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日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滇游日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1张

原文

初五日暂憩悉檀寺。莘野乃翁沈君,具柬邀余同悉檀诸禅侣,以初六日供斋狮林,是日遂不及出。

初六日悉檀四长老饭后约赴沈君斋:沈君亦以献岁周花年初满六十岁,余乃录除夕下榻四诗为祝。仍五里,至天香庐侧,又蹑niè登峻二里而登莘

野楼,则白云、翠月、玄明诸静侣皆在。进餐后,遂同四长老遍探林中诸静室。宛转翠微间,天气清媚,茶花鲜娇,云关翠隙,无所不到。先过隐

空,为留盒茗。过兰宗、野愚,俱下山。过玄明,啜茗传松实品着茶,嗑着松籽。过白云,啜茗传茶实。

茶实大如芡实,中有肉白如榛,分两片而长,入口有一阵凉味甚异。即吾地之茗实,而此独可食。闻感通寺最佳,不易得也。间有油者棘口。过体

极静庐,预备茶盒以待。下午,仍饭于莘野楼。四长老强余骑,从西垂下二里,过兰陀寺西,从其前东转,乃由幻住前下坡,四里,归悉檀。

初七日晨起,大觉寺遍周令其徒折柬来招,余将赴之,适艮一、兰宗至,又有本寺复吾师自摩尼寺至,复吾,鹤庆人,以庠士为本无高徒。今主摩

尼,间归本刹,乃四长老之兄行也。有子现在鹤庠。野愚师又至,遂共斋本刹。下午,野愚、兰宗由塔盘往大士,余赴大觉之招。小食后,腹果

甚,遂乘间往寂光,录前所未竟碑。仍饭于大觉,而还悉檀宿。

初八日饭后,四长老候往本无塔院,盖先期以是日祭扫也,余从之。由寺左龙潭东下一里,又过一东腋水南行半里,则龙砂内支,自东而西突,与

中支大士之峰,夹持于悉檀之前,其势甚紧。悉檀左右前后诸水,俱由此出。路由岭坳南度,余同弘辨、莘野特西探其岭。隔峡西眺,中支南

突,至此而尽,大士倚其下,乃天然锁钥,为悉檀而设者也。

仍还由大路,循东岭而南,半里,为静闻瘗yì掩埋骨处,乃登拜之。

又南一里,则龙砂古代神话中的四方神中的青龙,代表东方。东边左砂即龙砂,此指山势外支,又自东岭分突而西,与西支传衣之峰对,亦夹持于

悉檀之前,其势甚雄。大士东龙潭诸水,西瀑布诸水,悉由此而出。此岭为一山之龙砂,而在悉檀为尤近,即鸡足前三距鸡脚爪中之东南支也。

其脉自绝顶东亘,屏立空中,为罗汉壁、狮子林、点头峰、九重崖后脊。中支由罗汉壁下坠而止于大士,东支由九重崖东南环为此岭,若臂之内

抱,先分一层为内砂,与中支大士对,又纡此层为外砂,与西支传衣后峰对。

其势自东而西突,其度脊少坳如马鞍,故昔以马鞍岭名之。余初入鸡山抵大觉,四顾山势,重重回合,丛林净室,处处中悬,无不恰称,独此处欠

一塔,为山中缺陷。及至悉檀,遥顾此峰尤奇,以为焉得阿育王大现神通于八万四千中,分一灵光于此。既晤弘辨,问仙陀何在曰:“在塔

盘。”问塔盘何在则正指此山也。时尚未竖塔心,不能遥瞩,自后则瞻顾如对矣。人谓鸡山前伸三距,惟西支长,而中东二支俱短,非也。中支

不短,不能独悬于中,令外支环拱。西支固长,然其势较低,盖虎砂正欲其低也。若东支之所谓短者,自其环抱下坠处言之,则短,自其横脊后拥

处言之,则甚长而崇,非西支之可并也。

盖西支缭绕而卑低,虎砂也,而即以为前案;东支夭屈伸自如矫而尊,龙砂也,而兼以为后屏,皆天设地造,自然之奇,拟议所不及者也。塔盘当峰

头,在马鞍中坳之西,有大路在马鞍之间,则东南下鸡坪关者;有岐路在马鞍之东,则东北向本无塔院者。时塔盘工作百余人,而峰头无水,其东峰

有水甚高,以中坳不能西达,乃竖木柱数排于拗中,架桥其上以接之。

