使。蒲察贞撤黄牛戍,宋安丙乘之,连兵来袭,遂陷散关,巩州钤辖兀颜阿失死之。诏夺纲官一阶,降兵部侍郎,权宣抚副使。遣户部侍郎尼庞古怀忠按治纲以下将吏。怀忠未至陕西,纲、贞遣兵潜自昆谷西山养马涧入,四面攻之,复取散关,斩宋将张统领、于团练。纲遣使奏捷,诏书奖谕,贞等释不问。斋

八年,宋献韩侂胄、苏师旦首,诏以陕西关隘还之,宋罢兵。纲还京师。是岁,章宗崩,卫绍王即位,除陕西路按察使,累官尚书左丞。至宁元年,纲行省事于缙山,徒单镒使人谓纲曰:“高琪驻兵缙山甚得人心,士皆思奋,与其行省亲往,不若益兵为便。”纲不听。徒单镒复使人止之曰:“高琪措画已定,彼之功即行省之功。”纲不从。纲至缙山,遂大败。主

贞佑贞佑四年,纲子权复州刺史安和上书讼父冤,略曰:“先臣纲在章宗时,招怀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取宋五州,吴曦以全蜀归朝。胡沙虎无故见杀,夺其官爵。”诏下尚书省议:“谨按元年诏书云,胡沙虎屡害良将,正谓纲辈也。”乃追复尚书左丞。弟定奴。

倬阒定奴与兄纲俱知名,充护卫,除平凉府判官,累官同知真定府。从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加平南虎威将军。兵罢,迁河南东路副统军,三迁武胜军节度使,入为右副点检。大安二年,迁元帅右都监,救西京,改震武军节度使。元帅奥屯襄败绩,定奴坐失期及不以军败实奏,降河州防御使。迁镇西军节度使、河东北路按察转运使。宣宗即位,改知归德府。贞佑二年,改知河南府,兼河南副统军。寻迁河南统军使,兼昌武军节度使。

说到贵生文化心意五行拳,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学太极大概一年多了。现在想学心意拳,可以自学么 ?听说心意拳很实效。另外心意拳养生么,另外,还有人想问心意拳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哪个网站可一免费阅读《戴氏心意拳之五行拳》拳谱,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心意拳能达什么境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贵生文化心意五行拳

心意拳又称守洞尘技。顾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后来,心意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拳一大支流。关于贵生文化的评价。

在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 e69da5e6ba皆有其独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PS:还指鸡腿、鹰捉、、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形意拳张晓岚。

心意拳发展迅速,不仅传播到、上海、安徽、湖北、、等地,而且远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和地区

学太极大概一年多了。现在想学心意拳,可以自学么 ?听说心意拳很实效。另外心意拳养生么?

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 心意拳为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香至王之三子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死后,始有其传播武技之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心意拳的。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云:“六朝时,天竺僧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于是北方之强者群起而趋之。今犹有所谓拳、剑等流传于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云:“所传者,意在于摄生,而刺击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译自,其旨即在于养气,……得其一体者,复兴中国固有之武技融会而错综之,超逾腾踔,以之胜人。于是始有所谓少林拳者名于世,而去所传之意亦日愈远。北宋时有张三丰者,隐武当为,究心之术者若干年,得其玄奥,乃尽弃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练气为主。有从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为练习初步。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内家’,而称少林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为内家所专有矣。”关注一下贵生文化。

凌氏此说一出,曾引起了武术界同仁的非议。十九年(1930),徐哲东著《国技论略》,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均指出与武术无关,创拳为“伪作”,张三丰传习形意更属虚构。徐哲东说:“首开,本以证误而不落文字,言论为旨,其传,唯云:四卷可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与同言?岂易筋、洗髓之妙万胜耶?此亦足为伪作之证矣。”

有关记载身世经历的史料《正宏记》和《续传》以及《景德传灯录》等书均无创心意拳之说。考心意诸古谱,如《姬际可自述》、王子诚《拳论质疑序》、曹继武《拳论·十法摘要》、戴龙邦《六 合拳序》、祁县《戴良栋拳谱抄本》等墨本,都无片言只字提及创心意拳之事。更重要者,详考心意拳内容,博大精深,融历代拳经拳法为一炉,取中华传统哲理为原理。如内功理论,本源于殷周时产生的易学;五行拳也是依据殷周时产生的五行学说所创;至于十二形拳中的龙、虎、蛇、马、猴、鸡等形象,则早在原始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图腾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既然是“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为什么其内容没有一点西域特色,而完全体现的是中国风格呢?可见,心意拳并非来自。再说,来到中国后仅仅八年时间,怎么可能创编出一个溶铸了中国古老文化精华,又具有中华特色的拳种呢?更何况到达中土后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后即圆寂的呢!

不难看出,创立心意拳之说实为妄传。究其原因,不过是托神名以示拳贵,使之易于传播而已。尚有尊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为一个佐证。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六 合拳者则出自宋朝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东诸冯姬隆风先生……遍访名师,至终南山,得穆王拳经。”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于乾隆十五年(1750)为“六 合拳”作序云:“岳飞当时,受业于周侗 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以后,便有了“心意十二形为岳飞被困牛头山时所创”之说。此说顺应了人们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英雄岳飞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们所认定,并广泛地传播开来。

时期,许多国术专著先后问世,比较有影响的有孙福全著《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颠著《形意拳术讲义》等等。有的专著中,对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予以肯定。如刘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术抉微》中云:“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盖该拳为穆所发明。”然而,多数著作在述及岳飞或者周侗创心意时,均持谨慎态度,冠以“相传”二字。如李烛尘之《国术史》,吴图南之《国术概论》,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传”、“或谓”之说。有的著作则对岳飞创立心意拳提出了质疑。姜容樵云:“形意拳,相传创始於宋之穆,第考诸史册,仅载其知拳,而未详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传与何方,学者憾焉。”徐哲东在其《国技论略》中进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传自岳飞,其事终出于依托。盖形意拳家借岳飞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徐哲东最早提出了岳飞创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说。我们深以为然。

首先,考诸史册,《宋史》卷365《岳飞全传》,洋洋近万言,多记其作战的经历和战功,只在开头一段提到岳飞学文习武的情况:“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侗(编者注:这便是心意拳为周侗所创之由来),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能殉国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耕募敢战士,飞应募。”时岳飞19周岁,其学业、武术都是在这以前打下的基础,以后便是紧张的19年戎马生涯。

