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是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也就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的肢体及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麻木、重着,或者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灼热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者反复发作性为特点。
主要是气血的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的痹症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如今痹症主要是指四肢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不要过多饮食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使病情发展更快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比较虚弱,会出现退化。辛辣食物对器官的刺激性会比较大,从而会诱发其它的疾病。
2、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骨关节病,是关节出现的退行性病变。应该注意对人体蛋白质的补充。蛋白质是促进骨骼健康的重要保障,所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蛋 白质的摄取量。多吃蛋白质高的食物,给身体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3、注意通过饮食补充多种的维生素 丰富的维生素是恢复健康的重要保证条件。蔬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等的需求,也具有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痹症
-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A
考点:1.风寒湿痹①行痹。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代表方:防风汤加减。加减:腰背酸痛为主者,加杜仲、桑寄生、*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若邪有化热之象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②痛痹。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乌头汤加减。加减:若寒湿甚者,制川乌可改用生川乌或生草乌;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温经散寒,通脉止痛。③着痹。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加减:若关节肿胀甚者,加萆薢、木通以利水通络;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莶草以祛风通络;湿热盛者,加黄柏与苍术。2,风湿热痹。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加减: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若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心烦者,加元参、麦冬、生地以清热滋阴生津。热毒炽盛,深入骨节,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3.顽痹①痰瘀痹阻证。主症:痹证日久,易反复,肌肉关节剧痛,僵硬变形,功能障碍,伴见痰瘀的症状。治法:益肾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益肾蠲痹汤加减。加减:痰浊滞留,皮下有结节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痰瘀不散,疼痛不已者,加穿山甲、白花蛇、全蝎、蜈蚣、地龙搜剔络道;痰瘀化热者,加黄柏、丹皮;瘀血痹阻,关节疼痛,甚至肿大、强直、畸形,活动不利,舌质紫暗,脉涩,可选桃红饮。②肝肾两虚证。主症: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伴见肝肾亏虚的症状。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加减:肾气虚,腰膝酸软乏力较著,加鹿角霜、续断、狗脊;阳虚畏寒肢冷,关节疼痛拘急,加附子、干姜、巴戟天,或合用阳和汤加减;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加龟板、熟地、女贞子或合用河车大造丸加减。4.根据部位加减用药:痹在上肢可选用片姜黄、羌活、桂枝;下肢疼痛者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木瓜;痹证累及颈椎,可选用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痹证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者,可选用桑寄生、杜仲、巴戟天、*羊藿、廑虫;痹证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用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爪草;痹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者,可选用土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5.虫类药和川乌、草乌的应用:①虫类药搜风止痛,通经达络,常用药如全蝎、蜈蚣、地龙、水蛭、穿山甲、白花蛇、乌梢蛇、露蜂房等用量不可太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其中全蝎、蜈蚣二味可焙干研末吞服,既可减少药物用量,又能提高临床疗效。②附子、川乌、草乌从小剂量开始递增,适量为度,不可久服。文火久煎,或与甘草同煎。服药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晕、心悸、恶心、脉迟等中毒反应,即应停服,并用绿豆甘草汤频饮。6.痹证出现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时的治疗:可选用独活寄生汤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蠲痹和络。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趋于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六型:
