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所有教中国武术的地方,比如太极拳形意拳之类的,散打泰拳这种搏击术也可以,请各位罗列出来

良乡所有教中国武术的地方,比如太极拳形意拳之类的,散打泰拳这种搏击术也可以,请各位罗列出来,第1张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少林太祖门之源流

   《太祖秘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到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定宋太祖拳。”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未成大业之前,曾经出家到少林寺里做俗家弟子,学习正宗少林拳棒,历经多年苦练,独有心得,遂以少林为根,自开一门,即太祖门。

   后来赵氏离寺,挟技闯荡江湖,因其武功高强,被官府征招留军,战绩卓著,后升至大将。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为马上皇帝,成为宋朝第一代开国帝王。赵登基后,招集天下英雄好汉,凭武术考试,选拔其中优秀拳种十八家,分门分派,定势下传,以太祖门居首,而后即流传开来。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太祖门的近代传人中,以张世德最为著名。张世德,太祖门三十四代掌门人,原籍河南开封,后因战乱,辗转定居在河南虞城利民镇。生于1893年,35岁时,获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优等奖。同时获优等奖的共37名,其中有著名武术家马英图、郭长生、佟忠义、杨松山、刘丕显、韩化臣、胡凤山等(证明资料可查阅1928年《申报》与《大公报》,或1934年10月2日出版的《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专刊》第13页中所附第一届国术国考考试人员录)。

   张世德传子张铁林。张铁林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享年83岁,是太祖门第35代掌门人,得其父真传,以大力金刚手著称。张铁林授徒范玉修、高翔等人。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丹田混元气功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

   “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站丹田(朝佛势)。此势是丹田混元气行功练最常用的姿势。

   正身直立,面向前方,两腿并齐伸直,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弯曲,双手合十,掌心相对,掌指向上,高与鼻齐。两眼睁开,向前平视。双唇闭住,牙齿相合,舌抵上腭,全身肌肉放松,然后排除杂念,专心练气(图1)。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呼吸法,叫“顺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回收。丹田混元气所有行功,皆用此法。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练气行功三要领,讲给门人仔细听。一要肌肉来放松,周身紧张气难通。二要思想来入静,精神混乱气乱行。三要呼吸深而匀,出入匆忙气不停。三要缺一也不可,百练混元气自成”。

   练功不几日,丹田之处会产生一种温热感,似有微动,似有物生,此乃丹田混元气初萌之状。但不可执著,不可强求,似有似无,随其自然。如此秘法,正确习之,一般百日后,丹田混元气萌生、凝聚渐渐充盈。久而久之,鼻只一吸,心念一到丹田,混元气即至,此功大成。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蹲丹田(马步势)。双腿成马步桩,膝节弯曲,头正脊直,睁眼平视。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全身放松,不可蛮拙紧张。排除杂念,聚精会神,意守丹田。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图2)。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是“站丹田”之进势,功量加大了。但要循序渐进,初习时,膝节稍屈即可,功深后再加大幅度。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坐丹田(端坐势)。上身正直,双目平视,端坐椅上,全身放松。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象。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4卧丹田(仰卧势)。仰卧床上,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双眼闭上,也可睁开。双掌合十,也可放于其它处。精神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也是站丹田之辅势,睡前或睡后,加习片刻,有助长功,也可专练。

   5贯丹田(顺气势)。正身直立,两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闭口合齿,舌抵上腭。双目平视,即“站丹田(朝佛势)”。全身放松,心意入静,然后练气。

   由鼻吸气一口,同时双掌向下推按,动作要慢,按至丹田处即停,两臂适当弯屈,掌心向下,掌指相对。吸气要深长匀细,意念守住丹田,感觉气随手按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图3)。

   然后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双掌收归原位。如此反复练习。手动意随,意到气到,丹田贯注,自有其妙。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此法与下势“扭丹田”、“压丹田”、“开丹田”、“揉丹田”、“走丹田”同属动练气,上述“站丹田”、“坐丹田”、“蹲丹田”、“卧丹田”属静练气。而动练气是在静练气的基础上加些动作,以强化意念,提高气感,还能通关荡滞,强筋壮肌,增功助力。如此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丹田开功静练气,再用动法加把力。动作千万别慌张,缓慢柔和不着急”。外动而内静,动作与呼吸、意念要协调一致,动作营自然,起得稳,练得稳,收得稳。

   6扭丹田(侧扭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意念守住丹田,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即“站丹田(朝佛势)”。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用鼻吸气。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侧扭腰节,带动肩背,但脸方向不变,眼依然平视前方,手形、桩形亦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先向左复向右,或先向右复左,顺序自便(图4)。

   呼完后,仍回归原预备势,再行扭动,收势过程中,即行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动作要缓,呼吸要慢,意念要淡。外动和意念及呼吸要协调自然,沉稳平和。 

   7压丹田(鞠躬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即“站丹田(朝佛势)”。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用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向前探背,腹臀后送,下颏随抬,但面部方向不变,眼依然向前平视,手形不变,桩形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图5)。

   呼完后,收归腰节,回原静势。收势过程中,即开始吸气,回到预备势时正好吸满。接着反复练习,动作要缓慢柔和,不能猛烈急促。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开丹田(后仰势)。

   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即“朝佛势”。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以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向后仰背,腹臀前送,但头节向前勾屈,而不后仰,眼依然向前平视,手形不变,桩形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图6)。

   呼完后,收归预备势,再行练习。收势时即行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9揉丹田(掌盖势)。身正直立,两腿并齐伸直,双掌相压,掌心盖住丹田,掌指横放,左掌压右掌,或右掌压左掌,可以自便。

   然后划圆揉动,先向左或先向右,互换揉动,各揉数十圈,多多益善。如此可以调动真元,生精益气(图7)。

   练功时,全身放松,心念集中,呼吸均匀,意守丹田,内外结合,缓缓习之。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轻重要适当,更不能乱揉一通。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走丹田(散步势)。身正头平,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仍存丹田,呼吸细匀,而后缓缓行走。如平常走步,可直走,可走圆。

   此功既是一种练功法,随意练之,有助长功;又是一种收功法,在练本功后,用此法可以卸火通经,舒筋顺气,长用有大益处,不要轻视。

   “丹田混元气”是一种武功,旨在积聚内气内能,为高层绝艺打下根基。同时又可用于治病保健,对于神经、脑、肺脏、肠胃、肾脏、性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强壮作用。

   作为内功,一样的练法,因体质、心智等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内景、功效等,还可能因对功法不了解而出现偏差,所以学者一定要吃透功法方可使用,不能生吞活剥,贸然乱习。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大力金刚掌功

   “太祖大力金刚手,赵门神功世罕有。铁手一发夺人命,功成江湖任意走。运气发气正宗艺,苦练硬功称魁首。拳似油锤掌如刀,不遇狂贼不出手”。(太祖门还有大力金刚捶功,与大力金刚掌功同称大力金刚手)

   大力金刚掌是太祖门的绝艺,属阳刚之劲,重在伤人,数年纯功即可开砖断石(图8,图9)。

   1大力金刚掌运气功。“混元内气已大成,再练秘法运气功。先吸后呼是要窍,先聚后走是要领。吸时心守丹田处,呼时意随内气功。运气千万不能快,快则气散白练空。心领意引一路走,哪里需要哪里停。打通道路气方顺,百练功纯自通灵”。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推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向前缓缓平行推出,手为五峰掌型,五指开张,掌指斜指向上,掌心向前,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于双手。至臂直时,正好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0)。

   然后缓缓收归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2)撑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向左右缓缓撑出,五指张开,掌指向上,掌心向外,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双手,臂直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1)。

   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呼净后,缓缓收返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如此反复练习。

   (3)托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上平行托出,五指开张,掌指向后,掌心向上,臂宽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

   然后缓缓收回预备势,收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4)按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两胯外下同时按出,掌指向前,掌心向下,五指开张,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缓缓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3)。

   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后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5)担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身体与双手即开始动作,腰向侧扭,双掌前后担出,掌心向外,五指开张,掌指向上。若向右扭,则左掌在前,右掌在后。若向左扭,则反之。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顺序自便。臂高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4)。

   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时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运气贵乎缓!随动而运,使意气相合,要求加强心意体会。其呼吸用“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鼓,呼气时腹收。气到双手,有热胀之感,觉双手气聚生劲。运气功成,双臂经脉通灵,意之所动,内气即动,意到双手,气即贯注。

   双手底功已备,则可发气断物。

  

   2大力金刚掌发气功。“练罢运气练发气,发气全在一气疾。吸聚呼发三节动,以气摧力大无比。意气力合成一体,内劲一出人惊奇。再加外功铁手硬,走遍天下无人敌”。

   运气有成,即练发气,以获得双手劲力。

   (1)拍发势(太祖拍案)。发气前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扬起右掌,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嵩山少林寺武校--少林功夫,少林金刚掌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下拍击而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五指并紧。两腿变成左弓步。拍掌时要用全力,即以腰发劲,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从鼻孔短促喷出,意在掌面,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5)。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2)推发势(单掌推碑)。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拉撤,撤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前全力推击而出,掌心向前,五指并齐,掌指向上。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短促喷出,意在掌根,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6)。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3)劈发势(力劈华山)。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扬起,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下全力劈击而出,掌心向左,五指并齐,掌指向前。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7)。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式,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4)削发势(宝刀削喉)。先做蓄气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提撤,提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用全力向前削击而出,掌心向下,掌形平卧。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8)。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以上为金刚掌发气四大母势,动作皆按右后劲势为例。

   发气贵乎急!先蓄后发,配合手动,以气催力,提高速度,加大冲量。气在先行,力在后随,气到则力到。练习日久,即聚即发,随意蓄发,气劲合一,大有妙用。

   3大力金刚掌硬功。“内练丹田混元气,外练双手筋骨皮。砂袋木板砖石具,你不吃苦不成器。先轻后重要渐进,先软后硬要循序。肉手成铁真绝艺,打人如同打稀泥”。

   硬功主修外刚,坚硬双手,以气功为根,再加用砂袋、木板、砖块、石块等硬物操练,使肉手似铁,双掌如刀。

   (1)铁砂袋:用细铁砂或粗铁砂,加布作一袋状,大小适中,先练小后练大。

   铁砂袋练功有两种置放法:一种卧放,放置于椅上、凳上或桌上;一种挂放法,挂在墙上或树木上。

   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挂放操练单掌推碑、宝刀削喉。都按发力要领打。

   (2)木板:用小木板或大木板,卧放或悬挂。

   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悬挂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都按发气要领打。

   (3)砖块:准备普通砖几块,卧放于地上或置放于桌凳上。

   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按发气要领打。

   (4)石块:自制大石块,置于桌上。

   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按发气要领打。

   初习时,可在砖块上或石块上加覆书本、毛毡等软物,由软渐硬,可防受伤。高度要适当,动作要准确,不要急于求成。

   练硬功要循序渐进,发力由慢到快,打击由轻到重,功量由小到大。最忌急躁蛮暴,否则不但功夫无进,而且有害于身体。尤其打砖石时,稍有不慎,即致损伤,此时必须立即停止练功,调养后再练。重者须疗治。

一个人精神不精神,很多时候完全在于这个人的精气神如何,这个人的站姿如何同样的一个人,他挺胸收腹的时候,给人的精神面貌和她含胸驼背的时候的精神面貌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如果经常出现含胸驼背情况的话,我们应该如何去纠正的,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

在以前驼背是中老年人身上才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但现在由于压力过大、经常坐电脑前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年轻人也经常有驼背的现象。驼背首先影响一个人的整体形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不太好,其次,驼背作为一种病多少对人体健康还是有影响的。那么,驼背了要怎么办下面是介绍一些纠正驼背的方法。

1、注意日常行为。

要想矫正驼背首先就得从日常行为习惯做起,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驼背的人首先站姿就要挺直,肩膀放宽,不能畏首畏脑。然后坐也要坐直,最好不要弓着腰坐。坐好站好了对于矫正驼背是至关重要的。

2、医疗器械辅助治疗。

既然驼背也是一种疾病,那么医疗治疗当然是最有效的。驼背的人背部脊柱的生理曲度会发生改变,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由于这种弯曲是实质性的、是一种病变,临床上也针对这一症状研制出了相应的医疗器械去辅助治疗。

3、相关的锻炼。

驼背的人平时也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的锻炼去矫正驼背的状态。有专业人员就驼背这一症状发明出了一系列的矫正体操,还有瑜伽等平时都可以去练练,不仅可以帮助矫正驼背还能起到塑造身材的作用。

4、其它措施。

对于驼背,其实有一个既实用又简单有效的矫正方法—靠墙站立。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方法都不会感到陌生,很多女生吃饭后也会靠墙站立一会。确实,靠墙站立功效很多,像瘦身塑型,让驼背的人有个挺直的身板等等。另外,睡硬床板也对矫正驼背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切记,驼背的人不能睡太过于软的床板。

