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 黑木耳 香菇能否放在冰箱冷冻?

干的 黑木耳 香菇能否放在冰箱冷冻?,第1张

一、既然是干货,只要充分晒干,装在塑料袋内,扎紧口,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就可以。没有必要放在冰箱里,反而容易招潮。干香菇一般从形态、色泽、香味、含水量四个方面来评定它的质量。

1、形态:花菇的质量最好,另外也可以从这些方面鉴别,香菇的菌盖厚的、完整的,以不全开启的为好;菌褶整齐细密的;菌柄短而粗壮的;边缘内卷、肥厚的为好。右图为花菇。

2、色 泽:具有香菇特有的色泽,多为黄褐或黑褐色,以色泽鲜明亮丽的为好;菌褶颜色以淡**至乳白色的为好。

3、香 味:具有浓郁的、特有的香菇香气;无香味,或有其他怪味、霉味的品质就差。

4、含水量:干香菇要干燥,含水量以11%~13%为宜。不能太干,一捏就碎的,这样的品质不好。太湿不利于存放,易变质。

二、教你挑选黑木耳

1、良质黑木耳:呈深黑色,有光泽,耳背呈暗灰色,无光泽,朵片完整,无结块,干的黑木耳用手握易碎,无韧性,用舌轻舔无味。

2、次质黑木耳:色泽与良质耳相同,朵片基本完整,有少许杂质。

3、劣质黑木耳:色泽呈浅棕色,有少量互相沾裹的拳头状木耳和薄片状木耳。

4、掺假黑木耳:用手握不碎,有韧性,同一重量掺假的比正常木耳数量少,用舌舔发甜、咸、涩、苦,用水泡发肉质软,无弹性,有糟烂现象。

目前香菇栽培主要有段木栽培和代用料栽培两大类型。段木栽培技术现已较成熟,基本定型。代料栽培历史较短,各地发展不平衡,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按栽堵场所分:有室内栽培,室外棚式栽培和室外露天栽培。按栽培容器分:有瓶栽和塑料袋的短袋栽,长筒(棒)栽.按出菇时的培养料形状又可分为:砖式,块式和筒式.若按培养料的原料来源分,就更多了,主要有木屑、蔗渣、棉籽壳、草料等等.

段木栽培的主要特点是干菇质量好,管理比较简单,生产成本低,菇的商品价值高,而且产品比较耐贮藏。但栽培周期长,单产较低,栽培原料和地点有局限性。

代料栽培方式很多,其共同特点是生产周期短,单产较高、原料来源广、栽堵地点多样.但栽培成本高、工艺较复杂、技术性强,投入时耗能量较大,菇的质量较差,烘干率低,产品贮藏期短,栽培中病虫害较严重,风险性也大。

代料栽培中,瓶栽成功率高,但成本太高,单产不高,目前已基本被淘汰。压块做成砖式,工艺较繁琐,操作不慎易染杂,但此法出菇朵型较好。塑料袋装栽培中,容器小则成本高,而且培养料和栽培空间和利用率不高.目前各地基本趋向于长袋,脱袋后可直接出菇。

目前长菌龄菌株栽培的菌丝培养通常需要4~6个月,对于夏季炎热的福建和江南各省(自治区)来说,从春节后菌筒接种到10月份上架出菇,这期间气温经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通常从接种后至5月底,气温低于25℃,这时气温适宜香菇菌丝的生长,无需特殊的降温管理措施。从6~9月,气温高,需要特殊护理,保护菌丝正常生长繁殖,这个阶段称为越夏管理。

随着接种后时间的推移,菌筒内菌丝大量增加,耗氧量和发热量也随着增加。春季接种后的菌筒是在长满菌丝后进入炎热的夏季。菌筒的越夏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千方百计降低培养室温度,促进菌筒表面正常转色,保证菌丝正常生长,安全度夏。