1风寒湿型 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2风湿热型 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濡数。
3气血两虚 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眺白,心悸乏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4脾肾阳虚 关节忡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纳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5肝肾阴虚 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羸瘦,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6痰瘀交阻 痹证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型,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来濡涩。
木瓜根泡白酒最好;
关节炎单方验方
一、单方
单方1:
组成鲜嫩桑枝30g。
主治湿痹。
用法 用白酒将桑技炒后再用水煎服。
方解因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治宜除湿通络。桑枝苦、平,人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等功效。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肌肤风痒。
单方2:
组成虎杖100g。
主治周痹。
用法将虎杖用高粱酒1斤浸泡7日,每日服小酒杯,孕妇忌服。
方解因气虚风寒湿邪侵入血脉肌体,症见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项背拘紧,治宜益气和营,祛风利湿。虎杖苦、平,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络等功效,治风湿筋骨疼痛。
单方3:
组成独活20g。
主治风痹。
用法用水煎服。
访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关节疼痛,
痛无定处。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独活辛、苦、温,人肾、膀胱经,有祛风,渗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单方4:
组成*羊霍250g。
主治肾痹。
用法将*羊霍切细后,用白酒泡浸7天,适量服。
方解因房事过度伤肾,症见腰背偻曲不能伸,下肢挛曲,腰痛遗精。治宜益肾祛邪。*羊藿辛、甘、温,人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作用,治风湿痹痛,四肢不红,腰膝无力等。
单方5:
组成柳枝2g。
主治湿痹。
用法将柳枝研细加酌量茶叶,泡汤代茶饮。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重着,肌肤顽麻,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阴雨发作,治宜除湿,祛风逐寒。柳枝苦、寒,太阳明、厥阴经,有祛风利水,止痛消肿等功效。治风湿痹痛,气血凝滞等症。
单方6:
组成白芥子15g。
主治寒痹。
用法将白芥子、生姜同研细末贴于痛处。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症见四肢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遇寒更甚,得热痛减,治宜温经散寒。白芥子辛、温,人肺胃经,有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可治中风不语,四肢痹痛麻木,跌扑肿痛等症。
单方7:
组成木瓜根250g。
主治痛痹。
用法将木瓜根泡白酒服,1日3次,剂量适度。
方解因风寒湿侵入关节,经络症见关节肌肉疼痛不止,治宜祛风散寒。木瓜根酸、涩、温,入肝、脾经,有祛湿舒筋等功效治湿痹、痛痹。
单方8:
组成丝瓜络500g。
主治全身筋骨痛(筋痹)。
用法将丝瓜络用火炼焦,研细末,加红糖冲服,1次3g。
方解因风寒湿邪侵袭于筋,症见筋脉拘挛,关节疼痛等,治宜通经活络。丝瓜络甘、平,有通经络,清热化痰等功效。
单方9:
组成透骨草60g。
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新鲜透骨草捣烂成泥状敷于患处。
方解因风湿侵袭经络关节,症见关节疼痛,遇天气变化更剧,治宜祛风除湿。透骨草辛、温,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功效。可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验方
1.熄风通络汤
组成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
秦艽10g,当归尾12g,蚕砂10g,豨莶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功效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症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湖南省中医研究院欧阳清研究员(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一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1990:
318)。
2.泻下蠲痹汤
组成 猪苓6g,黄芩15g,广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条,黄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黄
15g,全蝎3g,藿香3g,生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下。
主治痹证日久化热,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色酱黄,苔黄,脉沉有力,形体壮实,用诸疏风散寒、燥湿清热之方无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伍炳彩教授(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44)