之所以会出现含胸驼背的情况,很多时候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当然也有一些病理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含胸驼背的情况出现,平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比如说做瑜伽或者是做一些拉伸运动,或者是直接靠墙站立,对身体进行纠正。

你说的那些都是垃圾,给你点强悍的:

《九阴真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

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

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

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

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

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

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

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

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

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

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

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

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

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

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

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

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

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

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

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

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

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

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

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

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

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

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

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

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

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

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

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

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

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

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

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

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

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龙吟虎啸内硬护体功全书提密

龙吟虎啸内硬护体功乃内含内丹功、铁砂掌、铁拳、铁头功、铁指、鹰爪手以及金钟罩铁布衫等绝技之精华。此功内外合炼,气力双修,出功极快。通过笔者开办的龙虎功培训班中总结,实践证明,学员当天习练便可获得强烈的气感,三天速成丹田之气,五日头顶开瓶断砖,十日拳、掌、肘皆可开砖断石,全身能承受拳打脚踢,二十日基本功成,内劲膨胀饱满,肌肉迅速结实凸出,体形健美,力量猛增数倍,潜能激发大脑、内脏,神经功能能急速提高,精神旺盛,体力剧增,构成内劲支撑,发力强劲,打击力象电一样穿透速猛,震荡强烈,足以顷刻摧毁对手内部器官,致敌人伤残或昏迷,从根本上瓦解对手的战斗力。并可表演二指断石,钢枪刺喉、汽车过身、拉断石条等功夫。

鉴于笔者才疏学浅,功法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现将本功十三式功法整理出来,抛砖引玉,敬请武林气功界各派高师,能人奇士,行家与广大气功爱好者,不吝赐教是幸。

功法篇

预备式: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使身体重量垂直落到两足心,保持足平、掖胯、收臀、松腰、直脊,保持身体正直;收颏直颈、鼻对脐,做到头正;眼皮放松,口眼轻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松肩,两臂自然下垂,小指靠在裤缝前,手背斜向前,手心空,中指舒,意达足心,两臂有圆满舒展之感,意守丹田一分钟。(图1)

一、阴阳运球

接预备式,两手向前徐徐提起与肩平,微微屈膝坐身、松肩垂肘,两臂各成半圆形,两手劳宫穴遥遥相对,体松意静,意念两手之间抱着一个由天地之间精华凝聚而成的金光闪闪的气团。待两手心有麻胀感时,两手徐徐内合,两手有合不拢之感觉,两手再徐徐拉开,拉至略比肩宽,拉时两手心似有吸力相连,有拉不开之感。如此内合外拉,反复练习,气感会逐渐增强,有时会产生自动开合,可任其自然。此时的你,即使以前总不相信气功或练功多年从无感觉,这时也会获得得气的感觉。事实证明,此式一练便可感觉确实有得气感,一试便给人带来练功的乐趣。(图2、3、4)

二、金光耀辉

待两手开合至气感较强时,可随既停止开合,两臂略微伸直,两手翻转向上,捧气团贯入头顶,然后经前身正中,手心向下,十指相对,徐徐下降,降至小腹丹田处,轻轻捂在丹田处,意念气球从头顶沿任脉被引至丹田穴,并在丹田穴放出万丈金光,照的全身晶莹透亮,如此观想五至十分钟。(图5、6、7)

三、纯阳炼丹

接上式,两腿屈膝缓下蹲,随下蹲之势鼻子慢慢吸气进入腹腔,同时收腹提肛使丹田气团上升,从而形成外气向内下压,而丹田气团由于收腹提肛形成上挤之势,造成腹腔得气慢慢隆起,随着站起之式,鼻子慢慢呼气,同时小腹放松,气团下至丹田穴,使小腹自然鼓起。如此反复练习。(图8、9)

四、混元罩体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向前平视,两手从两体侧向上抬起,然后平伸出呈一字与肩同高,掌心向前。吸气时,意守丹田,双手向身体中线合拢,呈双掌相对状,并提起脚跟;然后忽然喷气,喷气时身体重心突然下沉成高马步,双脚跟震地,双掌以掌跟内侧往回搂击腹部,全身绷紧,咬牙怒目,意想内气将双掌崩弹出去。然后搂击心窝与肋部,要领同上,只是吸气时意念丹田之气至心窝与肋部而已。如此为一组,反复练习36次。(图10、11、12、13、14)

五、金刚拨鼓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向前平视,吸气时,意守丹田,两手虚握拳放在体侧,然后以腰为轴向左转动,成左弓步,带动双臂,双拳,右拳往上击打左胸部,左拳向下击打腰部,同时喷气,意念内气将双拳崩弹出去。然后再吸气,握拳,向右转动,成右弓步,以左拳向上击打右胸部,右拳向下击打腰部。如此为一组,反复练习36次。(图15、16、17)

六、罗汉撞钟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向前平视,双手十指交叉,并抱于脑后。吸气入丹田,然后闭气,向前略低头,双手配合,下压后脑,拔动后脊柱骨,从上向下一节节上拔,一直拔到尾椎骨也有感觉时为止。有时骨椎动得咯咯作响,并有较强的酸胀感。意念伴随酸胀感,气以丹田贯命门上注脊椎上行至大椎。有气感时,两肘内收抱头,牵动左右背部,肌肉产生酸胀感,意念气贯两背,然后抬头,放松全身,轻轻呼气。如此共练习三次,气布全背后做下一个式子。(图18、19)

两脚分开与户同宽,双目向前平视,背墙而立。吸气时,意守丹田,十趾抓地,全身放松,两掌以两体侧抬起与肩同高,掌心向下,两掌心翻前由两侧向前划弧成抱球状,同时内握变拳,两拳相对,两腿下蹲成高马步。气吸足后,双脚双膝由屈到伸猛然发力,以两肩下至两腰眼上为撞击点,用整个后背猛向墙面撞击,双手也辅助着向外展开,在背靠击墙的瞬间,猛然喷气,意念将墙撞倒。用后背部撞击点反弹之力将身体推离墙面,站立再吸气,再撞击喷气。如此反复练习36次。(图20、21)

七、青龙颈鼎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面墙而立,弯腰成90度,以头顶墙壁,颈梗直,双手握拳。吸气时,意守丹田,双臂曲肘向上,向身后猛拉,脚跟离地,脚尖立起。气吸足后,双拳猛地向下冲击,脚跟借双拳冲出之力全力震地,在双拳向下冲击的同时,猛然喷气,意念把墙顶穿。再吸气曲肘,再喷气冲拳。如此反复练习36次,头顶痛时,可用毛巾垫地头上,不痛时将毛巾拿掉。练完该式动作,要做按摩眼睛、头部等动作,以免气冲眼球。(图22、23、24)

八、雄鹰觅食

面墙而立,距墙约二至三尺(初习可稍近),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上身前倾,两臂向前平伸,手成鹰爪,大中食三指指尖垂直触壁,虎口务须圆撑。初行之时,因练此式者指端之力甚弱,脚部可全掌着地,距墙稍近。十日后,随着指力的增加,可再渐加力,距墙三尺,再脚跟离地,使大部分体重前移至指端。吸气时,意守丹田,两臂慢慢曲肘牵动身体向前仆。气吸足后,指端用力推墙,两臂撑直,使身体随之离开墙,同时猛然喷气,意念丹田之气奔泻至指尖。如此反复练习36次。(图25、26)

九、金刚击石

先将铁沙袋放于略比肚脐低的木椅或石台上,然后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蹲成高马步,双目向前平视,身体距铁沙袋正中心约35厘米(以感觉打沙袋时手掌发劲顺畅为准),两手握拳置于腰部两侧,拳心向上,全身放松重心居中,平心静气,意守丹田一分钟,然后开始行功。(图27)

1、拍法

吸气时,意守丹田,右拳变掌,轻松得抬至额高。气吸足后,手臂放松,如同挥鞭一样用右掌掌部向下拍击沙袋,在击中沙袋的瞬间,猛然喷气,意念丹田内气注入右掌,拍击下落时好象悬持于空中的石块,当绳索拆断时,加速度砸击沙袋之上,但绝不可用力击打。(图28、29、30)

2、摔法(铁拳功)

原式不变,拍完后,吸气提掌与额同高。气吸足后,于臂放松,顺时针扭动手臂握拳至拳心向上,以拳背象挥鞭似的快速向沙袋正中甩击,在击中沙袋的瞬间,猛然喷气,意念丹田内气注入右拳(打下时,拳心要朝上,在击中沙袋的一瞬间,五指务要紧握成拳,指腕用力如握破鸡蛋状,以中指、食指指根鼓起的关节部位为主要着力部位打击)。(图31、32、33)

3、切法

原式不变,摔完后,吸气提掌与额同高。气吸足后,手臂放松,如同挥鞭一样,用右掌小指侧快速向沙袋正中切下,切中沙袋的一瞬间,猛然喷气,意念丹田内气注入右掌小指侧。(下击时,手指要伸直),在击中沙袋的一瞬间,掌侧要垂直击向沙袋,掌、腕务必要用力绷紧)。(图34、35、36)

4、印法

原式不变,切完后,吸气提掌与额同高。气吸足后,手臂放松,以掌根象挥鞭似的快速向沙袋正中印出,印中沙袋的一瞬间,猛然喷气,意念丹田内气注入右掌掌根(下击将触到沙袋时,掌、指绷紧,手指自然张开,指尖灵活)。(图37、38、39)

5、点法(铁指功)

原式不变,印完后,吸气提掌与额同高。气吸足后,手臂放松,五指并拢成钩手,象挥鞭似的快速向沙袋正中点击,点中沙袋的一瞬间,猛然喷气,意念丹田内,气注入右掌五指指尖(在击中沙袋的一瞬间,五指要并拢齐,五指与腕臂成90度垂直角,掌指用力绷紧)。(图40、41、42)

以上五法,合而为一组动作。反复练习36次后,换左手如上练习36次。

注意:此式练习前后一定要用药水按摩手掌(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十、玉门锁喉

取竹筷一根,用光滑的一端顶在咽喉凹陷处,另一端用左手掌抵住,右手复盖在左手上,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并下蹲成高马步。吸气时,双掌带动筷子顺时针转动,意想把丹田之气引至咽喉部位。气吸足后,然后喷气,喷气时,双掌用力向内按,同时伸颈挺喉,意想把竹筷顶断。此为顺式,做完后,接着做逆时针转动,方法要求同上,唯方向相反。一顺一逆为一组,反复练习36次。(图43)

此式一般练习七日左右即可抵断一根筷子,如果能断一根筷子,即可用两根筷子捆在一起练习,如能将两根筷子轻易抵断,则可改用红樱枪练习。方法如下:

高马步站立,将枪根低在墙跟处,枪尖放在咽喉凹陷处。吸气时 ,意想丹田内气提至咽喉练功部位,双掌放在腰后。接着咽喉练功部位开始运劲低压枪尖,迫使枪尖向下弯曲。低压的同时要配合喷气,如此反复练习36次。初时枪杆不易压弯,自此,钢枪刺喉即告功成。(图44)

十一 白虎卧道

两拳撑地。拳心相对,两拳间距与肩同宽,两手臂弯曲角度120度,以脚尖触地,身体正直,不可塌腰,头不可耸拉下去,头与躯体成一条直线,舌尖轻低上腭,排除一切杂念。保持这个姿势,力尽而止,时间逐渐增加,在双掌撑地过程中,意念双臂如铁柱一般,丹田内气贯注于双拳,直透达地球中心。在撑的力将尽未尽时吸气,同时两臂及拳放松,意守丹田。然后猛然喷气,同时拳头一紧,身子一颤,两臂一紧。如此反复练习36次。(图45)

十二 双龙盘柱

随意站立,保持双拳俯卧桩功态,将眼闭上,然后用自己的拳 掌拍打全身个各个部位,轻重以适可承受为度。身体越怕打的部位越要拍打。如颈、头、胃、两肋、腹部、前胫等部位要多打、勤打。拍打5分钟后,停止拍打。放松身体后,意念自身大无比 ,全身肌肉充满弹性;意念四面八方有人向自己进攻;意念自身如弹簧一样,一触即弹,将进攻自己的人、棍棒等一一弹飞、弹断。如此练习五分钟。(图略)

十三、仙人打坐

备一个一寸左右的坐垫进行盘坐垫,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姿势要正,含胸拔背,百会穴对准会阴穴,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合指,放于胸前。吸气时,意念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入贯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气时松肛,似守非守丹田,呼吸要均匀,绵绵长长,进气要缓缓进气,功中一切其自然,修练十分钟左右,功中要排除杂念,不要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功后要收功。(图46)

收功:

1、搓手功:练完仙人打坐后,自然呼吸,散步3至5分钟,然后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提起,掌心相对互搓,使双手掌心发热。

