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苍耳子是什么东西,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下面分享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1

1、治伤风受寒引起的四肢屈伸不利。

苍耳子有治伤风受寒引起的四肢屈伸不利的作用,可以用30克炒去刺苍耳子、9克辛夷、3克薄荷、3克白芷这四味中药加3茎葱,用水煎煮服用。

2、苍耳子治伤风鼻塞。

苍耳子有治伤风鼻塞的作用,可以用12克苍耳子、9克白芷、9克辛夷、45克薄荷、3根葱白,2克茶叶这六味中药共为粗末,用开水泡茶饮,一天1剂。

3、治风寒型皮肤瘙痒症。

苍耳子有治风寒型皮肤瘙痒症的作用,可以用10克苍耳子与10克地肤子洗净后同放人砂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汁取汁放入容器,趁温热加入30克蜂蜜拌匀即可饮用,早晚2次分服。

4、治慢性萎缩性鼻炎。

苍耳子有治慢性萎缩性鼻炎的作用,可以用500克鳙鱼头洗净后与15克大枣、15克白术、30克黄花菜、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3片生姜加水同煮,吃肉饮汤,佐餐食用。

5、杀菌消炎

苍耳子是一种能杀菌消炎的中药材,它对人体内的`金**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以及大肠杆菌,还有肺炎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都有出色抑制和消灭作用,能减少这些致病菌对人体的伤害。

苍耳子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苍耳子时,可以单独使用苍耳子,也可以搭配辛夷、薄荷、白芷、地肤子、白术、大枣、生姜等中药来使用,苍耳子散气耗血,体虚人群禁服苍耳子;血虚引起的头痛与痹痛忌服苍耳子。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2

苍耳子

别名:苍耳、老苍子、苍子、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枱耳实、牛虱子、胡寝子、苍郎种、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棵子、苍耳蒺藜、葈耳实、苍浪子

苍耳子的基本介绍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此外,苍耳草或全草亦可药用,但苍耳为有毒植物,以果实为最毒,使用须严格遵照医嘱。9-10月果实成熟,由青转黄,叶已大部分枯萎脱攻时,选晴天,割下全株,脱粒,扬将,晒干。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有毒;归肺、肝经。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

苍耳子的营养价值

果实含苍耳子甙12%、树脂33%,以及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C和色素等。干燥果实含脂肪油92%,其脂肪酸中亚油酸占6420%、油酸268%,棕榈酸532%、硬脂酸363%。不皂化物中有蜡醇,β-,γ-,和ε-谷甾醇,丙酮不溶脂中卵磷脂占332%,脑磷脂占668%。

种仁含水6~7%,脂肪油40%,其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648%、油酸267%、硬脂酸70~75%、棕榈酸15~20%,并含β-谷甾醇和豆甾醇。种壳含戊聚糖1586%,可作制糠醛的原料。

我们上一节讲了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证就是病人有桂枝汤证,同时有咳嗽或者是有喘,这个就是在桂枝汤中加入厚朴和杏仁,上一节课忘记介绍了剂量,在这里作一下补充,桂枝汤是三三三二,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是多了厚朴和杏仁,厚朴二,杏仁一把,那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变成了三三三二二一把。

什么意思呢,桂枝三,芍药三,生姜三,甘草二,厚朴二,杏仁一把,当然还有红枣,这个不要忘记,红枣根据剂量的多少来定,伤寒论中都是用的十二枚,当然还有杏仁在伤寒论中是五十枚,我想,五十枚也就差不多是一把,我们在抓药的时候,不可能一颗一颗的去数,所以,我就用一把,当然这一把也要根据情况,如果是小孩,你也用一把,这就不对了,所以,这一把是一大把还是一小把,那你自己去看着办了。

伤寒论第十九条:凡服桂枝汤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凡是内热很盛的病人,如果喝了桂枝汤出现了呕吐,随后就会吐脓血出来,这里说的是“必”,也就是说一定会吐脓血。

对于吐家,动不动就会呕吐的人,平素恶心呕吐的,肠胃不好,的人,吃完东西就会吐酸的人,这样的人就不要开桂枝汤。吐家有可能是胃破了或者是有溃疡了,桂枝汤一下去,桂枝芍药发阳的力量很强,血液循环会加速,本来只是胃溃疡,一个小洞,结果桂枝汤一下去,变成了一个大洞,血就吐出来了。

胃有问题的,例如胃溃疡,胃癌这样的病人,就不能开桂枝汤,对于平常有胃痛,想吐,有恶心,这样的病人也要小心,最好不要经桂枝汤。

伤寒论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第二十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得了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了汗出淋漓不止,病人还怕风吹,风一吹就很难过,小便短小,四肢有一点拘急疼痛,不是很严重,能忍得住,屈伸不利索,这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是桂枝汤变证,在桂枝汤里面加了附子,为什么要加附子,也就是这病人有里寒,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有里寒,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寒主收引,所以就造成了病人四肢屈伸不利,这里的寒其实就是发汗太过,造成了阳虚,阳虚则寒。