柱高四丈余,刳木为沟,横接松杪。昔闻霄汉鹊桥,以渡水也,今反为水渡,抑更奇矣。

大觉则抑之地中以倒,此则浮之空中使交通,皆所谓颠倒造化也。

由坳东向循峰,则鸡山大脊之南尽处也。其前复开大洋,分支环抱,又成一向,可谓灵山面面奇矣。

共二里,登谒本无塔。塔甚伟,三塔并峙,中奉本公舍利佛骨,左右则诸弟子普、同二塔也。左为塔院僧侣基地,有亭有庑,而无守者。可憩可

栖。诸静侣及三番僧皆助祭,余则享jùn剩余的食物焉。时同祭者,四长老外,则白云、复吾、沈公及莘野诸后裔俱集。若兰宗、艮一,则本公雁

行háng兄弟长幼,故不至云。

祭后,仙陀、纯白又携祭品往祭马鞍岭北三塔,遂及静闻。下午,还过塔盘,叩仙陀,谢其祭静闻也。初九日晨餐后,余即携杖西行。

三里,过息轩。

轩在中支之脊,大觉寺之前案也,为本无师静摄养生处。额为佥宪冯元成时可所书。

筇竹轩,亦曰息,以本无从筇竹披剃也。其前有三岐:从左渡涧,趋大觉、寂光;从右渡涧,趋传衣,下接待;从后直上,则分渡右涧,或由慧林而

上对峰,或陟西支而抵华严焉。余乃先半里从右渡,转而东上南岭,半里,盘其东崖之上,即瀑布之西峰也。于是循之南行,东瞩中支之大士在

其下,东支之塔盘岭对其上。平行三里,乃东转随坡下,一里,则传衣寺东向倚山之半。其北先有止止庵,嘿庵真语所建,传衣大机禅师之友也。

又南为净云,彻空真炳所建。

又南有弥陀、圆通、八角三庵,皆连附于传衣寺者,而八角名之最著,以昔有八角亭,今改创矣。八角开创于嘉靖间,为吉空上人所建。其南即为

传衣寺,寺基开爽,规模宏拓,前有大坊,题曰“竹林清隐”,乃直指毛堪苏州毛具茨也。所命,颇不称。上又一直指大标所题古松诗,止署曰

“白岳”。古松当坊前,本大三围,乃龙鳞,非五鬣liè兽类颈上的毛,此指枕针也。

山间巨松皆五鬣,耸干参天,而老龙鳞颇无大者,遂以纠拿见奇。干丈五以上,辄四面横枝而出,枝大侔于干,其端又倒垂斜攫jué像爪抓取,尾

大不掉,干几。今筑台拥干,高六七尺,又植木支其横枝,仅免于裂,亦幸矣。由梯登台,四面横枝倒悬于外,或自中跃起,或自巅垂yáng飘

扬,其纷纠翔舞之态,不一而足,与天台翥zhù飞凤,其一类耶

坊联曰:“花为传心开锦绣,松知护法作虬龙。”为王元翰聚洲笔。门联曰:“峰影遥看云盖结,松涛静听海潮生。”为罗汝芳近溪笔。差可人

意。然罗联涛潮二字连用,不免叠床之病,何不以“声”字易“涛”字乎寺昔为圆信庵,嘉靖间,李中xī元阳为大机禅师宏创成寺,其徒印光、

孙法界,戒律法规一如大机。

万历丑(公元1601年)元日毁于火,法界复鼎建之,视昔有加。先是余过止止庵,一病僧留饭,坐久之,见其方淅米xī淘洗米,乃去,饭于净云僧觉

心处,遂入参寺中,入其经。前山茶树小而花甚盛,为折两枝而出。乃东北下峡中,一里,有垣围一区,fjùn疏通山为池,畜金鱼于中,结茅

龛于上者,亦传衣之裔僧也。

云影山光,以一泓印之,不觉潭影空心。又东北下半里,抵峡底,则瀑布之下流也,去瀑布已一曲。昔从瀑上瞰,不见其底,今从峡底涉,亦不见

其瀑。峡西有草庐菜畦,则犹传衣之蔬圃也。峡中水至是如引丝,反不如悬瀑之势巨矣。

渡涧,乃东上坡,一里而至大道,则大士之侧也。倚中支南突之半,其前有坊有楼,历级甚峻,后为,飞甍méng屋脊叠栋,上供大士,左右各

有楼,其制亦敞。乃万历午(公元1606年),直指沈公所建,选老僧拙愚者居之,命曰三摩寺。余录碑下,忽一僧殷勤款曲,问之,乃拙公之徒虚

宇也。

虚宇又为兰宗之派,今拙公没,虚宇当事。

昨野愚、兰宗宿此,想先道余,故虚宇一见uán诚恳而深切,且留宿。

余以日暮碑长,许之。令顾仆返悉檀,乃下榻于西楼之奥室位于西南的房间。

初十日晨起盥栉,而顾仆至,言弘辨师遣僧往丽已行,盖为余前茅者打前战。

