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毛笔是什么?

中国十大毛笔是什么?,第1张

中国十大名笔(毛笔) 如下:

1、浙江省湖州市善琏湖笔厂产的双羊牌湖笔

2、湖州千金牌湖笔

3、练市金塔湖笔厂产的湖羊牌

4、上海老周虎臣笔厂产的虎牌毛笔

5、杭州邵芝岩笔庄产的芝兰图牌毛笔

6、江西文港邹氏农耕牌毛笔

7、扬州江都龙泉牌书画笔

8、苏州金鼎牌毛笔

9、北京武京生牌毛笔

10、安徽泾县山兔牌宣笔

毛笔(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汉族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汉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汉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汉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文房四宝被称为金不换的是毛笔。下面是毛笔在文房四宝中的重要性和特点的详细描述如下:

一、毛笔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毛笔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历史悠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毛笔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必备用具,也是书法家和画家创作的重要工具。

毛笔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效果,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文房四宝”销姿脊中的“金不换”。

二、毛笔的特点和优势

1材质与制作:毛笔的笔杆采用优质的竹子制作,笔头则由动物的兽毛制成,如羊毛、狼毫等。毛笔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工艺复杂。通过选用不同的兽毛和加工技术,可以制作出不同硬度、吸水性和弹性的毛笔,以适应不同的书写风格和绘画需要。

2独特的笔触和表现力:毛笔具有独特的笔触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效果。毛笔册拍的笔触柔软而饱满,适应于线条的变化和墨色的渲染。通过控制笔的压力和角度,可以呈现出粗细、浓淡、虚实等多样化的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而有韵味。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毛笔在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毛笔书法以其独特的墨迹和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笔绘画则通过线条的勾勒和墨色的运用,表达出中国画亏渗的特有魅力和审美情趣。毛笔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中国文人的情怀和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和精神追求。

4厚德载物的象征:毛笔在中国文化中也被赋予了深厚的哲学意义。毛笔的笔杆象征着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而笔头则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承。毛笔的使用需要细心和耐心,这也寓意着文人应该具备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质。

综上所述,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地位、优秀的特点和传承的价值被誉为“金不换”。毛笔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卓越,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的象征之一。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发明毛笔的人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1980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出了一座墓碑,经测量是5000多年的产物,其中出土文物,有凹形石砚、染色物、研杵和陶制水杯等,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类似毛笔的笔。

在湖南长沙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说明毛笔到了商朝就已经广泛使用。。

秦朝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蒙恬对毛笔的改进对于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与大篆不同,小篆线条婉转曲折,非硬物所能为,故应当是用毛笔书写的。

据说战国末年秦国将军蒙恬在镇守北方时,见匈奴以兽毛沾颜料绘图,又同时前方战况告急,才改篆刻竹简由丝卷书写军情。声名大噪,并由史官记于史册内。故后世制笔业奉蒙恬为始祖。先秦时,毛笔有多种名称,如“聿”、“不律”、“弗”等,后统称为“笔”。

而毛笔之制造在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较为进步,功能也较完善。因为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11号墓中,发现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为杆。

笔杆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的底部藏于腔内,以麻丝裹着并涂漆在上面,带有笔套、大小长度都与今日使用的毛笔极为相像。

《西京杂纪》中纪述汉朝天子御用的毛笔镶嵌宝石,用秋兔之毫制成。唐代著名的毛笔有诸葛笔。宋代有成安道笔、程奕笔、屠希笔等。

元祐元年(1086年),中书舍人钱勰出使高丽归来,赠黄庭坚一猩猩毛笔。宋代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在惠州以二十文钱购得两支笔,但不好用,长叹说:“岭南无笔!”

扩展资料: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秦国叫“笔”。后来秦一统天下,“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

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遂被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

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虽然用笔技巧无外乎“皴、勾、勒、点”等,但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小小的一支毛笔承载的是文化基因和生命热情。

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做字如其人绝非易事,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

大书法家智永禅师曾客居湖州善琏,他把习字用秃的毛笔埋在蒙公祠南面的晓园内,在石碑上亲题“退笔冢”三字,此处至今还供人瞻仰。

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后来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毛笔

毛笔种类主要有

1、宣笔

宣笔产于安徽宣城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笔”),是中国毛笔之祖。

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2、蒙笔

中国侯店毛笔产于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称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古称象笔。侯店毛笔选材精良,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

主要产于“衡水毛笔之乡”桃城区侯店村,品种多达二百七十多种。侯店毛笔制笔工艺分水盆、零活、干作、刻字、色装等三百多道手工操作工序。

3、长康毛笔

美丽古老的长康镇座落在中国湖南北部,洞庭湖畔,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庙灵毓秀,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如左宗棠、夏尚书等;奇山异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制笔技师。

因长康自古属湖南所辖,故长康所产毛笔称为“湘笔”。在历代能工巧匠和书画名家的共同努力下,长康湘笔赢得了“湘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并为“文房四宝”之首。长康镇,也因此被称为“湖湘笔都”。

4、川笔

川笔主要以四川范围内所产毛笔的统称,简称川笔、蜀笔。川笔主要以成都、乐山、南充、叙永、绵阳等制笔聚集地。川笔以制作羊毫、狼毫、鸡毫、猪鬃等主流毛笔为主,尤其以猪鬃毛笔著称。川渝所产之猪鬃乃全国尤佳,对于嘉州画派的影响尤深。

5、川笔

川笔主要以四川范围内所产毛笔的统称,简称川笔、蜀笔。川笔主要以成都、乐山、南充、叙永、绵阳等制笔聚集地。川笔以制作羊毫、狼毫、鸡毫、猪鬃等主流毛笔为主,尤其以猪鬃毛笔著称。川渝所产之猪鬃乃全国尤佳,对于嘉州画派的影响尤深。

作为传统行业受现代书写工具钢笔、中性笔和书写习惯的冲击影响也巨大。传统川笔制作也面临传承、技术、人才也日渐凋零。仅有成都太和笔庄马向阳,乐山永青阁汪延兴、南充金台毛笔冯宗福、叙永百忍阁张乃玉等寥寥数人还在坚持这门传统手艺。

此外,毛笔还有很多分类:

一、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兔肩紫毫笔、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

二、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三、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四、按用途可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

毛笔的学习术语主要有:

单钩 

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

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  

枕腕

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悬腕

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回腕

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

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书写,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 

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

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

运笔 

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提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13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