哪个网站可一免费阅读《戴氏心意拳之五行拳》拳谱

岳飞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肃之,南宋时文学家、史学家,官拜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曾编撰《鄂王行实编年》以记岳飞大事,又编《金佗粹编》和《金佗续编》共58卷,为岳飞传记的资料汇编。书中收集有诗文、表奏、战报,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资料,以及传记、轶事等,均未见岳飞创立心意拳的记载。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熊克的《中兴小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甚至查阅元代孔文卿的《王证东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间的之作《精忠记》等,都无一字提及岳飞创心意拳术。

其次,再考岳飞生平。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15岁结婚,16岁得子。15至19岁做韩家庄客。19岁初次投军,不久回家,料理丧事。靖康元年(1126)应枢密院刘浩招募,再次投军。其时,岳飞23岁。建炎二年(1128),岳飞以两千兵破敌数万于南薰门。建炎四年(1130),大败金兵于静安,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大破曹成军于岳州。绍兴四年(1134),收复郢、襄阳、唐诸、随州等地。绍兴五年(1135),攻洞庭胡义军。绍兴六年(1136),下蔡州,还军鄂州。绍兴八年(1138),岳飞主张和金人决战,上书力阻议和。绍兴十年(1140),大败金兵于京西、颍昌,收复河南等地,又大败金兀术于郾城,进军朱镇。宋帝听秦桧议,诏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被害。戴氏心意拳五行拳。

从诸多史家对岳飞生平的简介中可以看出,岳飞23岁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于学文习武。这时,要创立一套拳术,从其年龄尚轻,阅历有限等条件看,是不可能的。23岁之后,东征西讨,南攻北战,几乎年年都有战事。岳飞二次从军后的十数年间,是在战斗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渡过的。前要以刀枪顾敌后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昼夜不得解甲,数日无稍事休息的机会。而创拳立说,除自身条件外,尚需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创拳原理到拳法与套路的统一,从由简到繁的拳路创编,再到各拳的技法实用等等,都是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

再说,假如岳飞真的“以枪为拳,以教将佐”是事实。那么,习此心意拳者总该有成千上万人吧?虽然岳飞被害后,岳氏家庭受到了株连,但是二十年后即绍兴三十二(1162),宋孝宗赵慎已为其“”,并赠封为太师,赐谥“武穆”,迁葬于杭州栖霞岭下。宋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死者岳飞及生者岳家子孙,均得荣宠。宋代武术大兴,颇受者重视,由于战乱频繁,尚武的风气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有“锦标社”、“英略社”等练武,武艺的人可以上待“卖艺”,拳术套路已经成为拳师传授武艺的主要内容,甚至还出现了以表演套路为职业的女艺人。诗人欧阳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书《武经总要》。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枪,张威之棍,呼延赞之鞭等等都被记载而流传下来。在这种浓郁的武风下,岳飞后,其拳应该和他的英名一样,被广泛传播。然而,在他后直到宋王朝灭亡的一百多年间,竟没有流传岳飞所创之拳。相反,远不知岳飞英名的许多人的武艺反而流传下来了,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元朝者深怕,因而严禁习武。但是,不少武术还是辗转流传下来。艺人把武述带到戏曲里,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艺,如“关大王单刀会”、“追韩信”等。这时,岳飞仍然被戏曲家作为英雄人物描写,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见其创拳之事,更不复有其传。元朝取代宋王朝还不到九十年,元末,随着农民的不断发展,许多武艺逐渐起来。贵生文化五式。

明代是武艺集大成的大发展时期。由于者的提倡,各门武艺蓬勃兴起,习武弄棒蔚然成风。平倭大将戚继光甚至说:“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到了明末,已出现了“内家”与“外家”的说法。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歌颂岳飞的《精忠记》,但无论堂之高,还是之远,均不见其创立心意拳一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十八卷,可谓是中国古代军事武学典籍中的名著,但仍无提及岳飞创心意拳之事。该书《拳经捷要》节中述及拳种时云:“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拳,各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温家七十二拳,三十六 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之棍,与青田棍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试想,如果当时确有岳飞之心意拳,戚继光是不可能不大书一笔的。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诚所作的《拳论质疑序》,也没有提及心意拳为岳飞所创。岳飞创立心意拳之说,是曹继武首先在他的《拳论·十法摘要》序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岳飞已经去世将近六百年之后,才有了其创拳之说。

从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飞创意心意拳之说实为虚传。究其原因,无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贵”而已。翻阅史册,几乎随处可见,结团集社、操办大事以至于揭竺而起,都要依托于某一或某一。如太平天国托之于上帝,梁山好汉假托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于二郎神等等,实在是不足为怪的。不能否认,心意拳之于否认,心意拳之于岳飞所创,为其广泛传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贵生文化。

三日“心意拳为姬际可始创”。此说自以后,尤其是近十数年来,已逐渐为广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认定。

姬际可,字龙峰。朱祖姬从礼于明初由洪洞选定对蒲州。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岁开始习武。五后年,父母相继去世。姬际可20岁左右时,离家奔少林,出诸冯,过解州,翻越中条山时不幸马前失蹄,跌入深涧。他手抓树枝,沿峭壁攀登,险里逃生,终于到达少林。姬际可在少林学艺十载,颇得少林秘法,万擅大枪绝术,有飞马点椽并没有之绝技,人号神枪后来,少林请他做了师傅,专授武功。是时,清军南下,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姬际可素来敬仰岳飞精忠的精神,以反清复明为已任,遂与各路豪杰相商反清大计后被清廷获密,派亲信入,姬际可险遭不测,于是下山出游。先到南方,遍访技击名家,辗转到峨嵋,又入汉中,逾秦岭,上终南。“彼时因落魄,毫无寸进,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遁世之心”(《姬际可自述》)。可见,当时的姬际可既难遂反清复明之志,又有被清廷缉捕的危险。因此,他将希望寄托于创拳之上,以传播其反清复明思想。可以说,这时的姬际可已经具备了创拳的主客观条件。贵生养生五式八。

首先,姬际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意识。他不能直接从事反清斗争,便创拳,以传播反清思想。为达此目的,于是产生了终南山得穆《六 合拳经》这一托词。《姬际可自述》云:“老朽备受艰辛,真乃言莫可喻。只身宿古刹,四壁肃然,单将东配殿修葺以避风雪,深夜为猛兽咆哮所惊,难以就寝。一夜掣剑逐兽返归,偶见西配殿内隐隐有光。当时明月皎洁,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细辨别,更为可疑,顿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尘封,显出点点微光。纵身一跳,跨上横,竟见承尘之上有一柄古剑,一个木匣。老朽捧来端详,剑鞘古雅,剑光耀目,锋利异常,上嵌‘汤阴岳氏’四字,并无剑名。老朽不识其剑,实知其人。再启木匣,却是一部手册,题名《六 合经拳》,其中五行变化灾害原理,造化之枢机,起落进退虚实之奥妙,武技之精华尽集于此。老朽感焉,悉心研习其精义,十易寒暑,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 合,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 合拳。“字里行间,可见姬际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穆为榜样来勉励自己,以实现其反清复明之志;另一方面将自己所创之拳托之于武穆拳经,以示拳贵,使之后学者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际可依据所托的“六 合拳经”,“以六 合,五行十形为拳”将此拳名之曰“心意六 合拳”。可见,“心意”一拳确为姬际可始创,并由其命名。