2、摩面:两掌手心紧贴于面孔,由耳部下方向上旋弧至鼻按摩36次。

3、摩眼眶:用两手的小鱼际穴部位(小指展肌部位),按摩双眼眼眶,由里向外按摩36次,此功能解除眼睛肌肉的疲劳,从而增强眼的视力。

4、捏按晴明: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尖按于两眼内此“晴明”穴位,按摩36次,按时由浅入深,经功可使眼内此的动静脉血液通畅,不至于气冲眼球,造成眼球浑浊。

5、摩迎香:使两手的大拇指内扣于掌心成弯曲形状,其余四指并齐伸进用食指按于鼻之两侧“迎香”穴位上按摩36次。此功能够开通鼻窍,对鼻炎、鼻塞均有良好效果。

6、梳头皮:两手十指分开呈梳状,从前向枕骨部位梳按,梳按时刺激大脑正中和两侧,共做36次。

7、鸣天鼓:两手的中指按在后脑的枕骨上,用食指搭在中指上向下弹,有节律下弹36次,此功对高血压、头晕都有很好的效果。

8、摩耳轮:用两手的拇指,食指捏在耳垂部,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按摩作为一次,如此按摩36次,此功对全身疾病都有良好效果。

9、左右转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目平视,头颈放松。头颈向左转时看左肩头,向右转时看右肩头,左右各转36次,此功能解除头颈肌肉及神经的疲劳,可防治颈椎肥大症。

10、叩齿咽津:预备式自然放松站立,仍然舌抵上腭,上下牙齿轻叩,心中默念“牙齿坚固”,共叩齿36次;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津液,徐徐咽下丹田,如果津液较多,可分三口咽下。

收功后,可适当辅助修练举重,哑铃、拉力器、健身器等体育器具,增加力度,与气结合,功效更好。

注 意 事 项

1、练功必须在有新鲜空气,安静卫生、平坦开阔的场地进行。不能在靠近河边、水井、深沟的地方练功。

2、练功时必须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过饥、过饱和饭后一小时内不能练功。练功前必须解净大小便。

3、练功时必须宽衣松带,不宜穿中跟或高跟鞋,取掉身上的所有硬物,如手表、钢笔、眼镜等。

4、练功者必须节制房事,遗精,滑精后不能马上练功,需隔24小时再练。练功期间内禁食生冷和刺激性温燥的东西,如烟、酒、辣、油炸食品等。

5、练功结束后,一小时内忌饮凉水、冷饮;不能用冷水、冷毛巾擦汗,练功15分钟后才能洗刷,应用温热水。

6、练功必须持之以恒地苦练不懈。练功时,姿势要准确、自然、松紧相随,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7、练功期间,必须适当增加营养,并保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8、练功者如感到身体各部出现酸、痛、胀、麻、痒、不思饮食,大便紧和稀,贪睡或睡不好,练功中出现放屁、肚响、小便欲滴、眼泪盈眶等现象,均为练功之正常反应,应继续坚持练功。

9、子、午两时禁止练功,即白天和晚上,11点至1点。其它时间都可练功。

10、练功结束时,必须认真做好收功,以免火气上冲头部。

龙吟虎啸内硬护提功训练进度表

功法 一至十日训练 十一至二十日训练

每天训练次数 每次训练时间 每天训练次数 每次训练时间

阴阳运球 2次 10分钟 2次 5分钟

金光耀辉 2次 10分钟 2次 5分钟

纯阳炼丹 2次 10分钟 2次 5分钟

浑元罩体 2次 练18组 2次 练36组

金刚拨鼓 2次 练18组 2次 练36组

罗汉撞钟 2次 练18组 2次 练36组

青龙颈鼎 2次 练18组 2次 练36组

雄鹰觅食 2次 练18组 2次 练36组

金刚击石 2次 左右手各练18组 2次 左右手各练36组

玉门锁喉 2次 喉顶竹筷 练36组 2次 喉顶钢枪 练36组

白虎卧道 2次 双拳俯卧3——5分钟松紧18次 2次 双拳俯卧5——10分钟松紧36次

仙人打坐 2次 10分钟 2次 10分钟

收功 2次 练36组 2次 练36组

我觉得吧散打不比泰拳差各有优点

虽然没分还是给你吧

练功方法,可分为练体魄和练武两大类。锻炼体魄是练拳之基本功夫,古泰拳锻炼体魄的手段纯粹是日常的劳动。有四项日常劳动是必须天天坚持做的。(1)往日;(2)担水;(3)舂米;(4)劈柴。

(1)望日:古代练功法之首项曰“望日”。关于此术的意义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眺望朝阳,一可以锻炼眼睛加强目力。其理论是拳师既能阳光刺激而不眨目或昏眩,在角斗时自能集中眼神,应付敌人。另一说则谓望日为拳师风记,凡习武必须早起练跑,因早晨空气清新,是运动最适当时间。昔之拳术教师命徒练跑,与现在不同,不要求作长跑。

可能是前人还未明了长跑的益处。练拳者跑步,须择田野崎岖路径,以强化腿部各处筋腱肌肉,并需在草地卧下翻覆滚转,让身体皮肤与草木砂石磨擦,与露水接触,久而使皮肤强韧,可抵御打击。同时练者可习惯卧地活动,在临阵跌倒时能应战。

(2)担水:前人运水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竹匣装盛最普通。另有一种传统方法,是用竹竿,竹节长而皮薄,制成竹简,长15~3米,贯通中间竹壁,即形成柱体形盛水器。练武人运水,以肩担或用臂挟于腰间方式,徒步运送。由于行程长远,以此法练功不但可以增强肩膊膂力,更因腰肋长期用头劲低压重物,久而坚强异常,在打擂时对抗敌人攻踢,裨益极大。

(3)舂米:此练功方法,可壮腕力及强化整个上体肌肉。舂杵是坚木造成,重约6磅,长1~15米,头尾粗而中间一段较细,谓之颈,便利手执,其健身功效与哑铃或槌棒无异。舂碓又名舀,形如石盆。

动作时须精力集中,杵须击向桩碓中央,熟练后可在杵下击时松手,俟其反弹时复握之。如是一放一收活动,可养成节奏,双手更可轮流练习,手部握力久而增强。

还可同时有二三至四人齐练,使杵时须合节奏,此起彼落,相辍不绝。手力不足,错失节拍,则桩杵互撞,劳而无功。

(4)劈柴:古人以木生火,入山伐木取薪为常事。长柄斧是伐木的主要工具,伐断后运回居处,这项劳动对于手掌、肩膀、背脊肌肉的发达特别有助,拳师常练之,功效尤佳。

门徒正式习拳术,先学握拳及站桩,后习各式基本拳法,随即要练习各种武功,其中最重要的有六项:即布功,打柠檬、粉试、早浴、踢香蕉树、拖桥。

(5)布功:古代基本练习法门之一,目的在巩固拳桩,能在进退时常保持戒备姿势,无懈可击。

其方法是将浴布(泰族男女各惯用的)褶成条状,披于颈上,布尾缠裹拳头,双手握紧,左手高擎于眉心前方,约24~36厘米,另一手侧提于颔侧,两肘悬空,距肋部12~16厘米,是以为“式”,实同拳桩无别。行动时向前迈步,或左或右,式须不变,即进左足时左拳为锋,右进时右拳为锋。

此功练好,拳师在角斗时自然无时不以拳桩向敌,以肩臂掩护身体,拳头因惯受浴布牵引,坚定不堕。

练习重头是双拳随身体移动而变位,动作要娴熟,轻巧活络,浴布同时沿颈拽动,故须小心勿为擦伤,使成为一种习惯动作和姿势。

浴布功练好后,即改用两巾,各裹一拳头,形同圆枕,布尾捏于手心,不见手指,如此两人持枕对练,熟习拳路及挡架功夫。

练习时不以全力出击,以轻灵为法,挡格拳多用前臂招架,配合摇身闪避。熟悉后,裹拳方式改为露指,与缠麻拳头相近,同样对战,并加强力度,手法运用亦增,故须加倍谨慎防守,久习后防守自然严密,倘失慎则难免有损伤。

(6)打柠檬:打柠檬是专门提高准确性及灵敏性的锻炼方法。

其方法是在悬空的竹竿上,以线吊柠檬击之,以柠檬被击至下沉为准,以增拳功。

(7)踢香蕉树:昔日泰拳师练腿,香蕉树是重要工具,而踢香蕉树是主要练功之法门。

其方法为取15米左右的香蕉树干,直径18~20厘米,立于平地上,发腿踢之,左右连环,不能踢倒香蕉树,而利用腿击之力把持树干平衡,故双腿必须不停地快踢,又可练高低踢法。熟练后进而用两米长茎,照样行动。

(8)拖桥:练腿的另一种方法,是拳师加强单腿立平衡力的妙法,泰拳术以腿击为主要招数,用腿根基不稳定不行,故有此法之练习。

行动方式,为两人对立,一人牵拉练者一腿,快速进退,或旋转托拽,对方被拖动时,须以独腿站立,应变消解不被拖倒。同时,手部戒备姿势须紧守不懈。

练就后,拳师单足立地时,架势平稳,且心理上布至仓惶,被人乘虚而入。

前代拳师练步,依循罗盘八个方向作进退练习,名谓八方运足法。

上面只是概括地介绍了古代泰拳地一般情况,由此可以了解古泰拳高手们对于体育科学虽不甚明了,但在武术修练方面,都能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练习工具,并且取得辉煌成果。古泰拳师的这些练功方法,有仍值得现代泰拳师及搏击高手们仿效和学习。

职业泰拳手大多来自泰国的边远省份和地区,或是远离首都的穷乡僻壤,最初他们每逢节日或赶庙会时,才在当地作些比赛或表演,在当地有些名气的拳手可望进入泰拳训练营,进而成为职业泰拳手,他们这时的年龄一般只有12~16岁,泰拳训练营为这些未来的拳手提供吃、住、训练场地和设备以及各种必要条件。训练营已经和拳手的命运连在一起了。在训练营中,每个拳手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训练上了。他们每天训练六个小时,早上先作4公里长跑,然后是3至5回合的击空拳练习,接着做柔韧练习,最后再做一次长跑。下午训练除了上午的练习内容外,再加上击沙包练习,这时的练习他们是全力以赴,拳、肘、膝、腿交叉打上10个回合。最后是不带手套的模拟对打以及两两一对的“砸颈撞膝”练习。

1晨跑

清晨起来跑步,可以增强耐力,使腿部肌肉发达,对于拳师在擂台上进攻退守,均极裨益。拳师能否在对手不断进攻面前不被打倒,与站桩极有关。泰拳师公认跑步为站桩功力的基础,必须严格遵行。

跑步完了之后,日间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一般直至午后,下午四时左右才开始继续训练,午后训练程序,各著名武馆各有不同。一部分武馆的拳师以跳绳开始,有的拳师则以技术动作空击开始,然后打沙包,进而对打,最常见的是以空击开始。

2空击

空击,泰拳师称之为“击影”。是拳师运动中的热身运动,使全身的神经和肌肉进入兴奋状态,以适应后面的剧烈训练。空击训练主要是协调身手的配合,进退的平衡,特别注重于实战时出招打空以后迅速收式回防的习惯性培养。另一个目的是“意”的训练,即假想敌手的训练,想象怎样对敌手进行攻击和防守反击。所以,泰拳谓空击为击影,是深有函意的。

空击练拳时,注重于双拳动作的连贯;运足(步法)和发劲的正确,并且尽可能多用各种步法,如跃进、急退、或围绕而进,拳与步须配合。

空击练肘时,假想敌手的存在,双方已进内围(贴身)战。观察对手的动态,或运足相应,或适时挥肘出击,招数可长可短,或改变攻击角度,又可借势抵敌,自由发挥。

如果是练腿击,不在于练猛功,而在于怎样保持身体的平衡,使腿招收发灵活,防守时严密坚固,不致于受到对手的突然袭击。

练膝击时,注重膝招流畅活泼,如上步冲膝,须保持膝步一致。练贴身缠战的膝招,则想象双臂箍住对手,下拽迎合膝招的上冲之势。

还有蹲身空击法。练空击时身体下蹲,双脚前后溜动,与跳绳相似。按1-2-3的口令,双拳以相同节奏发出。长练此法,可增强下盘的耐力。

著名的泰拳高手乃佛练空击时,与一般的平庸拳师慢条斯理、不用劲的空击法根本不同。他不但手足敏捷,且每招每式,均吐气发声助势,意劲俱在,与实战时无区别。乃佛擅长用前脚蹬踹,脚起连环,其灵活程度如手一样,令人叹为观止。80年代拳王狄西莲,练空击时,重点则在其成名绝技,连环冲膝。可见泰拳师练拳,因人而异,自由发挥。一点也不循规蹈矩地来约束自己。

3打沙袋

打沙袋是泰拳基本练习方法之一,可以加强拳头的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胁。练沙袋的要点;是不可蛮干,应环绕沙袋,作有规律的移动,一面练习步法,一面选择不同位置、角度、距离发动攻击。

