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前车轱辘比较小,为什么后车轱辘要大很多?

拖拉机前车轱辘比较小,为什么后车轱辘要大很多?,第1张

拖拉机基本是在农田使用的 农田比较松软 前轱辘是转向的 小点灵活 方便操作 后轱辘是动力 大了可以增加摩擦 不易打滑。

车轮大就可以增加轮胎的宽度,提高通过性和增加承载力。典型的例子是农用拖拉机和铲车。有的后单轮的小货车,为了增加承载力,就选用大后轮

在国外城市里的商用中小型货车,为了便于装卸,就将(双)后轮改小,降低车厢底板高度,前面因承载力和转向原因还是标准配置。

不过这种变动国内少见,因为备胎要双份,大梁要弯曲,成本会提高。

以前常见的两轮驱动拖拉机都是前轮胎小、后轮胎大的样子,并且差异较大,这是有道理的。拖拉机与汽车不同,其主要是在田间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复杂,如土地坑洼不平、松软泥泞,土壤比阻大小不一等等,田间作业时拖拉机轮胎收到的阻力很大,况且还要配带不同的农具进行耕作。两轮驱动拖拉机的前轮主要是导向的,没有驱动功能,前轮小一些,窄一些,地面对它的阻力就小, 这样方向更轻,操纵更灵便,消耗的发动机动力更小。而后轮为什么要又宽又大呢?由于后轮主要负责拖拉机前进,是驱动轮,轮子又宽又大才能产生更大的驱动力与牵引力。一般拖拉机在田间工作时,都要配套铧式犁、 播种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这些农具与拖拉机配套时拖拉机后轮就会增重,这时拖拉机的重心就会后移,后轮将会负担更大的重量,远远大于前轮,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后轮就必须做的比前轮更大。

当拖拉机进行犁地等重负荷牵引作业时,由于后轮增重,拖拉机的重心后移,有时会出现拖拉机前轮翘起的现象,一旦拖拉机前轮翘起,拖拉机前轮的导向功能就会严重下降直至消失,拖拉机将无法正常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拖拉机犁耕时要有前配重的原因。现在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导向轮,除了导向外,还兼有驱动的功能(田间作业时使用,平时不用),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前轮胎也比两轮驱动时大了许多,但后轮更大,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

小时候大规模种植苜蓿,只不过是一把撅头,一把铁锨,一把锄头,一个木犁,一头骡子,一个人工就可以解决。

如今,都是机械化种植,最简单的就是旋耕机,除草机,喷雾机,收割机,切草机等。

苜蓿是牛羊马等牲畜的上等饲料。它就像人类离不开小麦粉一样,属于养殖场最需要的草料之一。

采集网络/清影说农答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等行距窄幅条播: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对亩产350千克以下的产量水平较为适宜。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小麦的种植到收获基本上是以下几个步骤: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用到农具:整地机,旋耕机或深耕机

栽培

对于不同的土地品种有着不同的栽培方法,不同栽培方法对于产量也不一样,好的土地护养与科学施肥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用到农具:播种机

施肥增产

注意选择施肥的方法,施肥的时间,施肥的用量。

用到农具:小麦施肥机

病虫防治

对应的病害对应的施药,要把握好施药的时间。

用到农具:自走式打药机

收获储藏

收割后要高温晒过才可入库。

用到农具:联合收割机

1、习性

喜寒冷、湿润气候,遇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2、播种

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宽126-133厘米,畦间作业道为2-266厘米。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秋播在11月播种。

3、催芽

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

4、移栽

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

5、气候间距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6、田间管理

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

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厘米。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以防冻害。 

扩展资料

人参、三七和西洋参中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达马烷型(dammarane type)四环三萜皂苷,另一类如假人参、竹节参及其变种、姜状三七和屏边三七等主含齐墩果烷型(oleanane type)五环三萜皂苷,与葫芦科、唇形科、木犀科等数十个科的成分相似。

人参原生长在针叶和阔叶林中,喜倾斜的山坡地,耐阴湿,喜有机质丰富而松软、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斜射光照下生长特好,过于阴暗或光照强烈则生长不良。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pH495~595)为宜,人参在中国、朝鲜以及苏联远东地区均有栽培。三七在中国云南、广西广泛栽培。