(1)江南各地,长菌龄香菇栽培的制筒时间常在春节后至5月份,这时的气温在20℃以下时,菌丝的培养场所只要注意通风、干燥、避光就可以了,不需更多的管理措施。

(2)到了夏天,由于各地气温高低不同,原有的场所有的依然可用,有的需要更换或改造。如在春季时为了防潮,把菌筒放置楼上,夏季高温,有的楼上就不适宜,要转移至楼下,但楼下要注意空气对流,防止潮湿。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通风与否,对室温的升降和湿度饱和差的增减起重要作用。适当通风,可以及时散热,保证培养室温度不会升高,并维持原有湿度差水平。培养室如果通风不良,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造。使门窗之间具有空气对流的条件。也可以把培养室移到通风干燥的半地下室或其他适宜的地方,如在高海拔地方制筒、接种、培养,待度夏后移至低海拔出菇等。

对于室内培养一时难以满足需要的栽培者,可以构筑临时性室外培养场所。室外培养场所选择在通风干燥处,由内、外两棚架构成。外棚是遮荫不遮雨的荫棚,高25米,上面用竹木枝叶或芒萁遮荫,遮荫度达85%,东西方向遮密避光,不可阳光直射,南北方向可避光通风,气温低时可通风保温。内棚高2米,层间距20厘米,多层,可遮雨。外棚大于内棚四周2米。

(3)切实做好菌袋夏季的疏散和降温工作 夏季的高温程度和每天高温持续时间长短各地表现不一,栽培者应当切实了解本地夏季气温资料,做到对本地气温变化心中有数。培养场所应配有温度计,每天早、中、晚认真观察和记录气温的变化,记录每天最高、最低气温和高温持续时间,对照香菇菌丝对温度的适应性,以便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菌袋度夏时在培养室内的排列方式,由接种时的柴片式改变为“井”字形或三角形、六角形,堆高由原来8~10层,降低为3~4层,每层由3~4筒减少为2筒,而且每堆菌袋之间的距离增大,以利增加散热机会和减少单位空间的发热量。培养场所要求座北朝南、通风、避光、干燥、凉爽。

对于那些有可能受高温影响的培养室或培养场所,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防暑降温。

①通风降温。利用空气对流达到散热降温。当然,通风也有时效性和通风量大小的问题。当外界气温高于室内的中午期间,应避免通风,并适当隔热,如关闭门窗等,以减少热对流和热辐射。

②隔热降温。在培养室的顶部和东西日照方向,覆盖草帘或其他隔热物,以减少热传递。每天高温期间,培养室内外暂时隔绝,减少对流,减少外部热气入内,保持室内气温不会很快升高。

③蒸发降温。利用水分蒸发散热的方法降低培养室温度。通常水温比气温低,向培养室外围的房顶和隔热物喷撒冷水,使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若在培养室内撒水,要及时通气,让水气及时挥发。

④气调降温。有条件者采用空调器或其他制冷设备引入冷气,使培养室温度降至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

此外,还可异地降温,如把菌筒移至高海拔的地方,或干燥通风的防空洞、半地下室。

⑤菌筒的扎孔通气管理。根据香菇是好氧性真菌和各地香菇菌筒越夏管理的经验,在长达数月的菌丝培养管理中,必须对菌筒进行扎孔通气。通常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适宜的地方通气两次。第一次在接种后的菌丝生长分布达到直径10厘米左右,若接种穴有贴胶纸,通气时把胶纸去掉。若接种时没有封口,可在离菌丝生长前端2厘米处的圆周线上扎数个细孔,以增加菌丝繁殖的空气需要。第二次通气常称通“大气”,是在菌丝长满菌筒表面四周、越夏场所已准备就绪,且已符合越夏条件时进行,这次通气后就要减少菌筒搬动,让菌筒“休眠”越夏。所谓通“大气”,是指用竹签或铁钉向菌筒四周扎孔通气,扎孔数量依菌株和菌筒长短、松紧、轻重及培养场所的条件不同而异,不可强求一致。基本原则是:

A菌筒配料时湿度大、菌筒重的扎孔数可多一些,相反就少一些。通常每袋30孔左右,孔分布在菌筒四周均匀排列。

B培养室通风降温条件好,培养地海拔高,夏季气温较适宜菌丝生长的,可少扎孔通气;相反的则多扎孔通气。但如果培养场所潮湿、通风差,多扎孔通气,不但不能使筒内水分蒸发,反而会使菌袋吸潮增重,更容易感染杂菌。在这种情况下,应先改造好培养场所后再进行第二次通气。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由于日夜气温差别大,低温时,常在所用菌株出菇温度范围的上限之下,所以通气次数可少一些,避免翻动,以减少出菇的可能性。但对中、低海拔的地方,在越夏时气温很少低于20℃,或很少低于菌株出菇温度的上限,在这种情况下,数次扎孔通气也是可行的。