拳招必须有目的和意图,一般是组合拳,如先左后右,再接以左拳,依1-2-3的节奏,发右拳也是一样,必须灵活准确,拳招熟练之后,劲力自然会增强。

练肘招时宜先用前臂打击,配合上步时间,距离须把握准确才有功效。

膝招练习也要靠近沙袋,两手抓住沙袋的上端,用力拉拽,弯身拧腰,提膝全力撞击。熟练后可左右跳跃,同时用双膝连环冲撞沙袋。以频度高、力度猛为好。这样练还可以增强体力。

踢沙袋时要注意接触位置要准确,挥腿时间不对的话,可以使足踝受伤。必须注意只能用脚背和脚杆(小腿杆)抽击沙袋。用脚尖踢人,不但威力不足,还容易把脚踢伤。发腿时中心足注意要惦立,以脚前掌着地而后跟抬起,才能使全身的重量与劲力集中在动腿上,击打目标时自然就有了威力。腿招收发前后,要保持戒备姿势,使之成为习惯动作,以防实战时对手狙击回袭。

初学者为提高练习效果应了解沙袋结构。沙袋是用双层皮革或相似皮革材料,内芯充填粗沙,两层皮革间充填软鬃或海绵类而制成的,呈圆桶形。沙袋的大小可以根据练习者自己的体重、练习目的等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将沙袋悬于空中进行击打练习,沙袋放置的高度可根据练习者身高自行调节,一般是悬吊在以击打沙袋中间部位的高度为宜。

将沙袋贴墙架起或一人扶托另一人进行击打,这样可以避免沙袋被击摆荡,易于体会、掌握击打动作。练习时最好是在教练或同伴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动作,尽快地掌握正确动作。

击打沙袋时,可在原地进行单个拳法的击打练习,也可在移动中进行各种拳法进攻步法的联合训练,如向前滑步击打、向侧滑步击打等。并还可在训练中,采取进攻与防守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如迎击拳法,闪躲后的还击拳法以及真假、轻重拳法的结合。在比赛前如能了解对手,更可从实战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进攻拳法的练习,提高技、战术水平,以利在实战中应用。

练习击打沙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初学者应在基本掌握各种拳法动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击打沙袋的练习。在击打沙袋的练习过程中,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否则容易形成错误动作,难以纠正。

②练习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手指、手腕、肩、肘关节、腰部,以防受伤,击打时不宜徒手做,一定要缠好护手带,戴上专用的击打沙袋手套或练习手套,这样既可避免挫伤又可增加握力和用力的感觉。在击打沙袋时,先轻后重,最好是在做2-3组空击后,再进行击打练习。

③在击中沙袋的瞬间,拳要握紧,腕关节紧张。腕关节稍内扣保持拳锋与尺骨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受伤。这一点尤其重要。练膝、肘腿招时主要是掌握技术动作,保持身体平衡,而不是练功。因此不要发力太猛,以免受伤。

④在击打沙袋时始终要保持正确的实战姿势,击打后立即收招并作好防守,以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⑤击打沙袋时精神要集中,要有实战观念,假设对手,以培养实战意识。练拳时,用拳锋正面击打沙袋,发拳时眼睛注视击打部位,做到出拳迅速准确有力,此时击打沙袋的声音清脆、短促、沙袋垂直颤动,否则是发拳用力不合理,切忌出拳时推击。

⑥沙袋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在经常击打的部位形成凹陷,练习时应注意避免击打在凹陷与平坦部位的交接处,因该部位易于是拳脚滑动,造成扭伤。

⑦初学者在击打沙袋练习时,应先进行单个招式的练习,最好是从直拳练习开始,因为直拳易于掌握。然后再练习摆拳,勾拳拳法,再练腿法、膝法、肘法等。在较熟练地掌握单个招式的基础上做各种招式的穿插、组合、连续击打动作的练习。

⑧初学者在击打沙袋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击打时动作的速度应先慢后快,重量应先轻后重。并且一定要结合步法进行打击,不能只注重招式,而忽略步法和全身协调用力的技术要求。否则在实战和比赛中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

⑨初学者在练习击打沙袋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掌握沙袋被击后的颤动规律,注意出招时用力的时间、距离和角度,尤其在击打摆动的沙袋时更应如此,否则容易发生手指、手腕、肩肘、关节受伤事故。

⑩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击打练习,在练习前应安排击打内容组数,每组的时间以及要求,并要求出招时的频率,轻重的节奏,及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体力情况进行安排,以提高练习效果。

泰拳著名高手“旋风腿”亚披勒练沙袋,其腿功有如排山倒海,一声闷吼,腿快如闪电扫向沙袋,猝然爆发巨响。亚披勒练连环腿时,更加连珠炮一般,声音坚实,尖锐刺耳,振人心魄,其拳肘与膝撞的角度异常刁猾巧妙,令人难以防范,真是名不虚传。

4对打

对打练习,是泰拳师赛前积极训练的主要项目,在曼谷已获排期出赛拳师,每周对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练,星期日休息。

练对打可增强拳师的耐性、速度和斗志,缺乏对打练习的拳师,在比赛时往往想轻取敌人,反而力不从心。

泰拳师在对练时,一般只运用穿戴拳套的拳头,全力搏击,腿膝招数危险性高,因此不适宜在对打时使用。

泰拳术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冶炼升华,训练方面的确别具一格,例如比赛每局时间三分钟备战练习回合时间达四分钟,休息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若比赛每局两分钟,则练时三分钟。这种高度压力式练习法,无疑使拳师在擂台上比赛时,有足够的体能与耐力应付比赛的需要。

对打练习次数不宜过多,如预期比赛十回合,那么每次练习只要对打四回合,一般五回合赛事,对打三回合就足够。至于四回合一下的比赛,则练两回合就够了。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练习须隔日进行,使身体充分休息,不致因练习过频而损害脑部健康。

1982年举行的一场泰国拳坛高手争霸,战前“通天膝”狄西莲迎战“飞将军”沙玛,双方积极备战,训练之刻苦前所未有,狄西莲练习65日,对打练102回合,特别注重击靶练习;沙玛则练了45日,对打86回合,加强角力练习,以对抗狄西莲之膝撞战术。

5手靶训练

近年泰拳师最重视的特殊练习法,有“手靶”与“摔跤”两项。

手靶是引进的先进训练方法,由教练或专业靶师手持正方或长方形长靶,其形如枕头,作活动目标,带引拳师攻打。教练可任意引导拳师向各部位进攻,并不断报以干扰、回击,使后者同时练习防卫。

手靶的特别功效,在于拳师的膝、腿等各种招数,灵活准确,加上教练的催促、压逼,其攻击方法和密度相应提高,比独自攻打沙包,效果好得多。

“通天膝”狄西莲,以膝技卓绝威震拳坛。他在击手靶时,大部分时间缠着靶师,集中练膝,其膝招威力骇人,急如闪电,尤善连环冲撞,每一击足以至人死命。

6摔跤

摔跤练习,又称搂抱,是凭长时间的缠抱投摔,使桩步坚稳,膝招灵活,对磨练耐性,最有效果。

方法是选择体形相近的对手,互相抱住颈顶,轮流用力拉拽、压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击,被动一方则竭力抗拒,发劲将对手撵开或向侧投掷。在两力相抵之下,双方常成紧贴、绕转形势,必须不断移动或运动消除对方牵引和膝功,抗争十分激烈,双方体力消耗很大。常练可帮助拳师在内围争持时发挥膝技,争取优势,在应付敌人膝攻时,则善于护卫与回击。

在泰国部分有名拳馆,拳师在赛前练习,摔跤时间长达三十至四十分钟,其激烈程度,难以言喻。

7过招

参加比赛拳师,还经常找同伴或教练过招。以磨练技艺,在原定练习程序完结后,拳师即与教练或体形相近对手相战,只是不像比赛时那么认真凶狠。否则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创伤,适得其反。

过招的办法是,双方各出招数对战,而不用劲,互相拆解、回击运用战术,借以培养反射神经,灵敏性与实战技巧。

拳师可随意选择各种招数演练,例如练腿踢招数,甲方踢,乙方挡格后回以反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轮流练习。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撞,或练内围膝撞,对方则集中护卫,破坏前者用膝之势,用退击战术者可专练退战方式,如此类推。此种训练,可改善拳师打斗时姿态与风范,养成攻防技击之节奏和韵律感。

8跳绳

最平凡简单的训练,是跳绳运动,是拳师必须持之以恒的练习项目。其一处在可强化腿部机能,使拳师移动敏捷,体重下降,耐力增强。

初出道的拳师,每日下午练习前,必跳绳三回合,作热身运动。因体重问题而须减重的拳师,可每日进行三十至六十分钟的跳绳,练习时加穿厚衣,催助身体内水份挥发,效果尤佳。

⑴器材(绳子)及准备

要用直径10毫米的腊绳,或机用皮带(直径8毫米)和代革用品,长度以本人脐部高低到地面,用脚踩直一圈为标准。

要穿平底软性鞋,跳前须做准备活动,使各关节韧带和肌肉展开,尤其是踝部关节及手腕关节更为重要。

(2)姿势要求

头部要正直,双目正视前方,下巴自然地靠近胸骨顶端凹陷处,含胸、两肩下沉,双膝微屈,躯干向前下方弯曲,保持颈部、胸部脊柱生理弧度。

两手握柄,手心向前方,肘部靠近躯干两侧,手内侧贴近大腿外侧股骨上13处(握绳柄主要靠拇指、食指,其他三指为次要,用两手腕摆动绳子)。

跳绳时要用前脚掌弹跳落地,在落地时要轻松,膝部自然弯曲,略有缓冲动作。

(3)跳绳的方法与要领

跳绳时除了两足的动作随着变化而转换外,其他部位如头,躯干和手臂尽量保持基本姿势。如果在跳绳失误时,要立即恢复跳动(间隙时间越短越好),绳子的挥动用两手腕同时发力。

①原地双脚跳:

动作要领:好似原地跑步,弹跳时靠一足前掌跳动,在落地同时另一足再做弹跳,依次交换。每跳起一次绕绳一圈,身体中心保持不变,始终在中间。

②单足二次原地跨步跳:

动作要领:一足做二次弹跳,每跳一次绕绳一圈,左脚第一次弹跳时右脚作后伸动作(只能用膝部作屈伸动作),当第二次弹跳时右脚作前伸,足尖绷直,这时快速落地换上右足弹跳动作,然后依次轮跳。

③前后交换跳:

动作要领:跳动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足前后距离同肩宽,用两脚前脚同时弹跳,跳动时,左、右脚不断前后交换,一次轮跳。

④提腿90度跳

动作要领:一脚落地弹跳,另一脚作向上提腿与躯干成90度,小腿与大腿成90度,脚尖下垂,紧紧落地,原落地弹跳的脚向上提,交替进行。

⑤踢臀式跳(类似后提腿跑):

动作要领:一脚弹跳落地的同时另一脚小腿后屈,将脚后跟尽可能敲到臀部,然后落地换另一只脚作以上动作,连续交替弹跳。

⑥步伐式(如泰拳步伐前后跳动):

动作要领:按拳击基本步伐的要领作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跳,每跳一次摇绳一圈。

⑦双飞式或三飞式:

动作要领:双飞即跳起一次摇绳2次,三飞是跳起2次摇绳3次,要求两脚合并,同时用脚前掌跳起,提臂收腹直腿,两脚尖绷直,两手腕瞬时间加速作2次或3次旋转。

⑧负重跳:

即上身穿上沙背心,或腰部带上沙袋,还可用沙绷带,只要能增加一点重量,不拘跳的形式进行跳动,这一类的跳是增加难度提高效果。

⑨变速跳(好似变速跑):

在一个回合中(为三分钟),分阶段的快速与中速跳,这是符合拳击比赛中回合需要的,为的是使生理和呼吸系统等方面适应回合要求,每个回合跳绳为600次左右。

要求,一个回合400次以上为及格,550次以上为良好,650次为优秀。

跳绳时必须注意:

①跳绳时不要跳离地面过高,以绳能通过脚底为佳,落地必须要有缓冲,严禁用足跟着地,否则会震动大脑,影响健康。

②跳后,两足各组肌肉有酸痛等的正常现象,严禁用冷水冲洗,要用热水洗或按摩,使肌肉放松,消除肌肉群的疲劳。

③跳时呼吸必须用鼻以短快吸气,呼气要慢用嘴呼出。在快速跳绳前先吸一口量大的气,随后加快跳速,气慢慢吐出,甚至气即将吐完,再憋口气,实在憋不住,放慢速度,随后再吸气,这样不断地交换是为了达到无氧训练的目的,当休息一分钟时,应进行深呼吸的调整。