人参属植物是起源于地史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东亚-北美”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国西南部,计5种,而著名中药人参则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

北美洲的人参属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覆盖,而仅有西洋参和三叶参以北美东海岸山区作为避难所而残存,与人参同样已成为洲际间断分布的古老的孑遗植物。

-人参属

-人参

我们平常见到的小型拖拉机都是后轮大前轮小,其实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比如上图是经典的老式东方红拖拉机,前轮是转向轮,除了转向外只需要负担起柴油机的重量就行了,基本上没有其他任务了,所以前轮也就没必要弄那么大。而后轮是驱动轮,拖拉机的特点就是拖拽能力强,柴油机本来扭矩就大,再加上变速箱有高低速,低速档位扭矩放大相当厉害,就这个车头轻松拉几吨的货物。但是拖拉机自身重量并不算大,所以驱动轮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否则容易打滑。所以我们就见到了拖拉机后轮大都是很大的轮子而且轮胎花纹也特别夸张,这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而为之。细心的读者还能发现驱动轮中间似乎有一大块铁块,那就是给轮子配重用的,增加驱动轮对地面压力可以提高摩擦力,如果没有这个配重块的话拖拉机下地耕地很容易打滑。

拖拉机平时除了干农活还可以挂上拖斗运输货物,干农活时尾部挂上农具后车头变轻,而挂上拖斗后拖斗货物对拖拉机尾部产生很大的下压力导致车头变得更轻,有时候货物太重还会翘头,所以拖拉机的前轮在实际使用中承受的负荷特别小,也就没必要用大轮子了。在农村四轮拖拉机摘掉一个前轮仍然不耽误行驶。

在农村会开拖拉机的基本上都是高手,他们可以开着拖拉机在地头狭窄的地方掉头,哪怕旁边就是深沟有些司机也不畏惧。胆子和技术是一方面,但是也离不开拖拉机良好的视线,看上图,坐在驾驶座上车头甚至底盘下方的情况都一目了然,就这视线想开不好都难。这也有利于驾驶员在耕地、播种、收割作业时能准确把握尺寸和地块的边界,毕竟农民的地都是挨着的,驾驶员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否则你给张三割麦,不小心车头走偏了把隔壁田里李四家的麦子铲了一片就不好了。

早年的拖拉机根本没有电启动,都是用摇把手摇启动的,摇把孔就在图中红色箭头的位置,如果前轮太大摇把根本施展不开,而且启动时人站在旁边也很不方便。再就是拖拉机有时候出问题了需要维修时前轮也不会妨碍维修作业。

早期的四轮拖拉机是没有方向助力的,前轮太大方向盘重,在田间作业时灵活度不够。而且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农具除了收割机外都是挂在车尾部的,这样车头重量减轻会造成前轮抓地力进一步降低,而地里都是疏松的土壤,前轮胎面很难获得足够的摩擦力,在地里拖拉机基本上都是靠土壤对前轮侧壁的侧向力来转弯的,窄小的前轮更容易扎入土里从而获得良好的转向灵活性。如果换成宽大的轮子那将会压在土壤上方,很难扎入土里,而疏松的土壤很难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让前轮转弯。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拖拉机并不需要太大的前轮,甚至早期很多拖拉机前轮比现在还要简单。不过一些大型拖拉机就不同了,因为要拖动巨大的农具,这类拖拉机都是四驱系统而且自重非常大,所以其前后轮基本上都是一样大。

目前市面上的拖拉机,绝大部分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奇怪造型,这是因为除了某些手扶式的拖拉机是前轮驱动的以外,其他类别的拖拉机要么是四驱模式,要么就是后驱模式。

拖拉机和 汽车 的使用性质是不一样的,它并不会在速度方面去做刻意追求,除了那些用于比赛的拖拉机。拖拉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强大的动力输出,以此满足人们在日常劳动中的动力需求,它一般被用作于短途运输、牵引、耕种、小型机械动力来源等方面。

但无论是手扶式前驱拖拉机,还是后驱或者四驱拖拉机,我们都会发现拖拉机的前轮往往会比后轮小,而只有四驱拖拉机则常会出现前后轮同等大小的情况,那么拖拉机采用这些造型, 是什么原因呢?