3.通痹灵方
组成桂枝10g,麻黄10g,白芍15g,防风15g,制川乌12g,知母12g,白术15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制马钱子06g,蕲蛇10g,全蝎6g,川断20g,黄精15g。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及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及颈椎病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副教授陈纪藩(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75)
4.乌蛇祛湿汤
组成破故纸5g,巴戟天5g,乌蛇肉6g,川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龙肉6g。酒当归6g,嫩桑技15g,酒
川芎3g,赤白芍各5g,桑寄生15g,节菖蒲5g,桑螵蛸6g,生银杏10枚(连皮打),炙甘草5g,虎骨胶3g(另烊兑服现多用狗骨代替)。
功效散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周身关节肿痛,发热,十指及肘部拘挛不伸,于阴雨时发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间遗尿,苔白腻,脉沉滑。
来源施今墨(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53)
5.通痹汤
组成苍术10g,漏芦10g,鸡血藤10g,矮地茶10g,汉防已10g,寻骨风10g。
功效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之邪所致之关节疼痛。
加减热痹加黄柏、虎杖、白石英;如伴全身高热,口苦口渴,便结尿黄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风寒湿痹加独活、防风、桂枝、姜黄;下肢疼痛加牛膝。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张海青副教授(中国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451)
6.祛痹汤
组成桂枝3g,赤芍12g,威灵仙12g,忍冬藤15g,络石藤15g,生苡仁15g,乌梢蛇9g,泽兰叶12g,陈
皮45g,川牛膝9g,红花45g。
功效祛风清热,化湿通络。
主治风湿热。症见膝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酸楚,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教授(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1:111)。
7.疏风养血通络汤
组成秦艽15g,羌独活各10g,白芷10g,防风10g,生熟地各20g,川芎10g,白僵蚕10g,地龙15g,生
石膏50g,黄芩15g,甘草75g。
功效祛风清热,养血通络。
主治风痹,身痛走窜不定,或肉抽瘈;中风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而兼头痛、颈强,咽干口燥,恶风自汗脉滑或弦数,属血虚内热、风邪外袭者。
加减风邪不重减二活;内热不重去石膏;腑气不通加生大黄、瓜蒌;痰湿重者加半夏、苍术、胆星;气虚加黄芪;抽搐瘈疭加全蝎、蜈蚣。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来源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56)
8.木耳舒筋散
组成黑木耳120g(放置砂锅内,慢火焙干,切勿焙焦),川续断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木瓜10g,桂枝9g,羌活9g,制乳香6g,附子6g,透骨草6g,苍术6g,公丁香6g,母丁香6g,党参6g。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和营卫,除风寒湿痹,解挛缩抽搐。
主治由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或产后血虚,营卫失和,风寒湿邪侵袭,痹阻脉络所致的肢体麻木,四肢抽搐,手足挛缩抽风,筋骨疼痛等症。
用法上药共焙干后,与黑木耳研极细末。注意:木耳冷却两小时就得辗轧,时间稍长,即回潮不易轧细。每服6克,1日2~3次,酒少许为引,白水送下。不饮酒者,也可不用酒。
来源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原明忠主任医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688)。
9.热痹汤Ⅱ号
组成当归12~15g,黄条9g,连翘12g,生甘草12~15g,生苡仁24g,防风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
15g。
功效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弦细涩。
加减寒邪偏盛加用川乌、草乌等大辛大热之品以祛内在之汉寒病冷;热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等寒凉乏味以清络中之热;风胜游走合用白企、羌活;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肢体肿而且胀者加人积壳、川朴等理气宣痹;久痹正虚者加人归蔑或地黄之类以补气血、养肝肾。此外,还应根据病变部位配合引经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片姜黄;下肢加木瓜、川牛膝、钻地风;周身关节疼痛入千年 健、伸筋草、络石藤等。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剂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汪履秋教授(中国中医药报.1991,7:26)。
10.痹痛宁
组成鹿角霜12g,制附子10g,桂枝10g,细辛5g,羌活10g,独活10g,防己15g,生黄芪30g,当归15g,
赤芍10g,白芍10g,生地30g,生效仁30g,广地龙10g,蜈蚣3条,乌蛇肉10g,生甘草12g。
功效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
主治肢体肌肉关节冷痛,关节肿胀或变形,屈伸 不利,腰膝酸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