9体操

最后的练习项目是体操,在练习前或后均须进行,主要目的是强化身体各部位的筋肌功能,伸展筋骨,训练后的体操动作宜放缓,使身体神经松弛,体内各部机能平静,回复原状。

体操项目有蹲跳、开胯、溜腿、摇颈、掌上压等各项运动,其中以腹肌运动为主,与拳师的耐打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泰国拳馆的拳馆,每日须作腹肌运动一百至二百次,以增强腹部抗打击力。

60年代以前拳师之练习程序,一般均以空击、打沙袋、对练为重点,辅助练法则有跳绳与过招。80年代后各武馆即相继大幅度加强摔跤训练,同时有长方形皮靶出现,引靶协助拳师追击焦点的训练技术迅速发展,使新一代拳师韧度及组合技术、密度等全面强化,至今这两项特殊练习法已成职业泰拳训练绝不可缺少的项目。

三、当代泰国著名拳师的综合训练方法

下面介绍的,是70年代全泰国最强的两名高手乃佛与威仑莲的训练方法与程序,供读者作比较和参考。

“泰南彗星”乃佛是当代技艺最出色的拳师,曾无敌全泰,据其教练介绍,他自初出道以至闻名全国,均依照一套固定的练习程序,十年如一日。积极备战,通常在赛期前约二十日开始,直到赛前一日休息。

(1)早上五点到六点练跑,从中速进行长跑。

(2)跑步10公里左右后,择适当地点练腿功,蹬踏酸柑树干,以增腿力。

(3)回到拳馆,与教练过招,练踢和蹬,以灵活敏捷为准,教练发出扫腿,乃佛后撤半步,以毛腿或膝招回击。

(4)其后练体操,使身体坚强耐打,重点在于颈腱、腹肌。早餐之后自由活动,到下午3点在拳馆内与其他拳师一起集中训练。

练习之前接受适当热身按摩,尤其以颈部、肩、臂、小腿肌肉为主。

(5)首先进行3回合空击,轮流练高低踢腿与蹬腿,或接以膝击,连环配合。然后休息一回合,作全身按摩,继续练五回合活靶,全力以腿踢膝冲,一切近于实战。每次休息时又进行按摩,其功效很好,可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随后练沙袋两回合,主要练飞踢法,重复发左或右腿踢向沙袋。再练两回合空击,又再按摩。使肌肉放松,才洗澡休息。

每日实际练习时间,共12回合,这是平常练习程序。

在星期一、三、五,练习秩序有所变更,以五回合对打代替练靶。对打练习时,乃佛常选择不同类型对手,如擅左、擅右、速攻或退战等拳师,以磨练适应能力。他特别着重练闪避及防守技术,养成异常锐利的视觉反射神经,以及观察敌人拳路之本领。

泰拳扫踢之一------后中部横扫踢一、技术要领: 1、格斗式站立,前脚向前斜45度方向上一小步(脚尖颠起),重心前移; 2、前手臂与肘垂直护于身体侧面,后手向起腿方向斜下摆的同时,后腿蹬地如同棍子一般以前胫骨(即 膝盖以下脚腕以上,主要以脚腕以上10cm左右为最佳进攻武器)横扫出(目标为对方的腰部,当接触对方腰部的瞬间,翻膝向斜下方砍出)3、当扫踢之脚方落地,下摆之手应向前方伸直,以防对方近进攻 ,同时扭腰带动扫踢之腿向后收回,还原成格斗式。 二、注意事项: 1、后扫踢时,支撑脚必须颠起,当胫骨接触对方腰部的瞬间,必须斜下砍出,以增强穿透力; 2、横扫踢时,大小腿必须伸直(如同木棍一般),脚背须绷直,进攻武器应是胫骨。 泰拳扫踢之二------前中部横扫踢一、技术要领: 1、格斗式站立,换步(前后两脚交换步双脚颠起,后脚置于前,前脚向后,)而立,重心移到前脚(换步前的后脚); 2、前手臂(换步前的后手)与肘垂直护于身体侧面,后手(换步前的前手)向起腿方向斜下摆的同时,后腿(换步前的前腿)蹬地如同棍子一般以前胫骨(即膝盖以下脚腕以上,主要以脚腕以上10cm左右为最佳进攻武器)横扫出(目标为对方的腰部,当接触对方腰部的瞬间,翻膝向斜下方砍出)3、当扫踢之脚方落地,下摆之手应向前方伸直,以防对方近进攻,同时扭腰带动扫踢之腿收放至前面,还原成格斗式。 二、注意事项: 1、拳扫踢时,换步应快,双前脚掌应颠起,两脚之间的距离不易太大,当胫骨接触对方腰部的瞬间,必须斜下砍出,以增强穿透力; 2、横扫踢时,大小腿必须伸直(如同木棍一般),脚背须绷直,进攻武器应是胫骨。 泰拳扫踢之三------后低扫踢一、技术要领: 1、格斗式站立,重心向前斜移,前脚斜45度微跳; 2、前手臂与肘垂直护于身体侧面,后手向起腿方向斜下摆的同时,后腿蹬地如同棍子一般以前胫骨(即 膝盖以下脚腕以上,主要以脚腕以上10cm左右为最佳进攻武器)向对方大腿或小腿外侧斜下砍出(直接 翻膝向斜下方砍出)3、当扫踢之脚方落地(也可旋转一周,但不用),下摆之手应向前方伸直,以防对 方近进攻,同时扭腰带动扫踢之腿向后收回,还原成格斗式。 二、注意事项: 1、后低扫踢时,须斜微跳,重心向斜倾倒,以胫骨斜下砍对方大(小)腿外侧。 2、低扫踢时,作攻击之腿胫骨(后腿)应先接触对方大(小)腿,而后落前脚触地。

  拳道与拳术

  拳道以意会。力拙而意巧,力易而志难。若要由自然动静中悟出万物变化之理,自万物变化之力中,悟出别人之拳法之节奏破绽,乘虚而入,如水渗隙。

  心拳与术拳

  大巧若拙,拙中之巧。返朴归真,内蕴天地变化之机,外藏鬼神莫测之变。

  哲艺之境

  有些武术虽然先声夺人,但却如喝渗水之酒。令人越瞧越无味。但有些武术,其味随觉苦涩,但却如细嚼橄榄,令人越想越回味无穷。

  入世与出世

  不再以出世为修炼拳道的途径而完全'入世'了。如佛门弟子心经'入世'的修为方为正果,此番入世之后,便可自红尘中修学以前无法学到的自然平常的路径。

  一、论禅

  欲能由武术中有所启发,意谓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同时,并能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的扩展自我。此亦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发展,而你整体发展以及于整体之每一面才是。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其力量。

  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爱欲中。

  瞧向一木制的娃娃,她一无自我之意识,亦一无思考能力。一无贪欲亦一无顽冥不化。

  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开敞出现。移动一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空是无法下定义解说的,正如最柔的东西是无法剪断的一般。

  我系移动着亦可谓全然末动。我恰似浪涛上的月般不止的颠簸、摇移着。真义非在"我正在从事什么"而是在"内心深处的自觉","何者深入我之中"。而过份的自我的意识系对一切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心灵的偏狭意谓着心灵的冻结。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不可移动性"系能量的集中于一焦点,一如轮子中之转轴轴心般,并非纷乱分散的。

  重要处在从事某事之过程而非其完成结果。没有动作者只有动作。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

  单凭自己的偏好与欲求而能一无色彩地观察事物可谓能以其纯朴单纯的本性以观察事物。

  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又选又挑的人方是困难重重的。无所好亦无所憎,如此心方可证明,一发之差犹如天地之别;倘真理证明于你面前,则永无是或非,是与非的挣扎战斗是心的大病。

  智慧并非是如何尝试将好的由坏的中抢取来。却是学习着如何驾御他们。一如软木飘荡在浪涛的波峰、波谷一般。

  驱使你自己与病同行、同在、同伴——此系消除此病之法。

  论断惟有是行为的论断,不牵涉其任何论断的事物方可谓之禅。

  在佛中,并无努力之处。惟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其中有深意。

  并不为自己创立什么,惟像一无存在般的一闪而过,一如纯洁的静寂,得者实失之。

  切勿逃脱,奔放自己。毋寻寻觅觅,自会于己最不盼求之时到来。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静视一切技巧即犹一视无睹。

  并无固定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治某特殊的失调罢了。

  佛家的八重路

  出此八要以消灭苦难,以正真伪,以予生命真义之真知。此八要谓之:

  1、正视(了解):需明视何种为谬误。

  2、正决(志向):决意受拯救。

  3、正言:说谈以求得救。

  4、正行:必须行为正当。

  5、正业:生计不能与救己相冲突。

  6、正功:欲愈己之疾,犹需不断的努力。

  7、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断不止地思与觉。

  8、正心(默思):习如何深思限想。

  二、灵魂之艺术

  艺术的目的系将内在的视觉投影于世界上,以描述人类最深处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艺术系使此等经验,变得可解可接学与欣赏的。

  艺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了解之情形,与使人与空灵的相关性。

  艺术是生活的表示,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我们必间接由艺术来给予自然与世界一种新的形式与新的意义。

  艺术家之表现系欲使其心灵更为明晰,使其于学校所学之技巧理论更易发挥,在其每一动作发挥中,均可使其心灵之旋律变为可见,他的动作是空灵的,空灵无一物的动作正如空言般——一无意义。

  由你内心之根处消除"不明"的思维与作用。

  艺术绝非粉饰的装饰品;它系点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换言之,艺术是获得自由发挥之技巧。

  艺术亟需对技巧的完全熟练——由心灵闪烁的反感来培养。

  "无艺术之艺术"是艺术家在心路上的过程;它实意谓了"心灵的艺术"。各种不同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均系朝向此绝对心灵之世界的坦途上迈进。

  艺术中的创作系个人心灵、精神的坦然开拓,原来系空无一物的,它能更加深心灵的深度与广度。

  无艺之艺系心灵在平和一似一泓映月的止水般的艺术境地。艺术家之终极目的系在善加运用生活之路面,升华为永恒的生活的艺术。艺术之道,惟有从生活中,各阶层的生活中来学习,心灵乃可创造一切。 抛却一切暖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为大师。

  艺术系趋极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之不可或缺的调剂与倾泄。艺术之目的并非单单自私与只升华了自己一边的灵魂与意识,而是该开启凡民之心智、思想与意志——以应合着协调美满的自然世界。

  艺术家即使是有高深之技巧,亦不意谓着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止的进步与心灵的反应,发展中的中间阶段罢了。完美是无法以外貌、形式来求的,而系由人类内心心灵深处散发而出。

  艺术的活动并非全是在艺术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界,于其中各形各式的艺术汇流在一起,而心灵的和谐与空灵中的联系均得以实现。

  由上可知,艺术之过程系由现实生活中而来的,现实的生活便是真。

  至真之路

  l、对真理的追寻。

  2、对真理之知觉(与存在)。

  3、对真理的认知(其本质与方向——如,对行为动作之认知)。

  4、对真理的了解(一个有真知卓见的人乃由实践中去了解——道。并非片断零碎的,而是整体的)。

  5、对真理的经历。

  6、对真理的学习。

  7、忘却真理。

  8、忘却真理的负载。

  9、回本朔源。

  10、沉静返空灵。

  三、截拳道

  人们为了防卫自己,乃将无限的灵活变化,转变成僵比的——限定住的传统形式。欲解截拳道,一个人必须能舍弃一切理想、形式与派别;甚而也犹需抛却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谓的截拳道之理想。

  能清晰精纯地洞悉情势确属不易——人的心灵是复杂难解的。——技巧的学习容易,对于各人独特的风格与个性的培养则否。

  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无别的,亦可适于任何派别。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

  欲于截拳道中有所精进,必先对意志有控制锻炼的意念,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苦痛。让对方因其挑衅而遭受更严厉的反击。

  最大的谬误就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不应对成败得失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你的身体四肢自会在适当的时机反击。

  截拳道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它对生死是置之度外的。

  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系直贯入复杂问题的核心。

  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迂回地走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的。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截拳道之技巧简单说就是如何使动作简捷直接。如何表现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能自由无拘不为外在的依恋、偏颇所限。

  截拳道可谓启开智慧之火炬。它系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力与控制力的动作。

  一旦受过良好的训练的学生在各方面均应能生动与有活力。然在实际搏击中,他的心灵尤需冷静,不为外界所纷扰。也须能以不变应万变。一旦前进,他的步子需轻盈与平稳。他的双眼必能不滞停,而注视敌人之每一举每一动。他的行为表现仍与平时一般,而无任何意外产生之可能。

  四肢,你的自然武器有双重目的。

  1、摧毁面对于你的敌人——消除自由、正义与人性的障碍。

  2、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毋需伤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截拳道系朝向自我发展的武艺。

  拳与脚均是消除自我意识的武器,此等武器代表着直觉的力,本能而直截,不似智慧与复杂的自我意识,它并不分裂自己.即能防卫其自立独立性。此等武器你一往直前而无回顾四盼的。