在回答这点,我们就不得不首先考虑到拖拉机的工作环境。

我们都知道拖拉机的工作场所基本都是在田埂或者松土之上,所以拖拉机的工作环境是比较复杂,甚至是恶劣的,而这些工作场所的土壤也往往都是疏松,且黏性较大,那么作为后驱模式的拖拉机,它的后轮就必须要承担起绝对的动力输出。同时前轮小后轮大的结构,也可以让拖拉机以尽可能小的力量和尽可能小的半径,便让驾驶员完成方向的调整。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将引导方向的前轮做的又宽又大,那么这个导向轮在工作的过程中,势必会给拖拉机带来很大的摩擦力和转向阻力,驾驶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对拖拉机的行驶路径进行有效地控制。而且如果发生前轮陷入土壤之中的情况,缺乏驱动能力的前轮便很难脱困,即使脱困了,也只会让拖拉机白白消耗很多的动力和油耗。

此外,由于拖拉机的后方往往需要进行很多拖拽,例如播种机、圆犁耙等等,因此拖拉机的整个重心是偏后轮位置,也就是说整个拖拉机承受重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后轮,所以拖拉机的后轮是最容易在土壤里发生下陷问题的。因此我们只有将拖拉机的后轮做到又宽又大,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轮胎表面所负担的压强,防止拖拉机在工作的工程中陷入土壤中,无法自拔。

当然,拖拉机的后轮做大的同时,它所受到的阻力也会相应增大,但由于拖拉机发动机的低速扭矩是非常大的,所以拖拉机的后轮设计只要合理,即使后轮出现下陷问题,那么发动机强大的扭矩输出,也足以驱动后轮继续前行。

1、转向方便。 拖拉机的自重比较大,比如60马力以上的机型自重都是以吨来计算的。这就要求车轮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但是如果前后轮都是同样大小尺寸,虽然说承重量大,但是转向是很费劲的。毕竟,前轮是负责转向,尺寸越小转向越灵活、压力越小。

2、更好的进行重负荷作业。 拖拉机有四驱和两驱之分,两驱拖拉机以后轮为驱动轮,四驱拖拉机也是以后轮为主要的动力输出。也就是说,后轮是承载牵引的大部分负荷,前轮只是辅助而已。如果前后轮做的一样大,那么更宽大的轮胎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动力损失,很可能造成牵引能力的下降。

3、更好的进行配重。 拖拉机在不同的作业情况下需要不同的配重来保持前后重量的稳定。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见一些拖拉机翘头的视频,就是因为拖拉机是前轻后重的结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进行重负荷作业很可能会出现前轮离地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动力传输都几种在后轮上。如果此时前后轮的大小一致,会因为前部重量的增加而影响后轮的驱动能力和抓地力,从而造成可承载的负荷变小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的拖拉机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构造。这样的设计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可以减少转向的压力、提高后轮的抓地力和动力输出能力、提高重载能力等。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拖拉机的前轱辘一般比后轱辘小,但也有例外,也有一样大小的,这要根据使用环境来说。

一般我们见得就是这种后轱辘大,前轱辘小的,之所以这样的设计,是要提供最大的拖拽力。

谈技术参数可能不好理解,你可以想象下拔河的场景,一般获胜的一方,在拔河过程中都是后面的人负责掌控方向,靠近红绳记号的人负责发力,所有人形成一个楔形或者三角形。

拖拉机也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把后轱辘做大,前轱辘做小,一个有力的三角形就出来了,那拖动能力就大大提升。

这是山拖泰山TS504,看着是不是很有力量,它是四驱车型,怎么辨别四驱两驱呢,一般情况下前轮有大花纹的就是四驱,不难理解,输出动力的轮子肯定抓地力要强。

四驱的也遵循上面说的发力原理。

常见的拖拉机确实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但其实拖拉机并不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一般拖拉机的前后轮配置有三种规格,具体如下: 欢迎关注:农机指南。