其次,姬际可具备创拳的文韬武略。姬氏上少林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有丰富的秘笈资料,僧可精奥的拳法技艺,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姬氏创拳奠定了基础。姬际可在少林十年间,又苦钻少林秘笈,并涉足名山大川,遍访技击高手,从理论到实践,逐渐使他成了一名武学大家。他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的传统和众多拳经之精华,诸如、五行、六 合等原理,参照元代太原人白在少林创编的龙、虎、豹、蛇、鹤等五拳,并根据对栽些飞禽走兽的细臻观察与技击要道,遂创编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再次,创拳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清王朝立国前后,姬际可经历了在家学大前提、少林学艺、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四出游访几个阶段。第一、二、三阶段姬际可创拳的条件还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阶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国业已稳固,复国无望,于是云游天下,遍访名家。这时,姬际可创立心意拳可谓瓜熟蒂落,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进士王自诚作《拳论质疑序》。这是继《姬际可自述》之后最早的墨本。《序》云:“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 合拳则出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精于枪法,人皆以,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当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基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 合。”王自诚肯定了“六 合拳”出自山西姬氏,并肯定了其“将枪法为拳法”的立拳依据,只是未写“心意”二字。而且将姬龙峰误作姬龙、姬凤二人。这种传抄中的讹误,正如《姬际可自述》一样,传到后来,由于字迹模糊,人们连现代汉语也加进去了,此实不足为怪。

近年来,在《姬氏族谱》中查证出姬际可的生平,为心意拳创自姬际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心意拳创立于反清复明的斗争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国之初,为山西永济人姬际可所创。姬际可是一位崇尚岳飞精神,文武兼备的武术大家。而创心意拳之,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心意拳与少林的关系。十四年(1925)立的《车君毅纪念碑记》碑文开宗明义指出:心意拳为“少林外家支派”。可见姬际可创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国历代武术大家的拳理、拳法精华(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为一体,而又别于少林拳的一种具和独特风格的拳术贵生五行导引平衡术。

以上就是与心意拳能达什么境界相关的内容,是关于学太极大概一年多了。现在想学心意拳,可以自学么 ?听说心意拳很实效。另外心意拳养生么的分享。看完贵生文化心意五行拳后,希望这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历史上的蔡瑁是正常死亡,张允史书没有记载死亡原因。

蔡瑁本身就是王公贵族,又和曹操是好朋友,所以在曹操手下办事,并且一直也是官职上升的很高,最后当上了越骑校尉,被封为了“阳亭侯”,到最后也是正常死亡。

张允,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外甥,先后侍奉刘表、曹操。其母刘氏,是刘表的姊妹,故允应与蔡瑁有姻亲之谊。他与蔡瑁同样得宠于刘表,亦与刘表次子刘琮相睦。

刘表及蔡氏欲以刘琮为后,而蔡瑁、张允则为其党羽。蔡瑁、张允等便以刘琮为嗣。会曹操军至新野,张允亦随州而降。之后史书没有关于张允的记载。

扩展资料:

蔡瑁归降曹操的历史: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表病重,刘琦从江夏回襄阳来探视。蔡瑁、张允恐怕他与刘表相见,触动父子感情,刘表可能会立刘琦为继承人,于是就对刘琦说:“将军委派你镇守江夏,责任十分重大。如今你擅离职守,你父亲见到你一定会生气。伤害亲人的感情,增重他的病势,不是孝顺之道。”

他们把刘琦关到门外,不许他与刘表见面,刘琦只好流着眼泪离开。刘表去世后,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

同年九月,曹操抵达新野,蔡瑁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伏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曹操夺取荆州后到襄阳,亲访蔡瑁,入其私室,呼见其妻子,说和蔡瑁是故交,并曾共见过梁孟星。今日再相见,实乃幸会。

以上出自《襄阳耆旧记》,部分文言文如下: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性格骄豪自喜。少为曹操所亲。刘琮败降后,曹操顾访瑁宅,入蔡瑁私室,呼见其妻儿,并谓蔡瑁道:“德珪,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梁鹄),孟星不见人时否?闻今在此,那的面目见卿耶!”是时,蔡瑁家在蔡洲上,其屋宇甚华丽,四墙皆以青石结角。家中婢妾数百人

  完颜洪列,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孙。事豳王允成,为其府教读。大定十九年,章宗年十余岁,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择德行淳谨、才学该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阅月,愿启显宗曰:“豳王府教读完颜撒速、徐王府教读仆散讹可二人,可使教皇孙兄弟。”显宗曰:“典教幼子,须用淳谨者。”已而召见于承华殿西便殿。显宗问其年,对曰:“臣生之岁,海陵自上京迁中都,岁在壬申。”显宗曰:“二十八岁尔,詹事乃云三十岁何也?”洪列曰:“臣年止如此,詹事谓臣出入宫禁,故增其岁言之耳。”显宗顾谓近臣曰:“笃实人也。”命择日,使皇孙行师弟子礼。七月丁亥,宣宗、章宗皆就学,显宗曰:“每日先教汉字,至申时汉字课毕,教女直小字,习国朝语。”因赐酒及彩币。顷之,世宗诏洪列、讹可俱充太子侍读

  �镏二十五年,洪列中礼部策论进士。是岁,世宗在上京,显宗监国。三月甲辰,御试,前一日癸卯,读卷官吏部侍郎李晏、棣州防御使把内刺、国史院编修官夹谷衡、国子助教尼庞古 鉴进禀,策题问“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是以刑措不用,比屋可封。今欲兴教化,措刑罚,振纪纲,施之万世,何术可致?”洪列已试,明日入见,显宗问对策云何,洪列曰:“臣熟观策问敷教、措刑两事,不详‘振纪纲’一句,只作两事对,策必不能中。”显宗命洪列诵所对策,终篇,曰:“是亦当中。”洪列曰:“编修衡、助教鉴长于选校,必不能中。”已而洪列果下第。显宗惜之,谓侍臣曰:“我只欲问教化、刑罚两事,乃添振纪纲一句,命删去,李晏固执不可,今果误人矣。”谓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曰:“侍读二十一年府试不中,我本不欲侍读再试,恐伤其志,今乃下第,使人意不乐。”是岁初取止四十五人,显宗命添五人,仆散讹可中在四十五人,后除书画直长。洪列与讹可俱为侍读,洪列被眷遇特异,显宗谓洪列曰:“汝无以讹可登第怏怏,但善教金源郡王,何官不可至哉。”是岁,显宗薨,章宗判大兴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为皇太孙。洪列仍为太孙侍读。二十八年,洪列试诗赋,漏写诗题下注字,不取,特赐及第,除中都路教授,侍读如故。”斋