  人天赋所具的纯洁心灵与空无一物的心理系,使其四肢可善用此等性质,以运用自如。四肢一以不可视见的精神,使得心灵、身体、四肢,处于最大的活力。

  抛弃尽陈腐老不灵的技巧,方可至整注与自由灵活的运用。

  不为任何依恋,执若所限系人之自然天性。能永不止向前;过去、现在、将来的思想一似流水般不断地前进,昼夜不息的。

  损弃思想教条之偏限,在思想中不为思想所左右,不为外物所诱。

  真"如是"是思想的物质,而思想是真"如是"的机构,思及"如是",要固定义它犹如亵渎它。

  将心灵专注于焦点使之警觉着,使之能瞬即知觉真理——而真理是各处无所不在的。心灵需可由旧传统习惯、偏见、限制的思想过程中解脱出来。

  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四、绝望

  在武术的久远历史中,盲从与模仿似为多数武术家、老师与学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与保守与传统的派别有关。是故,欲求一有创新的老师将是十分不易的。企需***物为之导引。

  每个属于某门某派的总会谓其惟一拥有真理,而排除其他派别。这些派别专凭其一面之词来曲解道。破坏了谐和与安定,所发展出的技巧,都属于花巧不实的。

  他们并不真面对实际的搏击,大多数武术家均与真正的功夫相去甚远,实际的博击是简捷且直接的,而他们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并不会直接入真正的核心、关键,妄凭花巧的招式与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实际的搏击情况。

  欲以超心灵的力量感应一切,直到参与者一至神秘、虚幻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无意义的意图,是无法和不断变化的标准相合的。

  当你真正与人搏击时,搏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花式与空想的招式既是无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动的技巧。此等招式充其量不过是盲从与无谓的练习罢了。

  一旦真的感情愤怒、恐惧发生时,能以传统的形式与技巧来表达?倘若是自由的,是应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来表达自己,抑是一如机械,听任别人指使?该是流动的整体,能无限与拘束地流动,抑是偏限于自己的派别模式中,阻止了整体与创新的意识。

  一门一派的武术家非将不直接视问题之关键所在,反盲从所附与形式,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一个人所受的教导既是偏颇与歪曲,自是无法明确地辨别何者为是。是故,传授须与事物之本质相合方可。

  成熟不意谓着做观念上的俘虏。是系自我最深的觉悟。

  生命是与整体相关的。一旦能避免机械比人工的技巧,方有自由可言。

  一个头脑明晰、单纯的人并不选择;何者是便是,不是就是不是。根据观念而做的行为显然可知是有选择的,而此种行为亦非自由的。相反的却带来更大的阻力与矛盾。

  关系便系了解。它是自我表白的方式。关系是发掘自我的明镜——存在即是关系之谓。

  固定的形式,非将无法适应真实情况与变化,制造槛笼罢了。而真理是在牢笼之外的。

  形式套路只是无谓的重复罢了,使自己自以为是地避开面对真实敌人的自我探讨。

  累积是自我封闭似的阻碍自己,花巧的动作更增强了此等的阻力。

  传统的武术家只可谓之是传统的观念,照不变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动作均是承习旧有的而无创新。

  知识是固定在某一段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却是永往不断的。知识由累积结论而来,而求知则系一不停的动作。

  学习绝非知识之累积;而系一求知的行为,是无止境的。

  在武术的锻炼中,并得有自由之意识。一限定的心灵绝非是自由的。勿为任何门派传统所限,武术该是自由。

  欲自由发挥表达自我,昨日一切非的尽行抛却。由旧的固可获得安全感,新的则可获致流动且机变的武术。

  欲深信自由的可贵,心灵必需学习正视生命,不受时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于知觉意识内的。注视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与生活于现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抛却。

  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后方可复生。一旦自由所做的自无所谓对与错。

  一个人一旦不能表达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开始挣扎,挣扎孕育了规律化的例行法则。

  一个搏击者必须能经常持心灵单纯,心中只存一目际——如何搏击。他必须去除阻碍其前进之障碍,无论是感情的、身体的或是知识上均然。

  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统之约束,方可能自由与整体地做其所欲做。一个一心欲求真实的人,是不会受任何形式所缚的。他只存在何者为是之中。

  倘欲了解武术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敌人,你必须抛却一切门派的观念。捐弃偏见、好憎等等。然后,你的心灵方可能平和而一无偏颇。在此种沉静中,自可清楚、整体地视物。

  倘若某门某派教你如何搏击,你可能依据着那种方法之极致去搏击,然而那并非实际之搏击。

  倘若你遇到一不按一般打法搏击的选手,倘你仍想以平日所练之传统防御法来挡,你的防御与反击常会显示出缺乏可变性与灵活性。

  一旦你随着传统的模式走,你所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传统与传统所造成的阴影罢了——你并不了解自己。

  一个人如何可能以部份的、零碎不全的形式来反应整体。

  单单只是重复地演练规则化的、固定的动作,当会剥夺博击之"灵活"与"真"。

  传统形式的累积,只可能变为束缚你的锚;它只朝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下。

  形式只可能增加阻碍;它只是已选择动作之模式的演练罢了。

  一旦适应了部份非整体的方法,一旦孤立于闭锁的模式,一个人必是经由一阻力的屏幕来面对其敌人。——他做的只是形式化的,并不知其对方真正是如何的。

  我们难道只要那些拳套形式,一味模仿传统的防御攻击方式?我们是深深地受着它们的拘束啊!

  欲与敌人相匹敌,一个人需有洞悉的能力。有阻碍时是无法有直接的洞悉力的;存在"此是惟一的方式"时亦然。

  具备整体意谓能奉者何者为是而行,因为何者为是是经常不断地改变的。一旦一人受限于某一观点,他将不再随着何者为是而转移的。

  无论一个人对钩拳与摆拳的观念如何,无疑议的是,必须设法获得对此二种攻击法的最佳防御方式。几乎所有的拳手都使用它。善用钩拳、摆拳更使其攻击更加变化多端。他亦必须练习可由任何位置出拳之能力。

  传统的门派中,制度是远比独立的个人重要的2传统影响下的人只是跟着前人的模式走罢了。

  如何方可使传统的门派,所谓的家,制度趋于灵活变化之境?传统中也只是静态、固定、僵化的,或许也可指出路来,但那路是有限的,绝不能趋灵活变化之境。

  真理是与敌人的关系,不止地移动,灵活变化,而非静态的。

  真理是无途可至的,真理是变化灵活的,因而是不断地改变的。

  真理并无休止之境,无形,无固定组织,无哲理可言。一旦你见之,你当会知道灵活变化之物亦是何以是为你。由静态的、人为的形式,固定的动作是绝无法表达灵活变化的自我的。

  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

  正如金黄叶子可一似金币般地哄骗哭泣的孩童般,所谓的绝招、秘笈也不过显示了武术家的无知罢了。

  切勿有排拒或选择的心灵。无故意之心灵即无适当之思相

  盲目地接受,拒绝与承认只有阻碍了解。使心灵以感性入他人之力。则方有真沟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了解,必至此状态——无选择的知性,无同意无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结论,才开始。

  由门派形式的顺应一致中了解自由之真义,由深入观察你平日所演练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难或同意,只是观察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响,摒绝传统反应的拘束,此使你方会知知性为何,能新鲜整体地视物。

  知性是无选择可言,无所欲求,无所焦虑的;在此种心态下,方有知觉洞悉力的产生。洞悉力方可解决所用的问题。

  了解需要的洞悉力并非短时间的,而是连续的知觉,连续无止境的探讨状态。

  欲了解搏击,必以极简捷直接之方式为之。

  了解的产生是经由感觉的,在某一瞬间由关系的明镜前映出。

  了解自己之生系经由关系之过程而生,而绝非孤立状态下可生的。

  欲了解自己必是由与别人接触后方反求诸己。

  徒欲心灵的努力则反将局限了心灵,因努力可谓心灵朝内目标的挣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标、目的,——可见的终点,你便是将心灵局限于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这事物为我之经验所感觉,明日若仍想重温下此种感觉,其中乐趣,则此种经验将会变得麻木无甚知觉。真实的也惟有在当时可见罢了,真理是没有明日可谓的。

  当我们深入研究问题时,必会发觉真理之所在,而问题是水不会与答案相离的。问题中会隐含了答案——了解问题亦同时解决了问题。

  以未尝分割破碎的知觉观察何者为是。

  真的如是是无偏颇的思想;是无法以思想、观念来颖悟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谓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绝非整体。思想只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经常只是局限于一部份的。因为记忆只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思想只是心灵由经验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无活动的;而道是需无思以行的。

  内视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并非可创的。

  能不役于外物,不为外物所敝,自会有镇定、平静生。能静意即能无幻念,能无如是之妄念。

  并无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并不移,然其动与效即是无止尽的。

  "契机"是无所谓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结果,因而自亦非时间之谓。

  一旦有段时间生命受到威胁无法不为防卫自己努力时,你能说"先等我摆好架势,拳置腰际,再打好吗?"生命于危急时,你能乃拘泥于你所学的派别打法吗?还是随机应变?

  中国的武术系经过三干多年的演变与流传的武术。

  为何一个人非得依赖这三千多年的传统,他们可能告诉你什么是"柔",什么是"稳",但是真正用到时呢?他们的理想、原理惟有引向伪善之途罢了。

  由于不欲受侵扰,而求稳定的心理,人们开始建立行动、思想的模式、规范,久之,即变为此模式之奴,以此不实之模式为真了。

  求某种动作的模式、规范使得参与者得以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在拳击或篮球等运动中或是可行的。然截拳道则否,截拳道之精神端在自由之精义,是不该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许多武术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所传授的,结果造成成了其行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应自是依循着已定的模式,使其心灵更加限制与狭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静处。然暝思决不可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无所谓正与负,否定系全然空灵之状态。

  集中系一中种专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响。

  有一种行为的状态其间并无行为者。有一种经验状态其间并无经验者。这便是传统。

  传统所谓的集中,系只专注于一件事,而摒绝其他,而知觉是整体的行为,并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灵的状态也惟有以客观无偏见的观察方可解的。

  知觉并无所谓界限里;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无例外。

  集中可谓心灵的渐次缩窄。然我们所关切的是灵活变化的整体过程,而惟一专注集中于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缩窄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是立即而无暇思考的;惟有肉体与心灵的完全自由时,方可能完整地表达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义

  l、在攻击时严谨的结构(攻时:以灵活的前手攻/防时:以手防)。

  2、能变化运用手法与脚法的武器。

  3、在攻击或反击时善用韵律的不规则变换来诱敌。

  4、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完全的适应练习。

  5、截拳道在攻击与反击时的直接动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发招。

  6、身体的闪躲与步法的轻盈。

  7、自然机变的攻击战术运用。

  8、近战的能力——

  (a)闪躲攻击

  (b)摔法

  (c)擒拿法

  (d)锁法

  9、完全的对打练习;与对移动目标的实际接触训练。

  10、不断地强化自己攻击的武器。

  11、表达自我独立的个性;灵活变化不为传统所困。

  12、在结构上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体运动中,训练连续的自我表达能力;

  14、放松与有劲的出拳化为一体,保持心灵的警觉。

  15、动作的流动性(无论是直线或曲线的动作——向上、向下、转左、转有、侧移步、下闪、晃身等等均然)。

  六、无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术家能更加注意武术的根本,而非武术繁盛不实的花叶、枝节上。而在枝节处的争论是可以由根本处了解的。

  毋需关怀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摔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好坏。因世上并无确切的何者比何者强。惟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剥夺了真朴的整体性。

  在搏击的艺术中,一直有着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高之问题。成熟是一个人本质,实体上渐进的进步。这也惟有从自由表达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达成的,绝非是模仿、重复传统的模式动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门派偏重直线的动作,也有些门派偏好曲线或圆形的动作。此种偏于某一面的武术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巧端在自由运动用各种动作;系一启发自我之武术。武术绝非是装饰物的。一种选择的方法,无论多正确,亦惟有使人限于一模式内。搏击是瞬间千变万化的。依循着某种的模式练习只会导向阻碍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绝无可能的。

  搏击之道绝非是限于一个人的好恶、选择的。惟有每一时一刻在搏击中追寻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颇、斜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时方可能。

  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它能善用各种的方法技巧,以求达到武术之最高境界。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

  对于端正,消除外在不实、花巧的招式是不难的,然而对内在则难矣:

  不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力、柔道)来观察街头的打架。也惟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方可无好憎地整体地来观察。

  惟有在无比较时方有何者为是,如此亦可至无所纷争之境。

  博击绝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别,无论是功夫,学空手道、柔道或其他的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无形为形。

  无所停留意谓着所有事物其终极源流是人所无法理解,也非时空所可局限的。

  一个无所根本的搏击者不可再谓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动一似机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响;埋葬其独立的意识。而其独立意识是其迄今所从未知觉过的。