C根据管理经验,扎孔深度依菌株不同而有所不同。L-135可扎深些,其他菌株可浅些。扎孔的工具要消毒干净。

D通气的目的是提供菌丝更多氧气,让菌丝分解木屑培养基,积累菌丝量和养分。同时通过通“大气”降低筒内温度,导出黄水,促进转色,保护菌丝正常生长。如果扎孔过多,会导致水分蒸发过甚,偏干的菌筒会影响菌丝正常分解木屑。这种情况虽然偏干的菌筒较耐高温,但出菇量也少,拉长出菇周期,缩短香菇出菇的佳期。

E菌筒已出现分泌酱色液(吐黄水)时,可在积有酱色液处刺破塑料膜,导出此液,然后把扎孔工具消毒后,再往菌筒深处扎孔。

种植蘑菇的朋友都知道菌糠是栽培各种菌类以后剩下的废料。这些废料中均含有大量菌丝体、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被称为“菌糠蛋白”。若处理不当,不仅是原材料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食用菌产业的再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当前,菌糠的利用途径主要有四种:作饲料、作肥料、作燃料和再次用作食用菌的原料。其中,利用优质发酵剂将菌糠制成饲料是最经济、最划算的利用方法。

过去,一般都用来作肥料或燃料,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的确非常可惜。菌糠营养丰富,是优质的粗饲料资源,如进行发酵处理可制成饲料或优质有机肥料。

发酵菌糠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畜禽的优质饲料。菌糠经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发酵处理,可作为饲料或添加剂,完全可以代替一部分饲料用粮及其它营养元素。如何将菌糠进行发酵处理呢?

主要的过程是:菌糠(无霉变)1000公斤打碎,活力99生酵剂一包、粗饲料降解剂一包,食盐3公斤,100公斤玉米粉(或小麦粉,红薯粉、谷粉、高梁粉等也可),清水1000~1400公斤(将含水量调到75%的含水量),先将配料溶解到水中,再与料拌匀,用塑料膜密封压实,厌氧发酵10天左右,即可饲喂。处理好的菌糠密封可以长时间保存。

采用以上处理技术后的菌渣营养非常丰富,比起麦麸还要高出30%,使用效果不管是在养猪还是家禽上都比麦麸效果好。在育肥猪饲料中最高可以添加到40%,母猪最高可以添加到70%,肉鸡最高可以添加到20%,鹅最高可以添加到60%,如果结合对动物注射“一针肥”、添加“百日出栏”预混料+“生物催肥精”,生长速度基本可以与采用全价饲料相当。

饲喂方法:(1)配制猪用复合饲料:取发酵好的菌糠发酵料,以10%至20%的比例添加到育肥猪混合饲料中饲喂,或取菌糠发酵料20%,玉米粉30%、米糠205%、土豆干10%、贝壳粉3%、稻谷8%、鱼粉3%、豆饼5%、食盐05%混合后饲喂。

(2)配制牛、羊复合饲料:取菌糠发酵饲料以25%至40%的比例添加到牛、羊日粮中。反刍家畜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强,也可用未经发酵的菌糠原料经晒干粉碎后直接饲喂。按15%的用量加入奶牛饲料中,或按15%至30%的比例加入羊日粮中,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发酵好的菌糠在家禽中应采用先少量饲喂,慢慢增加的原则,开始由10%开始,慢慢增加。每三天在饲料中加喂一次禽康宝,禽康宝对家禽的健康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鹅是大型草食禽类,非常适合食用菌糠发酵饲料。发酵后的菌糠饲料喂鹅,其饲喂效果与普通饲料比,平均可提高增重20%左右。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度范围6-20℃,以12―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14厘米,柄长3.5―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7月接种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品种,出菇期9月―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13厘米,柄长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2―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分别为:241―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4月。我国北方气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刺激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击木(惊蕈)刺激,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或击木(惊蕈)刺激,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敌敌畏等防治。