  叹种章宗即位,除近侍局直长,历本局副使、局使,提点太医院,迁翰林直学士。使宋,上令权更名弼,以避宋祖讳,事载《本纪》。迁秘书监,仍兼太医院、近侍局事,再兼大理少卿。迁签书枢密院事,兼职如故。承安元年,行院于抚州。河北西路转运使温昉行六部事,主军中馈饷,屈意事洪列,以马币为献,及私以官钱佐洪列宴会费,监察御史姬端修劾之,上方委洪列以边事,遂寝其奏。三年,入奏边事,居五日,还军。寻入守尚书左丞,兼修国史,进《世宗实录》。知

  黜陟章宗立提刑司,专纠察黜陟,当时号为外台,洪列与司空襄,参政揆奏:“息民不如省官,圣朝旧无提刑司,皇统、大定间每数岁一遣使廉察,郡县称治。自立此官,冀达下情,今乃是非混淆,徒烦圣听。自古无提点刑狱专荐举之权者,若陛下不欲遽更,不宜使兼采访廉能之任。岁遣监察体究,仍不时选使廉访。”上从其议,于是监察体访之使出矣。古

  �ケ初,洪列行院于抚州,障葛将攻边境,会西南路通事黄掴按出使乌都碗部知其谋,奔告行院为之备,迎击障葛,败其兵。按出与八品职,迁四官。洪列迁三官。洪列奏乞以所迁三官让其兄奉御赛一,上嘉其义,许之。改枢密副使,授世袭谋克。知

  知朝宋主相韩侂胄。侂胄尝再为国使,颇知朝廷虚实。及为相,与苏师旦倡议复仇,身执其咎,缮器械,增屯戍,初未敢公言征伐,乃使边将小小寇钞以尝试朝廷。泰和五年正月,入确山界夺民马。三月,焚平氏镇,剽民财物,掠邓州白亭巡检家赀,持其印去。遂平县获宋人王俊,唐州获宋谍者李忤,俊襄阳军卒,忤建康人。俊言宋人於江州、鄂、岳屯大兵,贮甲仗,修战舰,期以五月入寇。忤言侂胄谓大国西北用兵连年,公私困竭,可以得志,命修建康宫,劝宋主都建康节制诸道。河南统军司奏请益兵为之备。诏平章政事仆散揆为河南宣抚使,籍诸道兵,括战马,临洮、德顺、秦、巩各置弓手四千人。诏揆遗书宋人曰:“奈何兴兵?”宋人辞曰:“盗贼也。边臣不谨,今黜之矣。”古

  、中宋人将启边衅,太常卿赵之杰、知大兴府承晖、中丞孟铸皆曰:“江南败衄之余,自救不暇,恐不敢败盟。”洪列曰:“彼置忠义保捷军,取先世开宝、天禧纪元,岂忘中国者哉。”大理卿畏也曰:“宋兵攻围城邑,动辄数千,不得为小寇。”上问参政思忠,思忠极言宋人败盟有状、与洪列、畏也合,上以为然。及河南统军使纥石烈子仁使宋还,奏宋主修敬有加,无他志。上问洪列曰:“于卿何如?”洪列曰:“子仁言是。”上愕然曰:“卿前议云何,今乃中变邪?”洪列徐对曰:“子仁守疆圉,不妄生事,职也。《书》曰‘有备无患’,在陛下宸断耳。”于是罢河南宣抚司,仆散揆还朝。古

  仆散六年二月,宋人陷散关,取泗州、虹县、灵璧。四月,复诏仆散揆行省事于汴,制诸军。顷之,以洪列为右副元帅。揆请洪列先取光州,还军悬瓠,与大军合势南下。洪列奏:“仆散揆大军渡淮,宋人聚兵襄、沔以窥唐、邓,汴京留兵颇少,有掣肘之患,请出唐、邓。”从之。遣前锋都统乌古论庆寿以骑八千攻枣阳,遣左翼提控完颜江山以骑五千取光化,右翼都统乌古孙兀屯取神马坡,皆克之。洪列军次白虎粒,都统完颜按带取随州,乌古论庆寿扼赤岸,断襄、汉路。宋随州将雷大尉遁去,遂克随州。于是宋邓城、樊城戍兵皆溃。赐诏奖谕,戒诸军毋虏掠、焚坏城邑。洪列进兵围德安,分遣诸将徇下安陆、应城、云梦、汉川、荆山等县,副统蒲察攻宜城县取之。十二月,败宋兵二万人于信阳之东,诏曰:“卿总师出疆屡捷,殄寇抚降,日辟土宇。彼恃汉、江以为险阻,棰马而渡,如涉坦途,荆、楚削平,不为难事,虽天佑顺,亦卿筹画之效也。益宏远图,以副朕意。”洪列进所获女口百人。诏洪列权尚书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帅如故。古

  �逖吴曦以蜀、汉内附,诏洪列先取襄阳以屏蔽蜀、汉。完颜福海破宋援襄阳兵于白石峪,遂取谷城县。仆散揆得疾,遂班师,至蔡,疾革,诏右丞相宗浩代之。七年二月,揆薨。洪列久围襄阳,士卒疲疫,会宗浩至汴,洪列乃放军朝京师,转左副元帅,赐宴于天香殿,还军许州。九月,宗浩薨,洪列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封定国公,代宗浩总诸军,行省于汴京。斋