余乃候饭,即从寺右大道北上,二里,陟中支之脊,有庵踞其上,曰牟尼庵。

其前松影桃花,恍有异致。庵后即观瀑亭,回瞰瀑布,真有观不足之意。仍溯中支二里,过息轩,从其后直西一里,又南下渡涧西行,已在大觉

寺蔬圃之南矣。盖大觉蔬圃当中支之后,中支至是自北转东,其西有二流交会,即瀑布之上流也。一自罗汉壁东南下,一自华严东北流,二水之

交,中夹一支,其上为慧林庵,乃西南支东出之旁派,圣峰白云寺所倚者也。华严之路,又从圃东渡其下流。乃从涧南溯之西上,一里半,渐逾支

脊。

其南复有一涧,与西支东走之脊隔。又从其涧北溯之西上,一里余,见脊上有冢坟墓三四,后有轩楼遗构,与冢俱颓。此脊乃西支余派,直送而出,无有环护,宜其然也。由冢西复下

峡,其峡复有二:在南者,自西支法照寺南发源,东下经华严寺北,至此而与北涧合;在北者,自西支法照寺北发源,东下经毗卢寺北,至此而与南

涧合。二水之交,中夹一支,为华严寺北向之案,亦西南支东出之旁派,毗卢、祝国二寺所倚者也。涉北涧,有二岐:随涧西行者,为祝国、毗卢

道;由支端登脊而上,溯南涧之北西行者,为华严道。

余乃登脊,瞰南涧行。

一里,有亭桥横跨涧上,乃华严藉为下流之钥也。

度桥,始为西南本支,又西半里而得华严寺。寺当西南支之脊,东北向九层崖而峙,地迥向异,又山中一胜也。盖鸡山中东二支,及绝顶诸刹,皆

东南二向,曾无北拱者,惟此寺回首返照,北大山诸林刹,历历倒涌,亦觉改观。规模亦整,与传衣伯仲。嘉靖间,南都古德月堂开建,其徒月

轮,以讲演名,万历初,圣母赐藏。

后遭回禄火灾。今虽重建,绀宇依然,而法范寂寥矣。寺东有路,东行山脊,乃直达传衣者。由寺前峡上西行,半里,复有亭桥横跨涧上,即东桥

上流也。寺左右各有桥有亭,山中之所仅见。

过桥,又陟其北向余支,蹑冈半里,旋冈脊,过毗卢寺,寺前为祝国寺,俱东向踞冈。寺北有涧东下,即前所涉之北涧也。又由其南崖溯之西上,

一里半,有寺踞冈脊,是为法照寺。盖西南支自铜佛殿下南坠,至此东转,当转折处,又东抽一支以为毗卢、祝国之脉,而横亘于华严之前者也,

是为西南余支之第一。法照之北,又分一冈相夹,无住庵倚之,即下为颓冢之支,是为西南余支之第二。屡有路直北逾冈渡峡而横去,皆向圣峰、

会灯之大道。余欲析其分支之原,遂从峡中溯之而上,于是南舍法照,北绕无住之后,峡路渐翳,丛箐横柯,遂成幽阒qù静,然已渐逼绝顶之下

矣。

时路无行人,随一桃花箐村氓méng民行。一里,北循峡中,又一里,北蹑坠脊,又一里,遂逾脊而西。乃西见香木坪之前山外拥,华首门之绝壁

高悬,桃花箐之过腋西环,而此脊上自铜佛殿,下抵法照寺,转而东去,界此脊西一壑,另成一境,则放光寺所倚也。逾脊,更西北盘壑上行,又

一里半而得大路,已直逼华首门下崖矣。其路东自圣峰来,西由放光出桃花箐,抵川州,为大道。余西随之,半里而放光寺在焉。

其寺南向,后倚绝壁,前临盘壑,以桃花箐为右关,以西南首支为左护,其地虽在三距之外,而实当绝顶之下,发光钟异,良有以也。余初自曹溪

华首门下瞰之,见其寺沉沉直坠壑底,以为光从yǎo深远阒中上腾,乃鼯栖虺毒蛇伏之窟。

及至而犹然在万壑盘拱之上,而上眺华首,则一削万仞,横拓甚阔,其间虽有翠纹缕,若绣痕然,疑无可披陟,孰知其上乃西自曹溪,东连铜佛

殿,固自有凌云之路,横缘于华首之前也。然当身历华首时,止仰上崖之穹崇,不觉下壁之峻拔,至是而上下又合为一幅,其巍廓又何如也然则

鸡山虽不乏层崖,如华首、罗汉、九重诸处,其境界固高,而雄杰之观,莫以逾此矣。寺前以大坊为门,门下石金刚立于寺院门前的天王像二座,

镂刻甚异,狰狞之状,恍与云同活。其内为前楼,楼之前有巨石峙于左,高丈五,而大如之;上擎下削,构亭于上,蒋宾川题曰:“四壁无然。”