一是以前常见的两轮驱动拖拉机, 他们通常都是前轮胎小后轮胎大 。

二是现在常见的四轮驱动拖拉机,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

三是折腰式转向拖拉机,他们通常都是具有相同大小、相同规格的前轮胎和后轮胎。

以前常见的两轮驱动拖拉机都是前轮胎小、后轮胎大的样子,并且差异较大,这是有道理的。拖拉机与 汽车 不同,其主要是在田间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复杂,如土地坑洼不平、松软泥泞,土壤比阻大小不一等等,田间作业时拖拉机轮胎收到的阻力很大,况且还要配带不同的农具进行耕作。两轮驱动拖拉机的前轮主要是导向的,没有驱动功能,前轮小一些,窄一些,地面对它的阻力就小, 这样方向更轻,操纵更灵便,消耗的发动机动力更小。而后轮为什么要又宽又大呢?由于后轮主要负责拖拉机前进,是驱动轮,轮子又宽又大才能产生更大的驱动力与牵引力。一般拖拉机在田间工作时,都要配套铧式犁、 播种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这些农具与拖拉机配套时拖拉机后轮就会增重,这时拖拉机的重心就会后移,后轮将会负担更大的重量,远远大于前轮,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后轮就必须做的比前轮更大。当拖拉机进行犁地等重负荷牵引作业时,由于后轮增重,拖拉机的重心后移,有时会出现拖拉机前轮翘起的现象,一旦拖拉机前轮翘起,拖拉机前轮的导向功能就会严重下降直至消失,拖拉机将无法正常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拖拉机犁耕时要有前配重的原因。现在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导向轮,除了导向外,还兼有驱动的功能(田间作业时使用,平时不用),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前轮胎也比两轮驱动时大了许多,但后轮更大,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

轮是转向轮,除了转向外只需要负担起柴油机的重量就行了,基本上没有其他任务了,所以前轮也就没必要弄那么大。而后轮是驱动轮,拖拉机的特点就是拖拽能力强,柴油机本来扭矩就大,再加上变速箱有高低速,低速档位扭矩放大相当厉害,就这个车头轻松拉几吨的货物。但是拖拉机自身重量并不算大,所以驱动轮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否则容易打滑。所以我们就见到了拖拉机后轮大都是很大的轮子而且轮胎花纹也特别夸张,这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而为之。细心的读者还能发现驱动轮中间似乎有一大块铁块,那就是给轮子配重用的,增加驱动轮对地面压力可以提高摩擦力,如果没有这个配重块的话拖拉机下地耕地很容易打滑。

东风454大棚王能换大号轮胎吗?

没下过地真不知道吧。拖拉机后面要拖曳农具进行耕作,后轮荷载大,轮子小了要陷进土里。

因为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

因为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

01

拖拉机的驱动轮是两个后轮,所以负担的重量比前轮大得多,整个机器的重心都落在拖拉机的后轮上面,这样,后轮只有非常宽大,才不致于因为承受的重量大而陷入松软的田地里面去。前轮看起来比一般汽车轮子还小,是为了操作的方便,使拖拉机手在转动方向盘时能克服轮子的阻力。

第一次见到轮式拖拉机时总感觉怪怪的,这怎么是个前轮小后轮大的怪模样机器呀?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汽车、卡车、装载机等可都是前后轮一样大的,怎么拖拉机这么另类呢?有没有前后轮一样大的拖拉机呢?