桂枝加附子汤是伤寒论中太阳病里面弥补的措施,当你看到病人是太阳证,你的处方开得太过了,汗流不止,恶风,由于汗出得太多,汗尿同源,所以,就会有小便很少,大家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当夏天的时候,你在外面劳作,流了很多汗,那基本上很少有小便,即便是有,小便也是很浓的。由于发汗太过,还会造成肌肉里的水分少了,用中医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肌肉里的津液流失了,所以手脚屈伸不利,像这种情况,我们在桂枝汤中加上炮附子就可以弥补,所以,因津液不足而引起了抽筋,屈伸不利就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

大家都知道,炮附子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所以对于那种大汗太过,亡阳虚脱是有很好的救逆作用。我们应该知道,所有炮炙过的药材,它的毒性就要小很多,所以,生附子的毒性就强很多,在伤寒金匮里面,常常会有炮附子和生附子之分。

附子是“玄武”这里的附子是炮制过的,附子是黑的,还有一点咸,是乌头的根,长在乌头旁边的叫附子,附在乌头上的子,平常三年采收,附子是阳药,黑色入肾。生附就是没炮制过,挖回来直接晒干叫生附。

生附通经温里寒,炮附固表阳。

生附子毒性很强,所以要开水先煮,至少要煮一个小时以上,这样毒性基本上就没有了,生附一吃下去,全身的血脉神经都会打通。

炮附子固表阳,流汗太多就可以用炮附子。炮附子还温肾阳,肾阳不足,小便就会很清白,病人会有腰酸,遗精,脸色白黄,看起来就是很虚弱的样子。肾阴不足,就是肾水不够,男人就会有精子不是很好。所以有好多的孕症,都男人的问题造成的,对于不孕不育不要只找女人的原因,男人的原因也要找,两人同时检查。

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经是人身上最大的一条经脉,所以,炮附子除了温肾阳,还能固表,所以炮附子一吃下去,皮肤毛孔马上收起来,一滴汗都流不出去,所以,止汗也会用到炮附子,但是单用炮附子是不行的,必须要与桂枝同用,要靠桂枝发散的力量,把炮附子带到皮肤表面上去,这才起到固表的作用。

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方剂的标准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3到5枚,炮附子6克,我们为了好记,常常就是这样记的,三三三二二,桂枝三,芍药三,生姜三,甘草二,炮附子二,这个就是一种简易的比例记忆法,在实际开处方的时候就可以灵活运用,不要死板的桂枝9克,芍药9克,这样就不对。

导读:冬天到了,部分人群又开始出现手脚怕冷、发凉,并为此犯了愁,尤其是使用中药调理无效后,苦恼更甚。本篇文章,我们通过学习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脚怕冷、发凉,来认识手脚怕冷、发凉的治疗方法。

在前面的文章中,周医生介绍了手脚怕冷的 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体内阳气不足,不能到达四肢;第二种是体内阳气充足,但阳气被郁滞,不能到达四肢;第三种是四肢气血凝滞,阳气不能到达末梢。

掌握了这三种手脚怕冷的类型,基本能够治疗临床中遇到的大部分手脚怕冷病例,但想达到更加好的疗效,我们还要认识另外 两种特殊形式 的手脚怕冷,尤其是本篇中所讲的这一特殊类型。

本条文,是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一段话,其告诉我们了 三层意思 。第一,感冒发热,使用退热药物,出现汗出不止,或者汗出过多;第二,在汗出的基础上,患者有怕风,小便不顺,四肢微微抽搐,屈伸不利的情况,这种情况与普通感冒有区别,需要区别对待;第三,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感冒,需要使用特殊的方剂治疗,即桂枝加附子汤。

周医生工作于感染科,经常处理发热病人,有时候会有急诊科送来发热之后伴有手脚抽搐、屈伸不利的患者,追问病史,往往有出汗、怕风怕冷的前驱情况,西医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很快。在大家的印象中,这类病人应该是体质较弱的患者,但事实不是这样,部分青壮年,没有基础疾病,往往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故而, 探索 普通感冒,发热汗出后手脚抽搐的机理,非常有必要。

关于这种伴有手足抽搐、屈伸不利的特殊感冒,西医没有特别的明确说法,中医认为是身体内部营卫不和,同时兼有体表阳气虚的情况,治疗方剂是桂枝加附子汤。现代 社会 ,对于手足抽搐,患者及家属都非常恐惧,往往会选择西医急诊治疗,而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医中药,这是不是意味着 桂枝加附子汤 就失去了存在意义了呢?

中医认为,桂枝加附子汤并不单单是治疗特殊形式的感冒,而是内外同调,治疗人体 营卫不和兼有阳虚 之病理状态。桂枝加附子汤,临床中被医生用来治疗伴有汗出的手脚怕冷,效果非常好。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因此手脚怕冷与脾、小肠系统关系密切,尤其是小肠经的阳气虚。从周医生穿凿会通理论体系看,此处的阳虚,乃是太阳小肠经的经气之虚,故而使用了四逆汤中的主药附子。

明白了机理,我们就知道,对于身体肺、膀胱系统功能失调,即营卫失和,兼有小肠阳气虚的手脚怕冷,使用其它方剂治疗,很难获效,唯有桂枝加附子汤,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疗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或许应该是我们学习中医应该抱有的态度,在传承前辈们诊疗经验的时候,我们既要继承,也要创新,这样才能够明白其机理,从而灵活应用,发挥出经方、古方更加好的疗效。

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频繁出现手脚麻木的感觉,很多朋友因为症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此也并没有引起多大重视。但正是因为这种不重视,后期才会出现很多严重的症状。手脚麻木是生活中比较常出现的症状,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因为疾病出现麻木的症状。那么手脚麻木是重大疾病的先兆吗?