其北面正可仰瞻华首,而独为楼脊所障,四壁之中,独翳此绝胜一面,不为无憾。寺建于嘉靖间,陕西僧圆惺所构。万历初,毁而复兴。

李元阳有碑,范铜而镌之,然镌字不能无讹。其后嗣归空更建毗卢,成而神庙赐藏。

余录铜碑,殿中甚暗,而腹亦馁。时主僧俱出,止一小沙弥在,余畀之青蚨钱,乃kru点燃竹为炬,煮蔬为供。

既饭,东遵大道一里,逾垂支之脊又一里余,盘坠峡之上,得分岐焉。一过峡直东者,为圣峰路;一蹑岭北上者,为会灯路,始为登顶正道。余乃北

蹑上岭,数曲而至会灯寺。寺南向,昔为廓然师静室,今其嗣创为寺。由寺西更转而北上,复数曲,一里余而过迦叶寺。

寺东向,此古迦叶殿也。

今张按君建迦叶殿于绝顶,因改此为寺。由其前北向入峡,其峡乃西自绝顶,东自罗汉壁,两崖相夹而成,中垂磴道。少上有坊,为罗、李二先生

游处。罗为近溪先生汝芳,李为见罗先生材,皆西人,同为司道游此。又上有亭,为仰高亭,中有碑,为万历间按君周懋相所立,纪登山及景仰二先生

意。

周亦西人也。

余前过此,见亭中颓,不及录其文而去,故此来先录之。风撼两崖间,寒凛倍于他处,文长字冗,手屡为风所僵。录竟,日西倾。望其上兜率

庵,即前所从下,而其东横缘之路出罗汉壁者,前又曾抵此而返,顶头未了之事,未可以余晷guǐ时光尽也。

乃返出下,仍过迦叶寺前,见有岐东下壑中,其壑底一庵在圣峰北者,必补处庵也,乃取道峡中随壑下,盖缘脊下经会灯者为正道,随壑东下趋补

处者为间道。下二里,过补处庵。

亦稍荒落,恐日暮不入。

由其前渡峡涧南,遂上坡,过圣峰寺。

寺东向,前有大坊。

由坊外东行里余,冈脊甚狭,南北俱深坑逼之。度脊又东里余,有寺新构,当坡之中垂,是为白云寺。余欲穷此支尽处,遂东下行南涧之上,二

里,则慧林庵踞坡尽处。缘庵前转下北涧,渡之,始陟中支行,北涧与南涧乃合于路南,其东即大觉蔬圃矣。东半里,过蔬圃北,又东一里,过息

轩南,又东一里,过瀑布北,遂去中支,北涉西竺寺涧,而行中东二支盘壑中矣。又二里,薄暮,入悉檀寺。

译文

初五日暂住在悉檀寺。萃野的父亲沈君,备好柬帖邀请我和悉檀寺众禅侣,初六日在狮子林供斋食,这天就没来得及出去。初六日悉檀寺四位长老

饭后约着去赴沈君的斋会,沈君也在一年之始满六十岁,我于是录下除夕夜住宿时的四首诗作为祝贺。仍然走五里,到天香的居室旁边,又攀登二

里陡坡而上萃野的山楼,白云、翠月、玄明等各位静侣都在。进餐后,就同四位长老一齐拜访林中各静室。环绕于青山之中,空气清新阳光明媚,