其实,轮式拖拉机并不全都是前轮小后轮大,也有前后轮一样大的拖拉机,只是比较少罢了,而大家最常见到的拖拉机确实大多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

一般轮式拖拉机的前后轮配置有三种规格:

一是两轮驱动拖拉机, 他们通常都是前轮胎小,后轮胎大,并且前后轮大小相差比较大、外观相差也比较大,一般前轮不带花纹,而后轮都带着人字形胎花;

二是四轮驱动拖拉机,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前后轮大小相差相比两驱拖拉机要小,同时前后轮外观也基本相同,都带着人字形胎花;

三是折腰式转向拖拉机,其前后轮大小相同,外观相同,其实前后轮的型号规格完全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就以两轮驱动拖拉机为例来说一说为什么拖拉机前轮小、后轮大:

拖拉机被设计成前轮小、后轮大主要是考虑前后轮的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不同。拖拉机的主要工作场所是在田间、野外进行工作,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土壤状况多是坑洼不平、土质松软、泥泞有水、阻力很大,拖拉机的工作性质主要就是拖拽,工作内容多是要带犁进行犁地、带旋耕机进行旋地、带深松机进行深松等,干的都是重负荷的工作,要保证拖拉机能够正常工作,就得对轮子的大小加以特殊的考虑。

两驱拖拉机的前轮主要起支撑与导向作用,前轮也叫导向轮,如果两驱拖拉机把前轮做得又宽又大,拖拉机在田间工作时,前轮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大,驾驶员在打方向时,就要克服很大的转向阻力,拖拉机的方向会变的很重,不但驾驶员操作起方向来费气费力,而且方向很不灵便,方向阻力大不灵便一是会带来安全隐患,二是会消耗更大的发动机功率,三是降低拖拉机工作效率,这在过去没有液压助力转向的时代,对驾驶员来说就是一个梦魇。如果将拖拉机前轮适当变小、变窄,这时前轮在田间受到的阻力就会同时变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转动前轮时,就会变的相对轻便灵活,不用消耗太大的力气,前轮小还可以减小转向半径,让拖拉机工作时更加灵活,作业效率更高,同时前轮小点还能降低成本。所以两驱拖拉机的前轮作的小一些是有科学道理的。

两轮拖拉机的后轮主要是起驱动作用,是拖拉机的驱动轮,拖拉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驱动轮与地面摩擦后产生的驱动力。也就是说,拖拉机上发动机运转产生的动力直接传递给了两个后驱动轮,两个后驱动轮在工作中负担的重量与负荷比前轮胎要大的多。

拖拉机工作时必须配带不同的农具进行不同的作业,单纯的一个拖拉机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在田间工作时,拖拉机一般要配套铧式犁进行犁地作业、带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带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等,这些农具一般都是以后悬挂的方式与拖拉机配套在一起的,当这些农具与拖拉机配套后拖拉机后轮部位就会增加很大的重量,这时拖拉机的重心也会后移,后轮在拖拉机工作中将会负担更大的重量与负荷,此时后轮对地表的压力远远大于前轮,如果此时拖拉机的后轮与前轮是一样大小,后轮就可能由于承受更大的重量与负荷而陷在松软的田地里无法动弹,更谈不上进行犁地、深松、旋耕作业了,所以为了减小后轮对地压强,以减少后轮对土壤的破坏作用,为了满足拖拉机的特殊工作需要,同时为了增加后轮的附着力,防止拖拉机在工作时打滑,以保证拖拉机有足够的牵引力,此时拖拉机的后轮就必须做的比前轮更宽、更大,只有更大、更宽的后轮才能满足田间恶劣环境中作业时拖拉机能产生足够大的驱动牵引力来拉动农具进行作业,又不至于会经常出现陷车、通过性差等问题。

当拖拉机在田间进行犁地等重负荷牵引作业时,由于后轮严重增重、拖拉机重心后移,有时会出现拖拉机前轮翘起即翘头的现象,一旦拖拉机出现翘头现象,拖拉机前轮的导向功能就会严重下降直至消失,此时拖拉机也将无法正常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拖拉机在进行犁耕等重负荷索引作业时要加前配重的原因。现代的拖拉机为了增大驱动力,两驱型的越来越少,四驱型的越来越多,四驱型拖拉机的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导向轮,除了导向外,还兼具驱动的功能(四驱功能在田间作业时才能使用,平时是不用的,否则会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现在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前轮胎比两驱型时大了许多,但后轮也更大了,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同时,为了降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的工作强度,现在的拖拉机也都采用了全液压转向技术,方向变的又轻又灵敏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拖拉机多是前轮小、后轮大的模样是有科学道理的,他是拖拉机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及前后轮的分工不同导致的。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 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稻、麦和玉米。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第一节 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 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 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1 、 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