  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的。而形式的练习都是表达的一部份。无形的形并非意谓着无形。无形之形系由形进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达的境界。

  无教化并非真意谓着未受教化,惟有无教而教方是意义深远的。

  而否定传统的教化,也许你会因自创其他之模式而使自己身陷其中。

  欲求身体的不实的夸大与强己所难,自会偏离正道;欲求心智的虚幻的理想,当会无法见到实际之真象。

  许多的武术家总欲求更多,欲求一些特别的,即不知真理,正道却蕴含在简单的动作中,正因是这样;他们却不能见之。倘若说出原因的话;那便是在追寻中即迷失了原来存在的。

  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之自觉。

 五行桩是武当内家拳夜行门功夫的基本桩功,也是步入内家拳的必行之路,此桩简单明了,不复杂,其名因天地五行于人体五行而得,是一套修练身心,平衡人体阴阳,强筋壮骨,固本培元的内共修练方式,也是一套极具珍贵的桩功功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乙五行桩的介绍。

 太乙五行桩

 太乙五行桩的功前准备

 (一)调心

 这里的心,指人的意识。其方法主要是收心、止念、定心。大家一定不要轻视。

 (二)调息

 就是调整人的呼吸。其方法常用有五种:一是自然呼吸法,把呼吸变慢一些即可。二是深呼吸法,即将呼吸的频率变慢、变均匀、细长。三是腹式呼吸法,分逆式与顺式。但此桩功不宜使用。四是胎息法,此法须修到一定程度才会使用。五是意气呼吸法,指有意识地将气提灌或输送到一条经络、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又将气引到另一条经络、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

 (三)调形

 也叫调身,指练功时调整肢体的形态、姿势,使其达到功法要求的一系列方法。现将本功法对人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列举如下:

 对头部的要求,头顶悬,亦称"头如悬磬"。头要中正,虚凌向上,好似一根绳子连于百会穴,把人悬于空中。具体做法:头放正,头顶向上领,竖项,下颏内含,喉头回收,意念从喉头位置向上找百会,这样颈项自然后凸,头顶呈现虚凌之状。

 对目的要求:目似垂帘,含光默默。即眼睑下垂,仅留一丝光线,眼睛在内平视,目光内收。

 对舌的要求:舌抵上腭,亦称拄舌。做法:将唇齿轻轻闭拢,齿似合非合,两侧臼齿如咬物,舌尖自然抵于上门齿内与齿龈相交处,即内龈交穴,稍用意即可,切勿用力,否则舌头僵硬,齿龈上火,而产生副作用。

 对胸背的要求:含胸拔背。含胸不能扣肩;拔背不要夹背。

 对肩的要求:做到松肩,空腋。但不要一味地将两肩放松下垂。

 对肘的要求:肘坠(垂)而悬。但肘部不得用力下垂,否则肩肘必然滞重。

 对腕、指、掌的要求:腕要坐,掌要含,指要舒。

 对腰: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要放松。伸直时不要硬挺。

 对胯:松胯,一是要求髋关节放松,二是要求骶髂关节放松。

 对腹:小腹回收,胸腹呈一平面。

 对尾闾:尾闾下垂,包括前扣、后翘、左右摆动,都要十分灵活。

 对裆:吊裆、调裆、圆裆,使阴囊不要接触到大腿内侧皮肤。

 对膝的要求:松膝内扣。

 对足的要求:两足平铺地面,把全身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上,不要偏重于一只脚上。

 

 太乙五行桩的功法

 (一)预备式

 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收回目光,微闭双目。

 默念"天地人",意念随之到天穹,到地之深处,随后上下归一,回到体内;

 默念"两仪分",意念随着左脚分开,使人体的"一"分为阴阳,即分出两仪;

 默念"起混元",意念随着两掌心向下由腹前起升到与胸等高,再下按至腹前,根据气感可做2-3次;

 默念"玄苍穹",也就是玄太极时,两掌位于小腹下两侧,掌心向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次,根据气感可做2-3次。

 (二)起势桩

 (1)转地阙:两腿蹲马步,左转胯,成左弓步,后坐成虚步;右转体,成右弓步,后坐成虚步。在左右转胯的过程中,两掌在下腹部做旋转太极球的动作。使足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下运,以利于发动丹田之气。根据气感左右可各做2-3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

 (2)旋天心:两腿保持蹲马步,左转跨,左手横空划弧,成左弓步,右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右转体,右手横空划弧,成右弓步,左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左右各做3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从而使手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上运,以利于发动中丹田和上丹田之气。

 (三)青龙桩--吕纯阳剑诀护青龙。

 (1)青龙桩,主要锻炼肝胆经。

 (2)接上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由眉前慢慢下按至下丹田,同时呼吸和气机也下降至小腹。两掌继续将气机下按至足部,接着两足大趾上翘;双手由大趾起,将气机从两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以疏通足厥阴肝经。

 (3)双手变龙爪,吸气,弊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接着两掌随呼吸和气机下降至腹前,蹲马步,再次吸气、弊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再将气机从两腿外侧导引至两小趾,并完全下蹲。以疏通足少阳胆经。

 (4)起左脚,左转身成弓步,目光左转,左右掌随之猛推,并口中发出短而猛的"唏"字以补肝气;向后坐胯,同时左足大趾翘起,两掌顺势将大趾之气从左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

 (5)双手高举头顶上方变为爪形,并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左转身,两掌下落,以左肘向后顶,停顿3数。此3数与前面不同,肘每向后顶一数,既做一次呼吸,直到左后转身顶到极致。以牵动肝胆经脉。

 (6)两掌向下,将气机从左腿外侧导引至小趾。随吸气两掌突然变龙爪,再次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

 (7)两掌向前、向上捧气与肩同宽平,带动左足前、右足后立起,身体前倾;两掌所捧之气由前向两目收气,两掌至目前变为"肝指诀",即伸出两手食指,握紧其他四指,由胸前与肩同平向前推出。在推出"肝指诀"的同时,口中徐徐地发出"嘘--"的声音,目光也随着"肝指诀"的推出怒目而睁,以泄肝火、肝邪。可以重复做,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8)发音要求:舌中前部抬起,舌尖抵下齿,口唇呈小扁圆;先发"唏"字音,再发"吁"字音,即舌尖由下向上摩擦、同时口唇由大变小而发出的"唏吁--嘘",最终保持缩小了的口形发出"嘘--"的声音。

 以上为左式,下面变换方向,重复(3)至(7)式,即为右式。详见(9)-(12)式。

 (9)收回双掌,两脚变为向前平行站立,并下蹲成马步。起右脚,右转身成弓步,目光右转,左掌随之猛推,并口中发出短而猛的"唏"字以补肝气;向后坐胯,同时右足大趾翘起,两掌顺势将大趾之气从右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

 (10)双手高举头顶上方变为爪形,并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右转身,两掌下落,以右肘向后顶,停顿3数。此3数与前面不同,肘每向后顶一数,既做一次呼吸,直到右后转身顶到极致。以牵动肝胆经脉。

 (11)两掌向下,将气机从右腿外侧导引至小趾。以疏通足少阳胆经,随吸气两掌突然变龙爪,再次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

 (12)两掌向前、向上捧气与肩同宽平,带动、右足前、左足后立起,身体前倾;两掌所捧之气由前向两目收气,两掌至目前变为"肝指诀",即伸出两手食指,握紧其他四指,由胸前与肩同平向前推出。在推出"肝指诀"的同时,口中徐徐地发出"嘘--"的声音,目光也随着"肝指诀"的推出怒目而睁,以泄肝火、肝邪。可以重复做,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13)发音要求:与(8)同。

 (14)收回双掌,两脚变为向前平行站立。两掌在胸腹前上下起落,调整体内气机。

 (四)朱雀桩--马明生玄空飞朱雀

 "朱雀桩",主要锻炼心经,即十二正经中的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使心经气血通畅,心系得到元气充养,并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心脏、血脉、小肠及舌面部的疾病,从而起到强身健体、补亏筑基的作用。

 (1)接上式,两掌由体侧上下调整气机,然后两臂掌犹如朱雀旋翅,按正时针由下旋飞而上至肩平,每旋飞一次,重心向足根压一次;旋飞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此为后旋。以震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2)两掌左右平伸,右掌含气内收,左掌劳宫外撑排废气;换左手掌含气回收,右掌劳宫外撑排废气。即气功中所称"通臂"。快速重复收回和外撑动作,如同朱雀高空翱翔。通臂的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以牵动和拉伸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3)两掌立掌并左右平伸,卷握四指,伸出中指,即为"心指诀"。两中指成心指诀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并相互交叉小臂停顿三数,同时喜形于色而发音"呵--"。接着两臂、掌、中指沿中线边发音边下降,当两肘下降至两肋间时,突然两腿下蹲,两肘向下后发力,而且发音也突然中止,并发音"哦"。

 (4)发音要求:舌中隆起抵住上腭,舌尖抵住下齿,口型中圆;先发"喝"(喝水的喝)音,后发"哦"音,也就是气流冲破舌中隆起变"喝"音为"哦"音,即"喝哦--呵",并保持压缩了的气流徐徐吐出"呵--"的声音;发音时面露笑容。最后发力收音时,吐尽胸腹中余气,爆破而出,发出"呵"以补心气。

 (5)然后,两"心指诀"一边在下腹前交叉自然摆动以调整气机,一边吸气使两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升至肩平。接着两掌变"心指诀"边徐徐发音"呵--",边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上方。然后两小臂于头顶上方交叉停顿3数,两肘下降至两肋间,并下蹲向下后发力,发音也戛然而止。这是(3)式的重复,重复的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以上为"后飞式",下面变换方向,重复(1)至(5)式,即为"前飞式"。详见(6)-(9)式。

 (6)起身,两掌由体侧上下调整气机,然后两臂掌犹如朱雀旋翅,按逆时针由下旋飞而上至肩平,每旋飞一次,重心向足前掌压一次,并提气上飞;旋飞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此为前旋。以反向震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7)两掌左右平伸,左掌含气内收,右掌劳宫外撑排废气;换右手掌含气回收,左掌劳宫外撑排废气。即气功中所称"通臂"。快速重复收回和外撑动作,如朱雀高空翱翔。通臂的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以牵动和拉伸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8)两掌立掌并左右平伸,卷握四指,伸出中指,即为"心指诀"。两中指成心指诀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并相互交叉小臂停顿三数,同时喜形于色而发音"呵--"。接着两臂、掌、中指沿中线边发音边下降,当两肘下降至两肋间时,突然两腿下蹲,两肘向下后发力,而且发音也突然中止,并发音"哦"。

 (9)发音要求:与(4)相同。

 (10)然后,两"心指诀"一边在下腹前交叉自然摆动以调整气机,一边吸气使两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升至肩平。接着两掌变"心指诀"边徐徐发音"呵--",边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上方。然后两小臂于头顶上方交叉停顿三数,两肘下降至两肋间,并下蹲向下后发力,发音也戛然而止。这是(8)式的重复,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11)两脚平行站立,双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变掌心向前,两掌前后交替摆动,由两掌一直摆动至足趾,此为"朱雀上抖翎"。

 (12)双掌自然下垂于身体的左右两侧,然后变掌心向后,接着两掌前后交替摆动,由足趾一直摆动到头顶,此为"朱雀下抖翎"。

 (13)两掌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准备做玄武桩。

 (五)玄武桩--陈希夷卧法通玄武

 "玄武桩"是通过皮肉和口唇的锻炼、发音的调节以及经络的牵动、动作的导引,以达到祛除脾系统疾病,并以元气充养脾、胃、肠、胆等消化系统的一种动功桩法。

 (1)接上式,两手左右下垂,伸直手臂和十指,然后右臂上摆,左臂下摆,身体随之向左倾斜90度;右臂在上用力向左拉伸,左臂在下用力向右拉伸。此式可以停顿3-9数,效果更好。不仅拉伸了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阳跷脉,而且能够消耗左右腰部脂肪。

 (2)按相反方向,重复上式。

 (3)两掌于体后变"脾指诀",即卷四指,翘大指。两臂伸直,并掐"脾指诀"于体后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从而拉伸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4)然后两脚成内八字,两腿站直;两臂夹头,同时向前下伸展,使上体与下肢成一直角。从而拉伸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5)左右"脾指诀"交替顶出大指,左右各顶出9数,同时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脾气。其形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得以拉伸、运动。

 (6)左右"脾指诀"边顶出边起身,使两"脾指诀"高举至头顶;然后身体后仰,两脚内扣,两膝相夹,两胯外撑,吸腹直背,从而拉伸任脉、冲脉;再行两"脾指诀"左右伸展,外发力3-9数,亦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胃气。

 (7)收回左右"脾指诀",向后平伸至头顶,身体保持后仰,再行交替顶出左右大指,并发出短而有力的"唬"音,其形亦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阴跷脉、阴维脉得以拉伸、运动,然后缓缓起身站立,"脾指诀"由头顶向下至胸腹、背腹导引,同时面带忧思之色,徐徐发音"呼--"。