手脚麻木是身体报警信号很多重大疾病发作前都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而也有一些其它原因会导致手脚出现麻木,不管是什么原因,都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出病因。

手脚麻木的患者大多是颈椎病、风湿、类风湿等所导致的,而此类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采取一般的保守治疗方法,没有真正的将病根拔出,忽略了手脚麻木是致残的信号。

手脚麻木实际在病症范畴称为痹症,是由风、寒、湿、邪毒气侵入体内的一种重要信号,当邪毒气侵入五脏六腑之前,专业感觉是手脚麻木,四肢酸胀、沉、痛、有针刺感,这就是经络受阻发出的信号,也是人体防御的较后防线,如不及时疏通,经络受损,从而破坏了人体神经传导功能系统,造成神经坏死,较终发生中风、偏瘫、心梗、脑梗、糖尿病坏疽,抱憾终生。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痹症”范畴,是由气血不足、寒气阻滞、血脉不通、气血不能濡养经络所导致的。主要症状为手脚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有“蚂蚁爬”般的感觉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自觉皮肤变厚,感觉迟钝。病症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

第一种情况-暂时性的全身麻木

这种一般是气血虚,或者局部瘀滞,需要着重补气,中医中含有黄芪的补气方法都可以酌情服用,比如如果有中气下陷,出现气短、子宫下垂、胃下垂等情况,可以服用补中益气汤;如果嘴唇白,失眠,脾胃虚弱则可以服用归脾丸;如果出现气短,自汗等情况,出现了寸脉涩,尺脉弦,则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二种情况-病情严重,出现气血极虚

出现气血极虚,或者经脉不通,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所以一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治疗。

第三种情况-手指或者足趾出现麻木

这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有时出现大拇指麻木的情况之后,三到五年间可能出现中风,如果不预防很快就发展成为现在所谓的脑溢血或者脑梗阻。这种疾病该如何预防?如果不严重,可以考虑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果有全身其余不适,则要找医生专门调治,不可轻易忽视了。

哪些疾病会导致手脚麻木?

动脉硬化

麻木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而瘫痪。

腕管综合征

麻木特点:屈腕时手指麻木加重。

颈椎病

手麻是最常见的原因,中老年人,久坐不动、颈椎姿势异常的白领等等都是高发人群。颈椎病致使颈椎间盘突出或增生,使相关的关节突压迫邻近的颈椎根,便会手指发麻的症状。

一过性脑缺血

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很多,但一般公认,脑内及脑外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老年人,尤其一侧肢体发麻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

双侧对称性出现手指发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痛风

临床显示,手麻的患者中约有1%是痛风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到正中神经,而出现手麻疼痛问题。

手脚麻木,指的是四肢肌肤的感觉减退或消失。麻者,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则痛痒不止,真气不能运及,如木厚之感。疼痛与麻木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为肉内如虫行,甚者不知痛痒,二者迥然有别。从中医角度来讲,虽有“麻多虚痛多实”的说法,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风邪入络

素有手足或半侧颜面麻木不仁,可突然发生口眼歪邪,语言不利,甚则流涎,或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以解表通络为主,方以牵正散加减,药用:全蝎(研末冲服),僵蚕(研末冲服),白附子,羌活、防风、独活各,苍耳子,天麻,甘草。水煎服。

血虚麻木

肢体掣强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晕眼花,舌淡,脉细。治宜补血生精,方以四物汤为主,药用:熟地,白芍,赤芍,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牛膝1。水煎服。

气虚麻木

手足渐至麻木,倦怠少食,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便溏尿清,舌质淡,脉弱。治宜补气养血,方以四君子汤加味,药用:人参(另炖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10克,防风、黄芪,桂枝,桑枝。水煎服。

气滞麻木

肢体酸麻沉重,活动或按摩后则舒,或伴有胸胁满闷,善太息等气滞之症,舌苔薄白,脉弦,多见于女性病人。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养筋,方以逍遥散为主,药用:柴胡,白芍 ,人参(另炖服),当归5克,白术,茯苓,甘草,通草,桑寄生。水煎服。

湿痰阻络

麻木不仁,或痛觉消失,四肢困重,首如裹,恶心呕吐,舌胖苔白腻,脉滑缓,多见于肥胖者。治宜化痰利湿,通络养血,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用:半夏,制南星,枳实,茯苓,陈皮,天麻,薏苡仁,水煎服。

瘀血阻络

麻木不仁,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后下),当归,赤芍 ,川芎,生地 ,络石藤,鸡血藤。水煎服。

以上方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中医治疗,辩证施治很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36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