短菌龄菌株的栽培常采用脱袋斜置的模式,目前该模式的栽培面积较小,但依然是一种生产鲜香菇的好模式,适宜在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清洁水源较丰富的地区采用。

搭盖“七阴三阳”荫棚,选用低压聚乙烯筒剪成60厘米长度,装料制成筒径95厘米、长度42厘米左右、湿重19~20千克的菌筒。经灭菌、冷却、接种,培养60~80天(L-241-4,菌龄200天),进行整畦、脱袋、覆盖薄膜,后经历保湿、通风、转色、喷水、浸水、出菇管理等环节。每生产周期约9个月,L-241-4菌株的生产周期同层架式不脱袋栽培模式为12~13个月。

短菌龄菌株的栽培(水菇)管理技术要点:

(1)初冬季节的管理 在南方的初冬(11月份)气温较低,病虫害少,这时的菌筒含水量适宜,基质营养丰富,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自然气温的温差较大,只要按常规保湿和加大温差管理,容易出菇。第一批菇采收后,加大通风,停止喷水,使菌丝休养生息10~15天,再继续拉大昼夜温差和干湿差进行催菇,直至第二批菇发生。

(2)冬季管理 进入冬季的1~2月,气温普遍较低,香菇菌丝生长和菇蕾发育缓慢,这时的管理主要是保温、保湿,防止菇棚倒塌,损坏菇筒。当气温达到菇蕾发生的温度时,在保温的同时适当通风,使菇蕾缓慢发育,可产一批优质菇。

(3)春季管理 春季气温回升,南方雨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这时的管理对于冬季休养的菌筒,水分偏少,需适量补水,进入出菇管理。补水可采用浸水或喷水两种办法,采用浸水前用铁丝或铁钉在菌筒表面扎孔20~30个,深度2~3厘米,浸水的时间依不同菌株和扎孔的多少而不同,Cr-20菌株全淹没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后斜置畦面,适当通风使菇筒表面干燥后,温差管理,促进出菇。采用喷水需连续喷水3~4天,偏干的菌筒连续喷水的时间更长,当菌筒的重量恢复至新菌筒重量的2/3时,加大温差管理,通常7天左右可出菇。脱袋的菌筒到了后期筒质松懈,不宜采用浸水办法。对可浸水的菌筒,可采用2%葡萄糖加1%柠檬酸浸泡,具有增产的效果。

长菌龄菌株的栽培(仿生菇)管理技术要点:长菌龄菌株的栽培常采用层架式不脱袋栽培模式,但其中采用L-241-4菌株的菌筒常以脱袋的方式出菇。L-241-4菌株属于中温型菌株,出菇的温度范围8~22℃,最适温度15℃左右,江南的栽培场所常在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出菇时间从10月至次年5月,1~2月期间有一段时间因气温过低而不能出菇,第一批菇出菇的早晚与栽培地的海拔高度有关。该菌株因长出的香菇有类似于原木菇的形态,对此,菌株生产的木屑菇特称为仿生菇。现以仿生菇为例说明脱袋斜置栽培模式的管理技术要点。

(1)调整菇筒的含水量 经过长达7个月菌丝培养的L-241-4菌筒,普遍菌筒失水严重,这时即使菌丝成熟,也难于出菇。在菌筒进棚脱袋后,对于原为19~20千克的菌筒,经越夏培养后失水重量不同的菌筒分别处理,菌筒12千克以下的,应提前15天左右进棚,通过喷水、注水的管理使菌筒重量恢复到14~15千克,菌筒失水较少的采用喷水保湿增重,当气温降至22℃以下时进入出菇管理。

(2)出菇管理 进棚脱袋的L-241-4菌筒,当菌筒的含水量在58%~60%,气温在10~20℃,相对湿度85%~90%,有适当的光照度,即可正常出菇。第一潮菇往往需要进行菇蕾筛选,去除过密菇蕾、畸形菇蕾,使菇蕾间距在5厘米以上,每筒8~10朵。出菇期间光线适当增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67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