 (8)发音方法:舌中稍上抬起,挤压气管中发出的气流,嘴唇撮圆、缩小,约束气流的外放,从而使气流震动口唇部;先发"唬"音,再滑向"呜"音,最终保持缩小了的口形发出"呼--"音,即"唬呜--呼"。发音时面带忧思的表情。

 (9)双手掐"脾指诀"由体侧置于身后,并于体后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从而拉伸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10)然后两脚成内八字,两腿站直;两臂夹头,同时向前下伸展,使上体与下肢成一直角。从而拉伸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11)左右"脾指诀"交替顶出大指,左右各顶出9数,同时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脾气。其形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得以拉伸、运动。

 (12)左右"脾指诀"边顶出边起身,使两"脾指诀"高举至头顶;然后身体后仰,两脚内扣,两膝相夹,两胯外撑,吸腹直背,从而拉伸任脉、冲脉;再行两"脾指诀"左右伸展,外发力3-9数,亦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胃气。

 (13)收回左右"脾指诀",向后平伸至头顶,身体保持后仰,再行交替顶出左右大指,并发出短而有力的"唬"音,其形亦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阴跷脉、阴维脉得以拉伸、运动,然后缓缓起身站立,"脾指诀"由头顶向下至胸腹、背腹导引,同时面带忧思之色,徐徐发音"呼--"。

 两掌调节一下气机,准备做下一桩式。实际上后面(8)-(12)五式是前面的重复。一般同一桩式练两遍就行了。多则汗多而夺血。此式动作较多,牵动的经脉也多,正是"脾居中央","百脉来朝"的隐义。

 (六)白虎桩--张三丰太乙揽白虎

 "白虎桩"主要通过舒张肺气、坚固两肋、牵拉肺经,以使肺脏、气管等呼吸系统得到元气充养,并通过肢体的导引、抛摔、发力动作、以使皮肤、毛发等都能得到气血的充养,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祛除呼吸系统疾病,进而强身健体、补亏筑基的作用。

 (1)两掌从下腹部拉起,右掌斜出,身体半下蹲的同时,突然左摆,以带动右掌向左前上方抖气,左掌向后下方抛气。从而拉伸、运动了带脉、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2)按相反方向,重复上式。

 以上(1)(2)两式重点在于摆腰、抖气,可以重复做3-9数,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情况增加次数。

 (3)两腿恢复马步,右掌横出,身体扭动转身向右,带动右掌向左撸气;在右臂到达左极点时,突然抽右肩回气入胸肺。从而挤压、运动了右部胸肺,也拉伸、运动了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

 (4)左掌紧接上式横出,身体扭动转身向左,带动左掌向右撸气;在左臂到达右极点时,突然抽左肩回气入胸肺。从而挤压、运动了左部胸肺,也拉伸、运动了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此式实际上是上式的相反方向重复。

 (5)以上(3)(4)两式重点在于拧腰、抽肩,可以重复做3-9数,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情况增加次数。在重复左右撸气和抽肩之后,突然膨胀双臂发力,并口发短而有力的"嘶"以充补肺气。

 (6)双臂同时在胸肺部调气,即舒缓地向胸肺贯气并舒展开去。双臂挤压时徐徐呼气,双臂舒展时缓缓吸气。调气的次数根据胸肺气机的充盈情况。

 (7)两掌收回胸前,上下调气并变为"肺指诀",即双手卷曲四指,伸出无名指。"肺指诀"一边由左右体侧向下导引至两足侧,一边面带悲伤的情绪,徐徐发音"咝--"。然后伸直双臂成90度角由下向上引气,使胸部阔展直到双臂到达头顶之上。稍作停顿,犹如《内景图》中"碧眼胡僧手托天"的形象,有望日接天之意。

 (8)发音方法:上下门齿轻轻咬合,舌尖抵住上下门齿缝,使气流从门齿与舌尖之间的缝隙挤破而出;先发"嘶"音,再发"咝"音,使发音的气流通过缝隙时越来越细小,即保持压缩了的"嘶"音徐徐发出。发音时注意保持悲伤、悲痛的情绪。

 (9)接着"肺指诀"向中左右伸展,伸展至极点做"三点水"后立即松开"肺指诀"向上收回双臂,回气至胸肺。

 (10)再掐四指,伸无名指,沿左右体侧向下导引至两足侧,同时徐徐发音"咝--"。发音方法同(8)。

 (11)然后伸直双臂成90度角由下向上引气,使胸肌阔展直到双臂到达头顶之上。稍作停顿,有望日接天之意。

 (12)接着"肺指诀"向中左右伸展,伸展至极点做"三点水"后立即松开"肺指诀"向上收回双臂,回气至胸肺。

 (13)上述各式只做了一遍,一般以两遍为宜。若是在秋天或是有肺病者,可以增加次数,以便清肺润燥,美洁全身皮肤及毛发。

 (七)双鹿桩--阴长生芝田养双鹿

 "双鹿桩"模仿长寿神兽鹿和龟的形体动作,以牵拉肾经,运动肾脏、膀胱等,使人体泌尿系和生殖系得到元气滋养,从而治疗肾病以及由肾病引发的其他疾病,进而增强体质、补亏筑基,为下一步丹道修炼打好基础。

 (1)两掌在腹前调整一下气机,然后弓腰由大趾将气机向上疏理至舌根两旁,再导引至头顶上方;接着两臂和身体由上至下逐节卷曲而下,同时徐徐呼气,使气机由头顶下降至脚底涌泉,两手着地。

 (2)两腿立直,以胯为折点;两臂带动脊柱左右、前后摆动各3-9数。摆动次数视心脑血管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承受力而定。摆动时两臂和上体完全放松,有助于脊柱、脏腑复位,并治疗腰椎、颈椎疾病。

 (3)双手大指与食指掐于两足要跟腱,使上体贴于腿部,迫使腹内呼吸之气吐出;上体离开腿部时,可做缓缓吸气。此式可做3-9次。每做一次,当上体贴于腿部时,下颌用力向尾闾接引,形成武当山道士的"鹿吹垂尾"姿势。这样既可俯身拉伸背部脊柱和腿部筋腱,又能拉伸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而且能使真气不散。

 (4)松开双手,两掌复于两足面,由涌泉向上拉气,沿小腿、大腿、腹部、颈部、头部,至于头顶上方,呈高举双手状。双手向上拉气时,由下至上应为缓缓吸气。

 (5)双手掐"肾指诀",即卷曲四指,伸出小指。然后两"肾指诀"翻掌心向上,再上撑片刻。此时应调整一下呼吸,在双手下降和发音之前应吸足一口气。紧接着掐"肾指诀"的双手掌心转向下,一边面露惊恐之色徐徐发音"吹--",一边向下导引气机至肾、至足三里、至涌泉。此为"百脉归肾",当"肾指诀"由头顶上方向足底发音引气时,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冲任脉、阴阳维脉以及足三阴经之气均向下行,所以形成"百脉归肾"的动势,从而具有很强的滋补肾阴、强壮肾阳、治疗肾病的效果。

 (6)发音方法:双鹿桩的发音只补不泻,或以泻为补的方法,是符合道家理法和中医理论的。发音时先发"嗤",再徐徐发出"吹--"。发"嗤"时,两"肾指诀"掌心上撑;转掌心向下时,再调整成惊恐的情绪,然后徐徐发出"吹--"。所以上撑补阳,"嗤"音补阳;下引滋阴,"吹"音滋阴。

 (7)身体下蹲,两掌复于足面,大小腿后部完全相叠,两臂置于两腿内侧。稍做呼吸调整,吸气时,尾椎内叩;呼气时,颈椎和胸椎外撑。可使脊柱、背肌、督脉完全拉开。

 (8)保持上式,下颌由下至上正时针画圆,进一步拉伸和运动脊柱、背肌、督脉。然后头顶一边向前顶着,一边左右摆动着,缓缓地立起双腿。这就是武当山道教的"龟纳鼻息"姿势,与"鹿吹垂尾"一样,既能拉伸背部脊柱和督脉,又能挤压腹腔锻炼内脏和减肥,而且能使脏腑归元,真气不散。按道家的练法,"鹿吹垂尾"以滋阴、保真;"龟纳鼻息"以养元、壮阳。

 (9)两掌复于足面,拉起涌泉之气,沿小腿、大腿、腹部、颈部、头部,至于头顶上方,呈高举双手状。双手向上拉气时,身体由下至上逐节卷曲而上,同时缓缓吸气。

 (10)双手掐"肾指诀",然后翻掌心向上,上撑片刻并调整一下呼吸;转掌心向下,一边发音"吹--",一边向下导引气机至肾、至足三里、至涌泉,即"百脉归肾"势。

 (11)重复做"鹿吹垂尾"和"龟纳鼻息",以滋阴壮阳,保真养元。

 (12)之后再由(9)式返回(2)式,即从(2)式至(11)式再练习一遍。在实际练功中,如果我们只练习(1)至(12)的话,可能会出现"马阴藏象",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精气逆行,绝断性欲。这样应当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有人会说,"太乙五行桩"滋阴壮阳是假,否则怎么会练得人没有了性欲呢所以我们专门在"双鹿桩"后面增加了(13)式,以供那些需要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练功者锻炼,而且效果非常好。当然我们必须提醒大家,如果您偶尔需要那么一两次是可以的,多则无益。尤其是您已下决心进行丹道修炼,那么在这个补亏筑基阶段是绝对不能练习(13)式的,否则"急水滩头挽不住船",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切记,切慎。

 (13)身体半蹲,两掌在小腹前调气,然后变捧球,并在腹前抟揉武当山道教"太极球";接着两手左右叉腰,大指掐肾俞,四指掐肾门,助其腰胯前顶阴部,停顿36-81数,而且每数一次,内力前顶阴部一次;换势为后翘尾闾,同样停顿36-81数,而且每数一次,内力后翘尾闾一次;换势为侧顶左胯,顶住后再用内力顶胯36-81数;换势为侧顶右胯,顶住后再用内力顶右胯36-81数;接着做"摇丹鼎"、"摆丹炉",即前、后、左、右摇摆下丹田。很快就能生聚真阳,3-5天即能明显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

 (八)调气桩--运转乾坤调理三焦

 (1)立起双腿,两掌在胸腹前调一下气,接着身体半下蹲,左掌由左肋下向后穿出,并身体左转左掌由下向上划弧回气,收回到右部胸腹,从而完成了左半边的乾坤运转的动作。从而使手少阳三焦经得以拉伸、运动。

 (2)右掌由上至左胸前齐眉而下,收气入胸腹,从而完成右半边的乾坤运的动作。从而使手少阳三焦经得以拉伸、运动。

 (3)发音要求:舌中稍抬高,口唇略收圆,气流通过舌中与上腭之间摩擦而发出的音;先发"嘻"音,再逐步抬高舌中部,挤压气流,使之变为"噫"音,并使变窄了的"嘻--"音徐徐发出。

 (4)以上动作重复3-9数。然后收回左右手势,由上至下收回气机。

 (九)收势--三田返还展布官窍

 (1)两脚收回并拢,直身站立。做"三田收气"。

 (2)两掌从左右体侧斜出,边吸气边向上捧气,至肩平回照印堂;向印堂收气,两中指点印堂穴,使气入泥丸;两中指沿眉弓向两侧分开,至率谷中指点穴,使气入泥丸;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玉枕中指点穴,使气入泥丸。

 (3)两掌从身后向下导引,至腰部转掌向前、向上捧气,至胸口平回照鸠尾下;向中丹田收气,两中指点鸠尾穴;两中指沿乳线向两侧分开,至大包中指点穴,使气入中丹田;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至阳中指点穴,使气入中丹田。

 (4)两掌从身后向下导引,至腰部转掌向前、向上捧气,至肚脐平回照下丹田;向下丹田收气,两中指点肚脐,使气入下丹田;两中指沿带脉向两侧分开,至章门中指点穴,使气入下丹田;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命门中指点穴,使气入下丹田。

 (5)两掌复回肚脐,相叠捂于肚脐上;左掌在下逆时针转9圈,右掌在下顺时针转9圈。

 (6)慢慢睁开双眼,轻轻活动一下双足。结束练功。

 十:练功禁忌:

 "清静斋戒为之城"。

 不要泄精,否则前功尽弃。

 如练到性欲旺盛,应注意减少肉食,以素食为主,且忌食生姜、葱蒜、辣椒、韭菜、香菜等腥臊食品。

 如练到胎息、辟谷初期,宜用肉桂、核桃、红枣等补中益气的食品。

 如练到完全辟谷阶段,只可偶尔食用少量的云母粉米粥、葛根粉或咀嚼洗净的葛根,渐至丹家境界。

 除以上食戒外,还有心戒、行戒、色戒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05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