  ,仆初,仆散揆初至汴,既定河南诸盗,乃购得韩侂胄族人元靓,使行间于宋。元靓渡淮,宋督视江、淮兵马事丘灊奏之宋主。是时,宋主、侂胄见兵屡败以为忧,欲乞盟无以为请,得密奏,即命遣人护元靓北归,因请议和。密使其属刘佑送元靓申和议于揆,揆曰:“称臣割地,献首祸之臣,然后可。”宋主因密谕丘灊,使归罪边将以请焉。及宗浩代揆,方信孺至,宗浩以方信孺轻佻不可信,移书宋人,果欲请和当遣朱致和、吴琯、李大性、李璧来。侂胄得报大喜过望,乃召张岩于建康,罢为福建观察使,归罪苏师旦,贬之岭南。是时,李璧已为参政,不可遣。朱致知、吴琯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远不能遽至。乃遣左司郎中王�冉来,至濠州,洪列使人责以称臣等数事,柟以宋主、侂胄情实为请,依靖康二年正月请和故事,世为伯侄国,增岁币为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苏师旦等俟和议定当函首以献。柟至汴,以侂胄书上元帅府,洪列复诘之,柟恳请曰:“此事实出朝旨,非行人所专。”洪列察其不妄,乃具奏。章宗诏洪列移书宋人,当函侂胄首赎淮南地,改犒军钱为银三百万两。于是,宋吏部侍郎史弥远定计杀韩柟胄,弥远知国政,和好自此成矣。知

  牵�于是,廷议诸军已取关隘不可与。王柟以宋参政钱象祖书来,略曰:古

  好之窃惟昔者修好之初,蒙大金先皇帝许以画淮为界。今大国遵先皇帝圣意,自盱眙至唐、邓画界仍旧,是先皇帝惠之于始,今皇帝全之于后也。然东南立国,吴、蜀相依,今川、陕关隘,大国若有之,则是撤蜀之门户,不能保蜀,何以固吴?已增岁币至三十万,通谢为三百万贯,以连岁师旅之余,重以丧祸,岂易办集。但边隙既开和议,区区悔艾之实,不得不黾勉遵承。又蒙圣画改输银三百万两,在本朝宜不敢固违,然倾国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知

  守信主上仁慈宽厚,谨守信誓,岂有意于用兵。止缘侂胄启衅生事,迷国罔上,以至地斯。是以奋发英断,大正国典,朋附之辈,诛斥靡贷。今大国欲使斩送侂胄,是未知其已死也。侂胄实本庸愚,怙权轻信,有误国事,而致侂胄误国者,苏师旦也。师旦既贬,侂胄尚力庇之,嘱方信孺妄言已死,近推究其事,师旦已行斩首。傥大国终惠川、陕关隘,所画银两悉力祗备,师旦首函亦当传送,以谢大国。斋

  譬如本朝与大国通好以来,譬如一家叔侄,本自协和,不幸奴婢交斗其间,遂成嫌间。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奚必较锱铢毫末,反伤骨肉之恩乎?惟吴、蜀相为首尾,关隘系蜀安危,望敢备奏,始终主盟,使南北遂息肩之期,四方无兵革之患,不胜通国至愿。斋

  恕M是时,陕西宣抚司请增新得关隘戍兵万人。王柟状禀,如蒙归川、陕关隘,韩侂胄首必当函送,遵上国之命。洪列奏曰:“关隘之事,臣初亦惑之,今当增戍万人,壁垒之役,馈餫之劳,费用必广。祖宗所以取者,以关隘仅能自保耳,非有益于战也。设能入寇,纵之平地,以铁骑蹂之,无一得脱。彼哀祈不已者,以前日负固尚且摧覆,今遂失之,是无一日之安也。必谓兵力得之不可还赐,则汉上诸郡皆膏腴耕桑之地,枣阳、光化归顺之民数万户,较之陕右轻重可知,独在陛下决之耳。”诏报曰:“侂胄渠魁,既请函首,宋之悔服,可谓诚矣。”洪列乃遣王柟还,复书曰:“宋国负渝盟之罪,自陈悔艾,主上德度如天,不忍终绝,优示训谕,许以更成,所以覆护镇抚之恩,至深至厚。昨奉圣训,如能斩送韩侂胄,徐议还淮南地。来书言韩侂胄已死,将以苏师旦首易之,饰辞相绐如此。至于犒军银两欲俟归关隘然后祗备,是皆有咈圣训。及王柟状禀,如蒙归还川、陕关隘,其韩侂胄首必当函送。圣训令斩送侂胄首者,本欲易淮南地,陕西关隘不预焉。王柟所陈亦非元画事理,不敢专决,具奏。奉旨‘朕以生灵为念,已贳宋罪,关隘区区岂足深较,既能函送韩侂胄首,陕西关隘可以还赐’。今恩训如此,其体大国宽仁矜恤曲从之意,追修誓书,赍遣通谢人使赴阙。”古

  川、王柟之归也,洪列要以先送叛亡驱掠,然后割赐淮南、川、陕,及彼誓书草本有犯庙讳字及文义有不如体制者,谕令改之。宋人以叛亡驱掠散在州县,一旦拘刷,未易聚集。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岁币犒军物多,非旬月可办。钱象祖复以书来,略曰:“窃见大金皇帝前日圣旨,如能斩送韩侂胄首,沿淮之地并依皇统、大定已画为定。又睹今来圣旨,既能送侂胄首,陕西关隘可并还赐。以此仰见圣慈宽大,初无必待发遣驱掠官兵,然后退兵交界之语。誓书草本添改处,先次录本赍呈,并将侂胄首函送,及管押纳合、道僧、李全家口一并发还。欲望上体大金皇帝画定圣旨,先赐行下沿边及陕西所属,候侂胄首至界上,即便抽回军马,归还淮南及川、陕关隘地界。所有驱掠官兵,留之何益,见已从实刷勘,发还,其使人礼物岁币等已起发至真、扬间,伺候嘉报,迤逦前去界首,以俟取接。”知

  所请洪列得钱象祖书,即具奏,诏报曰:“朕以生灵之故,已从所请,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其侂胄、师旦首函及诸叛亡至濠州,即听通谢人使入界,军马即当彻还,川、陕关隘,俟岁币犒军银纲至下蔡,画日割赐。”洪列得诏书,即以谕宋人,使如诏书从事。知

  南抚泰和八年闰四月乙未,宋献韩侂胄、苏师旦首函至元帅府,洪列遣平南抚军上将军纥石烈贞以,侂胄、师旦首函露布以闻。五月丁未,遣户部尚书高汝砺、礼部尚书张行简奏告天地,武卫军都指挥使徒单镛奏告太庙,御史中丞孟铸告社稷。是日,上御应天门,立黄麾仗,受宋馘。尚书省奏露布,亲王百官起居上表称贺。献馘庙社,以露布颁中外。竿侂胄、师旦首并二人画像于通衢,百姓纵观,然后漆其首,藏之军器库。丙辰,洪列朝京师,进官两阶,赐玉带、金一百两、银一千五百两,重币三十端。罢元帅府仍为枢密院。六月癸酉,宋通谢使许弈、吴衡等入见。癸未,以宋人请和诏天下。知