茶花鲜艳娇美,云关翠隙,无所不到。先拜访隐空,用茶盒款待。拜访兰宗、野愚,都下山了。拜访玄明,喝茶吃松籽。拜访白云,喝茶吃茶实。

〔茶实和芡实一样大,其中的肉如同棒子,分成两片但长,入口有一阵很奇特的凉味。就是我家乡的茗实,但只有这里的能吃。听说感通寺的最

佳,不容易得到。偶尔有含油的会棘口。〕拜访体极的静室,他预备了茶盒来招待。下午,仍然在萃野楼吃饭。四位长老硬要我骑马走,顺西垂下

二里,经过兰陀寺西,从寺前往东转,于是经幻住庵前下坡,四里,回到悉檀寺。

初七日早晨起床,大觉寺的遍周让他的徒弟用柬帖来邀请,我打算去时,恰巧良一、兰宗来到,又有本寺的复吾法师从摩尼寺来,〔复吾是鹤庆府

人,以摩生的身份作为本无的高徒。如今作摩尼寺住持,间或回到本寺,排行是四位长老的师兄。有儿子,现在鹤庆府学校。〕野愚法师又来,于

是一同在本寺吃斋。下午,野愚、兰宗经过塔盘去大士,我去赴大觉寺的邀请。小吃后,腹中很饱,于是乘空去寂光寺,录以前所没录完的碑

文。仍然在大觉寺吃饭,然后返回悉檀寺住宿。

初八日饭后,四位长老等着去本无塔院,因为事先约定今天祭奠扫墓,我跟随他们去。沿寺左边的龙潭往东下一里,又经过一股东边的水,往南走

半里,则内支龙砂,从东向西突起,与中支大士所在的山峰,从两边对峙在悉檀寺之前,地势十分紧凑。悉檀寺前后左右的各股水流,都从这里

流出去。道路从岭坳往南穿过。我同弘辨、萃野特地往西探岭,隔着峡谷往西眺望,中支向南突起,延伸到这里结束,大士傍靠在山下,是天然

的险要之地,为悉檀寺而设置的。仍然返回沿大路走,顺东岭往南,半里,到埋静闻遗骨之处,于是上去祭拜。

又往南一里,则龙砂外支,又从东岭分出、突起,往西延伸,与西支传衣寺之峰相对,也从两边对峙于悉檀寺之前,形势十分雄伟。大士东边龙

潭等水,西边曝布等水,都从这里流出。此岭为整座山的龙砂,而距离悉檀寺尤其近,就是鸡足山前面三距之中的东南支。山脉从绝顶往东横

贯,屏立于空中,为罗汉壁、狮子林、点头峰、九重崖的后脊。中支从罗汉壁往下坠延到大士结束,东支从九重崖往东南环绕为此岭,像手臂向

内环抱那样,先分出的一层是内砂,与中支大士相对,又绕此层为外砂,与西支传衣寺后峰相对。整个地势从东向西突起,那延神的山脊稍稍下

陷,如同马鞍,所以从前用马鞍岭为名。我刚进鸡足山到大觉寺时,环顾四周山势,重重环绕叠合,僧徒聚集的静室,处处悬在正中,没有不恰当、不相称之处,唯独这里缺一座塔,成为山中的缺陷。等到了悉檀寺,遥看此峰尤为神奇,不知是否能得阿育王大现神通于八万四千光明之中,