用法水煎服,每半月为1个疗程。可根据具体病情,服2~6个疗程。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州主任医师(李宝顺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15)。
11 鸡血藤汤
组成鸡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风藤30g,络石藤30g,伸筋草30g,丝瓜络15g,忍冬胶30g,
甘草5g。
功效养血祛风,除湿宣痹,通络止痛。
主治血虚风湿,肢节疼痛,游走不定,筋脉挛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筋脉损伤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陈恒教授(卢祥之.名医名方.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07)。
12.中虚痹证汤
组成黄芪、威灵仙、寻骨风各30g,桂枝3~9g,白芍,防已,山药各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细辛6~9g,大枣7枚,生姜、炙甘草各6g。
功效补虚温中,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应用西药致胃气明显受损,或宿有胃疾不能受纳诸种西药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加减血虚,加当归10g;寒痛,加制川、草乌各6g,熟附片10g,麻黄8g;热痛,加秦艽15g,忍冬藤、地龙、石膏各30g;湿重,加苡仁15g,苍白术各10g;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加千年健、老鹳草、豨莶草各30g;顽痹加全蝎、僵蚕10g,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1疗程。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外科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中医治疗类风湿的经验。
同时,她 右侧肩膀也跟着酸沉 ,每天不停地用左手来锤打。 右胳膊和脖子 的活动, 明显受限。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 舌苔白,中部发腻,形体偏瘦,脸上血色差 ,看上去很苍白。这个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内服的方药。我们一起来看看:
黄芪,桂枝、羌活、独活、当归、海桐皮、白术,姜黄、威灵仙、白芍,地龙,土元、甘草,薏苡仁。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
与此同时,还有配合一张外洗的方子。
结果,患者应用了5剂以后,病痛得到了很大改善。25剂药喝下去以后,诸证悉平。这时候再去做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转阴。
我现在给你解说一下。
生活中,我不知道你见没见过这样的老太太:
身体较为消瘦,干了一辈子家务活,手指关节常常疼痛、肿胀甚至变形,早晨的时候手指僵硬,好半天才能缓过来。与此同时,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疼痛、酸沉之感,身体活动能力越来越差。脸色不好,食欲一般,舌质偏淡,脉象沉细,舌苔白而略腻。这样的人还容易劳累。
你想想, 很多六十岁以上的家庭老太太,是不是容易出现这个现象?上文医案中这个患者,显然就属于此列。
第一个,你气虚。
如医案所述,你消瘦、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浑身没劲儿不爱动,脸色又不好,你不是气虚,是什么?
第二个,你的筋骨缝里头,有风寒湿邪。
指关节肿胀、疼痛、早晨僵硬,你又常年干家务活 ,洗衣服做饭,你这当然是有 风寒湿邪 了。
注意,这两者之间,还有联系。 气虚,人体卫外之能不足,所以容易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湿邪郁滞日久,又会一步一步地伤害你的正气。
怎么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这里头 ,什么是补气扶正的?当然是黄芪、白术。黄芪重用,大补脾肺之气。白术健脾燥湿益气。两者配合,负责巩固正气。当然,补气,必须养血。所以,当归和白芍养血活血。薏苡仁一味,可以辅助健脾,利水消肿,改善患者手指肿胀。
除此之外,驱邪的用哪些?当然是桂枝、羌活、独活、海桐皮、姜黄、威灵仙了。这几味药,温经通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止痛,是中医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常用药。在这个基础上,加地龙通经活络,加土元活血祛瘀。这样,筋骨里头的风寒湿邪,就可以连根拔除了。
很多人问我病因到底在哪,从哪几方面注意下,主要看一下四个方面
(一)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湿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冒雨涉水——风寒湿邪内侵,气血运行痹阻
(二)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外感风湿热邪——痹阻气血经脉
(三)饮食药物失当
饮食不节,用药不当——脾胃受损,湿热痰浊内生,痹阻经脉气血
(四)跌扑损伤,老年久病
外伤跌仆——损及肢体筋脉,气血运行失畅,痹阻经脉气血
老年久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关节失养
1行痹 :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
2痛痹 :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 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 :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4痹 :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得凉则舒。治法: 通络,祛风除湿 。
经验只是经验,例子只是例子,它们永远都是死的。而病人和病情,却是活的。我们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套用。上文讲这些,可不是万能的,只能供您了解、学习和体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