  雷谥十一月丙辰,章宗崩,洪列受遗诏,立卫绍王。其遗诏略曰:“皇叔卫王,承世宗之遗体,钟厚庆于元妃,人望所归,历数斯在。今朕上体太祖皇帝传授至公之意,付畀宝祚,即皇帝位于柩前。载惟礼经有嫡立嫡、无嫡立庶,今朕之内人见有娠者两位,已诏皇帝,如其中有男当立为储贰,如皆是男子,择可立者立之。”丁巳,卫绍王即位。戊午,章宗内人范氏胎气有损。大安元年四月,平章政事仆散端、左丞孙即康奏:“承御贾氏产期已出三月,有人告元妃李氏令贾氏诈称有身。”诏元妃李氏、承御贾氏皆赐死。初,章宗大渐,洪列与元妃俱受遗诏立卫王,洪列欲专定策功,遂构杀李氏。数日,洪列拜尚书令,封申王。大安元年十二月,薨。古

  孪宰洪列事显宗,深被恩遇。自章宗幼年,侍讲读最亲幸,致位将相,怙宠自用,官以贿成。承安中,拨赐家口地土,洪列乃自占济南、真定、代州上腴田,百姓旧业辄夺之,及限外自取。上闻其事,不以为罪,惟用安州边吴泊旧放围埸地、奉圣州在官闲田易之,以向自占者悉还百姓。宣宗尝谓侍臣曰:“撒速往年尝受人玉吐鹘,然后与之官,此岂宰相所为哉?”斋

  名元完颜纲,本名元奴,字正甫。明昌中,为奉御,累官左拾遗。诏三叉口置捺钵。纲上疏谏,疏中有云:“贼出没其间”,诏尚书省诘问,所言不实,章宗以纲谏官,不之罪。迁刑部员外郎,纲言:“诸犯死罪除名移推相去二百里,并犯徒罪连逮二十人以上者并令就问,曾经所属按察司审谳者移推别路,官亦依上就问。凡告移推之人皆已经本路按察审讫,即当移推别路。按察司部分广阔,如上京路移推临潢路,最近亦往复二三千里,北京留守司移推西北路招讨司,最近亦须数月。乞依旧制,令移推官司追取其人归问。”从之。古

  人馈故事,使夏国者夏人馈赠礼物,视书几道以为多寡。泰和元年,纲为赐夏主生日使,章宗命赍三诏,左司员外郎孙椿年奏诏为一道,寻自陈首,上责宰臣曰:“椿年忽略,卿等奈何不奏也。”转工部郎中,上言:“太府监官兼尚食局官,乞于少府监依此例,注能干官一员兼仪鸾局官,仪鸾局官一员兼少府监官,相须检治。”从之。四年,诏纲与乔宇、宋元吉编类陈言文字,纲等奏:“凡阙涉宫庭及大臣者摘进,其余以省台六部各为一类。”凡二十卷。迁同签宣徽院事。主

  颇相六年,与宋连兵,陕西诸将颇相异同,以纲为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与元帅府参决西事,调羌兵之未附者。于是,知凤翔府事完颜昱、同知平凉府事蒲察秉铉分驻凤翔诸隘,通远军节度使承裕、秦州防御使完颜璘屯成纪界,知临洮府事石抹仲温驻临洮,同知临洮府事术虎高琪、彰化军节度副使把回海备巩州诸镇,乾州刺史完颜思忠扼六盘,陕西路都统副使斡勒牙刺、京兆府推官蒲察秉彝戍虢华、扼潼关蒲津,陕西都统完颜忠本名袅懒、同知京兆府事乌古论兖州守京兆要害,以凤翔、临洮路蕃汉弓箭手及绯翮翅军散据边陲。绯翮翅,军名也。元帅右临军充右都监蒲察贞分总其事。主

  ��宋吴曦以兵六千攻盐川,巩州戍将完颜王善、队校仆散六斤、猛安龙延常击走之,斩首二百级。七月,吴曦兵五万由保坌、姑苏等路寇秦州,承裕、璘以骑千余击之,曦兵大败,追奔四十里。曦别兵万人入来远镇,术虎高琪破之。斋

  青宜可者,吐蕃之种也。宋取河湟,夏取河西四郡,部落散处西鄙,其鲁黎族帅曰冷京,据古叠州,有四十三族、十四城、三十余万户,东邻宕昌,北接临洮、积石,南行十日至笋竹大山,盖蛮境也。西行四十日至河外,俗不论道里,而以日计之云。冷京卒,子耳骨延嗣,宋不能制,縻以官爵。传六世至青宜可,尤劲勇得众,以宋政令不常,有改事中国之意。曹佛留为洮州刺史。佛留材武有智策,能结诸羌。青宜可畏慕佛留,以父呼之,请举国内附。朝廷以宋有盟不许,厚赐金帛以抚之。明昌间,属羌已彪杀郡佐反,是时纲为奉御,奉诏与曹佛留计事,因召青宜可会兵击破已彪。曹佛留迁同知临洮尹,兼洮州刺史。子普贤为洮州管内巡检使。纲屡以事至洮,佛留每谓纲言青宜可愿内属,出其至情,纲辄奏之,上终不纳。及纲部署陕西,上密敕经略西事。于是,曹佛留已死,普贤为怀羌巡检使。纲至洮,驰召普贤摄同知洮州事。普贤传箭入羌中,青宜可大喜,率诸部长,籍其境土人民,诣纲请内属。纲奏其事,上以青宜可为叠州副都总管,加广威将军。诏青宜可曰:“卿统有部人,世为雄长,向风慕义,背伪归朝,愿效纯诚,恒输忠力,缅怀嘉瞩,式厚褒旌。览卿进上所受伪牌,朝廷之驭诸蕃固无此例,欲使卿有以镇抚部族、增重观望,是以特加改命,赐金牌一、银牌二,到可祗承,服我新恩,永为籓卫。”曹普贤真授同知洮州事,纲迁拱卫直都指挥使,迁三阶,安抚,都大提举如故。以商州刺史乌古论兖州领、曹普贤押领、青宜可勾当。诏曰:“完颜纲,初行时汝未知朝廷有青宜可之事,独言可以招抚,必获其用,既而果来效顺。今汝勿以青宜可兵势重大,卑屈失体,亦勿以蕃部而藐视之。”斋