分一灵光于此地。和弘辨见面后,问仙陀在哪里回答说:“在塔盘。”间塔盘在哪里则指的正是这座山。当时还没竖塔心,不能远看,从后面看

则如同在对面。人们说鸡足山前面伸出的三距,是西支长,而中、东二支都短,不对。中支如短,不可能独自高悬在正中,让外支环绕。西支固然

长,但其地势较低,因为作为虎砂正希望其低。至于东支的所谓短,从环抱下坠之处评论,是短,从横贯山脊、簇拥于后之处评论,则是很长而且

高,不是西支所能相提并论的。因为西支环绕而势低,是虎砂,因而就作为前面的案山;东支屈伸自如而势尊,是龙砂,因而兼作为背后的屏障,都

是天设地造的自然奇观,是人工设计所无法比拟的。塔盘位处峰头,在马鞍岭正中的坳地西边,有大路在马鞍的中间,是从东南通往鸡坪关,有岔

路在马鞍的东边,是往东北通向本无塔院。当时在塔盘作工的有一百多人,但峰头没有水,马鞍岭东峰很高处有水,因中间的坳地而不能流到西

峰,于是在坳地中竖起数排木柱,在木柱上架桥接水。木柱有四丈多高,树木剖开挖空为沟,横接在松柱末端。从前听说天河上的鹊桥,是为了渡

过水,如今此桥反而是让水渡过来,也许这更加奇妙啊。〔大觉寺是压水入地中以便让水倒喷,这里则是浮在空中让水流通,都是所说的颠倒自然

造化。〕沿坳地向东顺峰走,是鸡足山主脊的南边尽头处。前面又十分开阔,分支山脉环抱,又成为一种趋向,可以称得上灵山面面奇观了。

共走二里,上去拜本无塔。塔很雄伟,三塔并立,中间供奉本公的骨灰,左右是弟子普、同二塔。左面为塔院,〔有亭有廊,但没有守院人。〕可

以休息和居住。各位静侣以及外族的僧人都来助祭,我则享用了剩余的食物。当时一同来祭祀的,除四位长老外,则白云、复吾、沈公以及萃野等

众后裔都会集了。至于兰宗、良一,是本公的弟兄辈,所以没有来。祭祀后,仙陀、纯白又携带祭品去祭祀马鞍岭北的三塔,于是连带祭祀静闻。

下午,返回经过塔盘,叩拜仙陀,感谢他对静闻的祭祀。

初九日早饭后,我熟携带手杖往西行。三里,经过息轩。息轩在中支的脊上,是大觉寺的前案,为本无法师静修的地方。匾额为左副都御史冯元

成〔时可〕所题写的。〔年竹轩,又名息轩,因为本无在炸竹寺出家为僧。〕轩前有三条岔路:从左边渡过沟洞,到大觉寺、寂光寺;从右边渡过

沟涧,到传衣寺,下到接待寺;从后面直上,则渡过另一道右边的沟涧,或者经过慧林庵然后上圣峰寺,或者登西支然后到华严寺。我于是先走半里

往右渡过沟涧,然后转东上南岭,半里,绕到南岭东崖之上,就是瀑布西边的山峰。于是顺峰往南行,往东看到中支的大士在下面,东支的塔盘

岭正对上面。平行三里,于是转东沿坡下,一里,则传衣寺朝东靠在山腰上。寺北早先有止止庵,嘿庵真语所建,他是传衣寺大机禅师的朋友。又

南为净云庵,彻空真炳所建。又南有弥陀、圆通、八角三庵,都和传衣寺相关联,而八角庵最著名,因为从前有八角亭,如今改建为庵。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对老年人而言,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最主要的是器官退化、肌肉萎缩 、睾酮下降三个最大因素,就算身体没有任何病理性特征,也会在正常行动能力方面有所下降,所以一般老年人都有腿软的证状。

一、老年人双腿无力原因分析:

  1、人体正常老化:老年人的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合成代谢低于分解代谢,致使骨骼肌的纬度下降,因此骨骼肌的生理横截面积下降,所以收缩能力下降。一方面体现为兴奋神经通路的传递速度下降,这导致了我们看到的老年人腿脚不利索。一方面运动神经元的动员能力下降,骨骼肌收缩的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囊,肌腱,韧带的弹性下降,关节囊挛缩致使关节活动度下降。同时他们的坚韧程度下降导致关节不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质丢失,骨钙盐平衡被打破,骨密度下降骨胶原纤维的流失,骨小梁排列不均能因素。导致了骨的抗压抗折抗扭转程度的下降。骨骼肌力的下降,骨骼肌控制能力的下降,关节活动度的下降,关节不稳,骨骼的生理机能下降导致了老年人腿脚不灵便。所以,老年人更应该进行合理的健身运动。