2、 磷肥

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 钾肥

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 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原与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间隔距离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芋)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怎样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宜在10-12月,翌年1-3月收获,选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种植,亩放有机质肥料1500-2000公斤,草皮灰150公斤,将肥料撒入田块后用旋耕机充分混耙,整平起畦,畦宽13米,畦面种3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亩用种量100公斤,种后覆盖地膜。当出苗时及时破膜引苗,当幼苗生长15-20厘米时进行追肥,亩用沼气粪水15-20担,加入75公斤钾肥,随即用沟底坭培土,促使植株前期迅速生长。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忌过湿或过干。注意防治晚疫病。

土豆也要科学种植

在许多农友的心目中,土豆 (马铃薯)是种很“泼皮”的作物,将其剁成几块(只要上面有芽眼)种入土中,都能长成枝繁叶茂的植株,长出硕果累累的土豆。

土豆有晚疫病和早疫病。致病病菌主要在带病土豆的薯块和残留在土壤中的残根遗薯中过冬、越夏。土豆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幼茎,形成带病斑的中心病株,在低温高湿(温度18℃~22℃,湿度90%以上)时,病菌从植株的气孔或表皮侵入发病。病菌落地则从薯块的伤口、芽眼及皮孔侵入为害,造成植株叶片边缘先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茎部产生长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条斑。如果不及时摘掉病叶,剔除病株,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导致一株株土豆苗萎蔫枯死,地下的土豆一个个产生褐色或浅紫色粉斑,进而成为皮下部呈粉红色干腐型干硬或内部湿腐型腐烂 (早疫病的土豆表皮呈深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凹陷斑,皮下呈褐色海绵状干腐)的没有商品价值的废物。

土豆晚疫病暴发的原因主要在于把土豆当成了“泼皮”庄稼,长期连作,不进行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发病后又未及时防治。

“泼皮”土豆也有它的“个性”,就是不能在长期种植薯芋类、茄果类蔬菜的地上连作,要求提供防治病害的有利条件。

一、选用抗病品种,挑选无病田的健康土豆做种

比如:内蒙古的“乌蒙”,黑龙江的“克新”,北京的“虎头”“跃进”等系列抗病品种。

二、种子消毒

一是变温浸种:先将薯种在40℃~50℃的温水中预浸1分钟,再放入60℃温水中(种薯和温水的比例为1∶4)浸15分钟。二是药物浸种:用722%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种薯15分钟后晾干播种。

三、轮作

疫病是薯芋类、茄果类作物的共同的种传加土传病害,忌讳连作。要减少病源,减轻病害,必须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不发生疫病的作物实行3年~4年的轮作。

四、土壤消毒

在种过薯芋类、茄果类作物的菜地连种土豆,必须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方法是:先清除前茬作物的茎叶,将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再清除耕作层中的残根遗果(块茎),减少病原物。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千克拌生石灰20千克~30千克,草木灰40千克~60千克撒入田间。耙匀整成栽培垄后在垄顶开栽培穴或沟,栽土豆时在土豆周围撒40%五氯硝基苯3千克拌90千克~150千克干细土的保护药土。

五、合理施肥,科学管理

无论底肥还是追肥,都要合理施用。氮、磷、钾要合理搭配,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保证土豆“吃好”“吃健康”。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保护薯根,薯块不外露,不受伤。

六、药剂防治

疫病在条件合适时,发病迅猛,危害严重,因此要勤调查。发现病叶、病株要立即摘去销毁,迅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除福美双、代森锌、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外,还有以下几种农药:

1防治晚疫病722%普克力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47%甲瑞农600倍~8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

2防治早疫病50%扑海因1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每6天~7天用药一次,连喷3次~4次。万万不能只防治一次就“马放南山”。

1首先把土豆按切成块,保证每块上至少有一个芽

2最好是种在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里

3看来你也不是农村的,不用每天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就可以了,水呢最好 存放几天的水,或者是一些营养丰富的水

4等土豆苗长出来了,可以买些肥料,适当施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817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