  凰伪九月,诏安慰陕西,略曰:“京兆、凤翔、临洮三路,应被宋兵逼胁,背国从伪,或没落外境,若能自归者,官吏依旧勾当,百姓各令复业,元抛地土依数给付。及受宋人旗榜结构等,或值惊扰因而避役逃亡,未发觉者,许令所在官司陈首,并行释免,更不追究,军前可用之人随宜任使。限外不首,复罪如初。斋

  诺裙宋程松遣别将曲昌世袭方山原,自率兵数万分道袭和尚原、西山寨、龙门等关。是日,大雾四塞,既又暴雨,和尚原、西山寨,龙门关戍兵不知宋兵来,松遂据之。蒲察贞遣行军副统裴满阿里、同知陇州事完颜孛论以兵千人伏方山原下,万户奥屯撒合门、美原县令术虎合沓别将壮士五百,取间道潜登,出宋兵上,自高而下,宋兵大骇,伏兵合击,遂破之。贞乃分遣术虎合沓、部将完颜出军奴率兵千人出黄儿谷取和尚原,同知会州事女奚列南家、押军猛安粘割撒改率兵千人出大宁谷取西山寨,贞自以兵七百由中路取龙门等关。程松已焚阁道,贞且修道且进兵。至小关,松将杨廷据险注射,贞不得前,令行军副统裴满阿里为疑兵,潜遣猛安胡信率甲士五十人绕出其后,反击之,宋兵大乱,遂斩廷于阵。宋兵走二里关,复败。宋将彭统领宋兵走龙门,追击,大破之。合沓乘夜潜登和尚原绝顶,宋人惊以为神,皆散走,破其众二千,生获数十人。南家斩木开道以登西山,再与宋兵遇,皆败之,遂尽复故地。斋

  挝怅宋吴曦将冯兴、杨雄、李珪以步骑八千人入赤谷,将寇秦州。承裕、完颜璘、河州防御使蒲察秉铉逆击,破之。宋步兵趋西山,骑兵走赤谷。承裕分兵蹑宋步兵,宋步兵据山搏战,部将唐括按答海率二百骑驰击之,甲士蒙葛挺身先入其阵,众乘之,宋步兵大溃,杀数百人,追者至皂郊城,斩首二千级。猛安把添奴追宋骑兵,杀千余人,冯兴仅以身免,杨雄、李珪皆为金军所杀。十月,纲以蕃、汉步骑一万出临潭,充以关中兵一万出陈仓,蒲察贞以岐、陇兵一万出成纪,石抹仲温以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完颜璘以本部兵五千出来远。古

  初,吴玠、吴璘俱为宋大将,兄弟父子相继守西土,得梁、益间士众心。璘孙曦太尉、昭武军节度使、成都潼川府夔利等州路宣抚副使,泰和六年出兵兴元,有窥关、陇之志,诱募边民为盗,遣谍以利饵凤翔卒温昌,结三虞候军为内应。昌诣府上变。曦遣诸将出秦、陇间,与纲等诸军相拒。上闻韩侂胄忌曦威名,可以间诱致之,梁、益居宋上游,可以得志于宋,封曦蜀国王,铸印赐诏,诏纲经略之。其赐曦诏曰:主

  �兀宋自佶、桓失守,构窜江表,僭称位号,偷生吴会,时则乃祖武安公玠捍御两川。洎武顺王璘嗣有大勋,固宜世胙大帅,遂荒西土,长为籓辅,誓以河山,后裔纵有栾黡之汰,犹当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自古如此,非止于今。主

  兴昴卿家专制蜀汉,积有岁年,猜嫌既萌,进退维谷,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义,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复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此事流传,稔于朕听,每一思之,未尝不当馈叹息,而卿犹偃然自安。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故智者顺时而动,明者因机而发,与其负高世之勋见疑于人,惴惴然常惧不得保其首领,曷若顺时因机,转祸为福,建万世不朽之业哉!古

  比年今赵扩昏孱,受制强臣,比年以来,顿违誓约,增屯军马,招纳叛亡。朕以生灵之故,未欲遽行讨伐,姑遣有司移文,复因来使宣谕,而乃不顾道理,愈肆凭陵,虔刘我边陲,攻剽我城邑。是以忠臣扼腕,义士痛心,家与为仇,人百其勇,失道至此,虽欲不亡得乎?朕已分命虎臣,临江问罪,长驱并骛,飞渡有期,此正豪杰分功之秋也。斋

  必能卿以英伟之姿,处危疑之地,必能深识天命,洞见事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构故事。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天日在上,朕不食言。今送金宝一钮,至可领也。斋

  族人纲次临江被诏,进至水洛,访得曦族人端,署为水洛城巡检使,遣持诏间行谕曦。曦得诏意动,程松尚在兴元,未敢发,诈称杖杀端,以蔽匿其事。松兵既败,曦乃遣掌管机宜文字姚圆与端奉表送款。纲遣前京北府录事张仔会吴曦于兴州之置口,曦言归心朝廷无他,张仔请以告身为报,曦尽出以付之,仍献阶州。斋

  粢晕朝廷以曦初附,恃中国为援,欲先取襄阳以为蜀汉屏蔽,乃诏右副元帅洪列先攻襄阳,诏略曰:“陕西一面虽下四州,吴曦之降朕所经略。自大军出境,惟卿所部力战为多,方之前人无所愧谢。今南伐之事责成卿等,区区俘获不足羡慕,果能为国建功,岂止一身荣宠,后世子孙,亦保富贵。”洪列得诏,乃移兵趋襄阳。十二月,曦遣果州团练使郭澄、仙人关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图志、吴氏谱牒来上。主

  阶。七年正月,召纲赴京师,以为陕西宣抚副使,进三阶。还军,吴曦遣郭澄进谢恩表、誓表、贺全蜀归附三表,亲王百官称贺,朝廷以诏答之,并赐誓诏。郭澄朝辞,谕澄曰:“汝主效顺,以全蜀归附,朕甚嘉之。然立国日浅,恐宋兵侵轶,人心不安,凡有当行事务已委宣抚完颜纲移文计议。或有紧急,即差人就去讲究。大定间,汝主尝以事入觐,今亦多岁,朕嘉汝主之义,怀想不忘,欲得其绘像,如见其面。今已遣使封册,俟回日附进。可以此意归谕汝主。”诏以同知临洮府事术虎高琪为封册使,翰林直学士乔宇副之。诏高琪曰:“卿以边面宣力,加之读书,蜀人识卿威名,勿以财贿动心,失大国体。检制随去奉职,勿有违枉生事。”知