  2、疾病导致老化: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发作引起的双腿无力;颈椎脊髓病变引起的引起的双腿无力;腰椎管狭窄导致伴腰腿疼引起的双腿无力;帕金森病导致的僵硬笨拙引起的双腿无力;关节运动损伤、关节慢性病、关节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双腿无力等。

二、老年人双腿无力该如何缓解方法:

  1、按摩大腿法: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两条腿都按摩次,每次20钟。每天坚持做此项运动能使关节灵活,步行能力增强,还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书肿及肌肉萎缩等。

  2、甩腿法: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动以80—100下为宜。此法可防下肢肌肉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下腿抽筋等症。

  3、揉腿肚法:以双手紧挟小腿肚子,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两腿交换6次。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部力量,防止腿脚乏力和酸痛。

  4、扭膝法: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树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乏力、膝关节疼痛。

三、老人双腿无力的饮食及补益:

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每天的钙摄入量为800毫克,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谢能力减弱,胃肠吸收能力也相对减弱,因此钙摄入量要多一些,以增进吸收量。一般每日钙摄人量以1000毫克~1500毫克为好。每天补充足够的钙,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大豆、豆苗、小油菜、芥菜、小白菜、芝麻酱、肉、蛋、奶等。

补钙注意事项:1补钙时要注意食物中钙磷的比例,当钙和磷的比例在1∶1-1∶2时,钙的吸收率最高。所以,补钙应多吃些水产品为好。2因为夜间患者最需要钙,而且最容易吸收。由于夜间入睡后不进食物,但人体血液中仍需要一定数量的钙,这时只有从体内唯一含钙部分-骨骼中索取;另一方面,由于就寝时人体的含钙量较少,因此,临睡前摄取钙质能很快被吸收。

2、生姜大枣粥:生姜6,大枣10枚,大米100克,洗净一起入锅中,加水煮粥服用。适用于关节疼痛痛势剧烈、得暖则减者。

3、薏苡仁粥:薏苡仁60克,大米200克,洗净一起入锅中,加水煮粥服用。适用于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者。

4、红枣龙眼粥:红枣10克,龙眼20克,米200克。将红枣洗净,龙眼去壳,大米淘净一起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煮至红枣、龙眼熟烂粥成,即可食用,每日服2次。适用于病久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色萎黄者。

最后:老年人双腿无力,最好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咨询。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今大众越来越注重养生问题,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注重。那么,老年人有哪些养生之道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乐,就是豁达

按说人老了应该想得开,可也有人凡事计较,结果自己憋了一肚子气,甚至憋出病来,真是得不偿失。老人可以给自己列个表,把已经拥有的东西都写下来,一套房子,一个老来伴儿,衣食无忧,儿女都成家立业。这些足够我每天乐呵呵的,还缺什么呢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动,就是运动

说老人该运动一点不新鲜,但我从退休以后坚持运动了19年,没有一天间断过。正是这种坚持,给了我良好的体质。天气好的时候,我每天上午都会爬两小时的山,当然,按照《生命时报》教的,走平缓的坡路。武汉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不适合爬山的时候,我就去附近的大学散步。走完还要去图书馆看会儿书,休息了也顺便陶冶了心灵。每天下午,我还要练1—2小时的气功,通过缓慢的运动,让身心都得到放松。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静,就是静养

每天早中晚,我都会躺在床上做静功,主要是修身养性。这可不光是躺着这么简单。现代人太浮躁,心里的事儿太多,哪怕是躺在床上,也会不停地想工作、赚钱、子女……而每天这么静一静,会发现其实自己的生活不比别人差。

 老年人养生的运动

1、头部活动

以头作笔尖,摇动头部写“长寿”两个字。然后令头部围绕这两个字划圆,先顺时针方向,再反方向,以上动作要缓慢些,时间约2分钟。

2、扩胸活动

站立姿势不变,两腿稍屈,两臂经胸前平屈向前平举(合掌指尖向前),低头含胸。再两腿伸直,两臂向后摆至侧平举(掌心向后),抬头挺胸。两腿屈伸一次,两臂胸前平屈并后振一次(拳心向下),再收回。时间约1分钟。

3、交叉摆掌

站立姿势不变,两手下垂,两掌交叉,掌心向腹部,然后两臂向外侧张开,张开幅度以自己适宜自然为度,速度不求快,张开手臂之后,随即收臂,使两手掌回复成交叉,时间约1分钟。

4、两掌划圆

两掌心相对约10厘米,保持这个距离,两掌高低与裤腰带平,两掌心保持距离不变,然后以上臂带动手臂作划圆运动。先身体略向左侧划圆,顺时针20圈,逆时针划20圈,然后身体向右侧转动,继续如上述,顺逆方向划圆各20圈。

5、弓步扩胸法

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成弓步状站立姿势,然后两臂平伸开来,手掌微握空心拳,接着做两臂开合拢的扩胸运动,动作要慢,同时两脚踝部及下肢配合上肢的开合作两脚一前一后的屈伸运动,使上下肢及踝部得到锻炼。做完后,两只脚调换一下再进行一次扩胸活动。

6、放松整理

双手搓搓热,在身体上下前后,尤其是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及涌泉穴(脚底,五趾用力弯曲,中央凹处)重点按揉一番,另外腰部也重点按揉一会儿,时间约一分钟。

傍晚的运动要选择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1个半小时进行。运动后最好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品,再洗个温水澡让身体放松,水温要控制在40℃~45℃,太高了会加快体内矿物质流失。

 老年人运动养生的注意事项

对中老年人来说,健身运动的效果不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而在于持之以恒。运动的频率一般为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不少于4次,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

初参加运动的人,开始运动次数及运动量应少些,每周3次,每次15~30分钟较适宜。以后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

体质稍差,年龄偏大或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慢跑或跑、走交替的运动方式,每次15~30分钟,每周2~3次,经过几周或几个月后,根据体质情况再增加运动频率。

健康的老年人,每天可坚持锻炼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

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时,每周3~4次,隔日一次亦可。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老年人养生之道

2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3中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4老年人养生之道

5老年人的中医养生

6中老年人的养生方法

780岁老人的养生之道

8老年人秋季养生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36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