  降,顷之,宋安丙杀吴曦。上闻曦死,遣使责纲,诏曰:“曦之降,自当进据仙人关,以制蜀命,且为曦重。既不据关,复撤兵,使丙无所惮,是宜有今日也。”于是,诏赠曦太师,命德顺州刺史完颜思忠招魂葬于水洛县。以曦族兄端之子为曦后。诏谕陕西军士,略曰:“汝等爰自去冬,出疆用命,擐披甲胄,冒涉艰险,直取山外数州,比之他军实有勤效。界外屯驻日久,负劳苦,恩赏未行,有司申奏不明,以致如此。朕已令增给赏物,以酬尔劳。惟是余贼未殄,犹须经略。眷我师徒,久役未解,深怀悯念,寤寐弗忘。汝等益思体国之忠,奋敌忾之勇,协心毕力,建立功勋;高爵厚禄,朕所不吝。”知

  之民宋人复陷阶州、西和州,纲至凤翔,诏彻五州之兵退保要害,五州之民愿徙内地者厚抚集之。以近侍局直长为四川安慰使。蒲察贞撤黄牛戍,宋安丙乘之,连兵来袭,遂陷散关,巩州钤辖兀颜阿失死之。诏夺纲官一阶,降兵部侍郎,权宣抚副使。遣户部侍郎尼庞古怀忠按治纲以下将吏。怀忠未至陕西,纲、贞遣兵潜自昆谷西山养马涧入,四面攻之,复取散关,斩宋将张统领、于团练。纲遣使奏捷,诏书奖谕,贞等释不问。斋

  八年,宋献韩侂胄、苏师旦首,诏以陕西关隘还之,宋罢兵。纲还京师。是岁,章宗崩,卫绍王即位,除陕西路按察使,累官尚书左丞。至宁元年,纲行省事于缙山,徒单镒使人谓纲曰:“高琪驻兵缙山甚得人心,士皆思奋,与其行省亲往,不若益兵为便。”纲不听。徒单镒复使人止之曰:“高琪措画已定,彼之功即行省之功。”纲不从。纲至缙山,遂大败。主

  僦胡沙虎斩关入中都,迁卫绍王于卫邸,命纲子安和作家书,使亲信人召纲。纲至,囚之悯忠寺,明日,押至市中,使张霖卿数以失四川、败缙山之事,杀之。古

  贞佑贞佑四年,纲子权复州刺史安和上书讼父冤,略曰:“先臣纲在章宗时,招怀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取宋五州,吴曦以全蜀归朝。胡沙虎无故见杀,夺其官爵。”诏下尚书省议:“谨按元年诏书云,胡沙虎屡害良将,正谓纲辈也。”乃追复尚书左丞。弟定奴。

  倬阒定奴与兄纲俱知名,充护卫,除平凉府判官,累官同知真定府。从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加平南虎威将军。兵罢,迁河南东路副统军,三迁武胜军节度使,入为右副点检。大安二年,迁元帅右都监,救西京,改震武军节度使。元帅奥屯襄败绩,定奴坐失期及不以军败实奏,降河州防御使。迁镇西军节度使、河东北路按察转运使。宣宗即位,改知归德府。贞佑二年,改知河南府,兼河南副统军。寻迁河南统军使,兼昌武军节度使。请内外五品以

   生有五个儿子, 是老大。父子俩同时遇难的时候, 39岁, 只有23岁,早已是岳家军里的厉害角色了。>  「小将岳云」很有名。人美版的《岳传》连环画套书,专门有一本《岳云》。图画里,岳云一张娃娃脸,手拿两柄大铁锤,稚气未脱的样子,非常可爱。「保卫岳家庄」、「锤震金弹子」,岳云是男主角。八十年代内地香港大量合作拍**,有一部《岳家小将》,就改编自这段 ,寻峰出演岳云,英姿飒爽。>  历史上的岳云,有没有寻峰那么帅气,无从得知,勇冠三军则是毫无疑问。他16岁那年随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在攻打随州的战斗中,手持80斤重的一对铜锤,率先登上城头,一战成名。而仅仅4年前,他刚被他爹送进军营的时候,还被部队的战士们叫做「羸官人」。羸者,弱也。说小孩子身子骨还弱。>  岳云12岁入伍时,岳飞28岁,事功方面最主要的成绩是收复了建康,仕途方面有一个重大的飞跃,担任了通泰镇抚使,独当一面,成为今天南通、泰州一带的最高军政首长,除了茶盐之利要归朝廷以外,「得专制于境中」。>  从这开始,岳飞成为南宋政治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十年之间,他从一般的七品武官,火箭速度般提升,直到位至将相。比如绍兴七年(岳飞35岁那年),他给皇帝上书讲自己北伐的远大志向,难免先要感谢一番领导,这么说的:>  「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太尉,南宋不属于传统上的「三公」,但也是武将能获得的最高阶位;二府,中书和枢密院,最高军政机关;宣抚使,最高级别的统兵首长。>  有这样一个身居高位、而且一直处在仕途上升期的爸爸,岳云自然就成了今天俗称的「官二代」。即使爸爸要求严格点,自己不像现在的某些「官二代」那样穷凶极恶、张牙舞爪,至少,岳云在部队的日子应该很舒服才对。可是,岳云实在太「倒霉」了,遇到岳飞这样一个爸爸。岳飞对儿子的要求,那不是「严格点」,而是太严格了。>  有一个小 ,岳云参加部队训练,身披重铠,骑马下坡,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那个疼啊!他爸爸看见了,不但没有赶紧扑上来给儿子抹红花油,居然还大怒,「你小子,训练这么不认真,将来上阵打仗也这个熊样吗来人,给我拖出去——砍了!」好在旁边一群叔叔们帮忙求情,最后还是被打了一百军棍。>  另一个小故事,岳飞官当大了之后,按照朝廷的规定,就可以享受一些体制内的好处,比如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封妻荫子」。有一次,岳云的机会来了,朝廷通知岳飞,准备给岳云小朋友封个官儿,开启他的仕途之旅。可是,岳飞竟然上书把属于岳云的这个机会让给了一个叫张宗本的年轻人。这位小张何许人也原来是岳飞老领导张所的公子,张所因为得罪皇帝被下放到南方,郁郁而终,这位当年的老部下却没有忘记他。>  要求严格,希望儿子能自强不息成大器,这还好理解。但是,岳云更倒霉的地方是,他自己抛头颅洒热血挣来的「军功章」,他爹居然也经常「代表」他不要。>  岳飞这样做爹,连宰相张浚都看不下去了,批评说「岳侯避宠荣一至于此,廉则廉矣,然未得为公也。」最后连皇帝也看不下去了,有一次亲自下「特旨」给岳云连升三级。但是岳飞最终还是推掉了这次浩浩荡荡的「皇恩」。他回话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4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